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短片科幻小說
㈠ 你認為優秀的科幻小說有哪些
優秀的科幻小說有很多比如,勞倫斯.M.詹尼弗的《血腥世界》,Richard S. McEnroe的《皮革商》但是我想要主要推薦大家看這部《黃蜂》
我相信很多朋友喜歡看科幻小說,我相信你們也會喜歡這部《黃蜂》。
㈡ 2009年名家科幻小說排行榜的目錄
特別推薦·2009年度科幻小說排行榜
火星戶口
擦肩而過
看不見的星球
北京以外全部飛起!
決戰美杜莎
酷熱的橡樹
若馬凱還活著
神之國度
尋找亞特蘭蒂斯
古曼人棉城遺址調查手記
盜聖白玉湯
非常大總統
看不見的原野
一個人的願望
特別關注·2009年度長篇科幻小說精彩節選
十億光年
後記
……
㈢ 求推薦幾本名家的科幻小說
1.《編碼寶典》 尼爾・斯蒂芬森
這部由尼爾・斯蒂芬森創作於1999年的作品講述了一則二戰期間的密碼破譯人員和1997年的極客之間錯綜復雜、環環相扣的故事。
「這本書不僅很長,內容也非常豐富。它有近1000頁,而且是大開本。這書一定有五十萬字,」游朝凱(Charles Yu,美籍華裔作家)說道。
2.《沙丘》 弗蘭克・赫伯特
這部經典作品的是發生在一顆沙漠星球上的故事,還講述了香料 Melange 所具有的力量。
很難相信人們從沒真的讀過這本書――但是 Pat Cadigan(Synners、Dervish is Digital 等書的作者)說她相信很多人「可能認為要不從電影里要不從 Syfy 頻道的迷你劇里已經了解《沙丘》是怎麼回事了。」另外,很多人大概「看過」《沙丘》,讀過前傳和後傳,但是從來沒有真的閱讀過原版。「不是件容易事,」Cadigan說,因為它既深厚又復雜。但如果你只讀過這部傑作的外延或改編作品,你都不算真的了解沙丘是怎麼回事。這是一次「必須通過閱讀才能完全領略的全沉浸式的體驗」。
3.《萬有引力之虹》 托馬斯・品欽
後現代主義經典之作,故事背景設置在二戰結束之際,其事件主要圍繞德國V2火箭計劃展開。
這一個有點奇怪。我們為這篇文章聯系過許多作者,因為《萬有引力之虹》是一本大家都假裝讀過的書――然而他們都承認他們自己也沒有真正讀過。
「我不相信有人真的讀完過《萬有引力之虹》。托馬斯・品欽用了幾十年的時間等待讀者們為結尾處漂亮的螺旋式設計捧腹,而現在他開始想不明白了。我自己就讀過五次開頭。」Paul Cornell(漫畫Saucer Country還有即將出版的小說London Falling的作者)說道。
所以像他這樣厲害的類型作者都失敗了的情況下,為什麼你還應該讀《萬有引力之虹》呢?有人說起碼這書的某些部分他們可以感到相當充實地讀下去。Pat Murphy(The City, Not Long After和The Wild Girls的作者)提供了一些理由:「這是一部可以與詹姆斯・喬伊斯(的作品)媲美的科幻小說,曾經是普利策獎的有力競爭者,它糾纏不清而復雜萬分,既出格又晦澀又離題(transgressive and regressive and digressive)。1974年它一出版,隨後就獲得了國家圖書獎,而又是Irwin Corey教授出面代品欽領獎。」另外將超常的性和V2火箭相結合,這也讓Pat Murphy喜歡:「我愛自己對這本書的感覺,以及它於世界的精神性(psyche)中製造混亂的潛力。」也許有天她會讀完――或者也許她將堅持自己對這本書的想像。
4.《基地》 艾薩克・阿西莫夫
這部經典的主題是哈里・謝頓以及一個偉大星際帝國的衰亡。
Cornell大膽地說:「在這個混沌理論已將心理史學毀滅殆盡、而小說作品都建立在那個大觀點之上的年代,《基地》變成了那種討論的遠比讀過的多的經典作品。」盡管阿西莫夫的機器人故事「也許會永遠保持科幻入門必讀的地位。」Cadigan還是激情洋溢地提醒人們應該真正閱讀一下《基地》而不是只討論它:人們「應該讀,因為它是阿西莫夫(的作品),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呢,它是將數學應用到科幻中的最天才的範例。」
5.《大魔法師》 蘇珊娜・克拉克
一部異質歷史,講述了早已消失的魔法回到了19世紀的英格蘭的故事。
