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哪部現代小說模仿了紅樓夢

哪部現代小說模仿了紅樓夢

發布時間: 2021-08-06 00:36:12

① 紅樓夢語音小說版,有幾個版本,哪個版本好

我在懶人聽書上面下載過播音員「大林」的紅樓夢,念得真是好,每個人的語氣都模仿的特別像,我覺得那個版本是我聽過的最好的版本了。

② 巴金小說為何被稱為現代《紅樓夢》

巴金是現代文學史上一位充滿激情的作家。長篇小說《家》、《春》、《秋》是巴金的代表作,合稱為《激流三部曲》,有人認為這是一部現代的《紅樓夢》。因為小說通過對一個封建家庭的四分五裂,最終衰落的家族史的描寫,說明了罪惡的封建制度最終會因民主革命的勝利而崩潰的歷史必然性。像覺慧這樣受到民主思想洗禮的高家少爺,痛苦地感到「家」是一個「狹小的籠」,「是埋葬青年人青春和幸福的墳墓」。他根本不願成為高老太爺們所期望的紳士,也不願像大哥那樣作家族的犧牲品,他要做自己的主人。因而他敢於違背高老太爺的旨意,積極參加進步的社會活動,編刊物、寫文章,對封建等級制度和舊禮教進行了無情的抨擊。覺慧最終走出封建家庭,勇敢地奔赴光明的道路。這與《紅樓夢》中的賈寶玉的出走有異曲同工之處,所以稱之為現代《紅樓夢》是很貼切的。

③ 和紅樓夢很相似的書

《紅樓夢》是中國小說的巔峰之作,至今沒有任何一部小說能與之媲美。。。
如果你想看與《紅樓夢》類似的精彩的小說的話
推薦下面這幾個:
1、民國時期的《京華煙雲》
《京華煙雲》原版是用英語寫作的,後來才被翻譯為中文。作者林語堂當初在歐洲寫作之時,目的就是要寫出一部「英文版的《紅樓夢》」,去看看吧,絕對精彩,不會讓你失望。

2、現代時期《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禮》
力薦,這兩部小說的時間跨度和寫作領域博大精深,很有紅樓夢的神韻,但是又完全是另一種精彩,沒有絲毫模仿前作的痕跡,讀來滿口余香
讀過這兩部已經將近十年,至今還牽掛著孫少平、孫少安、潤葉、金波、蘭香、虎子、燕子他們的生活;還在為韓新月、羅新竹、鄭曉京、謝秋思、青萍、結綠和燕園生活而魂牽夢縈。

3、當代時期《廢都》
《廢都》出版之後就成為禁書,但卻拿遍了英國、美國、法國等歐美文學強國的文學最高獎。直到去年全面解禁。全書以西京城裡出現兩個太陽、花開異常和奇怪的在城牆上唱歌的老頭為開端,塑造了以庄之蝶為中心的人物關系網和生活全景圖。是我認為的賈平凹最好的一部小說。比《秦腔》《高興》好了不止一百倍。

④ 巴金的《家》在哪些當面模仿了《紅樓夢》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代表,它豐富多彩的內容,深邃博大的思想,以及卓越的藝術成就等等,影響了後來許許多多的作家,巴金則是其中成績突出的一位。巴金在創作《激流三部曲》時,在人物形象塑造、情節安排和場景描寫等方面,都對《紅樓夢》進行了借鑒,不少研究者都指出了《家》與《紅樓夢》的相似之處。吳定宇先生總結說:「巴金創作與《紅樓夢》的關系,實質上是《紅樓夢》怎樣為後來的家庭題材創作起典範作用,以及現代作家又如何從古典文學遺產中吸取營養、繼承和發揚中國文學的優良傳統以形成自己的創作特色的問題。」
作為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紅樓夢》對中國現代小說創作影響深廣,或隱或顯受其影響或對之有所借鑒的現代小說難以盡數。舉其顯者,茅盾的《霜葉紅似二月花》甫一面世,便有人說它象《紅樓夢》。這部未完成長篇中的某些人物如張恂如、張婉卿使人聯想到《紅樓夢》中的男男女女,作品對日常生活瑣事的描寫亦頗得「紅樓」神韻。張愛玲畢生酷嗜《紅樓》,晚年作有專著《紅樓夢魘》;她雖未創作與《紅樓夢》類同的長篇,但從她的中短篇中人們仍可發現《紅樓夢》潛移默化的影響。然而,在中國現代小說中,最明顯與《紅樓夢》有對應關系、顯示出「紅樓」血緣的長篇,當首推巴金的《家》和林語堂的《京華煙雲》。

