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魅力
① 大家觉得金庸哪部武侠小说最经典
金庸的武侠小说系列中,每一部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但哪一部最经典,这真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射雕英雄传》作为金庸的成名作,以其豪迈的气势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而《天龙八部》则以其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深刻的人性探讨著称,是金庸作品中一部情感丰富、思想深邃的作品。《笑傲江湖》则以其独特的江湖哲学和对自由的追求吸引了一大批忠实读者。《神雕侠侣》与《倚天屠龙记》则延续了“射雕三部曲”的传奇,前者以深情的爱情故事著称,后者则以宏大的历史背景和激烈的武斗场面引人入胜。
《鹿鼎记》作为金庸的最后一部作品,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与冒险的故事,韦小宝的形象也因此成为了金庸笔下最鲜活的角色之一。《书剑恩仇录》则是金庸武侠世界的起点,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精彩的故事情节深受读者喜爱。而《侠客行》则以其神秘的氛围和对命运的思考赢得了读者的喜爱。
每一部作品都有其不可替代的魅力,金庸先生的每一部小说都值得读者细细品味。无论是《飞狐外传》中的侠义精神,还是《碧血剑》中的悲壮情感,都让人回味无穷。而《鸳鸯刀》虽短,却也展现出了金庸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
总之,金庸的小说世界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想象力的地方,无论是经典之作还是短篇小说,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金庸先生的作品不仅在武侠小说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也为整个华语文学贡献了宝贵的财富。
② 金庸小说究竟有何过人和独到之处,能历经半个世纪不衰
《射雕英雄传》这部小说历史背景突出,场景纷繁,气势宏伟,具有鲜明的“英雄史诗”风格;在人物创造与情节安排上,它打破了传统武侠小说一味传奇,将人物作为情节附庸的模式,坚持以创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为中心,坚持人物统帅故事,按照人物性格的发展需要及其内在可能性、必然性来设置情节,从而使这部说达到了事虽奇人却真的妙境。
一意境。所谓有境界自成高格。二构思。小说之所以比其它文体更有魅力主要反映在构思上。 三文笔。自然对于任何文章文笔都是重要的。金庸则算得上是叙事思想家。金庸作品的特点就在于用通俗手法表现了极深的意义,情节和细节虽然荒诞,但写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对儒释道兵等古典文化的神韵有了重新建构,而且作品体现了人的理想性格和对人性的考察,他与别的武侠小说作家不同,靠的是文化。金庸把中国的文化传统雕刻成了一座玲珑剃透的雕像任现代人观赏,并把中国的传统提炼为各种理念,再通过形象把理念表现出来,超越了细节的真实,直接诉诸人们心灵的最高层次。正是基于金庸小说的这种文化真实观,我们才拥有透视其小说文本以探寻其文化思想观的可能性。
以价值体系和社会群体的差异为依据,我们可将文学分为精英文学、大众文学、主导意识形态文学 ,不同类型文学在其叙事上又有不同的叙事规范与审美标准。大众文学作为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在形式上首先应该通俗易懂,有吸引人的情节内容及符合人们欣赏口味的快节奏,符合本民族在长期的文化发展中积淀下来的审美心理。 金庸小说的独创性就在于他独创了一种叙事模式,即借用某种模式而非简单落入某种模式,形成一个复合揉杂的混合体。或可称之为“乱套结构” 。其主导性模式可以概括为“成长的故事”,或可名之曰“人生的寓言”,即在人生主线、历史视野与江湖传奇的三维世界中展现侠客们多姿多采的生命体验。这就使得小说超越了故事形式,具有极为复杂的结构方式与极为广阔的表现空间,从“侠文学”升华到“人文学”的高雅层次,在武侠小说通俗性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独创性的艺术天地。
精练典雅的中国古典白话小说式的武侠语言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用传统的语言符号!可以更好地表现中国固有的文化底蕴-金庸小说大部分采用中国古典白话小说式的语言!精练!典雅!所有现代词汇和观念作者都以极大努力来避免!比如使用文言词.道*而不用现代词.说*!用文言句式.好生感激*而不用现代汉语.好感激*!用.转念头*+.寻思*+.暗自琢磨*等来代替.思想*+.考虑*!用.留神*+.小心*来代替.注意*等-句子长短相杂!长则十几个字!短则四个字!错落有致!具有音韵美!节奏感分明-在句式的选择上小说多用单句+短句!没有冗长累赘的修饰语!结构简单!显得十分精练!正是中国古典白话小说语言的特色-金庸把中国的语言文字用到了极致!有人说金庸小说的一大贡献是矫正了"五四#以来新文学欧化的恶习!金庸的语言文字激活了中国文字在现代的再生力!重新展现了汉字的韵味$
