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是啥意思
① 什麼是科幻小說
科幻小說:
科學幻想小說(英語:Science Fiction)簡稱科幻小說(英語:Sci-Fi),主要描寫想像的科學或技術對社會或個人的影響的虛構性文學作品。科幻小說是西方近代文學的一種新體裁。它的情節不可能發生在人們已知的世界上,但它的基礎是有關人類或宇宙起源的某種設想,有關科技領域(包括假設性的科技領域)的某種虛構出來的新發現。
分類:
科幻小說也是通俗小說的一種,與一般的傳統小說不同,其特殊性在於它與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著直接的聯系,但它又是一種文藝創作,並不擔負著傳播科學知識的任務。
從抒寫幻想的方式來看,它應歸屬於浪漫主義文學的范疇。一些優秀的科幻小說也像優秀的浪漫主義作品一樣,紮根於社會現實,反映社會現實中的矛盾和問題。其中某些傑出的科幻小說,往往能在科學技術發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參考價值的預見。有時,某些科學發明尚未出現,科幻小說里則已經進行生動的描繪,如潛水艇、機器人、宇宙航行等。
軟科幻
軟科幻小說(英語Soft Science Fiction,簡稱Soft SF)是情節和題材集中於哲學、心理學、政治學或社會學等傾向的科幻小說分支。
硬科幻
以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等自然科學為基礎,以描寫新技術新發明給人類社會帶來影響的科幻作品稱為硬科幻(Hard SF)--無論我們有了怎樣創新的理解,這都是硬科幻的原始定義。
有科幻界人士也曾試圖重置這個定義:硬科幻是以科技或科學猜想推動情節的。
歷史上在談及「硬科幻」時,還使用過另外一個詞Hardcore SF。按照科幻界的解釋,該詞與HardSF本不盡相同,它往往指那些「沿襲科幻黃金時代創作流派風格並重復某些主題的科幻作品」--從主題限制上講與上述硬科幻大同小異,而從「流派風格」上的限定來看實際是指一種敘述方式——也就是說,上述重置的定義更接近這個定義。
② 什麼是科幻小說
科幻小說:
科學幻想小說(英語:Science Fiction)簡稱科幻小說(英語:Sci-Fi),主要描寫想像的科學或技術對社會或個人的影響的虛構性文學作品。科幻小說是西方近代文學的一種新體裁。它的情節不可能發生在人們已知的世界上,但它的基礎是有關人類或宇宙起源的某種設想,有關科技領域(包括假設性的科技領域)的某種虛構出來的新發現。
③ 什麼是科幻小說、什麼是小小說。
科幻小說:主要描寫想像的科學或技術對社會或個人的影響的虛構性文學作品。
小小說:短篇小說的一般素質,小小說是應該具備的。小小說和短篇小說在本質上既相近,又有所區別。大體上講,短篇小說散文的成分更多一些,而小小說則應有更多的詩的成分。小小說是短篇小說和詩雜交出來的一個新品種。它不能有敘事詩那樣的恢宏,也不如抒情詩有那樣強的音樂性。它可以說是用散文寫的比敘事詩更為空靈,較抒情詩更具情節性的那麼一種東西。它又不是散文詩,因為它畢竟還是小說。
④ 什麼是科幻故事
一、什麼是科幻故事?
科幻是科學幻想的簡稱。科幻故事是人們根據一些科學知識,編寫出來的故事,大多發生在未來。科幻故事大多是虛構的,需要人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學生所寫的科幻故事,不必加入太多科學原理,只要能自圓其說、有緣有故即可。不過,一般情況下,學生所寫科幻故事不能只是幻想,還要揭示一些道理。
二、科幻故事常見寫法
1.環境保護型
環境保護型科幻故事比較好寫,因為它直接確定了主題——保護環境。此類科幻故事,一般以未來世界環境污染嚴重為背景,然後自己成為科學家,發明了很多東西,最終徹底解決了地球的污染問題。當然,也可以不治理環境,而是製造宇宙飛船,然後找到新的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此類科幻文章新意不足,但勝在簡單、易寫。
2.「黑洞」型
眾所周知,「黑洞」是神秘的,它能把人吸進去。至於人會在里邊經歷什麼,誰也不知道,所以人便會想像和猜測,進入黑洞後會有怎樣的遭遇。我們寫科幻文章也可以利用「黑洞」。其實,生活中所有的「洞」當可以當「黑洞」用。比如:山洞、古井、下水道......讓這些「洞」把自己吸進去,然後幻想進去之後會經歷怎樣的冒險,這樣寫科幻故事會非常有意思!
