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人物重要性
1. 小說中人物的作用
1.肖像描寫。肖像描寫是指用精確、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人物外形各個方面的特點,成功的肖像描寫不僅能夠使人物凸現在讀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遭遇,從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如魯迅的小說《故鄉》中二十年後的閏土肖像描寫:「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得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那手也不是我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這里的肖像描寫使讀者感受到舊中國廣大農民所經受的飢荒、苛稅、兵、匪、官、紳的種種重壓,感受到他們身心所忍受的無限的痛苦與摧殘。 2.行動描寫和語言描寫。行動描寫與語言描寫是通過對人物的動作和對話的具體來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的描寫方式。動作描寫給讀者鮮明的視覺印象使人物形象具體、可感知、生動化;語言描寫則易表現行動所不易顯示的細微情感、態度等。總而言之,行動和語言兩種形式密切配合,相得益彰。如《孔乙己》通過個性化的語言描寫,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課文多次描寫他滿口「之乎者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孔乙己用「四書」「五經」中的所謂「聖言」為自己辯解,連偷書也說成「竊書不能算偷」。這些性格化的語言極能表現人物鮮明的個性。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文里,店小二阻攔魯達時,是這樣描寫魯達的:「魯達大怒,揸開五指,去那小二臉上只一拳,打得那店小二口中吐水,再一拳,打落兩個當門牙齒。」一個「揸」字,把人物怒不可遏,義憤填膺的形象刻畫得微妙微肖,充分表現了魯達愛打抱不平、濟危扶貧的性格特徵。 3.心理描寫。小說家在刻畫人物的時候,用心理描寫來揭示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的內心活動的。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其實是內心世界的反映和外露,要准確而深刻地刻畫人物,塑造形象就要把人物的外部形態與內心世界有機地統一起來。例如《最後一課》寫小弗郎士上習字課時 ,「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地低聲叫著,我心理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 ?』」這就很符合小孩子的心理特點 ,只有小孩子才能在侵略者強迫他們放棄學習祖國語言的權利時 ,由鴿子叫聯想到侵略者的罪惡 ,從而表達了孩子們對侵略者的強烈憎惡和對祖國的無比熱愛之情。 4.細節描寫。細節描寫是指人物、環境、物件等方面所作的具體而細致的描寫,其特徵是細微之處見精神。如《變色龍》中脫大衣穿大衣的細節描寫,就暗示人物具有變色龍的特色,揭示了人物見風使舵,欺下媚上的典型性格;外表的變化同卑鄙的心理相映稱。足見作者匠心獨運
2. 小說人物形象意義
我用最簡單的理解方式說吧!人物形象的意義一般從總體分成兩個方面——
1、在當時社會以及歷史條件下,這樣的作品人物形象有什麼樣的深刻影響。聯系歷史背景,從社會學角度闡述小說人物形象代表了當時那種階級以及說處的立場。
2、單一從作品本身即小說本身而言,作者創作出的人物形象在小說中起著什麼樣的重要意義:或是線索、或是引子、或是典型的形象塑造、或是反面的人物襯托,而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因為被賦予了不同的文本作用,必將在小說中起到應有的作用。
再從更細微的角度來分的話:1中的歷史意義可以分為:A、在當時政治社會背景下這種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B、對未來歷史社會起到了什麼樣的影響。
2中的小說本身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意義劃分:A、小說內容上人物形象的情節塑造意義。B、在全篇作品中的具體作用。C、作者塑造此人物形象的目的。
