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描述科幻小說
⑴ 哪位親知道怎樣寫好科幻小說那、、
初學寫作指南
A、對於初學者來說,要避免語病、廢話、過分誇張地描寫或語氣。首先追求通順,用最少的文字把意思表達清楚,這是基本功,但不少人就是忽略了這一點,還沒學會走路,別急著跑。
B、文字基本功扎實了,開始追求修辭、語句的味道(幽默、細膩、詭異、平實等等,更具自己性格和作品的需要來確定風格)。文字風格方面,個人不太喜歡貧嘴和故意模仿,這樣只能表明作者的膚淺。
C、故事背景要明確-----如科幻小說雖然是發生在虛擬的時空背景下的,但是卻也不能胡來。設定階級結構、法律道德、人際關系等軟環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合理性,只有在合理的社會背景下,故事才能讓人看起來真實可信,而不至於輕飄飄。科幻小說是社會小說,不是童話。
D、人物性格要鮮明-----你必須清楚自己筆下的人物是個怎樣的人,賦予其復雜的性格---要有優點,但缺點也不可少。不要臉譜化、平面化。否則人物是「活」不起來的。
E、情節的內在邏輯------「性格決定命運」,「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些技巧都是很多作家很善於應用的。只有這樣才能使故事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
F、開篇和結尾------開篇切忌大段的介紹背景或者理論,對於初學者來說,開門見山最好。把背景介紹拆開來,隨著情節的推進逐漸介紹,這樣別人看起來就不會太累。如果想要玩花樣,可以借鑒《紅樓夢》中黛玉見寶玉那一段,是怎麼吊讀者口胃的。結尾有幾種:出人意料、意猶未盡、適可而止。
G、對話-----對話的用處有兩種:述說和描寫。述說,是指介紹背景、交代情節、敘述事物人物。描寫,是通過對話來反映人物性格、情緒的心理活動。人的心理動向決定其行為方式,這是設計對話時所必須注意的邏輯問題。
H、場景-----場景包括了建築、風景和人群描寫。場景介紹必須符合情節的需要,或是為了渲染和烘托氣氛。作者應當投入地設想故事中的環境是怎麼樣的,如果作者自己都不清楚,那如何能讓讀者了解?
I、細節-----寫文畢竟不是拍電影,總不能把每一個細節都「拍攝」下來。精心設計細節,也許只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句話,又或者是一個很細微的場景描寫,就像是畫龍點睛一樣,省時省力,事半功倍。至於要怎樣做到虛實相承、會留空白,這就要在不斷的磨煉中慢慢領悟了。
J、構思------小說很注重構思,也就是說小說的內核質量。但這里所說的構思的范疇更寬泛一點,即以什麼角度去表達主題,寫小說的人那麼多,幾乎所有的大的題材,如愛情、親情、戰爭、友情都被寫過了。那麼我們這些後來者只有另闢溪徑,尋找一個全新的角度去講述故事。
K、文以載道-----即作品的思想內涵。在文中,作者不須要直白赤裸的將你要表達的意思簡單的用一句話來說出來,因為那會適得其反。其實,從選材、情節人物設定以及細節描寫上都可以看出作者的本意。所以作者不必要表現出過於強烈的傾向。判斷的權利屬於讀者。文學是一種互動性很強的藝術形式,必須要給讀者留下想像和判斷的空間,而這兒也是文字的魅力所在。
關於寫作技巧和出版
