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一篇與恐龍有關的科幻小說
Ⅰ 恐龍文明三部曲的第一部《遠望》
內容簡介:在一顆遙遠的星球上,恐龍進化出了相當於人類的智能,創建了一個恐龍社會。這些名為「昆特格利歐」的恐龍和地球上的霸王龍一樣,有著強烈的地盤意識,個體之間必須保持一定距離,過分接近便會引起廝殺;而屠戮的狂熱一旦蔓延開來,全社會都將無法脫身其中,文明城市轉眼間便化為屠場。恐龍們平時文質彬彬,令讀者完全以為書中角色和人類一摸一樣。但突然間,這些角色便會暴露出肉食獵手的天性,撕裂自己的同伴。小說以天文學徒阿夫塞為主人公,他既是精於搏殺的獵手,又是聰慧敏銳的智者。利用新發明的望遠器,他發現了恐龍世界的真相:他們生活在一顆普普通通的衛星上。更可怕的是,這可衛星已經到了毀滅邊緣!
媒體推薦:出色。盡管它的讀者群顯而易見是科幻小說愛好者,但仍值得數量更多的非科幻讀者一讀——加拿大著名期刊《加拿大圖書》。蒼穹深處的另一個世界,恐龍時代在延續……——美國Ace出版社。索耶善於構造一個世界,同樣也善於講述一個令人興奮、滿足的故事——美國著名科幻作家邁克·雷斯尼克。《遠望》,一部充滿創造力和吸引力的小說——美國《紐約新聞》。
Ⅱ 《恐龍無處不在》的原文是什麼
《恐龍無處不在》的原文:
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新發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
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極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羅斯島發現了一些化石骨骼。該島是稍微離開南極海岸的一小片冰凍陸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這些骨頭毫無疑問屬於鳥臀目恐龍。
在地球的其他大陸上也都發現有恐龍化石。這些古老的爬行動物在南極的出現,說明恐龍確實遍布於世界各地。
如果把這個發現與南極大陸聯系起來,這比僅考慮恐龍來說要重要得多。恐龍如何能在南極地區生存呢?恐龍實際上並不適應寒冷的氣候,現代的兩棲動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現代兩棲動物)更不適應南極氣候。但1986年在南極確實發現了這種古老的兩棲動物的化石。
恐龍不可能在每一塊大陸上獨立生存,那麼它們是如何越過大洋到另一個大陸上去的呢?
這一問題的答案是:是大陸在漂移而不是恐龍自己在遷移。幾十年前,人們發現地殼是由一些緊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緩慢運動的大板塊構成的。
一些板塊被拉開,而另一些則擠壓在一起,一個板塊也許會緩慢地向另一板塊下面俯沖。「板塊構造」理論很快為地質界幾乎所有的問題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島嶼鏈、海洋深淵等等,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謎。
可以這樣比喻,板塊背上馱著許多大陸,當板塊向一個或另一個方向運動時,大陸也隨之一起運動。每隔一段時期,板塊會將所有的大陸匯聚在一起,地球此時僅由一個主要陸地構成,稱為「泛大陸」。當板塊繼續運動時,大陸又重新被分離開。
在四十多億年的地球發展史中,泛大陸形成和分裂過多次,最後一次完整的泛大陸大約是在2.25億年前形成的。這個泛大陸存在了數百萬年以後,又開始顯示出破裂的跡象。
早期恐龍在那時已經開始出現,並且有機會分散到泛大陸的各個地方。所有陸地似乎都處在熱帶和溫帶環境內,所以恐龍可以在泛大陸的不同地區舒適地生活。
大約在兩億年前,泛大陸分裂成四部分。北部就是現在的北美、歐洲和亞洲,南部是由南美洲和非洲構成,最南部是南極洲和澳大利亞,印度是剩餘的一小部分。
隨著時間的流逝,北美又與亞洲和歐洲分開,南美也與非洲相離。(如果看一張地圖,並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會看到它們拼合得多麼天衣無縫。)印度向北移動,並且大約在5000萬年前與亞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馬拉雅山脈。兩個陸塊在那裡聚合並緩慢地褶皺變形。南極和澳大利亞也已相互分離。
當大陸相互分離時,每一個大陸都攜帶著自己的恐龍而去。到6500萬年以前,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所有的恐龍都滅絕了,大陸也已完全分開。每一個大陸都有自己的恐龍化石。
南極也有自己的恐龍、兩棲動物和其他在恐龍時代繁盛的植物和動物。然而,這些生物的命運比其他同類要悲慘得多,因為板塊把它們向南攜帶到了極地。大約經歷了一億年,氣候逐漸變冷,植物慢慢越來越稀少,動物的種類和數量也大量減少。氣候變得越來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後成為冰天雪地。
位於南極中心部位的南極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極冰蓋。那裡的冰有數英里厚,覆蓋著豐富的化石。如果南極的冰雪層再薄一些的話,我們就可以找到它們。
因此,南極洲恐龍化石的發現,為支持地殼在進行緩慢但又不可抗拒的運動這一理論提供了另一個強有力的證據。
文學鑒賞:
文章開頭突發議論:「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新發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這兩句議論是全篇行文的邏輯基礎。南極和地球其他大陸上都有恐龍化石,「說明恐龍確實遍布於世界各地」。
特別是南極洲發現恐龍化石,引起了作者深入的思考:「恐龍如何能在南極地區生存呢?」恐龍實際上並不適應寒冷的氣候。作者並沒有把思維定格在恐龍本身的研究上,而是把這個發現與南極大陸聯系起來考察,由此及彼步步追問:「恐龍不可能在每一塊陸地上獨立生存,那麼它們是如何越過大洋到另一個大陸上去呢?」
行文到第6、7段,對這一問題做出直截了當的回答:「是大陸在漂移而不是恐龍自己在遷移。」「板塊背上馱著許多大陸,當板塊向一個或另一個方向運動時,大陸也隨之一起運動。」顯然,一部分恐龍正是搭乘這一班「航船」來到南極的。
第8、9、10、11段簡明地介紹了「板塊」學說,並說明每個大陸都有恐龍化石的原因。地球在四十多億年的發展史中,「泛大陸形成和分裂過多少次」,由於恐龍統治地球的時間太長,它們恰好經歷了一個泛大陸由合而分的過程,成了地質演變歷史的見證。
泛大陸先是分成四塊,然後大部分繼續分裂(只有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後形成一體),於是,「每一個大陸都攜帶著自己的恐龍而去」。
Ⅲ 《侏羅紀的恐龍大戰》讀後感500字
《侏羅紀的恐龍大戰》是本科幻小說。它講述了探險小龍隊知道了侏羅紀的恐龍創造了與人類一樣燦爛的古文明後,就利用死亡鍾再次穿越時空來到侏羅紀。令人吃驚的是,一個邪惡的陰謀使恐龍文明與人類文明正處於戰爭的邊緣。
書中的克里斯是外星人,也是引起這場戰爭的邪惡人。每當看到這個名字,我都不自由自主地氣憤起來。看看吧,破壞和睦安寧生活的人是沒有好下場的!