這是一部每個人都在談,但很多人都懶得讀的作品,因為它「又大又厚」,John Shirley說(他最近的作品是兩本選集A Song Called Youth和Everything is Broken)。但這絕對物有所值,他接著說:「這部吸引人的、想像豐富的、偉大的奇幻作品有點像舌頭和什麼歪曲的東西同時貼在頰上的感覺。這也是奇幻界里出產過的最好的散文作品。然而其實它本身並不很在意奇幻這個標簽,除了某種程度上是絕對富有深意的。而且還全然明白存在的荒誕性。也許有點像James Branch Cabell。」
6.《1984》 喬治・奧威爾
給了我們「新話」和「老大哥」的反烏托邦經典。
「我覺得很多人都假裝他們已經讀過了奧威爾的《1984》然而實際上沒有。它是如此風行於世的一個文化符號,以至於一旦有人提及它大家總會假定自己知道別人在說什麼,」Christopher Moore(Lamb、Fluke和The Stupidest Angel的作者)說道。
他又接著說:在這樣一種我們對信息自由和隱私做出種種假定的文化之中,我認為,《1984》的重要性比起以往更加突出。它很好讀,而且在它直接而確切的文本中能感到一種真實的人性。自從它出版以來,很多反烏托邦題材的書和電影都以它為靈感來源,所以我覺得你閱讀它的時候一定會覺得似曾相似。」
7.《最後和最先的人》 《造星者》 奧拉夫・斯塔普雷頓
1930年代創作的兩本預言性的作品,探索了深遠的星空和遙遠的未來。
Rudy Rucker(最近的作品是Jim and theFlims以及一本自傳Nested Scrolls)評價說,這是兩部談論的遠比讀的要多的奠基性的科幻經典。情況就是,每人的書架角落裡都有一本翻爛的斯塔普雷頓平裝書,他們可能鑽研過但卻沒有一本一本讀過。「由專業哲學家寫就的奇妙的、預言性的科幻作品,萌發了後來作品的所有想法的種子都包含在這兩本書里了,」Rucker說。
8.《漫長的明天》 雷・布拉凱特
這部1955年的小說故事發生在一場核戰爭之後,其作者是《帝國反擊戰》的編劇之一。
「我不明白為什麼沒人把它列入偉大美國科幻小說之列――大概是因為那些說自己讀過這書的人都根本沒有讀過,」Nicola Griffith(Ammonite和Stay and Always的作者)說。「開篇的三分之一讀起來好像美國神話版的《英王欽定本聖經》:堅定、韻律優美、不容妥協。」
Griffith又說:這本是一部「教育小說」(Bilngsroman),卻因為布拉凱特的巨大野心,她選擇了核毀滅的廢墟地球作為故事背景。她的目標是不會低於以人物為中心的最好的嚴肅科幻小說。在1950年代,這本書一定把它的讀者們像襪子一樣從里朝外翻了個個。假如我發現年輕的卡爾・薩根受了這本書的關鍵影響,我不會感到驚訝,因為薩根主義的種子:進行太空開發的國家將特別罕見,因為在逃脫本行星重力之前他們就會朝向毀滅發展――不夠完美;布拉凱特是她所處時代的造物,繼承了核威懾時代所有文化上的問題――然而也是此類型里一步驚人的跨越。
9.《達爾格倫》 塞繆爾・德拉尼
這部不能繞過的小說講述了一座隔絕而奇怪的美國城市Bellona的故事。
「這是我們的《芬尼根的守靈》。我也沒有讀過,」Nick Mamatas用想像中的科幻迷的口吻說道。(Mamatas最近的作品是The Damned Highway: Fear and Loathing in Arkham)
「《達爾格倫》保持著紀念性的成就,」Jeff VanderMeer(Finch的作者,The Weird的編輯之一)說道。像《萬有引力之虹》一樣,這部小書需要讀者做大量的功課,「而閱讀的時候我們好像不會在意做功課,」VanderMeer說。《達爾格倫》「顯示了巨大野心、情感、智慧以及技術能力的組合,」而且它站在了最高峰,遠遠超過「這個領域內的傳統認知」。
10.《無盡的玩笑》 大衛・福斯特・華萊士
一本相當長的、寫滿腳注的書,講述了Incadenza一家的故事,還有一部有著致命吸引力的電影,還有網球。
Mamatas提議將這本書列入這個單子,因為人們總是談論它,把它放在書架上,用它巨大的書脊告訴別人他們有多聰明。但很多人大概看了看那些腳注然後就放棄了。真的是很丟人――《無盡的玩笑》是一本才華橫溢而內容豐富的書,而且也非常好玩。它的腳注都非常好玩,而且對故事的闡述是不可或缺的。另外,《無盡的玩笑》讀起來很像一本厲害的偵探小說,因為在書的一開始你就會目睹Hal Incandenza的悲慘命運,而不得不在之後的閱讀中弄明白他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㈣ 2009年名家科幻小說排行榜的介紹
