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帝克的科幻小說5百字
1. 求高中的作文 三個要求任選一個回答我 有答案立馬給分 好的追加50分 !不睡覺得等!速度!
小說的特點主要有三點:第一,以塑造人物形象為反映或表現生活的主要手段;第二, 有較完整、生動的情節;第三,有具體的、典型的環境描寫。因此,人物、情節和環境被稱為「小說的三要素」。 微型小說又名小小說,超短篇小說,一分鍾小說。過去它作為短篇小說的一個品種而存在,後來的發展使它已成為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其性質被界定為「介於邊緣短篇小說和散文之 間的一種邊緣性的現代新興文學體裁」。阿·托爾斯泰認為:「小小說是訓練作家最好的學校。」(《論文學》) 日本作家星新一指出:「很久以前就存在著類似超短篇小說的作品。……但是,超短篇小說 這個名字的正式出現,是源於美國。」多數人推崇美國作家歐·亨利(1862—1910)是創始人。他的近三百篇作品,情節生動,筆調幽默。其中《麥琪的禮物》膾灸人口。可以 這么說,超短篇小說具有立意新穎、情節嚴謹、結局新奇三要素。即在1500字以內,要概 括出普通小說應具有的一切。也可以說,微型小說是一種敏感,從一個點、一個畫面、一個 對比、一聲贊嘆、一瞬間之中,捕捉住了小說——一種智慧、一種美、一個耐人尋味的場景,一種新鮮的思想。 微型小說在寫作上追求的目標是四個字:微、新、密、奇。 一、微。指的是篇幅微小,不超過一千五百個字。因此,構思和行文時必須注意字句的 凝煉,不允許作品中有贅詞冗句。如馬克·吐溫的《丈夫支出帳本中的一頁》。全文只有七行字,卻具有長篇小說的全部情節。 二、新。指的是立意新穎,風格清新。星新一寫作一分鍾小說,就極力追求「新」。他寫道: 「有些評論家把我的小說與美國的超短篇小說(Short-Short)混為一談,這是不妥當的。 我是受了美國超短篇小說的影響。但是沒有完全依靠,而是發揮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技巧。我的小說強調一個『新』字,給讀者以新題材、新知識,甚至讓他們感到驚訝!」(星新一《一 分鍾小說選》)為此,他常常藉助於童話、寓言、科幻、推理等手法,通過非現實的題材或現實題材的非現實筆法,反映他在現實生活中的獨特的感覺,表現清新的主題,如他的《保 修》。 當然,微型小說的立意和其它形式的小說作品一樣,有時並不是一眼能看出的,有時主題並非一個,是多元化的,這都是可以的。例如美國著名科幻作家弗里蒂克·布朗寫的一篇被稱 為世界上最短的科學幻想小說:「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里,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聲……」就寫得十分別致而耐人尋味。 三、密。指的是結構嚴密。微型小說的作者在結構上,應力求時間、場所、人物都盡可 能地壓縮、集中,使作品結構簡練、精巧,如同微雕工藝品那樣。因此,特別要在選材、剪裁和布局上下功夫。 四、奇。指的是結尾要新奇巧妙,出人意料。微型小說的特點多半在於一個「奇」字。 中外作家的許多優秀作品就常在結尾處使人拍案叫絕。如邵寶健的《永遠的門》的結尾就出人意料。 對待微型小說的特點及技巧,一要弄通掌握,爭取在理論指導下站在較高起點上進行實踐,二要靈活運用,甚至不去聯系,讓它們在潛意識中隨時起到作用。還可以摹仿。照搬形式、技巧, 發揚精華,受到感應,並力求創新,出自己意。上述特點,特別是「博採眾長」中已經具備了微型小說的一些結構要求。以下再列出一種模式,供初學者學習。 模式如下: 【開頭】要使人「一見鍾情」。方式有三種: ▲造成懸念,引起興趣。如《那團雲霧》,開頭就寫不知怎的沒了游興,連山頂上也罩上一團雲霧。 ▲開門見山,進入情節。往往開頭就是人物對話。 ▲含蓄蘊藉,曲徑通幽。往往描寫景物,烘托鋪墊並有照應和伏筆。 【中間】結構主要有三種基本類型: ▲曲折生致式。 ①單線曲折,一波三折。如王任叔的《河豚子》,寫一農民在二三十年代的社會背景中,因窮困而自殺的過程:弄回毒魚,卻看到孩子們興高采烈;怕見慘象而出外, 回來後卻見妻兒歡笑等待;吃後等死,卻因魚失去毒性,死不成仍要受苦。 ②雙線交叉,內在聯系。一人兩事,或兩人一事;可以是兩條明線,也可一明一暗,互為陪襯。如《小星的暑假日記》,父親編造假材料,兒子編寫假日記。父親打罵兒子後, 再要寫材料時只好苦笑。 ③反復回環,同中見異。如《奇妙的循環不等式》,車上只有一個空位,售票員不讓老太太坐,卻讓「首長」坐。司機上車後趕開「首長」請經理坐,經理的丈母娘正是老太太。 又如《他們都是瞎子》,寫一對青年熱戀、結婚、離婚時都看見一對瞎子相攙相扶。 ④前後對比,雙峰對峙。如《變化》寫一個業余作者先後發表兩篇稿件後,單位領導不同的態度。 (5)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前者,「揚」是主體, 卻先在「抑」上著筆,突然一轉歸於「揚」。後者相反。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7-10 10:58
