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環太平洋
1. 《環太平洋》有哪些有趣的科幻設定
吉爾莫·德爾·托羅2017年憑《水形物語》,在頒獎季上獲得相當驚人的成績,在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角逐13項大獎。
在迎來《環太平洋2》之前,先帶你看下第一部《環太平洋》有哪些你可能不知道的有趣小秘密。01.在《環太平洋》前期製作階段,有好幾百隻怪獸與機甲獵人被設計出來,不過,並不是每個設計都有出現在電影中,因為創作團隊每周都會投票選出他們的最愛,所以最後出現在大銀幕上的都是萬中之選。02.電影其中的一個橋段是森真子回憶起小時候走在空無一人的大街上的片刻,那個場景所有的物件都裝上了一個液態裝置,只要大怪獸走一步路,所有東西就會同步震動或彈跳。
03.《環太平洋》電影中有非常多特效動畫鏡頭,但也有相當大量的場景進行實拍,包括實物縮小拍攝出怪獸與機甲獵人的打鬥,以及操控艙的機具設備…等等,而且所有的怪獸雖然都是電腦動畫製作而成,但在設計時都以可以製作成怪獸裝的前提下設計。
04.根據製作人特拉維斯·比徹姆在訪談中指出,一開始的劇本中,菊地凜子飾演的森真子,與查理·漢納姆飾演的萊利·貝克特,因為國籍不同的關系,本來是要在多數時候講兩個不同的語言(日語、英語),直到他們合體操作機甲戰士後,才漸漸了解彼此。05.這個故事的起源其實是編劇崔維斯有一天走在加州的海岸邊,那天空氣中充滿著霧氣,而碼頭在霧中呈現出的樣子,看起來就像從海中冒出的大型怪物,他腦海中繼續出現的是一個巨大無比的機器人與其戰斗。06.除了擔任編劇以外,崔維斯也製作了一本圖像小說,名為〈Pacific Rim: Tales from Year Zero〉,在電影上映時一並出版,故事設定在《環太平洋》故事之前 12 年。
07.除了在吼叫聲上面下了許多功夫,導演吉爾莫·德爾·托羅與視覺特效統籌約翰·諾爾也花了非常多時間討論電影中的物理細節,因為機甲獵人與怪獸的體型都非常大,他們甚至討論到這些巨大的物體在移動時,對於旁邊的建築物所造成的壓力…等等的細節。
08.電影裡面怪獸的叫聲是由非常多種動物的吼叫聲堆疊而成,音效師透過過濾不同的音頻、加速或減慢那些動物的吼叫,創造出裡面外星怪物的叫聲,再由導演吉爾莫·德爾·托羅與聲音剪輯師一起加入不同的語調與情緒,合成為最後在電影中出現的聲音。
10.機甲獵人「吉普賽危機」是由一架飛機引擎的型號命名,在 1936 年名為 de Havilland Gipsy 的引擎被製造出來,而使用這個名字是為了向第二次世界大戰致敬。然而吉普賽這個字詞在匈牙利的電影市場造成了一些麻煩,因為當地的吉普賽人與羅馬尼亞人可能會對此字感到不適,所以在預告中他們並沒有直接提到這機甲獵人的名稱,一直到電影正片才正式出現。而在電影的匈牙利配音版本中,他們把 Gipsy Danger 故意說成英文,好讓個對於飛機引擎致敬的名稱不會惹怒特定的人種。
2. 《環太平洋十大最強怪獸》原著中暴風赤紅有多強
暴風赤紅如下:
暴風赤紅曾經斬殺過「酷刑」、「慾望之神」、「鞭撻者」、「毒液」、「鬼車」等8隻怪獸,僅次於危險流浪者和尤里卡突襲者。而且其中很多的怪獸都是暴風赤紅獨自斬殺的。從這里足以看出暴風赤紅的作戰能力。
簡介:
