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經濟科幻小說

經濟科幻小說

發布時間: 2021-06-24 07:08:32

1. 世界著名硬科幻小說

【釋義】

硬科幻:以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心理學、醫學等科學為基礎的,以嚴格技術推演和發展道路預測,以描寫極其可能實現的新技術新發明給人類社會帶來影響的科幻作品稱為硬科幻。與之對應的有軟科幻。有科幻界人士也曾試圖重置這個定義:硬科幻是以科技或科學猜想推動情節的。

【代表人物】

【區別】

所謂軟科幻就是將暢想中可能的未來/過去科技為背景,重點關注人文、生活的科幻作品;硬科幻是要求立足現有科學技術成果進行完備推演的可能未來/過去科技,對人類形態、社會生存、自然環境的重大影響和交互作為重點的科幻作品.

具有理工背景的科幻作家,通常比較注重科學根據,對科幻因素的描述與解釋也較為詳盡,令讀者不禁信以為真,這便是所謂硬科幻一派,而其中最硬(請注意「硬」在此並非指「生硬」)的非「機關布景派」莫屬。反之,一位科幻作家若是沒受過理工方面的訓練,在描寫科技內容時便會避重就輕,而盡量以故事情節、寓意與人物性格取勝,他們的作品自然而然屬於「軟科幻」。像星際之門,特別是星際之門SG1中的前幾個季度,便屬於硬科幻。而其後續作品SGA,包括SG1的後面幾個季度,硬科幻的程度越來越低,逐漸變為了軟科幻。

【世界著名小說】

《我,機器人I, Robot》(1950)

「具有理工背景的科幻作家,通常比較注重科學根據,對科幻因素的描述與解釋也較為詳盡,令讀者不禁信以為真,這便是所謂硬科幻一派,而其中最硬的則非「機關布景派」莫屬(請注意「硬」在此並沒有「生硬」的涵義)。反之,一位科幻作家若是沒受過理工方面的訓練,在描寫科技內容時便會避重就輕,而盡量以故事情節、寓意與人物性格取勝,他們的作品自然而然屬於「軟科幻」。 」所謂軟科幻就是以關注人文為重點的科幻作品,硬科幻是以科學技術為重點的科幻作品。

《海底兩萬里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1870)

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是科幻小說的先驅,他的這部小說問世60年後,「科幻小說」這個詞才正式出現在公眾文化中。《海底兩萬里》是儒勒·凡爾納最具預見性的作品,其中的潛艇戰、水肺潛水甚至泰瑟槍之後都成為現實。美國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動力潛艇的名字「鸚鵡螺號」就源自《海底兩萬里》。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是科幻小說的先驅,他的這部小說問世60年後,「科幻小說」這個詞才正式出現在公眾文化中。《海底兩萬里》是儒勒·凡爾納最具預見性的作品,其中的潛艇戰、水肺潛水甚至泰瑟槍之後都成為現實。美國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動力潛艇的名字「鸚鵡螺號」就源自《海底兩萬里》。

《時間機器The Time Machine》(1895)

H·G·威爾斯H.G. Wells的這本小說有點自我剽竊的意味—那台機器的操作原理似乎是直接從《頑固的亞爾古英雄The Chronic Argonauts》中搬過來的。H·G·威爾斯的這篇短篇小說出版於1888年,比《時間機器》出版時間早七年。盡管如此,《時間機器》仍是部出色的科幻作品,因為這部小說傳播了這樣的理念:時光旅行可以靠科學技術手段實現,而不是像早期的穿越故事那樣依賴於魔法。近幾十年中物理學家們爭先恐後進行理論上時光機器的研究,就證明《時間機器》關於四維宇宙中時光旅行的描寫極具預見性。

《震盪波騎士The Shockwave Rider》(1975)

