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里有什麼文明
❶ 科幻小說有哪些
《三體》是劉慈欣創作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由《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組成。這本書分為上下兩部,每一部都是緊緊相連。把科幻和現實緊密的結合。無謂為當代最著名的科幻小說之一。

劉慈欣的《三體》就是有這樣的魅力,寫了主角葉文潔,在一個非常特殊的年代,非常特殊的環境里,她無意中發現就在太陽系臨近的星系,距離地球只有4.2光年的半人馬座也存在這一個文明,叫做三體文明。然後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之間的故事。
你看會作者把這本書的科幻和現實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了。
❷ 寫科幻小說,如何描寫裡面的高科技、未知文明
我覺得如果是想寫警世的科幻,大可不必追求技術方面的描寫。很多精通於這方面描寫的科幻小說作家都是醉心於世界或者文明的架構,如阿西莫夫所架構的機器人世界,基地世界,平行宇宙世界;哈里·哈里森的恐龍文明及其所構想的一系列生物工具等等。但是這樣的構思是非常花時間的,而且要寫到使人信服更是很困難,因為內部邏輯關系稍有不慎就可能錯亂,所以這類比較硬的科幻寫起來是相當死腦細胞的^_^
所以如果摟主想寫些關於外星球或者尖端科技的東東,完全可以簡略的帶過,不需要給出其技術支撐,不用動不動就拋出個普朗克常數啥的,自己如果不懂就不用寫了。或者可以用輕松的語言帶過,甚至可以略帶調侃的說:這玩藝就是這樣,至於怎麼運作的,主角才不知道!
不過如果能想出來些不錯的點子,還是寫進去一些好,但是要注意不要寫得太幼稚或者在賣弄,不然讓人覺得是在侮辱讀者的(這種小說我看了很多……)在世界架構上,一定要多想想,如果自己是一個非常挑剔的讀者,自己會怎麼從這個架構中間挑刺?要從各個方面抨擊自己的架構,進而修改,使之變得在邏輯上越來越無懈可擊(當然100%完美是不可能的,大體看上去差不多就行了)
其實,好的科幻小說不一定要這些細節技術描寫,科幻小說的目的在於以一個虛構的背景道出作者對現實或對未來的看法和觀念,真正重要的是其核心情節的安排處理和對人物性格的描寫,而非起輔助作用的技術描寫,畢竟,科幻小說家不一定要是科學家;同時,並非所有科學家都能當科幻小說家的
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hi我交流交流,呵呵
推薦:(有點多……)
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基地》《基地與帝國》《第二基地》及他的平行世界系列,代表作《神們自己》,機器人世界,代表作《我,機器人》,《鋼窟》。這三個世界架構宏大而且嚴謹,情節安排極度強大,看完後應該會心潮澎湃……
奧森·斯科特·卡德的「安德系列」:《安德的游戲》《死者代言人》《安德的影子》《屠異》。這個系列世界架構不多,但是對外星文明探討得很好。
弗蘭克·赫伯特「沙丘三部曲」:《沙丘》《沙丘之子》《沙丘救世主》,這個系列……額……無敵了……雖然有點老……
金斯坦利羅賓遜的《綠火星》《藍火星》《紅火星》,寫改造火星的,具體是什麼不太記得了……
哈里·哈里森的《伊甸之西》《伊甸之冬》《重返伊甸》,寫恐龍文明如果沒有滅亡而統治人類雲雲,裡面有很有意思的生物設定,還有兩個文明的沖突。
再推薦些我個人比較喜歡的:
羅伯特海因萊茵的《異鄉異客》《星船傘兵》《雙星》《嚴厲的月亮》
洛伊斯比約德的「邁爾斯系列」《戰爭學徒》《貴族們的游戲》《鏡舞》《記憶》《科瑪》《外交豁免權》《無盡的邊界》《西塔甘達》
邁克爾斯萬維克的《地球龍骨》
羅伯特索耶的《金羊毛》《星叢》《計算中的上帝》《終極實驗》
阿爾弗雷德貝斯特 的《被毀滅的人》
小瓦爾特米勒的《萊伯威茲的贊歌》
拉里尼文的《環形世界》
凱特威爾黑姆的《遲暮鳥語》
弗諾文奇的《深淵上的火》《天淵》
撒繆爾狄蘭尼的《通天塔-17》
❸ 科幻小說《三體》中毀滅銀河系的歌者文明是什麼級別的文明
《三體》是令所有科學愛好者以及科幻迷愛不釋手的佳作,也是迄今為止所有讀者都反對將其拍成電影的小說,原因很簡單,三體宏大的科幻場景以及人文環境,很難通過影視得以完美呈現,書迷們自然不希望自己的愛書變成爛片。
