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掌異女武俠小說
1. 古代武俠言情小說
《弓簫緣》 文 / 小椴那是一把烏胎鐵背犀把弓,弓長二尺有七,弦是羊筋的,弓背烏黑、弓弦銀白,這時正平平地躺在一方粗糙的羊氈地毯上。地毯頂是個將近一人來高的帳蓬,那帳蓬也是羊氈的,染成含混的青色。毯上這時正坐了一個十*歲的少女,用一塊細布把那把弓細細地擦著,她的手背和弓背的鐵胎泛出不同質地的光澤。那少女左手擺弄著一支小箭,聽著帳外低嗚的風聲與雜沓的蹄響,抬起頭不由出了會神,腦中忽有些綺旎地想:四月二十的跑馬節就快到了,到時、這支小箭如果射出,會射中什麼人嗎?——會……射到她中意的嗎……
《風雲劫》文 / 唐小珊江湖新崛起一個門派——風雲堂,堂中往生門下弟子自幼習武學醫,立誓要為江湖正義出一份力,當他們學成下山後,身處暗流激涌的江湖,面對人性的詭詐與罪惡,面對人生的愛情與離別,他們還會恪守最初的信念嗎?敬請收看唐小珊最新力作——《風雲劫》。
《亂世離歌》 文 / 人倚畫樓
她本是居於山中的仙子,命運的洪流將她推入滾滾紅塵之中。
皇恩隆寵,豪門尊榮,刀光劍影,烽火硝煙------
帝都里的荷塘月色,邊關上的大漠風沙,黑水城的神秘寶藏------
在命運的洪流下苦苦掙扎的幾個男女,縱然情深似海,終究逃不脫命運的捉弄,千山萬水,離恨如歌。
望斷天涯,誰是那個騎著白馬的王子?
千山紅樹萬山雲,把酒相看日又曛.
一曲離歌兩行淚,不知何地再逢君!
《青 龍 愁》 文 / 幻想品
柳花長街。
長街上。
街上沒有一個人,沒有一絲風。只有不遠處,一條惡狗一動不動趴在柳蔭下。
龍魁大步流星走在街上,任他赤露的背脊在九月毒辣的驕陽下曝曬。滿腔的怒火剛化成滾燙的汗,又在瞬間蒸發。
尤雨始終在離他五尺開外處跟著,若即若離。
他彷彿聽見龍魁憤怒的喘息漸漸在這悶熱的晌午變得模糊疲憊沉重。
看下這幾本吧,都是我在紅袖添香看過的武俠言情小說哦。
2. 倪匡的作品
倪匡的武俠小說有《巨靈掌》、《無情劍》、《一劍情深》、《紫青雙劍錄》、《斷腸刃》。
1、巨靈掌(套裝上下冊)》是一部經典的武俠小說,共計三十九回,分別是:浴血之夜;宜昌避難;知人知面;密室血影;孤鬼卜陰;勾魂幫主;客途異遇;紫臉怪漢;技服虎魔;金線蜈蚣;星宿雙怪;毒佛迷真;百丈禪師;永夜奇洞;巨靈神掌;天妙真人;大方真人等。
3. 武俠小說作者排名(十大武俠小說名家)
隨著金庸大俠的離去,傳統新派武俠小說的時代也離我們而去,可是他們的優秀作品依然影響著我們,今天就來盤點一下傳統新派武俠小說有代表性的十大名家。
第一名:金庸
實至名歸的武俠小說之王,無論是作品的文學造詣,還是情節構思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金庸的武俠小說作品一共十五部,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外加一部短篇越女劍。情節大氣,內容新奇曲折,越看越有吸引力。
代表作: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天龍八部。
第二名:梁羽生
