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星光
『壹』 請問有知道一本關於宇宙的科幻小說么好像叫宇宙新世紀。
書名------《宇宙新說》
作者------胡世友
出版社------四季出版社
全書共分十章,第一章主要簡單介紹宇宙和宇宙學;第二章介紹太陽和太陽系,以及太陽系中的特殊天體彗星。對太陽光的來源、太陽的能量來源提出新的想法。對彗星的產生,彗星的功能作用提出新的觀點;第三章介紹行星磁場中的地磁場,對地磁場的產生及其原因提出新的想法;第四章介紹行星電離層和磁層,主要介紹行星的電離層和磁層的一些結構特點,以及其對行星和行星系統產生的影響。第五章介紹行星,主要介紹太陽系裡的行星和行星大氣,主要有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冥王星的大氣層、大氣結構等。對行星大氣結構提出新的想法。第六章介紹太陽系的其它天體,主要有小行星、小行星群、小行星帶、流星以及宇宙塵埃等。第七章介紹月球與月相,並對月球的一些現象提出新的解釋,對潮汐現象提出新的解釋。第八章介紹恆星,對恆星現象、星光現象提出新的解釋,認為我們肉眼所見的天上6000多顆星星中,很多星星不是恆星而是行星或衛星。第九章介紹銀河系,介紹銀河系外形、組成、結構、特點等。第十章介紹星系和星系團,對星團和星系的分類、組成、結構等特徵進行介紹,作簡要的分析,並提出新的觀點。
『貳』 微型科幻小說
區別
黑沉沉的太空間,兩位以粒子形態生存的信息人(男女老幼之分此時已毫無意義)正在對話:「約
翰,最近8萬年來,你老是在冥思苦想什麼呢?」,
「其實,自我誕生的50萬年來,我一直在想的只有一個問題,我們現在和那些無生命感覺的射線
、星光、流星、行星殘骸又有什麼區別呢?」。
「是啊,我也認為,我們地球人類的老祖宗肯定是在哪兒搞錯了。」
「唉!我看我們的老祖先當年是走火入魔了,他們忘記了過猶不及的自然哲理,他們忘記了人類與
宇宙相比時必然存在的某些局限性,他們狂妄地要向這種局限性挑戰——要實現個人永生之夢,要實現
宇宙遨遊之夢,而這種挑戰有可能取勝的唯一途徑是將自己的身體徹底信息化——也就是分解化、粒子
化,記得嗎?經過90萬代人的不懈努力,老祖先獲得了初步成功,即實現了人體的非軀干化。」
「我當然還記得那一段可敬但可悲的人類歷史,老祖宗出於對自身完善永無止境的追求,漸漸用新
型高科技材料替換掉了易斷拆的骨髂、易腐爛的肌肉、易損壞的許多器官。他們在一代代新型材料的支
撐下,全身的零部件越來越非人工化了,其肉體(?)生命越來越頑強,越來越不怕刀砍、火燒、溺水
、電擊……」
「是的,人類最後替換的是大腦,因為每個人只有一個大腦,每個人的大腦又具有不可替代性,另
外也大腦物質呈軟體狀,經受不住打擊,所以才最後替換。替換大腦前,還經歷了幾個漫長的階段,先
是讓大腦體積膨脹,相應是讓軀干縮小(人類勞動、生活、體育與娛樂的全電腦化、全自動化、全思維
化、全精神化的實現,使人軀體的作用越來越小,幾近於零),乃至最後縮小成了消失,人類只剩下一
個碩大的頭顱了,以往科幻小說中描繪過的古怪情景終於出現了。」
「可惜老祖先仍未能迷途知返,沉浸在喜悅中的他們又匆匆對自身僅存的頭部下手了。他們通過深
入的研究表明,大腦除了收集和處理各種信息外,並沒有其他什麼用處,大腦不過是一個信息處理軟體
而已,窮根究底,這軟體不過是一些有規律地排列組合的基本粒子,只要記住了這些粒子們的型號、規
格、數量及組合規則,易被流星擊碎的、使人類在太空中的自由飛行速度無法達到或超過光速的硬體化
的腦袋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就該退出人類歷史的舞台了。」
「又經過了幾百萬年的努力,老祖先們再一次獲得了空前絕後的成功,人類也隨之進入了自己的終
