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彼得潘是科幻小說嗎

彼得潘是科幻小說嗎

發布時間: 2022-02-04 14:06:04

① 彼得潘的完整故事是什麼

鏈接:

提取碼: a1uw
彼得潘,一個會飛的拒絕長大的頑皮男孩在永無島與溫迪以及她的弟弟們的所遭遇到的各種歷險故事。彼得潘的劇作於1904年12月27日在倫敦首演,由Nina Boucicault領銜主演。
1905年於百老匯上演,主演為Maude Adams。不久後由Marilyn Miller和Eva Le Gallienne參與演出的無聲電影於1924年上映。此後這部劇作曾被改編為音樂劇,電視節目以及兩部有聲電影——其中1953年的電影是由迪士尼出品的標准長度的動畫電影,另一部則是2003年的英國電影,以其華麗的場景及特效著稱。彼得潘的舞台劇在英格蘭是以其最初的形式每年上演。而美國上演的則是1954年的音樂劇版本,此版本因在電視上播出而流行。

② 《彼得潘》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

一天晚上,彼得·潘來到小姑娘溫蒂家,教溫蒂和她的兩個弟弟在空中飛,並把他們帶到了虛無島。他們一到島上,歷險就連連不斷。他們遇到了印第安人、海盜、美人魚……由於海盜胡克的作祟,戰爭不斷爆發,海島無寧靜之日。但盡管不幸事件接踵而至,彼得•潘卻總能大顯身手,想出巧計搭救夥伴們。

彼得·潘,一個滿口珍珠般的乳牙,穿一身用樹葉和樹漿做的衣服,不願長大也永遠不會長大的可愛的小男孩。出自於蘇格蘭作家詹姆斯·巴里的筆下.

彼得·潘這個形象是永無盡止的游樂、永恆童年、永不衰老的精神象徵。《彼得·潘》將荒誕幻想、仙人故事、驚險情節,運用性格刻畫、心理描寫、諷刺和幽默等手段紡織在一個小小的故事裡。它既像一場令人眼花繚亂的馬戲,又像一首狂想曲,給讀者以強烈的震撼力。

(2)彼得潘是科幻小說嗎擴展閱讀

《彼得·潘》是蘇格蘭小說家及劇作家詹姆斯·馬修·巴利(James Matthew Barrie,1860年——1937年)創作的長篇小說,該故事原本為舞台劇,作者將劇本小說化,於1911年首次在英美出版,原名《彼得·潘與溫迪》(Peter Pan and Wendy)。

小說講述一個會飛的淘氣小男孩彼得·潘和他在永無島的冒險故事,同他相伴的還有溫蒂·達令(Wendy Darling)及她的兩個弟弟、精靈婷科·貝爾(Tinker Bell,或譯奇妙仙子)、迷失少年們(Lost Boys),以霍克船長(Captain Hook)為首的一群海盜是他們最大的威脅。

《彼得·潘》是一部幻想童話,故事主要發生的地點永無島,是作者虛構出來的一個幻境,彼得·潘會飛,而且永遠長不大,還有小仙女叮叮鈴,這些都體現著這部童話的幻想性。當然這部童話也有真實的人,比如說溫迪和她弟弟們,而溫迪們是被彼得·潘描述的永無島吸引。

而溫迪是主動要求彼得·潘帶他們進人永無島的。就在一個黑暗的夜晚,一個會飛的男孩彼得·潘飛到了他們的窗前,說要教會他們飛翔,帶他們去一個充滿冒險的地方。溫迪、約翰和米高高興極了,於是,他們很快就跟著彼得·潘學會了飛,而且飛到了一個美麗的海島—永無島。

溫迪有些關於成長的困惑,在永無島上經歷各種冒險的同時漸漸明白什麼是愛情、友情和親情,漸漸明白成長的意義。當然還有不願長大的彼得·潘,雖然彼得最後沒有長大,但是在經歷了和溫迪的種種冒險之後他已經發生了變化,他其實已經有所成長。

但人永遠拒絕不了長大。當你不是一個孩子時,你就會失去了你的想像力,你的身軀會變得日益沉重,一些美好單純的東西會漸漸被忘卻,只剩下世俗的紛擾。永遠不要長大,這是一個孩子童話般的夢想。