賽博朋克小說的開山之作,比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發表《神經漫遊者Neuromancer》)還要早九年,甚至賽博朋克cyberpunk這個詞也是在這部小說發表五年後才出現。雖然,《震盪波騎士》中沒有描寫一個虛擬現實的華麗網路空間,但小說中的電腦黑客在全球計算機網路上釋放了一個可以自我復制的程序,約翰·布魯勒爾John Brunner把這個程序叫做「蠕蟲」。1982年,施樂帕克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他們在分布式計算領域所作的工作和約翰·布魯勒爾小說中的描述驚人地相似。1988年第一個現實中的蠕蟲病毒在互聯網上出現並迅速擴散,感染了數千台電腦。

《天堂的噴泉The Fountains of Paradise》(1979)

阿瑟·C·克拉克Arthur C. Clark的這本小說描寫了「太空升降機」—從位於10000公里高處的地球軌道上,將一條纜索放到地面上。通過這條纜索,人們乘坐特殊的纜車或升降機進入宇宙空間。如果這樣的「太空升降機」有一天成為現實的話,其預見性可以和《海底兩萬里》中的鸚鵡螺號潛艇媲美了。阿瑟·C·克拉克沒有發明出太空升降機的實物,不過他進行了嚴謹的演算,證明太空升降機是可行的。他甚至預測出碳纖維將是製造升降機纜索的理想材料。二十年後,這一預測成為現實,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首次將太空升降機研究付諸行動時,碳納米管成為核心材料。

《賽亭星Cyteen》(1988)

C.J.切瑞C.J. Cherryh將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個嚴酷的星球,那裡的定居者和地球居民關系惡劣。《賽亭星》的矛盾主線是推動克隆人超越基因復製品限制的嘗試。故事中科學家通過創造類似的童年經歷,試圖塑造他們社會中最有價值公民的性格。切瑞通過這部作品,巧妙地探討了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孰重孰輕的爭論。

《火星三部曲The Mars Trilogy》(1992-1996)

作者金·斯坦利·羅賓遜Kim Stanley Robinson把故事中對火星的殖民化開始於2026年,200年後結束,那時火星的地形改造基本完成,人類邁出了走進星際空間的第一步。火星三部曲著重描寫火星殖民者的日常生活細節,並且密切關注火星的地理環境,彷彿我們中的每個人都會登上這個紅色星球一樣。

《鑽石年代The Diamond Age》(1995)

故事情節是一個下等民小女孩偶然間獲得了一本世界上最前進的繪本啟蒙書,這本書在各種情況下一直指導小女孩的成長。尼爾·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塑造這本啟蒙書和小女孩生活的整個世界時,借鑒了埃里克·德雷克斯勒Eric Drexler關於分子納米技術的一些觀念,那就是微型機械過特定時間就會創造新奇跡。

《彩虹盡頭Rainbows End》(2006)

第一次讀這本小說時,主要內容中遠超現實的科技讓讀者感覺作者弗諾·文奇Vernor Vinge把故事背景設定在2025年似乎過度樂觀。「隱形眼鏡」佩戴者的周圍覆蓋著網路上的數字信息—「網衣」。個人社交網路資料可能出現在他們的頭邊,完整的景象也可能被投射到幻想的世界,在汽車或飛機上噴塗怪物或龍的圖案。不過現實世界的科技發展速度遠比我當時想像的迅猛。

《熾熱Incandescence》(2008)

格雷格·伊根Greg Egan把年代設定為:遙遠的未來,背景:跨星系的文明—這部作品似乎無可爭議地屬於太空歌劇的范疇,不過格雷格·伊根之前還寫過一本廣義相對論和天體物理學的啟蒙小說。故事情節大多發生在工業革命前詭異的世界,文中的角色需要盡快發現某些先進的物理學原理,否則他們就會有大災難。

2. 求幾本好的科幻小說

科幻小說有很多,經典也不少,但有一些科幻小說好評如潮,不可否認,經典且著名的科幻往往就出現在這樣一批燒腦小說里,非常適合更喜歡探索哲學命題的人。

①:《三體》

作者:劉慈欣

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地進行,天文學家葉文潔在期間歷經劫難,被帶到軍方絕秘計劃「紅岸工程」。葉文潔以太陽為天線,向宇宙發出地球文明的第一聲啼鳴,取得了探尋外星文明的突破性進展。

