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科幻小說兒童作家
一、劉慈欣。劉慈欣,男,漢族,1963年6月出生,1985年10月參加工作,山西陽泉人,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科幻作家,中國作協會員,山西省作協會員,陽泉市作協副主席,中國科幻小說代表作家之一。主要作品包括7部長篇小說,9部作品集,16篇中篇小說,18篇短篇小說,以及部分評論文章。作品蟬聯1999年—2006年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2010年趙樹理文學獎,2011年《當代》年度長篇小說五佳第三名,2011年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獎,2010、2011年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科幻作家獎,2012年人民文學柔石獎短篇小說金獎,2013年首屆西湖類型文學獎金獎、第九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三體》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說《流浪地球》、《鄉村教師》、《朝聞道》、《全頻帶阻塞干擾》等。其中《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2014年11月,出任電影《三體》的監制。2015年8月23日,憑借《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為亞洲首次獲獎。2015年10月18日,憑借《三體》獲第六屆全球華語科幻文學最高成就獎,並被授予特級華語科幻星雲勛章,該等級勛章只有獲得國際最高科幻獎項雨果獎和星雲獎的作家有資格獲取。同時劉慈欣擔任了由游族網路開發的三體游戲的雲端架構師。 2015年11月入選「中央電視台2015年度科技創新人物」候選人。
二、儒勒·凡爾納(1828.2.8~1905.3.24),是19世紀法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及詩人。
凡爾納出生於法國港口城市南特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早年依從其父親的意願在巴黎學習法律,之後開始創作劇本以及雜志文章。在與出版商赫澤爾父子合作期間(1862年至凡爾納去世),凡爾納的文學創作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不少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受到了各國讀者的喜愛。凡爾納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異旅行》為總名,代表作為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以及《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等。他的作品對科幻文學流派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他與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一道,被一些人稱作「科幻小說之父」。而隨著上個世紀後葉凡爾納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原始手稿的發現,科幻學界對於凡爾納的認識也在趨於多樣化。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凡爾納是世界上被翻譯的作品第二多的名家,僅次於阿加莎·克里斯蒂,位於莎士比亞之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近的統計顯示,全世界范圍內,凡爾納作品的譯本已累計達4751種 ,他也是2011年世界上作品被翻譯次數最多法語作家。
三、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s,1866-1946),英國著名小說家,尤以科幻小說創作聞名於世。1895年出版《時間機器》一舉成名,隨後又發表了《莫洛博士島》、《隱身人》、《星際戰爭》等多部科幻小說。他還是一位社會改革家和預言家,曾是費邊社的重要成員,會晤過羅斯福和斯大林,撰寫了《基普斯》、《托諾-邦蓋》、《波里先生和他的歷史》、《勃列林先生看穿了他》、《恩惠》、《預測》、《世界史綱》等大量關注現實,思考未來的作品。
㈡ 寫童話、科幻等想像類文章的作家
葉聖陶,張天翼,楊紅櫻,鄭淵潔 金波 楊紅櫻 森蘭丸。葛翠琳 嚴文井. 黃倍佳 . 張天翼 . 洪汛濤 . 孫幼軍
㈢ 孩子二年級,喜歡上了寫科幻冒險類小說,並想成為一名作家,家長要怎麼引導
列舉其他成名科幻大師的人生經歷告訴他想成為一個合格的作家還是科幻作家是要付出很大艱辛的,不要因為喜歡寫科幻就荒廢了學業那些成名的大師級科幻作家都是有堅實的理論基礎的不少是科學家。如果孩子是真心喜歡應該鼓勵他。
㈣ 中國兒童科幻小說作家
葉永烈
小靈通暢游未來
㈤ 有哪些適合小學生讀的國內作家寫的優秀科幻小說
推薦《神奇小孩在哪裡》。小朋友能有讀下去的慾望。同時也能學到一些科學常識,還不那麼幼稚。裡面的情節很正能量,我兒子11歲,我外甥女7歲,看了都很喜歡。
㈥ 求一本兒童作家寫的科幻小說!
時光魔琴.內容完全相符,但是我表示你記錯了,它是零三年一六年級九歲孩子寫的.