梁羽生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創者,其人物性格與心理活動刻畫入微,文筆細膩,書中處處可見自作之詩詞,每每傳頌一時。
代表作:萍蹤俠影錄、七劍下天山、江湖三女俠、雲海玉弓緣、白發魔女傳。
第三名:古龍
有人說古龍的小說比金庸、梁羽生還要好看,誠如是古龍的小說極大的受西方和日本的推理小說影響,場景的烘托和肢體語言的加強給讀者一種強烈的感覺,打破了傳統武俠的思路,開拓一片新的天地。但是和前面兩位大家相比,還是有一點差距。
代表作:風雲第一刀、楚留香傳奇系列、陸小鳳傳奇系列、絕代雙驕、流星蝴蝶劍。
第四名:溫瑞安
溫瑞安是繼金庸梁羽生封筆,古龍逝世後唯一可以有實力並稱的作家,其作品引入大量主流文學元素,成為第三代新武俠小說的代表。
代表作:四大名捕、神州奇俠、布衣神相。
第五名:司馬翎
台灣三劍客之一,擅長寫情寫欲、鬥智鬥力,其作品中的氣勢克敵制勝的武學原理,與金庸、古龍一脈相承的無招勝有招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時代及後來的名家影響頗多。
代表作:關洛風雲錄、劍神錄、紅粉干戈。
第六名:黃易
黃易深受司馬翎影響,首重氣勢。作品場面宏大、人物眾多,讓人嘆為觀止。同時對藝術、天文、歷史、玄學星象、五行術數皆有相當深入的研究究,更精研周易、佛理、各家思想等,讓作品更添色彩。
代表作:大唐雙龍傳、尋秦記、覆雨翻雲、破碎虛空、烏金血劍。
第七名:卧龍生
台灣三劍客之一,作品博採眾長而融於一體,開創了新時期武俠小說風格,成為一代宗師。
代表作:仙鶴神針、飛燕驚龍、金劍鵰翎、玉釵盟、絳雪玄霜。
第八名:倪匡
倪匡的作品保羅萬象,除了武俠,推理、科幻、奇情、散文等都有很高的造詣。情節詭異,構思奇巧。
代表作:六指琴魔。
第九名:蕭逸
作品注重氣氛的營造和人性的沖突,在武力方面尤以運用了現代光學等原理的陣法描寫形成特色。寫情纏綿哀婉,注重氣氛的營造和人性的沖突。
代表作:鐵雁霜翎、飲馬流花河、甘十九妹、長劍相思。
第十名:諸葛青雲
台灣武俠三劍客之一,不過只能陪坐末位。諸葛青雲國學功底深厚,擅長寫情,作品瀟灑俊逸,文采斐然。
代表作:紫電青霜、奪魂旗、傲笑江湖。
4. 求20多年前看過的一部武俠小說,只記得兩個情節,一個是在什麼深山之中一個人練功夫,雙掌揮舞,樹葉也隨
《刀劍月》一本新星武俠,現在正在飛庫網連載,飛庫武俠之首。據說作者只有二十歲,寫作功力堪比金庸的五分之一,全書通過青龍偃月刀、鯤鵬劍、月牙神鏢三把兵器貫穿全文,很好看的,寫了已經有一百萬字了,你可以網路一下,網路已經收錄了,謝謝...另外,作者還有刀劍月六部曲,第一部:《刀劍月》第二部:《月明珠》第三部:《珠玉傾城》第四部:《城上飛鷹》第五部:《鷹泣血》第六部:《血鳳凰》,目前《刀劍月》正在創作中,其餘五部將陸續登場。驚嘆作者高超的古文功底,為武俠界少之又少的精品小說,且看書中引言:引言:
明萬曆年間,遼東北部女真部族崛起,其首領努爾哈赤心懷大志,胸有奇謀,逐漸統一流散部落,並於萬曆四十四年稱汗,國號大金,建八旗,雄兵鐵騎對中原明朝虎視眈眈。萬曆四十六年,努爾哈赤發布「七大恨」討明檄文,公然反明。
