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流浪地球科幻小說提問問題

流浪地球科幻小說提問問題

發布時間: 2021-10-18 08:29:55

❶ 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中,中國宇航員決擇,無論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

是的,《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一部小說,他更讓大家熟知的作品就是《三體》了。《三體》有多有名就不用多說了,就連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都很愛讀,讀完三體後他甚至表示看《三體》的故事之後,覺得做美國總統是一件十分渺小的工作。

而這部《流浪地球》也是不輸給《三體》的劉慈欣的代表作品之一。拿劉慈欣的作品改編成電影,從劇本上就不會輸。《流浪地球》電影的劇情,和小說中的原著不一樣,可以說是一段原創的劇情。

(1)流浪地球科幻小說提問問題擴展閱讀

人物介紹:

劉啟:演員:屈楚蕭。

劉培強的兒子,在他四歲那年,父親為了執行任務而離開了他,姥爺帶著他到地下城生活,十五年後,他對父親劉培強產生了很大的誤解,他帶著妹妹到了外面的世界,不曾想遇到有史以來最大的意外的災難,在災難面前,一路帶著妹妹脫離險境,這時候的他才明白了父親當年的苦心,最終也原諒了自己的父親。


❷ 流浪地球一小問

你好,流浪地球這個電影其實就只有整體創意跟 原著是一致的,大部分情節上與原著關系不大,具體的內容我記得的 也不是很多了,畢竟是十幾年前看的小說了,當初那本科幻世界都不知道還在不在倉庫里頭了。
我看你對於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主要糾結的問題應該是兩個,一是為什麼計算好的結果會出現意外,二是在未來的旅程中會有多少次這樣的意外,是否不可能成功,是這個意思吧?
第一個問題,計算是計算,在實踐中 影響結局的變數並不是數據模型可以完全模擬出來的,所以說流浪地球這個木星的計劃在計算方面的數據僅僅是大幾率的成功可能性而已,在具體的實踐中出現的意外問題是無法通過數據模型進行完美模擬的,也就不可能達到完美的解決方案,蝴蝶效應聽說過吧,有時候一個很小的突發意外變數就可能導致整個數據模型的結果走向另一個結果。
第二個問題,對於流浪地球這個題材來說,無論是流浪地區電影還是流浪地球小說,所重點體現的都是人類在面臨絕境的時候的那種悲壯以及不屈的意志,所以,即使太陽系毀滅了,我們也要帶著地球去流浪,即便要面對未知的宇宙,未知的危險,未知的未來,我們也要帶著生我養我的大地,去流浪。未來的航行固然會面臨很多的危險,無論是千年的旅途,還是到達終點後的剎車和並入軌道,都是未知,人類的技術發展僅僅能在未知的天平中向成功的一端加入幾粒小小的砝碼而已,然而,即使是這樣,我們 也要去做,做了就有成功的可能,不做,就是坐以待斃。
畢竟,流浪地球是科幻片,科幻只是科幻,不要太較真,即使是基於科學理論的幻想,即使是硬核科幻,也是幻想,並不是現實。欣賞其中的想像力以及那種悲壯的浪漫就好,認真你就輸了。

❸ 電影《流浪地球》中有哪些難以發現的細節呢

分別與三個難以被發現的細節,具體如下:

3、一個悲傷的細節:

2016年,世界人口達到72億,而中說到35億人,同時影片開頭也說到抽簽的人才有資格進入地下城,那沒抽到簽的呢?沒有交待,但我們明白的是另外的30多億人一定是被放棄在地表了。