每一個孩提時擁抱過童話的人心底都曾存在過一個彼得·潘,可是他最終會在你成長的過程中從你的心中淡去,小說體現了成長的無奈和一種人生的必然。

③ 《彼得潘》的結局是什麼這個有第二部么

如果你問的是真人版電影,結局是溫迪回了家,而彼得留在夢幻島,他最終忘掉了溫迪,兩個人沒有再見過面;應該沒有第二部了,都隔了這么多年了。不過好萊塢會再重拍這個故事也說不定。
動畫版結局大同小異,不過好像有個第二部,是迪士尼自己續編的,沒什麼意思。
最後說一聲,《彼得潘》小說的結局跟電影里的不一樣的哦,個人更喜歡原書的結局,建議去買這本書看看吧~
希望能幫到你~

④ 《彼得潘》

這是一個與成長有關的童話。

人永遠拒絕不了長大。當你不是一個孩子時,你就會失去了你的想像力,你的身軀會變得日益沉重,一些美好單純的東西會漸漸被忘卻,只剩下世俗的紛擾。
永遠不要長大,這是一個孩子童話般的夢想。每一個孩提時擁抱過童話的人心底都曾存在過一個彼得潘,可是他最終會在你成長的過程中從你的心中淡去,小說體現了成長的無奈和一種人生的必然。

「這是最好的結局吧,就象溫蒂自己認為的。畢竟,作者還是留下了新的希望,溫蒂的孩子們繼續跟著彼得潘飛到永無鄉去,盡管一個個孩子總要長大,孩子的夢想卻世世代代,傳承不息。
也好吧。早已長大的我們也只能這樣相信。雖然還是忍不住有些惆悵。」

——————
「邪惡的海盜船長胡克對他說,你可愛的溫蒂最終還是會離開你,他從天空墜落,無力抵抗,此時他的心中充滿憂傷。彼得潘的形象彷彿是代表了人們心中的理想想法:如果可以的話,永遠都不要長大。因為成人的世界有太多紛擾,意味著要失去換來成長。」
——
我個人認為胡克船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現實社會,他有著殘酷而現實的靈魂。而這些和彼得潘所認為的一切都是矛盾的,所以他才會想要去對抗他。所以無論是胡克船長還是文中的任何一處,無不在描述著童年的美好,還有成長和現實的沖突。這種沖突我們無法去避免,只能無奈地去接受,所以我們還能感受到書中那種快樂里淡淡的惆悵。
————
說胡克的真實身份並不是說他在小說外現實中的身份,而是他在小說中的真實身份。可能在他成為海盜前,他是一所有著所謂良好風氣,並且極其著名的學校的學生。作者通過描寫胡克的行為,來突出在他少年時所受的教育風氣。作者把這種風氣以胡克船長這樣反面的人物表現出來,確實有否定作者當時所在年代教育形式的意思。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學校,社會,這些都是成長的一部分,胡克船長也曾是一個天真的孩子,但是在慢慢長大的過程中,他被現實(如學校,社會)逐漸改造成了一個這樣的人,可以說,這也是從側面突出了成長的悲哀。所以,無論是作者怎樣寫,他還是離不開他想要表達的主題的,一切都是關於成長。

本書是英國著名作家詹姆斯·巴里的成名作,主要敘述了溫迪和彼得·潘等幾個小孩在夢幻島的奇遇,故事創造了一個讓孩子們十分憧憬的童話世界——永無島,島上無憂無慮的仙女、美人魚、丟失的孩子們以及那個用蘑菇當煙囪的「地下之家」,對孩子們來說,都是一種最純朴、最天然的境界,而主角彼得·潘那種「永遠不想長大」的思想與行為更是淋漓盡致地呼出了孩子們的心聲。

彼得·潘來自孩子們想像中的國度「永無國」,他具有所有小男孩共有的心思和特點:害怕上學,拒絕長大,熱衷冒險,行俠仗義,純潔無邪,勇敢無畏。一天夜裡他飛進達林家三個孩子的卧室,把溫迪、約翰和邁克爾帶到了「永無國」。「永無國」里居住著孩子們心目中所有有趣的、刺激的、神秘的人物:印第安人、海盜、美人魚、鱷魚……彼得·潘和兇狠狡詐的海盜頭子胡克船長是勢不兩立的死對頭。孩子們在這里過著無憂無慮而又冒險刺激的生活。一天,孩子們被胡克船長抓走了,他要讓他們走跳板淹死……
回到家中的孩子們漸漸長大了,所有發生過的這一切都逐漸被淡忘了,他們甚至不再相信這些都是真的。不過這一切並沒有結束。許多年以後,溫迪也成為了一個母親,一個春天的夜晚,那個長著一口乳牙的小男孩又飛回來了……
《彼得·潘》原為一部童話劇,1904年在倫敦首演。一百年以來,《彼得·潘》在各國舞台上反復上演,多次被拍為電影,並被譯成各種文字。
「彼得·潘」——這個不肯長大的男孩,已經成為西方世界無人不知的人物,象徵著永恆的童年和永無止境的探險精神。

