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科幻小說家獲得過諾貝爾
『壹』 科幻小說有沒有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有的話,請舉例!
目前,沒有那部科幻小說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雨果獎是最高獎項。
雨果獎是由世界科幻協會頒發的獎項。自1953年以來,它每年都在世界sf大會上獲獎。它被正式命名為科幻成就獎。它的命名是為了紀念科幻雜志之父雨果·格恩斯貝克。
為了雨果獎。在科幻界,雨果獎和星雲獎被公認為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兩個世界科幻獎,堪稱諾貝爾科幻藝術獎。雨果獎成立多年來,已發展成為所有科幻和奇幻作品的奇幻文學藝術獎。
2015年8月23日下午1點左右,第六十二屆雨果獎在華盛頓州斯波坎會議中心正式宣布,中國作家USA. Liu Cixin因其科幻小說《三體》獲得了雨果最佳小說獎,這是亞洲人第一次獲得雨果獎。
『貳』 歷史上科幻小說家有沒有得過諾貝爾文學獎
很遺憾
據我所知,沒有
『叄』 推理小說家有沒有獲得過諾貝爾獎的
還是不要奢望通俗文學獲得純文學獎項了。本來就不是一個領域。你說,一個開數控挖掘機的,為什麼要爭奪手扶拖拉機駕駛大賽冠軍呢?盡管他們都是重要的生產工具,但是領域畢竟不同。
『肆』 為什麼還沒有科幻文學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
就目前而言,科幻作品往往以故事、科技設定取勝,再上等一些的佳作可能會有更豐富的人文關懷。但是,很少有作品能夠對深刻且有見地地對現世當下的更廣泛的人世/人事進行刻畫、拷問或關懷,也沒有回望過往人類社會或科技社會發展的、具有記錄與刻畫意義的作品。科幻作品作為設想、構建未來的作品,作者常常會將精力架構相關的科技與技術上面,著眼於人類對於科技的態度、對未來的嚮往與擔憂,簡言之,它是面向未來的作品。但是諾獎鍾情於面向過去與當下的作品,稍微翻閱一下它賦予每年獲獎者的獲獎原因就能發現,諾獎特別關注一位作家的作品是否能夠描摹人類的情感與狀態、關於民族歷史的過往、或是人類正在發展進程中被忽視的方面、社會發展變遷過程中容易被忽略的方面。
諾獎希望強調的是文學對於記錄與反思作用,這是文學作品最初、也是最厚重的創作目的。得獎的作家理應在他的創作生涯以及諸多作品中體現到對自身的民族、國家的關懷,或是對人類本身精神世界的思考。通過作品向他們思考的對象,甚至於世界本身發出他們的拷問或是關懷,以對讀者的精神世界產生深遠的記憶或影響,從而促起更廣泛的思索。當今的科幻作品並沒有很好地做到這一點,對於科幻作家而言,他們可能也認為這不是他們必須負擔的使命。除此之外,作品能不能在文學史或文學創作的意義上有所建樹也是得獎的重要因素之一,基於這樣的理由獲得諾貝爾獎的作家亦不在少數。倘若科幻小說作家能夠獲得諾獎,那麼在因為這方面的貢獻獲獎的可能性會比較大。但這就要求這一作家能夠對整個科幻小說界甚至是科幻之外的整個文學創作作出足夠具有顛覆性或創造性的創新。這種創新和影響通常都是文學創作意義上的流派、敘述技巧等方面。只是文字工夫似乎也一直不是科幻小說作家較為關注的方面,也有可能是雕鑽故事和科技本身就已經需要傾注他們的全部精力。
『伍』 那些科幻小說獲得過諾貝爾獎
科幻小說「諾貝爾獎」揭曉科幻小說「諾貝爾獎」揭曉
2003年09月15日13:27 世界新聞報
芒箭
日前,第61屆世界科幻大會在加拿大多倫多召開,大會揭曉了新一屆「雨果獎」,《原始人類》、《卡蘿琳》等作品在數十部提名小說中脫穎而出,獲得了這項被稱為科幻小說「諾貝爾獎」的科幻小說界的最高榮譽。
最佳長篇小說:羅伯特·J·索耶的《原始人類》
小說的構思來自於一個基本的考古學事實:4萬年前,地球上同時存在著兩個種類的史前人類——克羅馬農人和尼安德特人,現代人類是前者的後裔,後者則在人類進化史中被淘汰。索耶假設,在一個平行宇宙中進化的進程恰好相反,尼安德特人成為了地球的主宰。某一天,尼安德特科學家在一次試驗中意外地打開了兩個世界間的通道,身為尼安德特人的物理學家蓬特·博迪特出現在加拿大薩德伯里鎳礦地下2公里處的微中子實驗室……
