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版稅
1. 流浪地球原著作者是誰
劉慈欣,男,漢族,1963年6月出生,1985年10月參加工作,山西陽泉人,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科幻作家,中國作協會員,山西省作協會員,陽泉市作協副主席,中國科幻小說代表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包括7部長篇小說,9部作品集,16篇中篇小說,18篇短篇小說,以及部分評論文章。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三體》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說《流浪地球》、《鄉村教師》、《朝聞道》、《全頻帶阻塞干擾》等。其中《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2014年11月,出任電影《三體》的監制。2015年8月23日,憑借科幻小說《三體》獲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10月18日,憑借《三體》獲第六屆全球華語科幻文學最高成就獎,並被授予特級華語科幻星雲勛章,該等級勛章只有獲得國際最高科幻獎項雨果獎和星雲獎的作家有資格獲取。2016年3月,當選山西省作協副主席。同月,以1000萬元版稅收入位列第十屆作家榜第11位。2017年6月25日,憑借《三體3:死神永生》獲得軌跡獎最佳長篇科幻小說獎。2018日11月8日獲得克拉克獎想像力服務社會獎。2019年2月5日,劉慈欣作品改編電影《流浪地球》和《瘋狂的外星人》上映。
人物經歷
1963年6月出生於北京,祖籍信陽市羅山,山西陽泉長大。
1985年畢業於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現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水電工程系。
1985年10月參加工作,後於山西娘子關電廠任計算機工程師。
1989年創作科幻小說《超新星紀元》首版和《中國2185》,但未發表。
20世紀90年代開始向《科幻世界》雜志社投稿。
1999年6月,在《科幻世界》首次發表兩篇作品《鯨歌》和《微觀盡頭》,同年首次憑借《帶上她的眼睛》獲得1999年中國科幻銀河獎一等獎。
2000年發表短篇小說《地火》、《流浪地球》,憑借《流浪地球》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特等獎。
2001年發表短篇小說《鄉村教師》、《微紀元》、《全頻帶阻塞干擾》等,憑借《全頻帶阻塞干擾》和《鄉村教師》首度同時獲得銀河獎兩項獎項。
2. 怎樣寫(科幻,武俠)小說
個人看法:先想好矛盾的雙方 一般都有正反的 這樣情節才可以推動 然後在構造故事
這個可以在平時就一點一點構造好的 人物的性格要從你構造的故事中塑造的
人稱問題就要看你自己的習慣和風格了
寫的時候 不要一篇一篇的寫 要寫提綱的 這樣才不會太亂
一個小習慣 平時腦子裡面的精彩語句 驚奇想法 可以記下 這樣 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 你就會形成自己說話的風格 自己的特點
3. 誰知道 科幻小說家 衛斯理 的全部作品名稱
衛斯理的作者,筆名倪匡
原名: 倪聰,字亦明。(「匡」字是他在《辭海》中點出來的)
生日: 一九三五年五月三十日中午十二點三十七分
出生地: 上海
籍貫: 浙江鎮海
生肖: 豬
星座: 雙子座
血型: O型
家庭狀況: 二兄、二弟、一姐、一妹
最喜歡的食物: 海鮮(魚、蝦、蟹、貝……)
一九五一年,倪匡初中畢業後以十六歲半之齡進入華東人民革命大學受訓三個月,自華東人民革命大學「畢業」後,繼而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公安幹警,並先後參與「土地改革」、「治理淮河工程」後至蘇北、內蒙古墾荒,足跡並遠至東北大興安嶺。在內蒙時因「破壞交通」(嚴冬冰封河道時,將一條小木橋拆下來充作木柴)被打成「反革命」,遭隔離軟禁數個月。
一九五七年,倪匡由內蒙古逃亡至廣州,七月間偷渡澳門再逃進香港。從此義無反顧,再也沒有回過神州大陸。初至香港時曾在夜校讀書,因而認識了倪夫人,李果珍女士。倪匡最初在染廠里做雜工,並開始投稿《真報》,後被《真報》錄用,先後任工友、校對、助理編輯、記者與政論專欄作家(筆名為衣其)。