3. 人物形象在作品中的重要性是什麼
要表現出人物的特點,同時注意人物的形象。要讓欣賞者一眼便能看出來這幅畫的美,並且要知道你畫這幅畫要表現出什麼。比如你畫一位農民,就要刻畫他臉上的皺紋,體現生活之苦一樣。(看一下吧!不知道能否幫得到你)
4. 小說中分析人物性格的重要性
讀小說不僅僅是看小說的故事情節,在每篇小說之後都隱藏著作者的思想意圖,
表現作者想人生感悟。而作者正是通過相應時代下主人公或是書中的各個人所做
的事情來表達時代的問題,各個人物的性格也就是時代的產物,是書中當時社會
背景下是所早就的人物性格。
所以人物性格也就成了小說中很重要的部分。
5. 小說人物對我的影響
《簡•愛》的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她是十九世紀英國著名的女作家。《簡•愛》是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深刻地暴露了英國當時社會的現實,對普通人的命運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是一部反映當時被壓迫婦女的生活處境和精神面貌的小說。
簡•愛是不甘心忍受資本主義社會的壓迫、具有個性反抗精神的婦女形象。她那貧苦的低微的社會地位、漂泊無依的生活環境、痛苦不幸的個人遭遇是十九世紀中葉英國下層人民苦難生活的真實反映。作者將貧苦的普通婦女作為小說的正面人物,並熱情歌頌了她為爭取婦女平等的社會地位和幸福生活所進行的斗爭。
讀完《簡•愛》後,我不僅被這篇小說的情節深深吸引了,而且也對簡•愛的不幸遭遇感到十分惋惜。簡•愛的每一次成長,都飽嘗著生活的艱辛,她人生的每一步都充滿了心酸的血淚史,她就像一隻籠中的小鳥努力地想張開翅膀,妄圖尋找快樂和自由的天空,卻一次又一次地被撞得頭破血流,差點折斷了翅膀,在險象環生的人生路上,她舉步維艱,她不僅要與險惡的環境作斗爭而且要忍受各種人為的災難。
故事以簡•愛和羅切斯特的重逢為結局。雖然我覺得這樣的結局過於完美,甚至這種圓滿本身標志著浮淺,但是我依然尊重作者對這種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嚴加愛,畢竟在當今社會,要將人的價值=尊嚴+愛這道公式付之實現常常離不開金錢的幫助。人們都瘋狂地似乎為了金錢和地位而淹沒愛情。在窮與富之間選擇富,在愛與不愛之間選擇不愛。很少有人會像簡•愛這樣為愛情為人格拋棄所有,而且義無反顧。《簡•愛》所展現給我們的正是一種化繁為簡,是一種返樸歸真,是一種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覺,是一種不計得失的簡化的感情,它猶如一杯冰水,凈化每一個讀者的心靈,同時引起讀者的共鳴。
當我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就在祈求那個給我這本書的人能原諒我過去所做的一些;我就在感謝那個給我這本書的人,因為它讓我混亂的生活哲學能再哲學一些;我就在祝福那個給我這本書的人,因為她幸福也能讓我幸福一些。
我總是在告訴自己要面對這個真實的世界,這讓我感到自己很粗俗,尤其在我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無法形容這種粗俗,但我能明確的感覺到,就好像你在罵他是個十足的「混蛋」的那種。這是一種自嘲形式的,因為我自詡屬於自信的那一類人。這種給我帶來「粗俗」感的玩意,也正是激起我對這本書喜愛之所在。你知道,你總是應該感謝那些能指出「你的不對」的事物——尤其是那些矛頭直指你曾經認為自己是在做一件正確的事情,並且全力以赴過的。當然你現在並不敢肯定你找到了真理,不過你還是應該表示你真誠的感謝與贊許之情。
《簡・愛》除了以上之緣以外還給帶來一點點領悟,也算是我喜愛它的另一方面,我摘兩句如下:
我本來也可能成為一個完全不同的人,我可以跟你一樣好,——比你更聰明些,——也幾乎跟你一樣純潔。我羨慕你心境的平靜,清白的良心,問心無愧的記憶。小姑娘,毫無污點和劣跡的記憶準是一種無價之寶,——是舒暢心情的永不枯竭的源泉,不是嗎? ——《簡·愛》
「世上事情就是這樣,」「你剛在一個愉快的休憩處安頓了下來,馬上就有一個聲音在呼喚你站起身來,繼續往前走,因為休息的時間已經完了。」——《簡·愛》
6. 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對一本書來說人物形象起什麼作用
我用最簡單的理解方式說吧!人物形象的意義一般從總體分成兩個方面——
1、在當時社會以及歷史條件下,這樣的作品人物形象有什麼樣的深刻影響.聯系歷史背景,從社會學角度闡述小說人物形象代表了當時那種階級以及說處的立場.
