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是不是科幻故事
① 科幻故事和神話故事的區別
科幻故事和神話故事的區別:
一、產生的根源不同:
1、科幻故事,是依據科學技術上的新發現、新成就以及在這些基礎上可能達到的預見。
2、神話故事,並非現實生活的科學反映,而是由於遠古時代,人類開始思考與探索自然並結合自己的想像力所產生的。
二、故事發生時間不同:
1、科幻故事,通常發生在未來。表現科學技術遠景或者社會發展對人類影響。
2、神話故事,通常發生在過去。敘述人類原始時代或人類演化初期的單一事件或故事。
三、創作人不同:
1、科幻故事是現代的作家創作的。
2、神話故事是由人民集體口頭創作。
② 什麼科幻故事
「科幻」的定義眾說紛雲,莫衷一是,尺度差異極大。
科學幻想★比較接近的是:「用幻想藝術的形式,表現科學技術遠景或者社會發展對人類影響。」 其中最廣義的一種認為:「只要故事中含有超現實因素,便可算作科幻作品。」
★《辭海》上對「科幻小說」的定義是:「依據科學技術上的新發現、新成就以及在這些基礎上可能達到的預見,用幻想的方式描述人類利用這些新成果完成某些奇跡的新型小說。」
★《簡明不列顛網路全書》第四卷定義為「20世紀發展起來的一種文學體裁,這種體裁的小說以真實或想像的科學理論的發現為基礎。」
正統科幻迷主張科學與幻想缺一不可。倘若沒有任何科學根據,則只能歸為奇幻、魔幻或超現實作品;反之幻想若是付之闕如,那就只是一個科學寫實故事。科幻、奇幻、魔幻、玄幻所指各有不同。
③ 科幻故事是怎樣的
或許有人會說:這樣的情節和故事,還達不到科幻史上里程碑的地步吧?但是,到了
..
我不小說家們,包括科幻小說家們的寫作狀態是怎樣的。
④ 科幻故事有哪些
強烈推薦樓主看劉慈欣的小說
劉慈欣,大陸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中國科普作協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地球往事」系列(《三體》《三體II:黑暗森林》及未出版的「三體3」)等,中短篇《流浪地球》《鄉村教師》《朝聞道》《全頻帶阻塞干擾》等。曾多次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
《超新星紀元》
在一個看似平常的夏夜,醞釀了上億年的災難從宇宙深處到達地球,世界上將只剩下孩子。怪異而血腥的游戲在都市近郊的山谷中展開,孩子國家領袖在游戲中誕生……最後的時光在大學習中瞬間即逝,當黑屏上的最後一點綠光消逝,地球上最後一個大人死去,公元世紀終結了……爆燃時代像一個陰森的徵兆;慣性時代也在疲憊和失落中結束;網路絕對民主使幾億孩子陷入極度的集體瘋狂之中;揮霍無度的糖城時代誕生了……最終,公元世紀留下的武器成為孩子們的玩具,在南極荒原上,浸透了殺氣的童心在血泥中嬉戲……一部壯麗的未來史,一部文明浴火重生的宏大史詩,比夢幻更空靈,比現實更逼真。
《球狀閃電》
在某個離奇的雨夜,一顆球狀閃電闖進了少年的視野。它的嘯叫低沉中透著尖利,像是一個鬼魂在太古的荒原上吹著塤。當鬼魂奏完樂曲,球狀閃電在一瞬間將少年的父母化為灰燼,而他們身下板凳卻是奇跡般的冰涼。這一夜,少年的命運被徹底改變了,他將畢其一生去解開那個將他變成孤兒的自然之謎。但是他未曾想到,多年以後,單純的自然科學研究被納入進「新概念武器」開發計劃,他所追尋的球狀閃電變成了下一場戰爭中決定祖國生存或是滅亡的終極武器! 當被禁錮在終極武器中的大自然的偉力被釋放時,一輪冰冷的「藍太陽」升起在大西部的戈壁灘上,整個戈壁淹沒在它的藍光中,這個世界變得陌生而怪異。一個從未有人想像過的未來,在宇宙觀測者的注視下,降臨在人類面前……
《三體》
