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有部科幻小說叫時間什麼

有部科幻小說叫時間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6-20 16:30:42

㈠ 求一部科幻小說

安德的游戲
安德系列很不錯
簡介

作者:【美】奧森·斯科特·卡德

譯者:李毅

ISBN:7-5364-5326-4/I·38

出版社:四川科技出版社

字數:250千字

頁數:327頁

【圖書簡介】

可怕的外星怪物――蟲族越來越嚴懲地威脅著地球,可是地球各國卻把大量金錢和物資花在為小孩子在太空修建游戲基地上,並不斷挑選年幼在孩子前往其中進行各種對抗游戲。游戲的難度不斷被加大,不斷有人被淘汰,教官有意孤立成績突出的人,優秀的學員不擇手段、拚命競爭……這一切的最終目的就是挑選出一個心理狀態最穩定、神經最強悍的孩子。地球當局將賭注押在了這個最終的游戲天才身上,此人將獲得地球遠征艦隊的指揮權,與蟲族展開決戰。 安德·維京成為了這個游戲天才,但是,大決戰以他完全沒有想到的方式開始了……

【作者簡介】

奧森·斯科特·卡德--Orson Scott Card

奧森·斯科特·卡德是當今美國科幻界最炙手可熱的人物之一。在美國科幻史上,從來沒有人在兩年內連續兩次將「雨果」和「星雲」兩大科幻獎盡收囊中,直到卡德橫空出世。1986年,他的《安德的游戲》囊括雨果獎、星雲獎,1987年,其續集《死者代言人》再次包攬了這兩個世界科幻文學的最高獎項。

卡德生於華盛頓州里奇蘭,在猶他州長大,分別在楊百翰大學和猶他大學取得學位,目前定居於北卡羅萊納州。卡德堅信小說具有教化意義,應該向讀者傳遞積極上進的信息。「安德」系列小說便充分反映出作者的這種觀念。這個系列還包括《安德的影子》《霸主的影子》等。

【相關書評】

奧森·斯科特·卡德和他的《安德的游戲》

姚海軍

奧森·斯科特·卡德是一個深受讀者歡迎的科幻作家,同時也深得各類評獎委員會的青睞。從1977年發表第一篇小說開始,在二十多年的寫作生涯中,僅雨果獎和星雲獎他就獲得了24次提名,並有5次最終捧得了獎杯。除此之外他還獲得過坎貝爾獎和世界幻想文學獎。

卡德熱衷於描寫少年天才,而在一定程度上,那些虛構的人物也是他自己的影子。安德、納菲……他們在卡德想像的世界中建立奇勛,而卡德自己則在對承載他們的世界的建構中創造奇跡。處女作短篇版《安德的游戲》(Ender′s Game,1977)不僅使卡德獲得了雨果獎提名,更為他贏得了坎貝爾獎的最佳新作者獎——除了卡德,似乎再沒有誰獲過如此殊榮;而短短數年之後,卡德的長篇版《安德的游戲》(Ender′s Game,1985)和緊隨其後的續集《死者代言人》(Speaker for the Dead,1986)便連續兩年包攬了「雨果」、「星雲」這兩大世界級科幻獎,創造了科幻史上的一個空前絕後的奇跡。

在長篇版《安德的游戲》之前,卡德出版了七部長篇小說,但他在那一階段的榮譽卻來自於短篇創作。從1977年到1985年,卡德共有五個短篇獲得了雨果獎或星雲獎提名。

1985年是卡德作家生涯的重大轉折點。憑借《安德的游戲》,卡德一舉成名,從此躋身於一流長篇科幻小說作家的行列。

卡德是個精明的作家,從不浪費任何有價值的科幻點子。他擅長將一本小說作為一個想像世界的基礎,從而去創作更多的關於這個世界的傳奇故事,這種狡猾的作法加上高超的寫作技巧,使卡德的世界呈現出立體的真實質感。在迄今為止卡德出版的45本長篇小說中,屬於系列小說的就有29部之多。

顯然,以《安德的游戲》為龍頭的「安德系列」是卡德最重要、同時也是部頭最多的系列小說。除了前面提到的兩部外,這個系列目前已經發展成為包括《屠異》(Xenocide,1991)、《精神之子》(Children of the Mind,1996)、《安德的影子》(Ender′s Shadow,1999)、《霸主的影子》(Shadow of the Hegemon,2001)和《影子傀儡》(Shadow Puppets,2002)在內的七部曲,而它的第八部作品也即將於今年年底面市。

