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科幻小說未來前景
『壹』 玄幻小說的未來發展方向在哪
奇幻、玄幻作者的年輕化
就歷史而言,科幻小說長於魔幻小說,而魔幻小說又長於奇幻、玄幻小說。然而,以《幻城》為代表的奇幻、以《小兵新傳》為代表的玄幻,影響力如今遠遠超過「老牌」的科幻。一篇書評這樣寫道:「魔幻圖書的大浪淘沙,超越科幻,而不到三年的時間,玄幻小說又異軍突起,以驚人的速度顛覆了魔幻小說一統江山的局面。」
細細分析新生的奇幻和玄幻,我注意到作者的年輕化和讀者的年輕化。
17歲的郭敬明在緊張的高三學習之餘,寫出了充滿奇幻色彩的長篇小說《幻城》。
奇幻小說《異人傲世錄》的作者陳思宇,是成都大學中文系廣電專業大二學生。
《小兵傳奇》的作者不像郭敬明那樣頻頻曝光於媒體,以至人們以為作者是羞澀的mm。其實,作者玄雨是小夥子,出生於1980年,只比郭敬明大兩歲。玄雨生活在廣東小城河源,只讀過師專,在中學當美術教師。他「終於發現教師的職業太不適合自己,我太懶。我們這些人都是日夜顛倒的,晚上工作,白天睡覺,睡到上午11點才起床。」他開始寫作。他取了筆名玄雨,玄字取自「天地玄黃」,而「雨」字是「因為我很喜歡下雨的感覺」。
玄雨是這樣開始寫玄幻小說的:「我打小就很喜歡看小說,2000年的時候,我在這一年無所事事,幾乎一天看數套小說。街上租書店的書都被我看光了,找不到書看的時候就開始上網看,可是網上完整的小說絕大部分都看過,無聊中就開始接觸網路作者寫的書。這是我第一次看玄幻小說,讓我接觸到了和武俠小說完全不一樣的感覺。在小說中有各種稀奇古怪的世界和奇遇,這些立刻讓我沉迷了下去。但是讓我不爽的是,這些好看的小說都是沒寫完的,而且更新非常的慢。苦等的時候,開始在腦中幻想小說裡面的情節,把自己當成主人翁在虛幻的世界中冒險。這個時候發覺小說裡面的情節和自己想像中希望看到的情節相差了許多,於是就開始試著寫出自己希望看到的情節。就是這樣,開始了敲擊鍵盤的日子。」
我在北京接觸了玄幻小說的作者「火天車」,得知那是一個寫作班子,平均年齡只有22歲。他們之中不少是女性。我問及「火天車」的創作,他們是這樣答復的:由一個負總責的小姐寫出總體構思,設計了人物,然後在網路上徵求寫手。寫手們紛紛用E mail發來自己的構思。這些構思被負總責的小姐選中之後,由寫手寫成玄幻小說。經過負總責的小姐修改、潤色之後,以「火天車」的名義出版。正因為這樣,「火天車」創作玄幻小說速度驚人,一下子就推出幾十本。
在前幾天,我應約為蘭州作者傅良舉的長篇奇幻小說《最後的王族》作序。作者也是一位年輕的大學生。
奇幻、玄幻作者的年輕化,在台灣也是如此。台灣松山高中一年級女生以「水泉」為名,寫出了五大部《風動鳴》,由台灣春天出版公司出版。
我很贊賞奇幻、玄幻作者的年輕化。其實,我也是「少年寫手」出身。我是在11歲發表作品,20歲成為《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21歲寫出科幻小說《小靈通漫遊未來》。我深知,年輕人洋溢著青春的熱情,充滿奇奇怪怪的幻想。奇幻和玄幻,是青春文學,那麼多年輕人加盟奇幻小說、玄幻小說的創作,是值得鼓勵的。在改革開放進入深層次的今日,中國進入寬松的歲月,年輕人的想像力得到盡情釋放。奇幻和玄幻,正是想像力得以任意馳騁的廣闊天地。眾多年輕作者創作奇幻和玄幻小說,正是體現了時代的潮流。
與此同時,奇幻和玄幻在網路上廣泛傳播,而網路小說的主要讀者群是青少年,因此奇幻和玄幻藉助於網路的無限魔力,吸引了千千萬萬青少年的眼球。另外,奇幻和玄幻小說所展現的新穎奇麗、妙不可言的幻想境界,也正是充滿青春活力的青少年讀者所喜愛的。正因為這樣,《小兵傳奇》會擁有那麼高的點擊率,而《幻城》也以十萬冊的印數震驚北京圖書訂貨會。
