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一本有硅基生命的科幻小說

一本有硅基生命的科幻小說

發布時間: 2025-08-29 01:45:01

❶ 一篇獨特視角寫老師的小說

劉慈欣是著名的科幻小說作家。他的小說《三體》廣為人知。

但其實有一篇中篇小說《鄉村教師》,視角很獨特,讀過也令人難忘。

看到小說的名字,還以為他這篇小說不會是一貫的科幻小說。

小說寫到現實中鄉村教師的執著和貧窮,為了孩子們的學習,奉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小說描寫科幻中銀河系的硅基生命和碳基生命的宇宙戰爭,看似毫無關聯,但卻通過鄉村教師的教學,讓銀河系高等碳基生命,認識到了地球生命的智慧,從而保護了地球乃至太陽系不受毀滅打擊。

教師,這種在個體之間傳輸知識的職業,被劉慈欣從科幻角度學出來,令人感動。

寫科幻小說,也聯繫到現實,而且寫出人性,這是劉慈欣科幻小說給我最深的印象。

小學整個階段都在鄉村度過,現實中的鄉村教師就是那時我們的老師。如今,當年那些年富力強的老師們都老了吧。

❷ 轉型中的科幻小說標本讀物——讀《太空神探魯文基》

綠楊的書是第一次看,他的名字其實也是第一次聽說。

在吳岩老師的相關中國科幻史的作品中,印象中是隱約提到過這個名字,但是回頭去找,反而僅僅發現兩處。 《追憶似水的未來》 書中 《中國科幻小說:一個百年載人航天夢》 一文提到:

在讀過了這本《太空神探魯文基》之後,只能感到這種疏忽是遺憾的。如果能夠武斷地為這種遺漏找一個理由,就只能用「生不逢時」這四個字來形容。

綠楊最為知名的魯文基系列作品,第一篇是發表於1993年的《鳥巢里的笑聲》,最後一篇《黑洞之吻》是1997年發表。這本書一共收錄了19篇文章。

19篇文章,質量有高有低,篇幅有長有短,可以看得出綠楊在創作時候的慣性與創新。大概地說,他的文章還沒有擺脫科幻小說「點子文學」的特徵。尤其是在凸顯魯文基」神探「的這一方面的時候,這種情況更加明顯。

其實這一點就像是最基礎原始的推理小說,或者更准確地說,是猜謎書一類的作品。利用知識上的不對等——畢竟魯文基是兩次諾獎的獲得者——魯文基往往可以將常人視為不可思議的事情,利用科學予以解釋。這在獲獎作品《黑洞之吻》中表現的就非常明顯。

故事的模式就是:出現不可思議的天文現象,一種科學家束手無策,請教魯文基教授,教授予以解答。這種故事模式反復出現,像是《古剎之光》《鬼屋》《真實的幻影》等篇目,都差不多如此。略有不同的就是對話和懸疑的主線。如果放在現在,每一篇都可以變成類似《X檔案》的劇本,用簡單的科學猜想建立起一個還算好看的故事。但是架不住經常反復出現這種模式,其實也挺無聊的。

但是綠楊的作品中,也有後來出現的「軟科幻」,或者我更願意稱之為「人文性」的科幻的色彩。在一些較大篇幅的作品中,他開始關注的是「科學」本身對於人的影響,沒有僅僅將故事局限在點子上。我最喜歡的一篇《失落的影子》就屬於此類。作品的科幻核心是 引力透鏡 ,而故事的主線則是魯文基和助手一起找尋觀測站。故事的結尾,他倆自然成功地找到了這樣的一個地方,利用引力透鏡原理,觀察到了宇宙大爆炸的最初景象。他們成為了時間空間開始的見證者。核心內容非常簡單,但是卻能直指人們對於科學最基本的追求,非常讓人感動。這點與《朝聞道》不遑多讓。遺憾的是,此類作品非常有限,更多的還是沉湎於上文說到的窠臼。

還有一類文章,是對於科學的哲學思考,這點上表現的最好的一篇是《天演》。故事的模式其實和第一種非常類似。開頭是發現奇怪的隕石,然後去該星球上一探究竟,最後發現星球上有生命痕跡。但是精妙之處在於,不是簡簡單單的給出了一種看似「科學」的解答就了事;而是給予了這種解答非常豐富非常精細的解釋,充分的體現了作者對於「生命」的思考。對於生命的構成、定義、表現都考慮的面面俱到,而且是用兩種生命形式予以對比:一種是超越了人類智慧的硅基生命,他們的特徵是對於信息的保存與傳輸(資訊統合思念體?);另一種則是有自我意識繁殖的蛋白質。一個復雜一個簡單,一個高級一個原始。但是生命的意義,在這種羅列之中就展現無遺。不過同樣的遺憾就是,這種對於科學有深刻思考精妙設定的文章還是極為稀少。除此之外,《雅典娜號案件》算是一例,篇幅不大,討論了人工智慧的倫理問題。