❹ 電影《流浪地球》為什麼讓人看不懂呢

首先,承認國產科幻電影進步了,請不要急著否認,起碼特效不是給五毛錢能做出來的,對么? 為什麼讓人看不懂,這里簡單分析幾個讓人看不明白的地方。
這里說一下,流浪地球劇情有修改。為了過審以及應對春節檔的排片剪掉了30多分鍾,結果導致劇情不夠連貫,有些情節或台詞顯得突兀,甚至有些莫名其妙,網上有爆料都剪掉了哪些內容,比如韓朵朵去地表是為了祭奠爸爸媽媽,後來兄妹倆找到父母逝去的地方,朵朵擦開冰面看到無數向上游的屍體,場面讓人震撼而哀痛,再比如王磊老婆孩子都在杭州,所以火石被毀後他才會崩潰大喊:我老婆孩子白死了。
一、科幻片很魔幻。雖然不要求一定遵循科學但起碼遵循點常識,用火柴點燃木星到最後要靠空間站引爆,學過高中物理就可以理解宇宙中衛星運動變軌減速相當慢,等空間站到那裡,小火柴都早就焉了,許多值得吐槽的地方也就不再一一細說了,也有中科院院士吐槽過,比如停止自轉還沒自轉實現推進可能性大,幾百個人如何推動千萬噸級別的撞針(別提機械臂,按力的相互作用,最前面的十來個人要承受合力,能承受這種力量還沒變成肉醬,是如何做到被幾頓的車壓壓就能死的),這些地方觀看的時候觀眾一邊尷尬癌發作一邊替導演腦洞捉急,這就好像歷史劇導演讀完幾本野史小說就直接開拍了一樣。
這些地方可以看出劇情安排的相當馬虎,畢竟劉慈欣只是個小說作者,並不是真正從事科研的,也會犯一些常識錯誤,而且其實這些都是請一些學者和劉慈欣合作完全可以解決的問題。
二、敘事不清晰。人物動機行為全都莫名其妙不能理解,比如到了最後主角隊到底是在干什麼?我想這也是許多觀眾疑問的地方,什麼軟體不行需要硬體?而硬體就只是把電線拔下來在插上去?有什麼意義么?戶口到最後在干什麼?那種機械隨隨便便上個人就能推動?當然,這也是可以模糊的地方,畢竟編劇和我們都不了解未來的機械開法,只是為了弄出了比較震撼和急迫的感覺可以設置的,但應該還有更好的處理辦法不是么?個人覺得黑進去反而更有未來感,而電影中反而給人一種幾十年沒動過的廢舊工廠感覺,真的是支持人們離開太陽系的核心動力設施么?
三、套路很熟悉。很多朋友看的時候都會有既視感,似乎很多地方都好像在哪裡看到過,畢竟人的想像力是有限的,哪怕是歐美大片,也是會出現同質化的趨勢,就好像復聯三的一位導演(這個記不大清了)就說過,他希望觀眾不要在追求超級英雄打打打,然後拯救世界,除了拯救世界,他們還有更希望讓觀眾看到的地方。比如金剛狼的最後一部,便是英雄暮年,又或者超級英雄的日常生活等等。這里我依舊是對電影表示支持,還是有提升空間的。
四、劇情太過兒戲。比如世界政府確定不是特x普一個人把持么?公布末日情況會造成多大的恐慌,多少人還沒等撞上木星就死於別人的刀下,哪怕是為了鼓勵回家看看親人,交通全面癱瘓還怎麼回家?並且放棄火種計劃在幾分鍾之內就做出來,不僅讓人想起某個總統,擅自退出各種協議,沒有經過專家學者的協商,個人英雄主義展露無疑,假設演員換成美國人,金發胖子,你是否還能給出高分呢?又或者杭州幾十萬人危在旦夕,但沒有救主角的姥爺那就不應該?水軍會說換位一下你也會這樣想,那請問你為啥不換位到杭州那幾十萬人身上去呢?!
但是國產科幻是否進步了呢?確實,我們比起別的國家還有所不如,但比起以往還是要進步不少的,回想一下(甚至不用回想)網劇長刷的一句,不了解這個,為了我家歐巴,追了。靠著當紅偶像都能硬火,各種無厘頭抗日神劇,各種歐巴神劇,無需劇情,明星來帶,相比之下,已經很好了,越來越多的國產電影也會更有內涵,更會讓人看得明白。

❺ 科幻小說《流浪地球》

怎麼會是內力呢,「幾百台發動機噴出的等離子體光柱」這些光柱里的粒子可都是噴射向宇宙的,你舉的例子也不對,不是 向前行走的一個人用自己的手反方向推自己,而是一個人在宇宙中奮力向前扔出一把扳手,他自己會向後飄的。動量守恆

