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凡爾納科幻小說文聯出版社

凡爾納科幻小說文聯出版社

發布時間: 2025-09-04 16:46:38

❶ 中外科幻發展史,誰能說一下

中國科幻小說的歷史

(Ⅰ) 背負起普及科學的重任

與瑪麗·雪萊夫人的《弗蘭肯斯坦》相比,中國的科幻小說創作起步是比較晚的。據有史可考的文獻紀錄,中國第一個關注科幻小說的人是被尊為"一代文豪"的魯迅先生。

1902年,當時的中國正處在民族危亡與大變革的前夜,青年魯迅遠渡東瀛,在日本的弘文書院補習日文期間,魯迅根據日文譯本轉譯了法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凡爾納的名篇《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可以說是開中國翻譯科幻小說之先河。至於他的那句"導中國人之前行必自科學小說始",也早已廣為流傳。只可惜魯迅先生,自己並沒有一部原創的科幻小說作品流傳後世,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至於各中緣由,還有待遇進一步考證。

一般認為中國的第一部原創的科幻小說是1904年荒江釣叟的《月球殖民地小說》,關於作者具體的其他資料便沒有尋找到。不過同時期的還有一位鮮為人知先驅式的人物是值得一提的,他就是徐念慈先生。

徐念慈(1875年-1908年),今江蘇常熟人,別署東海覺我。通曉日文和英文,擅長數學和寫作。思想進步,受西方啟蒙及科學思想影響頗深。1904年前後,與友人曾樸在滬創設小說林社和《小說林》雜志,並曾任譯述編輯。

本世紀初,徐念慈開始關注科幻小說。它先是翻譯了美國的西蒙鈕加武(我懷疑這是傳統譯法,但由於沒有找到通譯,所以只好採用原譯法)創作的《黑行星》,之後又參與審校了另外八部類似作品。1905年小說林社出版的《新法螺》一書中,收入了徐先生自創的一部隨筆性質的中篇小說《新法螺先生譚》(需要說明的是《新法螺》共收錄了三篇科幻小說,其餘兩篇是包笑天從日文本轉譯的德國科幻小說《法螺先生譚》和《法螺先生續譚》,這是兩篇文章都是談話體小說,"譚"通"談",原作者不詳)。在這篇文章中,徐先生運用了大量的筆墨描述了主人公縱橫於多姿多彩的月球、金星、火星等組成的外太空世界之間,並將諸如"衛星"、"磁極"、"離心力"、重力加速度、萬有引力乃至"造人術"、"腦電"、"循環系統"等這些即使是現在看來也並不落伍的概念運用自如,巧妙的穿插於文章之中,可見其功力不俗。我提醒需要大家注意,1905年的中國還處在晚清末期,在當時的歷史和社會背景下,能夠創作出這樣的文章確實是件難能可貴的事情。

關於清末民初的其他科幻小說作品及其作者的情況,可以參見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的《清末民初小說書系·科學卷》。

民國以後,直至解放初期,中國科幻小說創作進入了一個沉默期,這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著深刻的聯系。但是,即使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依然出現了一批有影響的科幻小說性質的文藝作品。其中老舍先生的《貓城記》可以說是其中的佼佼者。事實上,《貓城記》是一篇映射當時黑暗社會現實的諷刺體的預言故事,但是由於它的背景是火星上的"貓社會"所以憑添了幾分科幻小說氣氛。據說,老舍先生曾經因為這篇文章而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只可惜先生在"文革"中不堪迫害,憤然自盡,於是便與大獎失之交臂。這只是一種傳言,並不足取,但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這篇文章的份量。

另一部有史可考的作品是1940年出版的顧均正所著的小說集《和平的夢》,共包括《和平的夢》、《倫敦奇疫》、《在北極的光》三部分。據我所知,這部小說集的科幻小說色彩要比《貓城記》濃的多,幾乎可以看作是正統意義上的科幻小說(另有人認為這部作品更接近於文藝式的科普作品)。由於准備倉促,有關這方面的其他資料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考證。

