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科幻小說天氣描繪

科幻小說天氣描繪

發布時間: 2021-10-04 09:25:32

1. 我想寫本小說,怎麼從開頭天氣描寫轉到一個人的房間(串門請勿擾,急用!)

這要看什麼天氣了,晴天可以從陽光照進窗來寫,雨天可以說屋檐下躲雨,趴窗聽風雨啦這種…很好聯想的

2. 寫小說描寫天氣的句子

1.潤紅的嬌陽為晴天添加了一抹色彩。
2.晴天的午後,夏日的陽光如水般音符一樣燦爛的流動,濕澈了不同的嫵媚的憂傷。
3.晴天里有陽光,陽光總是充滿溫馨!相信有這么多朋友的厚愛和鼓勵,晴天會永遠陽光燦爛
4.晴天的午後,夏日的陽光如水般音符一樣燦爛的流動,濕澈了不同的嫵媚的憂傷。
5.晴天里有陽光,陽光總是充滿溫馨,相信有這么多朋友的厚愛和鼓勵,晴天會永遠陽光燦爛。
6.潤紅的嬌陽為晴天添加了一抹色彩。
7.微風輕輕的吹,暖暖的陽光覆蓋著大地,小草在陽光的沐浴下吐出了嫩嫩的小芽。
8.晴空萬里,秋高氣爽,藍藍的天上白雲飄,春風拂面,春暖花開,風和日麗。
9.今天晴空萬里,正適合遊山玩水。
10.春風吹拂著我們,太陽伯伯為了小草和小朋友,從烏雲里探出他的大鬍子,讓我們從家裡出來活動,看大家的臉上露出了溫馨的笑容。
11.七月,透藍的天空,懸著火球般的太陽,雲彩好似被太陽燒化了,也消失得無影無蹤。
12.沐浴著清新的陽光和雨露,看著生命正在蓬勃的生長,我的詩文也開始放射著春天幽香。
13.雪中的景色壯麗無比,天地之間渾然一色,只能看見一片銀色,好象整個世界都是用銀子來裝飾而成的。雪後,那綿綿的白雪裝飾著世界,瓊枝玉葉,粉裝玉砌,皓然一色,真是一派瑞雪豐年的喜人景象。
14.一場飄灑的雨後,陽光帶著清醒的空氣飛來,試問是哪位仙子的生日,陽光如此美麗
15.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象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象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16.冬天到了,寒流也來了,鵝毛般的大雪漫天飛舞,整個世界穿上了白色的外衣。
17.送走了五穀豐登的秋天,雪花飛舞的冬天終於來臨了。
18.下雪了,一片片雪花從天上飄落下來,不一會兒,地上樹上房頂上都變成白色的了。
19.春天的早晨是溫馨的,夏天的早晨是熱烈的,秋天的早晨是寧靜的,那麼冬天呢?
20.天剛見明,我背著書包,徒步走在上學路上。天和地的界限是那麼朦朧:山是白的,天是白的,水上也飄著白霧。我想摸摸這奇怪的霧,可它像個調皮的孩子,一會兒逃向東,一會兒逃向西……
21.寒風「呼呼」地咆哮著,用它那粗大的手指,蠻橫地亂抓行人的頭發,針一般地刺著行人的肌膚。行人萬般無奈,只得將冬衣扣得嚴嚴實實的,把手揣在衣兜里,縮著脖子,疾步前行。而大路兩旁的松柏,卻精神抖擻地挺立著,傲迎風霜雨雪,激勵著人們勇敢地前進。
22.街上的商店已陸陸續續地開門了。我顧不得去欣賞琳琅滿目的商品,也顧不得去品嘗那令人垂涎三尺的食品,加快腳步,到學校去尋找冬天的早晨。
23.旭日東升,灰濛蒙的霧似在不停地滾動,我在操場上隱隱約約地看見了人頭:一個兩個三個……操場上逐漸熱鬧起來。瞧,那邊走來了一位老教師,幾個少先隊員正在向他行隊禮,老教師笑容滿面地點頭微笑……
24.一年有四個季節,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景色,而我最喜歡冬天下雪時的壯麗景色。冬天,大雪紛飛人們好象來到了一個幽雅恬靜的境界,來到了一個晶瑩透剔的童話般的世界。松的那清香,白雪的那冰香,給人一種涼瑩瑩的撫慰。一切都在過濾,一切都在升華,連我的心靈也在凈化,變得純潔而又美好。
25.黃昏的雪,深切切的,好象有千絲萬縷的情緒似的,又像海水一般洶涌,能夠淹沒一切,還有一絲揭開藏頭露尾般的裸露感。雪花形態萬千晶瑩透亮,好象出征的戰士,披著銀色的盔甲,又像是一片片白色的戰帆在遠航……

