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世界的小說不好看
『壹』 寫了一篇中篇科幻小說去投《科幻世界》結果被退稿了,從編
編輯的回復給予了我鼓勵和方向。作品構思確實有趣,但需要在通俗易懂上下功夫,以提升讀者的閱讀體驗。稿件未達到《科幻世界》的上刊要求,因而被退稿。我需要在接下來的創作中,更加註重作品的通俗性與可讀性。
在愛情與科幻元素的結合中,應重點考慮人物與情感的描繪。若側重於愛情小說,人物與情感必須達到一定的水準,否則難以達到優秀作品的標准。在描述特定事物時,若缺乏足夠的了解,應採用模糊處理的方式,以避免過多問題與bug的出現。例如,描述FAST時,明確其全稱為「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避免產生誤解。在敘事視角為天體物理學專業人士時,應注重術語的准確性和專業性。
對於描述FAST的具體細節,應更加嚴謹和精確,避免誤導讀者。FAST的運作方式與數據處理中心的建設,體現了科學與技術的融合。數據處理中心的建設和合作夥伴的選擇,反映了對數據可控性和定製化服務的高要求。這些信息強調了數據處理的專網性質與安全性。
在寫作過程中,初學者應盡量選取自己熟悉的人物和事物進行創作。若必須使用不熟悉的元素,應盡可能搜集相關資料,並合理取捨。此外,探索極端環境下的人性也是值得嘗試的方向。
退稿是寫作過程中常見的現象,不應因此而灰心。國內外許多知名科幻作品也經歷過多次退稿的階段。重要的是從中吸取經驗,不斷努力提升作品質量。對於科幻文學的投稿,不同的編輯和雜志風格各異,尋找適合的作品和投稿渠道至關重要。盡管目前可供選擇的渠道減少,但仍有許多科幻文學獎接受投稿,為作者提供了展示才華的機會。
『貳』 十大公認星際科幻小說
十大公認星際科幻小說:
1.《星際之亡靈帝國》
作者:蒼天白鶴
書評:該書是星際文的開山之作之一,被封為神作。故事講述主人公在逛博物館時意外獲得亡靈法師的傳承,縱橫星際,以亡靈海洋戰術和新型變種亡靈機械爆兵流徵服宇宙。作者擅長描繪功法修煉和星際戰爭,場景宏大,令人熱血沸騰。
2.《大宇宙時代》
作者:zhttty
書評:這是一部優秀的太空科幻作品。面臨太陽系毀滅之際,世界權貴紛紛逃離,留下了一艘問題飛船。一位中國特種兵帶領隊友,在亂世中拯救了人類和精英學者,帶領他們離開太陽系,在宇宙中流浪。故事充滿了超時空要塞的韻味。
3.《修真四萬年》
作者:卧牛真人
書評:這部作品將星際科幻與修真相結合,腦洞大開,想像力豐富。描述了修真文明毀滅後四萬年的重建過程。故事背景宏大,主角與修真者們一起打破宇宙黑森林體系的長夜,駕馭人類文明的終極武器巨神兵,浪跡星海,守護普通凡人。
4.《冒牌大英雄》
作者:七十二編
書評:本書設定在一個宇宙機甲科幻世界中,主角是一個搞笑的胖子,以機動能力(逃跑)而出名。然而,他有著堅韌的性格,個人戰力、推演力和領導力都非常出色。故事講述了他在各種戰役中成長,最終拯救世界於邪惡勢力。
5.《機動風暴》
作者:骷髏精靈
書評:這是一部機甲流軍事熱血科幻神作。主角李鋒雖然不是「王」氏家族成員,但他樂觀積極,充滿鬥志。在一次偶然中,他獲得了高等文明的立方體,從此踏上了超神之路。書中的機甲戰斗尤為精彩,高潮迭起,劇情緊湊,讓人熱血沸騰。
『叄』 科幻世界
據我所知,科幻世界編輯部內部出現問題,一度被網民稱為「科幻世界風波」。詳情請網路,這樣情況下,雜志出現質量下滑實在正常。
《科幻世界》風波
2010-04-20 13:26:21 來源: 中國企業家(北京) 跟貼 0 條 手機看股票