❻ 科幻大片《流浪地球》,有哪些讓人細思極恐的地方

1、

劉培強給木星畫形狀是為了記錄離木星的距離,他從休眠艙出來之後發現窗口的木星不見了,立刻意識到空間站已經「叛逃」。在那個窗口旁,掛著一個《盜夢空間》里的陀螺,而盜夢空間的結局是,主角終於回到家見到了孩子。

2、

moss的紅色光點,劉培強在休眠艙里的掙扎,致敬了2001太空漫遊,而之後喊的「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果然是奢望」來自原著中最高執政官對反叛軍的話

「我理解所有的人,因為在已經進行了40代人,還要延續100代人的艱難奮斗中,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個奢求」

那麼moss會不會有一天喊出「碳基生物寧有種乎」和「吾可取而代之」呢

3、

重啟發發動機的方案採用了「飽和式救援」,何為飽和式救援,按電影里的數據,5000台發動機共運送了7萬6千個火石,派出了40萬2千6百人,這樣把重新點燃發動機的可能提到最高。雖然電影里只是一個小隊的事跡,但背後是全人類的掙扎。

4、

撞車的司機自殺前用日語說想喝一碗味增湯,俄國人犧牲自己把劉培強推向控制艙,運輸車里蓋著一張美國國旗。直到最後,人們說著不同的語言調轉車頭,駛向背離家園的方向。這根本不是一部所謂的愛國電影,而是全人類對自我的拯救。那些好萊塢大片中個人英雄式的愛國主義不會出現。

16

姥爺韓子昂出生於1999年,是一個如假包換90後,所以他才會用著舊手機,刷著抖音,聽海草舞。

17

日本人員的運輸車里掛著風鈴,韓子昂的運輸車里掛著佛珠和彌勒佛像,俄羅斯人掛念著自己的伏特加,在遠離家園的地方,他們用這種方法回家

18

在沒有植物生長的地方,只靠吃土就能生活的蚯蚓可能是最好的蛋白質來源。「榴槤味蚯蚓干,下午茶必備解饞佳品,饋贈親友伴手禮」但是味道可能並不好,畢竟有一個隊員死前說他想吃大米飯。他已經至少20年沒吃到過了。

19、

劉啟用維修工具換來防護服,韓子昂看著凍成冰凌的陸家嘴感嘆舊時的人類只顧追求金錢,所有車輛都是國家資產。原著中流浪地球計劃開始之後,貨幣,經濟,甚至婚姻關系幾乎在一瞬間都消失了

20、

作為太陽系的第二大星體,木星的組成和太陽很相近,約為88%的氫和12%的氦,就像是形成太陽的邊角料。缺少氧化劑,氫氣本身不能被點燃。但是當地球大氣和木星大氣互相吸引,交融在一起後,木星的氫氣和地球的氧氣有可能達到氫氧2:1的爆燃比例。一顆火星就可以引起劇烈爆炸,推離地球。(考慮到氧氣是否足夠,以及爆炸的指向性等問題,可能現實中並不能實現。但是在一部科幻電影里,已經足夠自圓其說)

21

當電梯到達地表,門打開時,所有人都彎下腰躲避涌進電梯的風雪,只有劉啟和韓朵朵傻愣愣的站著,可見他們的確是第一次來到冰雪封天的地面。

22

哥哥劉啟剛開運輸車時,七拐八股差點撞到一個人,這個人用一口京片子說了一句「嘛呢」。這位是導演郭帆客串的。

23

在滿是灰塵的接線室,工程師拿出放著煙和字條的盒子。盒子里那張寫著「記得穿秋褲」的紙已然泛黃。年近中年的工程師,也曾是一個要媽媽催著穿秋褲的孩童吧。可是,或者因為抽簽,或者因為海嘯天災,他的媽媽已經離開很久了

