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科幻小說的印象
⑴ 《三體》科幻小說給你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看了三體之後,我就開始對於缺乏邏輯性的故事深惡痛絕
⑵ 80年代初看過的一本中國科幻小說,其中印象深刻的有《飛向人馬座》、《追蹤恐龍的人》請提供書名,謝謝!
80年代初,那你歲數不小了,我是80年代末看的,實體書早整沒了,你想看具體哪篇文章就分開找吧。
⑶ 請介紹一本你印象最深的科普讀物或科幻小說
哈利波特 答案補充 喬安妮·凱瑟琳·羅琳(1966—)24歲那年(1991年)在火車上(從倫敦去曼徹斯特)看到窗外一個戴著眼鏡的小男巫朝她微笑並揮手時,羅琳便萌生了進行魔幻題材寫作的想法。她在七年後,把這個想法變成了現實。於是,《哈利·波特與魔法石》(1997)誕生了,並讓全世界的人為之喝彩。
哈利·波特系列歷險小說憑著出奇的想像、層層迭出的懸念和利於兒童閱讀的語言,幾乎是一夜之間征服了世界各地的少年讀者。羅琳又先後創作了《哈利·波特與密室》(1998)、《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1999)、《哈利·波特與火焰杯》(2000)、《哈利·波特與鳳凰社》(2003)和《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2005)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2007)。據悉,羅琳正在為哈利波特第8部做准備,只不過這次的主角是哈利的孩子們。但多數哈迷不領情,他們認為魔法媽媽不應該再續寫哈利波特,因為那已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哈利波特.
2007年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問世10周年。迄今為止,該系列小說已被譯成70多種語言,總銷量已達到3.25億冊。羅琳也因創作了《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和電影而名利雙收。
答案補充 作為2006年的聖誕禮物,羅琳在她的官方網站上公布了第七部書的書名: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2007年2月1日,同樣是在她的官網上,羅琳宣布,第七部書將於英國夏令時2007年7月21日星期六00:01在英國和美國出版。也會在21號星期六00:01在全世界其他講英語的國家出版。這些作品的陸續問世,不斷地刷新著世界小說發行史的記錄。
哈利·波特這個人物頓時叱吒文學江湖,讓數不清的讀者為之傾倒,這不能不說是文學史上的一個奇跡。羅琳這個富有想像力的魔法媽媽帶給了無數人歡笑與淚水,也帶給了全世界的FANS一個美麗的夢。
⑷ 你印象最深的科幻小說是哪一篇
《銀行系漫遊指南》非常之搞笑,是浪漫主義的科幻。
⑸ 有沒有哪些科幻小說的角色讓大家特別印象深刻
答案有很多,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喜好,以下是我自己的:
旦素一(出場:江波《銀河之心》系列)。她是科尼爾女將軍蘇北旦的克隆體,屬於雷電家族。本身因為是基因工程的產物,一開始沒有感情,後來隨著劇情發展,體內相關的控制基因得到了釋放,得到了七情六慾。她既有男性一般的剛毅不屈,又有女性的溫婉柔美,向讀者們詮釋了何為「巾幗不讓須眉」。
浣生(Washen,出場:羅伯特.里德《星髓》)。浣生屬於出生在遙遠未來的外太空新人類,相貌俊秀,擁有永生的基因。同旦素一類似,浣生面對一波三折的命運絲毫不肯低頭,她堅毅地同命運抗爭,最終過上了美好的生活。浣生生有一個兒子名叫洛克,他同樣繼承了母親浣生這種充滿正能量的性格。
大衛.鮑曼(出場:阿瑟.克拉克《2001:太空漫遊》)。這個角色很出名,不僅堅毅勇敢,而且臨危不亂,有著靈活的頭腦。另許多讀者印象最深的是他在「發現號」的中央計算機「哈爾」失控時,他運用自己的智慧與哈爾周旋,進行了一場令人大呼過癮的太空「人機大戰」,最終存活了下來的情節。
⑹ 說說科幻小說中的哪個故事情節印象深刻
一支國際海軍艦隊在海上與正在地球上執行任務建造動力源的外星艦隊不期而遇,從展開激烈的交戰,戰爭,為了和平,保衛家園。
⑺ 科幻小說中,有哪些精品巨著讓你念念不忘
我覺得現在最讓我震撼的科幻小說就是《三體》,通讀過三體之後我居然產生了一個人類非常渺小的想法,因為三體裡面讓人震撼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從一開始把一個超級金屬合成的拉絲作為武器,一直到三體人需要通過水來維持生命,也可以通過把自己身體的水分蒸發之後保存自己,這些想法都對我產生了顛覆性的效果,很難想像這居然是一個中國人寫出來的科幻小說,因為在我的印象當中,只有歐美一些國家才能寫出如此精彩的科幻小說,可能這也標志著我們中國的科幻小說已經到達了一個非常頂端的高度,當然《三體》不止講了這幾點,隨著故事線的發展,最讓我震撼的還有以下幾點:
