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幻小說劉慈欣
A. 請問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小說的故事背景是什麼
《流浪地球》故事背景設定在2075年,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流浪地球》獲2000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特等獎。這篇小說後收錄於《2000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並在2019年改編為同名影片。
作品解讀
小說描繪的科幻景觀,除了災難現象、 未來科技、 逃亡計劃,還有與之相關的諸多專業術語,比如「等離子體光柱」 「全息顯示器」 「全息散射體」 「軌道動力學」 「超音速爆音」 「近日點」 「遠日點」 「近地軌道宇航員」 「記憶遺傳技術」等。 它們主要作為一種知識性介紹,為文學性的小說文本增添科學性的特徵。
而改編成電影後,科幻景觀的呈現方式與具體內容獲得極大的拓展空間,尤其在積極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時代」語境下,視覺呈現具有更為明顯的價值導向。
B. 為什麼劉慈欣能寫出《三體》這部高思維且篇幅超長的科幻小說
劉慈欣之所以能寫出《三體》這部高思維且篇幅超長的科幻小說,源於他深厚的積累與堅韌的毅力。
他的童年經歷,包括文革之痛、飢荒逃難等,讓他對流亡、貧窮、資源匱乏有深刻的認知,這些經歷成為他樹立寫作方向的動力。
他熱愛閱讀,廣泛涉獵各類書籍,包括《白鯨》、《1984》、《太空神曲》等,這些書籍豐富了他的想像力和知識面,為《三體》的創作打下堅實基礎。
親眼見證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發射,親眼目睹球狀閃電的奇觀,讓他對自然現象有獨特的觀察與思考。
在工作之餘,他思考著人類未來如何逃離惡劣環境,這成為他創作《三體》的靈感源泉。
他痛定思痛後開始寫作,沒有急功近利的想法,而是默默耕耘內心,最終創作出這部被譽為「里程碑」的科幻巨著。
劉慈欣的成功,也體現了自製力與抵抗誘惑的能力,他能堅定本心,不為外物所動。
在創作《三體》期間,他處於半失業狀態,正是這份平靜與孤獨,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
劉慈欣的成功也啟示我們,只要有足夠的耐心與堅持,就能在烏雲散去之時,看見月明星出的希望。
《三體》的架構超前,預示了人類未來的發展趨勢,如VR、引力波通信等,這些在當時看來似乎遙不可及的技術,如今已逐漸成為現實。
《三體》以地球危機為背景,巧妙警示我們注重基礎科學研究的重要性,提醒我們在面對新興技術崛起時,不應迴避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
書中雲天明的三個故事,不僅豐富了對三體世界的遐想,也展現了人性的深度,使《三體》成為一部既有硬核科幻元素,又富含人文關懷的佳作。
劉慈欣的成功故事,告訴我們,只有通過不斷積累與堅持,才能在科幻創作的領域中綻放出璀璨的光芒。
C. 劉慈欣的三體是什麼小說
劉慈欣的硬科幻小說系列《三體》三部曲(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由《三體》、《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三部小說組成。故事視角宏大,從中國視角討論了科幻的一個基本問題:人類和宇宙的命運。
第一部於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雜志上連載,第二部於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則於2010年11月出版。
全集的目錄如下圖:
(3)地球科幻小說劉慈欣擴展閱讀:
英文版《三體》去年在美國出版後,昌橋掀起一股中國科幻熱,先後獲得美國星鬧猜雲獎、雨果獎、軌跡獎、坎貝爾獎、普羅米修斯獎五個國際幻想文學獎項提名。
雨果獎和星雲獎在世界科幻界,被公認為全球最具權威與影響力的兩大獎項。《耐彎猛盜夢空間》《復仇者聯盟》《權力的游戲》等作品都曾獲得過該獎項的肯定。2015年的獎項由世界科幻協會5950名成員投票評出,創下投票最高紀錄。
本次獲雨果獎長篇小說類的是英文版《三體》系列的第一部。作為譯者的劉宇昆代表劉慈欣參加了本屆世界科幻大會並上台領獎。劉宇昆現場宣讀了劉慈欣的獲獎感言說,「雨果獎是科幻界的一座燈塔,但我從沒想到自己會得到這個獎」。
D. 三體是什麼書誰寫的
《三體》是作家劉慈欣創作的一部科幻小說。小說主要講述了軍方探尋外星文明的絕秘計劃「紅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在按下發射鍵的那一刻,葉文潔沒有意識到,她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命運。地球文明向宇宙發出的第一聲啼鳴,以太陽為中心,以光速向宇宙深處飛馳……
《三體》三部曲(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是2006年至2010年連載、出版的硬科幻小說系列,作者是劉慈欣。