天啟二年,遼東戰事吃緊,將臣士卒死傷無數,朝野震動,群臣聞之色變,百姓談之生懼,唯袁崇煥攘臂請行,擢兵部職方主事,扼守山海關,單騎出關,巡視邊防,主張「主守而後戰」,聚會奎英,救民水火,經大小戰役無數,收復二百七十里地,增築寧遠城,屯兵數萬,護守天下第一雄關——山海關。努爾哈赤自出兵以來,從未遭逢如此大挫,遂鬱郁憤憤,不敢冒進,兩軍遂成對壘之勢。
然朝中宦官專政,司禮秉筆太監魏忠賢獨攬朝綱,蒙蔽聖聽,自封「九千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身懷絕世武功,冠絕天下,無人可及;殘酷專斷,野心勃勃;殘殺忠良,謀害豪傑。朝中大臣談虎色變,江湖俠士無不憤慨。努爾哈赤又派遣武功絕頂的西域高僧奔赴中原,搗亂江湖,意欲挫敗武林群豪,遂掀起了一場江湖腥風血雨。
幕一
萬曆三十五年八月中秋,揚州城,白雲古宅。
古宅內石凳上坐著一男一女,男的豐神俊朗,女的風姿綽約,二人面帶喜色,女子懷中抱著一嬰兒,這嬰兒生得一副淡眉亮眼,玲瓏小嘴,膚色白皙,如水晶瑩。
這夫婦二人乃是江湖上鼎鼎有名的白雲雙俠,男的名曰白振風,女的名曰雲雨柔,這套古宅原是一處廢棄的破廟,他夫婦二人游經此地,偶見破廟,突然定居此處,誰也不知是何原因?遂成一謎。
白振風面堂紅潤,瞧著妻子懷中的女兒,緩緩道:「一年前,我二人來到此處,如今有了咱們的女兒,今夜又是中秋佳節,當此良辰美景,雨柔……但……我實在不知從何說起……」說著面色突變,現出憂慮之色。
雲雨柔瞪著白振風,道:「振風……我與你闖盪江湖多年,如今安居於此,又添了我們的女兒,你又有何擔憂之處?」
白振風突然起身,望著天空中的一輪明月,長生嘆道:「雨柔你有所不知……當年我非要堅持把這座破廟建成白雲古宅,其中實在有一段難言之隱……」
雲雨柔聽到此處,愈感丈夫心情沉重,其中原委定然關系重大,遂問道:「不知是何原因?當日我見你對此處頗有情念,何況百般堅持要留在此處建一古宅,我不曾阻撓,實是對你言聽計從。今日,你突然言及此事,難道這中間確有諸般緣由?」
白振風回過身來,看著自己的女兒,幽幽嘆道:「唉……也怪我當時一時鬼迷了心竅,這才招致大禍……其實……唉……我們趕快離開這座古宅,否則凶多吉少啊!」
雲雨柔見丈夫神色異常,心知此事非比尋常,也不多問,急忙抱著嬰兒起身,欲進屋收拾東西,正當此時,忽然懷中女嬰哇地一聲哭了出來,哭聲嘹亮,卻帶有一股莫名的驚悚。
哭聲之中,只聽得屋頂之上一蒼老的聲音響起:「白振風,雲雨柔,你們跑不了了!」說罷,四周屋頂之上涌現出無數黑衣蒙面之人,一剎那將這座古宅包圍得水泄不通。
白振風已知大事不妙,心中暗叫:來得好快!走近雲雨柔身畔,望著四圍蒙面人,朗聲呼道:「我白振風一生行事光明磊落,你們究竟是什麼人?」
那為首黑衣人嘿嘿一笑道:「我們就是來要你命的人!快把東西交出來!」
白振風道:「什麼東西?白某不知閣下所言之物!」那人喝道:「少裝蒜!我們經過多方探查,得知這座古宅原先乃是一座破廟,破廟之中卻是藏著一件寶物,你白振風一年前來此,便將此件寶物據為己有,我們今日前來,便是為了奪取此物!你還不快快交出來!」
雲雨柔從他二人談話聲中心知自己丈夫定是瞞著自己藏了一件寶物,而此件寶物便是招致這些人的緣由所在。雲雨柔哄著懷中的女嬰兒:「乖……孩子不哭……不哭……娘在這里,娘一定會保護你。」
白振風心中暗道:「對方人多勢眾,今日凶多吉少,只有拚死將她娘倆護送出去,我白家才有一脈相傳,我縱然是死,也要保她母女周全!」