卡德已經開創了七個系列,其中「安德」系列是最有潛力的一個,我們現在仍看不到它終結的跡象。而在他已經結束的系列中,由《地球的回憶》(The Memory of Earth,1992)、《地球的呼喚》(The Call of Earth,1993)、《地球飛船》(The Ships of Earth,1994)、《失控的地球》(Earthfall,1995)和《地球的新生》(Earthborn,1995)構成的「回家」五部曲是卡德最受歡迎的系列小說。這個系列的前三部故事都發生在一顆名為哈莫尼的殖民地星球上,而地球早已毀於四千萬年前的一場核戰。一台名為「超靈」的超級計算機中止了人類的進化,控制著哈莫尼星的一切,但千萬年的光陰已經將這個旨在引導人們遠離戰爭的超級計算機推到了「生命」的終點。「臨終」前,「超靈」召集組建了一個由少年納菲等人組成的、結構類似於家庭的組織,他們被賦予超能力,重返地球。這個系列的後兩部順理成章地從外層空間轉回了地球。從宇宙歸來的人類後裔驚訝地發現,原生地球人已經分化成了飛人、樹人和地人;同時,擁有超能力的納菲和他的哥哥艾爾馬克的沖突也最終達到頂點。

卡德近期的獨立長篇也很出色,例如《歷史記錄:哥倫布的救贖》(Pastwatch:The Redemption of Christopher Columbus,1996)就讓人浮想聯翩,小說中,時間旅行者試圖阻止哥倫布發現美洲——至少阻止哥倫布在發現美洲後回到歐洲。

所有上面提到的這些小說都不是一般的科幻小說,它們奠定了卡德在科幻界的重要地位。雖然他沒有改變科幻小說的整體風格,但卻展現了當今科幻小說的靈活多變。卡德將宗教融於科幻小說的方式為科幻小說帶來了新面貌。卡德的重要性在於他的觀念,在於他的寫作技巧。他那明快而開放的文字,成功地擴展了我們的思想。

《安德的游戲》的科幻內核是模擬戰斗室的設想。卡德在為《安德的游戲》所作的前言中稱,他腦中的這一設想出現在他16歲的時候——1967年。十年後,卡德根據這一設想寫了一個同名短篇,並得以在本·博瓦任主編的科幻雜志《類比》上發表。本·博瓦曾斷言,安德的故事將成為卡德作家生涯的基礎。而今天,卡德在安德系列上取得的巨大成功的確用事實驗證了本·博瓦的先見之明。

模擬戰斗室的設想在1967年,甚至是1977年,還披著強烈的科幻色彩,可是到了1985年,卡德將之應用於長篇版《安德的游戲》時,日漸興起的計算機技術卻已經使它的神秘性大打折扣。卡德不可能不清楚這一點,它對一部科幻小說來說幾乎是致命的。但是卡德巧妙地將小說的重心放在了安德的成長上。顯然,他對少年人心中特有的英雄夢瞭若指掌,對讀者心理的恰當把握加上嫻熟的敘述技巧,徹底改變了小說在構思上的劣勢。結果,就像很多成長小說一樣,安德接受考驗的每一步都緊緊牽系著讀者的神經,最終《安德的游戲》獲得了比它的藍本短篇更輝煌的成功。

卡德出生於一個摩門教家庭,其創作深受摩門教的影響。在他的小說中,個人和團隊的命運息息相關,而主人公往往擁有上帝一般的感召力和洞察力,掌控著世界的未來。安德就是一個典型的卡德式的英雄。他從小就對空間定位有著超常的敏銳感覺,被軍隊從家中帶走,接受殘酷的訓練,他不斷戰勝自我,讓自己在各種挑戰面前都立於不敗之地。安德最終贏得了那場戰爭游戲,但直到此時,他才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他徹底毀滅了一個外星種族。

《安德的游戲》是一個殘酷的、充滿驚奇的故事。負責挑選和訓練地球艦隊統帥的教官們從來不給安德公平的機會,甚至任由他的生命受到野蠻隊員的威脅;而人類與蟲族的戰爭竟然以那樣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得到了了結。安德經歷了太多太多的意外,而所有這一切一經解釋都會成為必然。畢竟,安德所承擔的是整個人類的命運。

