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電影的觀後感500字
A. 小學生科幻作品讀後感500~2000字
《海底兩萬里》讀後感 《海底兩萬里》寫於1870年,這本名著是凡爾納敘述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在海洋旅行的所見所聞! 這事發生在1866年,當時海上的人們發現了一隻所謂獨角鯨的大怪物,他(阿龍納斯)接受了邀請並參加捕捉行動,在捕捉過程中卻不幸與其僕人(康塞爾)掉入水中,卻意外游到了這只怪物的脊背上。後來得知這只驚動一時的獨角鯨原來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船。這潛水船是一位叫尼摩船長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秘密建造的,其船身堅固,利用海洋發電。尼摩船長邀請阿龍納斯作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途徑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然後進入大西洋,看到許多稀罕的海生動植和水中奇異景象。最後,當潛水船到達挪威海岸是,阿龍納斯不辭而別,把他所有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於世。 主人翁尼摩船長是一個帶有浪漫、神秘色彩的人。他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精心研究、設計、建造了這只獨角鯨大怪物——潛水船(鸚鵡螺號),他與潛水船在海底進行大規模的科學研究,但好像這又不是他這種孤獨生活的唯一目的。他躲避開他的敵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搜尋自由,又對自己孤僻的生活感到悲痛。在這孤獨的生涯中他巧遇了阿龍納斯並與他共同經歷了一幕幕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事件。 其中有幾處是我覺得比較引人入勝:上部第二十章 托里斯海峽:「鸚鵡螺號」第一次遭受困境碰觸到海峽的礁石而被迫停下來。然而這對阿龍納斯,他的僕人康塞爾和魚叉手尼德蘭卻是一件好事。因為他們能在旁邊的小島上逗留了兩天,這對一個原來生活在陸地上卻因為某種原因而留在海上2~3個月的人來說是上天何等的優厚待遇啊!然而,在他剛想享受戰利品時卻遇到了土人圍攻。最終以尼摩船長沉著冷靜去對付土人圍攻而告一段落。 下部第三章 一顆價值千萬法郎的珍珠:這一章敘述尼摩船長,啊龍納斯,他的僕人康塞爾和魚叉手尼德蘭在收集珍珠時發現一位印度採珠人遭到黑鯊的襲擊,幸虧尼摩船長以無以匹比的勇敢和尼德蘭對鯊魚身體結構的熟識,用魚叉刺中鯊魚的心臟而完結生命為告終。在細節可以看出尼摩船長他,作為逃到海底的人類種族代表之一,而對人類表現出無私的奉獻精神。不管他平時嘴上怎麼說,但這個奇怪的人善良之心至今還未完全泯滅。這本書還寫到了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許多險情。這些故事情節都是非常曲折緊張,撲朔迷離瞬息萬變的人物命運,豐富詳盡的科學知識和細節逼真的美妙幻想融於一爐。 作者還獨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長的旅行中,時而將我推向險象環生的險惡環境,時而又帶進詩情畫意的美妙境界;波瀾壯闊的場面描繪和細致入微刻畫交替出現。讀書引人入勝,欲罷不能。這的確是一本很值得一讀的好書
