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中變成現實的案例
A. 《海底兩萬里》中哪些幻想已成為現實
1. 人類登月和太空飛行已成為現實,這些在《海底兩萬里》中所描述的奇幻場景,如今已經變為客觀現實。
2. 小說中提及的飛機、坦克、火箭、潛艇等裝備,以及遠射程大炮、電話、電影、電視、傳真和摩天大樓等概念,一件件地從幻想走向了現實。
3. 需要注意的是,潛水艇的設想並非凡爾納在《海底兩萬里》中的獨創。早在1670年,荷蘭人就已經發明了潛艇,而在美國獨立戰爭中,潛艇戰術更是一次次被實戰運用。
4. 科幻小說與科技發展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首先,科幻小說往往是基於科學研究的推理和預言,它們建立在科學理論之上,是科學的幻想;其次,科幻小說激發了人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思考,引領人們勇於幻想未來的可能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科學的發展。
5. 例如,《海底兩萬里》中對海洋知識的介紹,包括潛水艇、潛水服、電的使用等科學知識的描繪,都帶有神奇的科學色彩。這些描述不僅豐富了讀者的科學知識,也啟發了許多科學家根據凡爾納的幻想進行發明和實驗。
6. 俄國宇航之父齊奧爾斯基曾表示:「凡爾納的小說啟發了我的思想,使我朝一定的方向去幻想。」法國科學院院士利奧泰也盛贊:「現代科技只不過是將凡爾納的預言付諸實踐的過程。」現代潛艇之父西蒙·萊克在自傳中也提到《海底兩萬里》,並視凡爾納為他一生事業的總指導。
7. 盡管凡爾納的小說創作受到時代和知識水平的限制,存在一些不科學的設想,但這並不減損他作為科學幻想文學巨匠的偉大成就。
B. 幻想變成現實的例子
1、原子能
1914年H.G-韋爾斯推出科幻小說《解放全世界》,設想在1933年將出現「人造」原子能,隨後發生一場毀滅性的世界大戰,最終將會出現一個愛好和平的全球政府。
物理學家利奧·西拉特在1932年讀了這本書,在1933年他成功解決了產生核鏈式反應所面臨的一個問題,令人難以置信,在二戰後積極他還從事控制武器和國際和平利用核能的活動。
2、瓦爾多
著名科幻作家羅伯特·海因萊因推出一部描寫體弱多病的發明家瓦爾多·瓊斯的短篇小說,他發明了遙控機械手。20世紀40年代中期為核工業發明的真實的機械臂被命名為「瓦爾多」,這是為了向海因萊因的創新性想法表示敬意。
3、通訊
以前人們的交流通訊工具主要是BB機,有大哥大的都是土豪級人物,20年後的今天放眼望去人手一部智能手機,而且手機的功能也不斷地豐富,從最初的只能接打電話,到後來能聽歌拍照,再到現在的各種社交遊戲軟體。
4、交通
以前人們出行的主要工具基本就是自行車,摩托車,遠行基本就是靠綠皮車,隨著生活節 奏的加快,我們更加註重效率,自行車,摩托車逐漸被汽車取代,隨著高鐵動車的普及綠皮車也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5、購物。
以前購物渠道很單一,很少有大的百貨商場,商品的類目也不是很全,所以當時老百姓們的主要購物渠道基本就是供銷社,而20年後的今天,我們不僅有各種各樣的商場可以逛,還有各種電商平台供我們選購自己需要的,商品的類目也細分的更加仔細,讓我們的購物更加輕松便捷。
C. 幻想變成現實的例子
1、在1914年,H.G. 韋爾斯發表了科幻小說《解鋒漏爛放全世界》,預言了1933年人類將能夠製造出「人造」原子能,並預見了由此引發的毀滅性戰爭以及最終出現的全球和平政府。受到這本書的啟發,物理學家利奧·西拉特在1932年解決了實現核鏈式反應的關鍵問題。在二戰後,他積極參與控制武器和國際和平利用核能的活動,這一成就令人難以置信。
2、羅伯特·海因萊因是一位著名的科幻作家,他在某部作品中描述了一個體弱多病的發明家瓦爾多·瓊斯,他發明了一種遙控機械手。到了20世紀40年代中期,為了向海因萊因的創意致敬,核工業中發明了一種真實的機械臂,被命名為「瓦爾多」。
3、在過去,人們的交流主要依靠BB機,擁有這種設備的多半是社會地位較高的人。然而,二十年後,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其功能也從最初的通話,發展到聽歌、拍照,直至現在的社交和游戲軟體。
4、過去,自行車和摩托車是人們出行的主要方式,遠行則依賴於綠皮火車。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效率變得更加重要,自行車和摩托車逐漸被汽車所取代。同時,隨著高鐵和動車的普及,綠皮火車也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
5、在購物渠道單一的時代,人們很少有機會進入大型百貨商場購物,大多數是通過供銷社來滿足購物需求。然而,二十年後,我們不僅有各式各樣的商場可供選擇,還有各種電商平台,商品種類也更加細分,使得購物變得更加輕松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