耐人尋味的是:安德成了地球的救世主,但他卻再也無法返回那藍色的家園——那裡已經變成了他邪惡哥哥的屬地,在地球人的眼中他變成了惡魔。安德只有和他的姐姐一起,占據被他無意中親手毀掉的蟲族的世界。安德保持著他閃光的人性,但世事的發展卻對此做出了非常強烈的諷刺。

《安德的游戲》以刪節版的形式在《科幻世界·增刊》發表時,受到了讀者狂熱追捧,今天我們出版的這個單行本是它的完整版。我相信你會喜歡這本書。而來自這本書本身的最新消息是:美國華納兄弟正准備將它與它的續集《死者代言人》搬上銀幕,卡德親自撰寫劇本,而執導本片的將是曾執導過《空軍一號》、《完美風暴》、《從深海出擊》等大片的國際級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

☆ 美國《書評周刊》

感人至深的小說。情節出人意料,又事出必然。主人公安德·維京真切可信,活脫脫是個少年拿破崙,可親可敬,有時又令人生畏。

☆ 美國《圖書周刊》

扣人心弦的太空傳奇,對窮兵黷武思想的尖銳抨擊。

☆ 美國《軌跡》

這場游戲火爆熾烈,高度緊張。人物性格鮮明,栩栩如生。書中的外星種族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 美國著名科幻作家本·博瓦

在這部小說中,卡德充分滿足了讀者的預期——而且大大超過了這種預期。

☆ 美國著名科幻作家吉恩·沃爾夫

卡德深切理解人類的生存環境,表達了自己的真知灼見,其表達方式也達到了完美的層次。

解讀:

Ender系列作品是他的代表作,目前已出版的有:

1.《安德的游戲》(Ender's Game)

2.《死者的代言人》(Speaker for the Dead)

3.《屠異》(Xenocide)

4.《精神之子》(Children of the Mind)

5.《安德的影子》(Ender's Shadow)

6.《霸主的影子》(Shadow of the Hegemon)

這是以出版順序排列的,而以最佳閱讀順序排列,則個人建議為1、5、6、2、3、4,因為這是以時間順序為排列的。

《安德的游戲》的故事背景是人類步入太空時代,但卻在短短數十年間遭到一種外星智慧生物——蟲族(bugger)的兩次襲擊,史稱「第一次入侵」和「第二次入侵」。

在「第二次入侵」中,人類的主力艦隊遭到毀滅性打擊,幾乎全軍覆沒。然而一個名叫梅澤·瑞克漢姆(Mazer·Rackham)的指揮官僅靠一支小艦隊竟奇跡般的消滅了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占據了絕對優勢的蟲族艦隊,從而挽救了人類。

現在八十年過去了,人類將面臨「第三次入侵」,而人類唯一的取勝之道是再次出現一個梅澤·瑞克漢姆式的天才指揮官。國際艦隊的高官們深知此道,他們把地球上幾乎所有的天才兒童送到太空戰斗學校,希望能培養出一個理想的指揮官,但數十年的努力最後都以失敗而告終。

幸運的是,就在最後的十年間,太空戰斗學校的校長格拉夫上校(Graff)似乎找到了最後的一線希望——一個名叫彼得·維京(Peter·Wiggin)的天才兒童出現在他面前,格拉夫幾乎已經認定了這個孩子就是他所要尋找的目標,然而經過幾年的觀察,格拉夫發現彼得雖然還是個幼兒,卻已經表現出極其邪惡殘忍的天性。於是他勸維京夫婦第二胎生個女孩,希望她擁有其哥哥同樣的智慧而天性較為溫和。在這種情況下,維京家的二女兒瓦倫苔·維京(Valentine·Wiggin)誕生了,然而諷刺的是這個女孩太柔弱太善良了,與她的哥哥恰成兩個極端,同樣不適合成為指揮官。

維京夫婦被破例允許生第三胎(當時的法律規定每對夫婦只能生兩胎),於是維京家的「小三子」(Third)出世了,他果然如預期般在性格上是彼得與瓦倫苔的混合體。他的本名叫安德魯·維京(Andrew·Wiggin),然而他更喜歡稱呼自己為安德·維京(Ender·Wiggin),因為他的姐姐瓦倫苔自小如此稱呼他,無論如何對他即將扮演的角色來說,這個名字似乎是個好兆頭,他也許正是這場戰爭的「終結者」。

安德無疑是天才中的天才,然而他是否能成為格拉夫理想中的指揮官仍待考驗,而對此格拉夫比安德更為緊張,因為他知道已經沒有時間再選擇下一個候選人了,成敗在此一舉。

於是一場沒有硝煙但卻關繫到整個人類命運的戰爭在太空戰斗學校悄悄地展開了……

安德將面臨怎樣的挑戰?他能否成為理想的指揮官,人類的救世主?彼得與瓦倫苔的天才在地球上是否會被埋沒?蟲族為什麼會和人類開戰?」第三次入侵」的真象又是什麼?既然是一場關繫到人類生死存亡的戰爭,為什麼會被稱為「安德的游戲」?