《環太平洋》是由吉爾莫·德爾·托羅執導的美國科幻怪獸電影,由查理·漢納姆、伊德瑞斯·艾爾巴、菊地凜子、查理·戴等人主演,於2013年7月12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主要講述了人類為了抵抗怪獸的進攻,研製出了高大的機器戰士與來犯怪獸進行對抗的故事。
3. 環太平洋主要講的是什麼
《環太平洋》是吉爾莫·德爾·托羅執導的一部科幻、恐怖、驚悚題材的電影,由查理·漢納姆、菊地凜子、伊德瑞斯·艾爾巴、朗·普爾曼等人主演,影片中發生的故事位於兩個不同的世界體系。一個是距今幾十年以後的人類世界,在2012的11月份,有一隻類似哥斯拉的巨型怪獸「kaiju」從太平洋底的一處洞穴中冒出,攻擊了日本的大阪市,此後數十年間,不斷有怪獸從海底冒出,攻擊太平洋沿岸城市;另外一個是隱藏在海洋底部的未知世界「The Anteverse「,它位於怪獸出現的洞穴的另一端,通往該世界的入口位於海底5英里的深處。
《環太平洋》自內地上映以來,不僅受關注程度空前高漲,好評也俯首皆是。目前該片在豆瓣和時光網上的評分分別得到了8.1和8.4的高分,口碑爆棚。有觀眾表示:「看得全身都硬了,節奏快,前戲短,完全具備超級大片的特點。」不過也有觀眾對於女主角極力吐槽:「這儼然是最燃的年度真漢子電影,女主角根本不能算女人了,是一個女漢子!但又有什麼關系呢,這樣的熱血電影,無女人也不遺憾了。」此外,也有不少觀眾對於影片的「通感」設定頗為贊賞:「這完全是一個『記憶暴走』的年代,想要操控機甲就得跟搭檔分享記憶,挺有趣的,而且操作者之間心靈相通越默契越強大的設定太牛了。
4. 環太平洋結局是什麼
《環太平洋》講的大概是一個弟弟由於不聽指揮失去了哥哥,身心受創只能獨自操控著機甲回到基地,最後隱居了5年後被黑人將軍call了回去執行毀滅怪獸通往藍星通道的任務的故事。
簡介:
《環太平洋》是發生在兩個世界中的故事:
其中一個另類宇宙是近未來的地球,在這個世界裡,2012年11月發生了一件重大事件——第一隻kaiju(一種類似與哥斯拉的巨型怪獸)由太平洋海底的一個洞穴中出現,接著攻擊了人類城市。
影片講述的是這個事件發生十多年後的事情。
另外一個宇宙叫做「The Anteverse」,位於怪獸出現的洞穴的另一端,在我們這個世界的海底再下面5英里的地方。
自從2012年遭受到巨型怪獸的第一次攻擊後,此後數十年間,不斷有怪獸從海底的未知世界冒出,攻擊洛杉磯等太平洋沿岸城市。
怪獸的數量和種類越來越多,攻擊次數也越來越頻繁,破壞程度越來越嚴重,人類世界始終籠罩在死亡與恐懼的陰影下。
為了抵禦海洋怪獸們越來越頻繁、破壞性越來越大的攻擊,人類啟動了一項名為「賊鷗」(Jaeger)的軍事計劃,組建了一支配備有最頂尖科技裝備的軍隊對來犯的怪獸進行有效還擊。
組成「賊鷗」軍隊的個體是武裝到牙齒的巨型「機甲戰士」,每個「機甲戰士」由兩名人類技師操控,裝備有厚重的鐵甲與最先進的攻擊武器。
男主人公是一位名羅利·安特羅伯斯(Raleigh Antrobus)的前「機甲戰士」駕駛員,年齡23歲。羅利的哥哥(也是他的副駕駛員)去世以後,羅利就一直掙扎在痛失至親的悲慟中難以解脫。
後來,羅利重新加入了「賊鷗」軍隊,與他一起搭檔駕駛的換成了一位名叫「Mako Mori」的22歲日本女子,也影片的女主人公。
由於語言不通,兩人在搭檔戰斗的過程中遭遇了不小的麻煩。此外,影片還有一個身份為記者的重要女性角色,她一直致力於調查報道怪獸襲擊事件的真相,努力探索海底未知世界的秘密。