3. 氣象預報科幻故事500

今天的科幻作品,很大程度上繼承了近代冒險作品的血統。只不守,在冒險作品裡,主人公騎馬乘船就可以出行,而在科幻作品裡,科幻作家們先要賦予他們前所未有的先進運輸工具。

在海陸空新交通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地球環境里,科幻作家們對析運輸工具的幻想。奔向太空的夢想也要由宇航技術來實現。而星體飛船雖然是宇航技術的一部分,但它比較特殊,故而單獨介紹。

第一節:海陸空新交通

要想飛得更高、跑得更快,要想上天入地,看清大自然的每一處秘境,更為先進的交通工具必不可少。於是,交通工具的進步便成了科幻小說的經典主題。

鐵路是工業革命帶給世人的第一批禮物。在科幻小說誕生的年代裡,鐵路運輸已經成為了現實。而科幻作家要作的,是將它「鋪」得更遠。與鐵路時代幾乎同時,在法國誕生了科幻文學的一代宗師儒勒·凡爾納(JulesVerne 1828、2、8——1905、3、24)。他在出版於1892年的《克洛迪斯·邦巴納克》中,竟然描寫了一條宏偉的歐亞大陸橋。

這條鐵路從塔什干鋪向中國的和田,穿過平均海撥三千米的帕米爾高原,然後再經蕪恙、新州、蘭州、西安、鄭州、魯南,最後到達北京。盡管凡爾納對中國地理不算太熟悉,其中有些地段明顯標識錯誤,但這部作品更多地留給我們的,是將科技進步推廣到世界每個角落的激情。在同時代的的滿清政府里,就是最面向世界的洋務派官員,恐怕也沒有勇氣設想出,在自己的國土上能出現如此宏偉的景觀。

一八九五年,凡爾納的《機器島》出版了。這部作品將當時已經出現的巨艦巨輪誇張到了極限。機器島的製造者是美國人。凡爾納在開篇時講明了自己的看法:美國人就是好大喜功!所以,小說里把機器島描寫得越大,越能體現作者的創作意圖。

機器島本名「模範島」,由二十七萬只鋼箱連接而成,表面積達二十七平方公里,超過陸地上的許多小城市。島的表面鋪滿腐植土,生長花草樹木。模範島的首府叫「億兆城」,這名字聽上去就象如今中國大陸某地開發的某個樓盤,透著濃厚的暴發戶色彩。

島上的房子採用當時還很貴的鋁,還有空心玻璃磚和人造石等材料建成。島的動力系統設在兩舷,由兩座各500萬馬力的發電廠提供。憑著強大的動力,機器島終年航行在赤道附近,保持於溫暖的天氣中。

當然,這么豪華的機器島不是給普通人住的,島上住宅都出租給美國的富翁,共一萬人左右。機器島的附屬設施也極盡豪華,估計作者參考了當時頂極郵輪的布置。不過,左舷以坦克登為首的一群島民想把「模範島」改造成商船,右舷以考伐蘭為首的一群島民想保持它的休閑本色,結果引起爭端。在全島人民「美式民主」投票無效的情況下,兩大勢力分別指揮兩舷發動機向兩個方向運動,最後竟然扯碎了巨島,使其變成散落在大洋深處的鋼箱群。

