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科幻小說給人的啟示

科幻小說給人的啟示

發布時間: 2021-06-20 12:55:35

科幻小說能否對真實科學造成影響

例如'2001年漫遊太空,第三類接觸,星際之門,大西洋底來的人,人與海豚,等等。從實質生活世界取材和合理想像的影片,具有警醒現在和昭示未來的啟示意義,是有深遠影響和價值的現實主義科幻作品,而超越生活和所處世界本身,無邊無際的想像是脫離現實和無病呻吟的空想狀態,對青年和後世的人們沒有教育和危機感,屬於商業性的退化作品,不值得人們去觀賞和品味。

② 有哪現代的物品是受科幻小說的啟示發明的

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在他的書中預測了多項發明,比如鸚鵡螺號,還有《征服者羅比爾》的海陸空三用飛船,《培根五億法郎》的原子,彈,《兩年假期》的飛機,《喀爾巴阡古堡》的立體電影,《神秘島》的電報,《從地球到月球》的登月飛船……
當然,最著名的莫過於探月二部曲的炮彈。《海底兩萬里》虛構了「鸚鵡螺號」潛水艇
希望採納,謝謝

③ 科幻小說的感想心得,600字

《「海底兩萬里」讀後感》→→→→→→→→→→→→→→→→→→ 一艘奇特的潛水艇載著一群神秘的人在周遊世界所有大洋後,在北冰洋大風暴的漩渦中沉沒了,被俘虜的三個局外人也許命不該絕,終於逃了出來,得救了,這就是它的結局。其實這艇的命運從它的主人尼摩艇長的悲劇性格中就可以預見到。
作為一部優秀的科幻小說,它的情節曲折,有著探險的性質,知識豐富,人物內心矛盾揭露得深刻,這是它的特點和吸引人之處;但最多的是海底景物描寫和人物對白,這可以做為欣賞這部小說的切入點。不過,這部小說里也表現了許多深刻的思想,在讀的時候,我經常被其中瘋狂的慾望和人性的吶喊所震憾,想必這就是我內心的軌跡對某種思想的認同和批判吧!

一、故事情節簡介

故事發生在1866年,許多國家的船隻在海上遇到了「怪物」,它們或碰上而毀,或被撞而沉;對於這件事,北美合眾國派出了林肯號來追擊這頭「怪物」,希望可以捕獲它,但與它交手中,林肯號也被毀,三個人不幸落水,為「怪物」所俘虜,他門就是書中的三個主人公:加拿大國籍的魚叉手尼德·蘭、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先生和他的隨從康塞爾。

原來這怪物是一艘潛水艇,名為「鸚鵡螺號」。初次相見,由於這艇的艇長尼摩和阿龍納斯先生在某個問題上達成了共識,所以他們三人便獲得了「自由」。然後他們被邀請遨遊大海,但和尼摩艇長的相處中,總覺得有一種陰影使他們之間相互隔膜……

二、自由探索精神

尼摩艇長的潛水艇在海水中航行,完全不受到海上地曲管轄權和國界的限制,想去哪裡就去哪裡,已經是相當自由的了。在尼摩艇長的品質中突出的特點之一就是嚮往自由和探索精神。他始終如一地追求自由,執著的探索:在克里斯波林的海底平原上打獵、在托列斯海峽擱淺時陸地上生活的兩天、尋找阿拉伯海底地道、桑多林火山的景觀、大西洋洲的化石森林和海底礦藏等情節中,可以表明他非常渴望回歸自然,非常嚮往大海的神秘,希望了解海底動植物的生活習性和構造狀態,這是因為他內心深處有著一種強烈探索欲的原因;但是,這種盲目貪進的探索欲逐漸演變成了個人英雄主義和極端冒險主義:在大西洋的薩爾加斯海,「鸚鵡螺號潛入了深達16000米的海底(即每平方厘米受到1600公斤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艇的鋼板和厚玻璃全彎了,但他仍執意探索;又如他把艇開到南極,結果在冰峽層中遇險,他們想了好多辦法和費了不少的人力,才逃生成功;另外,在大西洋暖流一節中,尼摩艇長站在平台上,任狂風暴雨打在身上而不退縮,象徵性地說明了他個人英雄主義的一面;從以上幾個片斷中,足可以看到尼摩艇長執著的個性。最後,「鸚鵡螺號」在北冰洋的一個漩渦中終於沉沒。這使我們看到了他性格中的一層悲劇成份:他即使再厲害,但也無法與大自然和命運相抗衡!尼摩艇長本人的一句話可以概括他自己的一生:人可以冒犯人為的發則,但不能抵抗自然的發則。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他性格、心靈深處的東西和行為的邏輯。

