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作家科幻小說
A. 第十一屆華語科幻星雲獎揭曉,獲獎作品有哪些
第十一屆華語科幻星雲獎揭曉 ,獲獎作品有哪些?
七月著《群星》、寶樹著《天象祭司》、陳楸帆著《這一刻我們是快樂的》分獲最佳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金獎;黎嬋著《認知陌生化:赫·喬·威爾斯科幻小說研究》獲最佳非虛構作品金獎。
為選拔優秀的青少年科幻創作人才,為鼓勵有科幻夢,有想像力、創作力的青少年積極參與到中國科幻文學之中,組委會特別設立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青少年優秀作品獎,為青少年提供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平台。
自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青少年優秀作品獎徵集活動啟動以來,得到了全國青少年科幻愛好者的熱烈響應。截止5月15日,專項獎組委會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申報的172幅參賽作品。其中,確定符合評審資格的作品有63幅。
2019年6月4日,專項獎組委會召開了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青少年優秀作品獎組委會全體會議,聽取了專家對63幅參評作品的審核意見,按專項獎組委會章程的規定,優中選優,決定了31幅入圍名單
B. 誰看過《背面天堂》這本書
七月的作品風格多樣,語言老練,視野開闊,帶有明顯的80後與網路作品的色彩,他的科學功底扎實,作品邏輯性強但不枯燥,擅長塑造性格迵異的人物,對故事的把握能力強。
七月是更新代科幻作者中關注賽伯朋克(虛擬世界)的寫手,他的作品塑造了看似荒誕的世界,《背面天堂》這部作品集收錄了七月不同風格的作品,充滿了黑色的幽默和諷刺。
如《背面天堂》,一個人類生存在黑暗中的世界,然而光明的真相卻早已被遺忘。
《斯克倫島的新移民》《水鑫日》塑造了奇異的虛擬世界,用看似奇幻的故事講述了虛似世界發展的可能。
《現實在真實塌縮之後》從奇異的角度尋求世界的真相。
而七月的名篇《擦肩而過》,更是用青少年熟悉的輕小說的模式,講了一個自大的人類與其他智慧生命較量失敗的故事,其中對未來環境的預測的真實性與誇張性直觸人心。
縱觀七月的大多數的「科幻文字產品」,能看到西方「賽伯朋克」流派帶給他的烙印。
「賽伯朋克」流派作品中的叛逆、反傳統等灰色事物的描寫傾向彰顯其中,七月科幻小說中的人物大都活在他幻想出的「數字網路社會」裡面,長於斯,樂於斯,在裡面發生矛盾、糾紛,便成了一個個「有故事的人」。
如《合服戰爭》中描繪的諸位主角,即是人也是游戲中的代碼,他們抗爭著自己的命運;
《震盪》中的精神病人其實並沒有病,只是世界斗轉星移,他們的正常反倒成了生病;
在《幽靈殺人事件》中,描寫了一個高度信息化主導的世界,一切人類活動均在「光天化日之下」,但因此喪失理性思考而退化了的警察卻破不了一個原始手法的殺人事件;
《記憶的孤獨城堡》中的兇手為了盜取他人記憶去寫小說而殺人;
《藍顏》中的殺手靠著破壞他人腦信息傷人,等等。 平民化色彩是七月科幻小說的又一特色,同時也是大部分西方「賽伯朋克」流派小說的特色。
第三次工業革命使世界煥然一新,作為日後衍生出的微機和互聯網技術普及迅速,網民已經約定俗成地成為一種社會力量,這是一種反精英、反集權的力量。
在「賽伯朋克」流派之外,科幻小說所寫的無非是探險、發明等母題,而這些技術小說的主角,往往都是以科學精英為主,他們掌控一切,平民們微不足道,但「賽伯朋克」流派則「顛倒了大地」,小市民甚至是社會邊緣人紛紛登上了歷史舞台,撬動世界。
七月的十二篇經典科幻小說,包括:
《擦肩而過》、《像墮天使一樣飛翔》、《合服戰爭》、《biu一聲就這樣消失》、《震盪》、《現實在真實塌縮之後》、《幽靈殺人事件》、《記憶的孤獨城堡》、《藍顏》、《撬動世界的哈林達姆》、《關於蘇貝拉的最後故事》、《黎明未至》。
C. 阿西莫夫的簡介
簡介:
艾薩克·阿西莫夫是美籍猶太人,為本世紀最頂尖的科幻小說家之一,曾獲代表科幻界最高榮譽的雨果獎和星雲終身成就「大師獎」。
《基地》、《機器人》 等系列是阿西莫夫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這些看似各自獨立的故事,相互貫串。
阿西莫夫不僅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化學博士,更是世聞名的全能作家,一生著述多達百七十餘本,內容廣及科學類的數理化、天文、生物、醫學,還旁涉人文類的文學、宗教、史地等。
(3)七月作家科幻小說擴展閱讀
阿西莫夫對人文主義抱有嚴肅的態度。他經常發表與其相關的演說並寫文章甚至整本書來探討。他把科學看作是地球上偉大而統一的原則。
他利用科幻小說這種特殊的文學形式,在普及科學知識的同時,促使人們去考慮人類與科技、歷史等各方面的聯系,考慮人類與整個社會的協調發展。晚年時,他成了美國人文主義協會的主席,擔任此職務一直到他去世。
