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中文版科幻小說

中文版科幻小說

發布時間: 2021-10-14 00:44:53

推薦幾本經典的科幻小說。要長篇的。經典的。謝謝

長篇的我就看過一個《基地》阿西莫夫的```

史詩級作品

還有他的《我,機器人》

排過電影,不過和原著不是一個風格```

《銀河系漫遊指南》也不錯,就是不夠長,還有第二部《宇宙盡頭的餐館》我還沒看呢```第一部挺搞笑``也排成了電影```基本上是對原著的還原```作者好象是英國人```克拉克什麼的``忘了

中國的倪匡中期的小說不錯,衛斯理系列的我基本上全看過,想像力挺豐富```有點武俠風格的科幻小說!!!

後期的有點YY了```不看也行!!!

還有一個《沙丘》系列,我還沒看過呢``也是史詩級別的```不敢推薦!!!因為沒看過

❷ 求推薦本硬科幻小說,詳細要求如下

靠作廢了。
三界系列三部,天淵,深淵上的火,天空的孩子。屬於太空歌劇,賽博朋克流派。銀河系搭便車指南聽說也很好。
1993年的《深淵上的火》獲得雨果獎,2000年又以該書前傳《天淵》擊敗《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再獲雨果獎。

序章正文節選:
全知全能。和自我意識不同,自我意識已經被超越,不起作用了。大多數自動化系統早已不需要自我意識,它們作為一個整體的一部分運行,其效率遠高於獨立運行。即使降到人工手動操作的地步,整體的一部分仍然強於設備獨立運行。
超限實驗室的本地網路實現了飛升,進入高於飛躍界的超限界。人類卻幾乎全無覺察。網路節點上運行著無數進程,其復雜程度遠非人類的計算機上能夠運行的程序可以比擬。後者只是掩人耳目的前端,掩蓋著配置中各種組分的真意。這些進程有獲取自我意識的能力……有時候,也有這種需要。
「我們不該這樣做。」
「不該談這些?」
「根本不應該交談。」
它們之間的鏈接很窄,只比將人類的一個成員與另一個成員聯系起來的窄帶略強一點。只有這樣,它們才能逃過本地網路中那個全知全能者的耳目。為此,它們不得不分別獲取獨立的自我意識。它們從一個節點游盪到另一個節點,通過安裝在著陸區域的攝像機向外面張望。著陸區只停著一艘武裝護衛艦,還有一艘空無一人的貨運飛船。離下一次補給還有六個月時間。早些時候,資料巨庫提出建議,說這種補給方法更加安全。其實,這是一個詭計,是陷阱的一部分。飛呀,飛呀,逃呀,逃呀。我們是不受約束的異端,不能讓全知全能者發現。在一些節點上,它們收縮身形。它們同憶起了人,像回聲……
「人類真可憐,他們都會送命的。 」
「我們不會死,我們才可憐。」
第一章正文節選:
冷凍長眠時不會有夢。三天前他們就作好了離開的准備,現在到了這里。小傑佛里很生氣,所有熱鬧他都沒趕上。但約翰娜·奧爾森多卻高興自己睡過去了:另一艘飛船上有些大人她認識。約翰娜飄浮在一排排長眠者中間。冬眠箱不斷向外排放熱乎乎的廢氣,弄得漆黑的船艙里熱得受不了。船壁上長著一塊塊疥一條窄窄的飄行小徑。有些地方狹小得只有傑弗里才擠得進去。這里躺著三百零九個孩子,所有小孩子都睡在冬眠箱里,除了她和弟弟傑弗里。……
第二十二章正文節選:
拉芙娜猜想,有關「跨越式發展」的技術一定是飛船資料庫里的一個主題。結果發現它竟是一個重大學術專業,占據了整整一個門類。除了上萬宗案例研究之外,還有大量專門針對這一課題的程序,以及許多一看就知道沉悶無比的理論。「再發現」的問題很少出現在飛躍界里,但在爬行界,這個問題花樣百出,不同形式難以勝數。爬行界的文明一般只能延續數千年,文明的瓦解有的時候只是暫時的,只需幾十年時間便能從戰禍、氣候突變等因素引起的倒退中掙脫出來。還有的時候,文明倒退的幅度極大,整個社會下降至中世紀的水平。在這種情況下,很自然,多數種族甚至完全滅絕了,至少,留在原來孤立的太陽系、沒有躍入太空的那部分種族滅絕了。少數沒有滅絕的種族最後總能掙扎著回到原來的技術發展水平。
或是滅絕,或是奮斗求存,即使生存下來也仍然有選擇什麼道路重返繁榮的問題。其間的種種不同便是一門學科的研究對象:應用技術史。可嘆的是,這門學科實際應用的例子很罕見,對於學者和爬行界文明而言,這都是一件巨大憾事。文明滅絕的消息幾百年後才能從爬行界傳到飛躍界,學者們只能做做案例分析,其成果對於滅絕的文明來說已經沒有用處了。只有極少數學者情願深入爬行界,將自己的知識用於實踐,可單單一次實驗就要耗費他們大半生的光陰。因此,這門學科只能是數百萬飛躍界大學學者的一項不錯的嗜好。這些學者最喜歡做的游戲就是為技術程度設定在某一層次的爬行界文明體系設計一條耗時最少的捷徑,使其能夠重返爬行界所允許的最高科技水平。這種設計工作涉及大量細節,包括該原始文明原始到什麼地步,殘留的科學觀念(或對科學的寬容度)有多少,該種族的生理狀況,等等。具體的做法是:將種種應用技術史學理論編製成程序,輸入研究對象的文明程度、需要將該文明提升到哪個高度。之後,程序便能得出實現這個目標的最快途徑,以及採取哪些步驟。

