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火星編年史
❶ 最近在看經典科幻小說,誰有好的
《三體》
傑克 萬斯。代表作品《瀕死的地球》,《靈界之眼》
雷·布拉德伯里,代表作《火星編年史》,《華氏451 度》,《冰霜與烈火》
喬治 R R 馬丁《冰與火之歌》
邁克爾 斯萬維克的《漫漫長旅》。一名解剖死人的法醫受命解剖一具外星生物屍體,由此引發的故事。
厄休拉 K 勒古恩的《塞格里紀事》。一個星球上的男女生育比例為一比數百,男性成為珍貴物種,被好吃好喝供養起來,每年定期巡迴配種。女性成為技術勞動者,但地位地下。
羅伯特 里德的《億萬個世界》,由於跨時空機器被濫用,世界上存在億萬個平行宇宙,但是一旦進入平行宇宙,即無法返回原有世界。
何夕《六道眾生》
《海伯利安》四部曲
❷ 寒假書單|適合孩子閱讀的10部科幻文學,家長們先看起來!
寒假書單|適合孩子閱讀的10部科幻文學,家長們先看起來!
1. 凡爾納科幻三部曲
讓孩子跟隨英雄的足跡,在科幻故事中體驗科學與想像的交融。
2. 《時間機器》
威爾斯的經典之作,開啟孩子對時間旅行的好奇心,探索時間的奧秘。
3. 《永恆的終結》
阿西莫夫的力作,引導孩子深入思考時間旅行的概念和時空的邊界。
4. 《2001太空漫遊》
結合克拉克的科幻小說與電影,為孩子展現一個宏偉的科技與宇宙世界。
5. 《出賣月亮的人》
海因萊因的創意之作,激勵孩子勇於改變世界,挑戰未知。
6. 《喬治的宇宙大爆炸》
霍金以通俗語言講述,引導孩子輕松理解宇宙的奧秘。
7. 《時間機器》與《2001太空漫遊》
適合高年級孩子,培養科學興趣和想像力,激發對未知的好奇。
8. 《哈利波特》
魔法與科學的巧妙結合,帶孩子探索一個充滿奇跡的世界。
9. 《銀河系搭車客指南》
在銀河冒險中揭示智慧的可能性,引發孩子對生存與探索的深度思考。
10. 《火星編年史》
描繪衰敗文明與人類希望的火星,激發孩子對未知世界的敬畏。
11. 《安德的游戲》
融合青少年成長與科幻元素,讓孩子在閱讀中體驗成長的挑戰與智慧的碰撞。
12. 《浮島傳奇》
特洛伊斯的暢銷科幻小說,陪伴孩子在寒假中探索自我與世界的奇妙結合。
寒假期間,為孩子挑選這些科幻文學作品,讓他們在假期中沉浸在科幻的海洋中。這些書籍將科學與想像的種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為他們的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不要錯過這個培養孩子閱讀興趣和想像力的絕佳機會!
❸ 推薦一組經典的科幻小說
梳理一下近日閱讀的幾本科幻小說
《火星編年史》
【美】雷·布拉德伯里
零碎的散文詩,不太像小說。不是硬科幻,因為去坐火箭去趟火星的容易程度就如同坐飛機去了一趟不近不遠的旅行一樣。火星人究竟在不在?有沒有存在過?地球人類究竟是不是見過火星人,或者是不是被火星人打死了。其實似乎不重要,作者只是表達的是地球人蹂躪完了地球(最後讓核戰在地球打響了),繼續蹂躪完了火星。
地球人似乎不愛自己的家園,也不愛新家園。
裡面的故事與故事之間似乎都沒有什麼關聯。有一些故事純粹是幻想的恐怖片的感覺。嘻嘻哈哈的派對背後都是冷血,都是殺戮。這讓我覺得地球人類與火星人類之間從來就沒有真正意義上做過溝通和交流,更多的就是毀滅。
裡面有很多幻想,即在同一個地點,不同時空的火星人與地球人的相會和交流——那一次或許是真正意義上的交流。還有一類幻想,人類可以憑借意念將某種火星人(?)幻想成自己希望見到的親人。或者是憑借技術復制出機器人。反正就是再造自己逝去的親人。這也是本書種最常見的一種手法,讓人難以區分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幻。抑或一切都只是一場幻夢——正如蘇軾當年所說「人生如夢」。
作者大概是一個很悲觀主義的人,對人類的前景很是失望。即便人類可以擺脫地球上的孤獨,去往了新的星際殖民地,可面對人類的依舊是孤獨的宿命。
《沙丘》
【美】弗蘭克·赫伯特
此書是首部同時獲得雨果獎與星雲獎的作品,據稱是科幻小說史的經典之作。一口氣看完了600多頁,看完後,我覺得這的確是鴻篇巨著。作者幻想了一顆環境惡劣的沙漠星球,幻想了一個宮廷斗的戲碼,皇帝聯合一個家族來消滅另外一個家族,最後讓家族中逃亡的少年成長成為宗教首領,然後又回來復仇的故事。老實說,故事的大致梗概就是這樣。
