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振俠科幻小說續寫亦舒
㈠ 誰知道衛斯理小說中原振俠最後的結局
倪匡筆下的原振俠,結局是自愛神星返回地球的途中,迷失於茫茫宇宙之中。
但是,在之後的衛斯理故事中,原振俠的結局又有了新的發展。
原振俠是在從愛神星返回地球的途中,進入了多向式時間。
一般我們理解的時間,是單向式時間,以「今天」為標桿,總是說「今天之前」或者「今天之後」,只能在一根線上進行。
而多向式時間則有「今天之上」、「今天之下」、「今天之左」、「今天之右」,這時間便是立體的。
原振俠處於多向式時間中,曾目睹了地球的形成。他因為很享受這種單人生活的孤獨感,所以不願回到原來的單向式時間了。
要注意的是,原振俠最後是不願回來,而不是迷失在太空中。
以上就是原振俠的最終結局。
㈡ 原振俠與衛斯里的背景
你想知道什麼背景啊?
名醫原振俠喜歡冒險,一次在泰國勇救降頭族酋長之女芭珠,卻身中七重血咒,幸得芭以已之護身符相救得以不死!原回港未知血咒未消,突然原血脈爆破,乃急找衛斯理求助。衛乃與原返泰國找芭助尋大佛透明珠解咒,中途屢遇族中大巫師所使之妖法及魔怪所阻。衛最後使用白泰夫婦的降魔武器終將巫師消滅,並替原芭二人解除毒咒。
㈢ 有沒有寫倪匡平生的書
有的,不是傳記體。香港四大才子私人筆記:《蔡瀾談倪匡》
本書為「蔡瀾小品新選」叢書之一,讓你見識「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
新浪讀書:《蔡瀾談倪匡》http://book.sina.com.cn/nzt/history/his/cailantannk/
㈣ 亦舒的作品
我覺得女人都應該看看<我的前半生><我們不是天使>.至於<喜寶>我至今未看完,個人不是特別喜愛.<人淡如菊>也不錯吧.
㈤ 原振俠的小說簡 介
《原振俠系列》共有三十二部作品,從1981年脫稿的第一本《天人》,到最後一本《天皇巨星》,創作時間恰好是整整十年。與倪匡其他的系列小說相比,《原振俠系列》里更注重男女感情的描寫,而且經常是一見鍾情繼而生死相許的戀情。
倪匡因移民而停筆,但他授權在香港文化界頗有名氣的香港作家協會理事的沈西城,用「原振俠」為筆名繼續撰寫此系列科幻小說。沈西城的小說叫作《原振俠新傳奇系列》,以原振俠第一人稱撰寫,至今約有二十本出版發行。其中的第一部《魔狼》被認為是抄襲田中芳樹小說《夢幻都市》。
原振俠也曾經在亦舒的《朝花夕拾》,《弄潮兒》和《天秤座事故》,《小宇宙》等小說里出現。而且亦舒也遵循原振俠小說里的稱呼,叫衛斯理「那位先生」,白素「那位夫人」。
㈥ 原振俠與衛斯理
導 演: 藍乃才
主 演:周潤發/張曼玉/胡慧中/爾東升/狄 威/錢小豪
原 著:倪匡
上 映:1986年
地 區:香港
對 白:普通話
顏 色:彩色
聲 音:Dolby AC3 5.1
時 長:77 分鍾
類 型:動作/冒險/恐怖
分 級:Australia:MA
[編輯本段]
【劇情簡介】
名醫原振俠喜歡冒險,一次在泰國勇救降頭族酋長之女芭珠,卻身中七重血咒,幸得芭以已之護身符相救得以不死!原回港未知血咒未消,突然原血脈爆破,乃急找衛斯理求助。衛乃與原返泰國找芭助尋大佛透明珠解咒,中途屢遇族中大巫師所使之妖法及魔怪所阻。衛最後使用白泰夫婦的降魔武器終將巫師消滅,並替原芭二人解除毒咒。
[編輯本段]
【演職員表】
周潤發 .... Wei (as Chow Yun Fat)
張曼玉 Maggie Cheung .... Tsai-Hung
胡慧中 Sibelle Hu .... Su
狄威 Dick Wei .... Huh Lung
王龍威 .... Head Terrorist
