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中對人類外太空的描寫
1. 求一本描寫人類探索宇宙的硬科幻小說,尋找未知的探索類小說
尋找人類,這部小說比較接近你的要求。
書的簡介如下:
根據自然的法則,越高等復雜的生命越是不堪一擊。根據自然的法則,越自以為是的智慧種族越是容易被毀滅。災難終於發生了。
地球爆發了前所未有規模的災難,幾乎所有的物種都被毀滅殆盡,少數倖存下來的生命也失去了穩定遺傳的能力,包括人類。從此,人類生活在一台可以預知未來的電腦的庇護下,並通過克隆的方式來繁殖後代,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早已經不存在了,根據自然的法則,不能夠自然繁殖後代的動物不算是物種。
關於大災難的說法也很多。有種說法是核戰爭的後果,但是核戰爭並不能夠使生命基因變得如此混亂;有人說那是太陽爆發了異常強大得磁風暴,但是磁風暴同樣不會傷害到人類,也有人說是宇宙射線……
人類的未來也被關注著。在某一天,一群人發現了一個遠古時代的飛船,先進的令人無法想像,飛船中的屍體居然也是人類的。人類產生了希望,踏上了尋找人類,尋找穩定基因的道路。與此同時,他們並不知道,一艘編號為「第七觀察站」的薩爾摩爾人飛船正在地球上方默默的觀察著……
到底大災難是怎麼產生的?薩爾摩爾人是敵是友?人類是否能找到自我?
2. 推薦幾本科幻小說。以宇宙為背景寫未來人類走出地球的。類型像《星際農民》,《星際亡靈帝國》一類的。
佛諾文奇:《深淵上的火》《天淵》
非常好的改良型太空科幻,情節跨越低級文明一直到超級文明,史詩。難能可貴的是技術描寫上也沒有馬虎,作者完全是要通吃啊。。
弗蘭克赫伯特:《沙丘》系列
如果你的時間多得很,建議你看這個。偏心理學,生態學的帝國史詩,很耗腦子。
當然,三體的三部曲,你是必看的。
3. 求好看的太空科幻小說
硬科幻當然首推大劉的《三體》三部曲了。三部分別是《三體》,《黑暗森林》,《死神永生》。講的是外星文明與地球文明的沖突。橫跨幾百年歷史。場面恢弘。
日本的《銀河英雄傳》雖然是軟科幻但是描寫太空戰爭的也挺好的。
外國的弗諾·文奇的《深淵上的火》和《天淵》也不錯。
如果不是硬科幻的話,推薦下《安德的游戲》及其後續幾部,講地球和外星文明的戰爭。非常經典,絕對不須一看。
雨果獎的《沙丘》系列也是開創了軟科幻的先例。
短一點的話中國的《天意》不錯。講的是架空歷史的科幻小說,主要是描寫韓信的一生的故事。
中國王晉康老師的一些書也是硬科幻,不過不是太空戰爭的。比如《天火》。
威廉森的反物質系列也是經典的硬科幻。在其中誰掌握了反物質誰就能改變世界。《反物質飛船》。
軟科幻的話,江南的《上海堡壘》雖然是軟科幻,但也不錯。
不過這些其中感覺最適合國人品味的感覺還是大劉的《三體》絕對值得一看。
全部手打,選我吧。
4. 探索宇宙是人類的夢想,某科幻小說中有一支宇航艦隊遠征某星球
王晉康——《新安魂曲》
5. 科幻小說為什麼總喜歡向描寫未來宇宙,而非向微觀世界
因為微觀世界不好發展劇情。盡管如此,微觀角度探索人體和其它場所的作品也是有的。覺得科幻動不動就是外太空,只能說明你看的太少。
如果單純的描寫電子圍繞原子核轉
或者細胞的有絲分裂 這叫科普 不是科幻
我們生活在宏觀世界,只有微觀世界發生了對宏觀世界影響才能寫成小說(比如生化危機)
或者說這個微觀世界本身包含著一個宏觀世界。
6. 科幻小說中描寫的三體宇宙在現實中存在嗎
一提到科幻小說《三體》,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三體人生存的星球附近有三顆恆星,他們的運行軌道極其不規則無法預測。也因為如此,三體人的生活環境非常惡劣,在他們的文明遭遇數百次的毀滅與重生之後,他們准備逃離這個鬼地方。正在這個時候,接收到了來自地球的信號,於是三體人侵略地球的故事就此展開。那麼,宇宙中是否存在類似三體的星球呢?