《環太平洋》是吉爾莫·德爾·托羅執導的一部科幻電影,由查理·漢納姆、 菊地凜子、伊德瑞斯·艾爾巴、朗·普爾曼等人主演,電影於2013年7月12日美國上映。
《環太平洋》故事主要講述人類遭受了太平洋海底巨型怪獸的入侵,為了抵抗海洋怪獸的進攻,人類研製出了高大的機器戰士並配備有最頂尖科技的裝備對來犯的怪獸進行還擊。
電影聚焦Raleigh Becket(查理.漢納姆飾)在身上,他曾是一位退役的駕駛員,他將在片中與未曾實戰的Mako Mori(菊地凜子飾)聯手,駕駛被廢棄很久的危險流浪者機甲「Gipsy Danger」對抗入侵的怪獸。
緊接著四級怪獸「尾立鼠」和「棱背龜」登陸香港,激戰中國機甲「暴風赤紅」,俄羅斯機甲」切爾諾阿爾法「不幸犧牲,五代機甲」尤里卡突襲者「受到EMP攻擊癱瘓,危險流浪者臨時出擊,逐一擊敗了入侵的怪獸。
這一戰,除了尤里卡突襲者、危險流浪者以外的機甲全部陣亡。
香港一戰以後,PPDC決定立馬實施缺口摧毀作戰計劃。
在深海中流浪者巧妙擊殺四級怪獸」迅龍『,尤里卡突襲者自爆與四級怪獸「憎惡」同歸於盡,同時重傷五級怪獸「毒婦」,最後流浪者穿越缺口,通過自毀成功炸毀蟲洞。
5. 求幾部類似 環太平洋 的科幻電影
①龍黃蜂:
當她的父親遠征神秘消失之後,美麗的昆蟲學家吉娜和她的助手朗達來到了這片熱帶雨林尋找父親的身影。由於在叢林中有許多的搶劫和襲擊,他們由一隊全副武裝的士兵護送。在路途中,她們遭到了一隊游擊隊的襲擊,並發生了槍戰。
就在事情糟透的時候,部落的龍黃蜂大規模的出現,它們向士兵們噴射火焰。士兵們不僅要擊敗那些土匪,還要想辦法從龍黃蜂嘴裡活下來…...
②星球大戰:
《星球大戰》(英文:Star Wars),中文可簡稱星戰,是美國導演/製作人喬治·盧卡斯所製作拍攝的一系列科幻電影。《星球大戰》三部曲,首部星球大戰的人物及故事是參照越南戰爭還有日本導演黑澤明的《戰國英豪》所創作而成。1990年代末開始他拍攝了最初的三部曲之前的故事。同時他把最初的三部曲改為六部系列。
③機械戰警:
《機械戰警》是由何塞·帕迪里亞執導,喬爾·金納曼、塞繆爾·傑克遜、加里·奧德曼等主演的一部科幻電影,改編自1987年保羅·范霍文執導的同名電影。影片於2014年2月12日在美國上映,2014年2月28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影片的故事背景與原版基本相同,故事設定在2028年的底特律,男主角亞歷克斯·墨菲是一名正直的警察,被壞人安裝在車上的炸彈炸成重傷,為了救他,OmniCorp公司將他改造成了生化機器人「機器戰警」,代表著美國司法的未來。
④星際迷航:
《星際迷航》(Star Trek,又譯作《星際旅行》等)是由美國派拉蒙影視製作的科幻影視系列,由6部電視劇、1部動畫片、13部電影組成。該系列最初由編劇吉恩·羅登貝瑞(Gene Roddenberry)於20世紀60年代提出,經過近50年的不斷發展而逐步完善,成為全世界最著名的科幻影視系列之一。
它描述了一個樂觀的未來世界,人類同眾多外星種族一道戰勝疾病、種族差異、貧窮、偏執與戰爭,建立起一個星際聯邦。隨後一代又一代的艦長們又把目光投向更遙遠的宇宙,探索銀河系,尋找新的世界、發現新的文明,勇敢地前往前人未至之地。
⑤星際蟲族:
故事說的是未來世界的事。那時的地球人似乎不再彼此殺戮了,因為他們有了共同的敵人:來自外星的蛛形動物。災難:入侵者不是省油的燈,我們的男主人公帶著必勝的信心和充分的准備去了,結果首戰不利。男主人公不但被他的父母深深地關愛著,而且還先後和兩個姑娘發生著感情糾葛。當地球上的星河戰隊即將發起全面反攻時,男主人公大有不勝不還之慨。