③ 金庸的哪部小说最值得一看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无数读者心中的经典。
《倚天屠龙记》以元末群雄纷起、江湖动荡为背景,描绘了一场因倚天剑和屠龙刀而掀起的江湖恩怨。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鲜明,展现了金庸先生对武侠世界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描绘。
《神雕侠侣》作为“射雕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上承《射雕英雄传》,下接《倚天屠龙记》,是金庸先生在创作上的一个里程碑。这部小说以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融合了武侠、爱情、冒险等多种元素,让读者在感受武侠世界的魅力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人性的复杂与多样。
《天龙八部》是金庸的武侠代表作之一,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展现了金庸先生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艺术表现。这部小说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让读者在感受武侠世界的刺激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鹿鼎记》是金庸的最后一部长篇武侠小说作品,背景设置在明末清初。这部小说以韦小宝的传奇经历为主线,融合了历史、武侠、爱情等多种元素,展现了金庸先生对历史的独特见解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这部小说语言幽默风趣,情节引人入胜,让读者在欢笑与感动中领略到金庸先生的创作才华。
《笑傲江湖》则是一部没有历史背景的小说,它更多地关注人性。主要人物如令狐冲、任盈盈等,他们的性格各异,命运多舛,却都在江湖中留下了自己的传奇。这部小说让读者在感受武侠世界的魅力的同时,也能对人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读者心中的经典。这些作品不仅让我们领略了武侠世界的精彩与刺激,也让我们对历史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④ 金庸的武侠小说,有何与众不同
武侠小说虽然拥有大批忠实的读者,但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它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消遣品而已,他们认为武侠小说庸俗、荒诞,难登大雅之堂。仔细想想,如果武侠小说真是如此,那它为什么还有这么强的生命力能够经久不衰、广泛流传?为什么金庸、古龙等作家的作品再版了一次又一次而始终拥有广大的读者呢?
算起来中国最早的武侠小说,应该是唐人传奇中的《虬髯客传》、《红线》、《聂隐娘》等精彩的文学作品了,其后还有《七侠五义》、《儿女英雄传》等。严格地说,连《水浒传》也未尝不是武侠小说作品。若武侠小说当真不过是一种消遣品,为什么这些作品可以经过千百年流传至今,而不被历史淘汰掉呢?可见,武侠小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有它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知识性,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宝贵财富。这里我想以金庸先生的作品为例,谈谈武侠小说作品中的价值与魅力。
首先,金庸武侠小说具有广博而丰富的知识性。
有人指责武侠小说作家不合情理地胡说八道,为了迎合一些游手好闲人的低级品味,不顾—切地扭曲事实,十分无聊。其实这些观点未免太过主观了。和大多数文学作品一样,金庸的武侠小说并非凭空杜撰出一个个故事,金庸先生对待创作是十分严肃的。从他的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到最后一部《鹿鼎记》,金庸对每一部小说的创作都下了极大的功夫。对所用的史料,都有详尽的考证。
例如,《射雕英雄传》在动笔前,作者便参阅了12卷《蒙古秘史》、《南诏野史》、《元史》、《新元史》、《成吉思汗传》、《皇元圣武亲征校录注》等大量史书传记;写《飞狐外传》查阅了《明史》、《明纪》、《明季北略》、《澧州志》、《吴三桂演义》;《鹿鼎记》的史实则出自《清史稿》、《清代史?世祖出家事考实》、《玉林国师年谱》。显而易见,读者在欣赏通俗的武侠文艺过程中,必定也可以学到不少的历史知识。
金庸先生不但致力于历史研究,文学功底也十分深厚。他的作品里十分自然地穿插着大量诗词名句,到处显示着他渊博的知识。
《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幕:“那书生经过黄蓉身边,见她晕生双颊,喜透眉梢,笑吟道:'隰有苌楚,猗滩其枝!’黄蓉听他取笑自己,也吟道:'鸡栖于埘,日之夕矣。’那书生哈哈一笑,一揖而别。”原来,这都是引用诗经上的话。“隰有苌楚,猗滩其枝!”下面有“乐子之无知,乐子之无家,乐子之无室”三句,是少女爱慕一青年男子的情歌。“鸡栖于埘,日之夕矣”下面则是“羊牛下来,羊牛不括。”却是骂那书生为畜牲了。试想,作者若不是将诗经烂熟于胸,又怎能写出这样一个妙趣横生的情节呢?