想到此處,白振風突然朗聲說道:「一人做事一人當,白某占據此物,而內子和小女卻實屬無辜,今日倘若要殺我,白某奉陪!但請放了我的妻兒!」
那為首黑衣人冷笑一聲道:「你一個人下黃泉定然孤寂,不如將你妻兒一同帶去,我們送你一送!」說罷,一聲喝令,屋頂之上黑衣蒙面之人一涌而下,白雲夫婦猝不及防,來不及從屋中取出寶劍,只得以肉掌相搏,只見掌影翻飛,他二人靠的是劍術享譽江湖,此時危機之際,掌法亦是驚人無比,招招奪人性命。
夫婦二人臨危不懼,白振風掌法飄忽,想要殺出一條血路,幫助妻女逃出,但這些黑衣蒙面人個個武功高強,饒是他使盡渾身解數,終究雙拳難敵四手,暗生虛汗。
雲雨柔一手抱著嬰兒,一手使開雲雨斷魂掌,身子輕靈如燕,穿梭在黑衣人之間,數十名黑衣人各展拳腳,兵器各異,白振風與雲雨柔愈戰愈乏,二人心意相通,均想自己孩兒剛剛出世,便即遭逢大難,難道白家便要從此絕後了?
正當此時,忽然一陣陰風撲面而來,黑衣人之中一個身形魁梧的大漢使開雙掌,一左一右,正拍到夫婦二人的胸膛,只聽啊啊兩聲,白振風夫婦口中吐血,癱軟到底,身負重傷,雲雨柔死死抱著懷中的嬰兒,苦苦哀求道:「別傷我孩兒……別傷我孩兒……」
話音剛落,那為首黑衣人一聲令下,數條兵刃齊齊落下,伴隨著兩聲慘叫,白振風夫婦命喪黃泉,只餘下雲雨柔懷中的嬰兒大聲哭啼,啼哭聲凄慘悲切,響徹夜空。
為首黑衣人道:「這嬰兒也一塊殺了!斬草除根,免除後患!」此言說罷,其餘黑衣人遲遲不忍動手,一人道:「大哥,不過是個嬰兒,不如就放了吧。」
那帶頭大哥厲聲喝道:「怎麼!還存有善念了!做大事者,豈能優柔寡斷!你們不殺,便由我來殺!」說罷,奪過身旁一人長劍,揮劍砍落。
突然,一道寒光閃過,只聽當的一聲,黑衣頭領只覺手中一陣酸麻,長劍偏了方位,刺在了偏處,與此同時,一道白影呼呼閃過,竄入人群之中,只一瞬之際便將雲雨柔手中的嬰兒奪過,飄飄然竄出數丈之外,頭也不回便即隱沒在漆黑的夜色之中。
5. 著名的武俠小說作者都有誰
1、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
2、古龍:原名熊耀華,籍貫江西,1938年6月7日生於香港。著名武俠小說家,新派武俠小 說泰斗,與金庸、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
3、 梁羽生:原名陳文統,(1924.3.22~2009.1.22),中國著名武俠小說家,與金庸、古龍 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
4、溫瑞安 :1954年01月01日出生於馬來西亞霹靂州美羅埠火車頭,祖籍廣東梅州市梅縣 區,港台武俠小說作家,也是新武俠四大宗師(金、古、梁、溫)之一,馬來西亞華僑, 香港戶籍。
5、 司馬翎 :原名吳思明,廣東汕頭人,將門之後,台灣「綜藝俠情派」武俠小說代表家, 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文藝基礎深厚。
6、蕭逸 :台灣新派武俠小說作者。山東菏澤人。著有《鐵雁霜翎》、《飲馬流花 河》、《甘十九妹》、《長劍相思》等多部武俠小說。
