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的創作難度
Ⅰ 出版第一本科幻小說有多難這個過程需要多長時間
出版第一本科幻小說有多難?這個過程需要多長時間?第一次小說家可以期望什麼樣的前期收入?
出版,還是出版和寫作?
許多人可以在六個月內完成一部小說,但這是因為-像巴斯舒(Bassho)和不耐煩的商人的故事-他們投入了多年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如果您從未寫過小說,如果您從未發表過如此多的文章,或者您迷上了幻想,如果(在最壞的情況下)對自己說:「嘿,這件寫東西看起來很有趣「我敢打賭,它賺了很多錢」,那麼您進入了長達十年的喚醒電話。
關於寫作,本來寫作是作者自我生活經驗的積累和思想的總結,但在目前已經畸形的社會形態下,要想把作者自己真正的總結和思想通過正常的途徑來發行顯然不符合目前的社會規律,在目前網路文化迅猛發展的社會形態下,絕不缺乏具備思想性和現實性的作品,這些好的作品要從網路上走下來變成紙板書籍很不容易,要麼自費,要麼尋求贊助,不管是哪條路線都離不開金錢的作用,世界上沒有免費的晚餐,所以,一味地尋求自己作品的出版是不現實的
Ⅱ 科幻作品的創作難度在哪裡
老一代科幻作家金濤先生說,科幻作品很難寫,作者不僅要有很好的文學功底,還要懂得科學,最好能夠站在前沿,了解科技的最新發展動態。而現在的教育方式尤其是文理分科,造成想寫科幻的因為不懂科學寫不了,而懂科學的又大多寫不好小說,限制了科幻作家的產生。作家蘇童認為,科幻小說之難,在於既要有科學功底,又要有豐富的想像力,現在一般的作家完全不可能涉足科幻。
Ⅲ 科幻小說有哪些特點為何作品少見
科幻小說特點:
1.科學性
2.預見性
3.故事性
科幻小說不同於其他的小說,其中有很重的知識性,並不是說有想像力有文采就可以了,小說的內容要有科學方面的知識。
這類小說難寫也難有人才,懂文學的作者很多,懂科學的作者卻極少,想要寫好寫出有實力的科幻小說是非常不容易的,這要求作者本身對科學方面的事物了解的相當豐富,再加上文學才華,才能寫出有含金量的科幻小說。反之,沒含金量的科幻小說,就會成為一本爛書,根本得不到專業人士的認可。再加上此類書不是十分普及,讀者群也不是很大,與科幻小說相比,魔幻、奇幻、玄幻等書選擇多,也受讀者喜歡,書商就不太願意選擇科幻。所以,就導致科幻小說冷場面,寫得少,出得少,看得少。
Ⅳ 現在科幻小說是不是很難在寫出此前沒有的故事了
首先,科幻不同於玄幻,其中的世界觀不可能依靠想像就能夠搭建起來。科幻的世界是要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加以適當的想像構建的,這就對於作者的文化水平、科學素養有很大的要求。既要搭建起一個以科學為基石的世界,又不能因為科學理論的帶入而使得文章枯燥無味。
其次,通常科幻作品的噱頭很大程度上是體現在視覺沖擊上的。科幻片可以通過震撼人心的視覺效果來吸引觀眾,甚至他的故事、背景都可以模糊不嚴謹,只以單純的特效來取勝。但小說不一樣,科幻的內容已經跳脫出人們的生活,你很難想像出極盡的文明是什麼樣的。
所以對於作者而言,大把大把的描寫科技產物、宇宙奇觀都是吃力不討好的。所以,就要將寫作重點轉向主角的行動、社會的矛盾、文明的沖突。顯然大部分作者很難做到宏觀把控好世界的走向,所以可以看到很多的科幻小說更像是披著科幻外衣的玄幻小說。
科幻與玄幻之別。玄幻的故事可以是主角一路成長最後成為最強者,以一人可以改變世界的走向。但科幻不行,科幻的主角一般是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以主角的命運來映襯社會大背景,是世界變革的見證者、參與者。簡而言之就是,科幻的主角可以成長為指揮者、決策者、最強者,但你不能去一掌掃清宇宙艦隊、一拳打爆敵對星球這種。
科幻難寫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在讀者身上,很多讀者並沒有做好去讀科幻的心理准備。科幻小說是很難找到爽點的。
Ⅳ 科幻小說的寫作特色
你是想要寫作指導還是俗套橋段集?
