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古梁金之後武俠小說

古梁金之後武俠小說

發布時間: 2021-06-21 07:01:10

㈠ 中國近現代最著名的四位武俠小說作家是(古梁金...)

古龍、金庸、梁羽生、卧龍生;另外還有柳殘陽、黃易、倪匡、上官鼎、司馬紫煙等人。

㈡ 為什麼都說金庸、梁羽生、古龍之後再無武俠小說作家了呢

因為這三位作家的歷史地位,文學功底和駕馭文字的能力,都無出其右者,在這三大武俠宗匠之後,真正能重現當年武俠小說輝煌的人,就再也找不到了!我們都知道, 對中國近代文壇來說,武俠小說永遠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武俠,是中國人的幻想鄉,是無數人心中的英雄冢!誰沒有幻想過,那些長袖飄飄,白衣仗劍的豪俠行走江湖的樣子?但是,金庸,古龍,梁羽生這些大師的故去,“武俠”似乎已經失去了它的精髓!

但是,那些人們為武俠心潮澎湃,魂牽夢繞的時代,已經不在了!因此,金庸,古龍,梁羽生故去之後,江湖已經終結!武俠小說,註定成為歷史!

㈢ 除金古溫梁外,還有哪些武俠小說名家

金古溫良可以說是武俠小說作者中的四大天王了,不過江山代有才人說,雖然現在的新銳武俠小說作者不能和他們倫美,但是以後誰知道呢,下面介紹兩個我特別喜歡的武俠小說作者。

一、風歌。風歌1977年生與重慶,本名向麒鋼,風歌是他的筆名。成名作是《昆侖》,一開始是在雜志上連載,後來獨立出書。2006年12月,鳳歌憑借《昆侖》一書榮獲武俠圖書界最高獎項——今古傳奇武俠文學獎一等獎。《昆侖》使得鳳歌基本確立了大陸新武俠領軍人物的地位。

二、滄月。滄月本名王洋,1979年出生於浙江。成名之作是《鏡》系列。我本人超級喜歡看。她的武俠作品可以說是充滿俠骨柔情,以女性視角帶入,滄月作品中女性意識明顯而獨特,其許多小說的主要人物都是女性,她在這些女性人物身上傾注了很多的心血,因此一直有人認為她的小說有女權文學的特點。而她的《鏡雙城》已經確定將會被改編成電視劇,很期待哦!

㈣ 很多年前在《今古傳奇——武俠篇》看過一部連載武俠小說,忘了叫什麼名字,希望能有大神能告訴我 ,

蘇和西失合著逆鱗,未完結

㈤ 在繼金庸,古龍,梁羽生之後最好的武俠小說家是誰

金古黃梁溫
即金庸,古龍,黃易,梁羽生,溫瑞安
推薦看黃易的《尋秦記》入門,接著是武俠史上最長作,黃易的最強作《大唐雙龍傳》,是大學借書率最高的。我看了整整兩個星期。然後對黃易有興趣推薦《覆雨翻雲》和《邊荒傳說》
溫瑞安的《四大名捕》

㈥ 自金庸之後,武俠小說,誰為先

哎。金古溫黃梁五大宗師。過渡者孫曉,其《英雄志》號稱「金庸封筆古龍逝,江湖唯有英雄志」。然後是大陸新武俠,集大成者首推小椴,時未寒,鳳歌。至於滄月,步非煙之流,則文筆功底差了很多,而且作品多屬玄幻,非武俠。

㈦ 連城訣之後金庸後期武俠小說

金庸小說的前後期———「金庸密碼」之十四

金庸看金庸小說:「長篇比中篇短篇好些,後期的比前期的好些。」我不太反對前半句,而完全贊同後半句。

金庸小說前、後期的分野,鄙意當以1963年創作的《連城訣》為斷。《連城》之前,作品九部:《書劍》、《碧血》、《射鵰》、兩部《飛狐》、《神鵰》、《鴛鴦》、《白馬》、《倚天》;《連城》之後,作品五部:《天龍》、《俠客》、《笑傲》、《越女》、《鹿鼎》。