喜歡《三體》的人很多,但各種彩蛋並非所有人都能夠發現,比如在劉老師所寫就的時間線之中就蘊含著一個彩蛋。原書中,歌者文明發現了地球文明的存在,並預見到通過質量點無法徹底清除地球文明,於是向地球發射了一片二向箔,二向箔在到達太陽系之後,解除了力場封存,對太陽系實施了降維打擊,整個太陽系逐漸二維化,也就是變成了一個平面,從此人類文明徹底滅絕了。歌者文明摧毀了太陽系,這是很多人對三體的認知。
其實不僅是歌者這樣的文明,任何一個能夠來到地球的外星文明,人類都是無法應對的。
人類要想發現外星文明,就必須要能進行遠距離的星際航行,而這可能還需要上萬年,同樣,一個外星文明如果能夠到達地球,就說明它已經領先了地球文明萬年以上,這是地球所無法比擬的。有些人喜歡宣揚眾生平等,而事實上不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
雄獅不捕獵,卻先吃,因為雄獅負有保護獅群的責任,人類相對於其它地球生命而言,占據了更多的地球資源,也搶佔了更多的生存空間,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人類只有占據更多資源才能夠趕快地促進文明的進步,提高地球文明的等級,當來自宇宙的危險出現時,人類才能夠肩負起保衛地球的責任。當然,危險並不僅限於外星文明,還有小行星撞擊等來自宇宙的自然危險。所以人類不需要追求絕對的平等,更不需要為占據更多資源而感到愧疚,人類真正需要的是正視自己的責任,謀求文明的發展與進步。
❹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中,都出現過哪些文明除了地球文明、三體文明、歌者文明和歸零者文明外,還有
應該沒了,硬要有的話話還有與歌者文明作戰的文明和星艦地球文明(藍色空間號和萬有引力號)也就是銀河系人類,三體X不是大劉寫的裡面的不算。
大劉寫的其他科幻小說中還有監察者文明,吞食帝國,泡世界文明,冰雪藝術家,鏡子,以及碳基聯邦等。
❺ 科幻小說文明是一種什麼樣敘述方式
我認為是能量文明、機械文明、生物文明、量子靈魂文明
❻ 科幻小說里有哪些很有名的針對外星文明的地球組織
TPC( 地球和平聯合) 組織
ETO地球三體組織」(Earth Three-body Orgnization)
黑衣人
星際聯邦(the United Federation of Planets)
❼ 你看過的科幻作品中間最有趣的文明設定是怎樣的
以《三體》為例子。
面壁者設定
三體為了鎖死地球文明的發展,派質子先行來到地球,干擾科學家們進行大型粒子沖擊實驗結果,同時因為質子的特性,可以達到監控全球的效果,這時的人類的反抗措施全部暴露在三體人的眼中。
在文中有這樣一段描寫,主角羅輯對於自己會被選為面壁者感到奇怪,所以向聯合國秘書長提出推掉面壁者的職責,沒想到對方輕松答應,但之後依舊按照面壁者進行對待,這是因為自從面壁者誕生的那一刻起,他們一切行動都會默認為是他們計劃,這是一個無法拒絕,甚至無法主動結束的工作。
黑暗森林法則
在其餘面壁者的面壁計劃先後失敗之後,僅剩羅輯一人,但羅輯並不想擊敗三體人,他只想利用面壁者的特權進行享受,直到他最重要的人離開的他的身邊,他墜入冰水中才體悟到黑暗森林法則。
黑暗森林法則,由葉文潔提出基本概念,由羅輯概括總結得出的。可以簡單解釋為,一旦某個宇宙文明被發現,就必然會遭到其他宇宙文明的打擊,就像行走在黑暗森林中的獵人,所以被稱為黑暗森林法則。
初次看到這一理論,感受是驚為天人,這是一種帶有黑暗色底,甚至可能在現行世界中使用的法則。但有趣的是,在小說中整個這個黑暗的法則保護住了人類,讓人類進入威脅紀元,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❽ 現在又好看的科幻小說, 其中要有許多文明。
國外:《深淵上的火》。弗諾文奇的硬科幻作品,骨子裡的硬,硬得很爽。
《銀河系漫遊指南》。經典著作。
國內:《三體》系列,劉慈欣著。中國目前最讓人震撼的科幻小說,沒有之一。
《異塵餘生》。游戲同人,寫得精彩。
❾ 科幻小說中有哪些常見的概念
整個星系只有兩顆星球,就是一顆恆星和一顆行星(艾瑞姆),整個星系周邊都是星雲,方圓六千萬光年以內一顆其他星星都沒有,艾瑞姆雖然已經將技術發展到了極致,但一顆恆星和一顆行星的能量根本無法支撐其沖到六千萬光年以外,整個艾瑞姆都是高壓下的集權統治以維持整個文明的生存。
❿ 科幻小說《三體》中,宇宙中一共出現了多少個文明
五個文明。
《三體》這部科幻小說相信不少朋友都看過。除了具有色彩的故事背景外,書中最吸引人的可能就是後期出現的超級文明和威力強大的武器了。那在書中出現的文明中,哪個文明是最強大的?下面我們按照從後到前的順序來依次排列。
第一名是歸零者文明,達到這個時期的文明可以稱之為是神級文明了,能夠在宇宙中任意穿梭並且能夠毀滅任意一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