看完這本書,你將會獲得滿意的答案。

第一章 老三

「我用他的眼睛來觀察,用他的耳朵來聆聽,我告訴你他是獨特的,至少他非常接近於我們要找的人。」

「這話你已經對他的哥哥說過。」

「由於某些原因,他哥哥已經被測試過不符合需要,但這和他的能力無關。」

「他的姐姐也是這樣,我很懷疑他會不會也是這樣,他的性格太過柔弱,很容易屈服於別人的意願。」

「但不會是對他的敵人。」

「那麼我們怎麼做?將他無時不刻的置於敵人之中?」

「我們沒有選擇。」

「我想你喜歡這孩子。」

「如果蟲族得到他,它們將會發現我會是他最親密的叔叔。」

「好吧,畢竟我們在拯救這個世界,再用他做一次實驗吧。」

監視器里的女人溫柔地說:「安德,我想你已經對這個可怕的監視器厭煩了,有個好消息告訴你,今天我們要把它拿掉,相信我,一點都不會痛的。」

安德點點頭,不痛?說謊吧,他想。當大人說不痛的時候總是會痛的,他很清楚。有時候謊言比真話更加可靠。

「你過來坐在這兒,安德,坐在檢查台上,醫生一會就來看你。」

監視器關閉了。安德試著想像這個小儀器從他的後頸上被拿掉後的情形,以後在床上翻轉時就不會壓著脖子,在洗澡時也不會感覺到刺痛了。而且從此以後彼德也不會再恨我了,我要回家讓他看看,我和他一樣,是一個正常的孩子了。這倒不壞,他會原諒我比他晚一年拿掉監視器的,我們將會成為住在同一所房子里,但不會是朋友,決不會,彼德太危險了,我們不是敵人、不是朋友,只是兄弟。當他想玩太空戰士打蟲族游戲時,或許我會不得不陪他玩,或許我可以去看看書。

但安德很清楚,即使他這樣想,彼得也不會放過他的。當彼得陷入瘋狂狀態時,他的眼裡含著某種東西,不管何時安德看著他的眼神,就知道彼得是不會放過他的。安德彷彿又聽見彼得在喊,我在彈鋼琴,安德,來幫我翻樂譜,哦,這個戴著監視器的小子忙得顧不上他的哥哥了?還是他太聰明了?來殺死蟲人吧,太空戰士安德?不,不,我不需要你的幫助,我會自己做,你這個雜種,你這個多餘的雜種!

「不會用很長時間的,安德。」醫生說。

安德點點頭。

「它是很容易拿掉的,不會有感染,不會有傷害,但會有一點癢。有些人會覺得他們失去了某些東西。你可能會尋找一些你找不到的東西,你不知道你在找什麼,我告訴你吧,其實你要找的就是監視器,它不在了。過幾天這種感覺就會消失的。」

醫生在安德的後頸上拔弄著,安德突然感到一種劇痛,好象有支針從他的脖子一直到肚子,他的脖子在抽筋,身體向後強烈地彎曲,頭撞到了床,他感覺到雙腳沉重,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抓得生痛。

