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党的领导
1. 好看的官场小说
官场小说和影视向来是比较主旋律的,这两年随着一些热播剧的推动,官场小说也开始被读者所关注和接受,变成一个热门的类型。
近现代的官场小说推荐:
1、《人民的名义》
作者是周梅森,出版于2017年1月。
这本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于2017年3月播出,收视率相当高,也成为了当时的热点。
小说讲述的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出任地方检察院审查贪污腐败案件,与贪腐分子进行殊死较量的故事。
当然,从易读性来说,近现代的官场小说更容易读,其折射出的社会现状更令我们深有同感。但古代的同样不能错过,因为它隐藏着人类社会逐步前进的规律。
------------------------------------------------------------------------------------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步谈风月。
情感执念者的秘密花园,讲述更多关于你我的情感故事。
2. 潘家铮人物介绍
潘家铮
潘家铮(1927年11月12日-2012年7月13日),浙江绍兴人,水工结构和水电建设专家,科幻小说作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电网公司高级顾问。
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系。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并推选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2012年7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潘家铮一直从事水力发电建设工作,主持了中国几十座大坝的设计与建设,是三峡工程论证和建设的当事人;他还从事文学和科幻创作。
中文名:潘家铮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绍兴市
出生日期:1927年11月12日
逝世日期:2012年07月13日
职业: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代表作品:《千秋功罪话水坝》、《潘家铮全集》
所属党派:中国共产党
性别:男
人物生平
1927年11月12日,潘家铮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的一个破落的书香门第。念至小学五年级时抗战爆发,后随家人背井离乡,辗转逃难,断断续续读完小学,并在颠沛流离中以初二学历结束中学生涯。
1944年,跟随父亲至汤浦镇(现上虞县)的九莲古寺,于舜阳中学任职书记(文书),半年后流浪到汤浦镇中心小学当小学教师,此后陆续执教于漓渚、双山诸校。
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后他参加“沦陷区中等学校学生甄别试验”,靠自学考得高中毕业资格。
1946年,前往杭州报考浙江大学,因自幼喜欢读书,热爱文学,填上了报考中文系,由于父亲反对,改报了航空工程系,但在次年夏天,他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一则留英航空博士上吊自杀的新闻,感觉航空系就业前途无望,又转至土木系。
1950年7月,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迫于家庭状况以及经济压力,由钱令希教授介绍到浙江钱塘江水力发电勘测处工作(至1953年2月)。
1954年1月,进入北京水电总局工作(至1955年1月)。
1955年1月,进入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工作(至1973年3月)。
1956年,主持设计了中国第一座坝顶泄洪的流溪河薄拱坝,开创了中国薄拱坝建设的先例。
1973年3月,进入水电部十二局勘测设计院工作,先后担任工程师、设计总工程师(至1978年1月)。
1978年1月,进入水电部规划设计管理局工作,担任副总工程师(至1979年4月)。
1979年4月,进入电力部水电总局工作,担任副总工程师(至1982年4月)。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82年4月,进入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水电建设总局工作,担任总工程师(至1985年10月)。
1985年10月,进入水利电力部工作,担任总工程师(至1988年6月)。
198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责成水电部聘请各行各业共412名专家、学者对三峡工程进行重新论证,时任能源部水电总工程师的潘家铮出任论证领导小组副组长兼技术总负责人。
198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8年6月,进入能源部工作,担任水电总工程师(至1993年6月)。
1993年6月,进入国家电网公司工作,担任高级顾问(至2012年7月)。
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隶属于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水利水电工程),并推选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2001年,负责起草了《中国工程院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致全体院士的公开信》。