極的巔峰階段——信息人階段。對無形無體無色無味的信息人來說,森林、花園、樓房、汽車、飛船、
食品之類的物體是什麼意義也沒有的,於是,地球漸漸荒蕪了,人類引以為自豪的科技、經濟成果漸漸
朽爛毀化了,原始狀態的風光又回來了——大自然在地球上走完了一次長達幾十億年的大輪回。」
「信息人的生活不是在地球上而在太空中,它們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的裸體(?)穿越一個又一
個距離以百萬千萬光年計的星球、星團、星雲、星系,它們在這種無窮盡的時空漂游中唯一所享受的歡
樂和愉快,只是純粹思維中的、精神中的歡樂和愉快……直到對這種歡愉的厭倦開始出現。」
「現在怎麼辦?現在說什麼都晚了啊!」
「我認為,所有信息人應該團結起來,從宇宙的各個方位不停地向最老的老祖先——即電腦時代的
老祖先發出一束束超光速的強烈信息,勸他們不要對人體——特別是對人的大腦——這一宇宙最精密微
妙的物質建構亂動手術……」
「但這勸阻一旦成功,我們不都會頓時消失了嗎?」
「可是,尼娜,我們這樣活著——不死不生、似死似生、假死假生地活在茫茫無涯的太空中,和充
斥宇宙的無機物到底有何區別呢?我們每個人活100萬年的價值還比不上那些有手有腳有頭的老祖先
只活幾十年的價值,因為照這樣下去,無論再過多少億萬年,我們中也產生不了一位能與秦始皇、亞歷
山大、莎士比亞、牛頓、貝多芬、普希金相提並論的人物啊!」
『叄』 推薦幾本和吞噬星空差不多的科幻小說!
不用介紹~~~衛斯理的最好看,但是網路的話,你到~~起點~~~搜索排前面的好多好看
『肆』 有哪些好看的科幻小說推薦
三體系列
作者劉慈欣,三體系列分別是:《三體》、《黑暗森林》、《死神永生》。其中,《三體》獲得了2015年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這也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作品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

『伍』 有什麼科幻類的科普小說
科普類的像史蒂芬·霍金的《果殼中的宇宙》,《時間簡史》之類的。
科幻小說像劉慈欣的《三體》系列,《球狀閃電》,最好是比較新的長篇小說,也不一定非是大劉的。
懸疑小說也不錯,國外經典科幻小說目錄
-- 艾薩克·阿西莫夫
艾西莫夫(Isaac Asimov,192O-1992) 是美籍猶太人,為本世紀最頂尖的科幻小說家之一,曾獲代表科幻界最高榮譽的雨果獎和星雲終身成就「大師獎」。以他的名字為號召的「艾西莫夫科幻雜志」,是美國當今數一數二的科幻文學重鎮。
「基地」、「機器人」 等系列是艾西莫夫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這些看似各自獨立的故事,相互貫串起來,竟是一部俯仰兩萬年的長篇史詩!艾西莫夫特意將科幻場景巨幅拉大,在全銀河的背景下架構他獨有的科幻世界、藉由銀河帝國的興亡史來討論人性與政冶、經濟、軍事等文明要素產生的互動影響。這種宏觀視野使他的作品處處閃動著關懷人類未來的筆觸,超越一般科幻作品的局限。
艾西莫夫不僅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化學博士,更是世聞名的全能作家,一生著述多達百七十餘本,內容廣及科學類的數理化、天文、生物、醫學,還旁涉人文類的文學、宗教、史地等。如此淵博的學識使他的筆下世界具備了奇幻的想像與高度的預言性。在他剛開始寫機器人小說時,機器人學未發展出來;等到這門科技發展得相當有成果時,幾乎每一本有關機器人學發展史的書籍都提到他、他的小說與他發明的「機器人三定律」。這定律幾乎成了以後科幻作家創作有關機器人的作品時必須遵循的法則.