此外,小说中对于易经八卦、奇门算术、医药、音乐、书画等杂学也多有涉猎。看过《笑傲江湖》的人,大约都对祖千秋与令狐冲论酒的情节记忆犹新。
祖千秋侃侃而谈道:“红袖织绫夸柿叶,青旗沽酒乘梨花。可见喝梨花酒当用翡翠杯,而喝汾酒则当用玉杯了。唐人有诗云:'玉碗盛来琥珀光’,可见玉碗玉杯能增酒色。”又指一坛酒道:“这一坛关外白酒,酒味是极好的,可惜少了一股芳冽之气,最好用犀角杯盛而饮之,那就醇美无比了。须知玉杯增酒之色,犀角杯增酒之香,古人诚我不欺。”……金庸先生将广博的知识蕴蓄在小说里,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这恐怕和胡说八道拉不上什么干系吧!
其次,金庸武侠小说中包含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后序中说:“我写武侠小说是想写人性,就象大多数小说一样。影射小说并无多大意义,政治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只有刻画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由此可见,人物形象的创作在金庸小说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笔者或用浓郁的色彩为人物性格上色,或用简单的笔道素描。于是乎,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清晰可见了。
《神雕侠侣》中有这样一幕:蒙古大军围攻襄阳城,郭靖领兵拒守,而其爱妻又有孕在身。这时,极厉害的金轮法王前来行刺。书中写道:“郭靖脸色微变,顺手一拉黄蓉,想将她藏在自己身后。黄蓉低声道:'靖哥哥,襄阳城要紧,还是你我的情爱要紧?是你的身子要紧,还是我的身子要紧?’郭靖放开了黄蓉的手:'对,国事为重。’”寥寥数笔,写的也少;不过是夫妻间简单的—两句对话,但郭靖、黄蓉“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风度尽可—览无余。
而《鹿鼎记》中对主人公韦小宝的刻画又不相同。例如,当他知道茅十八是衙门悬赏缉拿的江洋大盗时,有些心动。但看见茅十八带着十分古怪的神情看他时,便又怒道:“你心里想什么?你猜我会去通风报信,领这赏银?”茅十八道:“是啊,白花花的银子,谁又不爱?”韦小宝怒骂:“操你奶奶!出卖朋友,还讲什么江湖义气?……就算有一万两,十万两的赏格,老子也绝不会去通风报信。”但他心里却在想:“倘若真有一万两,十万两银子的赏格,出卖朋友的事做不做?”他就有些打不定主意了。只此一幕,韦小宝这个市井小人的形象便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当然,作者写一个人物,用意并不一定是肯定这样的典型:
莎士比亚写《王子复仇记》并不是喜爱哈姆莱特的优柔寡断。鲁迅先生创作《阿Q正传》也非鼓吹精神胜利法。作者不过是在描写一个人物,并不是鼓励读者模仿他们的行为。这样的创作是无可非议的。
小说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原形,来自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武侠小说不过是这样给人在“武林”中设计一个位置,更直接地赞扬人性中的真善美,批判人性中的假恶丑而已,这是和所有的小说一样的。
第三,金庸武侠作品中体现矛盾冲突的典型环境。
一个人的善与恶,高尚与低劣在平时是看不出来的。金庸小说的引人之处正是将人物放入一个特殊的环境中,以之来考验人性。
《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和欧阳峰在焚烧的船中作殊死战时,欧阳峰被折断的燃烧的船桅所压。洪七公为人光明正大,不忍武侠大宗师如此下场,加以救援。但欧阳峰借洪七公救他分神之机,竟痛下杀手。同是武林中两位顶尖高手,在这一幕中便善恶分明了。
又如《天龙八部》中的一个主角萧峰。当时正值契丹与宋朝交兵之际,一方面他身为丐帮帮主,常率帮众抗击契丹人,一方面他自己却是契丹人,父母也被宋人无辜地杀害,重大的矛盾就此开始了。最后,当辽主为敌所擒时,萧峰以民族利益为重出手相救。但为使普天生灵免受荼毒,却又不能不迫辽主立约退兵。可是以臣迫君是叛国叛君之举,为了表明自己并无卖国求荣之意,萧峰在一切完成之后,不得不选择自刎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为了一生追求的信义,萧峰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使读者掩卷而思,仍觉得意犹未尽。