一九五七年底,倪匡第一篇有關「土改」的小說《活埋》在香港工商日報發表。第一篇發表的散文是《石縫中》。第一本小說是《呼倫池的微波》(創作於五十年代末,背景為蒙古草原)。
一九五八年,倪匡開始寫武俠小說,筆名為岳川。
一九五九年,倪匡與李果珍女士結婚,現有一女(倪穗)、一子(倪震)。後大部份時間乃是自修,算得上沒有正式接受過學校教育。
一九六二年,倪匡於查良鏞(金庸)的鼓勵下,開始用筆名「衛斯理」寫小說。第一篇小說名為《鑽石花》,在《明報》副刊連載。至第四篇小說《藍血人》起,衛斯理系列小說正式走向科幻系列。(《藍血人》一書於二零零零年入選「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成為倪匡科幻小說的代表著作)。
六十年代末,武俠影片大行其道之際,倪匡轉而從事劇本創作。十多年間,所寫劇本不下數百部,代表作有張徹導演的《獨臂刀》。
一九七二年,衛斯理系列小說《新年》發表後,倪匡暫停衛斯理系列小說的創作,時間長達六年。
一九七八年,衛斯理系列小說《頭發》發表,被評為最受香港青年歡迎的小說。倪匡此後又回到了科幻小說的創作道路上。
一九八六年復活節,倪匡在台北一家教堂中受洗(不過仍然肯定上帝就是外星人)。原因是與牧師禱告後,治好了多年以來的酒癮。近年來他篤信基督,頻頻在香港及台灣作見證。
一九八七年,倪匡與梁小中(石人)、哈公、黃維梁、胡菊人、張文達等發起成立香港作家協會,並出任會長。
一九九二年秋,衛斯理系列小說《運氣》發表後,倪匡移居美國三藩市新唐人埠,居所甚似一個多士壚。閑時在家裡種花養魚,如蔓陀蘿及神仙魚等。他笑稱洗手間可以看到金門橋,所以作了一句詩:「舉頭看金門,低頭看『小鳥』」。移民後的倪匡生活優哉悠哉,自稱廚藝第一、園藝第二、文藝僅是第三。
倪匡人生閱歷豐富,什麼苦難都嘗過。他為人風趣幽默。古怪興趣多,古怪想法更多。(曾經有一次,在一隻小小的跳蚤身上感悟到自稱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生命力原來如此脆弱,對於惡劣環境的適應性和忍耐力,還不及一隻構造簡單的跳蚤。)所以他寫文章手疾眼快,千變萬化。倪匡自認是個很胡鬧的人,但對於工作他是很嚴謹的。他規定自己每天要寫八千多字,這樣他便可以工作一個月,然後休息一個月。他又規定自己在黃昏前盡量把工作做好,因為一入黑,他的手便蠢蠢欲動,想摸酒杯了。他寫各種類型的小說,如科幻,偵探,武俠以及愛情文藝小說,他又寫電影劇本,乃至抒寫個人感受的雜文和散文。自一九七五年來港後,他筆下出現了不少科幻,偵探及武俠小說,電影劇本不下幾百部,而且在本港各報刊上他每天都發表專欄文字。
倪匡是個怪人,做事往往出人意表,他不懂駕駛,但迷上研究汽車時,曾經獨個兒把一部汽車化整為零後再裝嵌回原狀。他至少有兩次遇鬼經驗,堅信靈魂的存在與不滅。早年時還經歷過「狐仙顯聖」,因此,至今仍然認為不同的生物在通過所謂的修練,是可以讓身體產生結構上的變化,就會成人成仙。(衛斯理科幻系列《成精變人》,就是一隻神鷹經過種種的變化,最後變成人的故事!)
傳聞說倪匡曾在東北省看見過外星人,所以他的科幻小說才這么出色,而他自已說本身是喜歡寫武俠小說,但有金庸這位老友金玉在前,只好舍難取易,專心從事科幻小說。(寫科幻小說容易???)在所有作品中他最喜歡的人物是衛斯理,最喜歡的作品是衛斯理系列《尋夢》,其次是衛斯理系列《黃金故事》。最喜歡的武俠作品是《火並》。
倪匡的廣泛興趣,過目不忘的本領以及鍥而不舍的研究精神,使他自一九五七年來港後的著作深入民心。他的作品組織嚴謹又帶啟發性,常使人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倪匡先後使用過的筆名計有:倪匡(武俠與科幻)、衛斯理(科幻)、沙翁(雜文)、洪新(高達、高飛傳奇)、魏力(木蘭花傳奇)、岳川(武俠)、衣其(政論)、九缸居士(雜文)、危龍等等。
倪匡是最多產、多樣化的作家,他自稱「自有人類以來,漢字寫得最多的人」。(其實這是倪匡自謙,這句話中的「漢」字大可刪去。古今中外,倪匡唯一可能的對手,只有西方科幻大師艾西莫夫。然而艾大師的英文多是由打字機或文字處理機打出來的,所以這句話絕無人能找到反證。)倪匡也是最有職業道德的專業作家,他從不拖稿、欠稿(早期寫得太快,寫完後還故意擱幾天再交稿)。但稿費、版稅奇高,並有兩大原則:請先付錢;貨出不改(小說絕對不準人改,劇本如何改則絕不過問)。
倪匡的作品包括小說(武俠、推理、科幻、奇幻、奇情、色情)、散文、雜文、專欄、政論、電影劇本。(請參考倪匡著作目錄)從沒有寫過的文體只有歌詞與廣告詞。
倪匡的小說氣氛逼人、情節詭異、構思奇巧。小說的數量已超過三百本。電影劇本已超過四百部,保證是世界記錄。