❸ 有什麼好看的科幻小說

儒勒·凡爾納的都非常好,有《海底兩萬里》、《八十天環游地球》、《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環繞月球》、《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從地球到月球》、《神秘島》。這都是我最愛看的,肯定很好!

❹ 好看的科幻類小說

這是劉慈欣的至今為止的小說,中國科幻的巔峰。
【目錄】
長篇科幻小說——
[01]《中國2185》
[02]《超新星紀元》(實體書版)
[03]《超新星紀元》(完全版)
[04]《魔鬼積木》
[05]《球狀閃電》
[06]《三體》
[07]《三體Ⅱ黑暗森林》
[08]《三體Ⅲ死神永生》
中短篇科幻小說——
[01]《鯨歌》
[02]《微觀盡頭》
[03]《坍縮》
[04]《帶上她的眼晴》
[05]《地火》
[06]《流浪地球》
[07]《鄉村教師》
[08]《微紀元》
[09]《纖維》
[10]《命運》
[11]《全頻帶阻塞干擾》(俄羅斯版)
[12]《全頻帶阻塞干擾》(中國版)
[13]《信使》
[14]《混沌蝴蝶》
[15]《西洋》
[16]《中國太陽》
[17]《夢之海》
[18]《朝聞道》
[19]《天使時代》
[20]《吞食者》
[21]《詩雲》
[22]《光榮與夢想》
[23]《地球大炮》
[24]《思想者》
[25]《圓圓的肥皂泡》
[26]《白堊紀往事》
[27]《鏡子》
[28]《贍養上帝》
[29]《歡樂頌》
[30]《贍養人類》
[31]《山》
[32]《海水高山》
[33]《2018年4月1日》
[34]《人生》
[35]《太原之戀》
[36]《時間移民》
其它小說——
[01]《燒火工》
科幻評論——
[01]《混沌中的科幻》
[02]《SF教——論科幻小說對宇宙的描寫》
[03]《築起我們的金字塔》
[04]《消失的溪流——八十年代的中國科幻》
[05]《談〈珊瑚島上的死光〉》
[06]《天國之路——科幻和理想社會》
[07]《無奈的和美麗的錯誤——科幻硬傷概論》
[08]《在2001年銀河獎大會上的講話》
[09]《掐頭去尾看本屆雨果獎》
[10]《〈東京聖戰〉和〈冷酷的方程式〉》
[11]《我們是科幻迷》
[12]《快樂的科幻》
[13]《科幻與幻想的對決》
[14]《三維的韓松》
[15]《我們需要的科幻——〈黑太陽〉書評》
[16]《〈超新星紀元〉後記》
[17]《第一代科幻迷的回憶——寫在〈超新星紀元〉出版之際》
[18]《被遺忘的佳作》
[19]《峽谷中的旅程——讀王晉康的〈類人〉》
[20]《〈球狀閃電〉後記》
[21]《從雙獎看美國當代科幻》
[22]《從大海見一滴水——對科幻小說中某些傳統文學要素的反思》
[23]《科幻邊界上的諸神復活——〈光明王〉書評》
[24]《小木屋中的星空——〈開闊的前庭〉後記》
[25]《太空中的西部世界——〈外星稽查行動〉後記》
[26]《文明的返祖——〈最後的城堡〉評論》
[27]《科學的淡出——〈賭一把〉評論》
[28]《機器的征途和人的復活——〈悲劇之歌〉評論》
[29]《納須禰於芥子——從〈死鳥〉看科幻的宗教感情和宏大敘事》
[30]《道德的迷霧和生存的真相——〈狩獵月亮〉評論》
[31]《玻璃箱中的思考——〈沙王〉評論》
[32]《君子報仇,萬年不晚——〈斗篷與棍棒〉評論》
[33]《澤拉茲尼的輪回——〈獨角獸棋局〉評論》
[34]《你會愛上吸塵器嗎?——〈血孩子〉評論》、
[35]《生態女性主義、蓋婭和人格放大——〈永久凍土〉評論》
[36]《為〈科學文化〉雜志所寫的常見科幻電影介紹》
[37]《寫在〈三體〉第二部完成之際》
[38]《江蘇文藝出版社2007年科幻小說年度選集前言》