3.穿越時空型
穿越時空的方式有很多,但千萬別用「睡覺」作為穿越的媒介,太沒意思。穿越時空可以是回到過去,也可以是前往未來。無論是過去的世界,還是未來世界。當我們抵達時,肯定會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奇妙之事。
⑤ 科幻小說是什麼
科幻小說是西方近代文學的一種新體裁。它的情節不可能發生在人們已知的世界上,但它的基礎是有關人類或宇宙起源的某種設想,有關科技領域(包括假設性的科技領域)的某種虛構出來的新發現。在當代的西方世界,科幻小說是最受人歡迎的通俗讀物之一,其影響和銷售量,僅次於驚險小說和偵探小說。
科幻小說與一般的傳統小說不同,其特殊性在於它與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著直接的聯系,但它又是一種文藝創作,並不擔負著傳播科學知識的任務。
從抒寫幻想的方式來看,它應歸屬於浪漫主義文學的范疇。一些優秀的科幻小說也像優秀的浪漫主義作品一樣,紮根於社會現實,反映社會現實中的矛盾和問題。其中某些傑出的科幻小說,往往能在科學技術發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參考價值的預見。有時,某些科學發明尚未出現,科幻小說里則已經進行生動的描繪,如潛水艇、機器人、宇宙航行等。
當代西方的科幻小說,涉及到許多尖端的科研項目,當然也經常出現似是而非的假科學。因此,科幻小說常常遭受到科技界人士的鄙視和指責。
那麼,究竟什麼是「科幻小說」呢?應該說,「科幻小說」是個動態的概念。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科幻小說」的定義也不斷發展變化。
最初,根斯巴克用「科學小說」(science fiction)一詞指這種文學類型。他在第一期《科學奇異故事》(1926年4月)的社論里這樣寫道:「我用『科學小說』指的是儒勒•凡爾納、H.G.威爾斯和愛倫•坡那種類型的故事——一種非常吸引人的傳奇故事,穿插著科學事實和預見……這些驚人的故事不僅產生極有趣的閱讀,而且總是給人以某種啟迪甚或教育。它們以適合讀者趣味的方式提供知識。……今天科學小說為我們描寫的冒險,明天很可能變成現實。旨在表示歷史興趣的偉大的科學故事仍然有許多人在寫……後世的人會說,它們不僅在文學和小說方面,而且在人類進步方面,都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顯然,根斯巴克認為科幻小說是一種教育的、進步的文學。但他這種看法很快被其他流行雜志的主編們作了修正。40年代主宰科幻領域的雜志《驚奇故事》的主編小約翰•坎貝爾提出,科幻小說應該被視為一種與科學有密切關系的文學媒體:「科學方法論包括這樣的命題:一種嚴謹的理論不僅解釋已知的現象,而且預見新的尚未發現的現象。科幻小說試圖完成同樣的事情——以故事的形式寫出這種理論用於機器、尤其用於人類社會時會產生什麼效果。」
實際上,「科幻小說」這個術語問世不久,很快就演化成一個亞文化的文類名稱。這種亞文化包括科幻作家、編輯、出版家、評論家和科幻迷。其故事和小說不僅有一些共同的設想、共同的語言和共同的主題規則,而且有某種脫離外部「世俗」世界的感覺——因為它們的規則對那個世界顯得神秘而陌生。具有這種特點的小說以及最初引發這種特點的小說的文本,逐漸被統稱為「科幻小說」。
這個范疇確定之後,讀者和批評家便用它指更早的作品,把一些類似的故事都歸於這個范疇。於是,許多研究者和作家試圖對科幻小說重新界定,使這種形式既標示當代的一個文類,同時又納入從理論上適合這個文類的早期的作品。