倪匡的寫作動機,一、謀生;二、興趣;三、沒有別的本事(但後來又發現自己是個很稱職的演員)。寫作收入,稿費加版稅,一年超過二百萬港幣。寫作風格,喜歡玩花樣,變題材,不投讀者所好,卻總能牽著讀者的鼻子走。寫作天賦,自認是與生俱來的。(倪匡相信一種理論,就是有文學天賦的人,大多也都嗜酒,例如古之李白,今之古龍、倪匡。)寫作習慣,一定要聽音樂(否則靜不下心來),書桌桌面成三十度仰角(才不會腰酸背痛);從來不能也不會以電腦或口述代替手寫。寫作速度,最高記錄為一小時四千五百字(格子),那是「革命加拚命」的速度;最慢一小時也有二千五百字。寫完之後從不再看第二遍(最早期作品例外)。自謂「漢字寫作,速度之快,世界第一。」
倪匡對小說的理念:「小說只分兩種——好看的與不好看的」(他認為不好看的小說,即使裡面有再多的學問、道統或藝術價值都沒用)。小說的主體是創作意念,至於情節安排則各憑功力。 他認為作家的責任是寫出的作品讓讀者廢寢忘食。他對色情文學的定義是小孩子看不懂的文學——看得懂的就不是小孩子,當然就有權利看。
倪匡的個性極端情緒化,難得不糊塗。率性放任,熱情爽朗,慷慨俠情。絕對的自由主義,不喜歡受約束,不愛爭勝負,不喜歡正經八百,絕不會道貌岸然。
倪匡的愛好很多,有養魚、種花、集貝殼、木工、烹飪、古典音樂等等,皆是由迷轉痴,由痴變狂。推而廣之,任何具有許多不同式樣的東西都喜歡研究、收集。喜歡讀書,什麼樣稀奇古怪的書都看,但最喜歡看小說。閱讀速度最快時,可達到平均一天看二十萬字的小說。
倪匡還有三個嗜好,一曰酒,以前一天至少可以喝一公升XO。最近,他宣布了「戒酒」,但定義是酒可以照飲,不過不要飲醉。如今可喝可不喝,但仍認為酒是一種最好的「抗憂郁劑」。二曰煙,曾有過三十五年的煙齡,最高記錄一天四到五包(刷牙時都不停——刷左邊牙齒時香煙咬在右邊;刷右邊時咬在左邊)。直到有一天,忽然聽到上帝的聲音說了幾遍:「你可以不抽煙了!」從此就再也不抽了。(上帝的意思倪匡想了一下子才弄懂,所謂「可以不抽煙」,是指上帝加諸自己的三十五年「煙刑」已滿。)三曰女人,最欣賞柔順聽話的女人,當然外在美也很重要。《鹿鼎記》中的雙兒是倪匡心目中完美妻子的典型。
倪匡最推崇的小說家分別是金庸、古龍、瓊瑤、亦舒、高陽、夏樹靜子、愛倫坡;最推崇的散文家是柏楊與李敖。
倪匡是業余刻圖章高手,當年就是靠偽造圖章與路條,才能一路從內蒙古逃到香港。偽刻圖章的原料是肥皂,並沒有依照任何樣本,只知道刻得愈大就愈唬人。他還是業余海洋貝殼分類專家,曾購上千本參考書,並租下一個居住單位,陳列所收藏的各種貝殼。又曾花上幾年時間收集及鑽研貝殼,雖然最後意興闌珊把心愛的收藏賣掉,但他對貝殼的認識已達專家境界。
倪匡絕對贊成人性本惡。對婚姻不贊成也不反對。他認為一生最值得追求的東西是快樂。(不過倪匡也承認很難,倒是自尋煩惱一定不會令自己失望。)認為人類之所以有進步的主要原因是下一代不聽上一代的話。
倪匡做人的態度:「看得順眼的多來往,看不順眼的,不管你怎樣,當你不存在。
倪匡有幾位至交好友,古龍,兩人於一九六七年結識,旋結為莫逆之交。古龍過世,倪匡傷心欲絕,弔祭時淚灑靈堂(還把古龍陪葬的洋酒喝了一大半)。結果古龍的遺體竟然當場吐血!倪匡不顧他人的警告,將故人之血鄭而重之珍藏起來。金庸,倪匡多年的好友與老闆。他的小說只在《明報》連載,而大部份的小說也由明窗出版社出版,倪匡曾替金庸代寫連載中的《天龍八部》數個月,故意把阿紫的眼睛弄瞎。(不過後來金庸對倪匡說想刪去他寫的一段,倪匡只說來問我就不是當我朋友。)金庸於一九八二、八三年之間贊倪匡曰:「無窮的宇宙,無盡的時空,無限的可能,與無常的人生之間的永恆矛盾,從這顆腦袋中編織出來。」黃沾,倪匡譽其為:奇才;香港粵語流行曲之父。傳說兩人是「文曲星」下凡,一分為二的結果。倪匡曾於一九九三年秋贈黃沾對聯一副:「兩日烹調有黃沾,一生煮字無白雪」,但黃沾卻認為這兩句次序應該對調。張系國,兩人同為中文科幻的開山祖師,但是對科幻小說的理念、表現形式、角色與使命的看法都截然不同。張系國描寫初見倪匡的情形:「倪匡則人未至笑聲先到,完全是紅樓夢里鳳姐兒出場的架勢。後來每次見面,都是先聽到他的朗聲長笑才見其人。」又說:「坦白說,我是先喜歡上倪匡本人,才讀他的小說。看他瘦瘦小小的個兒(註:那是十年以前),怎麼樣也不能想像他竟有如此旺盛的精力,每小時能寫四千五百字,四五天就可寫完一部小說或劇本……文壇鬼才的美稱,倪匡可當之無愧。」沈西城,倪匡專家。曾以「洛人」為筆名,替倪匡續寫浪子高達的故事。著有《我看倪匡科幻》、《細看衛斯理科幻》、《金庸與倪匡》等。葉李華,另一位倪匡專家,精研倪匡作品近二十年。因酷愛科幻小說,與倪匡結為忘年至交,也是倪匡的電腦啟蒙老師。
倪匡的妹妹即著名小說家亦舒,本名倪亦舒。他笑說出版社每次找他都是為了取得亦舒的出版權,他的反而無人問津。他的兒子倪震,也是出版界的人,出版《yes》雜志,更游說倪匡寫少年衛斯理!