在一個山谷里,瑞科一部遭到成百上千隻是昆蟲的襲擊,它們像潮水般涌來,先進的機槍在它們面前顯得無能為力。一番激戰之後,只有瑞科和弗洛瑞絲等幾人倖存下來。這時,瑞科意識到必須藉助於更先進的武器來抗擊這些殺人怪物,於是他帶領余部與卡門和巴卡洛並肩作戰,向敵人發起還擊……
(5)科幻小說環太平洋擴展閱讀:
以影片攝制時已被揭示或尚在揭示的科學原理或科學現象作為劇作基礎,展現某一虛構世界中的戲劇性事件的影片,即為科幻片 。科幻電影所描寫的是,發生在一個虛構的、但原則上是可能產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戲劇性事件 。
1.奇觀與獵奇
從梅里愛開始,科幻影片就與令人目眩的奇觀密不可分。宇宙太空、宗教神話、異域探險、歷史傳奇、童話世界……在梅里愛的數百部長短不一的影片中,遍布了各種奇觀和幻想。但科幻題材對梅里愛而言,並非科學的延伸,而是藉以呈現景觀的道具。
梅里愛的興趣並不在於將電影作為「敘事藝術」來發展。他更為看重的是電影作為奇觀呈現工具的能力。正如喬治·薩杜爾所評價的:「梅里愛利用特技經常是為了使人感到驚奇,它本身成了一個目的,而不是一種表現手段……梅里愛發明的是未來電影的音節,但他應用的卻是莫名其妙的咒語而非表達意思的語句 。」
奇觀是電影的本質之一。科幻電影興起的幾十年中,獵艷奇觀的天性驅使著人們湧入影院,把大把大把的鈔票塞入好萊塢的腰包;而好萊塢也看準了科幻電影的斂財天賦,將科幻電影的奇觀特性一次次的強化乃至異化。當觀眾某一天對世界上最不可思議的奇觀報以鼾聲的時候,估計好萊塢視覺系的科幻導演只能將海洛因粉末撒在電影院的空氣中,別無它法刺激觀眾的神經了。
2.與科幻小說
太陽下沒有真正新鮮的事物,科幻的想像力也無法超出柏拉圖為人們畫下的認知洞穴。大師的科幻電影也無非是祖傳的老三樣不斷舊飯新炒。選題集中現象在好萊塢科幻片里尤為明顯,導演基本上是在重復作家的創意。很多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影片都來源於著名科幻小說,或完全改編自小說原文,或籍由小說的一些著名情節、片段以及理念來獲得靈感。
僅菲利普K迪克一人被改編的電影就包括:1981年《銀翼殺手》、1990年《全面回憶》、1995年《Screamers》、2002年《強殖入侵》、《少數派報告》和2003年《記憶裂痕》。著名美國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經典也大量被搬上銀幕,如1966年《奇異潛航》、1999年《變人》、2000年《黃昏》、2004年《我,機器人》。這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科幻類電影的選題局限。
究其原因,一方面這幾種科幻題材更適合於搬上銀幕;另一方面,從商業的角度看,這些選題已經成為大眾消費和票房號召的符號,更容易引發出人們對影片的期待和熱衷。如果某個電影是冷僻的太空物理學題材,那麼導演一定要加上足以吸引眼球的噱頭,諸如太空旅行冒險不慎墜入黑洞的邊緣雲雲。
3.人物形象平面化
科幻電影的另一個特點是人物刻畫和表現的模式化傾向,較少有深入的人性揭示和反思。