凡爾納的第一部科幻傳奇小說名叫《氣球上的五星期》。1861年該書出版之後,凡爾納在一次講話中預言了航空業的未來發展,並以驚人的准確性提到了現代飛機有可能出現。到了1886年,在《統治者羅伯爾》一書中,凡爾納通過主人公的嘴明確地宣布:航空的未來屬於飛機,而不是飛艇。凡爾納甚至暢言,他出版這本書後,便「等待著聽到氣球支持者們的尖叫聲」。不過,凡爾納在這本書中預言的飛機卻不是後來成為主流的有翼機,而是直升機。

有了高明的航空機器,不僅能把人帶上天空,也可以給社會帶來其它變化。1904年,英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拉迪亞德·基普林(RudyardKipling,1865、12、30——1936、1、18)創作了以飛艇為題材的科幻小說《夜班郵船》,其中就預言了航空信的產生。不久,航空郵件便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只不過它的主要載體換成了飛機。

基普林的這篇作品還預言了無線電導航和電台廣播氣象預報。當時還沒有電台廣播,而直到三十年後,人們才考慮用無線電為飛機導航。

要想飛得更高更遠,僅有好的飛行機器是不夠的。於是,一套嶄新的管理體制也出現在基普林的筆下。他於1912年創作了《夜班郵船》的續集《航空控制板真簡單》。在這部科幻小說里,作者全面設計了未來的航空管理體系。

一九一九年,英國飛艇「R34」號首次飛越大西洋成功。機組人員當時隨身只帶了一本書——基普林於1909年出版的《作用於與反作用》,因為其中就收錄了《夜間郵船》。飛行員們在美國降落後,便在那本書上簽下自己的名字,送給成功的預言家本人。

能夠上天以後,潛入深海便成為科幻作家下一個發揮想像力的目標。凡爾納在《海底兩萬里》中描寫的巨型潛艇,今天已經成為現實。更令人贊嘆的是,小說中的那艘「鸚鵡螺號」潛艇後來有了它的「孿生兄弟」——1954年下水的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設計者們如此取名,自然是為了向這位預言家獻上自己的敬意。

在交通工具方面,凡爾納更大膽的設想到今天還停留在小說中。在他晚年創作的《世界主宰》里,試圖統治世界的神秘人物駕駛著三棲飛行器,穿梭於陸地、海洋和天空中,處處挑戰人類的現存秩序。至今,人們只能建造出水陸兩用的坦克,與空海一體的水上飛機。

汽車曾經是工業時代的驕子。然而,幾十年過去了,汽車還只能在地上跑。科幻作家們不滿意了,他們描繪出了能夠飄行的汽車。葉永烈的名作《小靈通漫遊未來》里已經出現了飄行車。它們既可以在道路上行駛,也可以在低中飛行。當科幻巨片《銀翼殺手》、《第五元素》和《星戰前傳》拍攝完畢後,我們在銀幕上也能夠看到「飛車」了。那穿梭在樓群中的行行飛車令觀眾目不暇接。

地球上還有什麼地方是人類去不了的呢?那就是地層深處!科幻作家們一直希望先於現實「到達」那裡。當地質學家們已經證明,大地深處不可能象《地心游記》中描寫的那樣呈中空狀後,科幻作家們便放棄徒步旅行進入地下世界的簡單方法,轉而去創造能在地層中航行的「地行器」。它用燒融的方法打通岩石層,進入地心。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在他的短篇《帶上她的眼睛》,美國科幻片《地心救險》中都出現了地行器。

不過,除了為探險家服務,朝著更高更快更遠的方向發展外,科幻小說中還出現了專門為懶人提供的交通方式。被稱為「美國科幻之父」的羅伯特·海因萊因(RobertA.Heinlein,1907——1988)在《道路必須壓平》中,設計了一種新奇的傳送帶公路。這種公路由許多條貼緊的平行傳送帶構成。由外到內,相鄰兩條傳送帶之間有每小時五公里的速度差,和普通人步行的速度一樣。於是,一個人便可以安全地從一條傳送帶跨上另一條,最後站到核心部位每小時幾十公里的傳送帶上,以車的速度旅行。如果哪位讀者在翻開本書時,剛剛揩去為長途步行流下的汗水,你是否會喜歡上這樣的公路呢?