不管如何,希望科學家盡快調查清楚這顆行星的詳細情況。這不僅有利於科學的發展,也能滿足我們的好奇心,“人類在宇宙中是否是孤獨的”這個謎題也將得到解答。
7. 找一本科幻小說,以平行宇宙的方式描寫著飛船上發生的事
自己下一個小說的軟體,自己去找唄裡面很多。
8. 求一本好看的科幻小說,寫人類發現外星遺跡,,尋找外星人,或者研究外星科技的小說,類似於大宇宙時代。
三體,中國唯一一本在美出版的科幻小說 《三體》是作家劉慈欣創作的一部科幻小說。小說主要講述了在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軍方探尋外星文明的絕秘計劃「紅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在按下發射鍵的那一刻,歷經劫難且對人類充滿憤恨的葉文潔沒有意識到,她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命運。地球文明向宇宙發出的第一聲啼鳴,以太陽為中心,以光速向宇宙深處飛馳……
《三體》三部曲(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是2006年至2010年連載、出版的硬科幻小說系列,作者是劉慈欣。該系列由《三體》、《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三部小說組成,均已出版。
《三體》三部曲被譽為迄今為止中國當代最傑出的科幻小說,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2014年第一部小說的英文版在美國上市,反響熱烈,並於2015年獲得美國科幻奇幻協會「星雲獎」提名。2015年8月23日,《三體》獲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
中文名:三體
其他名稱:地球往事三部曲
作者:劉慈欣
類型:科幻
地區:中國
連載雜志:《科幻世界》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叢書系列:科幻世界·中國科幻基石叢書
出版時間:2008年1月(第一部),2008年5月(第二部),2010年11月(第三部)
ISBN:9787536692930(第一部),9787536693968(第二部),9787229030933(第三部)
頁數:302(第一部),470(第二部),513(第三部)
定價:重慶出版社
9. 科幻小說中如何描寫飛碟降落在地球上
反物質引擎損毀,制動離子引擎失效,光學迷彩系統停止響應,吸波隱形塗層大面積損毀,主龍骨變形,居住艙大部分受創,能源艙沒有泄漏,動力艙損壞,主船體撕裂,內部空氣泄漏,啟動空氣監測系統,空氣質量良好。
著名科幻作家葉永烈說,科幻小說就是科學+幻想+小說。在「科學」「幻想」和「小說」三個並列名詞中,誰最重要呢?當然是幻想。
研究中國科幻的英國學者愛麗絲1985年在成都第一屆中國科幻銀河獎大會上講話時,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科幻最大的缺陷是幻想不夠大膽。
科幻創作,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想像力的競賽。
一種大膽的、全新的幻想的點子決定了科幻的價值。
艾薩克·阿西莫夫從現代電子技術,特別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飛速發展,聯想到縮微技術,從而幻想某一天人和戰艦能縮微到可在人體的血管中激戰。他的《奇妙的航程》栩栩如生地描繪了縮微人在人體內臟器官內的感覺。如果沒有驚人的微縮技術這一核心,這部長篇科幻就無法成立。
「魔鬼三角」是加勒比海上一片事故頻發的海域,這本是事實。西班牙科幻作家柯蒂斯·加蘭將它幻想成飛碟基地,其幻想充滿了真實感和扣人心弦的氛圍。《魔鬼三角與UFO》這部科幻小說使他一舉成名。
我們可以想像恐龍在某個特定的海域代代繁衍,也可以想像在金星可怕的風暴中生存;可以寫地球兒童與外星小孩的友誼,也可以寫地球人與外星殖民軍的戰斗。……總之,從古到今,從宏觀到微觀,盡可馳騁自己的想像力。
有專家將機器人、外星人、飛碟、時空隧道、災難預言(比如核戰之後的世界)作為科幻的「傳統題材」。
我國青年科幻作家韓松在其《宇宙墓碑》中,寫主人公子承父業當上宇宙殯葬工,專門安葬那些在外星探險中故去的宇航員的故事。作品寫出了地球人的孤獨感,因為地球的使者越朝太空深處飛去,越是寂寞。韓松描寫的人類的孤獨感,從更深層的意義上喚醒人類要珍惜現有的一切,特別是人間的真情。這篇作品在台灣榮獲「華人科幻大獎」絕非偶然,而是因為它的核心——幻想是很新鮮的,很大膽的,因而是很可貴的。
目前,一些科幻作者嘗試著從中國古代神話中「獵取」幻想核心。比如,晶靜的《女蝸戀》《嫦娥戀》是比較成功的例子。蘇學軍以戰國時的秦楚大戰為背景,寫從飛碟上來的外星人與鑄劍師的友誼,在極其悲壯的氛圍中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
科幻的生命力在於它不停地創造出「傳統」(或一些模式),又迅速地打碎它,以更新的面目出現。既然人類的想像力的競賽不會停止,科幻的創新就不會停止。
人們初次嘗試科幻創作,往往從自己的生活出發進行「幻想」——這不失為一條成功的路子。比如:由於考試時間不夠,幻想能有一座「時間銀行」;面對屢屢出現的考試作弊現象,幻想有人在造「作弊機」;由對生活中不合理現象的憤怒創作《後門軟體》;由對中國古代科技的贊譽寫下《太空炸彈》。隨著社會生活和知識的積累越來越豐富,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拓寬了視野,喜歡「胡思亂想」「異想天開」的人們,會逐漸把握住怎樣把瞬間即逝的幻想火花,變成絕妙的科幻構思。
深受讀者喜愛的科幻小說《等你一千年》,是青年科幻作家張勁松的力作。此作發表後,張勁松聲稱要首先感謝舒明武。因為舒明武在《科幻世界》發表了一束「科幻構思」,其中有一個構思講宇航員執行任務一去千年,戀人為了等他歸來而不斷「單細胞繁殖」,使有情人終成眷屬。張勁松就根據這個構思寫成了這篇愛情題材的科幻。由此可見「幻想」何等重要。
初學科幻創作者要打開思路,不妨在一起圍繞著幾個科幻題材「神侃」。愛因斯坦「發明」相對論就是與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神侃」時受到啟發,朋友們稱這種聚會為「奧林匹亞學院」。我們可組織自己的「奧林匹亞學院」,各種「異想天開」大撞擊,說不定能撞出些大膽、美妙的科幻構思來。
10. 有一本科幻小說,地球被外星人入侵,人類在宇宙中漂流,並和各種文明戰爭,,打敗一個個不同文明,在戰
《超級戰艦》彩虹之門大大寫的。
不過,我來推薦一本
《文明之星神劫》
作者忘了,主角叫岩者,上古降臨者後裔,探索亞特蘭蒂斯文明的上古遺跡,尋找秘寶等,被激活藏匿於萬域的13個門,被S生命體激活靈力潛質,丟失鳥神像後被追殺重返地球,引領人類文明戰各種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