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勒凡爾納是什麼科幻小說
⑴ 本書作者儒勒·凡爾納(1828—1905)是法國科幻小說家,現代科幻小說的重要奠基人。
《氣球上的五星期》 《海底兩萬里》 《地心游記》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
《神秘島》 《八十天環游地球》 《卡爾巴阡的古堡》 《太陽系歷險記》
《從地球到月球》 《魯賓遜叔叔》 《十五歲的小船長》 《機器島》
⑵ 世界科幻小說之父是誰
儒勒·凡爾納(Jules&Verne,1828-1905)是19世紀法國作家,著名的科幻小說和冒險小說作家,被譽為「科學幻想小說的鼻祖」。 三部曲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
The Children of Captain Grant)
《海底兩萬里》
20,000 lieues sous les mers
《神秘島》
The Mysterious Island
探月兩部曲
《從地球到月球》
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
探險
《八十日環游世界》
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
《地心游記》
Voyage au centre de la terre (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自20世紀以來,凡爾納的多部作品曾不止一次地被搬上過大屏幕,比如《格蘭特船長的兒女》(1936年,由前蘇聯拍攝),《海底兩萬里》(1954年電影,1997年電視重拍),《地心游記》(1959年),《環游世界八十天》(2004年)。改編自凡爾納的《地心游記》已於2008年重新以立體電腦特技搬上屏幕,該片名為《地心冒險》,由《神鬼傳奇》男角布蘭登·費雪主演,於8月14日上映 。[1]
⑶ 簡要概括一下《海底兩萬里》這部科幻小說的主要內容。
《海底兩萬里》主要講述了1866年,海上發現了一條疑似為獨角鯨的怪物,阿龍納斯教授及僕人康塞爾受邀追捕。在這過程中,他們不幸落水,這時他們發現這怪物並非獨角鯨,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艇。於是他們跟隨尼莫船長乘坐著這艘潛艇在海底做了兩萬里的環球旅行。
拓展資料
《海底兩萬里》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創作的長篇小說,是「凡爾納悶蘆大三部曲」(另兩螞豎部為《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和《神秘島》)的第二部。全書共2卷47章。
儒勒·凡爾納(1828.2.8~1905.3.24),19世紀法嘩輪國小說家、劇作家及詩人。
凡爾納出生於法國港口城市南特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早年依從其父親的意願在巴黎學習法律,之後開始創作劇本以及雜志文章。在與出版商赫澤爾父子合作期間(1862年至凡爾納去世),凡爾納的文學創作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不少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
⑷ 法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儒勒.凡爾納的作品
儒勒·凡爾納是法國著名的科幻小說作家,他的作品涵蓋了中長篇小說、短篇小說以及劇本等多種體裁。他的中長篇小說中,《氣球上的五星期》、《環游世界八十天》、《海底兩萬里》等都是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氣球上的五星期》講述了五個人乘熱氣球環游世界的冒險故事,充滿了驚險與幽默;《環游世界八十天》則通過主人公福克先生和僕人張勛爵的環球旅行,展現了十九世紀末期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凡爾納的中長篇小說中還有《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神秘島》等,前者講述了一群人在荒島上的生存故事,後者則描繪了一群人在荒島上重建文明的傳奇。