讀過《家》的讀者,首先感受到的是它與《紅樓夢》在人物與情節上的對應。高老太爺類似賈母,錢梅芬類似林黛玉,李瑞珏類似薛寶釵,鳴鳳類似晴雯或鴛鴦。賈寶玉一角在《家》中則分化成了覺新與覺慧兄弟二人,他們分別在愛情婚姻與異端精神方面與寶玉類似。兩部作品都展示了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過程,表現了包辦婚姻對青年男女愛情自由的禁錮,以及封建家長對青年一代非正統思想的憂慮、恐懼與壓抑,同時表現了對下層青年女性的同情,甚至都是以男主人公的最後出走為結局。

但是,相似並非等同。任何文學史上的優秀作品都不可能沒有其獨特原創之處。《家》雖與《紅樓夢》有些類似,但這是暗合而非有意模仿。正是那些差異決定了《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巴金在其有關「創作談」及《家》或《激流》的各種序跋中從未談及《紅樓夢》的影響,他談的較多的反而是對於外國文學的借鑒。在晚年,巴金曾表示:「在中國作家中,我可能是最受西方文學影響的一個。」(《巴金答法國〈世界報〉記者問》,《巴金論創作》第684頁,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年版)他又說:「我對《紅樓夢》可以說是『一無所知』。十幾歲時翻看過它。我最後一次讀《紅樓夢》是在一九二七年一月,在開往馬賽的法國輪船上,已經是五十年前的事情了。」(《我讀〈紅樓夢〉》第3頁,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盡管如此,兩部作品之間的血緣關系是存在的。巴金第二句話可以看作其自謙。事實上,巴金從小就受《紅樓夢》熏陶,他全家都酷愛《紅樓》,藏有三種不同版本。他說「最後一次」雲雲,恰恰證明在寫《家》之前他已讀《紅樓夢》多遍。另一方面,他不談《紅樓》,也可能是為避免讀者把《家》看作對前者的模仿。

確實,《家》在許多方面與《紅樓夢》不同。激發巴金創作熱情的不是模仿古典名著的慾望,而是強烈的生活實感。象《紅樓夢》一樣,《家》有明顯的作家自敘傳成分。雖然作者一再辯白他本人並不就是覺慧,但巴金的經歷與覺慧十分相似;至於覺新,巴金就明白地說寫的是他大哥。小說對高公館及其周圍環境的描寫,就是以巴金故宅為藍本的。

《家》與《紅樓夢》的不同,首先表現在作者的創作目的方面。關於《家》的創作意圖,巴金明確指出:「我寫《家》,也只是為了向腐朽的封建制度提出控訴,替橫遭摧殘的年輕生命鳴冤叫屈。」(《〈探索集〉後記》,《巴金論創作》第156頁)至於《紅樓夢》的創作意圖,則要復雜得多。在小說第一回中,作者提到「敷演出一段故事來,亦可使閨閣昭傳」,這似乎與「替橫遭摧殘的年輕生命鳴冤叫屈」類似,但巴金所指「年輕生命」並不限於女性,曹雪芹的「昭傳」也重點不在「鳴冤」而在贊美。另外,曹雪芹寫《紅樓夢》似乎也不意在控訴封建制度、封建家庭,而是為封建家庭的衰落唱輓歌,為無材補天而痛悔遺憾。創作目的的差異,導致了兩部作品主題的不同。《家》的主題比較簡單明了,就是鞭撻封建家庭制度,贊美對黑暗勢力的反抗,批判妥協。《紅樓夢》的主題則復雜隱晦,「紅學」研究的歷史其實也是對《紅樓夢》主題闡釋的歷史。在各種闡釋中,筆者無法贊同「反封建」說,而傾向於「輓歌說」。《紅樓夢》客觀上為我們提供了許多批判封建制度的資料,「文革」期間的「紅學」研究者從作品中發掘出的「血淚賬」(見解放軍報社編《紅樓夢研究資料》,《解放軍報通訊》1975年(增刊))也不能說毫無根據。然而,如果把《紅樓夢》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看其思想情感傾向,我們印象最深的卻不是「批判」或「控訴」,而是作者對大家族衰亡的痛惜、傷感,對青年女性(不論是「正統派」還是異端)的贊美或同情,對無法扭轉大家族衰亡趨勢的遺憾、自責,在無可奈何之際對塵世人生的幻滅和由此導致的內心痛苦,以及對解脫痛苦之道的探索尋求。書中賈寶玉尋求的解脫之道是出家,是對世俗生活的棄絕,而作者曹雪芹的解脫之道是藝術創作。