爾冬升 .... SDU Officer
倉田保昭 Yasuaki Kurata .... Captain Ho
錢小豪 Siu-hou Chin .... Dr, Yuan Chen-Hsieh
利智 Nina Li Chi .... Girl drinking champagne (uncredited)
Joyce Godenzi
Ken Boyle .... The Professor
Sau-Lai Tsui .... Betsy
[編輯本段]
【影評】
這是一個傳奇片,充滿了神秘色彩,故事拍得很好,而且也有驚險的打鬥場面。但有些地方卻令觀眾不滿意,原因有二:首先科幻片是靠推理懸念以及大場面的未知科學場面取勝的,本片則傾向於大雜燴的尋寶模式;其次,本片是根據衛斯理小說意念拼湊出來的故事,並非衛斯理的原著,有嘩眾取寵之嫌。
當然,拋開以上原由,本片也不失是一部不錯的商業電影。
「衛斯理」與香港電影
和我一樣,許多人喜歡看衛斯理的小說。
衛斯理就是倪匡,他的特長是靠筆賺錢,他賺了許多錢(有人說他是唯一個靠寫稿致富的人),舊話說倪匡和黃沾是香港的兩顆文曲星下凡,而倪匡和其妹妹亦舒都是香港流行文學的代表。他寫很多東西,小說(武俠,科幻居多),散文隨筆,劇本等。當然,他最出色的是科幻小說。衛斯理的科幻小說文筆一般,但他有著超強的故事和幻想構思能力,傳奇味很濃的的故事加上妙想天開的科幻想法,就這樣吸引住了大家。
當金庸古龍梁羽生的小說再大陸風行時,衛斯理的小說卻有意的沒有大規摸引進(或許是他的政見所致)。而當金庸古龍梁羽生的小說被大規摸搬上熒屏時,衛斯理的小說卻沒有這摸好的福氣。為甚摸呢?其實象衛斯理,原振俠,羅開,高達的人物形象已經很深入人心了。科幻題材不好?不是吧,好來屋那許多科幻片都很有影響啊!
原因莫名,或許是香港人不愛或不善長拍科幻電影(其實還是有一些的),或許是沒有一部巨作成名(香港電影有名的跟風),或許成本太高又或者地理限制,誰知道呢?
不過,仍是有一些衛斯理電影的。
《原振俠與衛斯理》這部電影花了許多功夫,光演員就就請來了周潤發(飾衛斯理),張曼玉兩個大牌,另外,武打明星錢小豪演了原振俠這個角色。故事是說降頭的,大約是原振俠到了南洋,遇到了降頭,還有尋寶甚摸的等等,搞不太定,便又請教衛斯理-------這是一個傳奇片,充滿了神秘色彩,故事拍的很好,而且也有驚險的打鬥場面。但我卻不滿意,原因有二:首先科幻片是靠推理懸念以及大場面的未知科學場面取勝的,本片則傾向於大雜儈的尋寶模式。其次,本片是根據衛斯理小說意念拼湊出來的故事,並非衛斯理的原著,有嘩眾取寵之嫌。當然,拋開以上原由,本片也不失是一個不錯的商業電影。
《衛斯理傳奇》這部電影較早,大約拍於一九八幾年,不過拍的還算出色。衛斯理由當時的巨星許冠傑飾,王祖賢飾白素,狄龍飾白奇偉。和《原振俠與衛斯理》一樣,本片也是根據衛斯理小說意念拼湊出來的,不過本片的構思很浮合衛斯理故事的精髓-----以外星飛船來解釋宗教聖物並加以傳說聯想在衛斯理故事中是司空見慣的,而且白奇偉和衛斯理的矛盾也處理的很好,最後「飛龍在天」的鏡頭也蠻有水準。當時的演員陣容也算不錯了,還有那個矮子泰迪羅賓(本片導演)表現的也不錯。基本上做到樂傳奇與科幻的結合。
《老貓》這部電影是根據衛斯理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其中李子雄飾衛斯理。本片基本上還算忠於原著,整個事件過程只做了少微的修改。不過,由於小說本身以及成本的關系,電影拍的不太成功,時間只有80多分鍾,而且有些地方拍的跟恐怖片似的(該小說也有點恐怖)。值得一提的是電影中的主角-----老貓還是給人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海市蜃樓》很早的一部電影,我不記得主人公的名字是否衛斯理了,不過這都不重要,因為我清楚的記得該影的劇情是來自於《虛像》這篇小說。衛斯理在電影中變成了記者(是兩個角色的結合),另外,歷史背景也有很大的改變,而且在科幻方面好像沒有甚摸發揮,倒是強調了人性,整個電影似乎帶著一些寓言的味道。雖然如此,但故事結構與原著相差無幾,這也表明了衛斯理在編織傳奇上的才華,因為故事就那摸浪漫與殘酷。