除了中長篇小說,凡爾納還創作了多部短篇小說,如《空中歷險記》、《一個在冰雪中度過的冬天》等。這些作品通常篇幅較短,情節緊湊,充滿了奇幻色彩。例如,《空中歷險記》講述了一位飛行員與飛艇之間的冒險故事,而《一個在冰雪中度過的冬天》則描繪了一個在極端環境下生存的感人故事。
凡爾納的劇本作品同樣豐富多樣,包括歷史劇、悲劇等。例如,《亞歷山大六世》和《火葯的陰謀》都是描繪歷史事件的作品,而《路易十五時期的一場悲劇》則講述了一段悲劇性的愛情故事。凡爾納的劇本作品不僅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學功底,也體現了他對歷史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凡爾納的創作生涯橫跨多個領域,他的作品不僅為當時的社會帶來了新的思考,也為後來的科幻文學開辟了新的道路。他的故事充滿想像力,讓讀者彷彿置身於一個又一個奇妙的世界之中。
凡爾納的創作涵蓋了科幻、冒險、歷史等眾多題材,他的作品不僅深受當時讀者的喜愛,也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代表作《海底兩萬里》、《環游世界八十天》等,至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成為了科幻文學的經典之作。
凡爾納的創作生涯豐富多彩,他的作品不僅描繪了人類的探索精神,也反映了他對社會和人性的深刻思考。他的故事充滿了奇幻色彩,讓讀者彷彿置身於一個又一個奇妙的世界之中。
凡爾納的中長篇小說、短篇小說以及劇本作品,展現了他作為一位傑出作家的多面才華。他的作品不僅為當時的社會帶來了新的思考,也為後世的科幻文學開辟了新的道路。凡爾納的作品至今仍被人們傳頌,成為了科幻文學的經典之作。
⑸ 法國 科幻作家 儒勒凡爾納 寫過的 一部開篇 是一大堆密碼 ,在故事的結尾密碼被破譯的小說,請問叫什麼啊
《大木筏》(《亞馬遜漂流記》)(La Jangada)是法國著名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的作品。
內容提要:在秘魯境內亞馬孫河邊住著正直誠實的加拉爾一家。女兒米娜要出嫁到巴西的帕拉,這樣全家人及朋友、船員一百多人登上了大木筏,一路上風景秀麗,吸引了大家。中途上來一個搭乘者托雷斯,他古怪陰險的注視著男主人的一舉一動,難道這裡面有什麼秘密?原來男主人真名叫喬阿姆。達格斯塔,是一名逃亡的死刑犯。由於托雷斯的告密,喬阿姆被捕,可以解釋他無罪的文件是一張天書,最後機警的法官破譯了密碼,恢復了喬阿姆的名譽。http://ke..com/view/709171.htm
⑹ 《海底兩萬里》被譽為
《海底兩萬里》沒有什麼特殊的稱號,其作者儒勒·凡爾納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
《海底兩萬里》內容簡介:
此書主要講述鸚鵡螺號潛艇的故事。1866年,海上發現了一隻疑似為獨角鯨的大怪物,阿龍納斯教授及僕人康塞爾受邀參加追捕。在追捕過程中,他們與魚叉手尼德·蘭不幸落水,到了怪物的脊背上。他們發現這怪物並非是什麼獨角鯨,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艇。
潛艇是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堅固,利用海水發電。尼摩船長邀請阿龍納斯作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看到海中許多罕見的動植物和奇異景象。途中還經歷了擱淺、土著圍攻、同鯊魚搏鬥、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許多險情。
最後,當潛艇到達挪威海岸時,三人不辭而別,回到了他的家鄉。在《海底兩萬里》中,尼摩是個不明國籍的神秘人物(後在《神秘島》中交代其為印度人),他在荒島上秘密建造的這艘潛艇不僅異常堅固,而且結構巧妙,能夠利用海洋來提供能源,他們依靠海洋中的各種動植物來生活。
潛艇船長對俘虜也很優待,但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尼摩船長從此之後不允許他們離開。阿龍納斯一行人別無選擇,只能跟著潛艇周遊各大洋。在旅途中,阿龍納斯一行人遇到了無數美景,同時也經歷了許多驚險奇遇。他們眼中的海底,時而景色優美、令人陶醉;時而險象叢生、千鈞一發。
通過一系列奇怪的事情,阿龍納斯終於了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長仍與大陸保持聯系,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萬金銀來支援陸地上人們的正義斗爭。最後,鸚鵡螺號在北大西洋里遇到一艘驅逐艦的炮轟,潛艇上除了三位俘虜外個個義憤填膺,用鸚鵡螺號的沖角把驅逐艦擊沉。
