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科幻小說時間機中文版器閱讀

科幻小說時間機中文版器閱讀

發布時間: 2021-06-20 21:25:33

㈠ 時間機器的作品鑒賞

威爾斯所描寫的退化現象正好與達爾文的進化論相吻合,對未來世界進行了顛覆性描寫,呈現出人類衰落的悲哀和世界末日的凄涼。
埃洛伊人沒有領地意識,沒有徵服欲,也沒有剝削或奴役思想。然而,沒有嚴格社會強權結構的社會環境卻給時間旅行者提供了在地球表面上自由行走的條件和可能性。莫洛克人從事機械化生產,但並沒有形成現代化大機器生產所必備的管理形式和社會組織。當時間旅行者從水井井壁的凹進處進人其地穴時,只聽見洞里的機器轟鳴聲,但並沒能目睹他們的機器生產過程。威爾斯把莫洛克人描寫成邪惡之人或惡勢力的代表。莫洛克人雖有領地意識,但卻沒有現代社會的軍隊意識、警務意識、立法和司法意識,也沒有殺人武器的使用意識。當他們驅趕或圍攻時間旅行者時,也只是赤手空拳,喪失了使用現代化攻擊性或殺戮性工具的基本意識;他們表面上兇狠,但實際上並不能給時間旅行者構成真正的威脅。時間旅行者遭遇莫洛克人時所產生的一切恐慌言行和心理都是其自身對人類強權社會的俱怕所致。埃洛伊人和莫洛克人各自退化的社會形態是「熵」增發展到最高階段後的退化表現形式之一。這兩類人都喪失了人的社會性功能,沒有建立起強有力的社會組織,也沒有建立這類組織的慾望,樂於在無組織、無紀律、無理想的自由散漫狀態中尋求自己的生存之道。
威爾斯筆下的兩類地球人都是作者生活時代社會狀況的折射,以科幻方式預言人類社會高度發展後可能出現的衰落和滅亡。這些未來人類的生存狀態與社會「熵」增現象密切相關。人類進化與熵增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矛盾現象,文明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可能會以人性的退化為代價。人類在進化與「熵」增的矛盾過程中並不一定走向完美。威爾斯警示人類社會,在人類文明高度發達,並達到完善的同時,人類的精力、激情、創造力會日漸退化,伴隨之的還有良心的泯滅、道德的淪喪、社會結構的瓦解和已有文明成果的喪失。
科學和技術發展越高,人類面臨的生存危機就會越大。因此,在《時間機器》里,威爾斯以科幻小說的形式,給現代社會的發展敲響了警鍾,提醒人們在發展過程中要注意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雙重建設,不然就會重蹈埃洛伊人和莫洛克人的覆轍。
盡管威爾斯筆下的人類未來透著悲觀主義色彩,但這並不意味著威爾斯對人類前途已徹底喪失了信心。小說的結尾寫道:「他帶回來的那兩朵白花可以證明,即使在那人類衰亡的時代,溫情仍然活在人類心中。」這句話向讀者傳達出了威爾斯的理想和道德心聲:只要人類的溫情沒有流失,靈魂不會空乏,人性的進步與科學、文明的發展相伴隨,人類便還有希望。 《時間機器》始終以第一人稱進行敘事,因此讀者始終以接近受述者的地位存在,兩者之間的心理距離始終得到弱化。值得注意的是,這其中也存在一個級次問題,即讀者先聽到敘述者「我」的敘述聲音,接著聽到時間旅行家的敘述聲音,最後又聽到「我」的敘述聲音。這個級次的轉換是藉助無名敘述者「我」來實現的。「我」的第一人稱敘述明顯意味著時間旅行家的神奇經歷他是親耳所聞,也就是說,他當時是「在場」的,而這位「牽涉其中的敘述者」的在場,使得讀者得以跟隨他的敘述如同身臨時間旅行家家中。從這個意義上講,無名敘述者「我」構成讀者和時間旅行家發生關系的橋梁,正是藉助這位不知名的「我」,時間旅行家的敘述聲音有了言說向度,讀者參與意識或曰「在場」意識得到進一步強化,對時間旅行家的講述也就更有可能感同身受。同時,兩位敘述者敘述過程中明顯的自我意識又使作為聽者的讀者保持自由超然的審美心態和閱讀情緒。「我」在追敘過程中對自我身份始終未透露,然而這些個人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齡和職業等)的模糊並未削弱其敘述的可信度,這些信息的不明反而造成了敘事上的「闡釋空缺」,在激發讀者閱讀興趣的同時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臆想空間。
小說的描寫真實,情節設計縝密,對人物心理的刻畫也比較細膩。威爾斯藉助「時空穿梭」這一科學假設,用諷刺和象徵手法闡述他對人類進化和社會關系結構的思考。在小說中,人類關系在經歷世世代代的階級壓迫與反抗之後,終於升級到人吃人的境地。所不同的是,當今養尊處優的統治階級退化成為頭腦簡單、皮白肉嫩、任人宰割的動物,而生活暗無天日的工人階級在極端的奴役之下最終淪為嗜血成性的妖怪。