一個暫名為《地球往事》的系列的第一部,可以看做一個更長的故事的開始。這是一個關於背叛的故事,也是一個生存與死亡的故事,有時候,比起生存還是死亡來,忠誠與背叛可能更是一個問題。瘋狂與偏執,最終將在人類文明的內部異化出怎樣的力量?冷酷的星空將如何拷問心中道德?作者試圖講述一部在光年尺度上重新演繹的中國現代史,講述一個文明二百次毀滅與重生的傳奇。小說《三體》與三體問題有關,其中描述了一種在半人馬座三星(應該是指半人馬座α星: 這是一顆三合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生存的三體人及其三體文明。同時《三體》也是小說中的一個模擬三體文明在一個有三顆太陽的星系中掙扎生存並發展的網路游戲,應該是由希望三體文明降臨地球介入人類文明的三體組織開發的。該小說已經在《科幻世界》上連載完畢,第二部暫定名為《黑暗森林》。考慮到小說開始有一點關於文革的東西,再加上時間剛好撞倒,因此最初沒出單行本,出的連載。但08年科幻世界雜志社單行本已經發售。《三體》並沒有揭示那個宇宙文明的圖景,其中的兩大文明自己也沒有意識到這個圖景,只是揭開了其面紗的一角。比如,既然距我們最近的恆星都有智慧文明,那這個宇宙一定是十分擁擠的,可為什麼它看起來卻如此空曠?但會在《地球往事》的第二部中繼續描述。
《三體II:黑暗森林》
地球往事系列第二部。三體人在利用魔法般的科技鎖死了地球人的科學之後,龐大的宇宙艦隊殺氣騰騰地直撲太陽系,意欲清除地球文明。面對前所未有的危局,經歷過無數磨難的地球人組建起同樣龐大的太空艦隊,同時,利用三體人思維透明的致命缺陷,制訂了神秘莫測的「面壁計劃」,精選出四位「面壁者」,秘密展開對三體人的反擊。三體人自身雖然無法識破人類的詭譎計謀,卻依靠由地球人中的背叛者挑選出的「破壁人」,與「面壁者」展開智慧博弈……「面壁計劃」究竟能否成功?地球人究竟能否在這場你死我活的文明生存競爭中戰而勝之?神秘的「黑暗森林」究竟意味著什麼?一切謎底,都將在本書中揭曉!
《鏡子》
如果未來像程序一樣可以推演,人性像一汪清水般透徹,三萬五千年後,人類是否還有未來?
《夢之海》
低溫藝術家來到了地球,給人類帶來了絕世的美麗,也帶走了地球上所有的水,人類能不能生存下去?
《鄉村教師》
一個愚昧落後鄉村裡身患絕症的教師,用自己最後的生命之火帶領著這個鄉村的未來走出黑暗的愚昧,為這個鄉村的孩子打開了知識的大門……他死後,意象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他的學生能使地球文明得到延續嗎?
⑤ 什麼是科幻故事
現實中沒有的高科技故事。
⑥ 講什麼樣的科幻故事才算是一本優秀的科幻小說
能引起讀者深思或者共鳴的,內容架空但是又有所依據,而不是完全天馬行空。
比如三體,2012等,就是能引起共鳴,代入感很強的科幻電影或者小說。
不在於用詞是否科幻,而是內容是否科學幻想出來的。
⑦ 童話故事與科幻故事的區別。請講的詳細點。
1、含義不同
童話故事是指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童話中豐富的想像和誇張可以活躍你的思維。
科幻故事是人們根據一些科學知識,編寫出來的故事,大多發生在未來。科幻故事大多是虛構的,需要人發揮自己的想像力。
2、特點不同
童話故事是兒童文學的重要體裁。一種具有濃厚幻想色彩的虛構故事,多採用誇張、擬人、象徵等表現手法去編織奇異的情節。幻想是童話的基本特徵,也是童話反映生活的特殊藝術手段。
科幻故事想像大膽而新奇、神秘而浪漫,瑰麗多姿,魅力無窮,表現了幻想世界的無限豐富性和超前性。閱讀這些故事,能夠啟迪智慧、開闊視野、增長知識,能夠激發我們熱愛科學、探索未來的熱情和勇氣。
(7)科幻小說是不是科幻故事擴展閱讀:
童話故事表現手法
誇張
誇張這種藝術手法也是一般文學作品所常用的藝術手法,但童話作品中的誇張又不同於其他藝術作品,它是從內容到形式的全方位的誇張。
如果我們說幻想是童話的靈魂,那麼誇張就是童話的血肉,它使童話故事更加的豐滿。「沒有血肉,靈魂無以附麗;沒有誇張,幻想則不能得到表現。在童話中,只有當誇張處於最能表現幻想的時候,它也才具有最大的存在價值。」
象徵
象徵手法是通過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系,藉助於某人某物的具體形象(象徵體),從而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象徵是將童話中的幻想與現實世界結合的中介之一,也是童話故事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
⑧ 中國古代科幻故事都有哪些
有一本書《中國古代科幻故事集》
