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怎樣對侍科幻小說

怎樣對侍科幻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1-14 02:45:57

㈠ 怎樣才能寫好一部科幻小說

除了對自然科學了解之外,還要多研究名家著作,比如霍金的《時間簡史》等書籍。 對於科幻的小說的話,你是起點的吧,要寫還要看你寫什麼類型的科幻小說,偽科幻(軟科幻)還是硬科幻? 要怎麼寫還要看你對科幻的了解,修煉不足的話很容易被『罵』,因為這類的書要求很多的哦,如果寫出很多BUG的話,很容易遭人詬病的。 偽科幻當然是有的,就好像有偽科學。以偽科學為出發點寫的科幻文當然可以叫做偽科幻。 舉個例子好了,仙之機甲,星耀幻世等這些現代科幻小說。 科幻與偽科幻的區別在於,科幻裡面出現的超級東東應該是用我們現在的科學知識可以解釋,或者說是可以預見得到的,有科學原理基礎的。參考 http://..com/question/23774782.html

㈡ 科幻小說與科技發展有著怎樣的關系

能推動社會經濟活動,商家從而根據市場需求開發新產品推動社會科技發展

㈢ 怎麼看待科幻小說和推理小說

談到中國科幻的發展,不可避免的要提到《三體》,《三體》作為中國科幻里程碑式的作品無疑是成功的。但我們也應該反思,為什麼提到科幻雜志,多數人只會想到《科幻世界》,提到中國科幻小說,多數人只會想到《三體》,提到中國科幻作家,多數人只會想到劉慈欣。其實在中國科幻小說中,不只《三體》一部優秀的小說,也不只劉慈欣一位優秀的作家。科幻小說在中國遠沒有在美國等國普及,科幻圈子在中國依然是小眾。

㈣ 如何寫科幻小說

建議看一下《阿凡達》呀,你的科幻小說,必須建立在一個很有創意的基礎上。就好像《阿凡達》,如果它的背景不是在其他星球上,那麼它寫的只不過就是一個文明人侵入到原始社會,就好像哥倫布的船隻到了美洲那樣子而引起的故事。可是當它的故事背景建立在其他星球上,那麼就高了一個檔次,而且可以發揮那個星球上有什麼吸引人的東西,比如什麼魅影的龍,當地土著人的摸樣,神樹等等。
當你想好了這一個創意的背景時,你就會發現科幻小說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因為接下來的故事,將會挑起你的興趣和好奇心,只有這樣,你才會有動力寫下去。
祝你成功。

㈤ 你如何看待韓松的科幻小說《高鐵》

我喜歡韓松科幻小說的許多地方,都是以獨特方式反照當前中國和世界的。他談到中國被逼走上這條速度之路時充滿了無奈,而談到為了速度,不得不「山寨」其他民族的科技時又顯得那麼可憐。為了給自己的行動增加合理性,高鐵建造者還會偽造敵情,農耕者的面子轉化為雄心,這使他們鋌而走險,但萬一落得失敗,又立刻自暴自棄,膽小如鼠。
韓松沒有一本小說不去關注中國的現實。但這本《高鐵》的獨特之處,是它已經成為近距分析儀,跟中國發展現狀短距相接。小說把中國人的個性、中國的現實困境和個性困境所激發出的新的行為組合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閱讀的過程,就是你思索那種所謂「本民族的宇宙」能否存在、「中國例外論」能否持久、侵入整個社會肌體的「細菌」能否徹底清除的過程。掩卷遐思,一種科幻跟現實的對話在你的腦海中被建立起來。這種對話讓你質疑今天,質疑物質世界,甚至質疑多年來我們所建構起的偉大夢想的價值。與科幻作家劉慈欣在《三體》中談論「降維」(指外星人採用降低維數的方法打擊對手)攻擊不同,韓松的小說用於觀察世界的方式可以叫做「升維」處理,它讓讀者不是簡單地進行視覺三維觀察,而是要走入11維或26維世界,更多視角地徹底分析中國式高鐵本身的存在和移動。

㈥ 你寫過的科幻小說是怎樣的

我高中的時候寫過一篇算是連載的科幻小說。本來是一周一篇周記的,結果我用一學期的周記寫了篇科幻連載。大致劇情是人類發展陷入瓶頸,遭遇外星生物入侵,結果第三方勢力救場,結果發現入侵的生物是被高級外星生物改造的恐龍人,而第三方勢力是被高級外星生物帶走研究的地球古文明人類,古人類現在有技術但是沒資源,地球有資源沒技術,雙方合作打敗恐龍人,然後一同走出太陽系開發宇宙。現在想想,那時候真是厲害啊!