「護士!」醫生大叫,「快來幫忙!」有個護士氣喘吁吁地跑了進來。「幫他放鬆這些肌肉,把那個遞給我,快!你還在等什麼!」

有個東西插入他的手中,安德看不到那是什麼,他跌下了檢查台。「抓住他!」護士尖叫著。

「把他固定住。」

「你來吧,醫生,他太強壯了,我抓不住。」

「不要全壓上去,你會弄死他的!」

安德感到有支針插入後頸,很痛,他的全身無處不充滿劇痛,他的肌肉慢慢的松馳了下來,現在他可以大聲的哭出聲音來了。

「你感覺怎樣,安德?」護士說。

安德說不話來,他們把他抬上了桌子,檢查他的脈搏和其它一些他不明白的事情。

醫生的聲音有點發顫,「他們把這東西放進這孩子的身體有三年了,他們到底想知道些什麼?我們可能會弄死他的,難道他們不清楚?我們可能會使他變成植物人的。」

「麻葯什麼時候失效?」護士問。

「把他留在這至少一小時,看著他,如果他在十五分鍾內還不能說出話來,立刻喊我。我們可能會永遠傷害他的,他又不是蟲人!」

在下課前十五分鍾,他回到彭小姐的課上,但腳步還是有點不穩。

「你還好嗎,安德?」彭小姐問。

他點點頭。

「你病了嗎?」

他搖搖頭。

「你看起來好象不舒服。」

「我沒事。」

「你最好坐下休息一會,安德。」

他走向他的位置,但突然停了下來,想著:我在找什麼?我想不起我在找什麼了。

「你的坐位在那。」彭小姐說。

他坐了下來,但感到還需要一些什麼東西,一些他不見了的東西。我會找出來的,他想道。

「你的監視器呢?」坐在他後面的女孩輕聲說。

安德聳聳肩。

「他的監視器沒有了。」她小聲地對其它同學說。

安德摸著自己的後頸,那兒有一塊綳帶,監視器不在了,現在他和其它人一樣了。

「你把它洗掉了?安德。」坐在走廊對面的那個男孩問。安德想不起他的名字,彼得?不對。

「安靜,史蒂生。」彭小姐說,史蒂生傻笑著。

彭小姐在講授乘法,安德在他的電子桌上亂劃,他畫了一座巨大島嶼的輪廓,讓電腦從各個角度模擬出它的立體模型,彭小姐會知道他在干什麼,他沒在留心聽課,但她不會打擾他。他常常知道問題的答案,即使他沒留心聽課。

在他的電子桌上有一行字顯示了出來,它從屏幕的上端往下移動著,在它到達屏幕下端之前,安德就看清了上面寫著什麼——「老三!」(政府只允許每個家庭生育不超兩個的孩子,安德是經過政府特殊批准生育的第三個孩子,因此其它小孩都諷刺地叫他做「老三」——譯者注)

安德笑了,他是第一個懂得如何發送信息的人,即使這個發信息諷刺他的人用的也是他教的方法,他為此感到驕傲。作為一個「老三」並不是他的錯,這是政府的主意,只有他們有權這樣做——有幾個象安德一樣的「老三」可以有機會到學校上課?現在他的監視器已經拿下來了,這說明政府的這個實驗並未成功,他想如果早知如此的話,他們才不情願授權讓他出生呢。不知什麼原因,他的實驗似乎沒有成效,好象中止了。

下課鈴響了,學生們有的關掉了電子桌上屏幕,有的倉促地往裡面輸入備忘錄,還有的往家中的電腦傳輸著作業或數據。有幾個學生在列印機上列印著東西。安德把手放在電子桌邊沿的小型鍵盤上,想著如果一個大人用這種小型鍵盤會是多麼的笨拙,當然他們用大鍵盤——但他們粗壯的手指怎麼能畫出精巧的線條呢?安德卻可以。他畫的線條非常精細,可以從屏幕的中心向邊沿繞七十九個圈。當老師在講授算術時,他就是這樣來消磨時光的。課堂上講的算術,他姐姐華倫蒂在他三歲的時候就已經教會了他。

「你沒事吧,安德?」

「是的,彭小姐。」

「你再不走就趕不上校車了。」

安德點點頭站了起來,其它的學生都走了,他們應該在等車吧。他的監視器不再壓著他的脖子,監視著他看到和聽到的一切。其他學生現在可以對他說他們想說的話,甚至可以打他——不會再有人監視著,也沒有人會來救他。戴著監視器的時候他不用懼怕這些事情,現在他倒有點懷念那個監視器了。

史蒂生還沒走,他雖然不是全班塊頭最大的,卻比安德強壯多了,而且他和安德從來就不咬弦。

「喂,老三。」

㈡ 一部科幻小說

可能是江波的《洪荒世界》三部曲

㈢ 求一部科幻小說 題材是時間旅行

《霍伯森的選擇》 印象很深刻,主人公發現了時空旅行社的秘密,要被放逐到其他時空。
這個日本人寧願回到1945年的日本廣島,哪怕他知道下一刻就是灰飛煙滅。震撼人心

㈣ 求一部科幻小說的名字

小說就叫《黑洞》,我是九幾年看的實體書,飛船叫天鵝號,使用反物質發動機,有個機器人叫文森特,最後天鵝號爆炸,他們駕駛探測船飛向黑洞深處,不過網上找不到,應該是個外國人寫的

有一個好像根據這個小說改編的電影,也叫黑洞--the black hole,是1979年上映的

㈤ 找一部很久以前見過的科幻小說

我貌似有印象看過,可是我一也不記得名字了。。是科幻世界上的嗎?