第二節:奔向太空

無論是宇航事業處在高峰還是低谷,它在科幻作品裡受到的關注從未減少。

十九世界以前,地球的許多角落還處在人類視野之外,但飛向太空就已經成為科幻先驅們的夢想。當時,氣球還是惟一能夠離開地面的人造物體。但早在1650年,德伯傑勒(CyranodeBergerac)發表了《月球邦國的世界》(,1650),其中最後一部就提到了用火箭來作太空探險的工具。

比現實中的第一艘無人登月飛船「阿波羅九號」提前一百年,在幾乎同樣的地點,以十分相近的軌道,載著宇航員的飛行器就已經被「發射」向了月球。當然,它是在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從地球到月球》中被「發射」的。這部作品並非最早的宇航技術預言,但它在科學細節方面計算得十分認真、扎實。所以經常被後人提到。許多現代火箭和宇航之父們都說,他們正是在儒勒·凡爾納的啟發下,才開始思考太空旅行的可能性的。

今天的人們會說,《從地球到月球》里的預言在各方面都很精確。唯一的缺點,就是使用大炮作為技術前提,沒有預想到後來的多級火箭。不過,且慢下結論說這部作品已經過時,因為如今的科學家們正在設計巨型電磁炮,向太空發射不載人的飛行器。他們認為,這種長達數公里的電磁炮雖然製造起來很復雜,但是使用起來遠比運載火箭方式要經濟。

俄國科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是現代宇航技術的奠基人,他創作了幾篇科幻小說。其中《到月球去》於1892年發表在莫斯科的《環球》雜志上。後來還寫了《宇宙的召喚》(1895)、《地球之外》(1920)等。這些作品都在宣傳他設計的火箭工作原理——不依靠外在介質推動,以及設立多級而不是單級。後世真正能夠飛上太空的火箭莫不以這兩點為基礎。

1929年,德國電影導演弗里茨·朗格拍攝了《月亮上的女人》,令觀眾大為著迷。影片中的場面更接近現代的火箭發射情形。片中的火箭由真正的火箭科學家赫爾曼·奧伯特和威利·雷共同設計。雷後來叛逃到美國,而奧伯特則為納粹研製了V2火箭。他們在影片中的工作太逼真了,以至於二戰期間出於國家安全考慮,《月亮上的女人》在德國被禁止上映。這部影片的另一貢獻,在於創造了如今所有火箭發射中都要用到的倒計時。

在科幻小說中,火箭的速度越來越快。亞光速火箭已經成了許多描寫「銀河文明」的作者的首選。那麼,可不可以超過光速呢?中國科幻作家查羽龍在《光明之箭》中,就「創造」了一艘能夠超過光速的飛船——光明之箭。整部作品就是圍繞著兩個科研團隊爭先研製超光速火箭的故事展開的。

除了火箭,科幻作家們還構思了種種奇異的宇航技術。一個最簡單的途徑,就是使用反重力或者磁力裝置。科幻小說里最早出現的運輸技術幻想,大概要算《格利佛游記》里的「勒皮它飛島」了。那位倒霉的格列佛隨船航行於北太平洋時,遇到海盜,被綁起來扔到荒島上。危難關頭,太陽忽然被一塊巨物遮住!那是一座飛島,飛行在兩英里高空,航向可以隨意操縱,或者乾脆懸停在空中。上面生活著許多人,有大量建築物、花園、樹木。

