等離子體生命體的科幻小說
① 水能找到小林泰三的《看海的人》
小林泰三2008-03-21 12:06【簡介】
小林泰三是日本科幻小說界頗具實力的新生代作家之一。因為直到1995年他才發表處女作《玩具修理者》,所以一般還是被歸入新生代作家的行列。
小林泰三具有大阪大學基礎工業部的碩士學位,畢業後一直在三洋電機的研究部門從事移動通信的研發工作,所以尖端的科技理論與嚴密的邏輯分析幾乎就成了他作品的鮮明特徵;而在另一方面,小林泰三又極其擅長刻畫渲染恐怖怪異的驚悚氣氛——尖端科技與恐怖氣氛結合在一起,也就成了小林泰三作品獨一無二的標志,以至於人們乾脆將小林泰三筆下的世界稱之為「小林泰三的世界」。
小林泰三的作品主要可以分為恐怖小說和科幻小說兩大類。他的科幻作品大多帶有鮮明的「硬科幻」色彩,這應該也與他的專業有很大關系。
【創作經歷】
說起來,小林泰三得以成為作家,他的夫人功不可沒。《玩具修理者》一文本身是第六屆日本恐怖小說大賽的參賽作品,並且獲得了當年的短篇小說獎,然而據小林泰三自己說,當初想要參加大賽的並不是他,而是他的夫人,只是當時眼看大賽的截止日期就要到了,而他夫人的文章還連個像樣的開頭都沒有,實在看不過去的他於是就很好心地用了三天時間寫了一篇——獲獎的《玩具修理者》就這么誕生了,而小林泰三自己也就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開始在日本幻想文學領域綻放出他獨有的奪目光彩。
對於所謂「小林泰三的世界」,《日本最新科幻書籍導讀150》中有一段介紹相當傳神:小林泰三很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揭膝蓋上的傷疤給朋友看,一邊揭一邊故意作出齜牙咧嘴的表情,而且還要配上豐富的效果音,一直弄到皮開肉綻的時候,再把肌肉纖維一絲絲拉出來向朋友展示分析,然後很滿足地「唔~~」地嘆一口氣,帶著滿身的血開心地舞蹈起來——獲獎作《玩具修理者》無疑就是展現這一世界的標准作品。
《玩具修理者》講述了一個修理死亡孩子的驚悚故事。文中對於活體解剖過程的詳盡描寫充分顯示出小林泰三的風格,然而如果此認為作者的趣味僅在於此,恐怕就誤解了作者的苦心。盡管像「約古索特豪特夫」、「吐哇噫嗌噫吐咧噫吐嚇呔」之類的短語難免讓人想起洛夫克拉夫特筆下的邪神庫圖魯,然而在恐怖的表象背後,小林泰三提出的卻是一個標準的菲利普·迪克式的問題:追問「究竟什麼是人類」的人,自己究竟是不是人類呢?