不久,他們在潛艇陷入大漩渦的極其險惡的情況下逃出了潛艇,被漁民救上岸。回國後,博物學家才將旅行中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於世。
(6)儒勒凡爾納是什麼科幻小說擴展閱讀:
《海底兩萬里》創作背景
波蘭人民反對沙皇獨裁統治的起義遭到殘酷鎮壓是凡爾納創作《海底兩萬里》的一個導火索。他在小說中塑造了尼摩船長這個反對沙皇專制統治的高大形象,賦予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人道主義精神,以此來表達對現實的批判。
創作小說之初,凡爾納和出版商赫澤爾(Piere-Jules Hetzel)之間就書中的主人公鸚鵡螺號船長尼摩的特徵展開了一場爭論。赫澤爾認為該把尼摩描寫成為奴隸販賣交易的死敵,為他對某些海上船隻的無情攻擊提供清晰而理想的辯護。
但凡爾納卻希望尼摩是位波蘭人,他永不寬恕地把仇恨直指向俄國沙皇(他曾血腥鎮壓了一場波蘭人的起義)。不過赫澤爾擔心他引起外交上的分歧,使該書在有利可圖的俄國市場上遭禁。最後,作者和出版商逐漸相互妥協了,他們認為尼摩的真正動機應當弄得模稜兩可才有吸引力,
尼摩應當被大致定位為自由的擁護者和反壓迫的復仇者。在《神秘島》中,這才公布他是印度達卡王子。
⑺ 19世紀法國著名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的第一部科幻小說接連被15家出版社退稿他既痛苦又氣憤,
走向成功
儒勒·凡爾納是19世紀法國著名科幻小說家。當初他的第一部小說《氣球上的星期五》接連被15家出版社退回。在他痛苦和報憤時,他的妻子給了他鼓勵,他便嘗試著走進了第16家出版社。經理赫哲爾閱讀後,當即表示同決出版,並與他簽訂了20年的寫作出版合同。
儒勒·凡爾納的成功是多種因素決定的。首先成功需要嘗試。儒勒·凡爾納動筆寫了他的第一部小說是一次嘗試,他拿著隊的第一部小說走進出版社也是一次嘗試,他在妻子的鼓勵下走進了第16家出版社又是一次嘗試,這些嘗試最終使他成功了。試想,如果缺少了這些嘗試中的任何一個會怎樣?也許我們就不會看到他的這部《氣球上的星期五》了,也許世界上會少了位著名的科幻小說家。一次又一次的嘗試是成功的開端。然而嘗試需要勇氣。人的一生中有著許多次嘗試,而做任何事要的就是這敢於去嘗試的勇氣。做一件事無論成功與否,首先就是要敢於去做,如果連最起碼的嘗試都不敢又何來成功呢?小孩子怕摔跤就永遠學不會走路;沒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到現在我們也嘗不到螃蟹的美味;儒勒·凡爾納不做出第16次嘗試就不會成功。所以凡事不要說不行,而要說:"讓我來試試。"
成功也需要毅力。古語雲: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它告訴我們恆心毅力是成就事業的保證。山再高只要堅持不斷地一步一步地向上走,總有一天會登上頂峰;書再難,只要堅持不斷地一頁一頁地去讀,總有一天會全面讀懂。馬克思的《資本論》寫了40年,法布爾的《昆蟲論》寫了20年,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寫了20年,曹雪芹的《紅樓夢》披閱了十載。鍥而不舍,水滴石穿,頑強的毅力使他們成功了。
成功當然還需要智慧。智慧是成功的基礎,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謂智慧,一是對於客觀規律的深刻認識、對於事物的洞察力,二是有豐富的知識積累。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就是他對我國國情和國際形勢的了解,對社會的深刻認識和洞察力。19世紀的著名數學家貝爾證明出了"阿貝爾--魯菲尼定理",他能證明這一定理是因為有了豐富的知識,這就是他的智慧。試想,如果讓一個文盲來證明這一定理會怎樣?也許花上一生的時間也不會成功。如果說嘗試是一扇門,那麼成功就是門對面的一座城堡,智慧便是門前一條通往城堡的路,而毅力就是路上帶刺的鮮花。冰心說過: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當然除了嘗試、毅力、智慧,成功還需要奮頭號、自信等等。而具備了這些條件便會帶你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