格列佛被救上飛島上後,慢慢了解到它的構造:飛島直徑達七千八百三十七碼。底盤是一整塊碟形金剛石,上面覆蓋著一層層礦物,最上面是土壤。飛島中央有一個直徑五十碼的「天文學家之洞」,裡面安置著長六碼,最大處直徑三碼的磁石,懸在金剛石軸上面,圍繞著它轉動,即使瘦弱無力的人也可以隨便轉動它。正是這顆巨磁石發出的磁力線,和地球磁場作用,導致飛島升降和平移。

在十七世紀那個農業、手工業環境下,這座飛島體現了作者驚人的想像力。勒皮它飛島構思之奇特,不僅在當時堪稱神妙,對後世讀者也是如此。不久前,日本卡通大師宮歧峻還將這個題材改編成卡通電影。只不過,影片中的「勒皮它」已經荒蕪敗落,成為天空中飄零的廢墟和傳說。

把反重力概念推到極至的,是英國科幻作家詹姆斯·布利殊(James Blish,1921——1975)。1950年到1962年,他創作了科幻經典《飛行城市》系列。馳騁於星空中的不是太空船,而是整座城市!這些「飛行城市」靠一種叫「陀螺轉」的推動器來推動,而「陀螺轉」的原理,基本上就是「反重力」或「慣性的抵消」。於是,紐約、倫敦等大城市帶著下面的基岩,紛紛離開地球,在宇宙空間飄浮著。這些飛城甚至可以達到超光速。它們象流星一樣遍布宇宙,把人類文明的種子撒向四方。有一些則成為太空海盜。有趣的是,在《飛城系列》里,紐約城飛上太空時,還帶著它那聞名於世的「雙子塔」。

五十年代,醉心宇航技術的英國科幻作家亞瑟·克拉克(ArthurC.Clarke,1917——)在短篇《太陽風帆》中,提出了一項大膽的設想:利用太陽系裡無處不在的「光壓」作為宇航的動力。在人們常識中幾乎沒有重量的陽光,其實也給被照射的物體施加著極其微弱的壓力,在太陽系裡,到處都充滿了這種「太陽風」。如果能展開一張面積達幾平方公里,厚度僅幾微米的太陽風帆,那麼陽光便會推動著它,產生一個微弱的加速度。慢慢積累,幾天之後它便可以獲得類似宇航飛船的高速,卻不需要消耗一克燃料。

「天梯」,也是科幻作家提出的一個偉大設想。它看似荒謬,但原則上卻行得通。克拉克在1979年出版的科幻小說《天堂的噴泉》里,細致地展開了這個設想:人類在地球同步軌道上建立一個大型太空站,然後從太空站放下三萬六千公里的纜索,直達地面。「太空升降機」便在中空的纜索里自由升降。那時,我們乘電梯升到三萬公里高,和升到三十米高,將不再有本質的差別,都會勝似閑庭信步。人類也不再需要耗費大量的燃料,以烈焰紛飛的誇張方式升上太空。

克拉克還在小說中提到了製造「天梯」的技術關鍵:纜索所要承受的重量將會大得驚人。此外,由於纜索的不同部分處於離地面不同的距離,它們的「自轉周期」也不同,如果用普通材料製造,纜索將會被撕得四分五裂。要把「太空升降機」從夢想變成現實,必須發展出一些強度比精鋼甚至碳纖維還要大千百倍的特殊材料。

這種材料在小說里第一次出場,是在一個展示會上。研製者用它製成細線,栓住一隻金屬球。由於線只有幾微米粗,肉眼看不到,觀眾只看到金屬球「浮」在空中。可如果誰的手不慎劃過金屬球的上方就會被割斷。因為這根細線比最鋒利的刀刃都薄。