回顧科幻小說在中國的前半個世紀,我們並不難看出仁人志士們翻譯、創作科幻小說的目的,無外乎希望把科學知識,以一種通俗的形式向大眾普及,使大眾"獲得一斑(般)之知識,破遺傳之迷信,改良思想,補助文明。"(魯迅《月界旅行·辨言》)以達到救國救民的目的。這對中國科幻小說後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Ⅱ)走向大眾的"兒童文學"

解放後,特別是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中國科幻小說開始以兒童文學的形式的走向大眾。我們必須承認一點中國科幻小說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有賴於蘇聯科幻小說的發達與傳統(事實上,中國作家在國際上所獲得唯一的一個科幻小說獎項就是在這一時期的蘇聯拿到的)和當時親密的中蘇關系。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在中國這樣一個缺乏科幻小說傳統的國度里,如果不是受到外來的強烈影響,是根本不會有科幻文學發展的餘地的,特別是在計劃經濟和農業生產處於國民經濟的主導地位時代。由於研究的局限,我無法斷言中國對於科幻小說的少兒性與科普性的定義是否與蘇聯科幻小說發展思想有直接的聯系(事實上也並非如此),但這種影響不應該被忽視。

在這一時期,比較著名的作家有鄭文光(代表作有《從地球到火星》等)、劉興詩、肖建亨、遲叔昌等。其中,鄭文光先生的成就最高,這不僅是因為他的《從地球到火星》為中國科幻小說在世界上贏得了榮譽,更是因為他數十年筆耕不輟,為我們留下了不少可以傳世的佳作。在這一點上,我們稱其為中國科幻小說的"泰斗"是不為過的。

但是,由於"十年浩劫"對於文藝界的無情摧殘,再加上中國並沒有對於科幻小說的傳統以及認為兒童文學處於從屬的地位的認識,使得中國科幻小說的發展道路被徹底封殺了。科幻小說和她的讀者與作者,都不得不開始在漫長的"冬夜"里靜靜的等待……

直到1978年,中國的命運發生了根本性的轉折之後,科幻小說才迎來了他在中國的大地上新的春天。

(Ⅲ)新生!命運的轉折

是的,正如題目所言。"1978"對於中國科幻小說事業是一個轉折,而對於整個中國又何嘗不是一次歷史性的大轉折呢?在解放思想的號召下,中國的文藝界開始復甦,有人稱其為"中國的文藝復興運動",這樣的比喻雖然不算十分恰當,但這也說明了這場變革的歷史意義。正是在這樣的意識條件下,中國科幻小說開始了新的創業與變革。

1979年,對於中國科幻小說來說,應該是值得記住和紀念的一年。在這一年,著名科幻小說家、《珊瑚島上的死光》的作者童恩正正式提出了,科幻小說應該以普及科學的人生觀為己任的主張。先拋開這種觀點的正確與否不論,它的提出無疑是動搖了自魯迅以來,關於科幻小說是科普作品的一貫論調,開啟了科幻小說向文學靠攏的大門。一時間,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眾多的科幻小說作品應運而生。

在這個時期,出現了一大批有影響科幻小說作品,比如《飛向人馬座》(鄭文光著)、《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跡》(葉永烈著)、《古星圖之謎》和《追蹤恐龍的人》、《科學福爾摩斯》系列等。其中,最有影響的當數葉永烈的《小靈通漫遊未來》,這部作品曾經創下了中國科幻小說圖書的銷售紀錄。但平心而論,這部作品依然沒有脫離科普作品和兒童文學的框架,但這也許正是"小靈通"成功的關鍵。同時期,中國的科幻影視也實現了零的突破,先後出現了《珊瑚島上的死光》(根據童恩正同名小說改編)、《消失的大氣層》和《霹靂貝貝》等幾部科幻、准科幻影片,雖然數量不多,但意義非同小可。不過這個時期傳統認識對於人們的影響還是顯而易見的,單是從這幾部影片的出品單位就可以知曉。在期刊領域,也出現了《科幻海洋》(海洋出版社)、《科學文藝》(也就是如今的《科幻世界》)等專業科幻期刊和准科幻期刊《智慧樹》(天津出的,不妨把他算作科幻兒童刊物)。可以說,80年代初的熱潮是真正意義上的"春天與高潮"。