艾西莫夫以真確的物質科學及人文現象演繹出他的科幻世界,又雜進偵探與推理的小說技法,使得他的作品情節生動,扣人心弦,讓人不忍釋卷.
作品目錄:
●基地系列
·基地系列簡介 ·商業鉅子 ·網路全書學者 ·心靈歷史學家
·行商 ·市長
●《我,機器人》系列
·《序言》 ·《羅比》 ·《環舞》 ·《推理》
·《捉兔》 ·逃避 ·證據 ·說假話的機器人
·捉拿機器人 ·換個角度 ·赤裸的太陽(長) ·黎明世界的機器人
·機器人與銀河帝國
●九個明天系列
·奇特的人工腦 ·在火星宇宙站 ·善良的「禿鷲」 ·世界上的所有煩惱
·奇妙的S ·最後的問題 ·職業 ·終夜
·丑孩子
` 79;其它
·鋼穴(長) ·復仇女神(長) ·終極答案 ·如魚得水
·火星方式 ·星光 ·一隻下金蛋的鵝 ·檯球
·灶神星畔受困記 ·最後的答案 ·不朽的詩人 ·訃告
·鏡象 ·死塵 ·誰是兇手 ·捉兔記
·第一定律 ·啊,巴頓,巴頓! ·他們那時多有趣 ·鑰匙
·人語石 ·真愛 ·孩子最好的朋友 ·確定無疑的事
·羅比 ·二百歲的壽星 ·基地危機未完 ·空中石子
·講笑話的人 ·格洛里亞的好朋友 ·奇妙的航程(長) ·低能兒收容所
·奇襲
儒勒·凡爾納
凡爾納生於法國西部海港南特,他在構成市區一部分的勞阿爾河上的菲伊德島生活學習到中學畢業。父親是位頗為成功的律師,一心希望子承父業。但是凡爾納自幼熱愛海洋,嚮往遠航探險。11歲時,他曾志願上船當見習生,遠航印度,結果被家人發現接回了家。為此凡爾納挨了一頓狠揍,並躺在床上流著淚保證:「以後保證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也許正是由於這一童年的經歷,客觀上促使凡爾納一生馳騁於幻想之中,創作出如此眾多的著名科幻作品。更多關於作者>>>>
作品目錄:
八十天環游地球 環繞月球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
海底二萬里 從地球到月球(未完) 神秘島
太陽系歷險記 世界主宰者 永恆的亞當(短)
氣球上的五星期 哈特拉斯船長歷險記 隱身新娘
牛博士(短) 一個在冰雪中度過的冬天(短) 佐奇瑞大師(短)
2889年一個美國新聞界巨子的一天(短) 升D先生和降E小姐(短) 米歇爾·斯特羅哥夫
奧蘭情游 昂梯菲爾奇遇記 兩年假期
狩獵10小時(短) 巴爾薩克考察隊的驚險遭遇 征服者羅比爾
大海入侵 大木筏 烽火島
金火山 喀爾巴阡古堡 多瑙河領航員
魯濱遜叔叔 魯濱遜學校 旅行基金
馬丁·帕茲 漂逝的半島 桑道夫伯爵
黑印度 南非洲歷險記 沙皇的郵件
突破封鎖 小把戲 印度貴婦的五億法郎
迎著三色旗 約納丹號歷險記蒸汽屋
壯麗的奧里諾科河 環游黑海歷險記 凡爾納傳
赫·齊·威爾斯
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erbert G.Wells;1866-1946)於1866年9月21日出生於英國肯特郡的小城市布朗姆雷(現在的倫敦西區小鎮)。威爾斯的父母開有一家小商店,但不是十分景氣,因此父母希望威爾斯將來能夠進入中產階級。少年時代的威爾斯是一個狂熱的讀書迷,長大後曾進入科學師范學校攻讀生物學,老師赫胥黎是眾所周知的「科學進化論」的強烈鼓吹者;後來威爾斯又進入一家新聞學院,畢業後成為記者,專門撰寫有關科學方面的文章,並寫過許多非小說類的科幻文章。在威爾斯的早期作品中比較注重進化論,十分重視人與一些奇異生物之間的斗爭,同時充
『陸』 怎麼寫科幻小說,大約500字就行,我是個懶人了。。。最好是自己創作的
原創.怡惜軒作品.