在大多數的科幻電影中,一般都有一個全能的超級英雄,而這個超級英雄的大部分名額都被男性所佔據,女性只是在其中作為點綴和陪襯。例如《黑客帝國》中的尼奧,《少數派報告》中的喬恩,《我,機器人》中的偵探史普納……
他們天生就具備了常人所不及的敏捷和睿智,關鍵時刻總能化險為夷。他們沒有深層次的個人行為動機,只是天生而來的被迫害者和反抗者。他們沒有復雜的情感斗爭,沒有令人信服的個人性格……但是,這毫不影響科幻片的票房收入和觀眾認可度。
不僅如此,科幻片甚至允許主要人物的缺席和主線的模糊,科幻經典之作《太空漫遊2001》就充斥著冗長的硬科幻場景描述和細節刻畫,人物關系和性格描寫幾乎為零,其主旨據稱在於揭示人類科學發展的核心奧秘,充滿了神秘主義思辯和唯心哲學色彩。
當然,好萊塢也在不斷豐富人物的菜譜,《黑衣人》的白黑配、《黑客帝國》的人種拼盤、《星球大戰》的ET秀……角色的變化日益新奇。但是,這里人物依舊是場面的佐料,主角依舊是性格簡單的英雄……否則,那就是搶戲——搶奇觀的戲。
4. 科幻外套與審美俗套
實際上,好萊塢的科幻電影大部分只是一個普通劇加上了科學外套。導演們把恐怖片、動作片、災難片和喜劇片的內容加以科幻的修飾,使之看起來如同科幻片,其本質的敘事結構和元素配比仍然延續了其他類型的電影。
部科幻電影都有大量的打鬥場面,以至於人們往往搞不清楚個別正宗的動作片——如《007》電影中的某些集到底是科幻片還是動作片。實際上科幻片基本上無法剝離其動作元素,二者相區別的特徵或許只在於誰為誰服務——到底是科幻元素裝點動作電影還是動作噱頭服務於科幻電影……說到底,二者其實是無法區分。
還有與災難片緊密結合的科幻電影,例如《後天》和《天地大沖撞》等等。不曾發生的災難往往比真實的更具吸引力和沖擊力——冰河時期的突然降臨,彗星撞擊的不期而至……好萊塢的特效使得所有天災人禍都出奇准確地降臨在紐約曼哈頓的附近。
還有科幻加喜劇,科幻加愛情,科幻加偵探等其他模式……只要製片人願意,科幻配料——加什麼鍋底都可以。
6. 環太平洋一共幾部
截止2019年4月,環太平洋共有兩部,詳細如下——
1、《環太平洋》
《環太平洋》是吉爾莫·德爾·托羅執導的一部美國科幻電影,由查理·漢納姆、伊德瑞斯·艾爾巴、菊地凜子、查理·戴等人主演,於2013年7月12日在美國上映。該片主要講述了人類為了抵抗怪獸的進攻,研製出了高大的機器戰士與來犯怪獸進行對抗的故事
2、《環太平洋2:雷霆再起》
《環太平洋:雷霆再起》是斯蒂文·S·迪奈特執導,約翰·波耶加、斯科特·伊斯特伍德、景甜、卡莉·史派妮、菊地凜子、伯恩·戈曼、亞德里亞·霍納、張晉、查理·戴、黃愷傑、吉麗、藍盈瑩、於小偉、陳梓童等聯袂主演的科幻片。
該片講述了在2035年,更具破壞力的怪獸軍團再次突襲地球,為了保衛人類安危、捍衛世界和平,人類再次操控全方位升級後的機甲軍團奮起反抗,並最終取得了勝利的故事。該片以2D、3D、中國巨幕、IMAX、杜比影院、杜比全景聲、臨境音及4D制式於2018年3月23日在中國上映。
(6)科幻小說環太平洋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Raleigh Becket 演員查理·漢納姆
男主角,23歲,羅利貝克特傳奇機甲Gipsy danger(危險流浪者)的駕駛員,有豐富的作戰經驗。羅利的哥哥去世後,羅利就一直掙扎在痛失至親的悲慟中難以解脫,在建築工地工作,後來,羅利重新加入了「賊鷗獵人」軍隊。
2、Mako Mori 演員菊地凜子