2、單一從作品本身即小說本身而言,作者創作出的人物形象在小說中起著什麼樣的重要意義:或是線索、或是引子、或是典型的形象塑造、或是反面的人物襯托,而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因為被賦予了不同的文本作用,必將在小說中起到應有的作用.
再從更細微的角度來分的話:1中的歷史意義可以分為:A、在當時政治社會背景下這種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B、對未來歷史社會起到了什麼樣的影響.
2中的小說本身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意義劃分:A、小說內容上人物形象的情節塑造意義.B、在全篇作品中的具體作用.C、作者塑造此人物形象的目的.
7. 情節對於小說的作用和對於人物塑造的作用
情節是引子,引出故事 和意義:
一篇小說,不管它人物如何生動,思想如何深刻,它的外在形式還是故事,人物和思想都要隨著故事的發生發展,才能顯現出來。翻開一篇小說,首先讀的是故事。一般讀者看小說,都有看故事情節的要求。
阿·托爾斯泰說:「一個適宜的情節能把所有的雜亂無章的思想,觀察和知識組織起來,而且常常在頃刻之間,簡直在幾秒鍾之內,這就和苛性反應劑一樣。」(《什麼是小說》)
情節是人物成長的歷史,為人物服務,使人物性格得以表現,得以深化。而它本身也還有揭示作品思想的作用。一篇小說,首先就是以故事情節的發生,發展,解決,來解釋社會矛盾,來告訴讀者它所要表現的思想。一片作品的故事梗概很重要,不管是長篇巨著,還是精緻的短篇,從它的故事梗概(應該說小說都有一定的故事,不過有的曲折,有的不曲折),就能夠揭示它要表現的思想。都德的《最後一課》是寫普法戰爭中普魯士兵佔領下的阿爾薩斯省人民愛國主義精神的,作者並沒有寫這里的人民和普魯士佔領者怎麼沖突,而只是通過一個側面,讓一個無知的小頑童小弗朗士自述他上最後一堂法語課的情況,從課堂的一角,反映了法國人民在被佔領的情況下熱愛祖國的感情。柏林來了命令,在佔領區阿爾薩斯省的小學里不準教法文,改教德文了。在一個村鎮上執教四十年的韓麥爾先生,上最後一堂法語課,他穿上只有上級來學校視察時或學校發獎的日子才穿的漂亮的綠色常禮服,課堂里充滿著一種不平常的、庄嚴的氣氛。村鎮上很多人,郝叟老頭、前任村長、退職的郵差,也和小學生一起坐在教室後面認真地聽課。郝叟老頭膝頭攤著一本邊緣都磨破了的舊識字課本,上面橫放著大眼鏡。他們好象是為了感謝韓麥爾先生五十年來勤勤懇懇為學校服務,也好象是為了即將離去的祖國表示他們的心意。平時貪玩的小弗朗士沒有背過分詞的規律,也十分難受了。韓麥爾先生並沒有責怪他,而是譴責大人們,父親和他自己,沒有使孩子們學好法文。作者抓住了典型的故事,祖國的語言,是代表著祖國的,與祖國語言告別,與祖國告別,這里有多麼復雜的感情啊!「法蘭西萬歲!」就是他們的最強音,反映了他們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也可以說,這篇小說所以能成為世界文學的名篇,很大程度是因為作者選取了這樣一個很有典型特徵的情節,使得作品更加集中、突出。