《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與《家》中的覺新、覺慧在人生態度及價值觀念方面有很大不同。他的人生態度是純粹審美的,或如王昆侖先生所言,他過的是「直感生活」。(《紅樓夢人物論》第231頁,三聯書店1983年版)他畢生所追求的是美。由於獨特的生長環境,他的審美理想是陰柔之美、女性之美,確切說是少女之美、處女之美。他的「重女輕男」完全是從其審美理想出發,並不是要講男女平等,也不是要反封建(雖然客觀上有反封建的意義);他也並不像有些人說的那樣具有人道主義思想,他喜歡襲人、晴雯及金釧兒等主要是因她們是漂亮少女,他對於其乳母李嬤嬤及劉姥姥就未必肯給予多少疼愛或同情。他是封建等級制的既得利益者,若無這種制度,他就不會被那麼多美貌青年女子簇擁伺候。在封建大家族中,他因被最高權威賈母嬌寵,享有無人可比的自由,甚至可以逃避正統教育。因此,被騙成婚後,他雖極度痛苦,卻從未表示對導致林黛玉死亡的賈母、王夫人、王熙鳳的怨恨、不滿,他只把這些歸之於「金玉良緣」的宿命。

金釧兒、晴雯、黛玉,這三個青年女性之死都與寶玉密切相關。筆者特別注意到他對這三個事件的態度與行為。三人之中,寶玉與金釧兒關系最淺,但金釧兒之死畢竟與他直接相關。得知金釧兒被逐,他沒有為之說情,甚至沒有出來澄清事實;獲悉金釧兒投井,他雖感痛苦,但即使在內心裡也絲毫未表示對王夫人不滿。晴雯被逐時,他「不敢多言一句,多動一步」;他很傷心,卻將此事解釋為「過於生得好了,反被這好所誤」。為平息襲人的醋意,他又說「全當他們(指晴雯等)三個死了,不過如此。況且死了的也曾有過,也沒有見我怎麼樣」。(《紅樓夢》第七十七回)他對晴雯確實有情,在其死後專為之作了篇《芙蓉女兒誄》以示悼念。但得知晴雯死訊,他首先關心的是晴雯最後一刻是否惦記著他,因為他以天下美貌女子都為自己垂淚為最高人生理想;他作這篇悼文時專注於雕琢詞句,過後還與黛玉研討;念悼文時雖曾「泣涕」,念完後聽到黛玉稱贊寶玉聽了,不覺紅了臉,笑答道:「我想著世上這些祭文都蹈於熟濫了,所以改個新樣,原不過是我一時的頑意,……。」聽了黛玉的修改意見後:寶玉聽了,不禁跌足笑道:「好極,是極!……。」(《紅樓夢》第七十九回)

可見他作此文雖不乏真情,卻也出於游戲之意,是為了自我欣賞,欣賞自己的「公子多情」;雖不能說是「為文造情」,卻也不純是「為情造文」。文中「鉗 奴之口,討豈從寬;剖悍婦之心,忿猶未釋」之句顯示,他把幾位美女離他而去遷怒於「 奴」、「悍婦」,絲毫沒有對真正的罪魁反抗的意思。

筆者以為,《紅樓夢》表現的是曹雪芹對自己一生經歷的反思。小說中對賈寶玉的貶詞固然是反諷,不能代表作者真意,但曹雪芹對賈寶玉也不全然是贊美。賈寶玉的「意淫」固然不同於賈珍、賈璉、賈瑞之流的「皮膚淫濫」,然而賈寶玉類型後代的出現同樣也是封建大家族敗亡的預兆。冷子興評價賈府「主僕上下,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畫者無一」,賈寶玉肯定屬於「安富尊榮者」而非「運籌謀畫者」。我認為,寫作《紅樓夢》時的曹雪芹肯定對自己青年時代、對賈寶玉類型的人物不能將大家族挽狂瀾於既倒而感痛悔羞愧,「舉家食粥」之時,他肯定對自己「過去的好時光」無比懷念,為今日家道敗落而無限傷感。雖然他不滿於社會的腐敗黑暗,不屑於去做祿蠹國賊,但他不會認為大家庭、認為整個封建制度是罪惡的。他痛恨的是捉弄人的命運。也許,他的理想是讓王熙鳳、探春式的改革家重整乾坤。