無巧不成書,就在同一年,另一位科幻作家謝菲爾德(CharlesSheffield)也發表了《天網》,講述同一題材的故事。這可算得上是英雄所見略同吧。

第三節:星體飛船

除了全部由人造材料製造的飛船和太空城外,宇宙中的星體本身也可以作為製造飛船的材料。埃里斯在《不滅的鳳凰》里,描寫了人類建造的星體巨船。未來某時,人類中的獨裁者為了轉移社會矛盾,聲稱要把人送到相鄰的恆星,進行偉大的太空探險。但由於技術限制,當時無法獲得很高的宇航速度,只好建立一個微型世界,讓宇航員在裡面一代代繁衍下去。

按照計劃,一顆長達幾十公里的小行星被當成飛船外殼,它的內部被掏空,構造出一個擁有自然風光的世界。整個建造過程就花了七十年時間!太空船出發後,更要經過幾百代人才能到達目的地。但經過許多代人以後,宇航員的後代就退化了。他們生活在狹小的飛船內部,過著農業文明的生活,把周圍的機械設備當成神跡。

台灣科幻作家黃海於1988年發表了一篇名為《地球逃亡》的科幻小說,描寫地球受到天文災難威脅,人類被迫研究巨型核發動機,將地球推離太陽系。

2001年,大陸科幻作家劉慈欣也發表了《流浪地球》,構思相當接近:天文學家發現,太陽將在幾百年裡突然衰弱下去,經過「氦閃」變成紅巨星。在氦閃時,它會膨脹到地球軌道之外,將地球完全氣化。由於人類本身尚未獲得亞光速飛船技術,並且離太陽系最近的幾個恆星系裡也沒有行星可以移居。所以,聯合政府決定將地球本身改造成宇宙飛船,載著整個人類逃亡。

整個過程要經過兩千五百年,一百代人!為了實現這一宏偉計劃。人類在大地表面建築起「地球發動機」,建成後的每個地球發動機高達一萬一千多米,超過世界上所有山峰。單個發動機運行時,可以向地球提供150億噸推動力!全世界共有一萬多台這樣的發動機。它們在使用時,向天空噴射著巨大的離子流,使得周圍的空氣保持在八十度高溫,落下的雨水可以燙壞皮膚。

由於地球質量過於龐大,即使這樣的巨物,也只不過是給地球進行軌道姿態調節而已,並不能直接推動它隨意前進。小說中的地球發動機控制中心也宏偉無比,單是一個操縱台就能容納五千人。

為了使地球在前行中不遇阻礙,人類還給月球建造了同樣的發動機,把它推離軌道!而地球進入小行星帶時,人類使用了反物質炸彈,摧毀攔路的小行星。最後,地球終於脫離太陽引力逃逸而去。由於得不到太陽光,地球表面的空氣都凝為淺綠色的固體。

4. 科幻小說精彩片段

1、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小心翼翼。——劉慈欣《三體》

2、對三體世界而言,在他們的行星被三顆恆星吞噬之前,太陽系是唯一的希望,再沒有第二個可以及時移民的世界,這樣,繼人類之後,三體文明也必將徹底滅亡。這就是您的同歸於盡戰略。

當一切都准備完畢,所有氫彈都已在水星上就位時,您將以此來要挾三體世界,最終使人類贏得勝利。以上就是我,您的破壁人多年工作的結果。我並不想征詢您的意見和評價,因為我們都知道這是真的。在破壁人講述的過程中,雷迪亞茲一直默默聽著,他手上的雪茄已經抽了大半,現在他不停地轉動著雪茄,似乎在欣賞煙頭透出的火光。——劉慈欣《三體》

3、與外星文明的接觸一旦建立,人類社會將受到什麼樣的和何種程度的影響,這作為一個嚴肅的課題被系統深入地研究,還只是近兩年的事。但這項研究急劇升溫,得出的結論令人震驚。

以前天真的理想主義願望破滅了,學者們發現,與大多數人美好的願望相反,人類不可能作為一個整體與外星文明接觸,這種接觸對人類文化產生的效應不是融合而是割裂,對人類不同文明間的沖突不是消解而是加劇。