❷ 鄭文*是誰

2003年6月17日晨,一代科幻宗師鄭文光因心臟病發作去世,享年74歲。
鄭文光1929年4月9日出生於越南海防。20世紀40年代,鄭文光曾經在越南、香港、廣東等地從事文學活動,並任香港培僑中學教師。1951年,鄭文光回到新中國的首都北京,進入中國科協科普局擔任編輯。1957年調入中國作家協會,擔任《文藝報》和《新觀察》記者。文革期間,他調入鞍山市文聯工作。70年代初期,鄭文光回到北京,進入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從事天文學史研究,歷任副研究員和研究員。在此期間,鄭文光出版了《康德星雲說的哲學意義》(1974)和《中國歷史上的宇宙理論》(1975,與席澤宗合著)、《中國天文學源流》(1979)等作品,其中《中國天文學源流》獲得次年中國科學院科研成就二等獎。他還參加了當時國內最重要的天文辭典的編制工作。
鄭文光的文學活動開始於1940年。是年,11歲的鄭文光發表了第一篇抗日雜文《孔尚任與桃花扇》。1954年,鄭文光發表了新中國第一篇科幻小說《從地球到火星》。50年代,鄭文光除了出版過科幻小說集《太陽探險記》(1955)之外,還出版過科學文藝讀物《飛出地球去》(1957)、科普譯文集《宇宙》(1958)。他的短篇小說《火星建設者》(1957)曾經獲得1957年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節科幻大獎。他撰寫的紀念義大利科學家布魯諾的傳記文學《火刑》(1957)多年來一直是全日制中學課本中的語文教材。
從1978年以後,鄭文光的主要精力放在從事科幻小說的寫作方面,出版了《飛向人馬座》(1978)、《大洋深處》(1980)、《神翼》(1982)和《戰神的後裔》(1983)等4部長篇小說和《命運夜總會》(1982)、《地球的鏡像》(1980)等多部中短篇小說。其中《飛向人馬座》榮獲第二屆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神翼》榮獲1980—1985年中國作家協會少年兒童文學創作一等獎、1990年全國第二屆宋慶齡兒童文學獎銀制獎(金質獎空缺)。《戰神的後裔》是鄭文光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他的4卷本小說全集於1993年由湖南少兒出版社出版。除科幻小說之外,鄭文光還撰寫科學游記、動物小說、科學童話和科學小品等。他是中國作家中第一個到達西沙群島進行采訪並發表游記的作家(1959)。他的動物小說《猴王嗚呼魯》(1982)獲得第二屆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
鄭文光的科幻小說創作經歷了幾個不同的時期。50年代到60年代,他主要致力於在新中國引進科幻文學的文本,此時的作品主要供兒童閱讀。70年代,他開始全方位探索科幻文學的成人化,並在這一領域中作出了突出成就。在70年代到80年代的轉軌期,他試圖將科幻小說與社會思考和哲學思考相互結合,以科幻文學觸及中國的現實,並取得了讀者的認可。鄭文光還是中國科幻文學理論的主要探索者。早在50年代,他就撰寫過論述研究凡爾納和魯迅科學文藝思想的文章。80年代之後,他與童恩正、葉永烈、金濤等人共同提出的科幻文學新觀念,實現了中國科幻文學從兒童讀物和科普讀物領域的全面突圍,為中國科幻文學的更大發展提供了理論的基礎。由於在文學領域中的突出成就,鄭文光曾多次被選為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理事、科學文藝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鄭文光為人謙虛、朴實、真誠、正直。他熱愛祖國,對他所從事的科學和文學事業,抱有宗教般的情感和專注。他還熱衷於鼓勵和提攜青年作家。從1979年到1985年,他犧牲個人創作時間,主持了大型科學文藝雜志《智慧樹》雜志,為發掘新作家,繁榮科學文藝的多種門類,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作為新中國科幻文學的主要開拓者,鄭文光在讀者心中享有極高的聲譽。他是世界科幻小說協會(WSF)的會員,作品曾經被翻譯成英、法、德、日、捷克等多種文字。80年代初,香港《亞洲2000》發表長文認為,鄭文光是新中國科幻文學的創始人。美國、英國、日本、港台和泛美華人地區都對鄭文光的文學活動給予過高度評價。
1983年以後,鄭文光因腦中風停止小說寫作。在長達20年與疾病抗爭的生活中,他一直保持著樂觀態度,對未來充滿憧憬和期望。他做過各種恢復創作的嘗試,更與其他人合作發表過小說和論文。他還多次在家中接待青年作者,熱情地為他們的專輯作序,為中國科幻的繁榮搖旗吶喊,為扶持文學新人殫精竭力。
鄭文光的一生,是為中國科幻文學事業開拓的一生。他在科學和文學兩個領域中的出色工作,將被載入科學文化和科學傳播工作的史冊。