與此形成對照,巴金的《家》由於是徹底、鮮明地反封建,對封建大家庭採取的是徹底棄絕的態度,小說中人物的性格、命運及人物之間的關系亦與《紅樓夢》明顯不同。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在家中雖也有歡樂時光,雖然物質上也很富足,但精神上基本處於被壓抑狀態。高老太爺作為家族最高權威與賈母不同,他決不嬌寵孫輩,只有威嚴而無隨和風趣的談吐。說一不二是他與賈母的共性,但賈母尚且阻止賈政管教寶玉,高老太爺卻唯恐克字輩對覺字輩管教不嚴。在《家》中,「賈寶玉」分化成了覺新、覺慧二人。賈寶玉對長輩絕對尊敬、絕對服從,但又恃寵恣意,時有越軌;覺新、覺慧的父親不象賈政那麼嚴厲,祖父又不象賈母那麼可親,缺乏了家中的潤滑、制約機制,他們便走向兩個極端:一個只信「無抵抗主義」,另一個則公開反抗。覺慧對造成鳴鳳、梅和瑞珏三個女性之死的罪魁有清醒認識,並發誓「讓他們也犧牲一次」。覺新、覺慧雖也從小與姐妹、與丫鬟們相處相交,卻均無賈寶玉式的「處女崇拜」。他們都受到「五四」新思潮影響,受到西方人道主義思想影響。覺慧便自稱「人道主義者」。他不分男女貴賤,把一切人當人看。覺慧兄弟對其奶媽非常尊敬,因為他們的生母教導他們厚待下人。覺慧不坐轎子。他還對丫頭鳴鳳說:「鳴鳳,我想起你,總覺得很慚愧,我一天過得舒舒服服,你卻在我家裡受罪」。(《家》第十章)正月里,他看到五叔克定對著玩龍燈的放花炮時,憤憤地說:「難道人就沒有一點同情心嗎?」並對琴說:「你以為一個人應該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面嗎?你以為只要出了錢就可以把別人的身體用花炮亂燒嗎?……」。(《家》第十八章) 性別在覺慧的心目中不是一個「關鍵詞」,他被高老太爺監禁不是因為生活不檢點,而是因為參加政治活動;覺慧的出走不是因為失戀,不是因為家道中落,也不是因為對塵世人生的幻滅,而是因為對封建家庭罪惡的痛恨與對創造新生活的渴望。

《家》中的人物有一定的復雜性,如覺新既喜讀《新青年》,行動上又沒勇氣反抗舊勢力的迫害;覺慧信奉人道主義,潛意識中卻仍不能把鳴鳳與琴同等看待;覺慧痛恨封建家長對青年一代的壓抑,對高老太爺卻仍未完全喪失人倫情感。但是,總體來說,與《紅樓夢》相比,《家》的內涵要單純明了得多。《紅樓夢》是「形象」遠遠大於「思想」,人們從中發掘出的東西肯定遠遠超出了曹雪芹的創作意圖;《家》則是「形象」與「思想」基本一致,不論誰讀這部書,都無法否認它的主題是「反封建」,是對大家族罪惡的控訴。

⑤ 為什麼《京華煙雲》被稱為現代版的《紅樓夢》

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因為這部書展示了宏大的歷史畫面,描繪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歷史事件,具有史詩的風范,這一點和《紅樓夢》很是相似;其二是因為林語堂在創作這一部小說的時候本來想把《紅樓夢》介紹翻譯到國外,後來他改變了想法,創作了一部類似於《紅樓夢》的書,這就是《京華煙雲》,詳解如下:
一、從這部書的內容看:
《京華煙雲》是一部好幾篇小說聯成的長篇小說,但不因此而成一部分散漫無結構的故事,而反為大規模的長篇。其中有佳話,有哲學,有歷史演義,有風俗變遷,有深談,有閑話,加入劇中人物之喜怒哀樂,包括過渡時代的中國,成為現代的中國的一本偉大小說。
《京華煙雲》在實際上的貢獻,是介紹中國社會於西洋人。幾十本關系中國的書,不如一本道地中國書來得有效。關於中國的書猶如從門外伸頭探入中國社會,而描寫中國的書卻猶如請你進去,隨你東西散步,領賞景緻,叫你同中國人一起過日子,一起歡快,憤怒。此書介紹中國社會,可算是非常成功,宣傳力量很大。此種宣傳是間接的。書中所包含的實事,是無人敢否認的。然此小說實際上的貢獻是消極的,而文學上的貢獻卻是積極的。此書的最大的優點不在性格描寫得生動,不在風景形容得宛然如在目前,不在心理描繪的巧妙,而是在其哲學意義。你一翻開來,起初覺得如奔濤,然後覺得幽妙,流動,其次覺得悲哀,最後覺得雷雨前之暗淡風雲,到收場雷聲霹靂,偉大壯麗,悠然而止。留給讀者細嚼餘味,忽恍然大悟;何為人生,何為夢也。或可說,「浮生若夢」是此書之主旨。小說給人以一場大夢的印象時,即成為偉大的小說,直可代表人生,非僅指在二十世紀初葉在北京居住的某兩家的生活。包括無涯的人生,就是偉大的小說。
二、從這部書的創作背景已經過程看:
《京華煙雲》是林語堂旅居巴黎時於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間用英文寫就的長篇小說,並題獻給「英勇的中國士兵」,英文書名為《Moment in Peking》,《京華煙雲》是他轉譯為中文後的書名,也有譯本將這本書譯為《瞬息京華》。林語堂原本打算將《紅樓夢》譯作英文介紹給西方讀者,因故未能譯成,此後決定仿照《紅樓夢》的結構寫一部長篇小說,於是寫出了《京華煙雲》。