總之,接觸一旦發生,地球文明的內部差異將急劇拉大,後果可能是災難性的。最驚人的結論是:這種效應與接觸的程度和方式(單向或雙向),以及所接觸的外星文明的形態和進化程度,沒有任何關系!——劉慈欣《三體》

4、太陽的運行之所以沒有規律,是因為我們的世界中有三顆太陽,它們在相互引力的作用下,做著無法預測的三體運動、當我們的行星圍繞著其中的一顆太陽做穩定運行時,就是恆紀元;

當另外一顆或兩顆太陽運行到一定距離內,其引力會將行星從它圍繞的太陽邊奪走,使其在三顆太陽的引力范圍內游移不定時,就是亂紀元;

一段不確定的時間後,我們的行星再次被某一顆太陽捕獲,暫時建立穩定的軌道,恆紀元就又開始了。這是一場宇宙橄欖球賽,運動員是三顆大陽,我們的世界就是球!——劉慈欣《三體》

5、兩個智子到達地球後,第一個任務就是定位人類用於物理學研究的高能加速器,然後潛伏於其中。在地球文明的科學水平上,對物質深層結構研究所採用的基本方法,就是用經過加速的高能粒子撞擊選定的靶標粒子,當靶標粒子被撞碎後;

對結果進行分析,以圖找出反映物質深層結構的信息。在實際的實驗中,是用含有靶標粒子的物質作為撞擊目標,物質的內部幾乎全是空的,如果一個原子有一座劇院那麼大,原子核則只是懸浮在劇院中的一個核桃。——劉慈欣《三體》

5. 名著中描寫天氣晴朗的句子

描寫天氣的優美句子
1、一個寂靜的夜晚,我在細碎的雨聲中驚醒。沒有披衣服,就站在窗口看外面漆黑的夜,看雨點在風中搖曳。然後莫名其妙地惆悵。雨點是如此脆弱而曖昧,像透明的薔薇,盛開在潮濕的沼澤中。沉淪,然後消失。這個詭異的精靈,就這么輕易地來,然後離開,除了下墜,它沒有方向。突然發現自己的臉頰濕漉漉的。沾一點眼淚放在唇邊,竟然和雨水一樣味道。帶著淡淡的苦澀。
2、秋天的雨,是一把可愛的鑰匙,它帶著清涼和溫柔,輕輕的,輕輕的,趁你沒留意,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秋雨催熟了火紅的高粱、催熟了燈籠似的梨子、催熟了金黃色的稻田、芳香的桂花,金黃的秋菊,火紅的玫瑰,聖潔的百合 雨後的彩虹、雨後的瓜果飄香 我被這秋雨陶醉了。
3、喜歡陽光明媚的日子。穿過玻璃的陽光能給人明亮的感覺。空氣是清澈的,夾雜著咸鹹的大海的味道。會趴在窗檯上看天上的雲,想像著它是像兔子還是像飛馬。看樓下來來往往的人群,看陽光班駁地照在他們轉瞬即逝的臉上。可以傻傻地看一個鍾頭,會不自覺地笑出聲來。像嬰兒般單純而透明的微笑,映出天空明凈的藍色。
4、氣溫是一迭一迭降下來的,第一次是霧氣彌漫了小城,便有人在清晨上班前打打球熱身,空中偶爾還有一縷慘淡的陽光掠過。上周末,天色陰沉暗淡,落下一點小雨,寒冷在肌膚上的咬噬更加重了一股氣力。
5、雨天雖然沒有雪那麼美,但它給我思想上的啟迪。一面面的雨簾不斷交替,雨點瞬間從天空落下時,速度出奇得快,不假思索的就落下來,或許人有時就得像雨點那樣想做就做,不需要磨磨蹭蹭,不需要想自己是落在地上還是被鮮花、樹葉接住。
6、陰天,連老天爺都黑著臉,人們小心翼翼地行走在人行道上,惟恐惹到了老天爺,下起暴雨,讓你措手不及。散步的小水珠順著玻璃向下走,有時還會湊在一起聊聊天呢!
7、夏天到了,太陽火辣辣地烤著大地。忽然,下起了傾盆大雨,炎熱的天氣終於可以清涼一下了,不過這一瞬間雨又小了起來,天空中出現了一條五彩繽紛的彩虹。
8、只聽一個驚天動地地雷聲,緊接著 嘩啦啦 地下起了大雨。大雨像決了堤的天河從天上倒下來,地上漸起了一個個大水泡。這時風也不甘示弱, 呼呼 地咆哮而來,垃圾袋在風的幫助下,飛到天上,有的像火箭一樣直沖雲霄,有的像看準獵物的老鷹向下俯沖。
9、夏天的雨,總是那麼的瘋狂。總是伴隨這台風呼嘯而來,雷公公和電婆婆是一對夫妻。噼里啪啦的大吵起來。暴雨帶著這對夫妻好像要吞沒整個世界。不過,它又是個紙老虎,看它一副兇巴巴的樣子,其實蹦躂不了幾天。
10、有霧時那就好玩了。所有東西都浮到了空中,彷彿置身於如夢如幻的境界里。許多老爺爺提著兩盞黃燈緩慢地走在馬路上,但是你一定不敢走近它們,因為它們可是龐然大物--汽車。在霧中,你還能聞到陣陣清香呢!