《變色龍》的情節更加簡單,矛盾更單純,就是咬了赫留金的狗是不是將軍家的。不是將軍家的,警官奧楚蔑洛夫就要打死它,而且要懲辦狗主人;是將軍家的呢,他就要把狗送回去,而且還要訓斥赫留金惹了這條可愛的小狗。作者就是抓住這個單純的矛盾,寫了多次的反復。當第一次赫留金伸著血淋淋的指頭向奧楚蔑洛夫訴說小狗咬了他時,奧楚蔑洛夫說:「這是誰家的狗?我決不輕易放過這件事。……」於是他吩咐巡警去調查,並且要把狗弄死。但人群中有人說:「這好象是席家洛夫將軍家的狗!」於是他馬上又對赫留金說,狗這樣小,怎麼能咬到你的手指?「你那手指一定是給小釘子弄破的,後來卻異想天開,想得到一筆什麼賠償損失費了。」這時,巡警又說:「將軍家裡沒有這樣的狗。」於是他馬上改口:「要是這樣的狗在彼得堡或者莫斯科讓人碰見,……一眨巴眼的工夫——就叫它斷了氣!你呢,赫留金,受了害,那我們絕不能不管……得懲戒他們一下!是時候了……」人群里又有人說:「沒錯兒,將軍家的!」於是他就吩咐巡警把這條狗送到將軍家裡,又罵赫留金:「你這混蛋,把手放下來!不用把自己的蠢手指頭伸出來!怪你自己不好!……」這時將軍的廚子來了,說:「我們那兒從來沒有這樣的狗!」 奧楚蔑洛夫又說:「用不著白費工夫說空話了……弄死它算了。」後來廚子又說:「這是將軍哥哥帶來的狗。奧楚蔑洛夫立即叫廚子把狗帶走,並且說:「這小狗還不壞,……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這傢伙的手指頭……」轉而又對赫留金說:「我早晚要收拾你!」作者就是依靠這樣一個單純的故事情節多次反復,把變色龍的丑惡嘴臉十分尖銳的突出出來了。
歐·亨利的《警察和贊美詩》,是寫了一件反常的事。冬天到了,流浪在街頭的窮漢蘇比,想讓警察送到一個島上的監獄里去過冬。他先想進餐館大吃一頓後聲明沒有錢,實現這個計劃,但大餐館不讓他這樣寒酸的人進去,在小餐館吃了,而人家不叫警察,只是把他摔倒在大街上。他當著警察的面調戲婦女,可是被調戲的是妓女,正要招引他呢!他公開拿了人家的傘,而那人的傘也是偷來的。他用種種「追求被捕」,「他想落入法網」,卻不能實現。當他在公園里聽到遠處教堂傳來的贊美詩,忽然良心發現,想要好好的度過自己的一生,卻被警察帶走了。正是這樣一個荒唐可笑的故事,更能揭示資本主義制度的荒唐。
8. 閱讀的重要性和意義是什麼
一、閱讀的重要性:
閱讀是對知識的渴望。閱讀本身就是對知識的積累,也是自身素質的提升。素質的提高,進入工作單位,會因為工作的需求繼續進行深造,繼續去查找各種書籍進行深入的研究,學習,提升自己,提升生活。
二、閱讀的意義:
1、讀書可以讓人濾除浮躁:讀書,撇開喧囂,撥開冗務,於小樓一角仔細的品味,咀嚼書中的寧靜和快感,在寂靜中體會人生的滋味,在書海中濾除浮躁的心態,淡泊名利,淡然處世,無疑是愉悅滄桑人生的美好享受。
2、讀書可以讓人豐富知識:有人用圓表示過自己的知識,圓越大,與外邊的接觸就會越多。書越讀就越覺得讀得少,越讀,就越覺得有讀不盡的書。
3、讀書可以讓人靈魂純潔:讀書,是在剝除心靈中的障礙,使人的心胸變得空曠,加法慢慢變成了減法。讀書使人心靈優雅。行為的優雅是表面的優雅,真正的優雅是靈魂的優雅,優雅的生命源於優雅的靈魂,優雅的靈魂源於優雅的書籍。
(8)小說閱讀人物重要性擴展閱讀:
閱讀方法:
1、選擇合適的書籍。書籍的選擇對於讀者來說,還是很重要的。我們在閱讀之前,大腦中一定會出現「有趣」「吸引人」的想法,這樣的選擇也是不錯的。當然,還有不錯的內容。一般而言,一本內容好的書籍,我們或多或少還是有所受益的。
2、從序言入手。一本好的書籍,都會出現序言的內容,這是有所必要的。為書籍做序,似乎在我國古代就已經蔚然成風。序言的內容可以說是作者和編輯精心編輯的,包含有一定的深意,希望讀者能夠了解和熟悉作者和作品的基本情況。