不滅空間
幽深的雲際集合在星辰的光線里,霞光如同鳳凰高飛的水墨畫一樣.漸漸地,視野推進到一片火紅的國度之中.原來,那火紅的核心正是人類離開地球後進化出的分支,朱凰城.
其間的人,通常都是富可敵國,或名利雙收的,當地球的氣候越發糟糕的時候,他們離開了這不再蔚藍變得深沉的星球,動身去遙遙的火星的不歸路,終究,在百年後創造出了新的輝煌.而地球上的人們,只能望著那火紅的刻印在天幕之上的斑紋,惆悵地帶著口罩和墨鏡.
小冥,地球上的一名普通卻清秀的中國少女,只因為當年她拒絕了學長曉仲的表白,曉仲傷心之下,竟悄悄報名了前往火星.當她仰望天空的時候,才發現,他已經這般徹底和失望的與她訣別了.而曉仲離開的條件,就是為小冥注入不老的元素,用盡了他那罄盡所有的財富.
百年過去了,當年的曉仲已經老死,留下他相敬如賓的美貌的妻子和俏麗動人的女兒.
而那小冥,卻再次錯過了最後一批前往火星的機會,沒有再見曉仲最後一面.她一生之中,都沒有再許心給任何一個優秀的英俊的男人.仰望天空的剎那是梢瞬即逝的花火,終究是漫長卻眨眼間的遺憾.終於,通向各大時空的飛行器盡數出發,除了情感深刻的固執的人們,全部出發,朝著未知的星系和未解的歸所.
原來,太陽系的一眾星球,都由那智能機器人和移民開啟耕耘.
最後的移民,終於結束在閉合的時空里.小冥望著星光彌散在月色之下,周圍是和她一起仰望的黯淡卻決絕的身影.他們的寂寞或許只能風化了,但或許,有天一切會若那恆星般涅磐而生,一定,要力挽狂瀾,重建地球的純徹和美好,讓最初的夢想再次絢爛灰色的高空.
是的,不論身在何處,讓心跳超越時空和流年,就一定可以在暗夜裡,找到真實的希望.