❸ 鄭文光是哪個朝代的作品_________

2003年6月17日晨,一代科幻宗師鄭文光因心臟病發作去世,享年74歲。
鄭文光1929年4月9日出生於越南海防。20世紀40年代,鄭文光曾經在越南、香港、廣東等地從事文學活動,並任香港培僑中學教師。1951年,鄭文光回到新中國的首都北京,進入中國科協科普局擔任編輯。1957年調入中國作家協會,擔任《文藝報》和《新觀察》記者。文革期間,他調入鞍山市文聯工作。70年代初期,鄭文光回到北京,進入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從事天文學史研究,歷任副研究員和研究員。在此期間,鄭文光出版了《康德星雲說的哲學意義》(1974)和《中國歷史上的宇宙理論》(1975,與席澤宗合著)、《中國天文學源流》(1979)等作品,其中《中國天文學源流》獲得次年中國科學院科研成就二等獎。他還參加了當時國內最重要的天文辭典的編制工作。
鄭文光的文學活動開始於1940年。是年,11歲的鄭文光發表了第一篇抗日雜文《孔尚任與桃花扇》。1954年,鄭文光發表了新中國第一篇科幻小說《從地球到火星》。50年代,鄭文光除了出版過科幻小說集《太陽探險記》(1955)之外,還出版過科學文藝讀物《飛出地球去》(1957)、科普譯文集《宇宙》(1958)。他的短篇小說《火星建設者》(1957)曾經獲得1957年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節科幻大獎。他撰寫的紀念義大利科學家布魯諾的傳記文學《火刑》(1957)多年來一直是全日制中學課本中的語文教材。
從1978年以後,鄭文光的主要精力放在從事科幻小說的寫作方面,出版了《飛向人馬座》(1978)、《大洋深處》(1980)、《神翼》(1982)和《戰神的後裔》(1983)等4部長篇小說和《命運夜總會》(1982)、《地球的鏡像》(1980)等多部中短篇小說。其中《飛向人馬座》榮獲第二屆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神翼》榮獲1980—1985年中國作家協會少年兒童文學創作一等獎、1990年全國第二屆宋慶齡兒童文學獎銀制獎(金質獎空缺)。《戰神的後裔》是鄭文光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他的4卷本小說全集於1993年由湖南少兒出版社出版。除科幻小說之外,鄭文光還撰寫科學游記、動物小說、科學童話和科學小品等。他是中國作家中第一個到達西沙群島進行采訪並發表游記的作家(1959)。他的動物小說《猴王嗚呼魯》(1982)獲得第二屆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
鄭文光的科幻小說創作經歷了幾個不同的時期。50年代到60年代,他主要致力於在新中國引進科幻文學的文本,此時的作品主要供兒童閱讀。70年代,他開始全方位探索科幻文學的成人化,並在這一領域中作出了突出成就。在70年代到80年代的轉軌期,他試圖將科幻小說與社會思考和哲學思考相互結合,以科幻文學觸及中國的現實,並取得了讀者的認可。鄭文光還是中國科幻文學理論的主要探索者。早在50年代,他就撰寫過論述研究凡爾納和魯迅科學文藝思想的文章。80年代之後,他與童恩正、葉永烈、金濤等人共同提出的科幻文學新觀念,實現了中國科幻文學從兒童讀物和科普讀物領域的全面突圍,為中國科幻文學的更大發展提供了理論的基礎。由於在文學領域中的突出成就,鄭文光曾多次被選為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理事、科學文藝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鄭文光為人謙虛、朴實、真誠、正直。他熱愛祖國,對他所從事的科學和文學事業,抱有宗教般的情感和專注。他還熱衷於鼓勵和提攜青年作家。從1979年到1985年,他犧牲個人創作時間,主持了大型科學文藝雜志《智慧樹》雜志,為發掘新作家,繁榮科學文藝的多種門類,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作為新中國科幻文學的主要開拓者,鄭文光在讀者心中享有極高的聲譽。他是世界科幻小說協會(WSF)的會員,作品曾經被翻譯成英、法、德、日、捷克等多種文字。80年代初,香港《亞洲2000》發表長文認為,鄭文光是新中國科幻文學的創始人。美國、英國、日本、港台和泛美華人地區都對鄭文光的文學活動給予過高度評價。
1983年以後,鄭文光因腦中風停止小說寫作。在長達20年與疾病抗爭的生活中,他一直保持著樂觀態度,對未來充滿憧憬和期望。他做過各種恢復創作的嘗試,更與其他人合作發表過小說和論文。他還多次在家中接待青年作者,熱情地為他們的專輯作序,為中國科幻的繁榮搖旗吶喊,為扶持文學新人殫精竭力。
鄭文光的一生,是為中國科幻文學事業開拓的一生。他在科學和文學兩個領域中的出色工作,將被載入科學文化和科學傳播工作的史冊。