該系列由《三體》、《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三部小說組成,均已出版。《三體》三部曲被譽為迄今為止中國當代最傑出的科幻小說,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2014年第一部小說的英文版在美國上市,反響熱烈,並於2015年獲得美國科幻奇幻協會「星雲獎」提名。2015年8月23日,《三體》獲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
(4)地球科幻小說劉慈欣擴展閱讀:
在《三體》系列的三部中,《三體3:死神永生》是最具科幻色彩的一部,更准確地說,是最具科幻迷色彩的一部。它是古典理念上的科幻,是技術內核的科幻,是王晉康老師所定義的核心科幻,是原教旨主義的科幻。
「三體」中的道德沖突或道德折磨有兩層:一個零道德的宇宙和一個有道德的地球文明的沖突;地球人性本來就有的道德與背德的沖突。
被劉慈欣選來充當地球命運掌握者的少女程心,表面上就是一個絕不稱職的懦弱者,在大部分讀者的眼裡,她過於單純、懷婦人之仁、泛愛主義……
在地球的兩次危機中她都做出了錯誤的決定,她為了忠於人性而不惜人類滅絕。要和宇宙一起零道德以求生存,還是堅持人類道德而死亡呢。問題是:那樣生存下來的人,還能叫做人嗎。
E. 劉慈欣的小說看哪個順序好
劉慈欣的作品涵蓋了豐富的科幻題材,其閱讀順序可以是:《帶上她的眼睛》、《地球大炮》、《贍養上帝》、《贍養人類》、《白堊紀往事》、《吞食者》、《詩雲》、《球狀閃電》,最後是《三體》三部曲。
劉慈欣,1963年6月出生於北京,祖籍河南信陽,成長於山西陽泉。他擁有本科學歷,是一名高級工程師,同時也是著名的科幻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及副主席、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陽泉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劉慈欣的成就標志著他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重要代表之一。
自1985年10月參加工作以來,劉慈欣的作品連續多次獲得中國科幻小說界的最高榮譽——銀河獎,並在2010年贏得了趙樹理文學獎,2011年被評為《當代》年度長篇小說五佳第三名,同年還獲得了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獎。
在創作風格上,劉慈欣繼承了古典主義科幻小說的傳統,以緊張刺激的情節和生動的語言為特點,展現了科學和自然界的偉大力量。他善於將工業化進程與科學技術融合,塑造出強大的力量感,並在作品中貫穿著英雄主義情懷。例如,他的小說《流浪地球》結合了自然災害、技術進步和人類在宇宙中生存的困境等宏大主題,描述了地球因太陽毀滅而進行的悲壯的太陽系逃離之旅。
F. 劉慈欣有哪些科幻小說
《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
《三體》是劉慈欣創作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由《三體》、《三體2:黑暗森林》、《三體3:死神永生》組成,第一部於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雜志上連載,第二部於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則於2010年11月出版。
作品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其第一部經過劉宇昆翻譯後獲得了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
2019年,列入「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高中段文學閱讀。
G. 劉慈欣寫過哪些經典的科幻小說
劉慈欣的經典科幻小說包括以下幾部:
- 《三體》系列:包括《三體》、《三體?黑暗森林》和《三體?死神永生》,描繪了地球人類與三體文明的交鋒,榮獲雨果獎。
- 《超新星紀元》:以孩子們掌控的世界為背景,展示了劉慈欣對人類社會未來的深刻洞察。
- 《球狀閃電》:圍繞自然界中令人費解的球狀閃電展開,揭示了一個奇妙而離奇的科學幻想世界。
- 《流浪地球》:講述了地球面臨太陽毀滅,人類啟動逃脫計劃的故事,以其宏大的背景和緊張的劇情展現了人類對生存的堅韌與決心。
- 《全頻帶阻塞干擾》:科技與戰爭交織的緊張小說,揭示了戰爭的殘酷與高科技對人類命運的影響。
- 《鄉村教師》:通過李寶庫老師的堅韌故事,展現了教育的力量和教師的崇高使命。
- 《朝聞道》:關於粒子物理學和宇宙統一理論的科幻作品,展現了人類對未知的追求。
- 《帶上她的眼睛》:溫情與科技交織的短篇小說,講述了一位年輕女領航員被困地心的孤寂旅程。
- 《魔鬼積木》:揭示了基因改造技術可能帶來的社會影響,預示了科技進步與道德倫理之間的復雜關系。
- 《贍養上帝》:以衰敗的上帝文明為背景,探討了創造力與想像力在文明衰落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