3月21日,一封題為《科幻世界致全國幻迷公開信,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的公開信在豆瓣、天涯等各大網路社區迅速傳播。寫信者以「科幻世界全體員工」的口吻,列舉了現任《科幻世界》雜志社社長兼總編李昶的七大「惡行」,比如采編方面「將中文編輯取代作者寫小說,外文編輯取代譯者譯小說,美術編輯取代畫家畫插圖,完全不懂作者與編輯的社會分工,企圖將《科幻世界》辦成一個農業時代的小作坊」,指責李昶「不懂裝懂瞎指揮、不作為乃至胡作為」,並要求主管部門撤銷李昶一切職務,否則不排除全體編輯集體辭職。
這次事件被媒體形象地稱為《科幻世界》「集體逼宮」。事件中的核心人物李昶,在主持《科幻世界》雜志社之前,曾經是中國氣象學會會員,氣象報記者,縣長助理。2000年9月擔任《四川科技報》報社社長兼總編,2008年10月,繼秦莉之後,調任為《科幻世界》雜志社社長兼總編。「七宗罪」背後的李昶被描繪成了當代官僚的典型形象。有評論者說,《科幻世界》事件所能彰顯出又一出「外行領導內行」悲劇,也許不僅如此,事件中還涉及到了文化與商業之爭,甚至是一群守望理想的編輯與世俗的權力之爭。聯想到2004年的三聯書店的風波,這兩次事件有很多共同點需要深思,都涉及到出版界的利益化問題,都是因為一個領導者的無知和專橫,甚至連公開叫賣書刊號這樣的事情都戲劇性的相似。但除了這些共同之處,也許我們更應該注意到兩者的不同,三聯書店的品牌和歷史有目共睹,它的背後有數以千萬計的讀者的利益支撐,它的風吹草動牽涉到了各個階層,這種巨大的影響力直接導致了三聯風波的迅速解決。
但是在《科幻世界》事件中,根本不可能具有三聯書店那樣巨大的影響力,也就決定它的未來道路是一波三折的崎嶇。至少到現在為止,我們所能觀察到的情勢還不是很明朗。李昶背後是一個強大的利益鏈條,官僚網路,他們的隱性存在甚至可以忽視讀者和編輯的存在和利益,直接決定《科幻世界》未來的命運。我們可以想像得出,在這樣的外行官僚看來,《科幻世界》不過是一本小雜志,完全可以以影響力薄弱,銷售量下滑,沒有市場收益等各種冠冕堂皇的借口用行政手段強迫中斷它的繼續發行和出版。
我們經常說,要做最壞的打算,收獲最好的結果,以上的分析就是最壞的打算。還可以有另外一種猜測,李昶繼續留任,全體編輯可以像公開信中所言,集體辭職。這種情況也可能出現,這也是更為現實的猜測:首先,李昶擔任《科幻世界》雜志社社長和總編輯,是一種上級任命,無關民主,因此編輯集體「逼宮」完全可以當做一種向上級機關挑釁的行為,甚至可以以「一小撮不明真相的編輯對領導滋生不滿,聚眾鬧事」為由定性。尤其是事情發展到現在,已經有很多編輯心灰意懶,自動辭職,這種行為更是無形中給李昶的歸來和重新掌權提供了更多的借口,因為「一小撮」已經離職,不滿者早已噤聲,《科幻世界》仍然回歸到原來李昶一手遮天的管理模式。
當然,我們想看到最好的打算是希望上級部門能夠聽從和順從「民意」,指派一個內行的領導者重新領導雜志社,但是這種希望微乎其微。一方面看,以傾聽民意的名義「違背民意」已經成為了很多官僚們的行事風格,似乎只有「一意孤行」方能彰顯為官者的真正尊嚴,而不是為人民服務。另外一方面,如果這種行政任命的體制不廢除的話,我們不可能得到一個「內行領導者」。在一個專業化時代中,領導學同樣可以看作一個專業,與其他專業有所不同的是,我們的領導用他們的專業統領所有其他行業,這是我們中國企業的一大特色,當然,也是一大弊病。另外,也許我們會有個疑問,比如作家阿來同樣不是《科幻世界》的專業人士,為什麼他能領導這樣一個雜志社蒸蒸日上呢?