3、降維打擊
降維打擊是外星人使用的最厲害的武器之一,我們都知道,現在我們生活在三維空間,如果被降維打擊接觸過之後,那麼我們將會由三維空間轉化為二維空間,可想而知,當人類進入二維空間,我們的空間將會面臨著怎樣的禁錮。
⑻ 你印象最為深刻的科幻作品中的末日降臨場景是
《2012》——全球被淹沒
在《2012》里,金門大橋頃刻倒塌、黃石公園變成熔爐、海嘯捲起肯尼迪航母摧毀白宮、上漲的海平面淹沒喜馬拉雅山峰,億萬人的生命瞬間消亡。這一切,讓人感覺無比真實、無比震撼,確實是藝術想像力和視覺特效技術完美結合的經典鏡頭。
《2012》的故事主線放在一家普通人的命運上。約翰·庫薩克主演的男主角是一個失敗的作家,在偶然的機會中得知了世界將要毀滅的信息,他為了拯救家人,開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冒險旅程。在這條故事主線的帶領下,各條故事副線也有條不紊地展開,所有的劇情張力都來自各色人等在災難面前的反應,而那些之前在預告片中著力描寫的災難場面,雖然也堪稱壯觀,但真正能打動觀眾的,還是人性的美好和堅韌。
《後天》
該片主要講述了溫室效應造成地球氣候異變,全球即將陷入第二次冰河紀的故事。北半球因溫室效應引起冰山融化,地球進入第二冰河期,龍卷風、海嘯、地震在全球肆虐,整個紐約陷入冰河的包圍中的故事。這部電影帶來更多的是給人的反思,更多是在像人們表達一種保護地球的思想,當然,特效也是十分酷炫,場面很精彩,無疑是一場視覺盛宴。
⑼ 寫科幻小說,如何描寫裡面的高科技、未知文明
我覺得如果是想寫警世的科幻,大可不必追求技術方面的描寫。很多精通於這方面描寫的科幻小說作家都是醉心於世界或者文明的架構,如阿西莫夫所架構的機器人世界,基地世界,平行宇宙世界;哈里·哈里森的恐龍文明及其所構想的一系列生物工具等等。但是這樣的構思是非常花時間的,而且要寫到使人信服更是很困難,因為內部邏輯關系稍有不慎就可能錯亂,所以這類比較硬的科幻寫起來是相當死腦細胞的^_^
所以如果摟主想寫些關於外星球或者尖端科技的東東,完全可以簡略的帶過,不需要給出其技術支撐,不用動不動就拋出個普朗克常數啥的,自己如果不懂就不用寫了。或者可以用輕松的語言帶過,甚至可以略帶調侃的說:這玩藝就是這樣,至於怎麼運作的,主角才不知道!
不過如果能想出來些不錯的點子,還是寫進去一些好,但是要注意不要寫得太幼稚或者在賣弄,不然讓人覺得是在侮辱讀者的(這種小說我看了很多……)在世界架構上,一定要多想想,如果自己是一個非常挑剔的讀者,自己會怎麼從這個架構中間挑刺?要從各個方面抨擊自己的架構,進而修改,使之變得在邏輯上越來越無懈可擊(當然100%完美是不可能的,大體看上去差不多就行了)
其實,好的科幻小說不一定要這些細節技術描寫,科幻小說的目的在於以一個虛構的背景道出作者對現實或對未來的看法和觀念,真正重要的是其核心情節的安排處理和對人物性格的描寫,而非起輔助作用的技術描寫,畢竟,科幻小說家不一定要是科學家;同時,並非所有科學家都能當科幻小說家的
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hi我交流交流,呵呵
推薦:(有點多……)
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基地》《基地與帝國》《第二基地》及他的平行世界系列,代表作《神們自己》,機器人世界,代表作《我,機器人》,《鋼窟》。這三個世界架構宏大而且嚴謹,情節安排極度強大,看完後應該會心潮澎湃……
奧森·斯科特·卡德的「安德系列」:《安德的游戲》《死者代言人》《安德的影子》《屠異》。這個系列世界架構不多,但是對外星文明探討得很好。
弗蘭克·赫伯特「沙丘三部曲」:《沙丘》《沙丘之子》《沙丘救世主》,這個系列……額……無敵了……雖然有點老……
金斯坦利羅賓遜的《綠火星》《藍火星》《紅火星》,寫改造火星的,具體是什麼不太記得了……
哈里·哈里森的《伊甸之西》《伊甸之冬》《重返伊甸》,寫恐龍文明如果沒有滅亡而統治人類雲雲,裡面有很有意思的生物設定,還有兩個文明的沖突。
再推薦些我個人比較喜歡的:
羅伯特海因萊茵的《異鄉異客》《星船傘兵》《雙星》《嚴厲的月亮》
洛伊斯比約德的「邁爾斯系列」《戰爭學徒》《貴族們的游戲》《鏡舞》《記憶》《科瑪》《外交豁免權》《無盡的邊界》《西塔甘達》
邁克爾斯萬維克的《地球龍骨》
羅伯特索耶的《金羊毛》《星叢》《計算中的上帝》《終極實驗》
阿爾弗雷德貝斯特 的《被毀滅的人》
小瓦爾特米勒的《萊伯威茲的贊歌》
拉里尼文的《環形世界》
凱特威爾黑姆的《遲暮鳥語》
弗諾文奇的《深淵上的火》《天淵》
撒繆爾狄蘭尼的《通天塔-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