倪匡在四十歲生日時,曾撰自壽對聯:「年逾不惑,不文不武,不知算什麼;時已無多,無欲無求,無非是這樣」。他自撰的墓誌銘:「多想我生前好處,莫說我死後壞處」。
倪匡下筆如有神,六十分鍾四千餘字,雖雲快矣,但仍不如其講話速度,他說話快如連珠炮,速度比寫字速度還要快近十倍(最高記錄五秒三句),放慢了速度就說不出來。(據說這是因為倪匡本來是左撇子,被硬性矯正,從小受了「腦傷」之故,也因此至今仍左右不分。)稱為名嘴,實至名歸。
倪匡自稱是世界寫漢字最多的人,因為他自一九五七年由內地來港後,寫了三十年,一個星期寫足七天,每天寫數萬字。最令人稱奇的,是他可以寫三十年而靈感不斷,題材不盡,且是暢銷的保證。江湖中人更戲稱他為「袋裝書大帝」。出版界流傳一個笑話:即使倪匡寫的是無字天書,也會迅速售清。極其量下次購買倪匡作品時,看清楚是不是無字天書續集罷了!在香港,純以寫稿而致「富」的作家甚少,倪匡是其中之一。
參考資料:http://www.bookspice.com/kehuan/fenlei/wsl.htm
4. 寫小說在哪裡發表掙錢
寫小說想要發表並掙錢,主要可以通過線上網路小說平台、實體出版、自媒體渠道以及參與文學比賽等途徑。
線上網路小說平台是當今許多作家首選的發表途徑。這些平台如起點中文網、縱橫中文網等,擁有龐大的讀者群體和完善的付費閱讀機制。作家只需按照平台要求上傳作品,一旦作品受到讀者歡迎並積累足夠的人氣,便有機會通過簽約成為平台的VIP作家,享受作品被付費閱讀的收益。例如,知名網路小說《全職高手》便是在起點中文網連載,並憑借出色的劇情和人物塑造吸引了大量讀者付費閱讀,為作者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實體出版是另一種傳統的發表小說並掙錢的方式。通過與出版社合作,將小說以紙質書籍的形式出版並銷售。這種方式雖然需要更長的周期和更高的門檻,但一旦成功出版,作品便有機會進入實體書店銷售,獲得版稅收入。同時,實體出版還能提升作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例如,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便是通過實體出版走向全球,不僅為作者帶來了豐厚的經濟回報,還贏得了國際文學獎項的認可。
自媒體渠道也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發表小說的方式。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社交媒體平台,作家可以自主發布小說內容,並通過讀者的贊賞或付費閱讀獲得收益。這種方式的優勢在於作家擁有更大的自主權和控制權,可以根據讀者反饋靈活調整作品內容和更新頻率。例如,一些網路作家通過在微信公眾號上連載小說,成功吸引了大量粉絲關注和支持,實現了作品的商業變現。
此外,參與文學比賽也是一條可行的途徑。許多文學雜志、網站和機構都會定期舉辦各類文學比賽,為作家提供展示才華的機會。如果作品在比賽中獲獎,不僅可以獲得獎金和證書等榮譽,還能提高作品的曝光度和作家的知名度,為後續的創作和發表奠定基礎。
總的來說,寫小說想要發表並掙錢有多種途徑可選,關鍵在於作家要根據自身情況和作品特點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同時,無論選擇哪種方式,都需要作家付出持續的努力和耐心,不斷提升自己的創作水平和市場敏銳度。
5. 劉慈欣的人物經歷
1963年6月出生於北京,祖籍信陽市羅山,山西陽泉長大。
1985年畢業於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現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水電工程系。
1985年10月參加工作,後於山西娘子關電廠任計算機工程師。
1989年創作科幻小說《超新星紀元》首版和《中國2185》,但未發表。
20世紀90年代開始向《科幻世界》雜志社投稿。
1999年6月,在《科幻世界》首次發表兩篇作品《鯨歌》和《微觀盡頭》,同年首次憑借《帶上她的眼睛》獲得1999年中國科幻銀河獎一等獎。
2000年發表短篇小說《地火》、《流浪地球》,憑借《流浪地球》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特等獎。