3. 科幻小說有沒有以經濟學作為科幻創意的

經濟學科幻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創意,我也一直在尋求與此有關的(包括所有以社會科學及交叉學科為基礎的)科幻構想.
像是阿西莫夫的《基地》於帝國三部曲中的《星空暗流》都或多或少地提到了經濟學,而海因萊因的《銀河系公民》也滲透了這一點,
但這些都比較膚淺,只體現了市場經濟或經濟對社會的作用這些比較淺顯的議題。
而以經濟學中的概率論為主體的科幻小說可就多了,如《櫥窗里的荷蘭賭徒》等等,但都不能算是真正的經濟學科幻。
雖然我不能肯定是否世界上還沒有真正以經濟學為主體的科幻面市,但我相信這是一個一定會被寫到的主題,我們也可以發揮想像,自己提出一些構想嘛。

PS:很高興有人能對科幻的創新作這么有創見性的思考,我再回到你的問題本原說一說吧。我想你應該十分關注科幻的「預見」這一功能吧。如果說預見金融危機,太多的書都或多或少地提到過(反烏托邦小說中設想的各類社會,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崩潰;各類經濟學書籍中對未來經濟危機的預測),不過「預見」只是科幻的一個功能,而非特徵,往往也不是目的。科幻中的「預見」都不是針對於某一事件的,只是按其對未來社會走向的構想自然推理而成的產物,而後真正發生危機時,人們將小說中的描寫一套,發現很像,不過是證明了小說在科學推理上的嚴謹性於在幻想上的切實性罷了。預見的真正目的在於警示,所以我相信近幾年一定會有以科幻小說為形式的描寫金融危機的書問世,因為此時的人們,太需要警示。

4. 有什麼值得推薦的科幻小說

很多人推薦劉慈欣的《三體,這是近段時間比較火的科幻小說,有的人甚至覺得應該把《三體》的部分內容納中學的語文教學中,據說現在有些老師推薦學生讀《三體》,這種大面積、高深度、多寬度的推廣《三體》,給人一種很火的印象,據說《流浪地球》的編劇就是劉慈欣可見《三體》的影響力。中國人最後拯救了世界,成為這個世界的救世主!雖然我們現在距離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還有不小的差距,不可否認中國人創造了很多的奇跡!這是一部弘揚主旋律的科幻小說,它反映了一個宏大的價值觀,也是第一部講述中國人拯救世界的科幻小說,而不再是歐美國家的人!

Bedford本想找Cavort博士吵一架,卻被Cavor博士的新發明吸引住了。Cavor博士發明了一種類似塗料的特殊物質,無論塗在任何物體表面,都能去除地球引力對該物體的影響。Cavor用一個蘋果作實驗,結果這個蘋果自己飛向天花板,砸了個稀巴爛。

edford立刻想到這東西有極高的商業價值,但Cavor卻有更好的主意:他們可以去月球旅行!Bedford一開始不同意,但Cavor騙他說月球表面可能有很多金子,Bedford立刻答應了。Cavor用鐵、木頭和絲絨毯做了一艘奇怪的太空船,兩人就此踏上「月球之旅」。