B. 找一篇電影的觀後感500字左右!!
賀歲,詠春,《葉問》
之前看過《葉問》的預告和花絮,對於甄子丹的武打戲我一直是比較喜歡,因為都是硬碰硬的對抗,「甄」功夫著實精彩。此外,因為葉問還有一個身份——功夫巨星李小龍的師傅,所以對《葉問》的故事十分好奇,上映第一天就迫不及待的去影城觀看了。
據了解,《葉問》是甄子丹與葉偉信合作的第四部影片,而前三部《殺破狼》、《龍虎門》和《導火線》碰巧我都看過。在之前的幾部作品裡,甄子丹的打鬥戲幾乎是無可挑剔,但在劇情方面總是存在著較為薄弱的毛病。還好,這部《葉問》在劇本上下了不少功夫,電影開頭先用一個個故事來豐富人們對葉問這個人物的理解:出身富貴,清瘦儒雅,老婆高挑秀美,兒子伶俐可愛,有一身好功夫,但為人謙和,行事低調,平易近人,不卑不亢。面對前來切磋的拳師,請吃飯,上好茶,伺候舒服了,再開打,點到為止,不傷和氣。面對態度囂張的警察頭目,略施內力,就令其收斂氣焰,且不傷面子。面對魯莽的北方武師,切磋之,戲弄之,教育之,有收有放,手下留情,不僅表現出大師的風范,更顯示了其不凡的功力。
以往的甄子丹,身手固然了得,但是電影里的角色好勇鬥狠、固執木訥,似乎總是一個模式。而這次,甄子丹表現的葉問個性鮮明,張弛有度,不僅呈現了一個武師,而且呈現了一個普通的懼內的丈夫,一個沒能好好陪伴自己兒子的父親,真實親切。我們看到的不只是一個為民族國家大義挺身而出的英雄,同時也是一個對妻子尊重、愛護,對家庭絕對負責的男人。
在本片中,甄子丹的打戲依舊精彩,對詠春拳中貼身寸勁的表現也十分突出,拳拳到肉,給人一種痛快淋漓之感。片中多挑戰、踢館等橋段,所以武打場景著墨於單人對打,一招一式依稀可見南派招式的精髓。樊少皇和甄子丹在家中對打的一段穿插了砸花盆、怕老婆等詼諧的場面,增加了幽默的成份。看到花盆打爛的葉問,和定驚後說出「我賠」的樊少皇,讓觀眾屢次笑翻不說,更可貴的是一個平凡而具有真實感的葉問躍然眼前。騎著小車穿越客廳的小葉准悠悠的一句「媽媽說再不出手家裡的東西就要被打爛了」,更是讓觀眾忍俊不禁。整部影片以一個個精彩的對打串聯,武打的場面設計得相當不錯,每場打日本人的戲都打得好過癮,怎一個爽字了得。演員們打的辛苦,觀眾看的過癮。只是,葉問太強了(佛山第一),對著許多人都是一擊必殺,包括最後的那個日本將軍,其實也是勉強抵抗了幾下而已,所以看著不算太盡興,呵呵。
另外,熊黛林確實太高了,搞不懂為什麼要找她,也許是因為郭富城的關系,為了票房,炒作一下,不過她的表演真不算好,最後一場哭戲我寧願她沒有哭。片中唯一一場葉問和老婆站在一起的戲,身高差了至少5公分,有點慘不忍睹,難怪這么怕老婆。
總體而言,這是一部精心製作的電影,畫面和色澤也都相當精緻,幾乎每一個鏡頭都是精心考究的,構圖、景深都填充的很舒服,總體感覺很流暢,讓你可以專心致志地欣賞劇情。不過電影時間也不算長,大概100分鍾,比《梅蘭芳》要短很多,所以不知不覺影片就結束了。我覺得,作為一部傳記片,《葉問》比《梅蘭芳》成功。梅蘭芳是一代宗師,葉問也是一代宗師,陳凱歌口口聲聲要還原一個真實的平凡的梅蘭芳,但在這一點上,葉偉信似乎是成功了。《葉問》應該是甄子丹出道以來最為成熟的一部作品,並且極有可能會在下一屆的金像獎上有所斬獲,值得一看!