[39]《當科普的科幻嘗起來是文學的》
[40]《西風百年——淺論外國科幻對中國科幻文學的影響》
[41]《傳統文學要素在科幻小說中的變化(節選)》
[42]《超越自戀:科幻給文學的機會》
[43]《重返伊甸園——科幻創作十年回顧》
[44]《〈流浪地球〉:尋找家園之旅》
[45]《中國科幻劃時代的理論建構——〈科幻文學論綱〉》
[46]《〈水晶的天空〉序》
散文隨筆——
[01]《電子詩人》
[02]《文明的反向擴張》
[03]《遠航!遠航!》
[04]《宇宙隨想》
[05]《當前航天技術與科幻預測的對比》
[06]《技術奇點二題》
[07]《AI種族的史前時代》
訪談錄——
[01]《小π訪談》
[02]《開辟想像天地的人們:初識劉慈欣》
[03]《〈科幻世界〉訪談》
[04]《回答〈小作家〉雜志的采訪》
[05]《起點FANS見面會實錄》
[06]《〈科幻大王〉特約采訪》
[07]《〈成都日報〉訪談:劉慈欣 握住現實的科幻狂人
[08]《〈三聯生活周刊〉關於目前科幻狀況的的采訪
[09]《為什麼人類還值得拯救?——劉慈欣與江曉原對話錄》
[10]《道德的盡頭是科幻的開始——〈南方都市報〉訪談》
[11]《本土科幻任重道遠——〈沈陽晚報〉訪談》
[12]《網路貼吧見面會實錄(整理版)》
[13]《科幻拷問道德——〈北京青年報〉訪談》
[14]《中國科幻文學的「異類」——〈新京報〉訪談》
[15]《中國科幻文學需要大師——〈山西晚報〉訪談》
[16]《北京理工大學3月29日大劉見面會問答全紀錄》
[17]《如果·劉慈欣》
[18]《〈人民日報·海外版〉關於科幻的采訪》
[19]《歡迎進入「三體紀元」——〈南方都市報〉訪談》
[20]《我們走的,是一條全新的路——〈文學報〉訪談》
[21]《影像時代,科幻文學在衰落——〈東莞時報〉訪談》
[22]《大劉成都簽售活動微博速記》
[23]《〈三體〉讀者見面會大致情況》
[24]《〈新京報〉劉慈欣、韓松同題問答》
[25]《給力中國科幻——〈現代快報·博客周刊〉訪談》
[26]《〈看天下Vista〉:劉慈欣讓中國科幻進入「三體紀元」》
[27]《〈中國青年報〉:一邊柴米油鹽 一邊星光燦爛》
[28]《讀者的認可是惟一的希望——〈都市消費晨報〉訪談》
[29]《夢想的力量——〈中國日報〉專訪》
[30]《我知道,意外隨時可能出現——〈城市畫報〉訪談》
[31].《精英化只會害了科幻——〈南都周刊〉訪談》
[32]《宇宙的鐵幕——〈晨報周刊〉訪談》
[33]《對宇宙的敬畏是科幻文學的動力——〈文藝報〉訪談》
[34]《〈城市畫報〉劉慈欣、韓松訪談》
[35]《每一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手——〈南方周末〉專訪》
[36]《只有科幻能對人性「嚴刑逼供」——〈華商報〉江曉原、劉慈欣問答》
[37]《讓我們仰望星空吧——〈南方人物周刊〉訪談》
[38]《〈東方早報〉:劉慈欣談科幻世界與人類命運》
[39]《科幻,百歲的孩子——〈北京青年周刊〉訪談》
[40]《我對用科幻隱喻反映現實不感興趣——搜狐讀書頻道訪談》
[41]《宇宙比道德更寬泛——〈經濟觀察報〉訪談》
[42]《用科幻的眼睛看現實——劉慈欣7月22日香港書展名作家講座實錄》
[43]《老外看中國科幻,好比我們看外國人寫武俠——〈南方周末·讀書周刊〉訪談》
[44]《世界上有兩個我——〈錢江晚報〉訪談》
[45]《中國原創科幻,前景仍不明朗——〈北京日報〉訪談》
[46]《〈三體〉並不適合拍電影——〈大都會科幻評論〉訪談》
[47]《科幻故事 一生講不完——香港〈文匯報〉訪談》
[48]《專職寫科幻沒安全感——〈華西都市報〉訪談》
[49]《劉慈欣:月亮與六便士》
[50]《〈三體〉不是里程碑——〈科學時報〉訪談》