另外,據說還有一部《衛斯理之霸王卸甲》,沒看過(或許就是《衛斯理傳奇》),而江湖風傳的《藍血人》(踞說由劉德華主演),一直如風中之影,令人難以捕捉,不知何時會出來。我想,衛斯理的電影應該不會只有這些(我看的電影也少)。
不過,我們不能只以這些電影來看衛斯理在影界的影響力,其實衛斯理的一些科幻想法已經很深入人心了,香港的電影在表現一些神秘的現象時都被衛斯理的思想潛移默化了。比如在對鬼魂的解釋上(《七號差館》《七月十四》《陰陽路》系列中的一些電影等),降頭(很多忘記名子了,大多是爛片,《十大邪術》等),外星人(《憨星先生》《天地雄心》等),還有-----等,值得一提(或給我較深印象)的是劉德華主演的《天地雄心》和李克勤主演的《不解之謎》,前者(陳嘉上導)的構思以及表演都很不錯,可為近幾年來的科幻佳作,而且十份有衛斯理故事的風范,後者則是由幾段小故事組成,主要是一些比較傳統的東西,如原神出遊,牛頭馬面等,這些也都和衛斯理的解釋相類。
雖然香港的科幻電影很不發達,還與一些傳統的被稱之為迷信的東西牽扯著,但畢竟許多影人都做出了大膽的探索,相信今後還會有許多科幻佳作出來,其中自然應該有衛斯理的功勞。
[編輯本段]
【倪匡簡介】
香港作家。1935年生,浙江寧波人,出生於上海,1957年到香港,作過工人、校對、編輯,自學成才,成為專業作家。他寫作面十分廣闊,眾體皆備,小說則包括偵探、科幻、神怪、武俠、言情各種。寫作速度也十分驚人,每小時可寫4500字,曾同時為12家報紙寫連載。武俠小說以《六指琴魔》為代表,想像奇特;也曾在金庸出國期間代金庸寫《天龍八部》連載(這一部分後來金庸改寫時刪去了)。
他的武俠小說主要有:《飛針》《鬼界》《鐵拳》《夜遁》《大鹽梟》《獨臂刀》《紅飛雁》《巨靈掌》《游俠兒》《冰天俠侶》《六指琴魔》《五虎屠龍》《俠義金粉》《最後一劍》《大俠金旋風》《龍虎雙劍俠》《雲海爭奇記》《紫青雙劍錄》《浪子高達傳奇》《女黑俠木蘭花》等。
[編輯本段]
【倪匡的科幻小說】
倪匡在中文科幻界的影響力決不可小視,這從他的小說三十年之後仍如此流行以及引起的如此廣泛的爭議就可看的出,雖然衛斯理小說在八十年代一度遭禁,但事實證明老百姓喜歡的東西是永遠禁不掉的,正象倪匡自己所說:官禁,民傳。而衛斯理的「藍血人」能夠成為入選二十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的唯一一部科幻作品,也足以證明倪匡在中文科幻界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長期以來,倪匡作品的寫作風格都不被國內主流科幻界所接受,更被批評為批著科幻外衣的武俠小說,這與倪匡當時所處的歷史背景有很大關系:倪匡剛到香港那會正是以金庸,梁羽生為首的新派武俠小說大行其道的時候,武俠幾乎成了當時香港的主流文化,此外,雖說那時的香港在比較開放的政策下,經濟發展很快,但人們的文化知識和科學素養比以前並沒有太大的提高,絕大多數人不知科幻為何物,即使有很少人知道外星人,那也只是把它當作神秘事件來看,這種文化條件舊決定了倪匡的創作風格,試想一下在那種條件下,要是向劉慈欣,綠楊那樣一上來就是一大篇一大篇的深奧理論,又有幾個人能看的懂呢?
