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科幻小說
⑴ 我想要三十個短篇小說和中篇小說,要選近50年代現實主義中國的!不要科幻片,史詩,災難片,歷史片,帶
余華的書可以看下
⑵ 20世紀50年代的中國,哪種題材的小說取得絕對統治地位
中國進入20世紀50年代以後,寫英雄典型、寫生活中的矛盾沖突、設計有波瀾起伏的情節線索的小說,取得絕對統治地位,留給「詩化」、「散文比」小說的發展空間已很窄小。
⑶ 中國50年代的小說有哪些
:杜鵬程《保衛延安》,吳強《紅日》,羅廣斌、楊益言《紅岩》,曲波《林海雪原》;
抗戰:知俠《鐵道游擊隊》,梁斌《紅旗譜》,馮志《敵後武工隊》,楊沫《青春之歌》
王願堅的短篇小說。
抗美援朝:陸國柱《上甘嶺》,楊朔《三千里江山》
⑷ 中外科幻發展史,誰能說一下
中國科幻小說的歷史
(Ⅰ) 背負起普及科學的重任
與瑪麗·雪萊夫人的《弗蘭肯斯坦》相比,中國的科幻小說創作起步是比較晚的。據有史可考的文獻紀錄,中國第一個關注科幻小說的人是被尊為"一代文豪"的魯迅先生。
1902年,當時的中國正處在民族危亡與大變革的前夜,青年魯迅遠渡東瀛,在日本的弘文書院補習日文期間,魯迅根據日文譯本轉譯了法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凡爾納的名篇《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可以說是開中國翻譯科幻小說之先河。至於他的那句"導中國人之前行必自科學小說始",也早已廣為流傳。只可惜魯迅先生,自己並沒有一部原創的科幻小說作品流傳後世,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至於各中緣由,還有待遇進一步考證。
一般認為中國的第一部原創的科幻小說是1904年荒江釣叟的《月球殖民地小說》,關於作者具體的其他資料便沒有尋找到。不過同時期的還有一位鮮為人知先驅式的人物是值得一提的,他就是徐念慈先生。
徐念慈(1875年-1908年),今江蘇常熟人,別署東海覺我。通曉日文和英文,擅長數學和寫作。思想進步,受西方啟蒙及科學思想影響頗深。1904年前後,與友人曾樸在滬創設小說林社和《小說林》雜志,並曾任譯述編輯。
本世紀初,徐念慈開始關注科幻小說。它先是翻譯了美國的西蒙鈕加武(我懷疑這是傳統譯法,但由於沒有找到通譯,所以只好採用原譯法)創作的《黑行星》,之後又參與審校了另外八部類似作品。1905年小說林社出版的《新法螺》一書中,收入了徐先生自創的一部隨筆性質的中篇小說《新法螺先生譚》(需要說明的是《新法螺》共收錄了三篇科幻小說,其餘兩篇是包笑天從日文本轉譯的德國科幻小說《法螺先生譚》和《法螺先生續譚》,這是兩篇文章都是談話體小說,"譚"通"談",原作者不詳)。在這篇文章中,徐先生運用了大量的筆墨描述了主人公縱橫於多姿多彩的月球、金星、火星等組成的外太空世界之間,並將諸如"衛星"、"磁極"、"離心力"、重力加速度、萬有引力乃至"造人術"、"腦電"、"循環系統"等這些即使是現在看來也並不落伍的概念運用自如,巧妙的穿插於文章之中,可見其功力不俗。我提醒需要大家注意,1905年的中國還處在晚清末期,在當時的歷史和社會背景下,能夠創作出這樣的文章確實是件難能可貴的事情。
關於清末民初的其他科幻小說作品及其作者的情況,可以參見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的《清末民初小說書系·科學卷》。
民國以後,直至解放初期,中國科幻小說創作進入了一個沉默期,這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著深刻的聯系。但是,即使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依然出現了一批有影響的科幻小說性質的文藝作品。其中老舍先生的《貓城記》可以說是其中的佼佼者。事實上,《貓城記》是一篇映射當時黑暗社會現實的諷刺體的預言故事,但是由於它的背景是火星上的"貓社會"所以憑添了幾分科幻小說氣氛。據說,老舍先生曾經因為這篇文章而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只可惜先生在"文革"中不堪迫害,憤然自盡,於是便與大獎失之交臂。這只是一種傳言,並不足取,但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這篇文章的份量。