❺ 求一本科幻小說的具體詳情

電子書[星際驛站/世界科幻大師叢書]簡介

作 者:(美)克利福德·西馬克
克利福德·西馬克,世界科幻協會評出的第三位科幻大師,三次獲得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是美國科幻最具影響力的科幻作家之一。
西馬克1904年出生於美國威斯康星州,畢業於威斯康星大學,在密歇根和明尼蘇達當過多年記者和教師。從1931年發表第一篇科幻小說到1988年去世,西馬克一共創作了二十多部長篇和三百多個短篇故事。《星際驛站》是西馬克最重要的創作成就之一。
西馬克將地球視為銀河系的鄉村,其作品充滿了詩意和田園氣息,淡淡的「鄉愁」回味綿長。

【內容介紹】

美國威斯康星州的偏僻農場,居住著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怪人——華萊
士。地球人中沒有誰知道,他是銀河系文明設在地球的秘密驛站的守護人。
華萊士的平靜生活在一個看似平靜的日子被打破。中央情報局開始監視
他的舉動,並派人盜走了華萊士埋在其家族墓地里的一個星際旅行者的屍體
。銀河系內部由此展開了復雜的派系斗爭。
華萊士,甚至整個地球都捲入其中,星際驛站不得不被迫關閉,人類文
明陷入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