女主角,22歲,傳奇機甲Gipsy danger(危險流浪者)的女駕駛員,雖然沒有任何駕駛經驗,但她高超的格鬥技巧為以後成為王牌駕駛員打下了深厚的底子,和stacker pentecost有深厚感情。
3、Stacker Pentecost 演員伊德瑞斯·艾爾巴
Stacker Pentecost是PPDC環太平洋防禦總隊的最高長官,之前是探戈狼機甲的操控人,最後由於尤里卡突襲者的駕駛人之一手部受傷的原因,他操控尤里卡突襲者的同時他與怪獸同歸於盡,為了和平他獻出了生命。
4、邵麗雯 演員景甜
一位不折不扣的女強人,雷厲風行是她一貫的行事風格。她極力推行「無人機甲」,但無人機甲卻被反派控制襲擊了基地。最後她操控小機甲「拳擊手」協助「復仇流浪者」從而擊敗最終boss「合體怪獸」。
7. 推薦一些與《環太平洋》差不多的電影或小說
《變形金剛》、《超人鋼鐵之軀》、《復仇者聯盟》、《鐵甲鋼拳》、《機械威龍》、科幻背景的推薦:《心慌方》、《時間規劃局》、《盜夢空間》、《少數派報告》、《銀翼殺手》
怪獸類推薦個:《黑暗侵襲》
另外忍不住再推薦個人喜歡的幾部:《時間旅行者的妻子》、《蝴蝶效應》、《十二猴子》、《銀河系漫遊指南》、《楚門的世界》
8. 環太平洋的小說叫什麼名字
環太平洋是沒有所謂原著的小說。它只是一個劇本,不是根據小說改編的。
《環太平洋》是吉爾莫·德爾·托羅執導的一部科幻電影,由查理·漢納姆、 菊地凜子、伊德瑞斯·艾爾巴、朗·普爾曼等人主演,電影於2013年7月12日美國上映。
《環太平洋》故事主要講述人類遭受了太平洋海底巨型怪獸的入侵,為了抵抗海洋怪獸的進攻,人類研製出了高大的機器戰士並配備有最頂尖科技的裝備對來犯的怪獸進行還擊。電影聚焦Raleigh Becket(查理.漢納姆飾)在身上,他曾是一位退役的駕駛員,他將在片中與未曾實戰的Mako Mori(菊地凜子飾)聯手,駕駛被廢棄很久的危險流浪者機甲「Gipsy Danger」對抗入侵的怪獸。
2015年4月24日官方宣布續集《環太平洋2》影片由原來的2017年4月7日推遲到了8月4日。
簡介
當被稱為怪獸的外星怪物從海中勢不可擋地冒出來時,它們帶來的,是一場奪取百萬生命和人類資源的戰爭。接連摧毀舊金山、馬尼拉和墨西哥等城市後,怪獸數量與攻擊次數越來越多。為了對抗怪獸的襲擊,人類啟動代號「機甲獵人」(Jaeger)的作戰計劃,亦即以「巨大神經元合體機械人」為地球設下防衛機制。
兩名駕駛員必須透過神經元合體,才能同步操縱巨大的機械人,一旦連結失敗,就會引發大災難,只是這群配備精良的機械人,卻仍然擋不住洶涌襲來的殘暴巨獸。
駕駛員羅利(查理·漢納姆飾)和哥哥楊希在一場怪獸作戰中,哥哥不幸被怪獸吞噬,羅利因此意志消沉,逃離戰斗前線。但隨著怪獸威力越來越強大,攻擊越來越頻繁之際,機甲獵人數量也越來越少。羅利和來自日本的新人麻子(菊地凜子飾)必須駕駛危險流浪者機甲,擔負起拯救全世界的重責大任,在面對怪獸威脅與兩人各自傷痛記憶的過往,他們能夠成功達成任務嗎?
9. 和《環太平洋》類似的科幻電影。
①龍黃蜂:
當她的父親遠征神秘消失之後,美麗的昆蟲學家吉娜和她的助手朗達來到了這片熱帶雨林尋找父親的身影。由於在叢林中有許多的搶劫和襲擊,他們由一隊全副武裝的士兵護送。在路途中,她們遭到了一隊游擊隊的襲擊,並發生了槍戰。
就在事情糟透的時候,部落的龍黃蜂大規模的出現,它們向士兵們噴射火焰。士兵們不僅要擊敗那些土匪,還要想辦法從龍黃蜂嘴裡活下來…...