寫作基礎,你掌握了幾分?「為什麼人家會出名,而我就不行?感覺我寫的文也不比那些人差啊,說情節,情節比對方好,說創意,創意比對方新,說文筆,文筆比對方優美,可是為什麼人家點擊比我高呢?」很多新書作者都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會這樣?事實擺在眼前,確實講起情節、創意、文筆,任何一個作者都可以自傲的說,比起某某,某某某,我的作品不比他差,問題出在哪裡呢?其實,成名作者,成功作者,他們只比新書作者對基礎方面的知識,多認識了一點。怎麼說?從標點符號錯誤、錯別字、普通邏輯錯誤這三個方面,新書作者一般沒有成名作者的嚴謹。從現在的一些新書看,在這三個方面,新書作品錯字、標點符號錯誤在千分之十以上的,佔大多數,邏輯錯誤的,也有一半以上。而那些大家說的牛書,他們的錯字基本上很少,標點符號也基本上沒有亂用,一般的邏輯錯誤更是少之更少。因此,在這里給新書作者一個建議:在這三個方面,加強一下,也許你文章的檔次會提高很多……沒有一個讀者願意看到一本錯字百出,標點亂用,邏輯錯誤一大堆的作品。這三個方面是最基本的東西,在行文的流暢度方面,還要注意諸如人稱、視角問題,排版問題,斷句問題,句子長短問題,等等。另外對於一些自詡文筆非常棒的作者,他們的納悶則是為什麼自己文筆這么好,人家還喊爛?而那些文筆不怎麼樣,基本上沒有描寫,沒有精雕細琢過的文字,為什麼人人喊好?其實這就是誤把堆積華麗的文字當成文筆了。。。。文筆首先還是看文字的流暢度,這種作者枯心竭力想出來的文字,讀起來卻是那麼的不通順,這就是堆積華麗文字的後果。舉例:象炙熱的大火球一樣火熱的紅彤彤的太陽,照射在疲倦欲死,滿身傷痕,手裡拿著一把精光四射、寒氣逼人的龍形長劍的主角身上……這一句話,看起來文筆似乎不錯吧……可是仔細一看,其實只是講述了太陽照在主角身上,卻用了七八個形容詞,五個「的」字,讀起來卻是那麼的拗口,這樣的文筆能算好么?寫完之後,作者稍微默讀一下文章,修改那些比較拗口的東西,這樣的話,文章的可讀性就增加了許多……? ? 附:引號的使用方法將軍道:「」 凌雲道:「」將軍道:「」 凌雲道:「」……這種寫法不習慣的說,起碼要稍微給個動作,眼神,心理將軍笑道:「……」 。凌雲嘆道:「……」。「……」 ,將軍手撫長須道。「……」,凌雲點頭又道,「……」。這是標點符號中對話的三種表達方式,雖然還是一樣的對話內容,但是變幻一下,就顯得文章可看性提高很多。單一、單調的對話形式,會讓自己的讀者跑失的……
? ? 如果做到了這些基礎的東西,那麼,很高興地告訴你,你已經通過了小學畢業考試,不再是人人喊打的小學生作文了…………(進入中學階段……@@)當然了,基礎的東西不止這些,多看看論壇里的精華,多看看別人評論的作品,也許,你會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 首先,作者要給自己定位:作品是不是打算出版或者VIP,還是寫著玩。如果是寫著玩,免費看書的反正看不看無所謂,當作消遣而已沒有必要去考證小說的平衡,要多爽就可以有多爽。但是買書來看的讀者,他們就會去考證一部作品的合理性以及平衡度了 如果這作品的合理性以及平衡度差了,讀者會接著買嗎?VIP是如此,實體書更是需要考慮合理、平衡二字。買實體書的讀者,不外三種,一是有錢就買書,習慣看書的——20%二是書值得收藏,買來收藏的——50%三是租書店業者,買來出租的——30%這個比例,雖然不是很科學,但是有一定道理。如果有實體書出版計劃的作者,那麼就要考慮佔50%的收藏書的讀者。什麼書值得收藏?什麼書值得花錢去買?想一想,也許身為作者的你,會重新思考自己作品的合理性以及平衡度附:算一筆小小的經濟帳台灣一本6.4萬字的小說,定價是160台幣,大陸買的話,估計要60才能到手(廈門台灣書店的價格)台灣買的話,似乎有優惠,算八折優惠是128台幣,以台幣兌換RMB的匯率,那就是35-40元之間了。一套100萬字的小說,算是15本吧,需要1920的台幣,摺合RMB需要500多塊錢。什麼作品需要花500來塊RMB買來收藏或者來看的?雖然台灣收入高,但是消費也高,每個月買上三到五本不同的書,需要多少錢?消費剩下的錢夠么?什麼樣的作品,需要從口袋裡掏錢出去買……