2001年發表短篇小說《鄉村教師》、《微紀元》、《全頻帶阻塞干擾》等,憑借《全頻帶阻塞干擾》和《鄉村教師》首度同時獲得銀河獎兩項獎項。
2002年至2005年間,劉慈欣憑借一系列中短篇小說連續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期間的主要作品有《朝聞道》、《思想者》、《地球大炮》、《詩雲》、《鏡子》、《贍養人類》等,並於2003年1月和2004年6月先後出版長篇小說《超新星紀元》和《球狀閃電》。
2006年5月,劉慈欣創作的長篇科幻小說《三體》第一部開始在《科幻世界》上連載,一直持續了半年多,到年底結束。同年憑借該作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特別獎。
2007年底完成系列續作《三體2:黑暗森林》,於2008年5月出版。
2010年10月出版第三部《三體3:死神永生》,再度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特別獎。
2011年憑借《三體》獲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金獎、《當代》長篇小說2011年度五佳。 2011年10月21日在陽泉市作協四屆一次理事會議上被選為陽泉市作協副主席。
2013年憑借《三體》獲西湖·類型文學雙年獎金獎、第九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同年以370萬元的年度版稅收入第一次登上中國作家富豪榜。
2014年5月26日宣布《三體》三部曲的英文版將於2014年10月、2015年5月、2016年1月分三步在美國出版發行。 7月任首屆「這篇小說超好看」類型文學獎評委。 8月正式調入陽泉市文學藝術創作研究室,從事專門的文學創作和研究工作。 11月宣布擔任電影《三體》的監制。
2015年2月,憑借《三體》獲得美國星雲獎提名。 2015年3月,接任騰訊移動游戲「想像力架構師」。 2015年4月,作品《時間移民》獲得「2014中國好書」獎項。 2015年6月獲2015騰訊書院文學獎「致敬小說家」。
2015年8月23日,憑借科幻小說《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也是中國科幻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2015年9月12日,劉慈欣獲第26屆科幻銀河獎特別功勛獎。
2015年10月18日晚,第六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典禮在成都舉行。劉慈欣憑借《三體》獲得了組委會頒發的華語科幻文學最高成就獎,並被授予特級華語科幻星雲勛章,該等級勛章只有獲得國際最高科幻獎項雨果獎和星雲獎的作家有資格獲取。
2016年1月19日,被評為「2015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
2016年3月4日,在接受采訪時確認,自己已當選山西省作協副主席。
6. 日本偵探小說電影和電視
在江戶川亂步作品的影響下,日本涌現出許多推理小說家。50年代最負盛名的是松
本清張、水上勉與笹澤左保、他們被譽為日本推理三傑。
如果說江戶川亂步是日本偵探小說的開山之祖,那麼松本清張則是日本社會派推理
小說的一代宗師。
推理小說與偵探小說之間的不同,主要表現在犯罪的社會背景不同。在江戶川亂步
時代,推理小說揭示的犯罪動機不外於爭奪遺產、因情怨恨、復仇雪恨,基本上與歐美
偵探小說相似。但到了松本清張時代,他把小說的背景放置在整個社會的大背景之下。
日本政界、財界乃到官場的黑幕都得到了生動表現;對犯罪的剖析,也觸及到人性的高
度。在這方面。松本清張與60年代崛起的森村誠一是傑出的代表。
我們先來談談松本清張。松本情張(1910——1992年),生於福岡縣。家境貧困,
他原有兩個姐姐,都因家貧而夭折。他只讀完小學就被迫放棄書本去當學徒,先後在電
器後、印刷廠打雜做苦工,後來又到《朝日新聞》當計件工。32歲時才到報社廣告部搞
設計。松本清張一家8口,在戰後那段經濟困難時期,為了糊口,他什麼活都干:掃街、
賣燒餅,受盡種種屈辱,但他喜愛文學的念頭始終未變。1953年舉辦「百萬人小說」征
文比賽,松本清張躍躍欲試,寫了一篇《西鄉鈔票》的短篇去投稿,結果獲三等獎。這
對於44歲的松本清張來說真是欣喜若狂,也促使他繼續從事寫作。1954 年,他又以
《的故事》獲日本芥川獎。芥川獎是日本純文學的新人獎。許多人都不知道作者已經45