不過從總體上看,魯文基系列缺少對於科學發展的批判與反思,也缺少對於科學與社會的互動,科學還是生活在真空之中,基本上呈現了簡單的樂觀主義。這與現在的主流,有著很大的距離。他動作片恰恰是落在了從「樂觀主義」轉向「現實主義」的間隔之中,無意中被人忽視,也是在所難免的了。

在這19篇文章裡面,綠楊塑造了魯文基和梅麗這兩個人物。如果還有重要配角的話,算得上是巴恩斯。此人因為輕視魯文基的猜想,在文章中被反復的鞭打。

人物的形象,通過十九篇的文章,基本上是建立了起來。但是完全不讓人喜歡。魯文基和梅麗,一老一少,一男一女,放在現在的作品中,會出現很多的互動方式,但是他倆的互動,完全不是現在廣受歡迎的那種。這個當然受困於時代的局限,也就不能要求的太多。

《太空神探魯文基》這本書,雖然裡面有很多作品有點無趣,有點過時。不過,其中還是有幾篇值得欣賞。除了上面說的《失落的影子》《天演》之外,《空中襲擊者》《情系反宇宙》《黑洞之吻》這些也是不可錯過的篇目。當然,如果是想要全方位了解上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科幻小說的轉型,這本書更是一個很好的標本資料。

❸ 科幻小說寫作技巧

單線式結構中的線索有可能是人,也有可能是物,或者事。在科幻小說中,以物、事,特別是具有神奇色彩的物或事為線索的情況要遠遠多過以人為線索情況,某種神秘事件從出現到解謎,通常就是一篇科幻小說的全部內容。這也是科幻小說的重要特徵。 二,復線式結構,即以兩條或兩條以上的線索交插表現形成的結構。復線式又分平行復線、主次復線、明暗復線等情況。村上春樹的科幻小說《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是平行復線的典型。「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兩個線索一直平行出現,直到小說結尾處才合為一體。王晉康的《生死平衡》是空間上主次復線的典型。圍繞主人公皇埔林展開的故事是主線,其餘是復線。劉慈欣的《地火》是時間上主次復線的典型。劉欣主持的地下煤制氣實驗上主線。一百多年後一個初中生體驗前輩采礦生涯的內容是副線。而他在《鄉村教師》里,更是運用復線式結構的佳作。一方面是極端落後的鄉村學校環境,一方面是先進得無法理喻的銀河系「碳基智慧生命」和「硅基智慧生命」的大戰。兩條線索最後交匯到一處,取得一種奇特的美學效果。金·凱利主演的科幻片《楚門的世界》則是明暗副線的典型。主人公被製片人操縱的生活是明線,製片人的活動是暗線。影片的前半部分一直是圍繞著主人公的明線,直到內容過了一半才進入另一條線索,揭開謎底。 三,散文式結構。這種結構打破了情節核心,以作者希望創造的某種意境、氛圍、情感為結構中心。比如克拉克的名著《地球凌日》,就是宇航員臨死前的樂觀主義精神為結構中心。國內作品採用散文式結構的有劉維佳的《黑太陽升起來》、凌晨的《燃燒的星球》,以及天津作者張卓的短篇科幻小說等。散文式結構較易表達作者的內心感受。不過,由於沒有情節線索,讀起來不太有趣,散文式結構的小說是那種提供給知音細細品味的作品。 還有一種比較少見的輻射式結構。在這種結構里,情節從一點發散開,向不同的方向輻射。王晉康的《解讀生命》也運用了這種結構。在這篇小說里,外星人來到地球,並且在與人類的沖突中被殺死。然而它們那種奇怪的死法最終沒有得到解釋。父子兩代科幻作者就根據這種死亡現象,虛構出不同的致死理由。在這里,小說從外星人死亡這個事件開始輻射出去,引出了不同的線索。與其它結構方式相比。輻射式結構過於復雜,適用范圍也小。 更有一些表面上凌亂不堪的結構方式,卻正符合作品本身的主題。比如,賽伯朋克流派的開山之作《神經漫遊者》,被譯成中文後,許多讀者無法接受那種天上地下的隨意式結構。但作者運用這樣的結構方式,正是為了表現網路世界裡人們支離破碎的生活特點。 上面這些結構方式,主要談了小說的主幹部分。小說的開始和結尾也是作者必須要注意的。開始決定了一篇小說是否吸引人,在讀者缺乏時間和耐心的今天,開始部分不吸引人,小說就失敗了一半。甚至可以這樣說,三五個自然段里不能讓讀者喜歡的作品就是失敗的作品。而結尾則決定這篇小說能給人留下什麼回味,好的結尾可以把全篇的努力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所以開始和結尾的構思往往更費力氣。 楊平的小說《黑客事件》的開始一個自然段只有一句話:「這個世界只有二百五十六色」。了解計算機技術的讀者一下子就知道,這是一個數字虛擬世界的故事。而對計算機技術了解不多的讀者也會產生疑問:什麼叫「只有二百五十六色」?這個優秀的開篇一直為科幻愛好者稱道。王晉康的《生死平衡》用了一個歌舞昇平式的開端:人類終於消滅了天花,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來到最後一個天花病人那裡,想取些樣本,卻得知已經有神秘人物取走了樣本。這個很喜氣的開始卻為後面的悲劇故事埋下的伏筆。 出色的結尾在科幻小說中也屢見不鮮。在克拉克的《與拉瑪相會》中,外星人的巨大飛船絲毫不理會人類的一番折騰,從太陽中得到能量後,轉頭高速飛走。星河的《殘缺的磁痕》中,主人公放棄了躲避地球磁場變化的機會,讓女友進入隱蔽所,獨自去面對危險的未來。這些結尾都把充分的想像空間留給了讀者,同時又結束了整個故事。 不過,對於不少作者來說,寫小說開頭時還很有創作沖動,寫到結尾時可能就會煩了、倦了,於是匆匆收尾了事。如果有這種情況,作者一定要提醒自己重視結尾的構造。 掌握小說的結構藝術,還要了解所謂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一種電影藝術手法,指把本來不在同樣時空的畫面、聲音等因素擺放在一處,使觀眾產生聯想,達到編導希望的效果。蒙太奇手法原本是電影工作者汲取自小說的技巧。只是這種技巧在小說創作中不為人注重。當蒙太奇在電影里大放光彩時,小說家們又把它請回來,加以改造,成為一種成熟的小說結構技巧。 (還是我,接上個回答)