㈡ 為什麼作者們都喜歡用時光機寫道科幻小說裡面啊

作者們都喜歡用時光機寫道科幻小說。

㈢ 有科幻小說,有沒有社會幻想作品呢

1818年以來的幻想作品

想在數千字的篇幅內盡述1818年以來的幻想作品,這本身就是一個幻想。但當我們有這個機會時,我們卻無法抵禦這種誘惑。這僅僅因為,幻想,是人類本身所具有的天性……

幻想是人類得天獨厚的美麗天賦,也是人類整體創造活動和生存發展的需要。與此同時,它更是人生一切痛苦的源泉;是不是覺得這很矛盾?其實不然。因為不管人類的最終目的是什麼,達到與否都是一種事關幻想的幻滅。正是這種痛苦成為了文學創造的原動力,於是文學在幻想中誕生了。

從《吉爾迦美什》到《神曲》,從《伊利亞特》到《奧德賽》,從《理想國》到《太陽城》,從《格列佛游記》到《米克羅梅加斯》,從《天方夜譚》到《羅摩衍那》,從《山海經》到《西遊記》……這些恢宏的、不朽的著作中處處閃耀著幻想的光芒。在這里,幻想與文學似乎有著同命題的關系,互依共生,密不可分。

然而,這種親密無間的關系卻隨著十八世紀前後工業革命的開始戛然而止,現實主義文學的風頭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浪漫主義文學的光芒。在這個科學時代里,誕生於法國的啟蒙運動,以其否認權威、崇尚理性思維的精神在歐洲諸國再度引起一次思想革命,對這一時期及其後的文學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科幻,這一融合了科學與文學之美的藝術表現形式,在這個大背景下,悄然登上了文學舞台,二個多世紀以來,翩翩起舞,以其別致而優美的舞姿傾倒了越來越多的讀者。它的始作俑者,就是英國大詩人雪萊的妻子——瑪麗·雪萊。

《弗蘭肯斯坦》(科幻)——瑪麗·雪萊

1818年,寓居義大利的瑪麗·雪萊在阿爾卑斯的雪夜中創作了現代意義上的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故事情節很簡單,青年科學家弗蘭肯斯坦利用死人的器官和組織,拼合出了一個人體;並在一次雷擊下使這個人體擁有了生命;可天性善良的巨人卻因面貌醜陋而不容於世界。整個故事自然是以悲劇收場。瑪麗·雪萊受限於時代,並沒有意識到她的這部小說創造了一個嶄新的體裁。更多的,這部小說充斥著哥特體小說的印跡。但在浪漫幻想、宣洩情感、尊崇自由、彌漫神秘的特點之下,《弗蘭肯斯坦》第一次引入了現代的科學原理和技術發明,這使得它在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幻想與科學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這種基本特徵來源自特定的時代背景,同時也是科幻小說有異於其它文學體裁之處。從文本的自然價值上來講,《弗蘭肯斯坦》乏善可陳,但它畢竟開創了現代科幻小說這一體裁,無法忽視。

盡管《弗蘭肯斯坦》問世後在社會上引起了一定的反響,但在現實主義文學的洪流下,這部小小的作品還掀不起太大的浪花。三十餘年後,法國科幻小說作家儒勒·凡爾納的出現才真正開始將科幻小說推向一個頂峰。而跨世紀的英國科幻作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則是科幻文學界繼往開來的另一位翹楚。

《時間機器》(科幻)——赫伯特·喬治·威爾斯

1895年,威爾斯發表了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說《時間機器》,就此這個題材被人們廣泛認知。小說中,一位時間旅行家乘坐時間機器來到了公元802701年的世界上,發現那時地球人分為兩個種族,一個是生活在地面的埃洛依族,智力僅及兒童;而另一個則是生活在地下的莫洛克族,他們用以前遺留下的機器飼養埃洛依族,並在夜間獵捕他們為食。時間旅行者的出現,自然打亂了這種社會結構的平衡。藉助小說中的時間機器,威爾斯帶領讀者進入了數十萬年後的未來乃至地球的末日,他用進化論的觀點向人們展示出一幅幅觸目驚心的未來畫卷。很顯然,小說中的情節是暗有所指的,這種悲觀的情緒恰恰是威爾斯對當時社會現實的譏諷。