❹ 世界上比較著名的文學獎項有哪些

1.諾貝爾文學獎。
該獎由瑞典文學院頒發,頒給在文學方面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比較著名的有獲獎者有馬爾克斯,泰戈爾,羅曼·羅蘭,赫爾曼·黑塞,福克納,海明威,加繆,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奈保爾等。比較著名的作品有《鋼琴教師》《蠅王》《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雪國·千隻鶴·古都》《局外人》《鼠疫》《老人與海》《荒原狼》《我的名字叫紅》《逃離》《所羅門之歌》等。

2.卡夫卡獎
顧名思義,這是為了紀念卡夫卡頒布的文學獎,由捷克布拉格政府與布拉格卡夫卡協會共同主辦,雖然此項文學獎沒有國籍限制,但必須要有一部作品被翻譯成捷克語才能參選。村上春樹曾在2006年獲得過此獎,閻連科是目前唯一獲此獎的中國籍作家。

3.布克獎
英國的布克獎現在已經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文壇大獎,布克獎被認為是當代英語小說界的最高獎項。中國讀者熟悉的奈保爾,伊恩·麥克尤恩都曾獲得過此獎,《辛德勒的名單》,《英國病人》,《少年pi的奇幻漂流》都曾榜上有名。
中國作家王安憶和蘇童2011年成為首次獲布克國際獎提名的中國作家,2013年閻連科獲得布克國際文學獎提名。但是迄今為止,尚無中國作家獲此獎。

4.普利策小說獎。
普利策小說獎是美國最悠久和最著名的文學獎項之一,曾有很多著名作家獲得過該獎項,包括辛克萊·劉易斯、賽珍珠、海明威、福克納、約翰·史坦貝克、索爾·貝婁、托妮·莫里森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獲獎作品包括《純真年代》《飄》《老人與海》《憤怒的葡萄》《殺死一隻知更鳥》等經典名著。