捍衛長篇小說的尊嚴●我們慣常聽到的是把長篇寫短的呼籲,我卻在這里呼籲:長篇就是要往長里寫!當然,把長篇寫長,並不是事件和字數的累加,而是一種胸中的大氣象,一種藝術的大營造。那些能夠營造精緻的江南園林的建築師,那些在假山上蓋小亭子的建築師,當然也很了不起,但他們大概營造不來故宮和金字塔,更主持不了萬里長城那樣的浩大工程。
●長篇小說不能為了迎合這個煽情的時代而犧牲自己應有的尊嚴。長篇小說不能為了適應某些讀者而縮短自己的長度、減小自己的密度、降低自己的難度。我就是要這么長,就是要這么密,就是要這么難,願意看就看,不願意看就不看。哪怕只剩下一個讀者,我也要這樣寫。
●具有密度的長篇小說,應該是可以被一代代人誤讀的小說。這里的誤讀當然是針對著作家的主觀意圖而言。文學的魅力,就在於它能被誤讀。一部作家的主觀意圖和讀者的讀後感覺吻合了的小說,可能是一本暢銷書,但不會是一部「偉大的小說」。
●如果一部小說只有所謂的善與高尚,或者只有簡單的、公式化的善惡對立,那這部小說的價值就值得懷疑。那些具有哲學思維的小說,大概都不是哲學家寫的。好的長篇應該是「眾聲喧嘩」,應該是多義多解,很多情況下應該與作家的主觀意圖背道而馳。在善與惡之間,美與丑之間,愛與恨之間,應該有一個模糊地帶,而這里也許正是小說家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
大約是兩年前,《長篇小說選刊》創刊,讓我寫幾句話,推辭不過,斗膽寫道:「長度、密度和難度,是長篇小說的標志,也是這偉大文體的尊嚴。」 寫小說要有長篇胸懷
所謂長度,自然是指小說的篇幅。沒有二十萬字以上的篇幅,長篇小說就缺少應有的威嚴。就像金錢豹子,雖然也勇猛,雖然也剽悍,但終因體形稍遜,難成山中之王。我當然知道許多篇幅不長的小說其力量和價值都勝過某些臃腫的長篇,我當然也知道許多篇幅不長的小說已經成為經典,但那種猶如長江大河般的波瀾壯闊之美,卻是那些精巧的篇什所不具備的。長篇就是要長,不長算什麼長篇?要把長篇寫長,當然很不容易。我們慣常聽到的是把長篇寫短的呼籲,我卻在這里呼籲:長篇就是要往長里寫!當然,把長篇寫長,並不是事件和字數的累加,而是一種胸中的大氣象,一種藝術的大營造。那些能夠營造精緻的江南園林的建築師,那些在假山上蓋小亭子的建築師,當然也很了不起,但他們大概營造不來故宮和金字塔,更主持不了萬里長城那樣的浩大工程。這如同戰爭中,有的人指揮一個團可能非常出色,但給他一個軍、一個兵團,就亂了陣腳。將才就是將才,帥才就是帥才,而帥才大都不是從行伍中一步步成長起來的。當然,不能簡單地把寫長篇小說的稱作帥才,更不敢把寫短篇小說的貶為將才。比喻都是笨拙的,請原諒。
一個善寫長篇小說的作家,並不一定要走短———中———長的道路,盡管許多作家包括我自己都是走的這樣的道路。許多偉大的長篇小說作者,一開始上手就是長篇巨著,譬如曹雪芹、羅貫中等。我認為一個作家能否寫出並且能夠寫好長篇小說,關鍵的是要具有「長篇胸懷」。「長篇胸懷」者,胸中有大溝壑、大山脈、大氣象之謂也。要有莽盪之氣,要有容納百川之涵。
所謂大家手筆,正是胸中之大溝壑、大山脈、大氣象的外在表現也。大苦悶、大悲憫、大抱負、天馬行空般的大精神,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的大感悟———這些都是長篇胸懷之內涵也。