在凡爾納、威爾斯等作者的帶動下,科幻文學步入了一個更加撲朔迷離,色彩繽紛的二十世紀。科幻文學的創作重心逐漸從歐洲大陸轉移到了北美大陸上,科幻小說進入了它的「黃金時代」。優秀科幻作家和傑出科幻作品層出不窮,艾薩克·阿西莫夫、羅伯特·海茵萊因和阿瑟·克拉克這三位科幻巨頭的出現,標志著科幻文學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代。

《基地》(科幻)——艾薩克·阿西莫夫

1951年,在《基地》的第一篇故事發表十年後,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正式結集出版了。這個系列可以說復演了羅馬帝國興衰史,是科幻文藝史上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史詩類作品之一。艾薩克·阿西莫夫一生著作頗豐,其中以科幻和科普作品最為有名,他的《基地》系列描述了心理歷史學家謝頓以心理史學計算出銀河帝國即將崩潰,於是以編纂網路全書為名將人才匯集到銀河邊陲的第一基地,隨後在銀河另一端秘密地建立第二基地;藉此希翼把黑暗時期縮短至一千年。《基地》系列為科幻小說的發展鋪平了道路,它在這方面所做的貢獻可能要比其他任何一部科幻小說都大。第二十四屆世界科幻大會上,這套作品獲得了為其特設的最佳小說集獎,這是空前的榮譽;而阿西莫夫本人當時還以為托爾金的《魔戒之王》會贏得這份大獎。

阿西莫夫也無法忽視《魔戒之王》的成就?是的,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時《魔戒之王》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們這篇文章從一開頭就聲明是介紹幻想文學的。但由於十九世紀純幻想文學的低潮,奇幻文學始終沒有出現在我們的視線所及之處。不過,奇幻文學終於在二十世紀中葉再次迸發出它的青春;這首先應該歸功於英國大學教授J·R·R·托爾金《魔戒之王》系列的面世。

《魔戒之王》(奇幻)——J·R·R·托爾金

1954年出版的托爾金的奇幻史詩《魔戒之主》系列現在被奉為所有現代奇幻文學的鼻祖,這一點似乎已經達成了共識。托爾金背離了撰寫「晚安故事」的初衷,耗費十二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這套作品。如今,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部以純熟的、盡可能宏大的筆觸描述的史詩傳奇。霍比特人弗羅多與他的同伴們為了中土的和平,與邪惡的索倫圍繞著至尊魔戒展開了殊死的爭斗。托爾金彷彿一位優秀的說書人,用語言和文本構築出一個「比真實還真實」的「中土世界」;這里的每條河流,每座山川,每個種族都是那麼栩栩如生;故事中的每個情節似乎都正在這片神秘的大陸上演繹。對於讀者來說,沒有讀過它,你的閱讀生涯肯定會少了點兒什麼。

奇幻小說與早期幻想文學(傳說、神話、史詩等)的淵源更近,在經歷了十九世紀的壓抑和沒落後,隨著《魔戒之王》的問世,奇幻文學迎來了它的全面復甦。這是幻想文學界的一大幸事。而與此同時,進入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科幻小說界又開始了一場變革。「新浪潮」作家的出現對「黃金時代」的科幻小說帶來了沖擊,他們企圖徹底改變科幻小說的寫作方式,希望賦予科幻小說更大的力度,創作出更富有文學性和社會道德感的作品。

《溫室》(科幻)——布里安·奧爾迪斯

1962年,「新浪潮」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奧爾迪斯出版了他的名作《溫室》。這部作品描寫了千萬年後的地球因為自轉速度下降,終於以一面永遠朝向月亮。巨大的植物遍布大地,人類已退化成原始狀態。主人公古連便是在這樣的世界上探索著自己的人生之路。小說中奇異的自然風光和神秘的原始色彩構築了這部作品永恆的藝術魅力。奧爾迪斯的作品明顯遠離了傳統的科幻題材,致力於對整個人類社會的思考,把科幻文學推上了一個嶄新的高度。他曾這樣評論自己的作品,「我寫的是人類的不幸,隔絕,失望,忍受和友愛。」評論家們經常分析這句話,並對他的排列順序津津樂道:人類從「不幸」開始,導致「隔絕」,繼而「失望」,但仍「忍受」,最終達到「友愛」。