期待奇幻和玄幻健康發展
奇幻和玄幻作品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在中國大量出現。我以為,這樣的「奇幻熱」、「玄幻熱」是可喜的。在新華社上海分社所發電訊《葉永烈點評玄幻小說熱》中,便有這樣一段話:「面對玄幻小說的火熱場面,葉永烈直言:『玄幻小說能夠啟發讀者的想像力,而這一點恰好是中國學生所缺乏的。因此玄幻小說的暢銷,總的來看是件值得慶幸的事。』」
報道還寫道:「葉永烈指出,如今玄幻小說的弊病在於『急於求快求成』。『我不相信慢工出細活,但我也不贊賞僅為商業噱頭的火速寫作,小說還是要以質量為前提。』『玄幻』同樣期待精品。盡管玄幻小說大有風靡全國之勢,但作為幻想小說的重要分支,它同樣面臨著創作上的窘境。」
我以為,面對「奇幻熱」、「玄幻熱」,文學界要加強理論研究,加強作品評論,對年輕的作家們給予引導,以使「奇幻熱」、「玄幻熱」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能夠出現一批像《幻城》那樣的精品力作。
上面這個摘自中華讀書報。
——————————————————————————————
另:我也是玄幻小說迷哈
特喜歡《九州幻想》《幻想1+1》上斬鞍、唐缺等人的作品。
『貳』 請答出台灣省第一篇科幻小說的名稱:
台灣省第一篇科幻小說的名稱:《潘渡娜》
1956年,台灣作者趙滋蕃在香港創作了《飛碟征空》、《月亮上看地球》、《太空歷險記》等具有科幻風格的作品。這是可以追溯到的台灣最早的科幻作品。不過,台灣科幻界普遍承認的第一篇科幻小說是女作家張曉風的《潘渡娜》,1968年發表於《中國時報》。《潘渡娜》是「潘多拉」一詞的台灣譯法。和同樣由女作家寫下的世界科幻文學開山之作《弗蘭肯斯坦》頗為類似,《潘渡娜》講的也是人造人的悲劇故事。出生於1941年的張曉風是台灣著名散文家。《潘渡娜》文筆優美、哀婉動人。不過,畢竟是創始之作,在科幻本身的特色方面挖掘得不夠深入。
『叄』 台灣省第一篇科幻小說的名稱:
台灣省第一篇科幻小說的名稱:《潘渡娜》
1956年,台灣作者趙滋蕃在香港創作了《飛碟征空》、《月亮上看地球》、《太空歷險記》等具有科幻風格的作品。這是可以追溯到的台灣最早的科幻作品。不過,台灣科幻界普遍承認的第一篇科幻小說是女作家張曉風的《潘渡娜》,1968年發表於《中國時報》。《潘渡娜》是「潘多拉」一詞的台灣譯法。和同樣由女作家寫下的世界科幻文學開山之作《弗蘭肯斯坦》頗為類似,《潘渡娜》講的也是人造人的悲劇故事。出生於1941年的張曉風是台灣著名散文家。《潘渡娜》文筆優美、哀婉動人。不過,畢竟是創始之作,在科幻本身的特色方面挖掘得不夠深入。
『肆』 未來人工智發展前景如何科幻小說中的是否會實現
未來人工智慧的發展前景相當良好,我們在各個領域已經取得了不小的突破;科幻小說中的種種場景,或許距離我們已經不遠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現是什麼?小編認為,只有“現代科學”才能配得上這個頭銜。
在科學出現之前,人類茹毛飲血,渾渾噩噩;科學出現之後,我們在短短的一百年裡如同天翻地覆一樣改變了自己的生活,讓地球文明變得與眾不同。時至今日,人類的目光,已經不僅僅是“發展文明”,而是要“創造智能”了。
所以,人工智慧的探索,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個“潘多拉魔盒”,要慎之又慎才行!
『伍』 談談你們對科幻小說的前景和作用的認識!