我一看到探險小龍隊,就特別高興。因為他們破解了無數機關暗道,打敗了邪惡勢力,最終拯救了地球,避免了那場慘烈戰爭的發生,避免了克里斯的母星掠奪地球上的能源。他們是智慧與正義的化身,是真正的英雄!其中「勇者龍」秦小龍超強的武藝,令我為之叫絕。當克里斯召喚外星人同伴後,力量瞬間大增,因此人類和恐龍的空中聯合部隊傷亡慘重。小龍看到這種狀況,身手敏捷地繞到克里斯身後,閃電般地射出十字形飛鏢,正好切斷了克里斯背後的一根觸手,為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另一人物「哈哈龍」張子墨絕頂的聰明,使得小龍隊順利逃離地牢,讓我為他叫好。還有善於化裝的「乖乖龍」虞恬,具有極強語言天賦的「漂漂龍」代莉莉和很會爬山的「小飛龍」丁虎。總之這些成員各個身懷絕技,遇到危險,總能巧妙配合,逢凶化吉。
一口氣讀完後,我熱血沸騰,智慧大長,勇氣大增,「正義必將戰勝邪惡」是一個不變的定律,以後我也要成為一位有著正能量的學生,我會更加信心十足地面對以後生活中的挑戰!這本由陸楊寫的《侏羅紀恐龍大戰》實在是太好看了!我愛她!
Ⅳ 飛向藍天的恐龍手抄報內容
《飛向藍天的恐龍》是一部科幻小說,講述了一群恐龍在一次時空穿越實驗中被誤送到了現代社會,並在人類的幫助下逐漸適應游虧生活的故事。以下是手抄報內容建議:
1. 書名及作者:《飛向藍天的恐龍》 劉慈欣
2. 故事梗概:簡要介紹小說主要情節,如何被誤送到現代社會,如何適應生活等。
6. 現代社會對待動物態度:探討現代社會對待動物的態度和保護動物的重要性。
7. 總結與感想:總結小說主題和人物命運,並談談自己對於這個故事和相關問題的感想。
Ⅳ 有沒有關於恐龍入侵城市的科幻小說推薦
小說《哥斯拉》就是說的這個劇情,包括現在電影庫裡面的兩部哥斯拉電影也是根據這部小說改編後拍攝的。這部小說寫的就是恐龍入侵城市的劇情,很符合你的需求。話說哥斯拉小的時候只是一個蜥蜴,生活在人類城市下水道的蜥蜴,只是後來長期使用人類排泄的廢物產生了變異。人類的廢物真是太多了,塑料的廢物,合成的葯劑,還有很多化學實驗包括洗衣服的水,油膩的食物殘渣等,聚合在一起產生的垃圾長時間的存放變質產生了病毒,被這只蜥蜴吃掉了,蜥蜴加速生長,並且有些地方進化了變得跟恐龍差不多。
後來由於體型太大了,地下已經住不下了,就出現了地球表面上,剛開始人類只是發現了它的腳印,還沒有人見識過它的身影,它每天都需要進食,由於體型龐大,進食的食物也是比較多的,就往海邊走,留下了很多的腳印,被人來發現。它在海里吃的好好的,人類發現後覺得它的存在是個威脅,並且給他取名哥斯拉,時間久了留下它就是安全隱患,必須消滅它,然後就派直升機來殺它,最終它被激怒了,跑到岸上開始向著人類的城市跑去。
後來體型龐大的它皮糙肉厚的還是來到了人類的城市,破壞了大量的建築,傷害了很多人,沒辦法只能發射核彈,只是發射前,人類還是在它身上打開了個口子,失血過多倒下了,人類損失慘重,城市變成了廢墟,通過哥斯拉的事情發生後,人類更加的懂得保護地球環境,垃圾都處理的很好,不想小動物們都吃了不幹凈的東西變異,對地球的不負責也是對我們自己的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