歲,他的小說是在簡陋的宿舍中,一邊趕蚊子,一邊執筆寫出來的。
如果說森下雨森是江戶川亂步的伯樂,那麼松本清張的脫穎而出,應歸功於木木高
太郎的功勞。獲得芥川獎的松本清張在木木高太郎的幫助下,調動了工作。並在這位知
名作家的鼓勵下,寫出了《點與線》。《點與線》是日本偵探小說進入推理小說時代的
一個代表作,作品在日本引起轟動,並被譽為「世界十大推理小說之一」。
以後,大器晚成的松本清張佳作如潮:《隔牆有眼》、《霧之旗》、《零的焦點》、
《女性階梯》、《死亡的流行色》、《波浪上的塔》、《玫瑰旅遊團》、《歪斜的復
印》,以及短篇小說《潛在的殺意》、《龜子旅館的凶宅》、《謀害情人的畫家》、
《盜賣賽馬情報的女人》……從而在日本掀起了一股「松本清張熱」。他寫了100多部
偵探小說,同時還著有歷史小說、科幻小說和紀實文學等作品多部,並多次獲得各種文
藝獎。1963年起接替江戶川亂步,擔任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1992年去世,世界各
大報刊均發了消息,紀念這位傑出的推理小說家。
松本清張在世界偵探小說史上有獨特的成就,在日本文學史上也是令人注目的作家。
他的文學成就在推理小說史上的貢獻,可以由四個方面來證明。
一、開拓了偵探小說的范圍。是他第一個樹起日本社會派推理小說的大旗。在松本
清張之前,江戶川亂步小說的背景都是以城市為中心;橫溝正史則擴大到農村,但追捕
兇手的過程,都局限於某個城市或某個縣。松本清張的《點與線》將推理小說的場景無
限擴大,南到九州,北至北海道;江戶川亂步、橫溝正史批判的對象只是某個犯罪集團、
松本清張則把矛頭直對高層的統治集團:政界、軍界、財界的高層頭頭是幕後真凶。
《波浪上的塔》揭露政府與財界勾結,貪贓枉法;《霧之旗》揭開日本法律界的內幕;
《黃色風土》抨擊了軍界狼狽為奸;《蕭瑟樹海》暴露了教育界的爾虞我詐;《深層海
流》則把矛頭直指政府內閣。松本清張曾公開宣稱:「文學即暴露」。他是一個有社會
責任心的作家,也是一個敢於說真話的作家。
二、歌頌了社會低層的「小人物」。在松本清張的小說中,沒有一個固定的偵探,
沒有福爾摩斯、波洛,也沒有明智小五郎、金田一耕助,他把偵探寫成普通的刑警,或
者某個遭受社會壓迫的小人物。他曾說:「作家不是特別的階層,而只是普通的市民,
若有特權思想,豈不自尋末路。」他在《零的焦點》中同情受污辱的妓女;在《點與線》
中為小人物受冤嗚不平。因此,松本清張的小說被稱為「庶民文學」,這是有充分依據
的。
三、創造了朴實無華、平易近人的文風。在江戶川亂步與橫溝正史的作品中。常有
故弄玄虛、詭秘莫測的場景與情節;但松本清張卻以平實的敘述贏得了讀者喜愛。他認
為他是為普通讀者寫作的、文字力求通俗易懂。如《女性階梯》、《女人的代價》寫得
十分親切感人。寫人物心態的復雜變化,尤其入木三分。他不喜歡花俏的文字,也不賣
弄學問。其實,松本清張的文學功力很深,他不僅是小說家。還是劇作家、政治評論家、
美術家。在日本推理小說家中,他與森村誠一的英語最好。但他從不炫耀自已,追求一
種老百姓能夠接受的文風。
四、松本清張的推理小說有極高的藝術趣味。他寫了不少兇殺案,但沒有血腥恐怖
的味道。他寫男女之情,沒有色情的痕跡。他以曲折的情節與嚴密的推理形成自己的風
格,又在書中穿插了各種知識。如《點與線》,詳盡地寫各地風俗人情,對交通環境的
交代真實可信,對名勝景觀的描寫詩意盎然。他擅長以優美的文筆寫風景,寫地理環境,
讓人在緊張的氣氛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在一張一弛中領略推理小說的奧妙。總之,讀
松本清張的推理小說,是一種藝術享受。
松本清張是以純文學家進入文壇的,後來成為大名鼎鼎的推理小說家。有人以為他
太可惜了,但松本清張始終認為文學是寫給廣大讀者看的,作品只有擁有讀者群才有生
命力。他當年投稿時曾受到著名作家井上靖的冷遇;他成名後,扶持了許多新秀。他一
直寫到80歲才擱筆。是個多產優質的文學大師。
另一位作家水上勉,困苦的生活經歷幾乎與松本清張相仿。他1919年生於日本福井
縣木工家庭,一家七口,常常窮得揭不開鍋。九歲那年當了小和尚,這段艱難的生活後
來讓他寫入《雁寺》與《一休》中。他先後在相國寺、天龍寺當和尚。十六歲逃出來後
半工半讀,念完了中學。白天打工,晚上讀夜大學。二十歲那年,水上勉參加義勇軍,
因吐血被送回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當了《新文藝》雜志社的編輯,並不斷投稿。