大悲憫具有拷問靈魂的深度 大苦悶、大抱負、大精神、大感悟,都不必展開來說,我想就「大悲憫」多說幾句。近幾年來,「悲憫情懷」已成時髦話語,就像前幾年「終極關懷」成為時髦話語一樣。我自然也知道悲憫是好東西,但我們需要的不是那種剛吃完紅燒乳鴿,又趕緊給一隻翅膀受傷的鴿子包紮的悲憫;不是蘇聯戰爭片中和好萊塢大片中那種模式化的、煽情的悲憫;不是那種全社會為一隻生病的熊貓獻愛心但置無數因為無錢而在家等死的人於不顧的悲憫。悲憫不僅僅是「打你的左臉把右臉也讓你打」,悲憫也不僅僅是在苦難中保持善心和優雅姿態,悲憫不是見到血就暈過去或者是高喊著「我要暈過去了」,悲憫更不是要迴避罪惡和骯臟。
《聖經》是悲憫的經典,但那裡邊也不乏血肉模糊的場面。佛教是大悲憫之教,但那裡也有地獄和令人發指的酷刑。如果悲憫是把人類的邪惡和醜陋掩蓋起來,那這樣的悲憫和偽善是一回事。《金瓶梅》素負惡名,但有見地的批評家卻說那是一部悲憫之書。這才是中國式的悲憫,這才是建立在中國的哲學、宗教基礎上的悲憫,而不是建立在西方哲學和西方宗教基礎上的悲憫。長篇小說是包羅萬象的龐大文體,這里邊有羊羔也有小鳥,有獅子也有鱷魚。你不能因為獅子吃了羊羔或者鱷魚吞了小鳥就說它們不悲憫。你不能說它們捕殺獵物時展現了高度技巧、獲得獵物時喜氣洋洋就說他們殘忍。只有羊羔和小鳥的世界不成世界;只有好人的小說不是小說。即便是羊羔,也要吃青草;即便是小鳥,也要吃昆蟲;即便是好人,也有惡念頭。站在高一點的角度往下看,好人和壞人,都是可憐的人。
小悲憫只同情好人,大悲憫不但同情好人,而且也同情惡人。
編造一個苦難故事,對於以寫作為職業的人來說,不算什麼難事,但那種在苦難中煎熬過的人才可能有的命運感,那種建立在人性無法克服的弱點基礎上的悲憫,卻不是能夠憑借才華編造出來的。描寫政治、戰爭、災荒、疾病、意外事件等外部原因帶給人的苦難,把諸多苦難加諸弱小善良之身,讓黃鼠狼單咬病鴨子,這是煽情催淚影視劇的老套路,但不是悲憫,更不是大悲憫。只描寫別人留給自己的傷痕,不描寫自己留給別人的傷痕,不是悲憫,甚至是無恥。只揭示別人心中的惡,不袒露自我心中的惡,不是悲憫,甚至是無恥。只有正視人類之惡,只有認識到自我之丑,只有描寫了人類不可克服的弱點和病態人格導致的悲慘命運,才是真正的悲劇,才可能具有「拷問靈魂」的深度和力度,才是真正的大悲憫。 關於悲憫的話題,本該就此打住,但總覺言猶未盡。請允許我引用南方某著名晚報的一個德高望重的、老革命出身的總編輯退休之後在自家報紙上寫的一篇專欄文章,也許會使我們對悲憫問題有新的認識。這篇文章的題目叫《難忘的斃敵場面》,全文如下:中外古今的戰爭都是殘酷的。在激烈斗爭的戰場上講人道主義,全屬書生之談。特別在對敵斗爭的特殊情況下,更是如此。下面講述一個令我畢生難忘的斃敵場面,也許會使和平時期的年輕人,聽後毛骨悚然,但在當年,我卻以平常的心態對待。然而,這個記憶,仍使我畢生難忘。
1945年7月日本投降前夕,敵軍所屬一個大隊,瞅住這個有利時機,向「北支」駐地大鎮等處發動瘋狂進攻,我軍被迫後撤到駐地附近山上。後撤前,我軍將大鎮潛伏的敵軍偵察員4人抓走。抓走時,全部用黑布蒙住眼睛(避免他們知道我軍撤走的路線),同時綁著雙手,還用一條草繩把四個傢伙「串」起來走路。由於敵情緊急,四面受敵,還要被迫背著這四個活包袱行進,萬一雙方交火,這4個「老特」便可能溜走了。北江支隊長鄔強當即示意大隊長鄭偉靈,把他們統統處決。
鄭偉靈考慮到槍斃他們,一來浪費子彈,二來會驚動附近敵人,便決定用刺刀全部把他們捅死。但這是很費力,也是極其殘酷的。但在鄭偉靈眼裡看來,也不過是個「小兒科」。
當部隊撤到英德東鄉同樂街西南面的山邊時,他先呼喝第一個蒙面的敵特俯卧地上,然後用鋤頭、刺刀把他解決了。