⑤ 彼得潘是屬於什麼類型的圖書

集精靈世界、冒險、幻想、友情、童年於一體的經典外國故事

至於適合不適合中國人看?還是算了吧。

玩玩游戲還行,就像我們當年看小鬼當家一樣,現實中的盜匪根本不可能那麼低能。

有一個同名游戲,是80後童年的回憶,非常好玩,現在看來也是不錯的橫板過關游戲。

圖書內涵很深刻讀起來很刺激,但我也認為是文學家們過度解讀。以下內容抄於網路:

作品主題
《彼得·潘》是一部幻想童話,故事主要發生的地點永無島,是作者虛構出來的一個幻境,彼得·潘會飛,而且永遠長不大,還有小仙女叮叮鈴,這些都體現著這部童話的幻想性。當然這部童話也有真實的人,比如說溫迪和她弟弟們,而溫迪們是被彼得·潘描述的永無島吸引。而溫迪是主動要求彼得·潘帶他們進人永無島的。就在一個黑暗的夜晚,一個會飛的男孩彼得·潘飛到了他們的窗前,說要教會他們飛翔,帶他們去一個充滿冒險的地方。溫迪、約翰和米高高興極了,於是,他們很快就跟著彼得·潘學會了飛,而且飛到了一個美麗的海島—水無島。溫迪有些關於成長的困惑,在永無島上經歷各種冒險的同時漸漸明白什麼是愛情、友情和親情,漸漸明白成長的意義。當然還有不願長大的彼得·潘,雖然彼得最後沒有長大,但是在經歷了和溫迪的種種冒險之後他已經發生了變化,他其實已經有所成長。
但人永遠拒絕不了長大。當你不是一個孩子時,你就會失去了你的想像力,你的身軀會變得日益沉重,一些美好單純的東西會漸漸被忘卻,只剩下世俗的紛擾。永遠不要長大,這是一個孩子童話般的夢想。每一個孩提時擁抱過童話的人心底都曾存在過一個彼得·潘,可是他最終會在你成長的過程中從你的心中淡去,小說體現了成長的無奈和一種人生的必然。[6]
《彼得·潘》這部作品事實上是成人懷戀美好童年的一個神話。一方面,它用生動、明快的筆法描述了一個至真至純的兒童世界,讓人看到了處於人生源頭的童年是人類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個階段。另一方面,作者又滿懷遺憾和無奈地暗示:童年雖美好,卻無法挽留,人終究要長大步入墮落的成人世界。從童年到成年的轉變,人類不僅失掉了童年和童真,同時也是個性受到壓抑和人性被扭曲的過程。而彼得·潘的存在,說明人類有著周而復始、永存不滅的童年和童心,這份童心讓人們心曠神怡、遐思無限,忘卻成人世界的喧囂浮華,從而得到精神上的慰藉。[5]

藝術特色
《彼得·潘》是一部水平很高的「意象小說」,其中鋪滿了撲朔迷離、似幻似真的意象,初看似覺不可能發生,細想想卻都有它的心理依據。成人在審美過程中,更側重於這些意象的「意」,由此帶來無窮的回味和思索;兒童則專注於意象的「象」,他們用不到「意」的點撥和暗示,他們的心靈與作品中的奇妙形象是息息相通的。在審美中,兒童們的「激情的宣洩」與「心靈的補償」,在性質上與讀《愛麗絲夢遊仙境》時相似,在程度上則要強烈得多了。因為這部作品畢竟帶有了更多的現代感。[1]
小孩子們的學飛。孩子很容易飛起來,只要彼得降臨後,稍一指點就行了。他們先在家裡團團轉地學飛,不久就能飛出窗去,飛越大海和藍天,誰也不能阻擋他們了。不僅達林先生家的三個孩子如此,據說所有的孩子,都是如此。溫迪長大以後,溫迪的女兒珍妮果然一遇到彼得·潘,很快就學會了飛翔。
作品中大部分故事所發生的所在地——夢幻島。這是一個神秘的環境,是孩子們幻想成真的地方,就像當年卡洛爾筆下的「奇境」一樣。對於島上的一切,作者都是寫得一本正經,言之鑿鑿,好像真的在發生一樣;但這種一本正經又帶著明顯的兒童心態和口吻,因此就特別耐人尋味。[1]