三、人性的褒揚和批判

在令人恐怖的珊瑚墓地,他把他死去的同伴埋在平靜的珊瑚叢底,可以避免海洋生物的撕咬,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很重感情的人;雖然他很重感情,但他的這種感情是建立在小集體利益之上的,之所以不是博愛,這與他的經歷有關。

在錫蘭地區的採珠人的命運是很苦的,他曾經為了一個採珠人而不惜生命和鯊魚搏鬥,並把那採珠人一直護送到船上;在維哥灣底發現億萬兩黃金之後,他就把它們全部打撈上來准備分給窮人;但對那些有意襲擊他的潛水艇的船隻,「鸚鵡螺號」會毫不留情的撞沉它們;從以上情節中,我們從尼摩艇長對廣大窮苦受難人的可憐和幫助以及對軍方和政府的霸道和無理的襲擊給予反擊的態度中,可以看出他愛憎分明的階級意識,這些是值得贊揚的一面。

但是,熱愛和平這一面在尼摩艇長仇恨的心理中也漸漸地湮滅了,他開始瘋狂地報復,於是,他的形象在阿龍納斯先生心裡一落千丈,這跟他先前的「好」是矛盾的,從而說明了每一個人的「好」都是相對的,當觸犯了他的利益或某些秘密的時候,那人性的另一面便暴露出來。

尼摩艇長還是一個很自私和固執的人,例如在「水中人」一節中,尼摩艇長對阿龍納斯先生說:「你們來到我的艇上知道了我的秘密,那是我一生的秘密!您以為我會把你們再送回到陸地上去嗎?那永不可能!現在我所以要把你們留在這兒,並不是為了你們,實在是為我自己!」這就是他性格中一個方面的寫照。另外,尼摩艇長並不注重他人的感受,而只是為了自己的計劃著想,這一點也反應出他純粹自私的一面。

從文章的一些情節中,尼摩艇長的角色逐漸從被壓迫者轉向了征服者,他在海上確確實實已成為了一個強者,這轉變的過程可以說是尼摩艇長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和生存意志的思想產生的結果,這是他思想本質的另一個方面,從而使他趨於深沉,這一點是值得肯定和回味的。

結尾

在這部小說中的尼摩艇長和阿龍納斯先生的對話中,給了我很多的人生啟示,使我懂得了許多許多道理;但願尼摩艇長的探索精神的火焰將長久地在我心中燃燒下去,直到永遠……

④ 有關於看科幻小說的好處

《希望星》

科幻小說,科幻巨制

作者:老母!

未來高等文明科技,比肩漫威,中國元素色彩,真正的中國科幻小說!

未來宇宙,列強爭霸,科技升級,人類以科技一次次突破,追求創世主的境界!

每次科技升級,人性膨脹,必然帶來毀滅的戰爭!

希望星!人類最後的救贖!

人造希望星計劃,一群努力的人,一個偉大的國度,共創輝煌!

開啟人類最後的救贖,也是模擬追尋創世主的科技!

本書不是穿越小說!

本書不過多碼字,不追求過多字數。

寫給看的懂的人!

歡迎留言評論!

喜歡看打怪升級無腦小說的人,請不要來!

⑤ 《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帶給我們的啟示有哪些

書裡面經常會出現一句話,在這個平凡的世界裡,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人。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平凡的人,但我們也是不平凡的,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因為夢想,我們平凡的人生也將變得稍閃閃發光。

⑥ 有哪些例子能說明科幻作品對現實世界進步產生的啟發

1. 手機
我們每天用的手機,它的發明就離不開一部Geek們津津樂道的科幻作品:星際迷航。當年Dr. Martin Cooper在電視里看到Kirk艦長對著手裡一個小盒子說話時,沒有覺得他是精神分裂,而是覺得,這玩意實在是屌爆了,為何不發明出來玩玩呢(他看的是Star Trek: The Original Series電視劇),於是就成就了幾乎是技術宅拯救世界的最典型例子了。Cooper後來在談到他從星際迷航里得來的靈感時說道 "That was not fantasy to us, that was an objective.」 而後第一款翻蓋手機被命名為StarTAC(沒錯,名字也是在向Star Trek致敬)。

2. 潛水艇
上面就有說海底兩萬里的,不過可能有些人不清楚這個背景。1870年,儒勒凡爾納發表了那本廣受歡迎的海底兩萬里,雖然在這本書之前,潛水艇就已經被發明了出來,但是這貨尼瑪還下不了水啊(好雞肋的趕腳= =),這時候,潛水艇之父,Simon Lake在讀了凡爾納的小說之後大為震撼,被書中描述的海底旅行以及探險深深吸引。終於,在1894年他造出了這架終將名留青史的Argonaut號,對之前的潛水艇做了大幅改進,增加了壓載艙、駕駛室、潛望鏡等現代潛水艇的標配設施,並在1898年成功下海航行(the first submarine to operate successfully in the open ocean)。自此,人類的航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因此,他也收到了一張來自凡爾納的表示祝賀的便條。(下圖就是Argonaut號,我看到的第一反應是,這貨真的能潛下海大丈夫?)