另一部有史可考的作品是1940年出版的顧均正所著的小說集《和平的夢》,共包括《和平的夢》、《倫敦奇疫》、《在北極的光》三部分。據我所知,這部小說集的科幻小說色彩要比《貓城記》濃的多,幾乎可以看作是正統意義上的科幻小說(另有人認為這部作品更接近於文藝式的科普作品)。由於准備倉促,有關這方面的其他資料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考證。
回顧科幻小說在中國的前半個世紀,我們並不難看出仁人志士們翻譯、創作科幻小說的目的,無外乎希望把科學知識,以一種通俗的形式向大眾普及,使大眾"獲得一斑(般)之知識,破遺傳之迷信,改良思想,補助文明。"(魯迅《月界旅行·辨言》)以達到救國救民的目的。這對中國科幻小說後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Ⅱ)走向大眾的"兒童文學"
解放後,特別是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中國科幻小說開始以兒童文學的形式的走向大眾。我們必須承認一點中國科幻小說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有賴於蘇聯科幻小說的發達與傳統(事實上,中國作家在國際上所獲得唯一的一個科幻小說獎項就是在這一時期的蘇聯拿到的)和當時親密的中蘇關系。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在中國這樣一個缺乏科幻小說傳統的國度里,如果不是受到外來的強烈影響,是根本不會有科幻文學發展的餘地的,特別是在計劃經濟和農業生產處於國民經濟的主導地位時代。由於研究的局限,我無法斷言中國對於科幻小說的少兒性與科普性的定義是否與蘇聯科幻小說發展思想有直接的聯系(事實上也並非如此),但這種影響不應該被忽視。
在這一時期,比較著名的作家有鄭文光(代表作有《從地球到火星》等)、劉興詩、肖建亨、遲叔昌等。其中,鄭文光先生的成就最高,這不僅是因為他的《從地球到火星》為中國科幻小說在世界上贏得了榮譽,更是因為他數十年筆耕不輟,為我們留下了不少可以傳世的佳作。在這一點上,我們稱其為中國科幻小說的"泰斗"是不為過的。
但是,由於"十年浩劫"對於文藝界的無情摧殘,再加上中國並沒有對於科幻小說的傳統以及認為兒童文學處於從屬的地位的認識,使得中國科幻小說的發展道路被徹底封殺了。科幻小說和她的讀者與作者,都不得不開始在漫長的"冬夜"里靜靜的等待……
直到1978年,中國的命運發生了根本性的轉折之後,科幻小說才迎來了他在中國的大地上新的春天。
(Ⅲ)新生!命運的轉折
是的,正如題目所言。"1978"對於中國科幻小說事業是一個轉折,而對於整個中國又何嘗不是一次歷史性的大轉折呢?在解放思想的號召下,中國的文藝界開始復甦,有人稱其為"中國的文藝復興運動",這樣的比喻雖然不算十分恰當,但這也說明了這場變革的歷史意義。正是在這樣的意識條件下,中國科幻小說開始了新的創業與變革。
1979年,對於中國科幻小說來說,應該是值得記住和紀念的一年。在這一年,著名科幻小說家、《珊瑚島上的死光》的作者童恩正正式提出了,科幻小說應該以普及科學的人生觀為己任的主張。先拋開這種觀點的正確與否不論,它的提出無疑是動搖了自魯迅以來,關於科幻小說是科普作品的一貫論調,開啟了科幻小說向文學靠攏的大門。一時間,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眾多的科幻小說作品應運而生。
在這個時期,出現了一大批有影響科幻小說作品,比如《飛向人馬座》(鄭文光著)、《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跡》(葉永烈著)、《古星圖之謎》和《追蹤恐龍的人》、《科學福爾摩斯》系列等。其中,最有影響的當數葉永烈的《小靈通漫遊未來》,這部作品曾經創下了中國科幻小說圖書的銷售紀錄。但平心而論,這部作品依然沒有脫離科普作品和兒童文學的框架,但這也許正是"小靈通"成功的關鍵。同時期,中國的科幻影視也實現了零的突破,先後出現了《珊瑚島上的死光》(根據童恩正同名小說改編)、《消失的大氣層》和《霹靂貝貝》等幾部科幻、准科幻影片,雖然數量不多,但意義非同小可。不過這個時期傳統認識對於人們的影響還是顯而易見的,單是從這幾部影片的出品單位就可以知曉。在期刊領域,也出現了《科幻海洋》(海洋出版社)、《科學文藝》(也就是如今的《科幻世界》)等專業科幻期刊和准科幻期刊《智慧樹》(天津出的,不妨把他算作科幻兒童刊物)。可以說,80年代初的熱潮是真正意義上的"春天與高潮"。
⑸ 五六十年代長篇小說家及作品
1、高雲覽《小城春秋》
《小城春秋》是高雲覽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56年。