這讓我聯想到最近讀過的一本書《加斯東·伽利瑪:半個世紀的法國出版史》。在二十世紀的法國出版史上,加斯東·伽利瑪創辦的伽利瑪出版社占據了半個江山,名垂青史,基本囊括了法國知名作家。但是誰能想到這位最有名的出版人當初不過是一個普通商人,對出版行業基本一竅不通呢。按照當初出版社的創始人大作家紀德的想法,當初找到伽利瑪主持出版社是因為他足夠有錢,能給雜志的財務添磚加瓦;足夠無私,能不計較短期利益;足夠謹慎,能把事情辦好;足夠愛好文學,能質量第一回報第二;足夠能幹,能樹立自己的威信;足夠聽話,能執行創始人紀德的指示。當然更重要的是,盡管當時伽利瑪還是一個二十多歲沒有什麼文化方面專長年輕人,但是他有一種嗅覺,能正確判斷作品的質量,直奔最好的東西,不是理性方面的原因,僅僅是由於喜歡。就這樣,伽利瑪成了出版商。
舉這個例子,我恰恰想表明一個合適的領導者應該具有一種什麼樣的素質才能正確領導一個雜志社。作家阿來能夠領導《科幻世界》並不僅僅因為他也是一個作家,而是因為他尊重那些寫作者,他尊重他的編輯團隊,他尊重文學,他足夠謹慎,他具有了一種領導者罕見的素養,外行能夠真正尊重內行。回想起2004年的三聯書店事件中,有記者采訪曾在三聯擔任領導的范用老先生,他表示說,其實三聯的領導特別好當,沒什麼其他事,只要同作家、作者、編輯的關系搞好,能出好書就行了。而此次的《科幻世界》風波中,從列舉出的李昶的「七宗罪」來看,他把個人利益凌駕於集體之上,破壞了作家、作者和編輯之間的關系鏈條,才導致眾多編輯和作者怨聲載道,「犯上作亂」「集體逼宮」也是遲早的事情。
的確,如今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存在著一些拿著高工資,卻干不好自己分內事的人。這也是管理學中有名的「彼得原理」所闡述的內容:我們假使李昶是一個優秀的氣象員——1992年1月,被評為四川省氣象系統首屆十佳青年——我們只假使他是因為這種優秀的專業素養,而不是其他政治因素被晉升為《科幻世界》雜志社社長兼總編。但此後就可能出現(其實已經是既成事實)以下情況,這個表現極為優秀的氣象員在管理《科幻世界》雜志社上卻十分無能。因此,「彼得原理」認為,企業管理的規則是每個人都在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工作。當然,「彼得原理」只是國際慣例,在中國需要有中國特色的變種,「中國版的彼得原理」,總結如下:即如果要表彰某人,或者要排擠他,那麼不妨讓他挪挪位置,安排他去做一項他力有未逮(但卻能獲得更加豐富的薪水)的工作。
根據這種「潛規則」,我們不妨對李昶同志的未來做一下大膽的猜測:當他把《科幻世界》搞得一團糟時,則很有可能在不久將來改頭換面,成為更高級別部門的管理者,美其名曰,調任。一方面即能安撫《科幻世界》雜志的編輯和作者,另一方面又能對李昶同志受傷的心靈進行一下經濟和福利方面的補償,這樣一箭雙雕的美事,上級領導部門何樂而不為呢。
最後我想對此次事件中網路的作用稍作分析和揣摩。事實上,不僅僅是此次的《科幻世界》風波,此前的很多重大事件都是首先通過網路傳播,此後才逐漸引起大眾媒體和上級部門的注意,涉入調查。有人說,網路已經成為了彰顯民主和民意的最佳場域。但是我們該十分警惕這種民主和民意淪為一時的喧囂的話題炒作,更應該把這種民主和民意貫徹到現實生活中去。《科幻世界》事件最早從3月21日在豆瓣上發表公開信,短短兩日就得到了四千多網友的推薦,然後是各大媒體的轉載傳播。