5. 求好看的科幻小說

世界著名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
簡介:
艾薩克·阿西莫夫,當代美國最著名的科幻大師、世界頂尖級科幻小說作家、,他也是位文學評論家,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高產,著述頗豐,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說,早已遠遠超過了「著作等身」的地步。是本世紀最頂尖的科幻小說家之一。曾獲代表科幻界最高榮譽的雨果獎和星雲終身成就「大師獎」。以他的名字為號召的「阿西莫夫科幻雜志」,是美國當今數一數二的科幻文學重鎮。他是一位生於俄羅斯的美籍猶太人。作品極其豐富,代表作有《我,機器人》(I,Robot)
、《基地》系列、《鋼窟》(The
Caves
of
Steel)
系列、《赤裸太陽》(The
Naked
Sun)
等。他他於1941年發表的作品《Runaround》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了著名的「阿西莫夫機器人三定律」(即: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看到人類受到傷害而袖手旁觀;二、在不違反第一定律的前提下,機器人必須絕對服從人類給與的任何命令;三、在不違反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前提下,機器人必須盡力保護自己)。以其名字命名的《阿西莫夫科幻小說》雜志,至今仍然是美國當今數一數二的科幻文學暢銷雜志。
這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化學博士,波士頓大學的副教授,先是業余寫作科幻小說,1958年開始專職寫作,以他淵博的科學知識和豐富的想像力很快就成為引人注目的科學作家。其科幻小說的代表作為「機器人」系列和"基地"系列等,其他科學和科普著作有《生物化學簡史》、《化學簡史》、《碳的世界》、《月亮》、《海洋知識》、《空間知識》、《聖經入門》、《莎士比亞入門》等。阿西莫夫筆下的機器人,改變了原來科幻小說中機器人老套的奴隸工具或人類敵人的怪物面目,開始成為人類的親友,他在科幻小說中制訂的「機器人三定律」一直被奉為機器人科幻的經典,這定律幾乎成了以後科幻作家創作有關機器人的作品時必須遵循的法則。
艾西莫夫以真切的物質科學及人文現象演繹出他的科幻世界,又加進偵探與推理小說的技法,使得他的作品情節生動,扣人心弦,讓人不忍釋卷。
中國作家的最好讀劉慈欣,王晉康或星河的比較好.

6. 大家有哪些好看的科幻小說推薦

強推彩虹之門的《重生之超級戰艦》,神作,宇宙觀宏達,各個種族百花齊放,而不是那些爛大街的披著科幻皮的爽文。有大到全星系聯合抗爭的星際戰爭,也有小到種族內部的細微描寫。科技體系完整嚴謹,完全能夠自圓其說,值得一看的硬科幻

7. 世界科幻小說排行

科幻小說為我們認知宇宙、重塑世界觀打開了一扇大門,世界級的小說有很多,我只來說一說我覺得有代表性的幾部。



最後我要隆重地說一說

  • 《三體》:中國科幻里程碑式著作

劉慈欣,是中國當代新生代科幻的代表人,被譽為:「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三體》是中國近幾年最受關注、最暢銷的科幻小說。獲得了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劉慈欣用《三體》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門。

空不是無,空是一種存在,你得用空這種存在填滿自己。


8. 求全本的科幻或古代的經商類小說

夾子元元朋友,你好。其實被稱為「科幻小說之父」的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這位偉大的幻想家以科學為依據,在自己小說中描述的飛機、潛艇、電視經歷了一個世紀後都變成了現實。
舉例如下:
環球旅行的預言
凡爾納預言: 100多年前,儒勒·凡爾納在他這部最富盛名的小說中讓主人公在 80天之內繞地球轉了一圈,當然這在當時是不可能實現的。小說出版 17年後,一名女記者僅用 73天便環遊了地球。 1993年,幾名法國航海家駕駛雙體機帆船環繞地球一周,歷時 79天 6小時 16分。
人類登月的預言

凡爾納預言:在《從地球到月球》中詳盡地描述了如何利用大炮把人從地球上打向月球,而且主人公登月的發射點和落點竟然與美國 1969年的登月驚人地吻合。

現代社會的預言
凡爾納預言:《神秘島》中的預言包括水下呼吸器、電視,以及太空旅行……在 100多年前描述的世界儼然一個今天的現代化社會。

潛水艇的預言

凡爾納預言:在《海底兩萬里》的小說中,凡爾納創造了潛水艇「舡魚」號。那時,這艘可以無限期地潛在水底的「大魚」承載了太多孩子的夢想。
但凡爾納最偉大的預言,不是潛水艇、飛機或者宇航技術,而是他對人類社會未來走向的預言。這一預言體現在他晚年的傑作《約拿旦號歷險記》中。可惜的是,這部沒有任何科技奇觀的偉大作品淹沒在《海底兩萬里》的驚濤和射月大炮的烈焰中,久久不受人重視。