同一地球上兩種截然不同的文明相遇了,現代人類也由此知道原來地球完全有可能以另一種方式被人類開發:我們人口過剩,尼安德特人卻早在數個世紀之前就找到了控制人口增長的方法;我們的環境被破壞殆盡,尼安德特人與大自然友好相處;我們信仰上帝,這個概念對於尼安德特人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
索耶通過這樣一個充滿了哲學思辨的故事(當然還有現代人類和尼安德特科學家之間的浪漫愛情故事)——探討了開發自然與保護自然、宗教與科學、個人自由和社會安全之間的關系,反思著人類文明成長的方式。
作者羅伯特·J·索耶?Robert J. Sawyer?1960年出生於渥太華,被稱為「加拿大科幻小說之父」。他的作品《終端實驗》曾獲得科幻小說的另一個著名獎項星雲獎,但他此前6次參加雨果獎角逐均空手而歸。去年索耶最得意的作品《計算中的上帝》輸給《哈利·波特》,令很多老牌科幻迷憤憤不平。這次索耶終於憑借這部2002年世界最暢銷的科幻小說如願以償。《原始人類》是他雄心勃勃的《尼安德特視差》三部曲(另兩部為《人類》和《混血人》)中的第一部。
最佳長中篇小說:尼爾·蓋曼的《卡蘿琳》
卡蘿琳家裡新買了一棟房子,有21扇窗戶和14扇門。第14扇門是鎖著的,而且外邊應該只有一堵磚牆。但是有一天,卡蘿琳發現了門後的秘密:它通向另一幢看起來和卡蘿琳家一模一樣的房子。初看起來,這房子里的一切非常美妙:食物鮮美可口;箱子里裝滿了玩具;卧室里漂浮著帶翅膀的小天使;童話里的插圖會發光和活動……
但是卡蘿琳很快發現了美妙背後潛伏的邪惡。在那個房子里,有另外一個「爸爸」和另外一個「媽媽」,他們想要把卡蘿琳永遠留下來,把她改造成他們自己的「小姑娘」。在房間的鏡子後邊,卡蘿琳還看到了3個迷失的靈魂,那都是被困在這里的其他孩子。現在,卡蘿琳必須運用她的智慧和房子里的一切工具,挽救這些孩子們和她自己,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
評論家認為,這部風格詭異的作品並不僅僅是給孩子們看的童話,無論是童真未泯的小學生還是歷經滄桑的成年人都能從這個充滿了幻想、冒險和驚悚的故事中得到樂趣。《卡蘿琳》在市場和評論界都獲得了出色的反響。這是繼《哈利·波特》之後又一部能夠同時吸引兒童和成人的奇幻小說摘得雨果獎的桂冠。作者蓋曼說:「我原本打算為我的女兒寫一個5到10頁的小故事,但是故事自己有了生命……孩子們會把它當成一個有趣的冒險,大人看了卻會做惡夢。」
尼爾·蓋曼?Neil Gaiman?是一名移居美國的英國作家。相貌英俊的他從事職業寫作20年,其主要作品屬於「恐怖喜劇」風格。他的前一部奇幻作品《美國諸神》同時獲得了去年的雨果獎和星雲獎。《美國諸神》講的是古希臘的宙斯諸神與當今美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電視、網際網路「大戰」的故事。
其它獎項
最佳短中篇小說獎:由邁克爾·斯萬維克的《緩慢人生》獲得。在小說中,一男兩女3個宇航員奉命登上土星最大的衛星泰坦星進行探險。在這個充滿碳氫化合物的星球上展開的故事本身就引人入勝,斯萬維克奇妙的想像力也令小說增色不少。比如他在小說中描繪的利用夢境進行通訊的情節,使讀者大開眼界。斯萬維克與雨果獎也很「有緣」,他的《狗說汪汪》去年奪得最佳短篇小說獎,今年又有4部作品入圍。
最佳短篇小說獎:傑弗里·A·蘭迪斯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宇航專家的身份令他的作品平添了一份「權威」的色彩。1992年,他憑借《太陽漫步》獲得雨果獎,這次他又攜《著陸火星》重來,再獲雨果獎最佳短篇小說獎。這篇小說講述的是利用星際旅行消滅地球上的罪犯的殘酷故事。
最佳短篇影視作品:《吸血鬼殺手巴菲:與亡者對話》,這是一部非常著名的美國奇幻類電視系列劇。
最佳長篇影視作品:《指環王:雙塔奇謀》,氣勢磅礴的《魔戒》電影三部曲中的第二部。
最佳職業主編:《阿西莫夫科幻小說》主編加德納·多佐伊斯,每年有眾多的獲獎小說出自他的雜志。
最佳職業藝術家:鮑勃·伊格爾頓,世界最優秀的科幻-奇幻藝術家之一。
最佳半專業雜志獎:《軌跡》。盡管是由半職業的科幻愛好者編輯,但該雜志在美國科幻評論界擁有很高的地位。