㈦ 科幻小說怎樣寫

看你是准備些軟科幻還是硬科幻了抑或是稀飯科幻。硬科幻最難寫。首先要有過硬的知識,不能有硬傷,其次,一旦硬起來就會有很多專有名詞。會導致文章可讀性降低,軟科幻和稀飯科幻只要把背景設在未來或者太空然後處理好人物之間的關系就可以了,很簡單,但是也很可惜科幻兩個字。

㈧ 一個人如果寫科幻小說是不是容易變得不現實,如何避免

虛幻世界是人們的精神家園,無論是理想國,還是烏托邦,當然這是政治幻想的巔峰,裡面充斥著現實的思考,對世界也是非常有意義的,虛幻不可怕,在知識和對世界認知深度的基礎上,進行有創造力的幻想是偉大的。科幻小說也是如此,在科幻小說中有一個類別叫硬科幻,這是科幻與現實很切近的合理想像,如果文章中充滿人文主義思想,那麼就是很優秀的了。建議讀一讀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流浪地球》《球狀閃電》等等,讀完之後,我想你就明白什麼是幻想,什麼是空想了,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永遠都是不矛盾的,希望幫到你。

㈨ 科幻小說怎麼寫

關於科幻小說的資料:
科學幻想小說(英語:Science Fiction)簡稱科幻小說(英語:Sci-Fi),主要描寫想像的科學或技術對社會或個人的影響的虛構性文學作品。 科幻小說是西方近代文學的一種新體裁。它的情節不可能發生在人們已知的世界上,但它的基礎是有關人類或宇宙起源的某種設想,有關科技領域(包括假設性的科技領域)的某種虛構出來的新發現。在當代的西方世界,科幻小說是最受人歡迎的通俗讀物之一,其影響和銷售量,僅次於驚險小說和偵探小說。
科幻小說,是小說類別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其內容交織著科學事實和預見、想像。通常將「科學」「幻想」和「小說」視為其三要素。是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文學樣式。
中文最早也有譯作科學小說。雖然從科幻史的角度來看,暫時還沒有一個能被所有研究者所公認的定義標准。在科幻愛好者中盛傳的一則「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是這樣的:「地球上最後一個人坐在房間里。這時響起了敲門聲······」可以說,這比一個精確的定義更能概括科幻小說的特質。美國著名文學評論家布哈伊·哈桑曾說:「科幻小說可能在哲學上是天真的,在道德上是簡單的,在美學上是有些主觀的,或粗糙的,但是就它最好的方面而言,它似乎觸及了人類集體夢想的神經中樞,解放出我們人類這具機器中深藏的某些幻想。」
科幻小說也是通俗小說的一種,與一般的傳統小說不同,其特殊性在於它與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著直接的聯系,但它又是一種文藝創作,並不擔負著傳播科學知識的任務。
從抒寫幻想的方式來看,它應歸屬於浪漫主義文學的范疇。一些優秀的科幻小說也像優秀的浪漫主義作品一樣,紮根於社會現實,反映社會現實中的矛盾和問題。其中某些傑出的科幻小說,往往能在科學技術發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參考價值的預見。有時,某些科學發明尚未出現,科幻小說里則已經進行生動的描繪,如潛水艇、機器人、宇宙航行等。
軟科幻
軟科幻小說(英語Soft Science Fiction,簡稱Soft SF)是情節和題材集中於哲學、心理學、政治學或社會學等傾向的科幻小說分支。
硬科幻
以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等自然科學為基礎,以描寫新技術新發明給人類社會帶來影響的科幻作品稱為硬科幻(Hard SF)--無論我們有了怎樣創新的理解,這都是硬科幻的原始定義。