㈦ 請問,適合10~15歲兒童看的科幻小說有哪些
1、《威爾歷險記》,少年威爾聰明勇敢,搭漁船游歷世界,中途為三腳機器人追逐。他在躲逃中結識了志同道合的亨利和江波兒,三人結伴而行,歷盡艱險,找到了自由人基地,從那裡懂得了與機器人斗爭的方法。他們以高度的智慧與毅力,混進怪人城,探清了制服怪物的秘密,誘捕了機器人,摧毀了怪人城的動力中心,消滅了這個侵略地球的堡壘。 2、《永恆的終結》,是美國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1955年出版的一部以時間旅行為題材的科幻小說。問世60年來,這部作品被全球科幻迷們一致奉為阿西莫夫的最高傑作,也是20世紀科幻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 3、《遙遠地球之歌》, 小說中,融入了他對科學與未來、人類個體與社會、哲學與宗教、生與死、愛情與背叛的深深思考,更探討了人類哲學的終極問題——我們為什麼活著?我們活著又該做什麼? 4、 《出賣月亮的人》,在能源技術和太空科技日新月異的未來社會,生活著這樣一群人,他們雖然見解不同,性格迥異,但全都充滿了改造世界的 壯志雄心: 有的人夢想在月球上建立自己的王國;有的人沖破壟斷封鎖,將獲取免費能源的技術無償奉獻給大眾;有的人運用科技手段對人生做出了不可思議的精準預言……盡管他們中的很多人為實現理想耗盡了畢生心血,最後甚至以悲劇收場,但他們卻以自己的執著為人類贏得了未來。
本書為海因萊因「未來史」系列中最早的六個精彩故事的合集。相信讀者掩卷時,主人公們為捍衛科學尊嚴、追求生命價值而譜寫的命運 交響曲依然會久久迴旋…… 5、《安德的游戲》, 未來世界,人類為了對抗外星蟲族「Formics」的威脅,成立了國際聯合艦隊,並在孩子身體中植入監視晶元,以選擇最優秀、最聰明的加入艦隊。一個叫安德的男孩幸運入選,他來到了一個專門訓練有天賦的孩子戰斗的學校進行培訓,他們訓練的方式就是在一個數字化的零重力戰爭游戲中模擬戰斗場景。 6、《時間機器》,世界科幻小說史上第一部以時間旅行為題材的作品。後世的有關時間旅行的科幻小說,無不直接或間接的受到它的啟發和影響。與同時代並稱為「科幻小說之父」的儒勒·凡爾納不同的是,威爾斯用一種荒涼、哀傷的筆觸給我們展示了一次震撼人心的時間旅行。主人公「時間旅行者」是威爾斯筆下的英雄,一個狂放不羈的天才,可即便如此,他仍舊無力改變現實。在未來世界,人類正逐漸走向沒落,自相殘殺、愚昧無知,曾經輝煌的科技、文化以及固有的價值觀、道德觀全部土崩瓦解,難到這就是人類終極的宿命嗎?為追尋真相,時間旅行者又一次踏上了漫漫的時間之旅。 7、《時間的皺折》,這是一本關於愛、寬容與堅持的書,讀後能給人以力量。這本五彩斑斕的小書里,有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15歲的女孩麥格為了尋找失蹤的科學家爸爸,踏上了一條非同尋常的道路。 這是一個關於堅持信念的故事。盡管旅途中布滿了艱辛和危險,但三個夥伴從沒有動搖過他們要找到並救出爸爸的決心。這也是一個有關愛的故事。爸爸對麥格的親子之愛,弟弟與麥格的手足之情,加爾文與麥格的朋友之誼……麥格肩負著這些愛,戰勝了邪惡,重返家園。 希望有用。
㈧ 哪些是最優秀的科幻小說作家
我的最愛排名不分先後。
喬·霍爾德曼。他的小說《永遠的戰爭》(The Forever War)獲得了1975年的星雲獎(Nebula Award),以及1976年的雨果和軌跡獎(Hugo and Locus awards),作為對包裹在硬軍事科幻小說外衣下的越南戰爭的評論。我讀了他寫的所有東西。
我最喜歡的封面的各種版本的太空海盜。不要讓帶角的頭盔妨礙你——那是藝術家試圖把維京人放進太空維京人。另一方面,燃燒的城市和原死亡之星是直接從故事中走出來的。海盜時代被重新演繹成嚴肅的軍事科幻小說。
㈨ 中國最著名的科幻小說作家是誰
中國科幻之父 我國著名科幻作家鄭文光先生(1929-2003),是我國最重要和最優秀的科幻作家之一,早在20世紀50年代他就開始創作發表科幻小說,成為當時著名的科幻作者。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中國第二次科幻浪潮中他重返科幻文壇,發表了一系列優秀作品並創作了中國科幻史上里程碑式的長篇小說《飛向人馬座》。鄭文光於1998年獲得中國科幻終身成就獎。 鄭文光,1929年生於越南。1954年開始發表科幻小說。1983年因患腦血栓停止創作。主要作品有《火星建設者》、《猴王烏呼魯》,中篇《飛向人馬座》、《命運夜總會》,長篇《神翼》《戰神的後裔》等。另有學術著作《康德星雲說的哲學意義》、《中國古天文學源流》,翻譯作品《宇宙》、《地球》等。曾任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世界科幻小說協會會員。 鄭文光是出生在越南海防的華僑,解放初回國。