該書以主人公何劍平的成長為線索,以中共地下組織成功地開展廈門劫獄斗爭為中心事件,真實地反映了1927—1936 年間廈門地區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生動地刻畫了不同類型的知識分子的形象。作者善於選擇富有特徵的情節和場面,人物性格鮮明,故事情節搖曳多姿,引人入勝。
2、歐陽山《三家巷》
歐陽山30年代參加過左聯,1941年到延安。1947年出版寫「解放區」農村生活的長篇《高幹大》。50年代以後定居廣州,任華南和廣東地區文學界的主要領導職務。
在五六十年代,歐陽山的小說有中篇《英雄三生》、《前途似錦》和短篇《鄉下奇人》、《在軟席卧車里》、《金牛與美女》等。發表於60年代初的這些短篇,由於題材的新穎和寫法的特別,而受到注意。
3、楊沫《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是當代作家楊沫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1958年首次出版。
《青春之歌》是楊沫以親身經歷為素材創作的半自傳體小說,小說以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華過程中發生的「九·一八事變」到「一二·九運動」的愛國學生運動為背景,通過女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故事,構築了革命歷史的經典敘事,也揭示出知識分子成長道路的歷史必然性。
4、梁斌《紅旗譜》
《紅旗譜》是現代作家梁斌所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首版時間1957年。
《紅旗譜》以朱、嚴兩家三代農民同地主馮老蘭父子兩代的矛盾斗爭為主要線索,描寫了冀中地區「反割頭稅」斗爭和保定二師的學生愛國運動,真實地反映了從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前後到「九·一 八」事變時期北方社會錯綜復雜的階級關系,展現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偉大歷程。
5、曲波《林海雪原》
《林海雪原》是現代作家曲波所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1957年出版。
《林海雪原》描寫的是解放戰爭初期東北剿匪的戰斗。1946年冬天,東北民主聯軍一支小分隊,在團參謀長少劍波的率領下,深入林海雪原執行剿匪任務,偵察英雄楊子榮與威虎山座山雕匪幫鬥智斗勇。
《林海雪原》一直被視作「革命通俗小說」的典型代表,並被譽為「新的政治思想和傳統的表現形式互相結合」的光輝典範,它更是整個「十七年文學」發展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小說作品。
⑹ 為什麼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形成了長篇小說的高峰,這些長篇小說的藝術特點有哪些
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中國長篇小說創作的一個豐收期,50年代末至60年年代初的長篇小說,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高,其突出的成就與特色表現在;反映生活的廣度和深度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藝術風格的探討上。
⑺ 誰能介紹幾部中國的科幻小說
《希望星》
科幻小說,科幻巨制
作者:老母!
未來高等文明科技,比肩漫威,中國元素色彩,真正的中國科幻小說!
未來宇宙,列強爭霸,科技升級,人類以科技一次次突破,追求創世主的境界!
每次科技升級,人性膨脹,必然帶來毀滅的戰爭!
希望星!人類最後的救贖!
人造希望星計劃,一群努力的人,一個偉大的國度,共創輝煌!
開啟人類最後的救贖,也是模擬追尋創世主的科技!
本書不是穿越小說!
本書不過多碼字,不追求過多字數。
寫給看的懂的人!
歡迎留言評論!
喜歡看打怪升級無腦小說的人,請不要來!
⑻ 有本小說,主角穿越到建國初,認識了一些第一代偉人,然後把現代的一些技術給了50年代的中國
1949之我來自未來,主人公是狗大戶小強,目前原作停更已久,迪恩蘭德續寫,更新較慢
⑼ 介紹些上世紀30~50年代的科幻片~
上個世紀的科幻片統計
1902年《月球旅行記》(法國)最早的科幻電影.