②星球大戰:
《星球大戰》(英文:Star Wars),中文可簡稱星戰,是美國導演/製作人喬治·盧卡斯所製作拍攝的一系列科幻電影。《星球大戰》三部曲,首部星球大戰的人物及故事是參照越南戰爭還有日本導演黑澤明的《戰國英豪》所創作而成。1990年代末開始他拍攝了最初的三部曲之前的故事。同時他把最初的三部曲改為六部系列。
③機械戰警:
《機械戰警》是由何塞·帕迪里亞執導,喬爾·金納曼、塞繆爾·傑克遜、加里·奧德曼等主演的一部科幻電影,改編自1987年保羅·范霍文執導的同名電影。影片於2014年2月12日在美國上映,2014年2月28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影片的故事背景與原版基本相同,故事設定在2028年的底特律,男主角亞歷克斯·墨菲是一名正直的警察,被壞人安裝在車上的炸彈炸成重傷,為了救他,OmniCorp公司將他改造成了生化機器人「機器戰警」,代表著美國司法的未來。
④星際迷航:
《星際迷航》(Star Trek,又譯作《星際旅行》等)是由美國派拉蒙影視製作的科幻影視系列,由6部電視劇、1部動畫片、13部電影組成。該系列最初由編劇吉恩·羅登貝瑞(Gene Roddenberry)於20世紀60年代提出,經過近50年的不斷發展而逐步完善,成為全世界最著名的科幻影視系列之一。
它描述了一個樂觀的未來世界,人類同眾多外星種族一道戰勝疾病、種族差異、貧窮、偏執與戰爭,建立起一個星際聯邦。隨後一代又一代的艦長們又把目光投向更遙遠的宇宙,探索銀河系,尋找新的世界、發現新的文明,勇敢地前往前人未至之地。
⑤星際蟲族:
故事說的是未來世界的事。那時的地球人似乎不再彼此殺戮了,因為他們有了共同的敵人:來自外星的蛛形動物。災難:入侵者不是省油的燈,我們的男主人公帶著必勝的信心和充分的准備去了,結果首戰不利。男主人公不但被他的父母深深地關愛著,而且還先後和兩個姑娘發生著感情糾葛。當地球上的星河戰隊即將發起全面反攻時,男主人公大有不勝不還之慨。
在一個山谷里,瑞科一部遭到成百上千隻是昆蟲的襲擊,它們像潮水般涌來,先進的機槍在它們面前顯得無能為力。一番激戰之後,只有瑞科和弗洛瑞絲等幾人倖存下來。這時,瑞科意識到必須藉助於更先進的武器來抗擊這些殺人怪物,於是他帶領余部與卡門和巴卡洛並肩作戰,向敵人發起還擊……
(9)科幻小說環太平洋擴展閱讀:
以影片攝制時已被揭示或尚在揭示的科學原理或科學現象作為劇作基礎,展現某一虛構世界中的戲劇性事件的影片,即為科幻片 。科幻電影所描寫的是,發生在一個虛構的、但原則上是可能產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戲劇性事件 。
1.奇觀與獵奇
從梅里愛開始,科幻影片就與令人目眩的奇觀密不可分。宇宙太空、宗教神話、異域探險、歷史傳奇、童話世界……在梅里愛的數百部長短不一的影片中,遍布了各種奇觀和幻想。但科幻題材對梅里愛而言,並非科學的延伸,而是藉以呈現景觀的道具。
梅里愛的興趣並不在於將電影作為「敘事藝術」來發展。他更為看重的是電影作為奇觀呈現工具的能力。正如喬治·薩杜爾所評價的:「梅里愛利用特技經常是為了使人感到驚奇,它本身成了一個目的,而不是一種表現手段……梅里愛發明的是未來電影的音節,但他應用的卻是莫名其妙的咒語而非表達意思的語句 。」
奇觀是電影的本質之一。科幻電影興起的幾十年中,獵艷奇觀的天性驅使著人們湧入影院,把大把大把的鈔票塞入好萊塢的腰包;而好萊塢也看準了科幻電影的斂財天賦,將科幻電影的奇觀特性一次次的強化乃至異化。當觀眾某一天對世界上最不可思議的奇觀報以鼾聲的時候,估計好萊塢視覺系的科幻導演只能將海洛因粉末撒在電影院的空氣中,別無它法刺激觀眾的神經了。
2.與科幻小說