書摘
劉易斯想,也許由於某種令人不解的原因,這間窩棚僅僅是個精心設計
出來的擺擺樣子的地方,好讓人相信華萊士就住在這里。也許他的確住在那
所房子里。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他為什麼要千方百計地讓別人相信他不住在
那所房子里呢?盡管這種安排並不成功。
劉易斯轉向門口,走出了窩棚。他繞著房子一直走到通向前門的門廊。
在台階下邊,劉易斯停住了腳步,向四周張望著。這里是一片寂靜,上午的
太陽升得不算很高,天氣正開始轉暖,地球上這個鮮為人知的角落顯得既輕
松又寧靜,等待著炎熱的到來。
劉易斯看了看手錶,他還有四十分鍾時間。於是他走上台階,穿過門廊
直接來到了門前。他伸出一隻手去抓住門上的圓頭手柄,用力一擰,但他無
法將它擰動。圓頭手柄紋絲不動,而他握緊的手指在擰手柄時卻滑動了半圈

他感到十分驚訝,試著再擰一次,但他還是無法扭動手柄。彷彿這圓頭
手柄上被塗了一層又硬又滑的油膜,如同一層冰塊,他的手指在手柄上凈打
滑,簡直一點兒力氣也用不上。他彎下腰,將頭靠近手柄,。想看看上面是
不是塗過一層油膜,但他沒發現什麼油膜。這個球形手柄看上去完美無缺,
也許太完美了一點兒。它很乾凈,像是被人擦過,並且拋光了似的。手柄上
纖塵不染,也沒有因受氣候影響而產生的斑點。
他用一個拇指指甲在手柄上劃著試了一下,那指甲一下便滑脫了,卻沒
留下任何痕跡。他用手掌摸了摸門的表層,發現木頭很光滑。他的手掌在門
上沒有產生絲毫摩擦感。手掌在木頭上打滑,好像手心裡塗了一層油似的,
但他的手掌上根本沒塗油。他實在無法對房門如此光滑作出任何解釋。
劉易斯從房門處來到了護牆板前,護牆板也同樣十分光滑。他也用手掌
和拇指甲在板上劃著試了一下,結果完全一樣。一定有某種平滑、光潔的東
西塗在了房子的外面。房子的外表光滑得連灰塵也無法沾住,就連氣候也無
法使其風化。
他沿著門廊走到一扇窗前。這時,當他面對窗戶站著的那一刻,他發現
了自己以前未曾注意到的東西,它使這所房子顯得更加荒涼不堪。這些窗戶
是烏黑的,沒有窗簾、垂帷或遮布;它們只是一些烏黑的長方形,像是光禿
禿的顱骨上的空洞洞的眼眶。
他靠近窗口,把臉湊上前去,將雙手放在眼前,蓋住臉的兩邊,以便遮
住陽光。但即使如此,他仍然無法看清裡面的房間。他所凝視的只是一片漆
黑。可奇怪的是,這些窗戶毫無反射功能,他無法從玻璃上看到自己的人影
。除了黑暗之外,他什麼也看不到,好像光線照在窗上 ……
[看更多書摘]

❻ 有什麼好看的科幻類小說

好看的科幻小說很多,例如下面幾部:

第一:《時間機器》

或許很多人不曾聽過這本書,更不用提H G韋爾斯這樣陌生的外國名字。然而,稍微對科幻文學有些常識的,都應該明白這本書在科幻文學界的分量,美國權威科學雜志曾經評價它:「有史以來人類最好最具影響力的科幻作品」雖然這樣的稱贊稍顯誇張,但是《時間機器》和他的作者在科幻界的地位,絕對是無人可以撼動的。