延續並深化了同樣風格與同樣主題的,是繼《玩具修理者》之後不久小林泰三創作的另一部恐怖小說——這一次是長篇——《人獸工藝師》。小說的主人公夕霞由於先天疾病,不得不接受多器官移植,但她所移植的器官卻來自於使用自己的基因進行改造之後的豬的體內,於是問題接踵而來:接受了這些器官的夕霞還能不能算作人類?體內具有人類基因的豬又能不能算是人類?……如果說《玩具修理者》由於更偏重於幻想而難免同現實具有一定距離感的話,那麼《人獸工藝師》所提出問題在基因工程大興其道的今天則更具有現實的意義。
不過,雖然小林泰三是以恐怖小說而登上作家舞台的,但從本質上說,他還是應該被算作一位相當優秀的科幻作家。日本的《科幻雜志》就將小林泰三列為日本「硬科幻新御三家」之一(另兩位是林讓治和野尻抱介,三個人的名字首字母恰好拼成NHK——日本放送協會)。與《玩具修理者》收於同書的另一篇《醉步男》就顯示了小林泰三在純科幻領域的功力。這篇小說巧妙地借用了來自於《萬葉集》的日本古代傳說,描寫了猶如醉酒之後不知身在何方的、彷徨於無限時空中的男子,在極力烘托詭異氣氛的同時,充分展現了作者對於量子理論范疇下的時間、意識以及因果關系等概念的深刻理解。有意思的是,這部小說在許多方面都和去年的熱門電影《蝴蝶效應》異曲同工,但是和電影的導演版結局中主人公可以選擇自己的死亡相比,小林泰三筆下的人物無疑顯得更加不幸:無論血沼或者小竹田,都連選擇自己死亡的權利都沒有……這篇小說於問世的第二年獲得了第28屆日本星雲獎短篇小說獎提名,顯示出評論界對於小林泰三科幻創作的肯定。
來自讀者的反饋同樣是肯定的。2001年,小林泰三出版了他的科幻長篇《ΑΩ》。這篇小說描寫了一種奇異的、與人類的生命形式截然不同的等離子生命體。在故事中,這種生命體中的一員「伽」,為了追尋敵對的「影子」而來到地球,但「伽」的出現無意中影響到一架客機的正常飛行,造成飛機墜毀,機上乘客也隨之死亡。「伽」就在這種情況下寄生到了機上的乘客之一作家諸星隼人的身上,奇異的冒險經歷也就隨之展開了……這篇小說獲得了第22屆日本科幻大獎的提名,同時被《SF雜志》讀者選為2001年度最佳科幻小說的第一名,顯示出讀者們對於「小林泰三的世界」中科學幻想故事的認同。
2002年,小林泰三的另一部短篇小說集《看海的人》問世。這部小說集收錄了他自1998年以來發表於《SF雜志》上的多篇文章,可以說篇篇都是佳作,尤其是同名作品《看海的人》。這篇小說描寫了一個居住在山上的少年與生活在海邊的少女之間的愛情,但在他們面前的卻有著無情的物理規律的阻隔:因為在這個世界上,距離海面越近,時間流逝就越慢;距離海面越遠,時間流逝也就越快。於是對於山上的少年來說,少女永遠都是年輕可愛的;但是對於海邊的少女來說,相愛的人卻幾乎是在一瞬間便年華老去……這樣的設定不禁讓人想起麻省理工學院物理教授阿蘭·萊特曼筆下的《愛因斯坦的夢》,不過相比於那本更具散文色彩的隨筆,小林泰三的故事顯然更具有他個人獨有的風格。這篇文章最初刊登在1999年2月的《SF雜志》上,獲得了當年的讀者獎,並得到第30屆日本星雲獎的提名。
② 在阿西莫夫所寫的科幻小說《夢幻航行》中,人被縮小到細胞般大小,在人體內經歷了夢幻般的體驗,試想
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要澄清下「看到」的定義,如果「看到」僅限於人眼接受到可見光的行為的話,那麼問題有二:
問題1.可見光波長在400~700納米之間,遠大於水分子直徑(0.1納米),此時衍射現象十分明顯以至於水分子幾乎可以看做對光毫無阻擋作用,所以看不見水分子。如果是單個水分子會使混合光(白光)衍射成單色光(彩虹狀),可是如果在一盆水裡,周圍海量的水分子衍射的光又會疊加成白光,結果是四周白茫茫一片——額對了,紅黃光更容易被水吸收,水深的話光可能偏藍變成藍茫茫一片……
問題2.你也是原子大小,且不問亞原子尺度的細胞有沒有生物活性,就說你的眼睛,也比可見光波長小了去了,根本接受不到可見光,所以你啥都看不見。