㈥ 尋找一部科幻小說

《無限恐怖》不錯

㈦ 這是一部科幻小說,忘了是什麼名字了,希望大家幫忙

一九四五年的一天,克力富蘭的孤兒院里出現了一個神秘的女嬰,沒有人知道她的父母是誰。她孤獨地長大,沒有任何人與她來往。
直到一九六三年的一天,她莫明其妙地愛上了一個流浪漢,情況才變得好起來。可是好景不長,不幸事件一個接一個的發生。首先,當她發現自己懷上了流浪漢的小孩時,流浪漢卻突然失蹤了。其次,她在醫院生小孩時,醫生發現她是雙性人,也就是說她同時具有男女性器官。為了挽救她的生命,醫院給她做了變性手術,她變成了他。最不幸的是,她剛剛生下的小女孩又被一個神秘的人給綁走了。這一連串的打擊使他從此一蹶不振,最後流落到街頭變成了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
直到一九七八年的一天,他醉熏熏地走進了一個小酒吧,把他一身不幸的遭遇告訴了一個比他年長的酒吧伙計。酒吧伙計很同情他,主動提出幫他找到那個使『他』懷孕而又失蹤的流浪漢。唯一的條件是他必須參加伙計他們的『時間旅行特種部隊』。
他們一起進了『時間飛車』。飛車回到六三年時,伙計把流浪漢放了出去。流浪漢莫明其妙地愛上了一個孤兒院長大的姑娘,並使她懷了孕。伙計又乘『時間飛車』前行九個多月,到醫院搶走了剛剛出生的小女嬰,並用『時間飛車』把女嬰帶回到一九四五年,悄悄地把她放在克力富蘭的一個孤兒院里。然後再把稀里糊塗的流浪漢向前帶到了一九八五年,並且讓他加入了他們的『時間旅行特種部隊』。
流浪漢有了正式工作以後,生活走上了正軌。並逐漸地在特種部隊里混到了相當不錯的地位。有一次,為了完成一個特殊任務,上級派他飛回一九七零年,化裝成酒吧伙計去拉一個流浪漢加入他們的特種部隊 ……

㈧ 第一部科幻小說是什麼

1
1818年,年僅二十歲的英國女子瑪麗·雪萊創作了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又譯《科學怪人》)。

2
儒勒·凡爾納(Jules&Verne,1828-1905)是19世紀法國作家,著名的科幻小說和冒險小說作家,被譽為「科學幻想小說的鼻祖」。

【走上創作之路】

1828年,凡爾納生於南特,1848年赴巴黎學習法律,寫過短篇小說和劇本。

1863年起,他開始發表科學幻想冒險小說,以總名稱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異的漫遊》一舉成名。代表作為三部曲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 《海底兩萬里》 《神秘島》 。

凡爾納總共創作了六十六部長篇小說或短篇小說集,還有幾個劇本,一冊《法國地理》和一部六卷本的《偉大的旅行家和偉大的旅行史》。主要作品還有《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機器島》《漂逝的半島》《八十天環游地球》等20多部長篇科幻歷險小說。

3
阿特·布奇沃德 埃德加·賴斯·巴勒斯 阿西莫夫 安東尼·吉爾伯特
彼埃爾·伽馬拉 別利亞耶夫 布瑞恩·斯坦伯利福
陳勇 程東 崔西·西克曼
達世新 大衛·赫爾 德·比連金 杜漸

弗雷德里克·波爾 弗雷德里克·布朗 弗里茨·萊伯 馮尼古特 馮尼格特

哈里·哈里森 韓松 郝曉波 赫·齊·威爾斯 霍炬

基·布雷切夫 江漸離 傑恩·沃爾夫 傑克·芬尼 景星
空門 寬齊 克拉克
雷·布拉德伯雷 雷·布雷德伯里 凌晨 劉興詩 柳文楊 魯衛 綠楊 羅伯特·海因萊因 羅伯特·希克萊 羅爾夫·豪夫曼 羅森 羅琳 洛夫克拉夫特
莫仁
倪匡 怒加