為了爭取最後機會套取敵特情報,我嚴厲地審問其中一個敵特,要他立即交代問題。其間,他聽到同夥中「先行者」的慘叫後,已經全身發抖,無法言語。我光火了,狠狠地向他臉上摑了一巴掌。另一個敵特隨著也狂叫起來,亂奔亂竄摔倒地上。鄭偉靈繼續如法炮製,把另外三個敵特也照樣處死了。我雖首次看到這個血淋淋的場面,但卻毫不動容,可見在敵我雙方殘酷的廝殺中,感情的色彩也跟著改變了。
事隔數十年後,我曾問鄭偉靈,你一生殺過多少敵人?他說:百多個啦。
原來,他還曾用日本軍刀殺了六個敵特,但這是後話了。
讀完這篇文章,我才感到我們過去那些描寫戰爭的小說和電影,是多麼虛假。這篇文章的作者,許多南方的文壇朋友都認識,他到了晚年,是一個慈祥的爺爺,是一個關心下屬的領導,口碑很好。我相信他文中提到的鄭偉靈,也不會是凶神惡煞模樣,但在戰爭這種特殊的環境下,他們是真正的殺人不眨眼。但我們有理由譴責他們嗎?那個殺了一百多人的鄭偉靈,肯定是得過無數獎章的英雄,但我們能說他不「悲憫」嗎?可見,悲憫,是有條件的;悲憫,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問題,不是書生的臆想。
長度、密度、難度
一味強調長篇之長,很容易招致現成的反駁,魯迅、沈從文、張愛玲、汪曾祺、契訶夫、博爾赫斯,都是現成的例子。我當然不否認上列的作家都是優秀的或者是偉大的作家,但他們不是列夫·托爾斯泰、陀斯妥也夫斯基、托馬斯·曼、喬伊斯、普魯斯特那樣的作家,他們的作品裡沒有上述這些作家的皇皇巨作里那樣一種波瀾壯闊的浩瀚景象,這大概也是不爭的事實。
長篇越來越短,與流行有關,與印刷與包裝有關,與利益有關,與浮躁心態有關,也與那些盜版影碟有關。從苦難的生活中(這里的苦難並不僅僅是指物質生活的貧困,而更多是一種精神的苦難)和個人性
⑵ 科幻小說怎樣寫 (600字左右)
短篇科幻小說寫法
寫短篇科幻小說的十個步驟(給初學者的建議):
詹姆斯·故恩??
北星 譯
1 。從一個有價值的點子開始。這個點子最好是新奇的。至少是還有挖
掘潛力的。
2。創造能夠理想地使你的點子戲劇化的人物。讓他們受磨難;讓他們
在受磨難的過程中走進情節。
3。制定一個關於情節的規劃,設計一個情節,使其能展現所有對於表
現人物去解決他們的問題所必須的場景。
4。忽略所有對於情節發展沒有影響的東西--不必要的場景,漫不經心
的對話,無關痛癢的人物。所有的都必須與情節發展有關。問一下自己
:如果我去掉這些對情節有沒有影響?如果回答是「不」,那麼就去掉
它。一個雕刻家在從一塊石頭上創作他的雕像的時候,他會從石頭上去
掉所有不屬於雕像的部分。你也得這樣,去掉所有不屬於故事的部分。
5。像荷馬寫《伊利亞得》一樣,從事件的中間開始你的故事。這個時
刻應該是你故事中所要解決的問題出現的時刻,而你的人物則正處於緊
急關頭。然後,如果需要的話,你可以回頭來說明。不過說明的東西是
已經死去的材料,它最好跟情節的發展結合起來。
6。在情節,人物性格,以及詞語表達上應該盡量避免俗套。這對於初
學者也許比較困難,因為每個作者都是從喜歡別人的構思而開始寫作的
。學會避免俗套是學習寫作的一半的目標。
7。按照場景來寫;將它們完全地形象化起來。可能的話引入另外的細
節。
8。 盡力使所有的事物都戲劇化。試著去掉一切非戲劇化的因素。
9。 修改。
10。將你寫的故事投稿。海因萊因很久以前說過的一句話現在仍然有效
:你必須為了能發表而寫。
-------------------
註:詹姆斯·故恩是美國堪薩斯大學的英文教授,多年教授科幻課程。
同時也是一個有成就的科幻作家和編輯家。其編輯的《科幻之路》五卷
,對中國科幻界有不小的影響。
⑶ 如何寫科幻文章
我推薦幾個素材
我們人類到底是什麼?
是300萬年前從樹上下來的猿猴
還是被上一代人類拋棄的白痴
還是某個外星文明在星球毀滅前發向地球的物種之一???
是不是智慧導致了人類社會的復雜性?