然而好景不長,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期,「新浪潮」運動已經窮途末路,失去了其先前的革命性和實驗性,很多作品不再比自然科學作為創作的基礎,毫無情節,只是在建築空中樓閣,探討晦澀艱深的所謂哲理;可以說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這種文學已經脫離了科幻小說賴以生存的基本屬性,難免遭遇失敗。

另一方面,奇幻文學在《魔戒之主》的感召下,不斷蓬勃發展,眾多奇幻作家以自己的作品能與托爾金的名著並立而倍感自豪。這其中就包括1977年推出了《沙拉娜之劍》的泰瑞·布魯克斯。

《沙拉娜之劍》——泰瑞·布魯克斯

如果說《魔戒之主》是史詩奇幻的基石,那麼《沙拉娜之劍》系列可稱得上「劍與魔法」奇幻的圭臬。正是這部作品讓布魯克斯成為作品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奇幻作者第一人,同時也替奇幻文學打開了上世紀最後二十年的興盛之門。這一系列作品一開始是以劍與魔法來包裝的;漸漸地,你就會驚訝地發現,原來這個世界就是經過一場科技災難後的地球,精靈、矮人、巨龍等傳說中的生物開始出現在地球上,進而改變了整個地球的面貌和歷史。

奇幻文學的迅猛發展,令科幻文學界產生了危機感。我們已經說過,「新浪潮」的發展逐漸走向了歧路,使得科幻文學陷入了尷尬的境地。在讀者對科幻小說的狀況日益不滿的情況下,另一場「賽伯朋克」運動以強烈震顫的方式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上演了。

《神經浪遊者》(科幻)——威廉·吉布森

1984年,威廉·吉布森的《神經浪遊者》甫一問世便轟動了整個科幻界,一時間好評如潮。這本小說是一個三部曲的第一部,同時也是導致「賽伯朋克」第一次被正視的作品。在小說中,主人公凱斯將自己的大腦與電腦網路相聯通,成為信息竊賊。小說將復雜的線索盡情地展現在我們的面前,給我們描述了一個個關於未來的無法逃避的現實。《神經浪遊者》所推動的「賽伯朋克」運動是對新浪潮運動的一種反駁,它引入了資訊理論、控制論、生物工程等高科技內容,在文化價值觀點上具有反傳統性;它又一次將科技的力量展現在科幻迷的面前,從本質上體現了硬科幻小說的回歸。

科幻文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當然,這個階段不只有「賽伯朋克」,科幻文學實際上進入了一個多元化、邊緣化的年代。在這個年代裡,科幻文學和奇幻文學的交叉越來越多,彼此之間的隔閡也逐漸消弭;也許,幻想文學的復興指日可待。

縱觀最近十年幻想文學的發展,明顯地,奇幻文學的勢頭更加猛烈。最近四年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奇幻文學三度掄元。在屢有奇幻佳作涌現的今天,有一個系列是我們不得不提到的,那就是號稱近三十年來最佳奇幻系列的《冰與火之歌》

《冰與火之歌》(奇幻)——喬治·R·R·馬丁

喬治·馬丁是一位科幻奇幻雙料作家。他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推出的《冰與火之歌》描述了一個異常豐富充足的世界、擁有令人驚訝的可愛人物。這套偉大作品的靈感直接來源於傳說和神話,同時建構在歷史和現實之上。普通讀者很難想像在短短的幾年內描寫和架構《冰與火之歌》的世界是個多麼龐大的工程,而馬丁駕馭這個龐大世界的能力又令人嘆為觀止,每一個細節都不是信手寫來的,而是一幅嚴整的鑲嵌畫中的分子,全都有其存在的具體意義。可以這么說,《冰與火之歌》有能力驕傲地站在《魔戒之王》的身邊。

㈣ 問一個短篇科幻幽默小說,大致內容是這樣的,我發明了個時間機器,可以使時光倒流,只要我按下這個按鈕按

如果要去愛,就要有尊嚴的愛,要平等的愛。相愛畢竟不是一種羞辱和凌掠,而是溫暖和甜蜜。如果有一天,你的一切自尊和自信,都被人踩在了腳下,就真的要想想,對方是愛你,還是在統治你。低入塵埃的愛情,其實是一種心痛。

㈤ 科幻世界增刊上關於一個日本人通過一個老人房裡的時間機器回到二戰時的過去,最後自己變成那個老人的小說

廣瀨正寫的<負數與零>
2005年科幻世界譯文版(下半月版)·

當我知道<負數與零>竟是他的長篇處子作時,自己便開始搜尋他其他的著作,但爾後我才知道其長篇處子作《負數與零》就是在去世前兩年才創作的。其實本應讀到他更多的精彩的作品的.