最佳愛好者雜志獎:《含羞草》。由里奇和尼基·林奇兄弟主編。
雨果獎
雨果獎創立於1953年,與星雲獎並稱為科幻小說兩大最高獎項。它的正式名稱為「科幻小說成就獎」,「雨果」這一名稱是為了紀念《驚異故事》雜志創始人、「科幻雜志之父」雨果·根斯巴克。雨果獎分為最佳長篇、長中篇、短中篇和短篇小說等獎項,由世界科幻小說協會會員從前一年發表的作品中投票產生,每年在世界科幻大會上頒發。雨果獎獎杯的形狀是一枚直立的火箭,底座則年年不同。
與由專業作家投票選出的星雲獎相比,雨果獎更多地反映了科幻愛好者的喜好。但也曾有指責說,雨果獎的評選經常受到一大批崇尚嚴謹科學的「硬科幻迷」左右,文學性、幻想性較濃的作品往往不能得獎,但這一情況目前已有所改觀。雨果獎另一受人詬病之處在於獲獎作品多集中在美、英兩國。由於目前科幻小說創作主流還是英語,雨果獎評選其它語言作品時也以英譯本為准,這個問題看來很難得到解決。
50年來,雨果獎幾乎囊括了所有科幻名家和新銳的經典作品,但是這樣的評選仍舊會帶來不少遺憾。庫爾特·馮尼古特的代表作《五號屠場》和大衛·布林後來拍成電影的《郵差》都曾遺憾地與雨果獎失之交臂,而公認的科幻文學大師雷·布拉德伯里則從未獲得過雨果獎和星雲獎。
『陸』 有哪個作家因為寫科幻類型的小說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么
威廉·戈爾丁《蠅王》
瑞典詩人哈瑞·馬丁松《阿尼阿拉號》【科幻長詩
『柒』 科幻作家能得諾貝爾獎嗎
別聽樓下胡扯,諾貝爾沒文學獎?莫言得的是假的諾貝爾?科幻小說是可以得諾貝爾的而且已經有科幻小說得過了,還不止一次。
『捌』 諾貝爾文學獎史評獎史上唯一獲獎的科幻小說是哪部
是《蠅王》
《蠅王》是英國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威廉·戈爾丁的代表作,是一本重要的哲理小說,借小孩的天真來探討人性的惡這一嚴肅主題。故事發生於想像中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一群六歲至十二歲的兒童在撤退途中因飛機失事被困在一座荒島上,起先尚能和睦相處,後來由於惡的本性的膨脹起來,便互相殘殺,發生悲劇性的結果。作者將抽象的哲理命題具體化,讓讀者通過閱讀引人入勝的故事和激動人心的爭斗場面來加以體悟,人物、場景、故事、意象等都深具象徵意義。
『玖』 以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有哪些
1、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1861年5月7日,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
1878年赴英國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1884至1911年擔任梵 社秘書,20年代創辦國際大學。
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1941年寫作控訴英國殖民統治和相信祖國必將獲得獨立解放的遺言《文明的危機》。
2、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
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Shmuel Yosef Agnon,1888-1970),也譯作撒母爾·約瑟夫·阿格農或施姆爾·約瑟夫·阿格農,以色列作家,希伯來文小說家。
1888年7月16日,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出生在加利西亞巴哈奇小鎮,1908年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1910年搬至耶路撒冷。其主要作品有《但願斜坡變平原》、《婚禮的華蓋》、《行為之書》等,曾獲得1966年諾貝爾文學獎和以色列獎等多個獎項。
1970年2月17日,阿格農在特拉維夫病逝,終年82歲。
3、莫里斯·梅特林克