倪匡在國內引起的最大爭議,就是他寫的東西到底算不算是真正的科幻,對待這一問題,反衛派的看法往往比較極端,常常把衛斯理的小說扁的一文不值,其中有些人只看過衛的幾部後期的作品,甚至是偽作,因此他們的評價就有些以偏概全,不夠客觀,當然也不排除一部分人純粹是想借機貶低別人以抬高自己,來顯示自己的文化品位有多麼多麼高,果然是深得王朔真傳,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大家都不是文盲,就欣賞水平而言,誰比誰又能高多少呢?總之,反衛派的觀點都差不多,說的好聽點說這是奇幻,說的不好聽的就是偽科幻,有人就說了:衛斯理的小說是怎麼離奇怎麼編,編到最後不能自圓其說了,就把一切推到無所不能的外星人身上。不錯,衛的部分後期作品確實是這樣的,但他早期寫的東西並不是這樣的,不信請看我認為值得推薦的幾篇小說的故事簡介:
「地心洪爐」:很硬氣的一部作品,有些場面描寫的相當氣勢磅礴。一個妄圖統治世界的科學狂人利用一台超級計算機和深埋在地層之下威力強勁的核裝置,舊可以讓地心的熔岩在他的控制下從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噴出,在征服和權利的誘惑下,連衛斯理也不禁開始動搖,但最終他還是戰勝了自己的貪念,粉碎了狂人的美夢。
「蜂雲」:在60年代就預見了遺傳基因技術的發展。靠分裂繁殖的外星微生物突然出現在地球上,並意外地和地球生物結合變異成了可怕的新物種,短短時間內,體形巨大的神秘生物不斷出現,恐怖事件接連發生,正當地球軍方准備一舉消滅這些異型之時,所有的異形卻突然全部消失了,原來不管這些生物變化成什麼樣子,也改變不了它們遺傳基因中對故鄉的回憶,使得它們最終飛回了自己的星球。
「藍血人」:是衛斯理第一次寫外星人,略顯幼稚。流著藍色血液的土星人來到地球,無意間也帶來了可怕的寄生生物『滌卡一毒間』,在地球上的200年時間里,天真淳樸的藍血人受盡狡猾地球人的欺騙和迫害,成了一個十足的可憐蟲,他開始不相信任何的地球人,而在衛斯理的幫助下,他終於有機會秘密乘坐地球人的火箭返回火星,在離開地球之前,本性善良的藍血人冒著被地球人發現的危險,再最後時刻消滅了『滌卡一毒間』,免除了地球人的災難。
「妖火」:結尾相當悲壯感人。一群妄想稱霸世界的恐怖組織隱藏在大西洋海底的一個秘密軍事基地中,一邊大肆搜羅世界各地的科學傢具為己用,一邊又在大搞軍備,一位年輕的科學家不甘心受恐怖分子驅使,但在他的研究沒有完成之前,他忍受了旁人的誤解,暫時與恐怖分子合作,終於他的研究成功了,就在這群狂人准備大舉進攻的一剎那,他利用他發明的生物技術將海底基地里的所有人都變成了沒有思想的植物,而他自己也和敵人同歸於盡了。
「玩具」:讓人感覺到一種看「黑客帝國」和「十三層樓」時強烈的壓抑感。外星人捕捉了許多地球人作為供他們玩弄的玩具,有些人甘心在外星人的擺布下過著安逸的生活,而另一些人(包括衛斯理)卻要追求真正的自由,歷盡千辛萬苦,他終於逃離了外星人的星球,而當衛斯理正在慶幸之時,才發現他的逃跑過程也只不過是外星人游戲的一部分而已........