2012年6月,获得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
2012年7月13日中午12时01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长期从事水电站设计、建设和科研工作,历任水利电力部总工程师、能源部水电总工程师等职。参加、负责和审查过的大中型水电站有黄坛口、流溪河、新安江、富春江、乌溪江、龚咀、乌江渡、东江、葛洲坝、磨房沟、龙羊峡、二滩和三峡等。早期设计的流溪河是我国第一座坝顶泄洪的薄拱坝,新安江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施工的大型水电站,并在设计中采用世界上最大的溢流厂房、宽缝重力坝、大底孔导流等新技术并首创抽排理论,大量节约工程量,为提前发电做出贡献。近期负责的龙羊峡是我国已建的最高大坝(178m),二滩是在建的世界第三高双曲拱坝(240m),三峡枢纽更为跨世纪的巨型工程。他擅长结构力学,多年来结合实际对混凝土坝和土石坝的分析、地下结构及滑坡产生的涌浪计算等等课题作出了系统研究,提出新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在水电设计中得到广泛采用。
潘家铮设计的流溪河是中国第一座坝顶泄洪的薄拱坝,新安江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施工的大型水电站,并在设计中采用世界最大的溢流厂房、宽缝重力坝、大底孔导流等新技术并首创抽排理论,为大量节省工程量,提前发电作出贡献。龙羊峡是中国已建的最高大坝(178米),二滩是在建世界第三高双曲拱坝(240米),三峡枢纽更为跨世纪的巨型工程。擅长结构力学,多年来结合实际对混凝土坝和土石坝的分析,地下结构、边坡稳定及滑坡产生的涌浪计算等等课题作出了系统研究,提出的新理论和计算方法在水电设计中得到广泛采用。
潘家铮还从事文学和科幻创作,1993年8月他出版了个人第一部科幻小说集《一千年前的谋杀案》,之后相继出版过《春梦秋云录》、《偷脑的贼》和《老生常谈集》等科幻小说。1997年,他撰写的《偷脑的贼》科幻小说集荣获2001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一等奖和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006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潘家铮院士科幻作品集》,于2007年被授予中国新闻出版领域的最高奖——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人才培养
截至2007年7月,根据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显示,潘家铮在清华大学、河海大学一共培养了11名博士生,2名硕士生,培养学生情况如下: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潘家铮是知名的水电工程专家,毕生从事中国的水电建设和科研工作,他参与的水电工程不计其数。如先后参加和主持黄坛口、流溪河、东方、新安江、富春江、乌溪江、镜屏、磨房沟等大中型水电站的设计工作,参与乌江渡、龚嘴、葛洲坝、凤滩、陈村等工程的审查研究工作,指导龙羊峡、东江、岩滩、二滩、龙滩、三峡等大型水电工程的设计工作,被称为“新中国第一代水电人”、“三峡大坝的总设计师”等。(中国科学报评)
潘家铮是一位热心于科幻创作的作家,也中国唯一一位院士科幻作家,他的科幻小说构思巧妙、大胆,科学性严密、人情味浓,文笔生动凝练,语言幽默调侃,选材和描写不落俗套,读起来令人惊心动魄,遐想联翩。潘家铮先生热心于青少年教育和科学普及,走的是一条“本土化的科幻路子”。在传播科学知识、理念的同时,他的作品也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被人称之为“社会科幻小说”。(科学网评)
人物影响
2009年起潘家铮水电科技基金每年用正常运作所得收益的一部分捐赠设立了潘家铮水电奖学金,旨在弘扬潘家铮先生“忠诚敬业、求实创新”的精神,奖励热爱祖国水利水电事业、品学兼优、勇于创新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要面向水利水电专业。
后世纪念
2013年6月24日,为纪念两院院士潘家铮逝世一周年,“学习和弘扬潘家铮院士科技创新座谈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71名与会代表满怀深情,共同缅怀潘家铮院士为水电事业奋斗的光辉一生,弘扬他勤奋钻研、勇于科技创新的精神。座谈会同期举办《永远的潘家铮》一书首发式,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宋健、徐匡迪为该书揭幕。
3. 世界上一共都有哪些“三巨头”
有“二战三巨头”、“巴黎和会三巨头”、“科幻小说家三巨头”、“西方奇幻三巨头”、“NBA三巨头”等。
1、二战三巨头
指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英国、苏联的领导人,在德黑兰会议时分别为美国总统罗斯福(波茨坦会议时为杜鲁门)、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斯大林。
这三个国家是反法西斯阵营中最重要的三个国家,领导世界人民击败了轴心国。
5、西方奇幻三巨头
《魔戒》、《冰与火之歌》、《时光之轮》并称西方奇幻三巨头,是奇幻小说的巅峰之作。
西方奇幻文学始于上世纪50年代,英国作家托尔金创作的《魔戒》成为这一文学种类的开山鼻祖之作。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受美国作家霍华的奇幻冒险小说《野蛮人柯南》影响下,诞生了“剑与魔法流派”奇幻小说。之后,《时光之轮》的问世。