2009年名家科幻小說排行榜是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學生創新閱讀》編委會編寫的圖書。
㈤ 已入選科幻與奇幻名人堂的作家有哪些
1996年:
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rnsback,1884-1967)
多本科幻雜志的創辦者,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第一本純科幻雜志《驚異故事》(
Amazing Stories,於1926年首度發行);因而譽為「科幻雜志之父」。最著名
的作品是《拉福 124C 41+》(Ralph 124C 41+)。
約翰·坎伯(John W. Campbell, Jr. 1910-1971)
擔任《驚愕科幻》(Astounding Science Fiction)雜志主編時,一手打造科幻
黃金時代(Golden Age)的教父級人物。從他手中拉撥的大師級作家不可勝數。
其中最為著名的有羅柏·海萊恩(Robert A. Heinlein)、埃薩克·艾西莫夫(
Isaac Asimov)、凡·沃果(A. E. van Vogt)、席奧多爾·史鐸金(Theodore
Sturgeon)、雷斯特·戴爾·瑞(Lester Del Rey)等人。他的名作《誰在那兒
?》(Who Goes There?)也被改編成科幻經典電影《突變第三型》(The
Thing ,該片有兩種版本,1951年經典版和1982年翻拍版)。
凡·沃果(A. E. van Vogt,1912-2000)
從1939年即開始從事科幻寫作,黃金時代三巨頭之一。也是1996年大師獎得主。
著名作品有《變種史藍人》(Slan)、《武器店》(Weapon Shop)系列和《無
理世界》(The World of Null-A)等。
傑克·威廉森(Jack Williamson,1908-)
1976年大師獎得主,1978 1980的SFWA總裁,現存最老的科幻作家。連自傳《幻
想之子:我的科幻生活》(Wonder's Child: My Life in Science Fiction)都
得過1985年的雨果獎最佳非小說類書籍。都九十幾歲了,近作《矽晶匕首》(
The Silicon Dagger)還獲得JWCMA 的特別榮譽獎。
1997年:
埃薩克·艾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1992)
基本上,他不需要再多作介紹。^_^ 《機器人》和《基地》系列永遠烙印在科幻
迷的心中。不過他得大師獎是1987年的事,和他的成就、輩份比起來是稍晚了些
。
威爾斯(H. G. Wells,1866-1946)
英國作家,科幻之父之一。幾乎每一部作品都開創出新的科幻次文類。著名作品
有《時光機》(The Time Machine)、《隱形人》(The Invisible Man)、《
星際戰爭》(The War of the Worlds)、《蒙羅博士之島》(The Island of
Dr. Moreau)等。
亞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1917-)
他跟艾西莫夫差不多,只不過現在還活著。1986年被封為大師,也曾受封為英國
爵士。目前英國最佳科幻小說的獎項就是以他為命名。現定居於斯里蘭卡。近作
為和新秀作家(應該說是精神傳人)史蒂芬·巴克斯特(Stephen Baxter)合著
的《他日之光》(The Light of Other Days)。
安德蕾·諾頓(Andre Norton,1912-)
她主要致力於兒童科幻奇幻文學,但作品仍廣受成人讀者歡迎。1984年獲頒大師
獎,為SFWA迄今唯一受封的女性大師。(連科幻女王烏蘇拉·勒官(Ursula K.