下面是寫作指導,正統奇幻的,不是網路上流行的垃圾小說的。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Ⅵ 現在科幻小說,是不是很難再寫出別人不曾想過的故事了
不是這樣的。
小說本身就充滿了無限的想像,更何況是科幻小說。
只要人類文明在繼續,就控制不了人類大腦的開拓。
我現在正在寫著一部科幻類的小說,已經寫了十四個月了。也一直沒有在網路上同步,我覺著過早曝光會阻礙我的思維發散。
我的目標是在四十歲之前完成這部小說,希望能給像你一樣的科幻迷再增一筆色彩。
Ⅶ 科幻小說寫作技巧
單線式結構中的線索有可能是人,也有可能是物,或者事。在科幻小說中,以物、事,特別是具有神奇色彩的物或事為線索的情況要遠遠多過以人為線索情況,某種神秘事件從出現到解謎,通常就是一篇科幻小說的全部內容。這也是科幻小說的重要特徵。
二,復線式結構,即以兩條或兩條以上的線索交插表現形成的結構。復線式又分平行復線、主次復線、明暗復線等情況。村上春樹的科幻小說《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是平行復線的典型。「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兩個線索一直平行出現,直到小說結尾處才合為一體。王晉康的《生死平衡》是空間上主次復線的典型。圍繞主人公皇埔林展開的故事是主線,其餘是復線。劉慈欣的《地火》是時間上主次復線的典型。劉欣主持的地下煤制氣實驗上主線。一百多年後一個初中生體驗前輩采礦生涯的內容是副線。而他在《鄉村教師》里,更是運用復線式結構的佳作。一方面是極端落後的鄉村學校環境,一方面是先進得無法理喻的銀河系「碳基智慧生命」和「硅基智慧生命」的大戰。兩條線索最後交匯到一處,取得一種奇特的美學效果。金·凱利主演的科幻片《楚門的世界》則是明暗副線的典型。主人公被製片人操縱的生活是明線,製片人的活動是暗線。影片的前半部分一直是圍繞著主人公的明線,直到內容過了一半才進入另一條線索,揭開謎底。
三,散文式結構。這種結構打破了情節核心,以作者希望創造的某種意境、氛圍、情感為結構中心。比如克拉克的名著《地球凌日》,就是宇航員臨死前的樂觀主義精神為結構中心。國內作品採用散文式結構的有劉維佳的《黑太陽升起來》、凌晨的《燃燒的星球》,以及天津作者張卓的短篇科幻小說等。散文式結構較易表達作者的內心感受。不過,由於沒有情節線索,讀起來不太有趣,散文式結構的小說是那種提供給知音細細品味的作品。
還有一種比較少見的輻射式結構。在這種結構里,情節從一點發散開,向不同的方向輻射。王晉康的《解讀生命》也運用了這種結構。在這篇小說里,外星人來到地球,並且在與人類的沖突中被殺死。然而它們那種奇怪的死法最終沒有得到解釋。父子兩代科幻作者就根據這種死亡現象,虛構出不同的致死理由。在這里,小說從外星人死亡這個事件開始輻射出去,引出了不同的線索。與其它結構方式相比。輻射式結構過於復雜,適用范圍也小。
更有一些表面上凌亂不堪的結構方式,卻正符合作品本身的主題。比如,賽伯朋克流派的開山之作《神經漫遊者》,被譯成中文後,許多讀者無法接受那種天上地下的隨意式結構。但作者運用這樣的結構方式,正是為了表現網路世界裡人們支離破碎的生活特點。
上面這些結構方式,主要談了小說的主幹部分。小說的開始和結尾也是作者必須要注意的。開始決定了一篇小說是否吸引人,在讀者缺乏時間和耐心的今天,開始部分不吸引人,小說就失敗了一半。甚至可以這樣說,三五個自然段里不能讓讀者喜歡的作品就是失敗的作品。而結尾則決定這篇小說能給人留下什麼回味,好的結尾可以把全篇的努力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所以開始和結尾的構思往往更費力氣。
楊平的小說《黑客事件》的開始一個自然段只有一句話:「這個世界只有二百五十六色」。了解計算機技術的讀者一下子就知道,這是一個數字虛擬世界的故事。而對計算機技術了解不多的讀者也會產生疑問:什麼叫「只有二百五十六色」?這個優秀的開篇一直為科幻愛好者稱道。王晉康的《生死平衡》用了一個歌舞昇平式的開端:人類終於消滅了天花,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來到最後一個天花病人那裡,想取些樣本,卻得知已經有神秘人物取走了樣本。這個很喜氣的開始卻為後面的悲劇故事埋下的伏筆。