這個故事裡面其實帶有玄幻的色彩,包括聖母一族的人通過喝某種葯水延續或共享記憶之類。再包括保羅這個人因為某種基因組合的選擇從而讓他擁有了某種強大的預言能力。這些其實都充滿了玄幻色彩。
當然還有本書中關於宗教的誕生,其實描寫得很到位。在貧窮落後,資源緊張,並有著強大的壓迫的地區,人們總是願意去聽信任何一種散播的預言,從而去印證有救世主的存在。這和佛陀的誕生其實沒什麼兩樣。
沙蟲是書中一種龐然大怪,總是會吃掉人,吃掉飛機,而且會往沙子里鑽。同時卻也是人類馴服的對象。這就如同哪吒能打敗黑龍一樣。這也如同那些馴獸師,能馴服並騎上獅子老虎的哪一類人。
這本書獨特的地方就是將每一章開頭都附上一些句子,來提示讀者去讀文章,並去猜測人物之間的關系。而這些句子均表示是摘自皇帝的公主事後所寫成的一些書中,作為描述正在發生的人和事的一個參照。這種寫法很有意思,至少在某種意義上營造了一種故事架構的同時,也創建了整個幻想世界中的世界觀。
《少數派報告》
【美】菲利普·迪克
這是一個精選的短篇小說集子。其中有好幾個很棒的故事。
《第二代》這是一個機器人與人類作戰的故事,故事最後讓人覺得人類對自己所製造出來的以殺人為目的的機器人一無所知,甚至完全不知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等的存在。
《冒名頂替》
這個故事也十分精彩。因為到了故事最後才能清楚結局,一個機器人不知道自己是機器人時,可以和人有一樣的情感和思維。這是很有趣的。
《規劃小組》
這個短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一種畫面感,就是一個人面對這個世界突然被重新規劃之時的恐懼感,以及事後的各種恐懼。
《少數派報告》
這個是我看過電影的。電影中的三名先知中被預設了一個能力最強者。原著中並未有這種設定。而且少數派報告其實是不存在的,最終作者想說的是,每一個對未來的預測都是基於不同事實基礎之上的,是在不同時空的預測,因此,結局可能會出現不一樣的解讀。但是最重要的報告還是最後那一個。
《戰爭游戲》
這是地球人類面對星際玩具輸入之時所做的各種測試,包括排除各種入侵的想法,戰爭的可能,最後挑選了一款所謂的類似「大富翁」的游戲,但目的與「大富翁」游戲截然相反的理念,是主動讓孩子們選擇拋棄掉手中的資源才能獲勝。——這個結局究竟是好呢?還是壞呢?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啊,當個布洛貝爾人!》
這個比較神奇,外星生物的卧底與地球人類的卧底結合之後的故事。
《死者的話》
這個故事很有意思,其實是一個權力斗爭的故事,與科幻無關。
《全面回憶》
故事是連環套。是一個人的記憶的全面掀開,而且是原本想去移植所謂去火星的記憶時,卻找到了真實去火星的經歷。而由此,後來還找到更為令人震驚的故事,主人公與外星人的相會,包括為地球當「執劍人」的回憶。
《電子螞蟻》
這個故事是講述一個機器人,即電子螞蟻發現自己是電子螞蟻之後的故事。最後它選擇了自殺。這說明了什麼呢?這說明了他很想找到自我,並不想要機器的自我,他想要人之為人的理由。
《高堡奇人》
【美】菲利普·迪克
這是一個長篇小說,老實說,不算科幻故事,而是架空歷史的幻想小說。即幻想了一個社會——德國和日本在當年二戰中獲勝了,美國被德日分治了,亞洲被日本佔領了,歐非被德國佔領了。而在這樣的一種假設之下,來展現地球社會是一種多麼緊綳,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的狀態。
書中是好幾個人物的故事,分別展開,而且人與人之間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正如《雲圖》的敘事模式。每個人物都按照自己的生活在過日子,遇到一些人,做一些事情。
但是《蝗蟲成災》則是書中虛構的一本暢銷書,則是展現現實情況的,即德日戰敗後的設想。因此,這個小說中的真真假假混在一起。而這本書則成為一個很重要的線索,串聯了所有的人物。高堡原本說的就是此暢銷書作者的住處。那麼高堡奇人或許就是指的是作者本人。當然,也有說法說,高堡奇人說的是希特勒的——這據說後來改編的美劇中的設定。我沒有看過美劇,故事估計是被改編很多。畢竟希特勒在本書中並沒有多少故事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