3. 直升機
凡爾納又立功了!這次是直升機。在凡爾納的另一本不太出名的書Clipper of the Clouds里描述了這么一種能夠直上直下的飛行器,在小小的 Sikorsky 心裡種下了一個種子(上面搞潛水艇那人名字里有一個Lake,這個搞飛機的人名字里有一個sky,真是神奇)。當他終於把他兒時夢想變成現實的時候,他引用了凡爾納書里的一句話:Anything that one man can imagine, another man can make real.(好勵志有木有!)下圖為Sikorsky發明的VS-300直升機。

4. 地球同步衛星
亞瑟·查理斯·克拉克(Arthur C. Clarke)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他的作品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電影版還被許多人奉為史上最經典的科幻電影)。不過我要說的,不是這本書= =(夠了!)一切源自他在Wireless World這本雜志上發表的一篇文章,雖然挺不起眼的,但是也還是有人注意到了,20年後,在這篇文章里描述的東西終成現實,長途電話和衛星電視進入了我們的生活,於是地球同步軌道(geostationary orbit)也被叫做Clarke Orbit。

5. 平板電腦
作為硬科幻的標桿,星際迷航帶給我們太多經典的技術概念,這次是平板電腦,在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電視劇里,有一種叫做PADD (Personal Access Display Device)的設備,它就是平板電腦的雛形。(也有人說2001太空漫遊里提到的一種叫做newspad的設備是雛形,畢竟這本小說更早,寫於60年代,但是這個newspad只能用來看新聞,又是這種好雞肋的趕腳是腫么回事= = 不過明顯Star Trek裡面的設備更強大,還有觸屏哦親~)喬幫主在向世人介紹iPad的時候,就用了最新的一部星際迷航電影來展示它的多媒體性能。(難道他也是Star Trek的粉絲?)

6. 信用卡
1887年,Edward Bellamy在他的小說Looking Backward里,首先發明了Credit Card這個詞,以及它可以被拿來代替現金支付的概念(當時他說的還是『a piece of pasteboard』,一張紙卡片,現在的技術都沒法做到啊@@),直到20世紀20年代,真正的信用卡才被發明出來,50年代才投入使用,進入了人們的生活。

⑦ 科幻小說的意義何在

有些人總覺得科幻小說是帶給我們一種目標,讓我們能夠把我們現在的生活過成像科幻一樣的世界,可是我們恰恰忘了,其實科幻小說,他的目的僅僅是讓我們在小說當中發現我們的影子,並且讓我們學會自我反省,如何才能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⑧ 那些科幻小說給人們敲響了科技發展的警鍾。急!!!!!

目 錄


《人口調查員》

《火星人來的那一天》
《阿爾泰亞九星上的綁架案》

《龐奇》
《武器》
《另當別論》
《惡魔》
《怎樣用手指數數兒》

《公元第一百萬日》
《星辰之父》
《干擾速度》

《彭家角的巫師》
《地下通道》
《黑夜之中的兒童》

《狐狸與森林》
《海底城謎案》

作者簡介

弗雷德里克·波爾,1919年生於紐約布魯克林。中學未畢業就進入了科幻界。他是一位科幻迷。他說,年輕時讀過幾乎所有出版的科幻小說。他19歲就成了兩家科幻雜志的主編——《驚異小說》和《超科學小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義大利服役。戰後做過文學經紀人。20世紀50年代曾是美國70%以上的頂尖級科幻作家的代理人。也是在50年代,波爾開始了他的職業科幻作家的生涯,並編輯了幾本有影響的科幻小說集。有幾年,他也曾在廣告業工作,因而寫出了像《宇宙商人》(1953)及其續集《商戰》(1983)這樣的名著以及短篇小說集《邁達斯的世界》(1983)。他與考恩布魯斯(C·M·Kornbluth)和傑克·威廉森(Jack·Williamson)的合作是富有成果的。與前者合作寫出了《宇宙商人》、《搜索天空》(1954)等;與後者合作寫出了海底探索三部曲《海底探索》、《海底城》和《海底艦隊》。其中《海底艦隊》收入郭建中主編的「外國科幻小說譯叢」,由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60年代,波爾又主編了兩本科幻雜志《假如》和《銀河》。《假如》曾連續獲1966、1967和1968年最佳科幻雜志「雨果獎」。雜志賣出後,波爾專門從事創作。因編輯工作上的優異成績在一九六六至一九六八連續三年獲「國際科幻成就獎」,從一九七四年起擔任美國科幻作家協會主席。此後,他至少15次獲獎。1973年《相會》(與考恩布魯斯合作)獲最佳科幻短篇「雨果獎」;1976年長篇科幻《特殊的人》獲「星雲獎」;1978年《通向宇宙之門》獲「星雲獎」、「雨果獎」和「坎貝爾獎」。他的另一部小說《吉姆》獲1980年度美國國家圖書獎。1974年至1976年,波爾曾任美國科幻作家協會主席;1980年被選為世界科幻作家協會主席。在科幻界,波爾做了幾乎每一樣工作,獲得了幾乎每一個榮譽。他成長為作家的道路清晰可見,他在科幻界的地位也是無可爭議的。
波爾曾在美國和西歐的二百多所大學里講過學,七十年代又在「文化交流」的名義下到蘇聯、南斯拉夫、羅馬尼亞等國講學。他出訪過許多國家,包括中國,享有國際聲譽。他的作品經常在電視中播映,迄今已攝製成四百多個電視節目很受西方世界觀眾的歡迎。
波爾把他自己的科幻小說稱作「警告文學」,說提醒人們注意科技發展對人類社會產生的長遠後果雖然已成為老生常談,但他仍要敲響警鍾。他還說,他一直對探索人類可能有的各種各樣前途感到興趣,因此他所寫小說的主題不趕時髦,但往往帶有一定的預見性。
美國文藝評論家弗萊德里克·鮑厄斯說:「在波爾手中,科幻小說是用來保衛人類和人性的武器。作為社會批評家,他應該享有崇高的地位。而他的故事也寫得引人入勝,是第一流小說家。」