他三十歲時出版了一本小冊子《油炸鍋之歌》。但這部純文學小說既無影響,又不能解
決他的生計問題。為了生活和剛出生的孩子,水上勉先後干過新聞記者、廣告代理人、
時裝推銷員。麻將店店員……有30個工作之多,他嘗盡了生活的艱難。1957年,38歲的
水上勉讀了松本清張的《點與線》後,決定不寫純文學作品,轉而寫推理小說。1959年,
他寫了《霧與影》,這部以揭露競選內幕的作品發表後引起轟動,水上勉一夜成名。
1960年他又發表了《海的牙齒》,獲第十四屆日本偵探作傢俱樂部大獎。這部小說
以日本某工廠將工業廢料排入海中,造成嚴重公害為題材,揭發了社會黑幕。成名後的
水上勉,每月為七家報紙寫連載,被稱為「寫作機器」。他於1962年又寫了《飢餓海
峽》,這部長篇推理小說奠定了水上勉的文學地位。水上勉後來又寫了《五號街夕霧
樓》。《一休》 、《越前竹偶》、《湖底琴音》、《湖笛》、《寺泊》、《宇野浩二
傳》等純文學名著。《一休》獲谷崎獎,拍成電影後風靡世界各國,《寺泊》獲川端獎,
《宇野浩二傳》獲菊池寬獎。水上勉後來當選為日本文藝家協會副理事長,成為一個純
文學大作家。
我們不妨把松本清張與水上勉作個比較:松本清張從純文學作家轉變為推理小說家;
水上勉因寫推理小說成名最終成為純文學作家。他們的風格也不同:松本清張的作品氣
勢宏大,有陽剛之氣;水上勉的作品風格細膩,有陰柔之美。但他們在對待揭露社會黑
暗上卻是一致的。他們有共同痛苦的經歷,關注社會問題,通過作品來表現小人物的抗
爭與無奈。因此,他們的作品很受讀者歡迎。
三傑之一的另一位日本作家笹澤左保,本名笹澤勝。1930年生於橫濱。畢業於關東
學院。在郵政省簡易保險局當公務員,最初寫電影劇本。60年代以《不速之客》被評選
為江戶川亂步佳作獎,從此躋身文壇。他與松本清張、水上勉都是「本格派」的繼承者。
其代表作有《斷崖邊的情人》、《不懂女性心理的罪犯》、《初夜失蹤的新娘》、《春
夢疑案》、《暗坡》、《空白的起點》、《突如其來的明日》、《大海的請柬》等。笹
澤左保以流暢的敘述、縝密的推理著稱於世。他擅長把愛情故事與破案推理結合在一起,
以浪漫主義的情調見長,並深刻揭示了日本當代的社會弊端,在日本和世界各國擁有大
量讀者。
可見,日本社會派推理小說在繼承「本格派」風格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突破。自松本
清張開始,日本推理小說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無論在表現社會內容上,還是藝術風
格上,都令人刮目相看。在三位作家的帶領下,日本推理小說的高潮終於形成,並促使
了世界偵探小說的進一步發展。
日本自60年代至80年代,推理小說家人才輩出,但稱得上一流作家的寥寥無幾,能
和一代宗師松本清張比肩的僅森村誠一一人。森村誠一自60年代脫穎而出,不僅繼承發
展了松本清張社會派推理小說的特色,而且還獨樹一幟,成為日本當代文壇上最有影響
的著名推理小說家。
森村誠一,1933年生於日本琦玉縣。父親是個商人。他從中學到大學,一帆風順。
1958年畢業於青山學院英美文學系。他是英語科班出身,對歐美小說讀得甚多。他最崇
拜的作家是羅曼·羅蘭,《約翰·克里斯朵夫》是引導他走上文學道路的「聖經」。
他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一家大飯店工作,先是當服務員,後來當上櫃台主任,生活刻
板而機械。但森村誠一卻從大飯店中接觸了各種各樣的人,看到了光怪陸離的社會現象,
黑暗與光明、淫盪與纏綿、卑鄙與正直、無聊與振奮……面對現實,激發了森村誠一的
創作慾望。他想通過大飯店來表現社會,反映現實,傾吐自己的感情和顯示自己的才華。
為了寫作,他毅然辭去了工作。他在35歲之前已經寫出《大城市》、《分水嶺》等小說。
小說文筆洗煉,揭示了社會問題,但找不到出版社出版。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職員,想在
文壇上闖出一條路談何容易。一直到森村誠一成名之後,這些小說才陸續出版,並在文
壇上獲得很高評價。
森村誠一不願把自己用心血鑄成的書稿變成一堆廢紙,他決定另尋出路。當時松本
清張的推理小說正火熱,他讀了之後豁然開朗:反映社會問題的內容,完全可以用推理
小說的形式來表現。於是他於1969年寫出《摩天大廈的死角》。這部書稿以大飯店為舞
台,以飯店經理被謀殺於密室而引出一連串兇殺案。由於作者長期在飯店工作,寫來真
實可信,推理也十分嚴密。於是作品很快給予發表,並獲第十五屆江戶川亂步偵探小說