總之要把衍射控制在可以忍受的范圍內同時使你的眼睛能接受到,只能用波長在百萬分之一納米尺度的高能射線。問題是這樣你也看不到真實的水分子,這種高能射線的光子能量太大,被高能射線照射到的電子會被直接轟飛水分子被轟成裸核……可能沒這么誇張,不過水分子最外層的電子會受激成自由電子,結果你看到的是水正離子和自由電子混合成的等離子體……而且除非你是中子星物質做的的,否則你看到高能射線的時候也被轟飛了……
是不是看得有點頭暈?總之一句話,別掙扎了,「看」是啥也看不見的,探知分子結構需要核磁共振和光譜一類的技術
③ 有沒有男主是外星人(偽)的科幻言情小說
等離子體恆星生命算嗎?愛上了一個人類。還是科幻名著哦
追蹤流浪星
內內容介紹
本書里宇宙已經大同,各種不同的智慧、不同的生命形態結成了廣泛的聯盟;在所有的智慧形式之中,地球人的檔次極低,而最高的智慧形式,是一些恆星,它們經過漫長的演化,本身具有了無比發達的意識,它們的意識具有無比強大的能量,足以震懾宇宙,維持宇宙和平。
而書的開頭是一個人類科學家在實驗室里生產了一個流浪星,然後流浪星吸收了他,而後開始了一系列的故事,最後小流浪星成為一個強大的存在,在其它智慧星的幫助下開始了新的生活……
科幻大師弗列德里克.鮑爾的傑作,一顆人造星星愛上人類姑娘的故事對小孩來說確實是很吸引的。
④ 除了碳基生命,還有什麼不同種類的生命
除了碳基生命,還包括如下:
一、硅基生命
這類就比較科幻了,不屬於細胞結構,核心元素是14號硅元素,與碳元素同屬於第四主族,最外層4電子,擁有碳元素相似的化學性質。但是,硅元素之間的化學鍵比較弱,難以形成C-C的長鏈,也就是說,按照碳基生命體的有機物結構推測硅基生命體,基本不可能。
但是Si-O鍵可以有很長的連,這種化合鍵能量較大。推測可能是固體,也就是晶體的可能性較大。硅基生命可能的基本單元是晶體,耐高溫,耐輻射,但行動較慢。至於呼吸,也許不是氣體交換了。目前來看,金星的環境溫度是適合硅基生命體的。
對了,如果終結者真的有思維,機器人有可能就是硅基生命了,不過也有可能算是鐵基生命,諸如變形金剛。我們所幻想的石頭人、岩石人也屬於此范圍。
二、氨基生命
氨基生命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液氨NH3和水的化學性質很像,是有可能支持生命的存在的。1954年,一位英國科學家霍爾丹,在一次座談會上討論生命起源時,提出被我們人類這種生命形態利用的水這種溶劑,在某些生命形態下可以由液態氨來代替。
當然,液氨的溫度很低,一個大氣壓下沸點(℃):-33.42℃。也就是說,氨基生命出現的條件是低溫,且液氨充足。至於結構,也許和碳基生命類似,畢竟液氨也是液體環境,形態可能和地球海洋生命類似。
三、硫基生命
硫基生命體以硫為能量或必須物質,代替某些物質,可能生存於無氧的環境之中,或者根本不需要像碳基生命這樣有呼吸行為,就是有呼吸,它們應該也不需要氧氣,而是以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為呼吸交換對象,吸收的食物應該也是硫酸或者其它含硫物,而且它們能耐高溫。
這個相對而言,比硅基生命出現的概率大一些,有科學家認為有些微生物類的硫基生命可能會漂浮在金星的大氣中。
四、砷基生命
載2010年12月,美國NASA公布了一個「震驚世界」的消息:研究人員載美國加州的莫諾湖發現了一種細菌。這種細菌可以把砷以砷酸的形式結合到DNA中,因此被稱作「砷基生命」。如果這一發現被進一步證實,生物學界必須重新審視地球上的生命體系,教科書都將重新修改。
相信隨著科學家對砷基生命的深入研究,人們將對上帝創造的生命作出更准確的認識。被證偽。好了,以上還屬於物質生命的范疇,接下來要高能了,畢竟屬於猜想。
五、電磁波/光生命體