『柒』 找一本科幻小說
還真看過就是想不起來書名了!找到了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的秘密使命德國克拉克.達爾頓著作,本書分上下兩部第一部講美國間諜投了蘇聯的航天技術逃亡德國造了個登月飛行器,蘇聯特工也追來最後一起到了月球發現了外星人然後毀掉了外星人的基地,外星人說兩天後回來,第二部就和你說的一樣了
『捌』 好看的科幻類小說
這是劉慈欣的至今為止的小說,中國科幻的巔峰。
【目錄】
長篇科幻小說——
[01]《中國2185》
[02]《超新星紀元》(實體書版)
[03]《超新星紀元》(完全版)
[04]《魔鬼積木》
[05]《球狀閃電》
[06]《三體》
[07]《三體Ⅱ黑暗森林》
[08]《三體Ⅲ死神永生》
中短篇科幻小說——
[01]《鯨歌》
[02]《微觀盡頭》
[03]《坍縮》
[04]《帶上她的眼晴》
[05]《地火》
[06]《流浪地球》
[07]《鄉村教師》
[08]《微紀元》
[09]《纖維》
[10]《命運》
[11]《全頻帶阻塞干擾》(俄羅斯版)
[12]《全頻帶阻塞干擾》(中國版)
[13]《信使》
[14]《混沌蝴蝶》
[15]《西洋》
[16]《中國太陽》
[17]《夢之海》
[18]《朝聞道》
[19]《天使時代》
[20]《吞食者》
[21]《詩雲》
[22]《光榮與夢想》
[23]《地球大炮》
[24]《思想者》
[25]《圓圓的肥皂泡》
[26]《白堊紀往事》
[27]《鏡子》
[28]《贍養上帝》
[29]《歡樂頌》
[30]《贍養人類》
[31]《山》
[32]《海水高山》
[33]《2018年4月1日》
[34]《人生》
[35]《太原之戀》
[36]《時間移民》
其它小說——
[01]《燒火工》
科幻評論——
[01]《混沌中的科幻》
[02]《SF教——論科幻小說對宇宙的描寫》
[03]《築起我們的金字塔》
[04]《消失的溪流——八十年代的中國科幻》
[05]《談〈珊瑚島上的死光〉》
[06]《天國之路——科幻和理想社會》
[07]《無奈的和美麗的錯誤——科幻硬傷概論》
[08]《在2001年銀河獎大會上的講話》
[09]《掐頭去尾看本屆雨果獎》
[10]《〈東京聖戰〉和〈冷酷的方程式〉》
[11]《我們是科幻迷》
[12]《快樂的科幻》
[13]《科幻與幻想的對決》
[14]《三維的韓松》
[15]《我們需要的科幻——〈黑太陽〉書評》
[16]《〈超新星紀元〉後記》
[17]《第一代科幻迷的回憶——寫在〈超新星紀元〉出版之際》
[18]《被遺忘的佳作》
[19]《峽谷中的旅程——讀王晉康的〈類人〉》
[20]《〈球狀閃電〉後記》
[21]《從雙獎看美國當代科幻》
[22]《從大海見一滴水——對科幻小說中某些傳統文學要素的反思》
[23]《科幻邊界上的諸神復活——〈光明王〉書評》
[24]《小木屋中的星空——〈開闊的前庭〉後記》
[25]《太空中的西部世界——〈外星稽查行動〉後記》
[26]《文明的返祖——〈最後的城堡〉評論》
[27]《科學的淡出——〈賭一把〉評論》
[28]《機器的征途和人的復活——〈悲劇之歌〉評論》
[29]《納須禰於芥子——從〈死鳥〉看科幻的宗教感情和宏大敘事》
[30]《道德的迷霧和生存的真相——〈狩獵月亮〉評論》
[31]《玻璃箱中的思考——〈沙王〉評論》
[32]《君子報仇,萬年不晚——〈斗篷與棍棒〉評論》
[33]《澤拉茲尼的輪回——〈獨角獸棋局〉評論》
[34]《你會愛上吸塵器嗎?——〈血孩子〉評論》、
[35]《生態女性主義、蓋婭和人格放大——〈永久凍土〉評論》