6. 小說天氣描寫

頓時 湛藍的天空變得烏黑不堪,雷電交加。遠方的墓地似乎也想借著暴風雨的力量將自己炸的粉碎呼~一陣狂風吹過,地平線像被電擊中一樣 裂成兩半一個綠色的包裹緩緩的從地平線中升了起來,它的周圍突然擁滿了一群幽魂陰森恐怖的氣息覆蓋了大地,太陽似乎不會在出現了,光明似乎被吞噬了那個包裹在雨水的拍打下,展露了它的真面目,原來是一個(魔物名稱) 我文筆不太好啦,希望這可以幫助你

7. 小說中描寫天氣的句子

悲春傷秋,憂夏愁冬

8. 小說里描寫天氣的句子

小說里描寫天氣的句子
懸賞分:15 - 離問題結束還有 11 天 19 小時
我要一些描寫太陽天氣很好的,場景要浪漫的,因為我正寫到一男一女來著。趕緊的,段落越多我再加分!!再加15分。

9. 好看的科幻天氣片

《後天》:導演羅蘭·艾默里奇在《2012》之前的一部電影《後天》是2004年的一部美國科幻電影,描述全球暖化和全球寒冷化後所帶來的災難。本片是20世紀福克斯公司的年度科幻巨片,投資1.25億美元。

10. 我想找點寫玄幻小說能用上的好詞好句,比如描寫天氣或者外貌體形和心理之類的,越多越好,10分!

④白皙的皮膚,一雙彷彿可以望穿前世今生的耀眼黑眸,笑起來如彎月,肅然時若寒星。直挺的鼻樑,唇色緋然,輕笑時若鴻羽飄落,甜蜜如糖,靜默時則冷峻如冰。

熱點內容
言情穿越小說大全及筒介 發布:2025-08-08 09:26:26 瀏覽:304
言情小說生活種田 發布:2025-08-08 07:32:47 瀏覽:982
文明穿越的科幻小說 發布:2025-08-08 07:24:59 瀏覽:732
玄幻小說己完本 發布:2025-08-08 06:43:53 瀏覽:613
現代重生小說養殖小說 發布:2025-08-08 06:04:03 瀏覽:20
都市重生為狼小說免費閱讀全文 發布:2025-08-08 06:03:18 瀏覽:17
影衛小說全文閱讀 發布:2025-08-08 06:01:48 瀏覽:11
君心為盼歲月已晚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發布:2025-08-08 05:01:17 瀏覽:326
反地球科幻小說 發布:2025-08-08 04:56:29 瀏覽:596
最好看的小說或漫畫言情 發布:2025-08-08 04:35:42 瀏覽: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