有科幻界人士也曾試圖重置這個定義:硬科幻是以科技或科學猜想推動情節的。
歷史上在談及「硬科幻」時,還使用過另外一個詞Hardcore SF。按照科幻界的解釋,該詞與HardSF本不盡相同,它往往指那些「沿襲科幻黃金時代創作流派風格並重復某些主題的科幻作品」--從主題限制上講與上述硬科幻大同小異,而從「流派風格」上的限定來看實際是指一種敘述方式——也就是說,上述重置的定義更接近這個定義。
分類爭議
雖然「硬科幻」、「軟科幻」的分法常見於諸許多雜志、網站和愛好者之口,但贊成者內部對「軟硬」的定義也存在爭議;同樣,有許多人拒絕承認這種說法,認為沒有必要去細分科幻小說。
一個典型的混亂案例是《星球大戰》(Star Wars)。起初許多保守的愛好者因為其中「原力」(Force,某種超自然的精神力量)的設定而認為它不屬於科幻,而只能算奇幻小說,或好萊塢太空電影,反正不是科幻;另一些硬科幻小說擁護者認為好萊塢太空電影都是奇幻;而公眾一般直截了當地把它們統統歸為「科幻電影」。
一般認為這類作品嚴格上是應當歸入太空歌劇的范圍,其特點是對於非科幻迷來說,因為其模仿歷史和現實的人物言行,反而有真實的感覺,所以對於公眾來說更為嚴肅。所以阿西莫夫和田中芳樹等著名科幻作家,都因為反過來利用人不知未來卻知道過去,而故意把未來和歷史類比,吸引讀者對未來和太空的嚮往。
特攝或動畫等影像媒體的盛行,使一些人相反地以荷里活太空電影或日本超現實軍事動畫為基準,倒轉來認定,模仿威爾斯強調探索和反思的作品不是科幻。例如認為涼宮春日系列不是科幻,而是借用了科幻詞語的校園戀愛幻想故事,可見科幻的定義是隨時代和地方而變化的。
還有一種流行的說法,認為凡爾納是「硬科幻」的鼻祖;威爾斯則是「軟科幻」的宗師。實際上,威爾斯的作品中對科技的幻想和直接描寫一點也不比凡爾納保守;《海底兩萬里》也花費了幾個章節來描寫世界各地對神秘的「鸚鵡螺號」的猜疑與震動。因此將他們並列對立起來難免有失偏頗。
為了解決上述混亂,曾經出現一種新的說法,SF不再是「ScienceFiction」或者「SciFi」、「ScientiFiction」、「Science Fantasy」之類的縮寫,而變為代表「Speculative Fiction」,即推測性小說。這個「SF」的定義比較寬容,試圖涵蓋之前糾纏不清的科幻定義。
在哲學主題上來說,科幻小說和人類上古的神話傳說有著相似的精神基礎,即對人類與宇宙關系的解釋、人類社會未來命運的關注與猜測。在文學譜繫上,浪漫主義的文學傳統應該是科幻小說最早的文學母體。早期的科幻小說往往帶有恐怖小說、冒險小說或奇幻小說的痕跡。又以推理小說和哥特小說與科幻的關系最為密切,許多作品兼有以上要素,難以嚴格區別。已出版的著名硬科幻有《入海之門》《太空序曲》《接觸》等等,及國內流行的《失控的進化》和《三體》系列。
科幻小說誕生於19世紀,是歐洲工業文明崛起後特殊的文化現象之一。人類在19世紀,全面進入以科學發明和技術革命為主導的時代後,一切關注人類未來命運的文藝題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現未來的科學技術,而這種表現,在工業革命之前是不可能的。
西方科幻小說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四個時期:
1、英國有工業革命和達爾文的進化論導致真正科學幻想小說的興起;
2、二十世紀初期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帶來科學幻想小說的中興;
