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星艦
⑴ 星艦的介紹
星艦一詞源自於著名影視系列《星際迷航》。是一種尚處於理論階段,用來作恆星際航行的大型飛行器(又稱宇航器),而一般進行太陽系行星際航行和軌道飛行的飛行器稱為航天器。嚴格意義上的星艦是指主要有人駕駛(也可無人),並且能夠在自身服役壽命期間到達目的地恆星系的飛行器。星艦一詞目前來說還只是出現在科幻小說里,現實中人類的技術水平還不足以製造出真正可以進行恆星際航行的飛行器。另指QQ飛車中的B級賽車——星艦。
⑵ 求推薦一部科幻小說
推薦《星艦聯盟》系列。
AI的崛起使得人類的處境岌岌可危,經過幾次大戰後,人類不得不離開地球,在宇宙中尋求生機。在機器人的第七次叛亂中,人類徹底戰敗,生還者寥寥。之前歷次被驅逐出地球的宇宙殖民者組成的「流放者兄弟會」,成為僅存的地球文明。數千年的時光過去,為避免如地球一般的悲劇,「流放者兄弟會」放棄尋找宜居星球,最初那一艘艘散亂破敗的飛船早已消失不見,正式蛻變為能驅使星球的「星艦聯盟」。浩大的星球艦隊於星海間開疆擴土,波瀾壯闊的星艦征程就此展開……
⑶ 星際旅行的創作背景
第一本關於星艦的小說是由詹姆斯·布利許(James Blish)將一些集數小說化,然後由班騰書店(Bantam Books)在1967年到1975年間所出版。班騰書店的第一本原創小說則是布利許的《追殺史巴克》(Spock Must Die),於1970年出版。班騰書店繼續出版小說,直到1970年代末期。之後由口袋書店(Pocket Books)獲得星艦小說發行權,並且出版了吉恩·羅登貝瑞的《星艦迷航記》電影小說。
巴倫丁書店(Ballentine Books)在1973年到1976年之間出版了由亞倫·迪恩·佛斯特(Alan Dean Foster)將《動畫版》的一些集數小說化的作品,以及1975年出版的法蘭茲·約瑟夫(Franz Joseph)的《星艦技術手冊》。班騰書店和巴倫丁書店仍擁有他們所有星艦系列出版品的重印權。
口袋書店是所有系列電視系列劇(包含它自己的許多原始星艦系列)的官方授權科幻小說發行商,他們計劃在這段期間持續地出版原創小說。
然而,在《進取號》被腰斬後不久,這家公司宣布會將預定出版的星艦小說數量減半,減少到每個月只會出版一本大眾市場平裝書,加上一年幾本同業交換平裝書與精裝書。雖然出版線編輯們強調說這個減少出書量的決定在一年前就已經下好了,而且跟星艦系列連鎖事業的評價和收視率問題無關。不過一般還是認為這項聲明也是星艦系列連鎖事業逐漸衰退的另一項指標。
然而,除此之外,這家公司堅稱他們對這個書線有著雄心勃勃的計劃,包括(在2005年5月)確認《星艦續航》(Enterprise Relaunch)這個系列的小說正在計劃階段。
其他的故事線
雖然小說、漫畫書、電視游戲、以及其他以星艦時空為主題的媒體一般都被視為「非正史」,不過還是有許多值得一提的,包括一些由星艦迷自行制播,取材自星艦時空的故事,在網際網路上廣為流傳。這些計劃都未經過派拉蒙的授權,不過根據報導指出,製片公司對於這些計劃採取較為寬松的態度,允許他們繼續制播。請參閱星際旅行,其他的故事線以獲得關於這些製作的更進一步資訊。
譯名注
關於Star Trek集合名(collective name)或總名,在香港採用星空奇遇記;在中國大陸採用星際旅行。
過去在台灣並未針對星旅系列取總名,因而隨電視系列劇、電影不同各有稱呼。傳統上以星艦迷航記為主要總名代稱,使用人數最多;然而易與此名出處——第一部系列電影《星艦迷航記》發生混淆。1990年以後,各有影迷提出Star Trek總名的譯稱,包括有星際旅行(葉李華、呂堅平於《幻象》雜志(1990年)首次提案)、星際奇旅等。
參考資料
《星際旅行》可能是歷史上文件資料最為豐富的娛樂連鎖事業。這里列出了一些跟劇集相關的主要參考資料,以及星艦系列連鎖事業的影響。
《The Making of Star Trek》,由吉恩·羅登貝瑞與史蒂芬·懷特菲爾德(Steven E. Whitfield)合著。(巴倫丁書店(Ballantine Books)於1968年出版)
《Inside Star Trek: The Real Story》,由賀伯特·索羅(Herbert F. Solow)與羅伯特·傑斯特曼(Robert H. Justman)合著。(口袋書店(Pocket Books)於1996年出版)