《列子·湯問》中《偃師造人》的故事,為人們所熟知,也被中國的科幻界公認為中國古代較早的「科幻小說」。這篇作品的原文是:「周穆王西巡狩,越昆侖,不至弇山。反還,未及中國,道有獻工人名偃師,穆王薦之,問曰:『若有何能?』偃師曰:『臣唯命所試。然臣已有所造,願王先觀之。』穆王曰:『日以俱來,吾與若俱觀之。』翌日,偃師謁見王。王薦之曰:『若與偕來者何人邪?』對曰:『臣之所造能倡者。』穆王驚視之,趨步俯仰,信人也。巧夫顉其頤,則歌合律;捧其手,則舞應節。千變萬化,惟意所適。王以為實人也,與盛姬內御並觀之。技將終,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待妾。王大怒,立欲誅偃師。偃師大懾,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會革、木、膠、漆、白、黑、丹、青之所為。王諦料之,內則肝、膽、心、肺、脾、腎、腸、胃,外則筋骨、支節、皮毛、齒發,皆假物也,而無不畢具者。合會復如初見。王試廢其心,則口不能言;廢其肝,則目不能視;廢其腎,則足不能步。穆王始悅而嘆曰:『人之巧乃可與造化者同功乎?』詔貳車載之以歸。夫班輸之雲梯,墨翟之飛鳶,自謂能之極也。弟子東門賈禽滑厘聞偃師之巧,以告二子,二子終身不敢語藝,而時執規矩。」
這是一個和現代機器人題材的科幻小說非常相近的故事。「魯班造木鳥」及與之相關的故事,也常被人提及,例如《墨子.魯問篇》中提到:「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王允的《論衡·儒增篇》說:「巧工為母作木馬車,木人御者,機關俱具,載母其上,一驅不還,遂失其母。」唐朝的《酉陽雜俎》也記述:「魯般於涼州造浮圖作木鳶每擊楔三下,乘之以歸,無何,其妻有妊,父母詰之,妻具說其故。其父伺得鳶,楔十餘下,乘之,遂至吳會。吳人以為妖,遂殺之。般又為木鳶乘之,遂獲父屍。怨吳人殺其父,於肅州城南作一木仙人,舉手指東南,吳地大旱三年。人曰:般所為也,齎物巨千謝之,般為斷其一手,其月吳中大雨。國初土人尚祈禱其木仙。六國時,公輸班亦為木鳶,以窺宋城。」
《三國演義》中關於諸葛亮造木牛流馬的描寫,也充滿了科幻意味:「造木牛之法雲:『方腹曲頭,一腳四足;頭入領中,舌著於腹。載多而行少:獨行者數十里,群行者二十里。曲者為牛頭,雙者為牛腳,橫者為牛領,轉者為牛足,覆者為牛背,方者為牛腹,垂者為牛舌,曲者為牛肋,刻者為牛齒,立者為牛角,細者為牛鞅,攝者為牛秋軸。牛仰雙轅,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每牛載十人所食一月之糧,人不大勞,牛不飲食。』造流馬之法雲:『肋長三尺五寸,廣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軸孔分墨去頭四寸,徑中二寸。前腳孔分墨二寸,去前軸孔四寸五分,廣一寸。前杠孔去前腳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長二寸,廣一寸。後軸孔去前杠分墨一尺五分,大小與前同。後腳孔分墨去後軸孔三寸五分,大小與前同。後杠孔去後腳孔分墨二寸七分,後載克去後杠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杠長一尺八寸,廣二寸,厚一寸五分。後杠與等。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長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廣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斗。從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前後同。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長一寸五分,廣七分:八孔同。前後四腳廣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長四寸,徑面四寸三分。孔徑中三腳杠,長二尺一寸,廣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