太陽下沒有真正新鮮的事物,科幻的想像力也無法超出柏拉圖為人們畫下的認知洞穴。大師的科幻電影也無非是祖傳的老三樣不斷舊飯新炒。選題集中現象在好萊塢科幻片里尤為明顯,導演基本上是在重復作家的創意。很多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影片都來源於著名科幻小說,或完全改編自小說原文,或籍由小說的一些著名情節、片段以及理念來獲得靈感。
僅菲利普K迪克一人被改編的電影就包括:1981年《銀翼殺手》、1990年《全面回憶》、1995年《Screamers》、2002年《強殖入侵》、《少數派報告》和2003年《記憶裂痕》。著名美國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經典也大量被搬上銀幕,如1966年《奇異潛航》、1999年《變人》、2000年《黃昏》、2004年《我,機器人》。這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科幻類電影的選題局限。
究其原因,一方面這幾種科幻題材更適合於搬上銀幕;另一方面,從商業的角度看,這些選題已經成為大眾消費和票房號召的符號,更容易引發出人們對影片的期待和熱衷。如果某個電影是冷僻的太空物理學題材,那麼導演一定要加上足以吸引眼球的噱頭,諸如太空旅行冒險不慎墜入黑洞的邊緣雲雲。
3.人物形象平面化
科幻電影的另一個特點是人物刻畫和表現的模式化傾向,較少有深入的人性揭示和反思。
在大多數的科幻電影中,一般都有一個全能的超級英雄,而這個超級英雄的大部分名額都被男性所佔據,女性只是在其中作為點綴和陪襯。例如《黑客帝國》中的尼奧,《少數派報告》中的喬恩,《我,機器人》中的偵探史普納……
他們天生就具備了常人所不及的敏捷和睿智,關鍵時刻總能化險為夷。他們沒有深層次的個人行為動機,只是天生而來的被迫害者和反抗者。他們沒有復雜的情感斗爭,沒有令人信服的個人性格……但是,這毫不影響科幻片的票房收入和觀眾認可度。
不僅如此,科幻片甚至允許主要人物的缺席和主線的模糊,科幻經典之作《太空漫遊2001》就充斥著冗長的硬科幻場景描述和細節刻畫,人物關系和性格描寫幾乎為零,其主旨據稱在於揭示人類科學發展的核心奧秘,充滿了神秘主義思辯和唯心哲學色彩。
當然,好萊塢也在不斷豐富人物的菜譜,《黑衣人》的白黑配、《黑客帝國》的人種拼盤、《星球大戰》的ET秀……角色的變化日益新奇。但是,這里人物依舊是場面的佐料,主角依舊是性格簡單的英雄……否則,那就是搶戲——搶奇觀的戲。
4. 科幻外套與審美俗套
實際上,好萊塢的科幻電影大部分只是一個普通劇加上了科學外套。導演們把恐怖片、動作片、災難片和喜劇片的內容加以科幻的修飾,使之看起來如同科幻片,其本質的敘事結構和元素配比仍然延續了其他類型的電影。
部科幻電影都有大量的打鬥場面,以至於人們往往搞不清楚個別正宗的動作片——如《007》電影中的某些集到底是科幻片還是動作片。實際上科幻片基本上無法剝離其動作元素,二者相區別的特徵或許只在於誰為誰服務——到底是科幻元素裝點動作電影還是動作噱頭服務於科幻電影……說到底,二者其實是無法區分。
還有與災難片緊密結合的科幻電影,例如《後天》和《天地大沖撞》等等。不曾發生的災難往往比真實的更具吸引力和沖擊力——冰河時期的突然降臨,彗星撞擊的不期而至……好萊塢的特效使得所有天災人禍都出奇准確地降臨在紐約曼哈頓的附近。
還有科幻加喜劇,科幻加愛情,科幻加偵探等其他模式……只要製片人願意,科幻配料——加什麼鍋底都可以。
10. 書荒。要穿越到電影世界的科幻小說,有穿越《環太平洋》最好
無限流小說很多是這樣的 起點搜無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