7、卧龍生:原名牛鶴亭,河南鎮平人,1930年生。幼年從軍失學,但自幼喜讀武俠小說, 頗有才思。台灣武俠「四大天王」及「三劍客」之一,在古龍之前被稱為「武俠泰斗」。
6. 當代港台武俠小說的文學成就以及傳播方式
近幾十年最為突出的就是在港台以金庸、梁羽生為代表的新武俠小說的崛起,尤其是金庸的武俠小說,造就了不少金庸迷。金庸也不愧為一代武俠小說大師,他豐富的歷史知識,深厚的閱歷,對武俠精神的理解,對武術知識的掌握,精彩的敘事與描寫,對人物性格的把握,確有許多過人之處。《射鵰英雄傳》中的許多歷史、人物,如南宋時宋與金、元的錯綜復雜的關系均有歷史史實依據,而丘處機等歷史人物也確有其人,將真實與虛構有機結合,同時又兼有北派武俠小說社會、言情、技擊、神怪四大派之長,同時又完全不同於這四大派,有了新的創新和發展。香港是新派武俠小說發源地,50年代初期,出現第一部現代武俠:《虎鶴雙形》。
50年代屬於梁羽生,代表作《七劍下天山》系列。至《萍蹤俠影》、《雲海玉弓緣》達到個人創作不可逾越的高峰。後期作品雖有革變,然而影響不是很大。 梁開創了一個時代,其古典文學素養很扎實,小說中詩詞隨處可見。但尚沒有完全脫離近代武俠的窠臼。古文功底好的讀者可以看看,文字和歷史的描寫還是很有水準。
50年代中後期金庸的出現。金庸引入了西洋文學技巧及電影手法予以捏合,在當時港台政治壓抑的年代,讓武俠小說變成暢銷書。並把武俠小說上升到了文學藝術的高度。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後記》)。這副對聯已經廣為流傳並多次被香港和中國內地拍成電視劇與電影,也是「金迷」的必讀書目。在1969年《鹿鼎記》中達到其創作頂峰,然後激流勇退。
金庸的作品整體上看,前期到後期是越寫越好。從文字到結構,包括情節的張力莫不如此。但在其部分作品中有時間錯亂的硬傷!可能與其作品在《明報》連載有關。只有一個簡單的情節,天馬行空的進行。到後來造成無法更改的錯誤,例如:《射鵰》中黃蓉出生後,梅、陳二人偷《九陰真經》叛變出桃花島。曲靈風被斷腿後在牛家村作賊時,郭靖與楊康的爹還不認識。那豈不是黃蓉和郭靖早就在流行姐弟戀,還喊什麼靖哥哥,裝年輕嗎?後來金在修訂其「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14部主要作品時,也承認這一硬傷,除此之外上再無大錯。
與金庸同時代香港另有金鋒、張夢還、牟松庭、風雨樓主、高峰、石沖等人從事武俠小說創作。但是,金庸這座山太高,與他同時代的武俠小說作家是不幸的。其同輩及後起武俠作家或以主觀條件不足,便難乎為繼;多半隻能遵循既往「幫會技擊派」的路數,在江湖仇殺中討生活了。
70年代初,金庸封筆後,香港武俠小說出現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台灣武俠與香港有所區別,在金、梁同時代有司馬翎、卧龍生、獨孤紅、陳青雲、蕭逸等數十位武俠專業作家。根據武俠評論名家葉洪生先生的粗略統計,在武俠小說興盛時期,台灣至少有過三百位武俠作家賴此維生,出版了至少上萬種以上的武俠小說。結集成書則自數部至數十部不等。其中司馬翎、卧龍生、諸葛青雲並稱「台灣三劍客」。