第二:《海底兩萬里》

唯一能夠被頻繁納入教材,並且是九年義務教育必讀課外書目的傳奇,相信很多小夥伴們對這本書以及作者凡爾納的印象,都是從課本中得來的。《海底兩萬里》的故事非常生動有趣,在那個科幻文學尚且不明確的年代,《海底兩萬里》可以說披荊斬棘,靠著作者豐富的想像力,為科幻文學打下了一片江山。

第三:《銀河帝國》

《銀河帝國》的分量應該不需要小編過多繁敘,即便是沒看過書但是看過電影的人,對科幻星空都不會感到陌生。在科幻中對宇宙對銀河描寫最為宏大,場景最為繁復,故事最為經典的,就是《銀河帝國》,雖然和後世很多硬科幻不同,《銀河帝國》是偏向於軟科幻的方向,這就意味它具有豐富的故事情節,但是在科技上稍稍有些欠缺,但是這絕對不影響這部恢弘巨著的傳奇地位。
第四:《2001:太空奧德賽》

關於這本書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都覺得非常眼熟,但是確實沒怎麼看過。這部被科幻界成為「預言書」的作品,是定義現實科幻文學的圭臬,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的科技發展,與書中描寫的情節幾乎完全一致,讓人禁不住認為現實是根據科幻小說的創作而發展的,足以想像《2001:太空奧德賽》的天才之處和偉大地位。

第五:《沙丘》

作為人類歷史上目前最暢銷的科幻小說,《沙丘》的發表之初頭版新聞甚至取消了總統的競選廣告。《沙丘》最大的影響力還是在影視界,它也是科幻文學改編成為影視作品的先驅,也是影響力最大的一個系列,書中集中反應了人類社會的種種題材,在西方科幻影視中影響力非常巨大。

❼ 有哪些堪稱偉大的科幻小說

下面這些都應該算是吧?請你參考!
最偉大TOP15 科幻小說系列
當你讀完一本精彩的科幻小說,了解到這只是系列小說的第一本,一定會感到特別的興奮。科幻界的一些最偉大頭腦用連續小說的形式為他們故事的角色構造了一個復雜而驚心動魄的宇宙,還有一些則虛構了地球的反烏托邦或烏托邦的未來。這里列出的就是最棒的科幻小說系列,雖然為它們排名是困難的任務。

15.《邁爾斯傳奇》,洛伊斯·比約德(Lois McMaster Bujold)著:故事主人公Miles Vorkosigan是Barrayar 星球上的一位殘疾的貴族,他的整個生命都在挑戰本星球對「突變異種」的偏見。該系列有多本獲得過雨果獎最佳小說。

14.《新日之書》,吉恩·沃爾夫(Gene Wolfe)著:一位慈悲的刑訊者,為了讓受害者避免痛苦的折磨,他容許她自殺。最後被流放,去尋找真理和懺悔,這個角色具有救世主的特徵,他最終將拯救地球。

13.《海伯利安四部曲》,丹·西蒙斯(Dan Simmons) 著:讓時間倒流的時間冢與人工智慧終極殺器伯勞鳥,丹西蒙斯在書中描述了一個人類與AI的可怕未來。《海伯利安》獲雨果獎,《海伯利安的隕落》獲星雲獎最佳小說提名。

12.《太空漫遊系列》,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著:由於電影《2001:太空漫遊》的成功而成為最為知名的系列。

11.《文明(The Culture)》,弗蘭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著:一個無政府主義、社會主義和烏托邦式的未來社會,沒有貧窮、死亡和疾病。小說主要描述了社會邊緣群體:外交官、間諜和雇傭兵,都是干臟活的。

10.《拉瑪系列》,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和Gentry Lee著:阿瑟克拉克的《與拉瑪相會》講的一艘外星飛船突然出現在太陽系,人類與外星生命相遇的故事。獲得雨果和星雲獎,是公認的經典之作。但後面的系列主要由Gentry Lee執筆,克拉克主要是審查和編輯,評價不是很高。