1904年《太空旅行記》(法)
1907年《海底兩萬里》(法)
1908年《月球人地球覓妻》
1909年《飛船殲滅者(英)
1910年《弗蘭肯斯坦》(美)
1911年《1920年的海盜》(英)
1912年《征服北極》(法)
1912年《他的過去歷史》(德)
1913年《宇宙驅逐飛船》(英)
1913年《如果英國遭到侵略》(英)
1914年《魔鬼的游戲》
1914年《驚叫的影子》
1914年《黑牛》
1914年《穿綾羅綢緞的罪人們》(美)
1914年《虛榮的代價》
1915年《瘋狂的圖布博士》( 法國)
1916年《侏儒》( Homunculus ,六集系列片,德國)
1917年《飛雷》( The Flying Torpedo 美國)
1918年《天上的船》( Himmelskibet ,丹麥)
1920年《化身博士》(美)
1922年《馬布斯博士》
( Doctor Mabuse Der Spieler ,德國)
1923年《瘋狂射線》(又名《沉睡的巴黎》 法國)
1923年《失去的世界》( The Lost World ) 美國
1923年《火星人》
1923年《隱身液》
1924年《西方先生在布爾什維克國奇遇記》(蘇聯)
1924年《偉大的安慰者》(蘇聯)
1924年《阿愛里塔》( Aelita ,蘇聯)
1925年《死亡射線》
( The Death Ray-Luch Smerti ,蘇聯)
1925年《人魔》
1925年《孤島獸人》
1925年《倫敦pol.ice廳的布萊克》
1925年《奧萊克之手》
( The Hands of Orlac-Orrlacs Hand ,澳大利亞)
1927年《大都會》( Metropolis ,德國)
1929年《月宮淑女》( Die Frau Im Mond ,德國)
1929年《重大叛國罪》( High Treason 英國)
1930年《滑稽的想像》( Just Imagine 美國)
1931年《世界末日》法國
1931年《科學怪人》
1932年《失魂島》( Island of Lost Souls) 美國
1932年《亞特蘭蒂斯女王》
1933年《隱身人》( The Invisible Man 美國)
1933年《金剛》( King Kong 美國)
1934年《宇宙飛船》(英國)
1934年《金子》( Gold ,德國)
1934年《隧道》 (德國)
1934年《紐約在1980》
1934年《女兒國》
1934年《生活六小時》
1934年《隱身人》
1934年《電視間諜》
1935年《幽靈帝國》( The Phantom Empire 美國)
1935年《科學怪人的新娘》
1936年《弗萊希 · 戈登》
( Flash Gordon 飛俠哥頓 13 集系列片 美國)
1936年《未來世界》(英國 )
1937年《消失的地平線》( Lost Horizon 美國)
1937年《白色瘟疫》
1937年《歐洲上空的烏雲》
1937年《FTP不回答》(德國)
1938年《弗萊希戈登 宇航家的火星旅行》
15 集系列片 美國(就是飛俠哥頓)
1939年《巴克·羅傑斯》
( Buck Rogers , 12 集系列片 美國)
1940年《獨眼巨人博士》(Dr·Cyclops )美國
1941年《馬維爾船長歷險記》12集系列片 美國
1943年《奇怪的假日》
1943年《克拉卡特》
1943年《完美的女人》
1943年《怪物抓你》
1944年《皇家特警隊長》
1945年《德萊庫拉的房子》(House of Dracula 美國)
1946年《神奇上尉奇遇記》
1946年《紫色怪物的攻擊》
1947年《開端或結尾》
(The Beginning or the End 美國)
1949年《巨猿喬揚》
1950年《終點站月球》(Destination Moon )美國
1951年《地球停轉那天》
(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 美國)
1951年《不明之物》(The Thing 美國)
1951年《來自北極的怪獸》
1951年《世界末日》
(《當星球相撞時》When Worlds Collide 美國)
1952年《入侵美國》(Invation U·S·A· 美國)
1953年《深水怪獸》
(The Bast from 20000 Fathoms 美國)
1953年《黑湖巨怪》
(The Creature from the Black Lagoon 美國)
1953年《火星入侵者》(Invaders from Mars 美國)
1953年《來自宇宙的危險》
(It Came from Outer Space 美國)
1953年《星際戰爭》<世界大戰>
(War of the Worlds) 美國
1954年《史前海怪》(哥斯拉 Gojira 日本)
1954年《巨蟻!》(Them! 美國)
1955年《海底來物》
(It Came From Beneath the Sea 美國)
1955年《誇特馬斯實驗》
(The Quatermass Experiment 英國)
1955年《孤島世界》(This Island Earth 美國)
1956年《禁星》(Forbidden Planet 美國)
1956年《搶軀體者的進攻》 (美國)
1956年《第27天》
1956年《預言1984年》(1984 英國)
1956年《塔蘭圖拉毒蛛》(Tarantula 美國)
1957年《地球防衛軍》(Chikyu Boeigun 日本)
1938年《地球巋然不動之日》
1957年《奇特縮形者》
(The Incredible Shrinking Man 美國)
1957年《離地行程兩千萬英里》
(20Million Miles to Earth 美國)
1958年《塊團物》(The Blob 美國) 、
1958年《我嫁給了外星怪物》
(I Married a Monster from Outer Space)
1958年《蒼蠅》(The Fly 美國)
1958年《世界,肉和惡魔》
(The World, the Flesh and the Devil 美國)
1959年《地心游記》
(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英國)
⑽ 20世紀五十年代初期,我國長篇小說創作的狀況和代表作有哪些
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長篇小說創作顯得較為沉寂。《銅牆鐵壁》(柳青)、《風雲初記》(孫犁)、《保衛延安》(杜鵬程)等,是比較重要的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