"規律」:一篇與心理學有關的科幻小說。什麼是最完美的殺人手段,就是讓被殺者自殺,可憐的教授不知道自己的私人生活被人秘密監視了三年之久,並被全部記錄了下來,當他看到真實的記錄了他日常生活的錄象時,他發現,自己每天都在遵循著一個規律作著同樣的事情,簡直和他實驗室里的土蜂沒什麼區別,教授一下子覺得失去了做人的價值,再徹底絕望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怎麼樣,光看這些故事簡介就覺得夠震撼了吧,你還能說這些不是科幻嗎??多麼大膽的想像,就連金庸都評論說:「無窮的宇宙,無盡的時空,無限的可能,與無常的人生之間的永恆矛盾,從這顆腦袋中編織出來。」可能還有人會不習慣衛的敘事方式,認為是軟科幻,就算是軟科幻好了,那也總比以前「科幻世界」上登的那些既無情節又無內涵,酸不啦嘰的『婉約派』強的多吧。
另外還有些人攻擊倪匡的文筆不好,這簡直是無稽之談。倪匡可是唯一一個給金庸代過筆的人,當年金庸連載「天龍八部」時出國參加一個會議,就讓倪匡代了下筆,結果「天龍八部」成了金庸十五部武俠小說里最『神』的一部。此外倪匡還多次給古龍代筆,他和金庸,黃沾,蔡闌並稱香港四大才子,甚至有人說倪匡和黃沾是天上文曲星下凡一分為二。
除了倪匡的想像力和文筆之外,我最欣賞的就是他的小說中一個共同的主題:揭露人性陰暗,醜陋的一面。個人認為,一個成功的作家,他的作品中必然要有一個深刻的主題。象王晉康的作品主要表現的是科學的發展與人文,倫理的沖突,如「天火」和「生命之歌 」,而劉慈欣的小說主要表現了人們對科學的追求和無畏的犧牲精神,如「朝聞道」和「地火」。倪匡對人性的刻畫已經達到了游韌有餘的地步,其中既有幽默的調侃又有嚴肅的批判。很多情節都是陰險狡詐的地球人把外星人玩的一楞一楞的,似乎卑鄙,齷齪成了只有地球人才有的本性。在他的筆下,無論是狂人還是小人都成了一個個滑稽的小丑,或遭人嘲笑或遭人唾罵。其中有些很經典的語言:一個人能做出這種事簡直就是禽獸,其實說這話根本是侮辱了禽獸,因為禽獸是不會作這種事的,這種卑鄙,齷齪的事情只有人類才能作的出來,人類才是禽獸不如。
此外,倪匡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既包括冷戰時期的蘇聯和美國,又包括一些國家的君主獨裁統治。由於倪匡早年在大陸受到過迫害,使得他對我們偉大領袖晚年所犯的的錯誤十分不滿,象「風水」一文,生動描述了文革那個「瘋狂年代」里一次瘋狂的運動:為了打倒一位中央的領導人,一支浩浩盪盪的「革命隊伍」轉戰大江南北,就是為了挖掉這位領導人的祖墳。我敢說國內沒有一位作家對文革的描寫能象倪匡這樣真實生動,使我這個沒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看了之後也有種觸目驚心的感覺。「大秘密」也是一篇很有意思的小說,我記得當時我是笑著看完的:為什麼偉大領袖晚年會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這背後是不是隱藏著一個巨大的秘密。小說中並沒有過多破壞偉大領袖的光輝形象,倪匡的調侃只不過是要表現他對那個瘋狂年代的不理解。