出色的結尾在科幻小說中也屢見不鮮。在克拉克的《與拉瑪相會》中,外星人的巨大飛船絲毫不理會人類的一番折騰,從太陽中得到能量後,轉頭高速飛走。星河的《殘缺的磁痕》中,主人公放棄了躲避地球磁場變化的機會,讓女友進入隱蔽所,獨自去面對危險的未來。這些結尾都把充分的想像空間留給了讀者,同時又結束了整個故事。
不過,對於不少作者來說,寫小說開頭時還很有創作沖動,寫到結尾時可能就會煩了、倦了,於是匆匆收尾了事。如果有這種情況,作者一定要提醒自己重視結尾的構造。
掌握小說的結構藝術,還要了解所謂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一種電影藝術手法,指把本來不在同樣時空的畫面、聲音等因素擺放在一處,使觀眾產生聯想,達到編導希望的效果。蒙太奇手法原本是電影工作者汲取自小說的技巧。只是這種技巧在小說創作中不為人注重。當蒙太奇在電影里大放光彩時,小說家們又把它請回來,加以改造,成為一種成熟的小說結構技巧。
(還是我,接上個回答)
Ⅷ 國外科幻小說作家地位如何
國外科幻小說作家的地位挺高的,這主要是由於科幻作品在外國的受歡迎程度比較大。首先,科幻小說相比較與別的種類的小說,科幻小說的邏輯性以及文學性要更高,比如說國外著名的科幻小說《1984》等就是這類科幻小說中的佼佼者。同時在小說的描繪結構上,科幻小說也比起其他的文學作品更具有嚴謹性,是小說中的精品。
當然,固然科幻小說的作者具有極大的創作熱情,讀者也願意買單,但是依據現在的寫作潮流,科幻小說已經逐漸地成為創作的一大雷區,但是若作者依舊堅持創作下去,持續地輸出優秀的作品,那麼科幻小說的未來還是有待可期。因此,無論是處於哪個時期,科幻小說的作家的地位始終都是小說作家中最高的,他們創作的目的不僅僅是將故事說好,同時還要為那些對科幻有幻想的青年塑造好一個宏大的世界觀,這是作家們最值得崇敬的一點。
Ⅸ 寫科幻小說要些什麼條件
科學、幻想、小說
人物、環境、情節
小說情節的四部分組成是:
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小說根據篇幅長短分為幾種類型?
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和微型小說
什麼是科幻小說?
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其內容交織著科學事實和預見、想像
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其內容交織著科學事實和預見、想像。通常將「科學」「幻想」和「小說」視為其三要素。是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文學樣式。一般認為英國詩人雪萊之妻瑪麗·雪萊(1797--1851)的《弗蘭肯斯坦》是第一部科幻小說,法國作家凡爾納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我國高士其等也寫過不少優秀科幻小說。
中文最早也有譯作科學小說。雖然從科幻史的角度來看,暫時還沒有一個能被所有研究者所公認的定義標准。在科幻愛好者中盛傳的一則「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是這樣的:「地球上最後一個人坐在房間里。這時響起了敲門聲。」可以說,這比一個精確的定義更能概括科幻小說的特質。美國著名文學評論家伊哈布·哈桑曾說:「科幻小說可能在哲學上是天真的,在道德上是簡單的,在美學上是有些主觀的,或粗糙的,但是就它最好的方面而言,它似乎觸及了人類集體夢想的神經中樞,解放出我們人類這具機器中深藏的某些幻想。」
科幻小說也是通俗小說的一種,與一般的傳統小說不同,其特殊性在於它與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著直接的聯系,但它又是一種文藝創作,並不擔負著傳播科學知識的任務。
從抒寫幻想的方式來看,它應歸屬於浪漫主義文學的范疇。一些優秀的科幻小說也像優秀的浪漫主義作品一樣,紮根於社會現實,反映社會現實中的矛盾和問題。其中某些傑出的科幻小說,往往能在科學技術發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參考價值的預見。有時,某些科學發明尚未出現,科幻小說里則已經進行生動的描繪,如潛水艇、機器人、宇宙航行等。
Ⅹ 誰能講解科幻小說創作的基本需要
最重要的是作者看待世界、看待問題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