小說完成於作者去世前一年,作者在這部作品裡幾乎總結了自己一生的經驗。小說的主人公是個無政府主義者,把「無上帝、無主人」作為自己的信條。他的真實身份是某北方帝國擁有繼承權的王子,按照故事中的描寫,可以斷定他是俄羅斯王子。當時的俄羅斯也是無政府主義者的大本營。這位王子厭惡人對人的統治,渴望無限自由,最終自願地離開當時被各國瓜分的土地,來到南美大陸最南端火地島中的奧斯特島上。那裡還不屬於任何一國,只生活著印弟安土著。王子和他們生活在一起,被他們稱為「勒柯吉」,意思是「救星」。因為他擁有火槍和醫術,經常救助原始狀態的土人們。勒柯吉就成為他在故事裡的名字。

勒柯吉在奧斯特島生活多年後,智利和阿根廷達成協議瓜分火地島,奧斯特島屬於智利管轄。不過,由於遠離智利本土,智利從未派人前來。勒柯吉知道這個協議後,准備遷往另外的無主島嶼。就在這時,一艘名為「約拿旦號」的移民船在該島外遇難。船上載有一千多名前往南非拓荒的各國移民。船長、大副等有權力的人都在風暴中死去。勒柯吉就把這些人接到島上生活。並幫助他們建房過冬。在這個過程中,勒柯吉顯示了高超的生存本領,受到幾乎全部移民的愛戴。移民洛德士等人請求他在一盤散沙的情況下擔任領導,但堅持無政府主義信仰的勒柯吉一次次拒絕了他們的要求。

智利政府為了吸引移民留下來開荒,承諾放棄奧斯特島主權給這些移民。「奧斯特邦」成立了。信奉社會主義的律師博瓦勒通過宣傳,成為領導人。但他除了政治鼓動外,全無治理能力,只知道把船上儲備的生活物資無償分發給人們。大部分移民素質低下,怨天尤人。除了李威利等少數人自覺進入島的深處開荒外,剩下的人酗酒、斗毆,坐吃山空,很快消耗了生活物資,飢荒來臨。博瓦勒無力改變局面,就以財產共有的名義,煽動懶惰的移民去搶掠那些通過勞動獲得財富的移民。而另一個「社會主義者「多里士更想通過危機,奪取博瓦勒的政權。在移民自相殘殺的動亂關頭,勒柯吉終於放棄了自己的信條,宣布自己是領袖,從無政府主義者一下子變成絕對的獨裁者,並受到移民的擁戴。島上的秩序迅速恢復。勒柯吉廢除財產共有、無償分配的制度,恢復貨幣流通,確定移民的土地所有權,鼓勵經商,發展對外貿易,並且建立起法院、警察部隊和監獄這些他曾經十分反感的機構。幾年後,奧斯特島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之邦,不僅本國人民生活富足,更吸引外國人來這里作生意。在勒柯吉的領導下,奧斯特人還擊敗了巴塔哥尼亞人的進攻。多里士等人試圖推翻他的統治,但最後以失敗告終。

盡管情況良好,但由於獨裁地位和自己的內心信條相悖,勒柯吉還是准備退位。就在這時,奧斯特島上發現了金礦,本地居民受到誘惑,不事生產紛紛去淘金。更有大量外國人聞訊湧上島嶼,奧斯特邦社會秩序一片混亂。勒柯吉不得不廢除事先確定的民選日期,保持獨裁領導,引導本國人恢復生產,並且驅逐了外國流民。在這個過程中,勒柯吉不得不命令士兵向手無寸鐵的流民開槍,從而使自己與最殘暴的獨裁者並列。