獎。從此,森村誠一成為丈壇新星而引人注目,各大出版社爭相同森村誠一約稿。
森村誠一在70年代先後推出《虛構的空路》、《新干線殺人事件》、《腐蝕》、
《惡夢的設計者》、《太陽黑點》、《戀情的報復》、《「薔薇蕾」的凋謝》、《虛幻
的旅行》、《催眠術殺人案》、《正義的謀殺》、《荒誕世界》等上百部推理小說。在
1972年他被評選為日本推理小說最暢銷書作家,並兩次獲得大獎,成為松本清張最有力
的挑戰者。
70年代,涉足於日本推理小說的作家多達百人、但森村試一以其雄厚的實力與獨特
的風格獨占鰲頭。給森村誠一帶來聲譽的是他的「證明」三部曲(即《人性的證明》、
《青春的證明》、《野性的證明》)。《人性的證明》在10個月內再版30多次,半年中
暢銷300萬冊,這是日本文壇的一個奇跡,也成為世界偵探推理小說史上的一部精品,
它被拍成電影後風靡世界各國。
《人性的證明》寫著名時裝師兼家庭問題評論家八杉恭子為了保存名利地位,不惜
殺死千里尋母的親生兒子喬尼。刑警棟居因父親制止當年美軍士兵侮辱日本婦女而被打
死。為了伸張正義,他以一頂草帽、一本詩集為線索,展開艱苦的偵破工作,最後他以
人性喚醒人杉恭子的良知,讓兇手低頭認罪。這部小說大大擴大了推理小說表現的內容。
森村誠一對人性的剖析,對日本戰後幾十年生活與美國社會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全方位
的回顧;並運用心理學寫出一個冷酷無情的女性的心理活動;通過對八杉恭子一家人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典型解剖,無情地揭下了日本上層社會華麗、高尚、典雅的
外衣,還其虛偽、丑惡、殘酷的本來面目。更可貴的是,森村誠一通過作品提出一個嚴
峻的問題:人的尊嚴何在?老一輩推理小說家橫溝正史指出:「《人性的證明》是森村
誠一最高的傑作,也是日本推理小說中的杠鼎之作。」
在80年代,森村誠一又寫出《惡魔的飽食》。這部不是推理小說的報告文學,使他
再次引得世界文壇的注目、作者用大量事實揭露二次大戰期間日本侵略中國東北時,以
中國人為生物實驗對象來試驗細菌生化武器。作品先在《赤旗報》上連載,引起轟動,
出書300萬冊一銷而空。此書的出版,日本右派視森村誠一為眼中釘,一些好心人也勸
森村誠一不必冒政治風險,不如寫點純技巧型的推理小說安穩度日。但森村誠一表示了
自己寫作的目的:「當一個只知版稅與稿酬的作家,我是無法容忍的」,「一個作家應
當關注社會問題,以反省歷史來揭露社會弊端,追求人生的真諦,這才是我寫作的目的,
是我生存的意義。」80年代中期,《惡魔的飽食》第一、二、三集再次修訂出版。他又
以推理小說的形式,寫出了《新人性的證明》,以一個女翻譯員被謀殺,再次揭露日本
七三一部隊當年犯下的殺人事實。
由此可見,森村誠一首先是一個有良知、正直的作家,所以他才能在推理小說方面
作出傑出的貢獻。他的推理小說不僅在題材內容上有很大的震撼力,在藝術表現手法上
也新穎而自成一家。
90年代,據《朝日新聞》報道:一批女推理小說家成就卓著,給日本推理小說界帶
來了盛譽。仁木悅子、夏樹靜子與山村美紗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仁木悅子的經歷尤其令人注目:1928年生於東京,原名大井三重子、她幼年無憂無
慮,但四歲那年患結核性胸椎骨疽病,以致下肢癱瘓,半身不遂。七歲那年父親去世,
不久,母親也亡故。疾病纏身的仁木悅子幸虧有哥哥大井羲光照顧,他每天教她讀書。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6歲的仁木悅子由哥哥背著來到富山鄉下居住。她只讀到小學三
年級,但卻看了不少書,並從18歲起開始寫作。她先練習寫童話,發表在《兒童俱樂部》
和《母親之友》雜志上,她的30多篇童話小說還結集出版。後來她又成了「克里斯蒂小
說迷」,並寫出推理小說《貓知道》。這部小說的主角是一對兄妹偵探,哥哥雄太郎是
植物系大學生,妹妹悅子是音樂系學生,這對兄妹通過一隻獵的經歷,偵破了一起謀殺
案。作品中滲入作者與她哥哥的影子,推理手法十分細膩,許多伏線埋在緊張的情節之
中,把粗心的讀者引人迷途,在作品中可見女作家的風格。
《貓知道》寫於1957年,參加了江戶川亂步偵探小說獎的評選。經過評委投票,
《貓知道》在96篇徵文作品中名列第一,並獲第三屆江戶川亂步偵探小說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