5.直木獎。
日本文學界最高榮譽,每年頒發兩次,得獎對象以大眾作品的中堅作家為主。著名作家司馬遼太郎、宮部美幸、京極夏彥、東野圭吾皆是此獎得主。著名作品有:東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獻身》、野坂昭如的《螢火蟲之墓》、宮部美雪的《理由》、櫻庭一樹的《我的男人》、井上荒野的《切羽》、連城三紀彥的《戀文》、道尾秀介的《月與蟹》等。它的獎金大約是兩萬元人民幣,並不算很高,但作家一旦獲獎,就如黃袍加身,可以依靠這個頭銜輕松換來約稿和極高的報酬,因此也被視為文學青年的進身之階。

6.芥川龍之介獎
俗稱:「芥川獎」。日本文學振興會主辦,以鼓勵新人作家為宗旨。知名作品有:青山七惠《一個人的好天氣》、小川洋子《妊娠月歷》、大江健三郎《飼養》、村上龍《接近無限透明的藍》、吉田修一《公園生活》等。

7.龔古爾文學獎。
法國最重要的文學獎,每年11月頒獎,首次頒獎時間為1903年,獎金為5000法郎。該獎項由19世紀法國作家愛德蒙·德·龔古爾為他早逝的弟弟儒勒·德·龔古爾設立。兩位都是法國自然主義小說方面的代表。除了龔古爾獎以外,龔古爾學院每年還會評選出其它獎項,包含龔古爾詩歌獎、龔古爾首部小說獎。獲獎者代表:馬塞爾·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1919年);瑪格麗特·杜拉斯《情人》(1984年);莫迪亞諾《暗鋪街》;米歇爾·圖尼埃 《榿木王》等。

8.都柏林文學獎
成立於1996年,是世界上獎金最高的單一文學獎(得獎者可獲10萬歐元,約14萬美元),只要是英語小說或任何語言有英譯本的小說皆可角逐這個獎項。獲獎者代表:奧爾罕·帕穆克《我的名字叫紅》、赫布蘭德·巴克《上面很安靜》、 阿利斯泰爾·麥克洛德《OPEN經典:沒什麼大不了》。
9.愛倫·坡獎
全世界優秀偵探小說家創設了最具權威的獎項――埃德加·愛倫·坡獎。名字來源於美國著名推理小說作家愛倫·坡,獲獎作品由美國偵探作家協會指定成員組成的委員會裁定。獲獎者代表:肯·福萊特《銀行家的情人》、 肯·福萊特《寒鴉行動》、 弗·福賽斯《豺狼的日子》、愛德華·霍克 《不可能犯罪診斷書》。

10.雨果獎。
此雨果非我們熟悉的那位大文豪,而是一位盧森堡裔美國發明家、作家、雜志出版商,他曾出版第一本科幻小說雜志,他在一些描述中與儒勒·凡爾納,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一起被稱為「科幻小說之父」,所以這項獎是頒發給科幻或奇幻小說的文學獎,《哈利·波特與火焰杯》曾在2001年奪得最佳長篇小說獎。
劉慈欣憑借科幻小說《三體》,獲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2016年8月21日,郝景芳憑借《北京折疊》摘得中短篇小說獎。

11.茅盾文學獎。
每四年評選一次,參評作品需為長篇小說,字數在13萬以上的作品。盡管仍有頗多爭議,但茅盾文學獎依然不失為中國最重要的文學獎項。自2011年起,由於李嘉誠先生的贊助,茅盾文學獎的獎金從5萬提升到50萬,成為中國獎金最高的文學獎項。
獲獎者代表:古華《芙蓉鎮》、路遙《平凡的世界》、陳忠實《白鹿原》、阿來《塵埃落定》、王安憶《長恨歌》、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麥家《暗算》、畢飛宇《推拿》、莫言《蛙》、金宇澄《繁花》、賈平凹《秦腔》、蘇童《黃雀記》等。

❺ 《海底兩萬里》概括人物形象及分析:阿龍納斯,僕人康賽爾,尼德蘭

1、阿龍納斯教授:是一名生物學家。博古通今,性情溫和,心底善良,富有探究精神。

分析:

從他積極參與政府的遠征考察活動,可以看出他熱愛科學考察事業,具有正義感,希望造福人類;