宇宙的環境很大很多樣,地球只是其中一個。首先說下生命是什麼?生命的內涵是指在宇宙發展變化過程中自然出現的存在一定的自我生長、繁衍、感覺、意識、意志、進化、互動等豐富可能的一類現象。簡單說,是有一定的信息,可以保存,進化,繁殖。
DNA儲存的也是信息,遺傳信息。那麼,既然是信息,信息的載體就可以變化。如果光子作為信息的載體,實現量子糾纏,能夠保存信息、復雜化信息、能自主進化、繁衍,那麼,這就是光量子生命。
如果電磁波作為信息載體,在某些復雜的宇宙環境中,電磁波信息復雜化糾纏,就可能形成簡單的電磁波生命。當然,光也是一種電磁波,光子生命也屬於這個范疇。這些生命體相對於普通物質來說,屬於高能物質。
這類生命的尺度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沒有質量,移動很快,形如鬼魅。或許,鬼的形態更適合這一種生命。當然,光量子生命也可能是物種科技極致後實現純能化的生命。信息的載體很多。引力波也有可能,如果是引力波,那麼這種生命體的尺度就是光年計算了……
六、超高能生命體
超重元素穩定島,這個幻數支撐的穩定放射性元素,理論上半衰期較長。因此,如果在某個高能星球上,如白矮星,這種超重元素也許存在,那麼可能構建高能生命體。一些科幻小說裡面的神靈,靈氣,可能就是這種。
當然,當前超重元素合成出來的穩定島半衰期還不夠穩定,這種生命持疑問。鈾礦是不是很像魔法石?恆星表明、中子星表明的高能狀態下,是否也會出現生命呢?或者星球本身就是一個生命呢?
七、空間生命體
空間結構為基礎的生命體,畢竟很多維度蜷縮在微小的空間里,卡-丘空間那復雜的空間結構,足夠復雜的空間環境下,空間生命體或許會有。
八、反物質生命
以上說的都是正物質。宇宙中有反物質,也許也有生命呢。正電子、負質子都是反粒子,它們跟通常所說的電子、質子相比較,電量相等但電性相反。科學家設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構成的物質,也就是反物質。當正反物質相遇時,雙方就會相互湮滅抵消,發生爆炸並產生巨大能量。
如果有反物質的聚集區,有星系有行星,那麼也有可能有生命。反物質生命也許和我們長得一模一樣,但是,接觸會很危險,灰飛煙滅啊。
九、暗物質生命
宇宙中有還有暗物質,也許也有生命呢。不過,目前科學家還沒解釋暗物質、暗能量到底是什麼。但不可否認,暗物質遠比我們觀測到的物質要多得多。理論上,生命也是極有可能存在的。
十、高維生命體
我們的世界宏觀是三維空間,有三維生命體,以此類比。二維宇宙有二維生命體,四維宇宙有四維生命體,這種生命不是我們所能描述的了。
低維度的還好描述,二維一張面,生命體是平面,沒有貫穿的消化道等管道,不然得分兩半。他們的眼睛,如果有,看到的世界是線條。
同理,四維空間,多一個空間維度。四維生命體看我們是透明的,一覽無遺,就和我們看平面一樣。而我們看不到四維的全部,只能看到不停變換的物體,這是四維物體在三維的投影。一如,我們在二維上經過,二維面上顯示的是我們經過的無數個截面。三體小說裡面的有過這類設定
十一、時間生命體
時間里的物體,當然,時間的本質是什麼,目前的解釋,可能是空間、物質的運動、熵的方向、因果。也可能存在多時間軸的宇宙,出現生命。所以這類如果有,真的不好描述~
十二、其他
最後,你喜歡就好,反正就是猜想,生命是什麼,真的很期待呢。
十三、等離子體生命
有興趣的可以看看小說《地球紀元》中的「太陽人」。
⑤ 科幻小說《流浪地球》
怎麼會是內力呢,「幾百台發動機噴出的等離子體光柱」這些光柱里的粒子可都是噴射向宇宙的,你舉的例子也不對,不是 向前行走的一個人用自己的手反方向推自己,而是一個人在宇宙中奮力向前扔出一把扳手,他自己會向後飄的。動量守恆
⑥ 太陽系中有多大的可能存在等離子體生命