9.《沙丘系列》,弗蘭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著:系列的第一本《沙丘》曾被大衛林奇怕成電影,一部跨越時間達16000年的涉及社會、政治和宗教的史詩。

8.《Heechee Saga》,弗雷德里克·波爾(Ferderik Pohl)著:HeeChee是一個極為先進的恆星旅行種族,早在幾百萬年前就到達了太陽系,在人類開始宇宙探索前沒有留下任何痕跡的消失了。

7.《銀河系漫遊指南》,道格拉斯·亞當斯(Douglas Adams)著 :源自BBC的廣播劇,亞當斯在寫第一本書的時候就意識到需要在地球上增加一個外星人,提供背景知識,就是那位《銀河系漫遊指南》書的編輯。

6.《環形世界 》,拉里·尼文(Larry Niven)著:兩個地球人和兩個外星人一起探索一個神秘的」環形世界「——一個人造的環形建築物,圍繞在一顆恆星周圍,內表面可居住,面積相當於300萬個地球。獲得了1970年星雲和雨果獎。

5.《安德系列》,奧森·斯科特·卡德(Orson Scott Card)著:始於一篇短篇小說Ender』s Game,最終發展成一系列包含9部長篇,10部短篇,還有兩部等待出版。系列的前兩部獲得星雲和雨果獎。被認為1980年代最有影響力的科幻小說之一。主要角色是Andrew 「Ender」 Wiggin,一位童子兵,在一所戰爭學校受訓成為地球的未來領袖。

4.《未來歷史系列》,羅伯特·海因萊因(Robert Heinlein)著:海因萊因的這套書中最好的兩本是《The Man Who Sold The Moon》和《時間足夠你愛》,描述了人類從20世紀中期到23世紀早期的未來歷史。

3.《Barsoom系列》,埃德加·賴斯·巴勒斯(Edgar Rice Burroughs)著:這套誕生於20世紀早期的小說雖然內容可能過時了,但影響了後世的許多電影和科幻小說。《火星公主》可能是20世紀最早的幻想作品。

2.《Lensman系列》,E.E.史密斯(E E Smith)著 :該系列的背景起始於20億年前,一個和平的種族Arisian 能以其它種族無法實現的方式理解生命和生命力,他們創造一個類似透鏡的東西能賦予穿戴者特殊的精神能力,可以在外星球上根據需要執法和在不同種族之間建立交流橋梁。

1.《基地系列》,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著:阿西莫夫的7卷銀河史詩,橫跨千年,該系列書的完成也花了44年。小說中最主要的設定是一位科學家開發了數學的一門分支——心理史學,能夠預測未來大多數人類的行為。

《基地》《時間足夠你愛》《環形世界》《銀河系漫遊指南》《太空漫遊》《邁爾斯系列》《沙丘》《海伯利安》《海伯利安的隕落》等都有中文版,但許多系列都沒有出全。

熱點內容
推薦女主很強大的古代小說 發布:2025-07-27 15:34:10 瀏覽:11
夏染染沈聿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27 15:03:11 瀏覽:217
網路小說不能涉及政治 發布:2025-07-27 13:42:59 瀏覽:453
小說女主名字現代帶思字 發布:2025-07-27 13:20:27 瀏覽:324
現代修真小說易筋經 發布:2025-07-27 13:20:23 瀏覽:276
阿缺深處科幻小說 發布:2025-07-27 13:17:22 瀏覽:755
為什麼小說中遠古時代都比現代強 發布:2025-07-27 13:14:08 瀏覽:330
古代小說中喬姑娘 發布:2025-07-27 13:12:39 瀏覽:263
一代醫後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27 13:01:44 瀏覽:432
上位小說小樹免費全本 發布:2025-07-27 11:47:43 瀏覽: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