《时光之轮》是近二十年来故事结构最宏伟的奇幻巨著,1990年一出版即登上纽约时报排行榜第一名,此后每一部都能跻身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前十位。
90年代,由美国作家乔治·马丁创作的史诗级巨著《冰与火之歌》系列,再次带领西方奇幻文学回归严肃正统。
小说以中世纪虚构的大陆维斯特洛为背景,贴近真实的讲述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宫廷斗争、疆场厮杀、游历冒险和魔法抗衡的故事。书中宏伟的史诗描写,得到了读者的追捧。
4. 中国科幻之父是谁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黄旭华,男,原籍广东省揭东县玉湖镇新寮村,1926年3 月出生于海丰田调镇。初中肄业于聿怀中学(抗日战争时聿怀中学搬迁揭阳五经富)。解放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先后从事过民用船舶和战斗舰艇的研究设计工作。1958年党中央批准聂荣臻元帅关于研制核潜艇的报告,即参与并领导核潜艇研究设计工作,历任研究所的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受国防科工委任命为核潜艇工程队总设计师、总设计师。现为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719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之一。他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30多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多次海上试验任务中,他作为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副指挥,严格执行上级指示,处理了许多重大技术问题,并荣获船舶工业总公司个人一等功。他参与完成的我国第一代核替艇研制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导弹核潜艇研制获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86年被授予船舶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
30多年来,在探讨和解决我国核潜艇的问题以及一步跨越美国几代产品进入6O年代初期世界水平等重大技术决策上,和其他领导一起,共同组织,依靠广大科技人员,从我国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能力出发,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为了充分发挥核动力运用于潜艇的优越性能,通过大量试验研究,采用适合于水下高速航行的水滴艇型,用围壳舵与尾水平舵相结合又有所侧重的操舵方式,获得水下高、低航速下垂直面的良好运动稳定性和操纵性,特别在水下发射导弹期间,较好地解决导弹对艇运动状态的严格技术要求;在艇体结构方面,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应用短壳塑性稳定等理论,推导出直径比常规潜艇大一倍的艇体结构设计计算方法,解决了相当部分采用锥壳结构的耐压艇体结构和首端大直径耐压平面舱壁等重大技术难题,于196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比美国的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时间缩短了近两年,各项性能也均超过美国的第一代核潜艇。黄旭华因此补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遥远的古代,人们就渴望能够探寻那变幻莫测的大海的奥秘。那蔚蓝色的一切都是那样令人不可捉摸,从而勾起原始人类不可抑制的探求欲望。于是便有人抱着沉重的石头跃身水中以一饱眼福。可是,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之下,纵使潜泳水平再高的人,只凭人工呼吸最多也只能达20米左右的深度,这对于“滔滔无底”的大海来说,又能达多少分之一呢?人们就是这样怀着一种无比渴望的心情探求着。
黄旭华没想到他的名字会和核潜艇连在一起,八个兄弟姐妹三十年不知道他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这个儿子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三十年,别梦依稀。面对亲人,面对事业,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默默无闻,寂然无名。母亲从—向。二面对事默默无
1958年,聂荣臻元帅以战略家的勇气向中央请求搞核潜艇,党中央、毛主席很快批准。核潜艇研制马上进入准备状态,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黄旭华说,“船”和“艇”沾边儿,组织上则看中了他宽阔前额下面潜藏的智慧。1959年,赫鲁晓夫访华,中国提出希望苏联帮助,但赫鲁晓夫认为,中国人造不了核潜艇,只要苏联有了,大家建立联合舰队就可以了。赫鲁晓夫的傲慢,令毛泽东发出巨人的怒吼: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从那时起,黄旭华的人生就牢牢地和核潜艇拴在了一起。