3、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核裂變、宇宙航行、彩色電視機、電子計算機等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進一步促使西方科幻小說的繁榮;
4、經過二三十年的繁榮,科幻小說家從科幻作品的主題、情節,到藝術的方法進行新的探索。
而科幻小說最大的特徵就在於,它賦予了「幻想」依靠科技在未來得以實現的極大可能,甚至有些「科學幻想」在多年以後,的確在科學上成為了現實。因此,科幻小說就具有了某種前所未有的「預言性」。法文中,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最早就被稱為「anticipation」,即「預測」。這樣的文學作品基於科學的可信性是必要條件,應當說這種「科學至上」的精神,是科幻小說有別於其它幻想類型作品的根本所在。
當然,由於科幻小說豐富的想像性,由於隨著歷史發展對科幻小說的不同看法,不僅不同時期的科幻小說存在著巨大差異,即使同一時期的科幻小說也多種多樣。但無論如何,所有科幻小說都有相似的社會功能。首先,科幻小說以其豐富的內容——有時預見正確,有時預見錯誤——把社會的要求和理想戲劇化。人們讀科幻小說,常常可以得到一個比當代的「當代小說」和非小說的考察更清晰的社會概貌。正如H·L·戈爾德所說:「幾乎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像科幻小說那樣,尖銳地揭示人們的理想、希望、恐懼以及對時代的內心壓抑和緊張感。」
實際上,大多數優秀的科幻小說都以社會現實為背景,利用對未來和過去的想像,探索解決現實矛盾的方法,揭示社會變化和人與人的關系。
許多科幻小說描寫太空旅行和未來社會。但如果認為乘太空船到銀河系旅行是擺脫現實問題的有效方式,因而當遇到家庭矛盾時要求參加太空旅行,那他一定會被所有參加太空旅行的人嘲笑或怨恨。科幻小說中的太空可以看成是積極生活斗爭的第一線,人們在那裡創造未來,而不是空談或逃避。這並不是說科幻小說的太空未來是無條件的樂觀主義,而是說科幻小說的總的態度是積極的。雖然它常常表現人類在矛盾的枷鎖中呻吟,但它總是告訴人們,只要堅持努力,這種枷鎖就可以打破。科幻小說大多表現人類集體的願望,它的主人公總是考慮或代表一個整體;如果說有一個人人幸福的樂園,科幻小說的主人公總是讓他的所有朋友都進入這個樂園。一些批評家說科幻小說是烏托邦小說,恐怕也正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
探索未來
科學總要發展,自然和社會會不斷變化,人們必須面對變化了的未來。科幻小說正是探索未來各種可能的最好形式,它既可以使人們為未來作思想准備,也可以使人們更好地創造未來。科幻小說還可以使人們產生新的思想,或者從舊的思想里發掘新的意義。正如麥克因泰爾所說:「科幻小說描寫科技發展的後果······探索人類和人類的價值。它需要更多的工作,更敏銳的洞察,更優秀的作品······它是探索感情和心理的工具。」
走進現實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有些科幻小說中的事物正在走進現實,納米機器人就是其中的一例。例如:由科幻小說改編而成的美國科幻大片《驚異大奇航》中,科學家把縮小到幾納米(一納米等於十億分之一米)的人和飛船注射進人體血管,讓這些超微小的「參觀者」直接觀看到人體各個器官的組織和運行情況。納米級的技術在當時只是一種科學幻想,但如今已出現在現實世界。納米機器人(nanorobot)的研發成功,就是這一嶄新技術的完美體現。有關專家預言:用不了多久,個頭只有分子大小的神奇納米機器人將源源不斷地進入人類的日常生活。中國科學家和未來學家周海中教授在1990年發表的《論機器人》一文中甚至預言:到21世紀中葉,納米機器人將徹底改變人類的工作和生活方式。[1]