這是一種很有趣的徵兆,每當發生一件觸動公眾敏感神經的事件,整個網路群體都會抓住整個機會開始發表意見,彷彿想在一次簡單的推薦和關注中重新找回在現實中無法實現的眾志成城,並肩作戰的感覺,彷彿每個事件的推薦者都成為社會生活的主角,在為一個共同的道德理想而團結在一起而戰斗。
在我看來,這樣的網路推薦和簽名運動,彰顯了網路的優勢所在。它表明了大多數人在政治生活遭到空前毒害的今天感到了一種希望與他人團結一心的迫切需要,從這個意義上說,網路簽名和推薦也表明了在這個本已人心渙散的社會中,大眾感到了一種集體表達公眾意願的需要。對於這樣一種信號,希望那些開口閉口查封和限制網路民意的官僚們真應該好好反思一下虛幻的網路到底有沒有現實的意義和作用了。
『肆』 科幻世界增刊上關於一個日本人通過一個老人房裡的時間機器回到二戰時的過去,最後自己變成那個老人的小說
廣瀨正寫的<負數與零>
2005年科幻世界譯文版(下半月版)·
當我知道<負數與零>竟是他的長篇處子作時,自己便開始搜尋他其他的著作,但爾後我才知道其長篇處子作《負數與零》就是在去世前兩年才創作的。其實本應讀到他更多的精彩的作品的.
只可惜廣瀨正48歲便去世了
"《負數與零》這部小說。第一次看的時候,有點頭昏腦脹。光是理清楚裡面的人物關系已經讓我很累了……後來重讀之後才發現作者處理的巧妙。主角暗戀的鄰家女孩竟然就是當紅的影星。而長大後的主角拜一位老先生所賜,見到了從過去來到現在的鄰家女孩。他做時光機器回到過去之後被拋棄在了當時的年代,如此生活下去的他後來和那個當紅的影星結婚。但是這個影星其實就是長大後主角見到從過去穿越時空到達未來然後又回到過去的鄰家女孩,三十年之後,他才知道當年自己所拜託的老先生其實就是自己……
God…這種自己其實是自己的母親又是自己的女兒的邏輯關系的確有些亂,不過整篇文章一氣呵成,幾十萬字中間沒有讓人覺得疲倦的感覺。這部小說中的時光旅行的情節描述的是一種「不可變更的歷史」,經歷過時光機器的男女主角實際上是處於一個循環之中,作為一個個人來說,這一生是便是在時間中穿梭來穿梭去,並且和「過去」以及「將來」的自己見面。而整體來看這就是同一個人。"
而我覺得它更打動我的是它一整本書都只是為結尾作伏筆.
看似混亂的故事在結尾揭示了一個道理:過去是無法改變的,而未來還可一放手一搏.
『伍』 中國科幻小說「火」了嗎
在我國,科幻文學存在感相當薄弱。
這些年科幻雜志一家家關閉或者轉型,拿得出手的也就《科幻世界》了,以前的國家雙百期刊。
在矛盾文學獎得主阿來任職社長時期,我覺得是最為耀眼的時代了。
除了王晉康、何夕、劉慈欣等等,全國沒多少專門從事科幻寫作的作家,受眾小,傳播少,包括電影電視劇在內國產科幻作品少得可憐,求生都不容易,談何火呢?
網路文學中那些科幻小說,說難聽了,掛個科幻都是在侮辱科幻這個詞。
咱們中國人某的時候真的蛋疼,聽說三體上英文版了,聽說口碑不錯,然後網路上就多出好多關注的,好像老外翻譯了就是多大光榮似的,問他聽說過多少國內科幻作家、科幻作品,他答不上來。
就因為劉慈欣的三體,中國科幻對比起求生存的困境來說,「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