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谁能想到中国的核潜艇竟是从玩玩具开始的。当时,只有黄旭华等少数人搞过几年苏式仿制潜艇,潜艇和核潜艇有着根本区别,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他们弄来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拆了装,装了又拆,而“真家伙”的内部结构则一无所知。黄旭华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潜艇的形状。可不要小看这个形状,它对于在阻力很大的海水里航行的潜艇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艇体的形状。为了确定水滴线型的可行性,他和同志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试验,没有试验风洞和大型水池,没有厚钢板加工设备,关键的是中国还没有陆上核电站。1963年这项工程不得不暂时下马。1965年,二、六机部党组建议恢复研制工作,中央很快批复同意重新上马。
黄旭华十分清楚,研制核潜艇,美国走了三步,原苏联走了五步。中国怎么搞?照美式苏式,稳妥,但时间拖不起。一步到位,时间短,但风险太大。可是我们有什么理由非走别人的老路不可呢?就象战斗中不能走侦察兵走过的老路而要走侦察兵画给你最近的线路那样,黄旭华选择了“太多风险” 的路——三步并作一步——一步到位。
这是一条看似平坦却步履艰辛的路。当时,国外资料真假难分,虚实难辨。某外刊资料称:为保证导弹发射落点精度,美国打算在艇上装一个65吨重的大陀螺,以稳定其航行状
态。但这么大的物体中国不能生产,设计组反复论证分析试验数据,表明没它也行。但专家争论激烈,人家比我们先进都用,我们不用,发射时潜艇翻了谁敢负责?打不中目标谁敢负责?黄旭华想:我们是独立研究,不是抄袭,有什么必要跟在人家屁股后边跑?既然试验可以不装,就应该相信自己的试验——不装,黄旭华拍板定案。后来得知,其实美国压根就没有装,黄旭华总算没上当。
这之后,科技人员又围绕着新式潜艇的15个难题展开了攻坚战。最后,这些难点又综合为七大技术关键。这些攻坚战打得十分漂亮,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先后取得了成功,其中一些成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了中国的核潜艇,新婚不久,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他说荒岛上一年只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平时,他没时间回家,大地震也顾不上回家。女儿说他是“到家里出差来啦。”妻子说他是“客家人”。是的,为了艇上千万台件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网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牵涉面广,难度可想而知。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送走了一个个不眠之夜……终于,中国的核潜艇搞出来了。
1970年第一艘核潜艇试航。
1974年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交付海军使用。
1981年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
中国,成为继美、苏(今俄)、英、法之后勤部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内行人明白,这是一次重要试验,也是一次最危险的试验。所有参试人员明白,中国只有常规潜艇下潜经验,而核潜艇要复杂得多危险得多。70年代末,美国的“长尾鲨号”就是在深潜试验时,下去后再没有上来,艇上160多人全部葬身海底,至今无法知道失败原因。这艘由里到外全部由中国人自己造出来的艇,能闯过中国核潜艇研制史上的首次深潜试验大关吗?包括有关专家都似有疑虑,有的参试人员做好了牺牲准备,向亲人嘱托了后事。黄旭华也明白:越是危险的试验,越需要沉着冷静,越需要精神集中。他和同事们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才决定下潜。按说,试验时黄旭华应在指挥艇上坐镇,但他为增强参试人员的信心和掌握第一手试验资料,坚持上艇亲自作深潜试验:50米、100米……到达深潜设计要求,艇壳承受着巨大的水压,多处“咔嗒”、“咔嗒”地n向……终于,潜艇在设计要求深处一切完好,深潜试验成功了,消息传到家中,一向默默支撑着家庭重担的妻子竟放声大哭。当下水试验的所有任务都按照预想顺利完成后,在场的科技人员终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我们的科技工作者,在人们难以想象的困难条件下,用智慧,用一种无坚不摧的爱国精神,书写出了壮丽的核潜艇诗篇。
黄旭华,成为世界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深潜试验第一人。
5. 双星的内容简介:
穷困潦倒的演员洛伦佐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挣大钱的好机会。当他弄明白自己要扮演的竟然是大人物邦福特时,已经没有退路可选。
邦福特是整个太阳系鼎鼎大名的政治家,他所领导的“扩张党”一直在追求太阳系各文明之间的平等与和睦。他的政治对手绑架了他。如果他不能参加火星人的“接纳”仪式,地球人与火星人的关系便将遭到彻底破坏。
天才的洛伦佐不得不扮演这一危险角色,并顺利被火星人“接纳”。但这并不是大结局,两种政治势力的角逐才刚刚拉开帷幕,洛伦佐必将经受更加惊心动魄的考验。
《双星 》情节曲折、结构精巧、语言风趣,充分展现了海因莱因的敏锐才思,是科幻小说有史以来最棒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