司馬翎在當時影響力最大。博學多才,擅長寫情寫欲、鬥智鬥力。特別是描寫男女在情慾焚身中的心理變化,以及奇正互變、虛實相生的武打藝術,均獨步一時。而其早年首創以精神、氣勢克敵制勝的武學原理,已近乎「道」——與金庸、古龍一脈相承的「無劍勝有劍」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甚而猶有過之。同輩名家受其影響、啟迪者頗多,如古龍、上官鼎、易容、蕭瑟等皆是。可惜司馬翎未能持盈保泰;其創作後期雖有《劍海鷹揚》這部超卓巨著為武俠小說大放異彩,但此後即逐漸走下坡,其晚年改以「天心月」筆名所撰《強人》系列作品。當時諸綠葉代表作有卧龍生《仙鶴神針》、諸葛青雲《紫電青霜》、司馬翎《劍氣千幻錄》、獨抱樓主《璧玉弓》、曹若冰《玉扇神劍》、蕭逸《七禽掌》、雲中嶽《古劍殲情記》、丁劍霞《神簫劍客傳》、柳殘陽《玉面修羅》、獨孤紅《雍乾飛龍傳》;還有「鬼派」——書名、內容非鬼即魔,且嗜血嗜殺,動輒就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代表者有陳青雲《血魔劫》、田歌《血河魔燈》等。尚可一觀。
真正讓台灣武俠走向世界華人圈的人是古龍。一個可以在台灣武俠小說界大書特書的名字。是台灣武俠小說界唯一可以與金、梁比肩的人。古龍於60年代初期開始寫武俠小說,但業績平平,其間為名家(如卧龍生、諸葛青雲)代筆,卻幾可亂真,足見本身確具潛力。在1964年完成早期代表作《浣花洗劍錄》後,讓人耳目一新。但風格尚未形成,未引起太多波瀾。在1965-1967年間古龍完成了他創作中期的重要作品《武林外史》、《絕代雙驕》等名著,開始走紅。特別是1967年所撰的《鐵血傳奇》(即我們常說的《俠盜楚留香》或香帥傳奇),內雜武俠、文藝及現代心理分析,特別是西方推理小說的架構。讀之如讀東方版的福爾摩斯探案。後來古龍坦言其深受西方和日本推理小說的影響。由此起,古龍武俠小說即脫胎換骨,邁入了新派武俠小說的殿堂。但古龍之變並非到此為止,而是一路狂奔,讓人目不暇接後,恍然猛醒。原來武俠小說可以這樣寫,也可以這樣看。其後他陸續完成《多情劍客無情劍》(即小李飛刀)、《鐵膽大俠魂》二部曲,堪稱神完氣足,兼有傳統與現代「矛盾統一」之美。
70年代初開始,古龍首寫《蕭十一郎》(由於是先有劇本、後來才有小說)的啟發,減少廢話和不必要的描述。加強肢體語言和場景烘托。從此古龍的變成了一種似詩、類俳句、非散文的怪異文體。可能古大俠覺得此種方式最能表達他的思想,同時又能最大化的掙到稿費。如《流星·蝴蝶·劍》、《歡樂英雄》、《陸小鳳》系列、《七種武器》系列(僅有六種)以及《邊城浪子》、《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等,無一不是用電影分鏡、換景的手法來寫小說。這種簡單直接、動漫化的妄舉,對於中國文字是一種傷害。但盡管如此,在一九六五至七五年間的古龍小說卻「一枝獨秀」,以至於他成為同輩名家及新進作者模仿的對象。 但同時他也害死了這些沒有他那般天縱其才的跟風作家。火紅了十年後,古龍1975年以後的作品每況愈下,也許是被稱為每部作品後都有一個現實中的女主人公和無數瓶XO消耗了他太多的激情。在看過《護花鈴》等他的半部作品後,深深地理解在後期他江郎才盡後酗酒的痛苦。從一個構思或幾千字的開頭就可以換來巨額的金錢和合同,到後期讀者逐漸冷落、出版商追稿時的無情。英年早逝也許是他自己最渴望的結局。1985年古龍在肝硬化的劇痛中走完了他絢爛的一生。