⑨ 科幻小說對人類有哪些影響

強烈的好奇心和豐富的想像力是推動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的強大動力。18、19世紀一大批優秀科學幻想小說的出現是現代科學技術即將崛起的先聲,表達了人類渴望了解和征服自然的強烈願望,啟發和影響了一大批人,他們決心把畢生獻給科學事業,把人類多年的夢想變為現實。

⑩ 如何理解科幻小說的現實意義

「現實意義」的定義,現實意義就是不僅僅是用來消磨時間,而是對成長和成熟有某種不可替代的作用的作用。
科幻小說首先是小說。作為小說下的一種亞文學形式,科幻小說自然有小說的一些共性。如果一片科幻小說在小說的意義上是好的,那麼它就會對現實產生意義。它具有科學性,前沿性,拓展性,幻想性。具體解讀如下:
科學性:科幻小說的科學性首先應該是廣義的科學。狹義的科學是指科學的知識體系。廣義的科學則還包括科學態度(世界觀)、科學方法(方法論)。科幻小說,首先是對科學的尊重,可以承認和允許自己的幻想誇張甚至不符合一些現有的科學知識的地方,但反對自欺欺人,把一些明顯的偏見或者迷信的東西偽裝為科學的事物,混淆視聽。
前沿性:雖然存在所謂的歷史科幻,但科幻無疑還是主要面向未來的。而面向未來的科幻與其說是對未來的構建,不如說是對現實的反應,尤其是現實中一些前沿的科技,一些熱點的話題的反應。如果說後者是大多數小說或文學形式的關注焦點的話,那麼前者——前沿的科技和科學理念無疑是科幻小說的特殊的關注點。
拓展性:如上所述,科幻以現實為基礎,而文學作品自然要源於生活,高於生活。作為科幻小說,個人感覺,它的拓展更有明確的方向性,無論從時間空間,或者思維方向,都有別於其他,顯得更為超前,更為宏大,更為具有使命感,也許這也是一部份科幻讀者自視甚高而瞧不起其他題材的文學作品的原因。
幻想性:其實這並不只是科幻單獨具有的特性,如果比幻想的自由和灑脫,一片yy文也許幻想的更好看一些,而奇幻在幻想上的成就也許更為卓越一些,畢竟奇幻甚至已經建立了幾個很著名的世界和設定,而科幻也許除了沙蟲世界,其他的更像是現實世界的有限的延展而不是幻想。但正因為科幻的幻想有其局限和嚴謹性,更易被接受,也更易在細節上出彩。

熱點內容
腦洞大開的科幻小說 發布:2025-05-16 05:57:21 瀏覽:989
開掛教練小說免費閱讀全文 發布:2025-05-16 04:40:41 瀏覽:860
思維嚴謹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5-05-16 04:26:50 瀏覽:388
玄幻學院小說漫畫大全 發布:2025-05-16 04:08:26 瀏覽:611
有關黑洞的科幻小說 發布:2025-05-16 04:06:04 瀏覽:557
厲時城宋子語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5-16 04:05:50 瀏覽:573
冷的玄幻小說 發布:2025-05-16 04:05:22 瀏覽:155
閱讀小說皇後命 發布:2025-05-16 04:02:04 瀏覽:975
都市神兵歸來小說下載 發布:2025-05-16 03:42:14 瀏覽:802
最新弱受病弱小說推薦 發布:2025-05-16 03:21:44 瀏覽: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