這些超前於時代,以當時的科學為基礎的幻想,足以令我們眼界大開。下面,再舉幾則研究者們較少提及的中國古代科幻故事。
唐代段安節在《樂府雜錄》中寫道:「傀儡子,自昔傳,雲起於漢祖在平城為冒頓所圍。其城一面,即冒頓妻閼氏,兵強於三面。壘中絕食。陳平訪知閼氏妒忌,即造木偶人,運機閼,舞於陴間。閼氏望見,謂是生人,慮下其城,冒頓必納妓女,遂退軍。」
我們並不懷疑在漢高祖的時代,古人製造木偶人的技藝,但是,若要木偶人與真人一模一樣,還要使匈奴皇後信以為真人,產生忌妒,退了圍城的數萬人馬,不要說當時不可能,現在的科技也未必能辦到。這個故事可以視為和偃師造人相媲美的古代機器人題材的科幻故事。
再看幾則中國古代的UFO故事:
西晉張華在《博物志"雜說下》中提到:「舊說雲,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槎上,多齎糧,乘槎而去。十餘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自後芒芒忽忽,亦不覺晝夜。去十餘日,奄至一處,有城廓狀,居舍甚嚴,遙望宮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見說來意,並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蜀都,訪嚴君平,則知之。』竟不上岸,因還如期。後至蜀,問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
東晉王嘉《拾遺記》:「堯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於西海,查上有光若星月。常浮繞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復始,名曰貫月查,亦謂掛星槎。羽人棲息其上,群仙含露以漱,日月之光則如瞑矣。虞夏之季,不復記其出沒,游海之人猶傳其神仙也。」
南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武帝使張騫使大夏,尋河源乘槎經月而至一處,見城廓如州府,室內有一女織,又見一丈夫牽牛飲河。騫問曰:『此是何處?』答曰:『可問嚴君平。』乃與一支機石而歸。至蜀,問嚴君平,君平曰:『某年月,客星犯牛女。』支機石為東方朔所識。」
唐王貞范《洞天集》: 「嚴遵仙槎,唐置之於麟德殿,長五十餘尺,聲如銅鐵,堅而不蠹,李德裕截細枝尺余,刻為遵像,往往飛來復去,廣明以來失之,槎亦飛去。」
如果去除神仙方術的色彩,這些記載中的仙槎,與現代科幻小說中的飛碟就非常相近了。
再如元代伊士珍《琅嬛記》中關於「七寶靈檀幾」的記載:「謝霜回有七寶靈檀之幾,幾上有文字,隨意所及,文字輒形隸篆真草,亦如人意。譬如一人慾修道,則使其人自觀,幾上則便有文字,因其緣份性資而曲誘之。又如心欲得某物,則幾上便有文字曰『某處可得』。又如欲醫一病人,或欲作一戲法,則文字便曰服何葯愈,念何咒、書何符即得也。甚至讀書偶忘一句一字,無不現出。霜回寶之。」
這樣的文字,如果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和電腦及互聯網十分相似。
由於時代的局限,中國古代的科幻故事不可能使用現代人的詞彙,如激光、全息攝影、機器人、飛碟、外星人等。他們在幻想這些事物時,用另外一些他們慣用的詞彙來替代,如飛碟叫做仙槎、明珠、火球;望遠鏡叫寶鏡;機器人叫木偶人、傀儡、鐵冠人;而外星人,更多地被叫做羽人、鬼怪、神仙。筆者認為,科幻思維是不分國度的,它普遍存在於人類的集體無意識之中。中國古人對於科技的所產生的古怪想法,即使不能被看成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至少也可以被當作是那個時代的科幻故事。
⑨ 科幻故事有什麼特點
科幻故事最明顯的特點就是虛幻、虛構,神奇,人物、事物都有神奇的力量、魔法、魔力等等,都是科幻小說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