小說結尾,身心俱疲的勒柯吉將領導人的位置傳給自己的弟子迪克,在夜幕中登上合恩角新修建的燈塔,准備在那裡終老一生。

凡爾納之孫在給祖父寫的傳記里,曾經這樣評價這部作品:「不難使人聯想到十五年後列寧倡導的『新經濟政策』」。而一百年後的中國讀者,更可以把這部作品看成極左路線在中國大地興盛到滅亡的寫照:博瓦勒分光吃盡的共產政策,和五十年代末期的大鍋飯何其相似;「多里士幫」和「博瓦勒幫」打著社會主義旗幟進行的火拚,可以看出文革中「保皇派」與「造反派」武鬥的影子。勒柯吉的改革過程,不難看出中國的改革開放過程。甚至,作者濃墨重彩地描寫了勒柯吉發放第一份土地證書的場面,把它當成十分一個重大事件。那個場面和安徽鳳陽小岡村農民在包產到戶合同上按手印的歷史時刻也堪有一比。如果讀者能夠讀到這部傑作,就會發現,上面這些都不是庸俗的、表面的類比。凡爾納的慧眼確實穿越時空,預感到了人類社會將要發生的種種悲劇。如果這部作品寫於2003年,可以被看作事後諸葛亮式的寓言。而它竟然完成於一百年前,我們不得不為自己忽略了前輩的智慧而感到汗顏。

在這些細致入微的社會預言之上,凡爾納更站到思想的高度進行了總結:勒柯吉的成功,他之所以受到移民的擁戴,並不是他的無政府主義信念,而是因為他能作實事。小說很具體地描寫了他在打獵、治病、建房、築路等方面的技能和經驗。由於他在奧斯特島生活多年,他對本地環境的了解更是出類撥萃。作者還刻意為他建立了兩個反面對比:高談闊論,滿腹理論的博瓦勒和多里士,褒貶色彩十分強烈。

從科幻文學的角度看,《約拿旦號歷險記》應該算作歷史上第一部社會科學題材的科幻小說。那個時候,社會科學本身尚未成型,也沒有今天這樣的諸多分科,還是一種概括和整體的研究。凡爾納在這部作品裡,展示了他對當時社會科學成果的充分了解。小說里有經濟、金融、政治、法律,乃至國際關系等諸多方面的准確描寫。在「奧斯特島」這個人類社會的縮微景觀中,濃縮了各個民族、各個階層、各種觀念的人物,使它的變化成為紙上的社會實驗。最令人嘆服的是,這個紙上實驗的准確性,超過當時許多社會學者的學術著作。
·······························

說行天下
朋友推薦的小說網站大全
好東西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哦

9. 推薦幾部適合14到18歲的有深度思考價值的科幻小說(最好是長篇的)