很令人遺憾的是,倪匡後期作品的想像力以大不如前了,給人的感覺是衛斯理確實老了。而且在這階段的作品裡,倪匡太過執著於鬼怪,靈魂這些靈異事件。按照倪匡的理論:靈魂不過是人死後留在空間里的一個記憶組,它有著自己的能量,可以被特殊的儀器接受到,甚至可以進入到其他人的身體里,而人們所說的陰曹地府不過是外星人搜集地球人靈魂的場所,東西方人對陰間的不同描述是因為不同的外星人管理著不同種人的靈魂。不可否認,這些小說是為了滿足部分讀者獵奇的心理,而這種用科學理論來解釋封建迷信到是一種很新穎的寫作手段。雖然這類的倪匡小說也很吸引人,但不符和科學研究的嚴肅精神,所以這類作品完全應該劃到奇幻或是玄幻小說之列。但不能因此就抹滅了倪匡對科幻文學所做出的重大貢獻,舊好像牛頓雖然晚年致力於研究神學,但不能因此就說牛頓不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吧。
㈦ 絕對是個夢的亦舒小說
故事是以董昕、程真夫婦及其養女程功一家三口為主要人物之間的感情而展開的。董昕是位建築師,程真是位新聞女記者,程功在加國留學,讀建築系,常到董昕與湯姆合夥經營的建築公司里去幫忙、學習,程功年輕貌美,口齒伶俐,討人喜歡。程真為挽回與董昕的這段婚姻,放棄了自己心愛的記者職業移民到加國,一家團聚。董昕誤認程功對他有愛意,冒言向程真提出離婚,程真聽後十分震驚,怎麼養女會與董昕結婚呢?在此時向,孫毓川的出現使程真陷於夢境中,產生多種幻覺。最後,董、程這段婚姻終告失敗 。
人物介紹
程真:記者
孫毓川:政府官
董昕:建築師
劉群:記者
趙百川:記者
程功:養女
湯姆曾:建築師
袁小琤:孫毓川妻子 亦舒(原名倪亦舒,1946年9月25日-),著名香港小說及散文女作家,生於上海,祖籍中國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另有筆名衣莎貝。她亦是作家倪匡的妹妹。
1951年,5歲的亦舒隨同家人從中國大陸上海到香港定居。她在香港曾經就讀蘇浙小學幼稚園,嘉道理小學及北角官立小學,並於1964年何東女子官立中學(現名何東中學)預科畢業。她在15歲念中學時期已經開始寫稿,中學畢業後,曾任《明報》記者,及電影雜志采訪和編輯等。 1973年,亦舒赴英國曼徹斯特荷令斯學院修讀酒店及食物管理。1977年於台灣與午馬合組電影公司,後轉任台灣圓山飯店女侍應總管。1978年9月任職香港中環富麗華酒店(已拆卸)公關部,再轉至佳視任職編劇。之後,轉任香港政府新聞處新聞官達七年半,現時已經長居北美洲加拿大西溫哥華。
亦舒一直都是一位多產專業作家,除了小說作品外,亦以筆名「衣莎貝」在《明報周刊》撰寫專欄。她的科幻作品不時會看到倪匡作品的角色客串出現,如原振俠,小郭等。而她筆下的女角色大部份自愛自強,獨立特行的姿態影響一眾華文讀者。
至今,亦舒的作品已結集出版的有兩百多種,代表作是《玫瑰的故事》、《喜寶》、《獨身女人》、《在那遙遠的地方》等。
㈧ 請問亦舒有哪些科幻作品
告訴你吧,在這里:http://www.21dove.com/21dove/old/全是她的作品,不但有科幻,言情的也有,裡面有分類的,不用注冊,作為遊客就可以看的。不過我還是喜歡倪匡的作品多一點,至於她的作品裡會有倪匡作品的人物出現,是因為她就是倪匡的妹妹倪亦舒!這個你沒想到吧??