在我國第一個在北京大學開辦科幻學習班的吳岩曾經這樣說過:「科幻可以表達現代甚至後現代的主題,可以使用任何全新的文體。」而且,好的科幻小說絕對不是讓人消遣的小東西,他們反映的范圍之廣,之深是一些純文學遠遠不可能達到的。比如像我最喜歡的一部科幻小說《來波維茲的贊歌》,那種對人性和文明發展的思考讓人震撼,再比如我國最優秀的科幻小說作者劉慈欣的名作《流浪地球》中,那種人類在極端環境下的描寫,使宇宙的深邃和未知讓人心潮澎湃和扼腕嘆息。對人類的反思,對宇宙的思考,科幻文學在這方面比起純文學的起點高出許多。還有,凡爾納的對科學發展的極度樂觀到現在已經更加理性,在法國科幻文學被算作浪漫主義,而像號稱英國戰後最偉大的作家喬治奧維爾的代表作《1984》中那種對極權主義的控訴在歐洲產生了風暴一般的影響。可以說科幻文學在西方已經得到了承認,但在中國的發展並不樂觀,首先,大家對科幻的定義都分不清,如衛斯里的毫無科學理論根據的作品被稱作科幻,其實是玄幻,而《哈利伯特》是奇幻,卻被當成科幻。再者,認識的科幻小說家太少,人們了解的科幻小說家不是凡爾納,就是韋爾斯,要不就是好萊塢大片,殊不知科幻小說大家雲集,名作輩出,還看著100多年前的作品,在時間上,已經落後了。我們可一下這一段話,對中國科幻的憂思:
「一位網友說,但是,「中國的媒體只要有個小藝人的花邊,可能就有大量報道。」一位科幻迷說,在西方,科幻作家的地位是很高的,是媒體追逐的偶像,是財富的象徵,「美國一位科幻大師去世了,那是轟動世界的新聞。」
但中國科幻卻一直命運多桀。1904年,作為西方工業革命副產品的科幻首次被魯迅從國外引進,魯迅認為,這種文學樣式可以「導中國人群以力行」,是改變國民劣根性的一劑良葯。然而,此後,就在西方科幻進入黃金時代以後,中國科幻卻地位尷尬,頗受打擊。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科幻再次遭到批判,被認為是「偽科學」。如今,中國科幻走向復甦,但作為一個五千年來習慣於從歷史和經典中尋找答案的民族,還一時難以適應科幻那種對未來的神奇想像、對無盡可能性的灑脫描述以及對權威的顛覆。
在科技革命日新月異的時代,在西方,科幻已被認為是一種反映人類後現代焦慮的「先鋒文學」,但在中國,僅僅被當作是難登大雅之堂的「兒童文學」。「從中可以看出,中國科幻的復興,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如果樓主對科幻感興趣,請看
中國
劉慈欣http://xjecpc.vip.sina.com/kehuanwenxue.htm
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l/60-liu_cx/index-lcx.htm
王晉康
http://scifi.51flying.com/homepage/wangjinkang/index2.asp
何夕
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h/24-he_xi/
此三人為中國科幻小說的最高水平代表
外國
阿瑟克拉客
http://book.tiexue.net/novel8010/
http://www.ebook99.com/lx_khsk_klk.htm
阿西莫夫
http://www.yifan.net/yihe/novels/science/xsa/xsa.html
海因萊因
http://www.aikanshu.com/books/8003/
此三人為上個世紀中後期公認的外國科幻三巨頭
『陸』 標志著台灣科幻小說正式誕生的作品是
潘渡娜儒家文化人性的自覺意識
『柒』 求一本科幻小說 好像是台灣的
銀河新世紀 作者: 凱雲
絕對的,網上一搜一堆
『捌』 作為一個科幻小說的專業作家,你對未來的作家有什麼建議嗎
多讀,多寫,有始有終。
這是寫作可出版小說的三個基本要素。如果你不閱讀,你就不會發展你的聲音或風格。如果你不寫作,你就無法發展你的技巧。如果你沒有完成你開始的事情,你就不能發展你完整的技巧——也就是從頭到尾講一個故事的能力。如果你做到了這三點,你就會有規律的工作,如果你有一定的意識去做,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就會有更好的工作。
但是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這個寫作建議,你可能已經知道了,否則你不會問我!所以,讓我嘗試一些更奇怪的建議。
與人面對面交談。寫作是一種輸出(某種程度上,它產生自己的輸入,但那是另一回事)。作為一名作家,你需要輸入。與人交談。和你的朋友談談。你的家人。結交新朋友。使新的愛好。通過新的愛好結交新朋友。探索。是的,多讀書,但要離開書本,遠離屏幕。不要為了成為一個更好的作家而這樣做。這樣做是因為生命是短暫的,人是重要的。
這么做是因為我們都是岩石上的塵埃,以每秒數千英里的速度在太空中旋轉。這樣做是因為有我們面前沉默,沉默會有我們後,我們彼此是唯一,甚至世界各地的人們堅持最好的利用時間的是傷害無辜的人,因為他們可以讓其他人的生活困難,或因為這是他們的祖宗。所以勇敢地面對吧。是一個朋友。是一個情人。反抗壓迫。和長得不像你的人牽手。向那些和你想法不同的人學習。幫助修復這個破碎的世界。
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會成為一個更好的作家。但如果沒有,剩下的你還是做了。
『玖』 台灣與大陸未來的發展前景
台灣已經走到L型底部了,大陸往那邊走。
『拾』 台灣未來的發展趨勢
1、就政治層面而言,台灣和大陸終將融合。
2、經濟層面上,台灣所有的大城市都在西部,和福建東部遙相呼應。如果沒有和大陸的經濟融合,台灣的經濟問題永遠無法解決。就GDP總量而言,07年的台灣經濟已經被廣東超越,08年即將被山東江蘇超越,09年將被浙江超越。就人均GDP而言,2010年的北京上海肯定將超過台灣。2015年浙江的人均GDP也有可能超過台灣。可以肯定地說,台灣的那些意識形態分子將會迅速退出歷史舞台,台灣人對大陸人的莫名其妙的優越感也將同時消失。
3、台北高雄在20年後肯定進不了中國經濟的前20大城市。如果能統一,宜蘭花蓮台東是中國海軍直接進入太平洋的唯一出口,這里必將會建立大規模的海軍基地,成為中國的太平洋艦隊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