莫里斯·梅特林克 (1862—1949),比利時劇作家、詩人、散文家。1911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是象徵派戲劇的代表作家,先後寫了《青鳥》、《盲人》、《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蒙娜·凡娜》等多部劇本。
早期作品充滿悲觀頹廢的色彩,宣揚死亡和命運的無常,後期作品研究人生和生命的奧秘,思索道德的價值,取得很大成功。
莫里斯·梅特林克被譽為「比利時的莎士比亞」。梅特林克的劇本充滿詩意,被稱之為詩劇。1889年,他發表詩集《溫室》和第一部劇本《瑪萊娜公主》。
1908年發表的六幕夢幻劇《青鳥》,是梅特林克戲劇的代表作,也是歐洲戲劇史上一部融神奇、夢幻,象徵於—爐的傑作。
梅特林克的主要作品還有《佩萊亞斯與梅麗桑德》、《阿亞業娜與藍酬子》、《聖安東的奇跡》等。1911年,由於他多方面的文學才華,尤其是在戲劇方面的傑出貢獻,梅特林克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
4、羅曼·羅蘭
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1866年生於法國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學家,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音樂評論家,社會活動家,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20世紀上半葉法國著名的人道主義作家。
他的小說特點被人們歸納為「用音樂寫小說」。另外,羅曼·羅蘭還一生為爭取人類自由、民主與光明進行不屈的斗爭,他積極投身進步的政治活動,聲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並出席巴黎保衛和平大會,對人類進步事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5、莫言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省高密市東北鄉文化發展區大欄平安村,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亦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紅蘿卜》而一舉成名。1986年,在《人民文學》雜志發表中篇小說《紅高粱家族》引起文壇極大轟動。1987年擔任電影《紅高粱》編劇,該片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2011年憑借小說《蛙》獲得茅盾文學獎。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拾』 你認為科幻小說家劉慈欣能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我覺得科幻小說家劉慈欣不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因為劉慈欣的水平還是不夠的,而且現在中國文壇上,唯一一個獲得文學獎的作者是莫言,而莫言也是通過很多經典的作品來積累出來的功底,相比之下,劉慈欣的水平和作品的累積比莫言還差了一些。
諾貝爾文學獎金授予“最近一年來”“在文學方面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1900年經國王批準的基本章程中改為“近年來創作的”或“近年來才顯示出其意義的”作品,“文學作品”的概念擴展為“具有文學價值的作品”,即包括歷史和哲學著作。
一、劉慈欣的作品題材比較單一
劉慈欣擅長的題材是科幻的題材,他的文風了充滿了理應思維,刻畫了深刻的人性。科幻文學不同於其他題材的文學作品,相對於其他作品而言,科幻是屬於小眾的,他的讀者群體是非常的一致。三體獲得了雨果獎,並不意味著他能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