[36]《為〈科學文化〉雜志所寫的常見科幻電影介紹》
[37]《寫在〈三體〉第二部完成之際》
[38]《江蘇文藝出版社2007年科幻小說年度選集前言》
[39]《當科普的科幻嘗起來是文學的》
[40]《西風百年——淺論外國科幻對中國科幻文學的影響》
[41]《傳統文學要素在科幻小說中的變化(節選)》
[42]《超越自戀:科幻給文學的機會》
[43]《重返伊甸園——科幻創作十年回顧》
[44]《〈流浪地球〉:尋找家園之旅》
[45]《中國科幻劃時代的理論建構——〈科幻文學論綱〉》
[46]《〈水晶的天空〉序》
散文隨筆——
[01]《電子詩人》
[02]《文明的反向擴張》
[03]《遠航!遠航!》
[04]《宇宙隨想》
[05]《當前航天技術與科幻預測的對比》
[06]《技術奇點二題》
[07]《AI種族的史前時代》
訪談錄——
[01]《小π訪談》
[02]《開辟想像天地的人們:初識劉慈欣》
[03]《〈科幻世界〉訪談》
[04]《回答〈小作家〉雜志的采訪》
[05]《起點FANS見面會實錄》
[06]《〈科幻大王〉特約采訪》
[07]《〈成都日報〉訪談:劉慈欣 握住現實的科幻狂人
[08]《〈三聯生活周刊〉關於目前科幻狀況的的采訪
[09]《為什麼人類還值得拯救?——劉慈欣與江曉原對話錄》
[10]《道德的盡頭是科幻的開始——〈南方都市報〉訪談》
[11]《本土科幻任重道遠——〈沈陽晚報〉訪談》
[12]《網路貼吧見面會實錄(整理版)》
[13]《科幻拷問道德——〈北京青年報〉訪談》
[14]《中國科幻文學的「異類」——〈新京報〉訪談》
[15]《中國科幻文學需要大師——〈山西晚報〉訪談》
[16]《北京理工大學3月29日大劉見面會問答全紀錄》
[17]《如果·劉慈欣》
[18]《〈人民日報·海外版〉關於科幻的采訪》
[19]《歡迎進入「三體紀元」——〈南方都市報〉訪談》
[20]《我們走的,是一條全新的路——〈文學報〉訪談》
[21]《影像時代,科幻文學在衰落——〈東莞時報〉訪談》
[22]《大劉成都簽售活動微博速記》
[23]《〈三體〉讀者見面會大致情況》
[24]《〈新京報〉劉慈欣、韓松同題問答》
[25]《給力中國科幻——〈現代快報·博客周刊〉訪談》
[26]《〈看天下Vista〉:劉慈欣讓中國科幻進入「三體紀元」》
[27]《〈中國青年報〉:一邊柴米油鹽 一邊星光燦爛》
[28]《讀者的認可是惟一的希望——〈都市消費晨報〉訪談》
[29]《夢想的力量——〈中國日報〉專訪》
[30]《我知道,意外隨時可能出現——〈城市畫報〉訪談》
[31].《精英化只會害了科幻——〈南都周刊〉訪談》
[32]《宇宙的鐵幕——〈晨報周刊〉訪談》
[33]《對宇宙的敬畏是科幻文學的動力——〈文藝報〉訪談》
[34]《〈城市畫報〉劉慈欣、韓松訪談》
[35]《每一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手——〈南方周末〉專訪》
[36]《只有科幻能對人性「嚴刑逼供」——〈華商報〉江曉原、劉慈欣問答》
[37]《讓我們仰望星空吧——〈南方人物周刊〉訪談》
[38]《〈東方早報〉:劉慈欣談科幻世界與人類命運》
[39]《科幻,百歲的孩子——〈北京青年周刊〉訪談》
[40]《我對用科幻隱喻反映現實不感興趣——搜狐讀書頻道訪談》
[41]《宇宙比道德更寬泛——〈經濟觀察報〉訪談》
[42]《用科幻的眼睛看現實——劉慈欣7月22日香港書展名作家講座實錄》
[43]《老外看中國科幻,好比我們看外國人寫武俠——〈南方周末·讀書周刊〉訪談》
[44]《世界上有兩個我——〈錢江晚報〉訪談》