今天,麥田老師推薦10部最經典的科幻小說,希望在新學期,科幻小說成為孩子們爭相傳閱的書籍。
01
凡爾納經典三部曲
儒勒 凡爾納被尊為科幻小說之父,他的代表作是科幻三部曲,包括《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和《神秘島》。
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是豐富的幻想和科學知識的結合,雖然他筆下的幻想極為奇特,極為大膽,但其中有著堅實的科學基礎,所以他的科幻小說,既是一部蘊寓著科學精神的幻想曲,也是富有幻想色彩的科學預言。該三部曲的人物,或是地理發現者、或是探險家、或是科學發明家,他們具有超人的智慧、堅強的毅力和執著不懈的精神;在他們身上具有反壓迫、反強權、反傳統的戰斗精神,他們熱愛自由、熱愛平等,維護人的尊嚴。他們遠大的理想、堅強的性格、優秀的品質和高尚的情操已贏得了億萬讀者的喜愛和尊敬,並一直成為人們嚮往的偶像和學習的榜樣。
02
赫·喬·威爾斯《時間機器》
威爾斯是20世紀初英國的著名科幻作家,與凡爾納並並稱為「科幻小說之父」。《時間機器》是英國科幻小說大師威爾斯最早獲得成功的一部科幻小說,也是他最負盛名的科幻作品之一,在此書中第一次提出了「時間旅行」的概念。
一位科學家乘自己研製的時間機器旅行到公元802701年的未來世界中,此時的世界已變成了一個大花園,到處是宮殿式的建築。時間機器為我們描繪的未來極其荒誕但又讓人深思,情節引人入勝,充滿驚險刺激和懸疑。人類之所以不斷進步就是在於對於未來的思考、探索,推薦高年級孩子閱讀
03
艾薩克·阿西莫夫《永恆的終結》
作者艾薩克·阿西莫夫,與凡爾納、威爾斯並成為科幻歷史上的三巨頭,獲得代表著科幻界最高榮譽的雨果獎和星雲終身成就「大師獎」。這部《永恆的終結》釐清了關於時間旅行的終極奧秘和恢宏構想。24世紀,人類發明了時間力場。27世紀,人類在掌握時間旅行技術後,成立了一個叫做永恆時空(Eternity)的組織,在每個時代的背後,默默地守護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這本書彷彿站在世界頂端俯瞰整個人類歷史,把讀者從現實中抽離,體會到時空的廣大和生命的渺小。
04
阿瑟·C·克拉克《2001太空漫遊》
《2001太空漫遊》是英國作家阿瑟·C·克拉克《太空漫遊》四部曲的第一部,也是其中最著名的,因為美國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把它搬上了大銀幕,成就了一部經典電影,並且把科幻電影從「誰也看不起」提升到「誰也看不懂」。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宇航員們,都看過《2001太空漫遊》這部電影。從2001到2010、2061一直到最後的3001,四部曲的故事,都與外星文明300萬年前留在太陽系的神秘石板有關。他們告訴克拉克,在太空漫遊時,他們很想發無線電回來,說發現了一塊巨大的黑色石板。
05
羅伯特·海因萊因《出賣月亮的人 》
羅伯特·海因萊因,世界科幻「三巨頭」之一,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科幻作家。《出賣月亮的人》是世界科幻大師羅伯特·海因萊因曾獲雨果獎、星雲獎桂冠的科幻力作。
在能源技術和太空科技日新月異的未來社會,生活著這樣一群人,他們雖然見解不同,性格迥異,但全都充滿了改造世界的壯志雄心:有的人夢想在月球上建立自己的王國;有的人沖破壟斷封鎖,將獲取免費能源的技術無償奉獻給大眾;有的人運用科技手段對人生做出了不可思議的精準預言...書中人物那種決不放棄的氣場非常感染人,近乎不擇手段地追求自己的理想,這就是人類應該有的進去精神。
06
霍金 《喬治的宇宙大爆炸》
這本書是由霍金主創的兒童科幻小說,有點像《時間簡史》及《哈利波特》的混合版。書中,男孩喬治結交了一名科學家及其女兒,「發現自己進入了一個極為有趣的冒險旅程,獲得了有關時間和宇宙的知識」。霍金通過主人公的種種宇宙歷險,以深入淺出的方法解釋了深奧的科學理論,比如有關太陽系、小行星、黑洞等天體的運作奧妙。難得的科普與普世讀物,可以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
07
道格拉斯·亞當斯《銀河系搭車客指南》