Le Guin )都還沒有,不過她應該是輩份不夠所致,再等幾年就快了)最著名的
系列作品是《女巫世界》(Witch World)。
1998年:
羅柏·海萊恩(Robert A. Heinlein,1907-1988)
第一屆大師獎(1975年)、四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軌跡》(Locus )雜志
票選最佳科幻小說作家永遠的第一、作品永遠買得到不絕版(除了一本《探星時
代》(Time for the Stars)以外)......還有什麽傳奇是科幻先生(Mr. SF)
所沒有的?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海萊恩是在堪薩斯市長大的作家,獲選進入家鄉
子弟所設立的名人堂格外有意義。
摩爾(C. L. Moore,1911-1987)
現代科幻尚在草創時期就已出道撰寫太空冒險故事的女作家。1933年就以西北·
史密斯(Northwest Smith)系列聞名於世。常以各種化名發表作品散見當時各
雜志。與夫婿亨利·庫特納(Henry Kuttner)的合作更令人津津樂道。可惜她
的努力一直沒有受到應有的肯定,入選名人堂也算是有補償的意味在。
腓德烈·波爾(Frederik Pohl,1919-)
與艾西莫夫同輩的科幻作家、編輯兼仲介人。早年和賽瑞爾·孔布魯斯(Cyril
M. Kornbluth)合作,名噪一時;後來則以「奚奇」(Heechee )系列推向另一
個人生高峰。他同時也是1974 1976的SFWA總裁,1993年的大師獎得主。
海爾·克萊門特(Hal Clement,1922-)
擁有天文學、化學、教育學學位的他,在高中任教多年。從1942年在《驚愕科幻
》發表第一篇作品《證明》(Proof )。他的創作多半圍繞在太空歷險和外星生
命之上。在1999年終獲大師獎的肯定。最有名的著作是《重力任務》(Mission
of Gravity),日前才在英國重新發行。
1999年:
梅里特(A. Merritt,1884-1943)
幻想文類未真正成形就已活躍的作家兼編輯。雖然他的作品以奇幻為主,但其浪
漫冒險故事筆觸和寫作風格影響後世科幻作家甚巨。著名作品有《月池》(The
Moon Pool)和《伊斯塔之船》(The Ship of Ishtar)。
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1825-1905)
法國作家,另一位科幻之父。以當代科學冒險故事著稱。和威爾斯相較,雖然寫
作面向不廣,但內容較注重科學知識的合理性。《地心之旅》(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海底兩萬里》(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
、《從地球到月球》(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均為早期科幻的重要里程
碑。
羅柏·席維柏格(Robert Silverberg,1935-)
十九歲初試啼聲就獲得當年雨果獎的「最有潛力新秀作家」(Most Promising
New Author)頭銜。史上被提名獎項最多的作家兼編輯,然而得獎數卻未成正比
。在科幻界極孚人望,提攜後進不遺餘力。他是最年輕的名人,可惜的是沒有驚
天動地的生平代表作。
雷·布萊德柏里(Ray Bradbury,1920-)
科幻迷、作者、詩人、劇作家......橫跨科幻奇幻恐怖范疇的大人物。以清新雋
永又不失深度的文字,首先將科幻提升到「美」的層次。他也是少數同時獲得主
流文學批評者青睞的幻想文類作家。1989年獲得大師獎。著名作品有《火星紀事
