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說中遠古時代都比現代強
『壹』 歷史上,冥古、太古、遠古、上古、中古、近古等,都指什麼時代
上古、遠古、太古、中古、近古等詞彙,常在小說、文章或影視劇中出現。它們分別代表了不同的歷史時期,了解這些詞彙背後的含義有助於我們更直觀地理解歷史分期。
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秦始皇提到「太古有號毋謚」,這說明在春秋戰國時期,太古、中古、近古的年代劃分就已經存在。
目前,學者們普遍認為謚號開始於周朝。秦始皇所說的太古,即周朝之前的年代,而中古則從周朝開始。韓非子提到的「近古」則指的是東周開始後的春秋時期,相當於我們現代的「近代」。戰國時代對韓非而言,是「現代」。
上古時代,按照近現代歷史學界定義,是指文字記載出現之前的歷史時代。由於以文字的出現為界,不同國家的上古時代各不相同。中國上古時代,通常指甲骨文出現前的夏及之前的年代。近代國內史學界則以秦朝為分界線,將先秦之前的歷史統稱為「上古史」,之後再細分,將夏之前的存疑史時代稱為「遠古」。
中古時代,在世界史中一般指中世紀,從西羅馬帝國滅亡(476年)到東羅馬帝國滅亡(1453年)。國內史學界通常將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稱為「近古」時代,秦朝到唐朝後的五代十國時期則被視為「中古」時代。
秦始皇提到的「太古」,實際上對應現代的「上古」,但對應的歷史時期已發生變化。現代科學界對太古有了新的定義,屬於地質年代的概念,始於40億年前,結束於25億年前,這一時期地球岩石穩定,氧氣豐富的大氣形成,生命孕育。
太古之前是冥古,始於46億年前,是地球的形成時期,相當於創世神話中的混沌初開時期。冥古之後是元古,始於25億年前,大氣中的氧氣增加,原始生物出現。元古之後則是顯生宙時期,動植物爆發性出現,一直延續到現在。
如果將人類歷史與地質年代對比,遠古、上古、中古、近古這些詞彙實際上只是顯生宙時期的一個較小時間段。在更廣闊的時間尺度上,人類發展與成就顯得微不足道。面對宇宙和地球的形成歷程,人類的磨難與一生的挑戰顯得渺小。因此,笑對人生、坦然度過,是基於對自身位置與宇宙視角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