人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外星人”、“地外生命”這些概念,我們暫且無從得知,但是,人類近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都在尋找地外生命。一開始,科學家們只是將地球作為藍本,認為宇宙中存在生命的星球,一定是與地球一樣的,這也是為何科學家們主要探測重點都是類地行星的原因,特別是一些處於恆星系宜居帶中的類地行星,很多都被稱作“超級地球”,科學家們也推測上面可能已經存在生命了。
⑦ 流浪地球簡介
《流浪地球》簡介:太陽即將毀滅,過去無數歲月中作為人類精神支柱的存在,變成了死亡和恐怖的象徵。比起坐以待斃,人類選擇掙扎到底。
龐大的地球逃脫計劃開始實施。然而人類所能製造的普通尺寸人造環境無法承受漫長的逃脫之旅。所以人類只得在地球的一側安裝上巨大的地球發動機,將整個巨大地球環境圈化為移民方舟,以此逃離太陽系,前往新家園。
代價是高昂的,藝術、倫理、常識,一件又一件曾經無比熟悉的特色從人性中消失,逝去的生命更是多如繁星。剩下的只有對生存的強烈渴望。疑惑和猜忌一度在人類當中引發叛亂之火,然而太陽最後的滅亡瞬間平息了一切,人類終於懷揣希望踏上漫長的流浪之旅。
「地球啊,我的流浪地球啊」成為無數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彌留之際的遺言。它包含著人類這個種族亘古不變的永恆心聲————我們要活下去。
(7)等離子體生命體的科幻小說擴展閱讀
鑒賞:
小說中呈現出來的磅礴氛圍、神奇遐想、新穎構思帶給人更多 的想像力。例如: 文中對等離子體光柱的描寫: 用明喻的手法將等 離子光柱比作宮殿,用雅典衛城的大小來給讀者呈現光柱的體積, 將裡面巨柱發出的光比作日光燈管發出的光。
這些形象的比喻,這 些細致的刻畫,喚起讀者無盡的想像,彷彿置身其中。再比如: 在 地下城對灰色的描述。猶如整個宇宙下了一場大霧,城市倖存的高樓形單影只地立在冰面上,掛著長長的冰稜柱。這些描寫都形象具 體,給讀者無盡的思考與聯想的空間。
⑧ 求科幻小說名!
這個好像是劉慈欣的一篇短篇小說叫 微紀元
⑨ 一本科幻小說,分了幾段故事描寫,都是拯救地球的,第一段好像是地球上有人創造了等離子生命體,要毀滅地球
不是三體啊啊啊啊,我現在也在回憶你說的這本小說。
你記混了吧
小說的開頭是一個研究太陽的科學家在家裡自燃了,他生前只接觸過男主。
其實是那個科學家發現了太陽上有生命體,而且通過一系列實驗,他自己創造出了這種生命體,生命體告訴他太陽的更多知識,央求科學家幫它回到太陽
等離子體在太陽上的生存環境也很惡劣,太陽上會不定時發生類似「海嘯」的現象(具體名詞我忘了),只有將太陽的溫度穩定才能讓這種現象停止。後面被創造的等離子回到太陽後開始使用某種技術讓太陽的溫度降低
隨後太陽的溫度一直變低導致地球冰天雪地,所有的人類遷移到了赤道附近
然後男主通過各種細節回憶找到了原因,但是被留在地球的等離子生命體監視,不準他說出來
所以男主就開始假裝對地球人死心,提出要在月球上建一個基地,脫離人類,獨自一個人生活
最後假裝幫等離子體聯系太陽上的同伴,其實發射了某種引起整個太陽發生類似「海嘯」的現象,將等離子體全部殺死。男主自己也被等離子體殺死自燃了。
結局是男主自己最後變成了等離子體形式的存在回到地球。
找到了,叫《地球紀元》
⑩ 太陽上存在等離子體生命,這種說法可能性大嗎
人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外星人”、“地外生命”這些概念,我們暫且無從得知,但是,人類近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都在尋找地外生命。一開始,科學家們只是將地球作為藍本,認為宇宙中存在生命的星球,一定是與地球一樣的,這也是為何科學家們主要探測重點都是類地行星的原因,特別是一些處於恆星系宜居帶中的類地行星,很多都被稱作“超級地球”,科學家們也推測上面可能已經存在生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