其中最重要的是朱迪絲·麥里爾的看法,她用「推測小說」這一術語來代替「科幻小說」:「科幻小說是一種『推測小說』,其目的是通過投射、推斷、類比、假設和論證等方式來探索、發現和了解宇宙、人和現實的本質。這里『推測小說』旨在說明利用傳統『科學方法』(觀察、假設、實驗)的方式,檢驗某種假想的現實,將想像的一系列變化引入共同的已知事實的背景,從而創造出一種環境,使人物的反應和觀察揭示出有關發明的意義。」
前面這些早期的定義都強調「科學」或至少科學方法是科幻小說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但在麥里爾的定義里,通過將重點從科學轉向推測,明顯擴大了科幻小說的范圍,因為它可以包括描寫社會變化而不必贊揚科學發展的作品。
⑥ 什麼是科幻小說怎麼才能寫好呢
如何寫科幻小說?這是個極難回答的問題。如果有固定答案,豈不是人人都可寫科幻小說?豈不是科幻小說再不會發展?我這里不想詳細敘述寫科幻的技巧,只想列舉一些作家的經驗之談,供同學們參考。
先說兩件美國寫作課上發生的事。
一次,在寫作課剛開始時,學生在教室里坐定,教師走進課堂,從講台上看看學生,開口第一句話是:「一切能夠寫出的故事都已經寫出,你們不可能寫出更好的故事!」
還有一次,也是第一次上寫作課,教員把這門課定名為「為樂趣和收益而寫作」的寫作課。他開口第一句話是:「《灰姑娘》的故事已經寫了5萬次,都能賣掉。這故事還可以再寫——再賣!」
兩個教員講的話是什麼意思呢?按第一個教員的說法,豈不是無需再學寫作?按第二個教員的話說,豈不是一切故事都是重復或抄襲?
否!他們的含義是我們必須向前人學習,學習前人的寫作經驗。他們那樣說只是為了幽默,引起學生的興趣。
現在,我們列舉一些著名科幻作家關於寫作經驗的名言。
一、關於科幻小說的結構
傑克·威廉森(曾參加成都科幻會議)說:
永遠不要讓讀者設想有多個基本前提……保持故事連貫一致,小說中的一切都要合乎邏輯順序,前後呼應……要讓讀者極想知道你准備告訴他什麼。
A.E.范·汪說:
考慮一些大約800字的場景……每個場景都有一個目的,一般在第三段陳述,在場景結束時這個目的可以完成也可以尚未完成……場景不一定按最終順序來寫……想到它們就寫下來。
二、關於科幻小說的人物
傑克·威廉森說:
保持人物符合邏輯……壞人一般比英雄人物好寫。
約翰·布魯納說:
如果誰有志寫科幻小說,對銀河帝國的興衰極有興趣,而對他故鄉街道上的人卻漠不關心,那麼我勸他回家,在自己腦門上用硫酸寫上下面的標語:「科幻小說與所有的小說一樣,是關於人的小說,」這樣他一照鏡子就能提醒自己。
約翰·坎貝爾說:
首先,科幻小說是關於人的小說。即使以狗為主人公,我們也會把人的品質投射到狗的身上,只注意它象人的一些特徵,而不管它是否是四條腿。如果一個能思維的機器人是主人公,那麼這機器人要麼具有人性,要麼與它們支持的人物為敵。
三、如何向別人學習
雷·布拉德伯里寫道:
1940年,我拆散斯特金的每一篇故事,找出它的內部結構,看看是什麼使他的故事引人入勝。當時我20歲,還未能發表一篇故事,因此我熱衷於找到成功作家的秘密。我暗暗地懷著痛苦的忌妒注視著斯特金……然而由於他有我追求的獨創性,我仍然不斷地回到他的小說,拆解、分析、反復考察小說的結構。
約翰·坎貝爾寫道:
人們常說,你若要寫作,就得研究專家的作品,這並不是說你只是閱讀他們的小說,而且還應注意他們的寫作方式,為什麼用那種方式?他們為什麼成功?這次成功和下次成功有什麼不同?