C. 電影《無人區》觀後感。500字。左右。
小編導語:這是電影《無人區》觀後感作文,寧浩的電影《無人區》終於上映了,《無人區》難得地塑造了幾個說中文的土賊和悍匪,從頭壞到尾。更多關於電影《無人區》觀後感作文盡在巨人作文網。
敘事。
敘事技巧有時候是一塊遮羞布,它能掩蓋住或者至少讓觀眾不過分注意於劇情和邏輯的不自然處,並且看起來很酷。結構和技巧原本應該為故事內核服務,但是很多本末倒置的作品會將其作為內核。就好比社交網路原本是生活的一種途徑,卻正在慢慢變成生活本身。
多線敘事是一座迷宮,但是有些工匠沉溺於建造詭異離奇的迷宮,反而忘了在其中放置寶藏。觀眾對迷宮的精緻擊節贊嘆或者被其折騰得筋疲力盡,走到出口時誰還管他媽的寶藏。
所以一些人是工匠,譬如說王小波,《萬壽寺》如果換成循規蹈矩的寫法,恐怕不至於會比它短命的作者更具生命力。而有些人是真正的敘事者,譬如說汪曾祺,能夠把平白無奇的故事講得娓娓動聽,當人人都熱衷於炫技的時候,這一點簡直可以稱作美德。
因此從容不迫地單線敘事比多線敘事更為難得,如果節奏爛那就是一目瞭然地爛,沒法兒規規矩矩把故事講得引人入勝的敘事者太容易露怯。
顯然寧浩並沒有露怯,並且捏在他手裡的故事也遠遠不是平白無奇,除去結尾的幾分鍾,《無人區》干凈利索,節奏把握上比他之後拍的《黃金大劫案》出色得多。而且得益於單線敘事,伏筆埋得不露痕跡,沒有之前建迷宮時那麼刻意。
蓋里奇,科恩和昆汀。
現在不是用個回形結構就能被封為大師的1994年,也不是一部電影用1500多個鏡頭轉換就能被比做呂克貝松的2010年,好時光都過去了,閃光的成本越來越高,你再也不能用一首情詩把姑娘騙上床。
觀眾看過太多故事,見識過太多技巧,已經習慣於把看過的電影熟識的標簽墊在腳下,俯視著觀影,然後不自覺得用以往的觀影經驗來進行比較。
《瘋狂的石頭》之後,總有人探討「去蓋里奇化」這類話題。
到《無人區》,大家的注意力又集中到了科恩兄弟和昆汀上。
《瘋狂的石頭》是一部出色的成名作,但是離出色的電影還差得遠。它形似《兩桿大煙槍》,卻經不起第二遍觀看。
而《無人區》的後半部分,環環相扣滴水不漏的匠氣才是真正與大師神似的地方。寧浩的野心就跟徐崢的大肚子一樣昭然若揭。
顯而易見的進步在於:低俗笑話不再是為了低俗。也意識到黑色幽默只能作為荒誕的佐料,絕不能成為荒誕本身,劇情或者現實才是。
相比於「去蓋里奇化」,更值得關注的應該是「去石頭化」。
同樣是成名作,有些人拍得出來《落水狗》,《陽光燦爛的日子》,有些人甚至拍得出來《愛情是狗娘》,但是昆汀姜文亞利桑德羅之所以卓越,是因為他們往後還能繼續拍出代表作。
總有一天,當我們談起寧浩時,第一反應不再是《瘋狂的石頭》。從《無人區》的品質來看,這一天值得期待。
土賊和悍匪。
幾年前有人采訪王波,大概是問他對中文說唱歌詞里普遍存在的受害妄想症的看法,該知名中文說唱歌手比了個獵槍的手勢,說中國沒有Gangster。狠狠扇了那些浮誇矯揉造作的Rappers一耳光。
此前的反派們都必須要有一個悲慘的過去,必須要有一個一言難盡的往日故事。即便不描述其自甘墮落的過程,至少也要一筆帶過。彷彿我們就是無法接受沒來由的壞蛋,即便他們的名字就叫壞蛋。
《無人區》難得地塑造了幾個說中文的土賊和悍匪,從頭壞到尾,不遺餘力千方百計地壞,起碼讓人覺得可怕而不是可笑。
另外,徐崢為了去救余男,有意無意弄死了一個無辜的警察。使得潘肖這個角色徹底遠離迷途知返的英雄形象,卻更加接近於一個人。這是人物刻畫中最大的亮點。人跟動物的區別當然不僅僅是人會用火。貪財好色自私自利,同時又有勇有謀有仗義,這並不矛盾,因為我們就是這樣的物種。
戈壁灘冷峻感十足,土賊悍匪,律師黑店,還有失足婦女綻放在五百公里的無人區。
電影結束之後有一個短暫的見面會,來了徐崢,黃渤和余男。