3、瀏覽目錄。很多書籍都會有基本的目錄,只不過有的詳細些;而有的比較簡單。小說的目錄基本上是比較簡單的,這個與文學作品本身有一定的關系。如果,我們看一些比較專業的書籍,其中的目錄就比較多,同時還細分出更小的目錄。從這一點來看,讀者瀏覽目錄還是有所必要。
4、精讀和略讀的區分。我們在讀一本書的時候,是仔細的一個字不漏地讀完,還是選擇性的閱讀,這就涉及到精讀和略讀的問題。當然,不是什麼書都應該去精讀,這主要看你所閱讀的是怎樣的書籍。
5、學會思考和理解。當我們閱讀一本書的時候,就需要去主動的思考和理解。書中的內容畢竟是作者自己的思想精華,我們也一定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想法和心得體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閱讀過程中真正獲益匪淺。
6、學會與人交流。如果我們讀完一本書以後,可以試著去與人們交流你所知道和理解的內容和思想。這樣的交流能夠彼此分享到好的想法和建議,對於閱讀還是有效果的。此外,口頭和書面交流都是很不錯的方式。
9. 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1、側面襯托,個性鮮明。
側面襯托,就是通過對其他人物、事件的敘述和描寫,來襯托主要人物。在一部小說中或是一部戲劇中主人公或主角就是紅花,次要人物和配角就是綠葉,這是一種襯托的手法。通過次要人物的活動來襯托主人公的活動和形象,從而達到塑造人物形象的效果。
也就是說,次要人物可以將原本單調的故事情節襯托得活靈活現,凸現人物品質,表達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更加鮮明清晰。
2、牽線搭橋,推動情節。
在一些小說中,人物的一舉一動、一笑一顰,往往從次要人物的眼睛裡看出來;對人物的感受、評論,往往從次要人物的嘴裡說出來。通過次要人物的見聞,把故事相關的情節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動情節發展。他們的出現主要擔當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敘事功用。
3、渲染氣氛,奠定基調。
很多小說會出現群眾場面,這些場面中的群眾,大多是不重要的次要人物。正是這些次要人物的出現為主要人物的活動提供了具體環境,起到了渲染氣氛、奠定感情色彩基調的作用。
4、升華主題,畫龍點睛。
小說中的次要人物不只和主要人物息息相關,也和作品的主題思想血肉相連。也就是說,次要人物的設置是為塑造主要人物服務的,更是為揭示小說主題服務的。小說對次要人物的刻畫貌似平淡輕松,實則蘊含著厚重的力量,既增添了小說的藝術感染力,又起到深化主題、畫龍點睛的作用。
5、反映社會生活的樣式
人物形象居於中心地位,作品中當然也要寫景狀物講述故事,但都離不開形象的塑造,並且都是為了刻畫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而服務的。所以,在小說作品中,作者反應一定的社會生活、表達獨特的思想,主要是通過塑形象來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