四、關於科學的精確性
哈爾·克萊門特寫道:
你不能使故事與生活中已知的事實矛盾,例如跑得快的動物一般腿長,吃草的動物腦子不會發達。
保羅·安德森寫道:
約翰·坎貝爾曾引用過一個可怕的例子:一顆行星圍繞著一個藍白色的太陽,上面有氧氣和氟氣。這在化學上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氧和氟在陽光照射之下立刻爆炸結合。
五、關於寫作和投稿
最後,羅伯特·海因萊因對初學者提出幾點忠告:
必須不斷寫作(光說不練不行)。
必須寫完你已經開始的故事(不可半途而廢)。
除非編輯提出要求,一定不要擅自重寫你的故事。
寫好後一定要寄給有關雜志,鎖在抽屜里永遠不會發表,也聽不到別人的意見。
⑦ 科幻是什麼意思
科幻即是科學幻想,科幻的定義眾說紛雲,莫衷一是,尺度差異極大。
比較接近的是:「用幻想藝術的形式,表現科學技術遠景或者社會發展對人類影響。」
其中最廣義的一種認為:「只要故事中含有超現實因素,便可算作科幻作品。」
《辭海》上對「科幻小說」的定義是:「依據科學技術上的新發現、新成就以及在這些基礎上可能達到的預見,用幻想的方式描述人類利用這些新成果完成某些奇跡的新型小說。」
《簡明不列顛網路全書》第四卷定義為「20世紀發展起來的一種文學體裁,這種體裁的小說以真實或想像的科學理論的發現為基礎。」
另外,科幻、奇幻、魔幻、玄幻這四種風格所指各有不同。
(7)科幻小說是啥意思擴展閱讀
不同風格的科幻
1、抒情類科幻
抒情類科幻多具有散文特點。它不以題材見長,而是文筆優美,感情婉轉愁悵為特點。雷·布雷德伯里是抒情類科幻的代表人物。他的許多作品,如《濃霧號角》、《火星紀事》等等,都有懷舊傾向。而抒情風格則是這種傾向的文字外表。
詹姆斯·岡恩的《冰中少女》,也是一篇典型的抒情科幻。新的冰川期來臨,人類移民赤道附近,北方大部分地區無法居住。主人公里德留守在家鄉,目睹著冰川一天天逼近。冰川中一具少女的屍體,成為他生活中的精神寄託。全篇並沒有什麼離奇的情節。主要篇幅都用來描寫里德的戀鄉之情。
泰利·比森的《地球老歌》,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它描寫了一個外星殖民者對地球的懷念。情節淡化到極點。姜雲生甚至直接將它稱為科幻散文,而不是科幻小說。
中國科幻作品裡,抒情作品極少。可以舉出的例子,是何海江、饒駿合作的《飛越海峽的鴿子》。
2、荒誕類科幻
荒誕手法是西方現代派文學的重要特點。這類作品以反邏輯的敘述方式,映照出現實社會本身的荒誕色彩。在科幻作品裡,運用荒誕手法的很少。大部分科幻作品都有明晰的「自設邏輯」。並且要用邏輯性的語言來講清它們。
詹姆斯·岡恩是運用荒誕手法的代表。他的《來自外星球的禮物》、《綠色拇指》、《玩具熊》等,時空錯綜復雜,變幻莫測。把這些小說與他傳統敘述風格的科幻作品,比如《長生不死》、《人類之聲》等放到一起,可以清楚地看到兩者間的區別。
中國科幻作家中,韓松是使用荒誕手法的代表人物。他的幾乎所有短篇都難以理清邏輯脈絡,更多是刻畫出一種雜亂、怪誕、莫明其妙的氣氛。《逃出憂山》是荒誕科幻的代表作。其它如《末班地鐵》、《赤色幻覺》、《超越現實》等等,也有濃厚的荒誕色彩。
同時,韓松還創作了比較寫實的科幻作品,如長篇《2066之西行漫記》,短篇《青春的跌宕》,把這兩類作品放到一起比較便可以看出,作者對荒誕風格的追求是一種創作上的自覺。
3、幽默類科幻
賦予科幻小說以輕松、幽默的風格殊為不易。但也有一些不錯的例子。馮尼格特便用短短的篇幅,輕松活潑地寫下了《巴恩豪斯效應的報告》。對戰爭狂人進行了辛辣的諷刺。星新一以微型科幻見長。在方寸之地打出漂亮的拳招,幽默筆法必不可少。
鄭淵潔的《黃金夢》也是少見的幽默科幻。其風格近乎無厘頭。王晉康作品風格偏重於厚實,大氣。所以輕松滑稽的《美容陷阱》、《完美的地球標准》便尤其顯得突出。鄭軍的《蟲飛蟻走也驚魂》,也是幽默科幻的代表。
雖然許多科幻作品都有些輕松的談話,幽默的情節。但以幽默風格為特色的科幻作家尚未出現。這也算是科幻文學發展的一個小方向吧。