這樣,產生了情節發展的意外性,加強了相反相成的藝術效果。 ▲重旨復意式。微型小說應以小暗示大,達到意義的升華;要講象外之旨,言外之意,引起讀者想像。主要採用:①象徵。用具體物象寓示概念或另一形象,但只起結構作用, 不是象在詩歌中著力描寫的中心形象那樣。如《槍口》,寫一官復原職的領導用別人送的槍打下獵物時,得知走後門的「槍口」也對准了他。 ②雙關。如《向不通》, 寫大學生向不通十年勤懇工作反不如工作差的升得上去,因而「想不通」。③比喻。如《「炮」炸宴席》, 寫小孫子在酒宴上放炮仗搗亂, 又在爺爺不滿新經理四十來歲年紀輕時放「炮」:「你不是十八歲就當縣長!爸爸三十齣頭就當廠長了! 」④省略。這是一種具象化的空白。如《落果》, 老門衛退休後門口棗樹上果子不熟就被打光,他寫信給廠長:「連幾十張饞嘴都管不住,還管廠。」接著省略了廠長感奮、整頓廠風的情節,而寫第二年老師傅收到一包紅棗。 ▲採用其它文體和藝術體裁的特長。 【結尾】結尾宜巧,要「回眸一笑」。主要有三種: ▲畫龍點睛,首尾呼應。如《那團雲霧》,開頭敗了游興,峰頂似乎有團雲霧,結尾那團雲霧也不見了。 ▲戛然而止,含蓄雋永。如二百來字的《書法家》,局長在書法展覽會上應邀不過寫了兩個拿手的好字是「同意」,面對驚嘆和要求只好無奈地說:「能寫好的數這兩個字……」這樣結尾, 韻味無窮,藝術容量很大。 以上兩種結尾方法只能撩起讀者短暫的激動,最佳結尾是: ▲出人意外,扣人心弦。即「歐·享利式結尾」,其特點是「巧」。整個布局為結尾服務,讀者以為情節東向演進,結果卻西向而行,抖包袱,亮底牌。這種結尾, 打破了情節發展慣用的結構手法,給人以新奇感,深化了主題,增加了容量。大家熟知的《麥琪的禮物》就是這樣,一對窮困夫妻為在節日時互送禮物而煞費苦心,最後禮物拿出來卻沒用:一個賣掉金錶為妻子買了梳子,一個剪掉長發為丈夫買了根表鏈。又如澳大利亞的《窗》,靠窗的病人每天為角落病人描述窗外美景,為蒼白的生活增光添彩。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7-10 11:00
但是角落病人卻見死不救,圖謀到了靠窗的好位置,抬頭望見窗外只是一堵高牆短篇小說的特點是緊湊、短小精悍,它往往只寫了一個或很少幾個人物,描寫了生活的一個片斷或插曲。短篇小說所反映的生活雖不及長篇、中篇廣闊,但也同樣是完整的,有些還具有深刻、豐富的社會意義。 一篇典型的短篇小說能做到:簡潔、凝煉、形象、引人。對短篇小說結構體的設計與展現,必須體現六個字:簡潔,形象,興味。而這六字,則主要落實在場面(或稱描述單元)與情節(或稱事情轉折點)的設置、把握上。只有將兩者適當地結合起來,才能成為好的小說結構體。 對短篇小說來說,一般由一兩個描述單元(很少超過三個)為重心,加以必要、合理的情節轉換來組成。如何士光《鄉場上》,全篇只有一個場面:鄉場上糾紛;魯迅的《葯》,只有兩個主要場面:買葯與祭子。 描述單元猶如情節線的橫切面。而在短篇小說總篇幅為定量的前提下,則這切面與切點的關系自然成反比。即是:切點多,則切面小:切點少,則切面大。 因此,在設計結構體時,橫向的切面展開與縱向的情節進展要有精心設計。切面展開形成場面(描述單元),有助於細致形象地表現生活與塑造性格;情節進展則有助於引人讀興,搖曳生姿。 除場面與情節的設計外,短篇小說尤重開頭的技術。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對短篇小說來說,尤其如此。短篇小說的開頭,一般向讀者展示一個特殊的有興味的形象小場面。然後,用簡潔筆墨介紹背景或問題,下面緊接著進入"主體",即主要的場面中人事矛盾沖突的展現。因此,盡量用一個精彩的小場面作為開頭,是短篇小說至關重要的一環(因為短篇小說開頭部分很自然地和不可避免地要向讀者交代背景、介紹人物,極容易由"說明性材料"構成。所以,形象化的描述在消除枯燥乏味方面,是不可缺少的。只有這樣,才能以形象吸引讀者,並以形象的矛盾沖突或問題引起讀者懸念。 由於結構體是生活場面與故事情節的有機組合,因此,除上述介紹的結構體自身的技術性處理外,結構體的設計、把握還包括結構布局與生活的內在聯系問題,即結構體反映生活的角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