24

很多電影都無法逃脫英雄史觀的桎梏,讓人們以為拯救世界,改變歷史全是某幾個人的功勞。而流浪地球,劉培強飛躍空間站時,發現還有其他人在爆破艙門,反抗火種計劃。劉培強想起可以炸木星推地球時,聯合政府告訴他以色列科學家早已經想到了。蘇拉維希發動機試圖點燃木星時,另外兩座發動機也燃起了5000公里高的火焰。歷史,從來都不是個人奮斗,而是是朦朧的必然加上一點運氣

25

當一個長鏡頭從地面升起,越過巨大的挖掘機,順著行星發動機的熱焰火升向太空站。當我所無數次幻想過的流浪地球出現在眼前時,我發現旁邊的人在悄悄抹眼淚。

❼ 《流浪地球》創作過程中遇到什麼樣的困難

《流浪地球》遇到的困難太多了,接下來我們從頭到尾細說一遍。

最開始在選劇本的時候,考慮過劉慈欣的三本小說,分別是《流浪地球》,《微紀元》和《超新星紀元》,最終導演郭帆選擇了《流浪地球》,因為拍攝這么艱難的小破球已經是當中最好拍的了。

拍科幻電影最重要的是四點:預算,時間,文化和製片管理。拍科幻片要很大的預算,拍攝時間不足,文化都是好萊塢的,國人無法有共鳴,製片管理更難,國內根本就沒有科幻班子。

製片管理更是超出了郭導想像,屏幕效果需要UI組製作,但國內哪來的UI組呢?於是副導演不得不臨時轉為UI總監,導演助理變成了UI執行。

製作宇航服時還沒有確定主演,導致服裝問題出了不少,零件脫落很常見,都是用膠水黏上的,不僅如此,服裝的重量高達80公斤,每次穿衣服就要耗時1個小時。

就在這些個種種難題之下,小破球橫空出世,雖然某些方面可能不盡如意,但這是我們邁出的第一步,小破球的一小步,是華語科幻的一大步。

❽ 劉慈欣《流浪地球》作為科幻小說,這兩篇小說中哪些部分體現了「科學」的元素

《流浪地球》中只有洛希極限可以被定義為科學,其他情節都屬於一種「半科學、半幻想」的狀態。

❾ 關於《流浪地球》問題的討論,你怎麼選擇,為什麼

我會選擇年輕人做法救地球!
1、假如說領航員選擇帶著火種就意味著他要拋棄地球和地球上還倖存的35億人,我相信這樣的遺憾會讓他在巨大的陰影不能再撥的。因為人是高級情感動物,人類已經經歷這么大的考驗!對求生慾望極其的渴望,不會再興起的希望再度成為失望!
2、當朵朵通過無線電向全人類發出求救,那一刻我特別感動,人類的命運是可以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要相信置於死地而後生的信念!
3、人類求生的本能反應極其的共同信念,這樣的力量是機器人的人工智慧沒法預測的!
4、眼下的地球不珍惜,即使到達4.2億光年新家園又有什麼意義呢?即使能根據基因工程創造高智慧人類,他們沒有一起經歷風雨是沒法感受生命的意義!
5、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全人類在面對災難時,大家同舟共濟、團結一致共同努力來解決災難!誓死保衛我們的地球!

熱點內容
古代將軍在都市復活小說 發布:2025-07-20 03:15:41 瀏覽:364
有名的網路小說反派 發布:2025-07-20 02:55:36 瀏覽:559
主角尋找母親的玄幻小說 發布:2025-07-20 02:37:18 瀏覽:587
古代種田空間系統小說排行榜完本小說 發布:2025-07-20 00:42:02 瀏覽:994
蟲族高幹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20 00:38:45 瀏覽:197
類似畫中歡的古代小說 發布:2025-07-20 00:37:23 瀏覽:782
談談科幻小說中現實與幻想的關系 發布:2025-07-20 00:29:42 瀏覽:26
主角是林風及沈和的玄幻小說 發布:2025-07-20 00:17:24 瀏覽:695
免費閱讀小說app哪個好網站 發布:2025-07-19 22:46:13 瀏覽:440
軍事科幻小說有哪些 發布:2025-07-19 21:45:08 瀏覽: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