在阿西莫夫的演說及眾多非小說類作品中,一個反復出現的主題就是:他認為這個世界人口已經過剩,這種傾向繼續與否將是影響未來的關鍵,關繫到未來世界是充滿了災難與飢荒,還是能夠健康發展,使其居民享有安穩舒適的生活。
在他的小說中,他也強調了這一主題。《鋼穴》描繪了地球大都市的惡夢及由於人口過剩、食物短缺而造成的必須由計算機來控制的管制局面。在此書中,阿西莫夫認為人口過剩、食物短缺幾乎是未來不可避免的一個特徵。
阿西莫夫被認為是一位「理性、科學和懷疑論的衛士」,也就是反對偽科學、超自然現象和宗教迷信的先鋒鬥士。他以自己的著作在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解惑釋疑的工作。他自稱是科幻小說中「屬於比較認真的那一派」,他強調作品的科學性,反對粗製濫造和毫無根據的胡思亂想。
D. 國內有哪些科幻大獎
國內有銀河獎這個科幻大獎。有「中國科幻最高獎」之稱的第31屆中國科幻銀河獎在成都揭曉。在頒獎典禮上,共計宣布了包括最佳中篇小說獎、最佳短篇小說獎、最佳網路文學獎、最受歡迎外國科幻作家獎、最佳新人獎、最佳原創圖書獎等諸多獎項,但最終大獎——最佳長篇小說獎未能頒出。
其中,寶樹的《我們的科幻世界》、陳虹羽的《永劫之境》、七月的《雙旋》獲得最佳中篇小說獎,慕明的《塗色世界》、鈦藝的《火花Hibana》等五部作品獲得最佳短篇小說獎,火中物的《千年回溯》獲得最佳網路文學獎。
第31屆「閱文杯」銀河獎以「回歸創作」為主題。銀河獎是我國創立最早的科幻獎項,由四川科幻世界雜志社有限公司主辦,設立於1985年,是公認的中國科幻最高獎,包括《三體》、《逃出母宇宙》等國內頂尖科幻作品均獲得過相關獎項。
本屆「閱文杯」銀河獎邀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科幻作家、科幻產業人士和科幻愛好者300餘人齊聚一堂。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經戈出席頒獎典禮,並代表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致歡迎詞。典禮共頒發了十三項獎項。
反映了過去一年我國科幻文學創作和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和未來方向。獲獎作品中,由寶樹創作的《我們的科幻世界》刊登於《科幻世界》2019年第4期,講述了科幻作家謝寶舒被漫畫家學妹沈淇「攔截」。
一同來到兒時經常光顧的「星光書店」,最後被捲入一場謀殺案中的故事。該小說是寶樹為《科幻世界》創刊四十周年而作,同時也是《科幻世界》四十周年特別徵文系列作品之一。
E. 葉永烈的簡介
葉永烈的簡介:
葉永烈,著名科普文藝作家、報告文學作家,筆名蕭勇、久遠等,1940年8月生,浙江溫州人,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以兒童文學、科幻、科普文學及紀實文學為主要創作內容。
作品《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被選入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其《床頭上的標簽 》《炸葯工業之父——諾貝爾》被選入北師大版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曾任中國科學協會委員、中國科普創作協會常務理事、世界科幻小說協會理事。
1940年,生於浙江溫州。
1950年(11歲),開始發表詩作。
1957年(18歲),開始發表科學小品。
1959年,在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第一部科學小品集《碳的一家》。
1960年(21歲),成為《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編寫,1960年秋完成《小靈通漫遊未來》;之後從事科普創作,受到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的關心。
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同年8月25日與妻子楊惠芬結婚[4] 。
1979年3月,被文化部和中國科協聯合授予「全國先進科普工作者」稱號,獲1000 元獎金。
1976年春,時任上海電影製片廠編劇的葉永烈發表了十年動亂後期第一篇科幻小說《石油蛋白》,標志著中國科幻在大陸掀起第二次高潮。
1981年,葉永烈任導演的電影《紅綠燈下》獲第三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科教片獎。
1983年之後,開始由科普和科幻作品創作轉向紀實文學的創作。
1984年,出版《小靈通再游未來》,之後又出版了《小靈通三游未來》。
1984年後成為專業作家,以寫知名人物、高層人物、歷史傳記為多,人稱「舊聞記者」。
2015年7月21日,光明日報科普專家委員會成立,著名科普文藝作家葉永烈受邀擔任光明日報科普專家委員會顧問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