》(The Martian Chronicles)、《圖案人》(The Illustrated Man)、《華
氏四五一度》(Fahrenheit 451)和電影《白鯨記》(Moby Dick)劇本。
2000年:
艾力克·法蘭克·羅素(Eric Frank Russell,1905-1978)
1937年在《驚愕科幻》發表創作後,就成為首位在美國科幻雜志佔有一席之地的
外國作家(他是英國人);更誇張的是,許多美國讀者都不知道這一點。雖然只
有十四部小說和十七個短篇,但他的幽默筆風但過人的洞察力是大多數作家所欠
缺的。
席奧多爾·史鐸金(Theodore Sturgeon,1918-1985)
全美最好的短篇科幻小說家之一,科幻黃金時代的主力人物,以語不驚人死不休
著稱。但也因此和坎伯理念不合,轉戰歐洲。在他手中,兒童心理、性別情慾等
議題開始納入科幻的范疇。科幻研究中心所評審年度最佳短篇小說獎就是以紀念
他的名義來頒發。
高登·狄克森(Gordon Dickson,1923-)
以英雄式的太空歌劇聞名於世。《柴德世界》系列(Childe Cycle,或稱《多賽
》(Dorsai)系列)與海萊恩的《星艦戰士》(Starship Troopers)一同為戰
爭科幻寫下定義。《多賽》之外,《龍與喬治》(The Dragon and the George
)系列亦極為出名。
保羅·安德森(Poul Anderson,1926-)
這位多產作家從五○年代之後一直保持著很高的創作水準。雖然作品涵蓋的面向
甚廣,但一般認為他是宇宙航行和太空探險的代表作家。1998年受封為大師。著
名作品有《飛天十字軍》(The High Crusade)、《終極宇航》(Tau Zero)、
《百萬年的孤舟》(The Boat of a Million Years)等。
㈥ 2009年名家科幻小說排行榜的內容簡介
《2009年名家科幻小說排行榜》內容簡介:大陸名家、港台精英、青春寫手同台競逐,展現2009年華語文學年度盛宴。精選王蒙、鐵凝、陳忠實、賈平凹、蘇童、易中天、梁文道、韓寒、蔡駿、十年砍柴……年度佳作,零距離解讀可觸可摸的文學中國,彰顯文字之美,體昧人生百態。
中國一線作家、詩人擔綱編委,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讀者》雜志原創版聯袂精薦。
㈦ 名家經典科幻小說精粹有多少篇
千年魔偶 ..楊 鵬
風 箏 .楊 鵬
隱形行動 .張 靜
銀河迷航記 .黃 海
不可名狀 .黃 海
大地之歌 ..李偉才
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 李偉才
虛擬的愛 .陳楸帆
三季一生 .梁清散
名家經典科幻文學精粹 第四輯 王晉康 劉慈欣 何夕 柳文揚潘海天拉拉
目 錄:
拉克是條狗 王晉康
月球進行曲之前奏 王晉康
流浪地球 .劉慈欣
地火 劉慈欣
六道眾生 .何 夕
閃光的生命 柳文揚
廢樓十三層 柳文揚
大角快跑 .潘海天
克隆之城 .潘海天
春日澤雲夢山仲昆 ..拉 拉
名家經典科幻文學精粹 第五輯 蘇學軍 凌晨 江波 夏笳 遲卉 長鋏 陳楸帆梁清散萬象峰年
目 錄
末日火種 ..蘇學軍
靈天 ..蘇學軍
潛入貴陽 ..凌 晨
信使 ..凌 晨
發現人類 .江 波
百鬼夜行街 ..夏 笳
汨羅江上 ..夏 笳
蟲巢 .遲 卉
偽人演算法 .遲 卉
昔日玫瑰 .長 鋏
城市,城市 ..萬象峰年
--------------------
每本大致10餘篇,加起來差不多50-60篇吧!看上去更像是科幻作家的年代記,居然連珊瑚島上的死光這種古董級的文章也有,而到後面的劉慈欣、王晉康、遲 卉、長 鋏則是中生代到年輕一代的科幻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