金庸先生正是在一个个环环相扣的矛盾中表现人物性格,也正是用一个个矛盾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
第四,金庸武侠作品中蕴藏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
武侠小说不但有它通俗的故事性,还包含了不少作者对生命的理解。认真读来,会发现读小说的过程中信手拈来即有妙谛。
记得《天龙八部》中有一个珍珑(围棋术语),此局棋劫中有劫,既有长生,又有共活,或反扑,或收气,复杂无比,无人可破。小说中的人物段誉,棋道十分高明,却因不肯抛却一兵一卒而败;而慕容复因为太过忍心,抛却兵卒而败。最后竟是——个小和尚虚竹自杀了一大片白棋,才破了珍珑。这实在是人生之中以退为进的精辟表达。慕容复不懂以退为进的道理,一味冲杀,进不了时只好绝望得想死;而虚竹杀了自己—大片棋后,情势顿见开朗,大有回旋余地,不再缚手缚脚了,这—看似败退的棋招,竟给白棋带来了生机。现实中,对于只顾奋力向前的人来说,有时不妨也退后一步。在许多情况下,在前无进路之时,退一步可能竟会海阔天空。以退为进的效果经常会比一味冲杀好得多。
通过对金庸作品的分析,不难知道,一些好的武侠小说不论是在知识性、艺术性、思想性上都丝毫不逊于其他文学作品。
当代的许多武侠小说作家的作品都在继承传统通俗文学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汲取西方现代小说的一些技法,使武侠小说界呈现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而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必然会不知不觉地提高文化修养和生活情趣,并汲取了丰富的知识!
最后,让我们改变从前那些对于武侠小说的认识,真正沉醉其中去感受武侠小说中的艺术价值与魅力吧!
⑤ 为什么许多人都是“金庸”迷
提起武侠小说,没有人会不知道金庸和他的作品,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等等。
许多人都是“金庸迷,对金庸的作品情有独钟,百读不厌。金庸的作品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一是金庸的武侠小说想像力丰富,情节起伏跌宕、紧扣读者的心弦。像《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被关入西湖底下的暗牢中不见天日,正当读者为他的命运担心焦急时,小说笔锋一转,令狐冲无意间发现铁板床上刻有《吸星大法》的武功秘籍,让他在身陷囹圄中练就一身罕见的武功,由此峰回路转,轻易地脱离了地下黑牢,让读者猛松了一口气。
二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并不仅仅只是编几个离奇有趣的故事,而是蕴藏深厚的文化内涵于字里行间。金庸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非常高的造诣,他的作品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佛家的思想、道家老庄的哲学、儒家宽厚中庸的传统观念,以及墨家行侠仗义的风范,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展现。
三是金庸作品塑造了许多侠义英雄的形象,忠厚实诚的大侠郭靖、机敏灵活而又貌似玩世不恭的杨过、豪放的乔峰……他们行侠仗义,疾恶如仇,无不体现了芸芸众生的心愿,令人心驰神往,遐想无边。
金庸的武侠小说被誉为“成年人的童话”,许多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豪情壮举,读者们尽可在金庸的作品中过上一把瘾,得到心理上的满足。金庸的作品一共15部,大部分都被搬上了银幕,“金庸”迷的人数可不在少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