只可惜廣瀨正48歲便去世了

"《負數與零》這部小說。第一次看的時候,有點頭昏腦脹。光是理清楚裡面的人物關系已經讓我很累了……後來重讀之後才發現作者處理的巧妙。主角暗戀的鄰家女孩竟然就是當紅的影星。而長大後的主角拜一位老先生所賜,見到了從過去來到現在的鄰家女孩。他做時光機器回到過去之後被拋棄在了當時的年代,如此生活下去的他後來和那個當紅的影星結婚。但是這個影星其實就是長大後主角見到從過去穿越時空到達未來然後又回到過去的鄰家女孩,三十年之後,他才知道當年自己所拜託的老先生其實就是自己……

God…這種自己其實是自己的母親又是自己的女兒的邏輯關系的確有些亂,不過整篇文章一氣呵成,幾十萬字中間沒有讓人覺得疲倦的感覺。這部小說中的時光旅行的情節描述的是一種「不可變更的歷史」,經歷過時光機器的男女主角實際上是處於一個循環之中,作為一個個人來說,這一生是便是在時間中穿梭來穿梭去,並且和「過去」以及「將來」的自己見面。而整體來看這就是同一個人。"

而我覺得它更打動我的是它一整本書都只是為結尾作伏筆.

看似混亂的故事在結尾揭示了一個道理:過去是無法改變的,而未來還可一放手一搏.

㈥ 求一部科幻小說 題材是時間旅行

《霍伯森的選擇》 印象很深刻,主人公發現了時空旅行社的秘密,要被放逐到其他時空。
這個日本人寧願回到1945年的日本廣島,哪怕他知道下一刻就是灰飛煙滅。震撼人心

㈦ 現實世界中真的能實現科幻小說中的時光機嗎

很多朋友小時候都應該有看過動畫片《哆啦A夢》,其中哆啦A夢有著各種各樣神奇的道具,例如記憶麵包、任意門等等,其中時光機應該是最令人著迷的道具之一了。畢竟我們對於這種可以穿越時空,回到過去或者去到未來的機器充滿了嚮往,藉助時光機,我們可以前往任意一個我們想去的時空。那麼,我們人類是否有希望能夠製造處這種可以進行時空旅行的機器呢?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大多數人心裡都有了答案,時光機器終究只是一種美好的幻想,在現實中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是無法實現的。

從人類的發展歷程來看,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得好就對人類的發展有利,利用得不好只會對人類的發展起阻礙作用,甚至會將人類毀滅掉。時光機器也是一種具有雙面性的機器,我們不能只看到它好的一面,而忽視它潛在的壞的一面。

㈧ 求書名。 科幻小說,關於時光機的。大概是講主人公、他的母親、父親、醫生、茶館老闆(幾乎所有書中所有

羅伯特·海因萊因《你們這些回魂屍》
已經被澳大利亞改編成電影《前目的地》

㈨ 日本科幻小說,主角是賣拉麵的,認識一個教授,有時光機器

夏日的時光機器

㈩ 找一本關於時間機器的科幻小說

找到了找到了,是《酈語的一個微秒》

熱點內容
主角帶女兒種田小說推薦 發布:2025-05-15 09:21:08 瀏覽:428
古代小說描寫賜婚聖旨 發布:2025-05-15 08:54:18 瀏覽:757
武俠小說燕無雙 發布:2025-05-15 08:46:30 瀏覽:783
網路小說市場 發布:2025-05-15 08:36:24 瀏覽:515
社會類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15 07:30:40 瀏覽:198
戰勛爵和蘇子諾的小說叫什麼名字 發布:2025-05-15 06:23:24 瀏覽:739
寫得好的都市男主小說 發布:2025-05-15 06:22:42 瀏覽:240
軟科幻小說怎麼寫 發布:2025-05-15 06:18:02 瀏覽:17
海洋科幻小說片段 發布:2025-05-15 05:49:35 瀏覽:976
玄幻小說太無腦 發布:2025-05-15 05:46:39 瀏覽: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