⑥ 彼得潘作者是誰啊

《彼得·潘》是蘇格蘭小說家及劇作家詹姆斯·馬修·巴利(James Matthew Barrie,1860年——1937年)創作的文學作品,該故事原本為舞台劇,作者將劇本小說化於1911年首次在英美出版,原名《彼得·潘與溫迪》(Peter Pan and Wendy)。
內容簡介:
《彼得·潘》的情節十分有趣,寫的是達林先生家裡的三個小孩,經受不住由空中飛來的神秘野孩子彼得·潘的誘惑,很快也學會了飛行,趁父母不在,連夜飛出窗去,飛向奇異的「夢幻島」。這島上既有兇猛的野獸,又有原始部落中的「紅人」,還有可怕的海盜,當然還有仙女和美人魚,總之,經常出現在兒童夢中和幻想中的一切,這里都有;因此也就有與猛獸搏鬥的打獵,有紅人與海盜之間或孩子們與海盜之間的真正的戰爭。孩子們脫離了成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在彼得·潘的率領下,自己處理一切事務,盡情玩耍,也歷經了各種危險。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說:「在他們看來,沒有媽媽照樣可以過得很愉快。只有當媽媽的才認為,孩子離開了媽媽便不能生活。」可是後來,這些離家出走的孩子——尤其是其中的大姐姐溫迪,開始想媽媽了,在她的動員下,孩子們告別了給他們帶來過無限歡樂的「夢幻島」,飛回了家中。後來他們都長成了大人。只有彼得·潘永不長大,也永不回家,他老在外面飛來飛去,把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帶離家庭,讓他們到「夢幻島」上去享受自由自在的童年歡樂。作品的最後一句是這樣寫的:「只要孩子們是歡樂的、天真的、無憂無慮的,他們就可以飛向夢幻島去。」

⑦ 彼得潘是什麼

彼得·潘,一個滿口珍珠般的乳牙,穿一身用樹葉和樹漿做的衣服,不願長大也永遠不會長大的可愛的小男孩。出自於蘇格蘭作家詹姆斯·巴里的筆下,《彼得潘:不會長大的男孩》的主人翁。後又被改編搬上電影銀幕——迪士尼電影《小飛俠》,哈根執導的真人版《彼得·潘》。

根據日本富士電視台系列的節目「軼事泉水 ~好棒的冷知識~」里說明,彼得潘不為人知的秘密,據節目人員他們找到貝瑞博物館里的一位叫比爾·達令(Bill Darling)的人解釋道,貝瑞在他初版的小說里寫著。

原文:「When they seem to be growing up,which is against the rules. And Peter was killing them off vindictively as fast as possible。」(當孩子們長大了,那就違反了永無島的規則,彼得會以最為惡毒的報復心態,快速的殺了那些長大的孩子們。)

(7)彼得潘是科幻小說嗎擴展閱讀:

彼得·潘這個形象是永無盡止的游樂、永恆童年、永不衰老的精神象徵。《彼得·潘》將荒誕幻想、仙人故事、驚險情節,運用性格刻畫、心理描寫、諷刺和幽默等手段紡織在一個小小的故事裡。它既像一場令人眼花繚亂的馬戲,又像一首狂想曲,給讀者以強烈的震撼力。

彼得·潘給小姑娘溫迪和她的兩個弟弟邁克爾和約翰身上撒了仙粉,於是他們一起飛到夢幻島上。歷險故事連連不斷(美人魚的礁湖等),「永沒有枯燥乏味的時候」。

彼得·潘和同他一道飛到夢幻島上的孩子們,在那裡遇見了上述童話人物。由於終年海盜詭計多端、處處作祟,海島無寧靜之。盡管不幸事件接踵而至,勇敢的彼得·潘還是想出妙計搭救了夥伴們。

彼得·潘和小姑娘溫迪分別時,答應每年春暖花開之時來看望她。後來溫迪長大出嫁了,彼得·潘又與溫迪的女兒玩,又把溫迪的女兒帶到那個奇妙無比的夢幻島上,溫迪的女兒長大出嫁後,又把溫迪的外孫女找去作伴。

⑧ 彼得潘的作者簡介

彼得·潘(Peter Pan)是蘇格蘭小說家及劇作家詹姆斯·馬修·巴里筆下的虛構人物。詹姆斯·馬修·巴利爵士,第一代從男爵,OM(英語:Sir James Matthew Barrie, 1st Baronet,1860年5月9日-1937年6月19日)。

詹姆斯·馬修·巴里是蘇格蘭小說家及劇作家,世界著名兒童文學《彼得潘》的作者,1882年畢業於愛丁堡大學,曾擔任過記者;1895年移居倫敦,開始創作散文、小說及劇本。