[45]《中國原創科幻,前景仍不明朗——〈北京日報〉訪談》
[46]《〈三體〉並不適合拍電影——〈大都會科幻評論〉訪談》
[47]《科幻故事 一生講不完——香港〈文匯報〉訪談》
[48]《專職寫科幻沒安全感——〈華西都市報〉訪談》
[49]《劉慈欣:月亮與六便士》
[50]《〈三體〉不是里程碑——〈科學時報〉訪談》
『玖』 有看過的科幻小說《黑暗森林》的來一下
伊文斯:「是的,主,我發現我們發給您的人類文獻資料,有相當部分您實際上沒有看懂。」
字幕:是的,你們把其中的所有元素都解釋得很清楚,但整體上總是無法理解,好像是因為你們的世界比我們多了什麼東西,而有時又像是少了什麼東西。伊文斯:「這多的和少的是同一樣東西嗎?」
字幕:是的,我們不知道是多了還是少了。
伊文斯:「那會是什麼呢?」
字幕:我們仔細研究了你們的文獻,發現理解困難的關鍵在於一時同義詞上。伊文斯:「同義詞?」
字幕:你們的語言中有許多同義詞和近義詞,以我們最初收到的漢語而言。就有「寒」和「冷」,「重」和「沉」,「長」和「遠」這一類,它們表達相同的含義。
伊文斯:「那您剛才說的導致理解障礙的是哪一對同義詞呢`」
字幕:「想」和「說」,我們剛剛驚奇地發現,它們原采不是同義詞。伊文斯:「它們本來就不是同義詞啊。」
字幕:按我們的理解,它們應該是同義詞:想,就是用思維器官進行思維活動;說,就是把思維的內容傳達給同類。後者在你們的世界是通過被稱為聲帶的器官對空氣的振動波進行調制來實現的。這兩個定義你認為正確嗎?
伊文斯:「正確,但由此不正表明「想」和「說」不是同義詞嗎?」
字幕:按照我們的理解,這正表明它們是同義詞。
伊文斯:「您能讓我稍稍想一想嗎,」
字幕:好的,我們都需要想一想。
伊文斯看著星光下涌動的洋面思考了兩分鍾。
伊文斯:「我的主,你們的交流器官是什麼?」
字幕:我們沒有交流器官,我們的大腦可以把思維向外界顯示出來,這樣就實現了交流。
伊文斯:「顯示思維,怎樣實現呢?」
字幕:大腦思維發出電磁波,包括我們的可見光在內的各種波長,可以在相當遠的距離上顯示。
伊文斯:「也就是說,對你們而言,想就是說。」
字幕:所以說它們是同義詞。
伊文斯:「哦但即使如此,應該也不會造成對文獻理解的障礙。」
字幕:是的,在思維和交流方面我們之間的差異並不大,我們都有大腦。而且大腦揶是以巨量神經元互聯的方式產生智能,唯一的區別是我們的腦電波更強。能直接被同類接收,因而省去了交流器官,就這么一點差異。
伊文斯:「不,這中間可能還隱藏著更大的差異。我的主,請讓我再想一想。」字幕:好的。
伊文斯離開了船首,在甲板上漫步著,船舷外,太平洋仍在夜色中無聲地起伏著,他把它想像成一個正在思維的大腦。
伊文斯:「主,我想給你講一個小故事,作為准備,您理解以下的元素嗎:狼、孩子、外婆、林中的小屋。」
字幕:這都是很好理解的元素,只是關於外婆,我知道是人類的一種血緣關東,通常她的年紀較大。她在血緣結構中的位置還需要你解釋一下。
伊文斯:「主,這不重要。您只需要知道她與孩子們的關系是很親密的,她是孩子們最信任的人之一。」
字幕:理解。
伊文斯:「我把故事簡化了一下:外婆有事外出,把孩子們留在小屋裡,囑咐他們一定要關好門,除了她之外不要給別人開門。外婆在路上遇到了狼,狼把外婆吃了。並穿上她的衣服裝扮成她的樣子,來到小屋前叫門。狼對屋裡的孩子們說我是你們的外婆,我回來了,請把門打開。孩子們透過門縫看到它是外婆的樣子,就把門打開了,狼進入小屋把孩子們也都吃了。主,您能理解這個故事嗎?」字幕:完全無法理解。
伊文斯:「那我可能猜對了。」
字幕:首先,狼一直想進入小恰到好處吃掉孩子們,是嗎?