智慧把人們的生活從吃生肉變成吃熟肉,並把吃熟肉的行為叫文明可是不管是吃生肉還是吃熟肉,吃去的都是地球的資源。社會發展到今天,每個人的生活幾乎是一致的。我認為當文明發展到一定高度時,個體的生命縮短到極致,文明的終點是星球的資源用盡時的毀滅
文明會越來越簡單!?
金錢引發了人類的罪惡
人類本身沒有罪惡感(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因為有了金錢,所以貪欲不可避免的出現了,那麼會不會是外星文明為了不使人類的科技達到可以發現他們(因為普遍的排他性) 才在很久之前在人類中推廣「貨幣」藉此引發人類人性的罪惡。。。
如果真是這樣,他們竟然成功了!?
怎樣寫科幻小說科幻小說是用小說形式描寫幻想的。將來可能實現的科學前景,它具有「科學」、「幻想」和「小說」三大特色。因此,寫科幻小說,首先必須運用人類已經掌握的科學知識,去探索科學奧秘,如坐上宇宙飛船去星際旅行。宇宙飛船是人類已發明的事物。坐上它「飛向人馬星座」,這是目前人類還達不到的,在科幻故事的想像文中可以達到。也就是說想像要合理,要有科學依據。其次,要美好。科學小說有對讀者健康教育的主題思想。要表現人類在未來社會中的勞動和智慧,應能振奮起人們探索大自然、征服大自然的熱情和信心。第三,形象化與科學結合。科幻小說是用形象化的小說手法描寫科學、表現科學、普及科學、沒有人物形象,就不是小說而是科學設想、預言,沒有科學,只是一般的幻想小說。最後,要善於運用擬人化的手法使自己與任何非人類的事物交流,語言要活潑有個性。
怎樣寫好科幻小說——淺談科幻小說的創作??
很簡單,把你心中的故事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寫出來就可以了。
⑷ 科幻小說一般寫什麼內容
科幻小說,是小說類別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其內容交織著科學事實和預見、想像。通常將「科學」「幻想」和「小說」視為其三要素。是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文學樣式。--網路
⑸ 如何評價科幻小說《餓塔》
這樣的科幻小說對後來的很多同類題材的作品影響深遠,值得一讀。
⑹ 介紹一篇科幻小說有哪些切入點
主題與范圍
科幻小說題材所涉及的范圍相當廣大,以至於難以列出單獨的清單——除非另開一本網路全書。以下將粗疏地對主流的科幻小說主題做一個簡單羅列。所提供的例子並非全部曾有單獨成篇的作品,更常見的情況是在同一個作品中便牽涉兩到三個主題,比方說在時間機器中對主角所旅行到的未來世界的描述,就有文明崩壞的味道。
如果你有一個科幻類的自認為嶄新的點子,不建議你在下表當中尋找有無類似的,這很可能讓你喪失創作熱情;不過當你想要尋找靈感時,倒可以瀏覽下表追循前人的足跡。
社會形態
因為某種理由,故事背景所在的未來、或者一個曾有先進遠古文明的架空世界,明顯曾發生文明崩壞或倒退。常見的理由例如過度污染使自然環境惡化產生巨大天災、大規模毀滅兵器、星際戰爭、人口過度膨脹資源供應體系崩潰造成的大規模滅絕、瘟疫、超科技失控(例如奈米機械)。
烏托邦。作者基於自己的一種創見,描述未來或似未來架空世界的人類,怎麼利用更高的科技或其他層面的應用技術消弭高科技的副作用,達成和諧的生活。比方說針對燃油車的污染問題,科幻小說家曾提出反重力運輸設施之類的構想。
反烏托邦,尤其是其中抓緊近代技術濫權疑慮的塞伯朋克。所謂的技術濫權疑慮,是指近代新生的專利權概念,卻可能支持一些掌握尖端科技的人可不受監督的運用這些科技、從而以曲折手法達成極權目的。在這類小說中最常見的邪惡勢力角色由托拉斯扮演。其他的反烏托邦,則是更廣泛地針對某種被作者認為有害的高科技、或者太天真的理想主義,進行渲染並反諷。
自然被過度壓縮,人類傲慢征服一切的未來社會或似未來架空世界。可能對這種社會的病態現象也備有一些陳述,但活在那個世界的人似乎都已經習慣了。
對人工智慧或其他高科技過度依賴的病態未來社會或似未來架空世界。有時這些高科技也會產生人類似的野心,而開始或試圖進行它們的極權統治。
⑺ 科幻小說怎麼寫
如何寫科幻小說?這是個極難回答的問題。如果有固定答案,豈不是人人都可寫科幻小說?豈不是科幻小說再不會發展?我這里不想詳細敘述寫科幻的技巧,只想列舉一些作家的經驗之談,供同學們參考。
先說兩件美國寫作課上發生的事。
一次,在寫作課剛開始時,學生在教室里坐定,教師走進課堂,從講台上看看學生,開口第一句話是:「一切能夠寫出的故事都已經寫出,你們不可能寫出更好的故事!」
還有一次,也是第一次上寫作課,教員把這門課定名為「為樂趣和收益而寫作」的寫作課。他開口第一句話是:「《灰姑娘》的故事已經寫了5萬次,都能賣掉。這故事還可以再寫——再賣!」
兩個教員講的話是什麼意思呢?按第一個教員的說法,豈不是無需再學寫作?按第二個教員的話說,豈不是一切故事都是重復或抄襲?