金庸作小說,1955年始,1972年終,總計十七年。《連》前,八年。《連》後,九年。

《連城》之前,昂揚向上;《連城》之後,反抗絕望。

《連城》之前,摹寫人物;《連城》之後,映現社會。

《連》前,亮色;《連》後,灰色。

《連城》之前,禮贊「江湖」;《連城》之後,質疑「江湖」。《連》前「江湖」,天高地迥、光風霽月;《連》後「江湖」,烏煙瘴氣、沆瀣沉濁。

《連》前氣象,如「花枝春滿,天心月圓」;《連》後氛圍,似「落花辭枝,夕陽欲沉」。

《連》前人物,「知其不可而為之」;《連》後人物,知其為之而不可。

《連》前諸作,精彩在於對「真善美」的描畫。《連》後諸作,精彩來自對「假惡丑」的揭示。

《連》前小說,主要著力於編造故事;《連》後小說,記載作者本人的心靈史。

《連》前,金庸努力使作品符合古代的背景氛圍;《連》後,金庸則在小說中表現了強烈的現世關懷。

《連》前寫作,商業動機明顯;《連》後創作,經濟考量漸弱。1955—58年,金庸寫小說,要掙稿費。1959—62年,金庸要靠小說為草創的《明報》吸引讀者和訂戶。至1963年,拜「大躍進」與《大公報》之賜,《明報》已經站穩了,此後他的武俠小說對《明報》越來越不重要,到1972年金庸寫完《鹿鼎記》宣布「封筆」之時,幾乎完全不重要了。當時香港200來萬人口,《明報》十幾萬訂戶幾十萬讀者,市場接近飽和。沒有了武俠小說,多數讀者還是會訂閱《明報》,尤其要看預測時局極準的金庸《明報社評》,繼續連載武俠小說,能增加的訂戶怕也有限。

通俗小說的「商業性」,向來為人所詬病。金庸作品「商業性」最明顯的,是在《明報》創立之初。而歸結到金庸1963—72年這十年的創作,我不認為其「商業動機」比現今絕大多數所謂「純文學作家」更強。純文學作家也不盡是「不食五穀,吸風飲露」的「神人」,寫作發表作品,多少也會考慮稿費以及版稅問題吧?每字少算他一分稿費,怕不也要拍案而起?而1955—75年,這二十年印行的金庸小說書籍,幾乎全是盜版,金庸以及《明報》都賺不到錢。給自己辦的報紙寫連載,稿費怎麼算?左手交給右手,雙手互搏?1963年以前,寫武俠為了「增加《明報》的銷量」,1963年以後,這個作用也降低了。

金庸當然是商人,但商業動機在他後期的小說創作上已經不明顯,他有更大的商業利益需要考慮,整個報系每年賺得千萬,十幾萬的稿費或版稅相對不重要了。要「迎合讀者」,金庸完全不該寫什麼《連城訣》《俠客行》,這種作品根本不討好,把這份時間精力用在寫《飛狐外傳》類型的作品,定能得到更多贊美、獲得更大商業利益。《俠客行》很容易給人造成「沒頭沒腦、莫名其妙」的印象,而《連城訣》的氣氛一如書中「大雪山」樣的孤寒陰郁,更難為讀者帶來閱讀快感。

我絕對尊敬余華先生的才氣與品質,但不免疑惑:同樣描寫一個講「義氣」的痞子在一個扭曲的社會如何出人頭地,寫《兄弟》的余華,寫《鹿鼎》的金庸,到底誰的商業動機更強呢?

金庸早期作品寫得也很用心,個性決定的,做了總要做到最好。金庸自《連城》之後的後期作品寫得尤其用心,因為他的小說在社會上層得到了相當認可,一些大學問家對它們評價也很高,而經濟方面的壓力與誘惑同時大幅降低,他後期幾部作品的寫作以及後來對舊作的認真修訂,皆有將其當作「文章千古事」來經營的味道。

因此,我認為:《連》前作品,金庸寫給讀者;《連》後作品,金庸寫給自己。

㈧ 誰給我推薦幾本好看的武俠小說,金庸古龍梁羽生的我都看了。。。就別推薦了 謝謝

戊戟的吧…我的最愛,還有傾泠月的且試天下

㈨ 繼承古龍金庸之後的新武俠小說有哪些能火

請龍吟之天下第一幫

熱點內容
2018輕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15 11:58:16 瀏覽:722
科幻小說主角姓岳 發布:2025-05-15 11:51:51 瀏覽:19
童林傳武俠小說 發布:2025-05-15 11:28:47 瀏覽:104
論科幻小說中折射出的人姓光芒 發布:2025-05-15 11:26:11 瀏覽:530
蘿莉百合修真小說推薦 發布:2025-05-15 10:55:34 瀏覽:253
小說入戲好看么 發布:2025-05-15 10:46:11 瀏覽:674
暢銷的小說言情作者唐 發布:2025-05-15 10:45:33 瀏覽:579
主角帶女兒種田小說推薦 發布:2025-05-15 09:21:08 瀏覽:428
古代小說描寫賜婚聖旨 發布:2025-05-15 08:54:18 瀏覽:757
武俠小說燕無雙 發布:2025-05-15 08:46:30 瀏覽: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