鄭文光受過系統的天文學教育,象當時的很多科幻作者一樣,學術研究是他的主業。鄭文光自幼喜文,十一歲就在越南的《僑光報》上發表作品。這樣的經歷使鄭文光具有超過一般自然科學家,甚至超過一般科普作家的功底。 鄭文光走上科幻小說創作之路,是必然也是偶然。1954年,他作為專職科普工作者,發現少年對枯燥的科學知識不感興趣,因此,他突發奇想,要把謎一樣的天文學和詩一般的文學結合在一起。當時,國外新型的科幻小說還沒有譯進中國,甚至連科幻小說是什麼,大家也不清楚。於是,就有了鄭文光的第一篇科幻小說《從地球到火星》,這也是中國大陸的第一篇科幻小說。1954年,鄭文光在 《中國少年報》上發表了新中國第一篇科幻小說《從地球到火星》,成為中國科幻第一次高潮到來的標志。《從地球到火星》是一個短篇。講的是三個中國少年渴望宇航探險,偷開出一隻飛船前往火星的故事。雖然篇幅不長,情節也不復雜,但卻是新中國第一篇人物、情節俱全的科幻小說。鄭文光也沒想到,這篇作品在《中國少年報》刊出之後,竟引發了北京地區火星觀測熱潮,人們在建國門的古觀象台上排起長龍看火星。鄭文光被深深感動了,也被激勵著。從此,創作科幻小說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欲罷不能。 此後的一段時間里,鄭文光又發表了幾個短篇,以1957年發表的《火星建設者》為最成熟。該文曾獲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節大獎。是中國第一篇獲國際大獎的科幻小說。《火星建設者》採用了當時科幻文學作品中少有的悲劇寫法,講的是在共產主義大同世界裡,人類開始在火星上建設基地,雖經多般艱苦奮斗,仍然由於當地細菌的侵染而功虧一匱。 鄭文光的艱難完全是一個拓荒者的艱難,但他堅持了下來,他堅信他的作品是有價值和意義的。不但堅持創作,他還開始了對科幻小說理論上的探討。這其中,他經歷了一個非常痛苦和復雜的漫長過程,他曾試圖在作品中盡量多地「放入」科學知識,但最後,他越來越明確認識到,科幻小說也是小說,遵從小說(也即文學創作)的一切規律,它姓「文」不姓「科」,當然,也不能排除其中的科學內容。所以,鄭文光對科幻小說總的看法是「洋為中用、幻為實用」;科幻是「舶來品」,有個民族化的問題;科幻又應該用科學的幻想(而不是神話)結合現實,反映現實。 值得注意的是,鄭文光於1958年在《讀書日報》上發表了一篇名為《談談科幻小說》的文章。該文幾乎談到了科幻文學的所有基本理論問題,如科幻小說的文學本質、科幻小說對古代神話的繼承關系、科幻作品中的科學如何與真實的科學相區別,等等。自此以後四十多年,在這些基本理論問題上,中國科幻界竟再無大的突破,而只是一直就這些問題與不了解科幻藝術的外界輿論反復爭辨。其理論探索的停滯頗為可嘆。 一九七六年春,在文化大革命尚未結束的年月里,葉永烈發表了十年動亂後期第一篇科幻小說《石油蛋白》,標志著中國科幻在大陸掀起第二次高潮。這次科幻高潮實際上就是上一次高潮的延續。被稱為「中國科幻小說之父」的鄭文光在這次高潮中又創下了一個新紀錄:1979年出版了新中國第一部長篇科幻小說《飛向人馬座》。該作品延續了《從地球到火星》的「事故加冒險」的故事框架。但場面更為宏大,人物更多,刻劃上也更出色。當然,作品裡的宇航距離也更遠。 鄭文光是我國著名的科幻作家,他自從撰寫了新中國第一篇科幻小說以來,總共發表有100萬字的科幻作品。 大家都知道,描寫復活恐龍的《侏羅紀公園》是1993年美國最受歡迎的科幻影片,可鄭文光先生不但也曾寫有科幻短篇《侏羅紀》,而且早在1980年就寫過一篇復活古生物的科幻小說——《史前世界》。史前世界:地球形成以前宇宙是怎麼一個世界呢?人類還沒出現的地球又是怎麼樣的呢?鄭之光在這篇科幻中充分的想像,大膽的創新,把我們帶入那浩如煙海的宇宙。其中,作者充分利用一些眾所周知的典型,使得小說具有特色。 《海豚之神》是鄭之光科幻小說的又一代表作。小說描繪了一場人獸奇像的景面。主人公獸石和胡雲霸同海豚「阿聰」交上了朋友,藉助阿聰,他們得以看到海 底世界的生活,他們更深深為海豚之神的精神所感動。看來動物的感情不比人少。 《海姑娘洛麗(科幻小說)》本書是中國兒童文學叢書中的《海姑娘洛麗》,是一種科幻小說,主要構思了太平洋人、海姑娘洛麗、地球的鏡像、孔雀藍色的蝴蝶等故事。 本書體裁新穎獨特,故事情節生動曲折,構思巧妙,帶你進入一個未知的境地。 《海龜傳奇》本書是《中國兒童文學名著》系列叢書之一,由三個故事組成。根據兒童的閱讀水平和思維能力,側重本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全書力求情節連貫、流暢,生動有趣,寓教於樂。書中並配有精美的插圖,標注拼音,讓孩子在閱讀時產生興趣。 鄭文光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世界科幻協會會員等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