70年代中後期至80年代,溫瑞安在一九七〇年以「溫涼玉」筆名在香港《武俠春秋》發表處女作《追殺》(為「四大名捕」故事之一),時年僅十六歲;雖然文字技巧很幼稚,但想像豐富,已見潛力。其早期作品頗受古龍影響,如《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俠》系列均可見古的痕跡。自一九八二年推出《布衣神相》起,又加上了若干還珠小說的奇妙素材,故神魔虛幻色彩甚濃;而《碎夢刀》、《俠少》、《殺楚》等書,更有許多「詩歌化」的語言文字,耐人尋味。但由一九八七年開始,溫瑞安卻以「現代派」自居。如《殺了你,好嗎?》、《請·請請·請請請》、《力拔山河氣蓋世·牛肉麵》、等等中短篇,有一部《乳房》更是不知所雲。且內容橫七豎八排列,以示其「現代」,以此突出視覺效果。正如他在書中後記中說:「武俠小說必須突變!……成與敗,得與失,我不管,但這樣寫法使我覺得很好玩。」於是中國文字之美,就在溫瑞安的「突變」下,被割裂得支離破碎;而「新派」武俠小說,也在他的「好玩」下,被徹底「異化」掉了。
從此武俠小說的創作進入低潮,直到90年代初期,香港的黃易從《大劍師》開始創作武俠小說,或者說科幻小說,其間有明顯的田中芳樹的痕跡。到《尋秦記》才真正形成自己的風格,從而開創了玄幻武俠小說時代。影響了大批的武俠小說作者,開始轉入玄幻武俠的創作。而黃又變,反而回到正統武俠的路子或者說「異俠」更妥當。其後陸續推出的《破碎虛空》、《翻雲覆雨》均引起強烈反響。《大唐雙龍傳》更是因為互聯網而廣為傳播,讓黃易的名字傳遍華人社會。目前國內多家網站正在連載其新作《邊荒傳說》。黃易深受司馬翎的影響,首重氣勢,如果說早期,梁、金的作品中,成人後大多數人的武功已成定勢,丘處機奈何不了梅超風,那他永遠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只能打成平手。一場華山論劍後,敵我雙方的爭斗就變成算術題般簡單了。我的排名高手和小弟多,你就等著挨扁吧!人的潛力一無所知,而中華武術重視精氣神的完美結合。當黃易在其中加入了時間、體力、精神狀態等元素。大大提高了武俠小說可信度。
2000年後出現大批網路作家從事武俠創作,是好事也是壞事,好是大大豐富和繁榮了讀者的可看種類和數量。但由於網路小說多數是連載,必須按時交稿,以及網路作家的不可見和隨意性,導致大量太監作品出現。另有部分作家因為網站倒閉等原因導致作品連載出現中斷。短短的幾年時間,武俠小說的發展非常迅速,在大陸和港台嶄露頭角的年輕作家很多,具備與梁、金、古、黃比肩潛力的也就僅僅幾位。其他如老豬的《紫川》(軍事歷史小說)(確切的說,紫川是部大雜燴,並非嚴格意義的架空歷史),賈羽的《入世龍蛇》,真髓的《真髓》也非常不錯。具有潛力。其他很多作家也不錯,但很多人都走上了玄幻之路,不再是在人力的范圍內進行的斗爭。那應該劃入另一個討論的課題。現代武俠小說是紙上武俠的新階段,理想和言情色彩淡化。
參考:http://ke..com/view/2629.htm?fr=alad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