敢於跟隨尼摩船長乘坐潛艇作海底兩萬的探險旅行和在海底的感悟中,可以看出他有獻身科學的精神、淵博的知識和樂觀向上的心態。

2、尼德·蘭:他是隨著阿龍納斯教授去捕「巨鯨」的一位捕鯨手,他經驗豐富,百發百中,是一個比較原始的人,性情火爆,野性十足。

分析:

加拿大魁北克人,約40歲,是一個野性十足的魚叉手,一個比較原始的人。他也會贊嘆極地的美,但對他來說更重要的是自由,是吃到地地道道的牛排、小牛肉、小酒館里的酒,是在陸地上自由地行走。

他精通野外生存,曾為大家在一個島上做了一頓豐盛的飯。他脾氣暴躁,受不了被監禁,也受不了在鸚鵡螺號上的與世孤立的生活,總是計劃逃脫。如果沒有他,教授和康塞爾最後不可能回到陸地上。

3、康塞爾:阿龍納斯教授的僕人。他忠誠、老實本分、性格開朗,對分類學非常入迷。

分析:

他願意冒生命危險跟隨主人參與捕鯨行動;看到主人落水後,勇敢地跳下去搶救;在南極缺氧的時候,把最後一絲空氣留給主人三件事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任勞任怨、忠心耿耿的僕人。

從他對各種水生動物進行分類並用專門的本子分類記錄,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有著豐富的知識和做事仔細認真有條不紊的人。

(5)凡爾納科幻小說文聯出版社擴展閱讀:

《海底兩萬里》主題思想:

《海底兩萬里》描繪的是人們在大海里的種種驚險奇遇。美妙壯觀的海底世界充滿了異國情調和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體現了人類自古以來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夢想。

小說不但能激發人們對科學的興趣,而且贊揚了像尼摩船長等反抗壓迫的戰士的形象,體現了他們具有社會正義感和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

雖然《海底兩萬里》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個半,即船長尼摩、生物學家阿龍納斯、他的僕人康塞爾和捕鯨手尼德蘭。