3類型編輯
隨著科幻小說的不斷發展,它在取材、體裁、立意等各方面,都呈現出很多不同的格調。
現代科幻
今天的科幻小說,早已超越了舊的片面看法:科幻小說傳播科學知識,使人尊重科學,使年輕人篤信科學並獻身科技事業。它增加了新的更重要的社會功能,可以成為有力的批評社會並促進社會發展的方式。
這種新的社會功能,產生於科學觀念的改變。人們認為,科學具有一種雙重性。一方面,科學確實有啟迪作用,它使人了解自己與世界的相互關系和作用,產生自己的理解並指導自己的行動;另一方面,作為人類活動的產物,科學也反映它產生的條件,反映科學的生產者和擁有者的種種觀點。科學的進程,科學項目的確定,科學家的選擇和培養,科學研究的策略,調查研究的工具和方法,提出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框架,成功和失敗的標准,以及運用科學成果的環境等等,所有這些都是科學及其相關技術的歷史的產物。科學中的知識並不由自然支配,而是由興趣和信念構成。科學既有相對客觀性,又有社會決定性。所謂公正的、不偏不倚的、純真理的科學研究是不存在的。因此科學分析的任務是,在不同的工作條件下,在不同的社會安排下,努力找出腦力勞動與其客體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滲透的情況。激進的科學維護者並不一定真正維護科學,只有對科學採取批判的態度才是對科學的真正愛護。
在20世紀後期的西方社會里,勞動分工因技術知識水平分成越來越多的層次,科學知識正系統地迅速離開教育的軌道,進入私有資本,變成商業化和商品化的東西。因此人們需要對科學採取批評的態度,需要根據人們生存環境的實際經驗來進行想像和創作。
主題與范圍
科幻小說題材所涉及的范圍相當廣大,以至於難以列出單獨的清單——除非另開一本網路全書。以下將粗疏地對主流的科幻小說主題做一個簡單羅列。所提供的例子並非全部曾有單獨成篇的作品,更常見的情況是在同一個作品中便牽涉兩到三個主題,比方說在時間機器中對主角所旅行到的未來世界的描述,就有文明崩壞的味道。
如果你有一個科幻類的自認為嶄新的點子,不建議你在下表當中尋找有無類似的,這很可能讓你喪失創作熱情;不過當你想要尋找靈感時,倒可以瀏覽下表追循前人的足跡。
社會形態
因為某種理由,故事背景所在的未來、或者一個曾有先進遠古文明的架空世界,明顯曾發生文明崩壞或倒退。常見的理由例如過度污染使自然環境惡化產生巨大天災、大規模毀滅兵器、星際戰爭、人口過度膨脹資源供應體系崩潰造成的大規模滅絕、瘟疫、超科技失控(例如奈米機械)。
烏托邦。作者基於自己的一種創見,描述未來或似未來架空世界的人類,怎麼利用更高的科技或其他層面的應用技術消弭高科技的副作用,達成和諧的生活。比方說針對燃油車的污染問題,科幻小說家曾提出反重力運輸設施之類的構想。
反烏托邦,尤其是其中抓緊近代技術濫權疑慮的塞伯朋克。所謂的技術濫權疑慮,是指近代新生的專利權概念,卻可能支持一些掌握尖端科技的人可不受監督的運用這些科技、從而以曲折手法達成極權目的。在這類小說中最常見的邪惡勢力角色由托辣斯扮演。其他的反烏托邦,則是更廣泛地針對某種被作者認為有害的高科技、或者太天真的理想主義,進行渲染並反諷。
自然被過度壓縮,人類傲慢征服一切的未來社會或似未來架空世界。可能對這種社會的病態現象也備有一些陳述,但活在那個世界的人似乎都已經習慣了。
對人工智慧或其他高科技過度依賴的病態未來社會或似未來架空世界。有時這些高科技也會產生人類似的野心,而開始或試圖進行它們的極權統治。
太空歌劇(SF opera),創作者大可以拼湊一些常見未來社會架空要素組成舞台,然後隨自己高興地在這里上演一場愛情悲喜劇、或恐怖劇、或民主vs極權戰爭,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受。一個類似的詞語是星際奇幻(Space Fantasy)。
美國大片式,外星人侵略地球,地球人展開了反擊。最後由一個英雄帶領著地球人拯救了地球,維護了宇宙的和平。

地址:http://ke..com/link?url=XcrgvyHTDDUtwv7NDDdamZINxLv_-2h_3Khbb7VZVNwj-u6z59Ianq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熱點內容
玄幻魔法無女主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24 19:14:23 瀏覽:122
男主墨霆厲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5-24 19:09:33 瀏覽:440
5200免費小說萬道劍尊 發布:2025-05-24 18:57:32 瀏覽:500
改變古代生活水平的小說 發布:2025-05-24 17:10:33 瀏覽:18
完結系統異界小說排行榜完本小說 發布:2025-05-24 16:54:04 瀏覽:511
上傳網路小說音頻 發布:2025-05-24 16:53:57 瀏覽:391
中國古代神話小說有哪些小說 發布:2025-05-24 16:48:50 瀏覽:568
完本的不虐的重生小說推薦 發布:2025-05-24 16:30:52 瀏覽:390
蘿莉土豪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24 15:44:56 瀏覽:706
超好看的冷門現言小說 發布:2025-05-24 15:44:11 瀏覽: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