❹ 硅基生命是什麼

硅基生命是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中提出的一種生命形態,與碳基生命相對。

它是以含有硅以及硅的化合物為主的物質構成的生命。硅基生命在許多科幻作品中被描述為能夠在高溫、輻射等極端環境下生存的生命體。這個概念最早在19世紀被提出,德國科學家儒略申納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探討了以硅為基礎的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英國化學家詹姆斯·愛默生雷諾茲接受了這一觀點,他認為硅化合物的熱穩定性使得以其為基礎的生命可以在高溫下生存。硅基生命的存在可能性在科學界仍然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可能會對生命的定義和形態有更深入的了解。

關於代謝的猜測

由於只有基於硅氧烷的硅基生命相對比較有可能存在,而硅氧烷的支鏈又通常是有機基團,所以硅基生命產生的代謝產物、廢物、氧化物可能是非常復雜的,這意味著硅基生命需要更多的酶作為催化劑。每個酶的長度大約為50nm,細胞體積太小就裝不下足夠的酶。

硅基生物的細胞比碳基生物的細胞更大。如果一個細胞體積越大,那麼它的相對表面積就越小。如果一個細胞相對表面積越小,那麼物質進入細胞膜的速度就越小。所以硅基生物的新陳代謝比碳基生物更慢。

熱點內容
綜穿影視bl小說推薦 發布:2025-08-29 03:07:33 瀏覽:27
雲志聽書 發布:2025-08-29 03:06:11 瀏覽:835
穿越重生女尊好種田小說推薦 發布:2025-08-29 03:04:57 瀏覽:331
芥末綠言情小說大全 發布:2025-08-29 02:50:33 瀏覽:563
求內容輕快的科幻小說 發布:2025-08-29 01:45:55 瀏覽:623
十大巔峰之作科幻小說 發布:2025-08-29 01:45:19 瀏覽:733
一本有硅基生命的科幻小說 發布:2025-08-29 01:45:01 瀏覽:380
獨行的武俠小說 發布:2025-08-29 01:34:55 瀏覽:627
科幻小說排行200萬字 發布:2025-08-29 01:18:40 瀏覽:311
古代皇子帝王訓誡小說 發布:2025-08-29 00:56:14 瀏覽: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