巴里出生於蘇格蘭奇里梅的一個保守的加爾文派家庭。其父是大衛·巴里是一名紡織工,其母名叫瑪格麗特(Margaret Ogilvy)。夫婦兩人共有十個孩子,詹姆斯·巴里是老九。他個子不高,按其1934年護照,其身高為161厘米。

(8)彼得潘是科幻小說嗎擴展閱讀:

他對劇本寫作也有興趣,曾和亨利·布里爾頓·馬里奧特·沃特森為英格蘭詩人理查德·薩維奇寫過傳記,但這個劇本並不成功,僅演出過一次。不久之後,他在1891年寫就了《易卜生的幽靈》(Ibsen's Ghost)。

他寫作的第三個劇本《Walker, London》(1892)使他得以結識女演員瑪麗·安塞爾(Mary Ansell)。他愛上了這位年輕的女演員,並向她求婚。二人在1894年7月9日結婚。

他給瑪麗買過一隻小聖伯納犬,後來還把它寫進了《小白鳥》裡面。而「安塞爾」這個姓也曾多次出現在他的小說中。

彼得潘這個角色最早出現於1902年出版的《小白鳥》中。他的名作《彼得潘:不會長大的男孩》則在1904年12月28日首演。1911年他把彼得潘的故事寫成小說,即《彼得潘與溫蒂》。

⑨ 彼得潘小說概括

這是一個小女孩的冒險故事,生活在維多利亞時代的女孩溫迪(雷切爾·霍伍德飾),生活在一個不富裕的家庭里。父親達林先生(詹森·艾薩克飾)是銀行職員,母親達林太太(奧莉維亞·威廉姆斯飾)則是附近最美麗的淑女。她平日十分喜愛和弟弟約翰、邁克爾玩海盜游戲,也喜歡跟他們講故事。
一天,溫迪的姨母告訴她,她將會長大,嫁人。溫迪對此感到很不習慣,非常迷茫。
就在一個黑暗的夜晚,一個會飛的男孩彼得·潘(傑里米·森普特飾),飛到了他們的窗前,說要教會他們飛翔,帶他們去一個充滿冒險的地方。溫迪、約翰和邁克爾都高興極了,於是,他們很快就跟著彼得·潘學會了飛,而且飛到了一個美麗的海島——永無島。
原來,彼得·潘是永無島上永遠也長不大的調皮小孩,他和小仙子丁克鈴,以及一群迷失的小男孩一起生活在這個島上,但他們都很喜歡聽故事,於是就請來了溫迪這個擅長講故事的女孩來為他們講故事。
飛到永無島,溫迪立刻被這個美麗而神秘的海島吸引住了,這里有茂密的叢林、高大的樹木,還有野蠻的印第安人,以及橫行附近海面的壞蛋海盜。不巧,他們被彼得的死敵海盜鐵鉤船長(詹森·艾薩克飾)發現,為躲避攻擊,溫迪三人不幸從空中掉下。彼得吩咐丁克鈴帶著男孩們去找溫迪自己則去對付鐵鉤船長。無奈,善妒的丁克鈴向男孩們撒了謊,使溫迪陷入危險。幸好射來的箭被溫迪的項鏈擋下。男孩們帶著溫迪她們找到了六、七個隱蔽的樹洞,這就是他們在永無島上的秘密基地,平時他們在海島的深處探險,晚上累了就回到樹洞休息游戲。
另一方面,約翰和邁克爾巧遇印第安部落的公主,為了救她,被鐵鉤船長捕獲。為了營救他們,以及打倒死敵鐵鉤船長,彼得和溫迪與他展開了一場激戰……

熱點內容
哪個小說網站適合言情新手 發布:2025-05-11 04:24:53 瀏覽:429
腹黑邪王狂寵妃小說免費閱讀全文 發布:2025-05-11 03:58:34 瀏覽:515
紅塵煙雨漬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5-11 03:51:10 瀏覽:99
至尊邪天小說免費全文閱讀 發布:2025-05-11 03:45:36 瀏覽:42
將軍廢後一度君華小說全文閱讀 發布:2025-05-11 03:04:31 瀏覽:711
都市青春男主逆襲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11 01:45:49 瀏覽:130
三國gl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5-11 01:33:36 瀏覽:255
被女人蹂躪小說閱讀 發布:2025-05-11 01:04:41 瀏覽:152
穿越五百年前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5-05-11 00:44:33 瀏覽:784
已完結玄幻小說排行榜2016 發布:2025-05-11 00:38:20 瀏覽: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