伊文斯:「是的。」
字幕:它與孩子們進行了交流,是嗎?
伊文斯:「是的。」
字幕:這就不可理解了,為了達到自己的日的,它不應該與孩子們交流的。伊文斯:「為什麼?」
字幕:這不是很明顯的事嗎?如果他們之間進行交流,孩子們就會知道狼要進屋吃掉他們的企圖,當然就不會給狼開門了。
伊文斯(沉默良久):「我明白了,主,我明白了。」
字幕:你明白了什麼?這一切不都是很明白的嗎?
伊文斯:「你們的思維對外界是完全暴露的,不可能隱藏。」
字幕:思維怎麼能隱藏呢?你的想法太不可思議了。
第3節
伊文斯:「就是說,你們的思維和記憶對外界是全透明的,像一本放在公共場合的書,或者說是在廣場上放映的電影,或者像一個全透明魚缸里的魚,完全暴露,可以從外界一覽無遺。哦,我上面說的一些元素您可能。。。」字幕:我都理解,這一切不是很自然的嗎?
伊文斯(沉默良久):「原來是這樣...我的主,當你們面對面交流時,所交流的一切都是真實的,不可能欺騙,不可能撒謊,那你們就不可能進行復雜的戰略思維。」
字幕:不只是面對面,我們可以在相當遠的距離上交流。另外,欺騙和撒謊這兩個詞我們一直難以理解。
伊文斯:「一個思想全透明的社會是怎樣的社會,會產生怎樣的文化、怎樣的政治?你們沒有計謀,不可能偽裝。」
字幕:計謀和偽裝是什麼?
伊文斯:「….」
字幕:人類的交流囂官不過是一種進化的缺陷而已,是對你們大腦無法產生強思維電波的一種不得已的補償,是你們的一種生物學上的劣勢,用思維的直接顯示,當然是效率更高的高級交流方式。
伊文斯:「缺陷?劣勢?不,主,您錯了,這一次,您是完完全全地錯了。」字幕:是嗎?讓我也想一想吧,很可惜,你看不到我的思想。
這一次對話的間隔時間很長,字幕有二十分鍾沒有出現,伊文斯已經從船首踱到船尾了。他看到有一隊魚不斷地從海里躍出,在海面上方劃出一條在星光下銀光閃閃的弧線。幾年前,為了考察過度捕撈對沿海物種的影響,他曾經在南中國海的漁船上待過一段時間,漁民們把這種景象叫「龍兵過」,伊文斯現在感覺那很像映在海洋瞳孔上的字幕。這時,他自己眼腈中的字幕也出現了。字幕:你是對的,現在回想那些文獻,我有些懂了。
伊文斯:「我的主,你要真正弄懂人類的那些東西,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甚至懷疑,您最終是否有可能弄懂。」
字幕:是的,真的是太復雜,我現在只是知道了自己以前為什麼不理解你是對的。
伊文斯:「我的主,您需要我們。」
字幕:我害怕你們。
這是降臨派頭子跟三體星人對話的內容。
也給你發去了。
『拾』 吳岩的科幻作品及獲獎情況
自1978年起,已經創作出版各類科學文藝作品30餘部,其中長篇科幻小說2部,中短篇小說集5部,主編和翻譯文集3部。短篇文章100萬字。主編作品集數百萬字。一些作品被翻譯成英文、日文和義大利文出版。 《星際警察的最後案件》(1991)
《抽屜里的青春》(1999)
《出埃及記》(2004) 《心靈探險》(1996)
《生死第六天》(1996) 1986-1999 三度獲得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
1991 獲得文化部等單位頒發中國科幻小說星座杯「白羊座金獎」
1996 獲得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2001 獲得科技部、新聞出版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普作協頒發第四屆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二等獎
2009 獲得松鼠會等民間團體頒發科幻小說星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