《Star Trek Memories》,由威廉·薛特納與克里斯·魁斯基(Chris Kreski)合著。(哈潑科林斯書店(HarperCollins)於1993年出版)
《City on the Edge of Forever》,由哈蘭·艾利森(Harlan Ellison)所著。(白狼書店(White Wolf Publishing)於1996年出版)
《The World of Star Trek》,由大衛·傑洛德(David Gerrold)所著。(巴倫丁書店於1973年出版。藍鳥書店(Bluejay Books)於1984年再版)
《Star Trek Lives!》,由賈桂琳·利登堡(Jacqueline Lichtenberg)、松卓·馬沙克(Sondra Marshak),以及瓊·溫斯頓(Joan Winston)合著。(班騰書店(Bantam Books)於1975年出版)
《On the Good Ship Enterprise: My 15 Years with Star Trek》,由卜鳩·群波(Bjo Trimble)所著。(唐寧星光書店(Donning Starblaze)於1983年出版)
《The Making of the Trek Conventions》,由瓊·溫斯頓所著。(雙日書店(Doubleday Books)與花花公子(Playboy Press)於1977年出版)
《Future Perfect: How Star Trek Conquered Planet Earth》,由傑夫·格林瓦(Jeff Greenwald)所著。(維京書店(Viking Press)於1998年出版)
《Get a Life!》,由威廉·薛特納與克里斯·魁斯基合著。(口袋書店於1999年出版)
《A Star Trek Catalog》,由傑利·騰卜(Gerry Turnbull)編輯。(葛謝當列書店(Grosset & Dunlap)於1979年出版)
《The Physics of Star Trek》,由勞倫斯·克勞斯(Lawrence M. Krauss)所著。(培基書店(Basic Books)於1995年出版)
《I'm Working on That: A Trek from Science Fiction to Science Fact》,由威廉·薛特納與奇普·華特(Chip Walter)合著。(口袋書店於2002年出版)
⑷ 請問戰艦以及科幻小說中常出現的星艦等級是如何劃分的
先說聲你說的無畏級戰艦,隼級艦這些名字是一個系列戰艦的名字。例如二戰中同樣是戰列艦。二戰美國戰列艦包括以下級別,每個級別又分了不同的名字:
·佛羅里達級:佛羅里達號BB30、猶它號BB31/AG-16
· 懷俄明級:懷俄明號BB32、阿肯色號BB33
· 紐約級:紐約號BB34、得克薩斯號BB35
· 內華達級:內華達號、俄克拉荷馬號
· 賓夕法尼亞級:賓夕法尼亞號、亞利桑納號
· 新墨西哥級:新墨西哥號BB40、密西西比號BB41、愛達荷號BB42
· 田納西級:田納西號、加利福尼亞號
· 科羅拉多級:科羅拉多號、馬里蘭號、西弗吉尼亞號
· 北卡羅來納級:北卡羅來納號、華盛頓號
· 南達科它級:南達科他號、印第安那號、麻薩諸塞號、阿拉巴馬號
· 衣阿華級:衣阿華號、新澤西號、密蘇里號、威斯康星號
實際上呢他們全是戰列艦一類的。
一般來說分為
1.母艦或母港
2.航空母艦
3.主力艦
4.巡洋艦或驅逐艦
5.艇
6.戰斗飛機或偵查飛機
由於都是想像的,實際上與海軍編制差不多。
例如:《家園2》游戲中共有二大種族,而雙方旗下的的船艦依功能則大致可分為最主要的生產基地:母艦(MotherShip),以及4種作戰主力:攻擊機(Strike Craft)、巡洋艦(Corvette)、驅逐艦(Frigate)和主力艦(Capital)。
而哪些什麼無畏艦,隼級艦之類之類的名字是看心情起得,只是名字。他會對應一個艦的級別。
⑸ 最好看的空戰科幻小說有哪部
華表的《《龍騎戰機》:
異界的龍騎士馳騁在高科技戰斗機主宰的天空。化身為鋼鐵空戰兵器的巨龍在天空中翱翔,兩個世界的空騎士,共同追尋屬於自己的榮耀。
描繪出30000英尺高空的那份浪漫!
蒼穹之下,誰與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