「亞伯拉罕林肯」號驅逐艦艦長法拉格特,只在小說開頭部分曇花一現,姑且算半個。

但是也是通過他們然人們知道在大海里的種種驚險奇遇以及潛艇在大海中任意穿梭,海底時而險象迭生,時而景色優美,令人陶醉。

❻ 中國科幻之父是

中國科幻之父 鄭文

2003年6月17日晨,一代科幻宗師鄭文光因心臟病發作去世,享年74歲。
鄭文光1929年4月9日出生於越南海防。20世紀40年代,鄭文光曾經在越南、香港、廣東等地從事文學活動,並任香港培僑中學教師。1951年,鄭文光回到新中國的首都北京,進入中國科協科普局擔任編輯。1957年調入中國作家協會,擔任《文藝報》和《新觀察》記者。文革期間,他調入鞍山市文聯工作。70年代初期,鄭文光回到北京,進入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從事天文學史研究,歷任副研究員和研究員。在此期間,鄭文光出版了《康德星雲說的哲學意義》(1974)和《中國歷史上的宇宙理論》(1975,與席澤宗合著)、《中國天文學源流》(1979)等作品,其中《中國天文學源流》獲得次年中國科學院科研成就二等獎。他還參加了當時國內最重要的天文辭典的編制工作。
鄭文光的文學活動開始於1940年。是年,11歲的鄭文光發表了第一篇抗日雜文《孔尚任與桃花扇》。1954年,鄭文光發表了新中國第一篇科幻小說《從地球到火星》。50年代,鄭文光除了出版過科幻小說集《太陽探險記》(1955)之外,還出版過科學文藝讀物《飛出地球去》(1957)、科普譯文集《宇宙》(1958)。他的短篇小說《火星建設者》(1957)曾經獲得1957年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節科幻大獎。他撰寫的紀念義大利科學家布魯諾的傳記文學《火刑》(1957)多年來一直是全日制中學課本中的語文教材。
從1978年以後,鄭文光的主要精力放在從事科幻小說的寫作方面,出版了《飛向人馬座》(1978)、《大洋深處》(1980)、《神翼》(1982)和《戰神的後裔》(1983)等4部長篇小說和《命運夜總會》(1982)、《地球的鏡像》(1980)等多部中短篇小說。其中《飛向人馬座》榮獲第二屆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神翼》榮獲1980—1985年中國作家協會少年兒童文學創作一等獎、1990年全國第二屆宋慶齡兒童文學獎銀制獎(金質獎空缺)。《戰神的後裔》是鄭文光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他的4卷本小說全集於1993年由湖南少兒出版社出版。除科幻小說之外,鄭文光還撰寫科學游記、動物小說、科學童話和科學小品等。他是中國作家中第一個到達西沙群島進行采訪並發表游記的作家(1959)。他的動物小說《猴王嗚呼魯》(1982)獲得第二屆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
鄭文光的科幻小說創作經歷了幾個不同的時期。50年代到60年代,他主要致力於在新中國引進科幻文學的文本,此時的作品主要供兒童閱讀。70年代,他開始全方位探索科幻文學的成人化,並在這一領域中作出了突出成就。在70年代到80年代的轉軌期,他試圖將科幻小說與社會思考和哲學思考相互結合,以科幻文學觸及中國的現實,並取得了讀者的認可。鄭文光還是中國科幻文學理論的主要探索者。早在50年代,他就撰寫過論述研究凡爾納和魯迅科學文藝思想的文章。80年代之後,他與童恩正、葉永烈、金濤等人共同提出的科幻文學新觀念,實現了中國科幻文學從兒童讀物和科普讀物領域的全面突圍,為中國科幻文學的更大發展提供了理論的基礎。由於在文學領域中的突出成就,鄭文光曾多次被選為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理事、科學文藝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鄭文光為人謙虛、朴實、真誠、正直。他熱愛祖國,對他所從事的科學和文學事業,抱有宗教般的情感和專注。他還熱衷於鼓勵和提攜青年作家。從1979年到1985年,他犧牲個人創作時間,主持了大型科學文藝雜志《智慧樹》雜志,為發掘新作家,繁榮科學文藝的多種門類,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作為新中國科幻文學的主要開拓者,鄭文光在讀者心中享有極高的聲譽。他是世界科幻小說協會(WSF)的會員,作品曾經被翻譯成英、法、德、日、捷克等多種文字。80年代初,香港《亞洲2000》發表長文認為,鄭文光是新中國科幻文學的創始人。美國、英國、日本、港台和泛美華人地區都對鄭文光的文學活動給予過高度評價。
1983年以後,鄭文光因腦中風停止小說寫作。在長達20年與疾病抗爭的生活中,他一直保持著樂觀態度,對未來充滿憧憬和期望。他做過各種恢復創作的嘗試,更與其他人合作發表過小說和論文。他還多次在家中接待青年作者,熱情地為他們的專輯作序,為中國科幻的繁榮搖旗吶喊,為扶持文學新人殫精竭力。
鄭文光的一生,是為中國科幻文學事業開拓的一生。他在科學和文學兩個領域中的出色工作,將被載入科學文化和科學傳播工作的史冊。

熱點內容
寫lol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04 19:34:27 瀏覽:716
民國小說軍閥言情女主是姨太太 發布:2025-09-04 18:08:58 瀏覽:768
四月完結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9-04 16:48:51 瀏覽:211
凡爾納科幻小說文聯出版社 發布:2025-09-04 16:46:38 瀏覽:881
久久科幻小說下載網 發布:2025-09-04 16:43:47 瀏覽:701
好看的玄幻小說女強文完本 發布:2025-09-04 16:33:49 瀏覽:514
小說劍靈女主角叫什麼名字 發布:2025-09-04 16:33:37 瀏覽:812
穿越種田古代長篇小說 發布:2025-09-04 16:29:58 瀏覽:263
玄幻後宮小說女主20以上 發布:2025-09-04 16:23:59 瀏覽:801
琴帝免費閱讀全集小說 發布:2025-09-04 16:23:12 瀏覽: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