帕莫拉·薩根 潘海天
Q喬治·盧卡斯
RR·A·薩爾瓦多 儒勒·凡爾納
施彤宇 斯蒂芬·金 蘇珊·西瓦茲 蘇學軍 蘇逸平 隨心玫
譚劍 特利·比松 田中芳樹 童恩正 托爾金
王晉康 威爾斯 威廉·厄普森 無極 威爾斯
蕭建亨 蕭志勇 星河 星新一 宣昌發 西馬克
亞歷山大·別利亞耶夫 楊平 英子 尤異 宇無名 約翰·瓦利
詹姆斯·岡恩 詹姆斯·考西 張系國 趙海虹 鄭軍 鄭文光 周宇坤

㈨ 有誰知道這部科幻小說的名字

你要找的有可能是《只能活8天的人》,也有叫做《霜與火》(Frost and Fire) ,[美國]雷·勃雷德伯里(Ray Bradbury) 著
確實挺好看

㈩ 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是什麼

  1. (問題回答):《弗蘭肯斯坦》原是英國詩人雪萊的妻子瑪麗·雪萊在1818年創作的小說,被認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的全名是《弗蘭肯斯坦--現代普羅米修斯的故事》(中譯本有《弗蘭肯斯坦》《人造人的故事》等)。

  2. (內容介紹):故事講述的是年輕的科學家弗蘭肯斯坦為追求和利用當時的生物學知識,從停屍房等處取得不同人體的器官和組織,拼合成一個人體,並利用雷電使這個人體擁有了生命。巨人雖然天性善良,嚮往美好,渴望感情,但是,由於面貌醜陋,被社會視為怪物,當作巨大的威脅,處處碰壁。他要求弗蘭肯斯坦為自己製造一個配偶,答應事成後與其雙雙遠離人間。弗最初應允了怪物,但在接近成功之時,擔心怪物種族從此危害社會,於是毀去了女性怪物。苦苦企盼的怪物瘋狂報復,殺死弗的未婚妻等幾個親人。弗發誓毀掉自己的作品,追蹤怪物一直到北極地帶,受盡折磨後病逝,而怪物亦自焚而死。

  3. (作者簡介):瑪麗·雪萊(Mary Shelley,1797-1851)出生於英國,父親是政治家兼哲學家;母親是公認最早的女權主義者,在原來的婚姻破裂後與瑪麗的父親結婚。兩人都小有名氣,並著有各種小冊子。1797年瑪麗出生,10天後母親便因病離世,這件事一直影響著瑪麗,在她的內心深處始終保留著"自己害死了母親"的念頭。後來父親再婚,瑪麗不得不與生父、繼母、繼母原來的孩子、繼母與生父的孩子等人生活在一起,家庭成分復雜,矛盾較大。直到瑪麗長大成人後遇到了雪萊,才終於獲得了與人交流感情的機會,可其時雪萊已有妻室,因此瑪麗在很長一段時間還充當了"第三者"的角色。雪萊妻子投河自殺後,瑪麗終於得以與雪萊結婚,但婚後多次流產,只成活了一個孩子。6年半之後雪萊又被淹死……瑪麗的一生充滿了不幸和恐怖,終生為死亡所纏繞,所有這些後來都被表現在她的作品當中。

熱點內容
小說日本貴族名字 發布:2025-05-15 13:29:37 瀏覽:599
言情小說經典現言 發布:2025-05-15 13:21:52 瀏覽:434
好看的肉多的言情總裁小說免費下載 發布:2025-05-15 13:08:55 瀏覽:807
2018輕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15 11:58:16 瀏覽:722
科幻小說主角姓岳 發布:2025-05-15 11:51:51 瀏覽:19
童林傳武俠小說 發布:2025-05-15 11:28:47 瀏覽:104
論科幻小說中折射出的人姓光芒 發布:2025-05-15 11:26:11 瀏覽:530
蘿莉百合修真小說推薦 發布:2025-05-15 10:55:34 瀏覽:253
小說入戲好看么 發布:2025-05-15 10:46:11 瀏覽:674
暢銷的小說言情作者唐 發布:2025-05-15 10:45:33 瀏覽: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