否!他們的含義是我們必須向前人學習,學習前人的寫作經驗。他們那樣說只是為了幽默,引起學生的興趣。
現在,我們列舉一些著名科幻作家關於寫作經驗的名言。
一、關於科幻小說的結構
傑克·威廉森(曾參加成都科幻會議)說:
永遠不要讓讀者設想有多個基本前提……保持故事連貫一致,小說中的一切都要合乎邏輯順序,前後呼應……要讓讀者極想知道你准備告訴他什麼。
A.E.范·汪說:
考慮一些大約800字的場景……每個場景都有一個目的,一般在第三段陳述,在場景結束時這個目的可以完成也可以尚未完成……場景不一定按最終順序來寫……想到它們就寫下來。
二、關於科幻小說的人物
傑克·威廉森說:
保持人物符合邏輯……壞人一般比英雄人物好寫。
約翰·布魯納說:
如果誰有志寫科幻小說,對銀河帝國的興衰極有興趣,而對他故鄉街道上的人卻漠不關心,那麼我勸他回家,在自己腦門上用硫酸寫上下面的標語:「科幻小說與所有的小說一樣,是關於人的小說,」這樣他一照鏡子就能提醒自己。
約翰·坎貝爾說:
首先,科幻小說是關於人的小說。即使以狗為主人公,我們也會把人的品質投射到狗的身上,只注意它象人的一些特徵,而不管它是否是四條腿。如果一個能思維的機器人是主人公,那麼這機器人要麼具有人性,要麼與它們支持的人物為敵。
三、如何向別人學習
雷·布拉德伯里寫道:
1940年,我拆散斯特金的每一篇故事,找出它的內部結構,看看是什麼使他的故事引人入勝。當時我20歲,還未能發表一篇故事,因此我熱衷於找到成功作家的秘密。我暗暗地懷著痛苦的忌妒注視著斯特金……然而由於他有我追求的獨創性,我仍然不斷地回到他的小說,拆解、分析、反復考察小說的結構。
約翰·坎貝爾寫道:
人們常說,你若要寫作,就得研究專家的作品,這並不是說你只是閱讀他們的小說,而且還應注意他們的寫作方式,為什麼用那種方式?他們為什麼成功?這次成功和下次成功有什麼不同?
四、關於科學的精確性
哈爾·克萊門特寫道:
你不能使故事與生活中已知的事實矛盾,例如跑得快的動物一般腿長,吃草的動物腦子不會發達。
保羅·安德森寫道:
約翰·坎貝爾曾引用過一個可怕的例子:一顆行星圍繞著一個藍白色的太陽,上面有氧氣和氟氣。這在化學上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氧和氟在陽光照射之下立刻爆炸結合。
五、關於寫作和投稿
最後,羅伯特·海因萊因對初學者提出幾點忠告:
必須不斷寫作(光說不練不行)。
必須寫完你已經開始的故事(不可半途而廢)。
除非編輯提出要求,一定不要擅自重寫你的故事。
⑻ 小學科幻小說如何寫
開篇致勝
好的一本小說,尤其是懸疑類科幻小說,從開篇就應該有這樣一些片段,這樣讀者才能更有趣味的閱讀下去。
(賞析:羅伯特森·戴維斯,他在《謀殺和行走的靈魂》里是這樣開頭的:「當斯尼弗從槍套里抽出暗藏的凶器將我擊倒在地,讓我無法動彈時,我這輩子都沒有這么驚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