道格拉斯·亞當斯被西方科幻愛好者奉為「科幻聖經」之一。他是第一個成功結合喜劇和科幻的作家。不過,他並不把自己定位為科幻作家,而是喜劇作家,只是把科幻當成喜劇的一種表現方式。同時他也是一位廣播劇作家和音樂家。
地球被毀滅了,因為要在它所在的地方修建一條超空間快速通道。主人公阿瑟·鄧特活下來了,因為他有一位名叫福特·長官的朋友。這位朋友表面上是個找不著工作的演員,其實是個外星人,是名著《銀河系漫遊指南》派赴地球的研究員。兩人開始了一場穿越銀河的冒險,能夠幫助他們的只有《銀河系漫遊指南》一書中所包括的無限智慧。
旅途中,他們遇上了一批非常有趣的同伴,這些人物結成一個小團隊,他們將揭開一個駭人聽聞的大秘密……
08
雷·布拉德伯里《火星編年史》
布拉德伯里非凡的寫作才能改變了人們的思考方式。他對幻想世界的細致刻畫發人深省,折射出人類的劣根性和種種社會問題。布拉德伯里的作品不僅在科幻界大受歡迎,更以其浪漫意境贏得了主流文學界的廣泛贊譽,人們稱他為「科幻界的愛倫·坡」。
世紀之交,地球上矛盾重重、危機四伏,火星成為人類最後的希望。雖然前三批火星探險者都死於掌握神奇力量的火星人之手,但不屈不撓的人類終究還是得以在火星上安身立命。火星人銷聲匿跡,火星儼然成了另一個地球。而地球老家上的矛盾日益加劇,毀滅性核戰一觸即發。定居火星的人類心懷故土,紛紛返回地球參戰。地球和火星雙雙走向衰亡……在火星這巨大的「火紅色」背景之上,十三個浪漫婉轉的故事會聚成一部獨特而神奇的火星編年史。布拉德伯里以詩人般清秀雋永的筆觸,渲染出一幅盛極而衰的火星文明圖景,讀來讓人不勝唏噓。
09
奧森·斯科特·卡德《安德的游戲》
作者卡德是當今美國科幻界最炙手可熱的人物之一。從1977年發表第一篇小說開始,在二十多年的寫作生涯中,僅雨果獎和星雲獎他就獲得了24次提名,並有5次最終捧得了獎杯。除此之外他還獲得過坎貝爾獎和世界幻想文學獎。在美國科幻史上,從來沒有人在兩年內連續兩次將「雨果」和「星雲」兩大科幻獎盡收囊中,直到卡德。他的《安德的游戲》囊括雨果獎、星雲獎,其續集《安德的代言》再次包攬了這兩個世界科幻文學的最高獎項。2008年卡德因為《安德的游戲》和《安德的影子》獲得了瑪格麗特·愛德華茲青少年文學終身貢獻獎。
《安德的游戲》以科幻設想為背景,站在青少年心靈成長的視角高度,講述了主人公的成長故事。小說的畫面感非常強,故事情節的意外安排讓你一步步深入到安德的內心,去反思人生的意義。可以說這套書無論從科幻性、思想性還是可讀性等諸多方面,都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10
莉奇亞·特洛伊斯《浮島傳奇》
莉奇亞·特洛伊斯:1980年生於羅馬,天體物理學專業畢業,科幻小說作家。出版了「浮島」系列小說,並以義大利80萬冊的銷量一舉奪得「奧斯卡暢銷書」大獎。截止2012年,版權已售出德國、法國、俄羅斯、巴西、希臘、挪威、波蘭、土耳其、中國、韓國、比利時、荷蘭等國家,被稱為「最傑出的科幻小說女作家」。
神秘+驚險+離奇!作者以精巧的構思,生動精彩的描寫,把我們帶到浮島大陸,和主人公尼哈爾一起展開生死之旅,隨著主人公的成長,一起經歷快樂,痛苦和淚水。景色壯觀、情節驚險、引人入勝。結構十分完整,曲折離奇,在宏偉壯大的背景下,把所以的故事內容交雜在一起,具有很強的可讀性,給心靈帶來巨大的洗滌,稱得上是一部無與倫比的科幻大作,值得你細細品閱!

熱點內容
古代嫡女重生言情小說 發布:2025-08-26 21:37:28 瀏覽:606
晉江完結小說 發布:2025-08-26 21:29:09 瀏覽:836
女主叫宮什麼兮的校園小說 發布:2025-08-26 21:22:03 瀏覽:60
易之小說全文閱讀器 發布:2025-08-26 21:14:12 瀏覽:300
小說古代穿越男主角名字 發布:2025-08-26 20:58:32 瀏覽:883
玄幻小說厲害的爹 發布:2025-08-26 20:58:32 瀏覽:675
武俠小說喝了金龜血 發布:2025-08-26 20:53:28 瀏覽:570
古代脫褲子挨打的小說 發布:2025-08-26 20:46:11 瀏覽:74
網路小說鮮妻有孕 發布:2025-08-26 20:37:15 瀏覽:115
天邪小說全文閱讀目錄 發布:2025-08-26 20:33:36 瀏覽: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