看來你應該是她的書迷,給你一些關於她的資料吧:
亦舒,原名倪亦舒,兄長是香港作家倪匡。
當亦舒一露頭角就迅速成名時,兩兄妹就成了香港文壇上的兩朵奇花。有人稱之為奇跡,說亦舒、倪匡、金庸是「香港文壇三大奇跡」。「金庸創作流行武俠小說,倪匡創作流行科幻小說,亦舒創『流行』言情小說。
亦舒於1946年生於上海,祖籍浙江鎮海,五歲時來港定居,中學畢業後,曾在《明報》任職記者,及擔任電影雜志采訪和編輯等.1973年,亦舒赴英國修讀酒店食物管理課程,三年後回港,任職富麗華酒店公關部,後進入政府新聞處擔任新聞官,也曾當過電視台編劇。現時為專業作家,並已移居加拿大。
㈨ 倪匡亦舒為什麼不來往
這件事倪匡和亦舒都沒有明確表示過,所以原因不得而知。
亦舒哥哥、著名作家倪匡近日接受香港媒體采訪時無奈透露,自己也不認識蔡邊村,而和妹妹亦舒也有20多年沒來往。今年78歲的倪匡表示:「我記得最後一次跟她通電話,是我50歲那年。」作為舅舅,他也希望能看到這部紀錄片《母親節》。
對於兩人的離婚,倪匡還曾經表示過惋惜:「我不怪蔡浩泉,這個人頂有藝術氣質,直至後來還不停大哥前大哥後地叫著我,亦舒的脾氣不好,男人受不了,乃人之常情。」離異後,蔡浩泉帶著兒子生活,2000年因病去世。
(9)原振俠科幻小說續寫亦舒擴展閱讀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一代小說家倪匡,最近接受香港傳媒專訪。講述他與太太結婚60年的愛情故事,原來兩個人到現在還互相稱對方為「豬豬妹」、「豬豬寶」。倪匡更是透露與妹妹亦舒已經22年沒有聯絡。
倪匡是全球著名的科幻小說作家、劇作家、評論家。寫作范圍非常廣,除最主要的科幻小說系列外,也曾寫作不少的靈異故事,與少量武俠小說與偵探小說。出名的作品包括《衛斯理系列》 、《原振俠系列》、《女黑俠木蘭花系列》等等。此外,倪匡也創作了超過三百多個電影劇本。
㈩ 《原振俠與衛斯理》你看懂了什麼呢
這次重看,竟然發現古族老祖宗從血棺裡面爬出來裂變後的恐怖形象竟然是美國經典科幻片《異形》,終極BOSS的頭型和異形怪獸一模一樣,呵呵,活學活用十足的拿來主義。此片拍於1986年,正是周潤發黑幫片《英雄本色》造成全港震動波及東南亞的年份,人人都希望自己是身穿黑衣頭帶墨鏡一副吊兒郎當尋求解放但又忠肝義膽俠義心腸,喜歡嘴裡用一隻火柴棍支撐起自己江湖世界的獨行俠小馬哥,主演是他,其實真正的主演確是錢小豪,小馬哥本身卻是一個打醬油的。呵呵,藍乃才的另外一部古裝艷情聊齋當年很想看,日思夜想啊,可是真正看到卻是七八年後大學畢業在深圳工作,家家有電腦人人可迅雷海量資源無限下載的網路新時代了。。。電影的開頭很有意思, 感覺是成片後拍攝的電影花絮, 倪匡老先生親自出馬出演會講故事的自己, 古龍奇俠武打電影導演楚原客串了一個中國性學大師,呵呵,監制王晶也不忘記在自己的電影裡面的露一小臉,多以嬉笑搞怪為主,瞬間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