黃渤身上總是貼著接地氣,謙遜這樣的標簽。見過真人之後,我惡毒地把這種謙遜當作是小人物發跡之後仍舊難除的怯懦本性,這種本性如果在別人身上,很容易被詬病為土鱉。但是黃渤卻能夠把它變成可愛和憨厚。
這幾年黃渤名利雙收,事業蒸蒸日上。但是《無人區》告訴我們,他在四年前就已經是這種水準,所以往後即便有再大的榮光降臨,也絲毫不值得吃驚。
《無人區》的邏輯和主題見仁見智,但是如果拋去諸多標簽和偏見,心平氣和觀影,它是一部品質上乘的作品。至少在這一點上,寧浩值得信賴。
總有些偏執狂在這么執拗地做事,讓人覺得未來世界真是他媽的撲朔迷離有趣極了。
D. 電影《勇士》觀後感500字
你好
電影《勇士》,那童年記憶中的課文,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正是這部電影所要講的故事。
勇士的故事是否能夠講得動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讓觀眾明白當時兩大陣營的力量懸殊,從而理解紅軍是置之死地而後生。1935年5月,中央紅軍巧渡金沙江、穿越彝區甩掉圍追堵截的敵人後,北上與紅四方面軍匯合是志在必得的戰略任務,強渡大渡河就成了敵我雙方廝殺的重要一戰,也是紅軍生死存亡的關鍵戰役。紅軍巧布奇兵,以兩個團的兵力偽裝紅軍主力壓向大渡河,然後猛然直奔瀘定橋。
自上世紀50年代末以來,幾乎每年都有關於「長征」題材的影視作品涌現。一提起長征,我們都覺得非常熟悉,在小學課本、媒體報道、文藝作品裡都可以看到。但是我們往往把長征從大戰略、大格局上來講述,很少有影視作品從細節入手,去表現長征中那些有代表性的人物,表現長征中某些具體的階段。而恰恰是這些紅軍中普普通通的士兵,他們對信念的堅守體現出的人性光輝,鑄成了長征創造的人類奇跡。
那麼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在長征經歷的許多事件中,選擇哪一段、選擇什麼樣的典型人物來重塑電影《勇士》。毛主席在延安曾跟斯諾說過:「強渡大渡河是長征途中最關鍵的事件,如果在那裡失敗了,紅軍就可能被消滅……」毛主席這段話說明在長征的整個過程中,飛奪瀘定橋非常重要。在《勇士》中,我用6個字回溯這個過程:過河、跑路、過橋。勇士們過的河可不是「妹妹你坐船頭」過的河,而是孫營長率領的17位勇士以生命為代價強渡的大渡河;勇士們跑的路可不是今天「跑男」們穿著旅遊鞋跑的路,而是勇士們穿著草鞋在崇山峻嶺里穿越人類極限的奔跑;勇士們過的橋不是今天的人們開著汽車奔向旅遊景點走過的橋,而是勇士們冒著槍林彈雨爬過的沒有橋板的瀘定橋……這6個字的故事築起了勇士之魂,我想他會吸引更多的年輕觀眾跟隨著勇士走進這場世界歷史上的經典戰役。
如果說長征精神以氣壯山河的堅韌、不屈不撓的意志,改寫了現代中國的歷史,給那個時代的國家和民族以強烈的希望和堅定的信心,那麼《勇士》中表現的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則是長征途中,甚至中國革命的偉大進程中,最重要的「淬火點」,或者說是「熔點」。
滿意請採納
E. 2篇600字科幻小說讀後感
去看看這個,或許會有幫助
http://..com/question/62249063.html?si=5(海底兩萬里)
http://..com/question/64990148.html?si=1(八十天環游世界)
http://..com/question/64891329.html?si=10(海底兩萬里+駱駝祥子)
我能找到的只有這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