4、恐怖類科幻
恐怖小說被視為一個文學門類。甚至和科幻、奇幻並列為三大幻想文學門類(《想像的藝術——20世紀科學幻想、恐怖和幻想藝術》,美國弗蘭克·羅賓遜等編著)。任何題材,現實與超現實,過去和現代的,都可以被處理成恐怖風格,也可以不被處理成恐怖風格。恐怖與科幻是「橫」與「縱」的關系。
一部小說恐怖與否,需看它的主要事件是否是懸念。懸念不同於懸疑。懸疑是未解之謎,而懸念則是讓讀者能夠提起心,吊起膽的情節。它不一定就是未知的。比如典型的恐怖風格科幻片《異種》,開始部分就交待了背景:科學家接受到外星電波中傳來的遺傳信息,用它培育出一個外星人。
這個人逃出基地,到處尋求男性,以便通過交配產下後代。而男人與之交配後便被她殺死。這部電影里沒有懸疑,只有懸念:外星異種如何去害人。處在危險中的人能不能逃脫她的殺害。
如前所述,從哥特式小說發展來的科幻小說,早期作品裡多具有恐怖色彩。《弗蘭肯斯坦》、《化身博士》都是典型的恐怖科幻小說。二十世紀後,它們被改編成許多版本的恐怖科幻片。凡爾納和威爾斯不以恐怖風格見長。
但前者也創作了恐怖科幻《喀爾巴遷的古堡》,後者的《隱身人》、《摩托車諾博士島》也有明顯的恐怖色彩。在第五卷里,筆者將介紹「大片」時代到來前的美國科幻電影。
由於特技手法不過關,早期美國科幻片多選擇恐怖題材,通過製造懸念來吸引觀眾。上一章介紹的「新哥特科幻」,幾乎全部是恐怖風格的科幻。
被稱為「恐怖小說家」的斯蒂芬·金,其作品既有奇幻題材,也有科幻題材。他的《修剪草地的男人》描寫了人的意識如何被改造為虛擬的電腦程序,後來被改編成同名科幻片。他的《死亡區域》也是典型的科幻小說。
⑧ 什麼是科幻小說。要簡短
正在載入查看圖片集
科學幻想小說,簡稱科幻小說,主要描寫想像的科學或技術對社會或個人的影響的虛構性文學作品。中文最早也有譯作科學小說。雖然從科幻史的角度來看,暫時還沒有一個能被所有研究者所公認的定義標准。一些可供參考的例子有:「科幻小說是描述科學或想像中的科學對人類影響的小說」;「科幻小說是描繪對象處於未知范疇中的小說」。以上定義雖然角度不同,但科幻小說的定義中總是反復出現一些詞語,例如:「幻想」、「未來」、「科技」、「人類」、「變化」等。從這些關鍵詞中可以看到,科幻小說所涉及的范疇總是與人類的好奇心、求知慾緊密相連。
⑨ 科幻小說是什麼
主要以科學為基礎進行幻想的幻想小說。對虛構的事物,用科學理論去解釋其存在的合理性。至少,作者必須設想出某種科學理論或技術,使作品中的虛構世界有可能存在。
科幻小說既然以科學為基礎,又不能拋開小說的人文特質,創作時就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著重於描寫科學發展,描寫新技術所建構出的新世界、新事物,等等;另一種是著重於描寫科技對社會、對人的影響,描寫在新的科學時代中,人的道德原則、倫理觀念、生活目標和生存方式,等等。
前一種,就是所謂「硬科幻」,後一種則被稱為「軟科幻」。
必須注意的是,這兩種方式絕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交融、密不可分的。區分出硬、軟,只是由於寫作的側重點不同。只有「科」,單純描寫科學新技術,那就成了科普或科學假想;而只有「人」……那也稱不上「科幻」了。
在此還想補一句:硬科幻和軟科幻的區別,並不在於作品中「科」更多還是「幻」更多,而在於偏重「科」還是偏重「人」。不論是硬科幻還是軟科幻,「幻」都是必然存在而且一直存在的。「幻」並沒有多少之分,只有合理不合理之分。
另一方面,即使是軟科幻,也必須有個能夠自圓其說的科學理論來支持。也就是說,科幻小說,必須具有科學上的合理性。
例如,對於倪匡的大部分小說,我既不贊成歸入硬科幻,也不認為該歸入軟科幻,而是把它看成科幻與玄幻交界的邊緣類幻想小說(倪匡的少量作品,有些具備較為完整的科技設定,確實可算到硬科幻里,另一些則主寫人在新科技面前的矛盾心理,似可放入軟科幻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