⑥ 哪部現代小說能與《紅樓夢》相媲美

我本人喜歡《穆斯林的葬禮》,這是一本藝術性文學性很高的書,獲得了矛盾文學獎,至於能否和《紅樓夢》媲美,我不敢說。真正能和《紅樓》媲美的書,我找不到。

⑦ 現代人有可能寫一部超越《紅樓夢》的小說嗎

沒有可能吧?不是空前絕後嗎,何況這書都出這么久了都沒被超越,連巴金的《家》都差不多是這類型,還有誰能有那本事超越曹雪芹?

⑧ 小說《紅樓夢》哪個版本適合現代人閱讀

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紅樓夢》

⑨ 請問有類似《紅樓夢》類的好看小說嗎介紹給我看看

樓主啊
《紅樓夢》是中國小說的巔峰之作,至今沒有任何一部小說能與之媲美。。。
如果你想看與《紅樓夢》類似的精彩的小說的話
我推薦下面這幾個:
1、民國時期的《京華煙雲》
《京華煙雲》原版是用英語寫作的,後來才被翻譯為中文。作者林語堂當初在歐洲寫作之時,目的就是要寫出一部「英文版的《紅樓夢》」,去看看吧,絕對精彩,不會讓你失望。

2、現代時期《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禮》
力薦,這兩部小說的時間跨度和寫作領域博大精深,很有紅樓夢的神韻,但是又完全是另一種精彩,沒有絲毫模仿前作的痕跡,讀來滿口余香
讀過這兩部已經將近十年,至今還牽掛著孫少平、孫少安、潤葉、金波、蘭香、虎子、燕子他們的生活;還在為韓新月、羅新竹、鄭曉京、謝秋思、青萍、結綠和燕園生活而魂牽夢縈。

3、當代時期《廢都》
《廢都》出版之後就成為禁書,但卻拿遍了英國、美國、法國等歐美文學強國的文學最高獎。直到去年全面解禁。全書以西京城裡出現兩個太陽、花開異常和奇怪的在城牆上唱歌的老頭為開端,塑造了以庄之蝶為中心的人物關系網和生活全景圖。是我認為的賈平凹最好的一部小說。比《秦腔》《高興》好了不止一百倍。
這是我看過的當年文壇最好的作品了。

基本上就這幾部吧,樓主先看著,有什麼讀後心得歡迎找我探討呦。

熱點內容
千萬字一女n男網路小說 發布:2025-09-26 14:26:31 瀏覽:601
重生相師小說現代 發布:2025-09-26 13:36:40 瀏覽:826
網路小說分類 發布:2025-09-26 13:35:05 瀏覽:791
武俠小說被人喜愛的原因 發布:2025-09-26 12:49:52 瀏覽:321
都市玄幻歸來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26 12:36:10 瀏覽:805
種馬古代重生小說排行 發布:2025-09-26 12:22:45 瀏覽:898
武俠小說靈丹妙葯 發布:2025-09-26 11:49:36 瀏覽:206
病弱gl古代小說 發布:2025-09-26 11:36:32 瀏覽:70
強勢佔有都市小說 發布:2025-09-26 11:23:56 瀏覽:560
科幻世界的小說不好看 發布:2025-09-26 11:11:30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