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中的大膽推測
A. 《海底兩萬里》是一部純虛構的科幻小說,你覺得這部書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麼據你的了解,書中哪些想像事
小說《海底兩萬里》的故事並不復雜,故事發生在1866年,當時海上出現一頭所謂的獨角鯨怪獸,博物學家阿龍納斯受邀參加抓捕活動,落入水中,卻和僕人康塞爾和魚叉手尼德·蘭一起上了鸚鵡螺號潛艇,跟隨尼摩船長周遊海底的故事。
尼摩船長,勇敢而神秘,他就是大海之子,他隱身於大海,對陸地懷著某種仇恨,他就象神秘的大海,性格難於琢磨。他是個天才的科學家,極富創造力和探險精神。是他創造了潛艇鸚鵡螺號,在當時見多識廣的阿龍納斯教授看來,這都是奇跡。
- 亮點四:科學性是整個故事的核心
神奇的大海提供吃和穿,還給艇鸚鵡螺號提供動力,整個小說既有藝術性,又有科學性,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的海底世界玄妙無敵,我相信每個讀者都對鸚鵡螺號無限嚮往。
《海底兩萬里》,神奇的海底世界。全書語言流暢,情節緊湊生動,使我們在享受故事內容的同時,也增強了認識和駕馭海洋的信心。
B. 科幻小說《三體》里的科學推定和假想,真的有科學依據嗎
《三體》作為一部科幻小說,得到雨果大獎。雨果獎也算是全球性的大獎,與星雲齊名,被譽為科幻界的諾貝爾,最佳小說更是重中之重獎中之王,最高領獎台上第一次站上來自亞洲的領獎人。
《三體》的三部,是圍繞幾個概念來進行的,分別是技術爆炸、猜疑鏈以及黑暗森林。這三個概念是貫穿整部作品的,並且也不是腦洞出來的,而是從現實中提取出來的概念。
首先是技術爆炸,這個毫無疑問是工業革命的變種。工業革命以來,人來創造的財富比人類已有歷史的所有財富總和都要多。從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蒸汽機、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內燃機、到還在進行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計算機。
每一次工業革命,人類都極大的解放了生產力,創造了更多的財富,當然也造出了殺傷力更大的武器,從火槍的推廣,大炮的普及,到凡爾登絞肉機機關槍的應用,乃至廣島、長崎的核彈。然後還有氫彈、高斯槍、中子彈……人類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遠。
這些都是完全符合技術爆炸的特徵的,「智慧生物所擁有的科學技術在極短的時間內像爆炸一樣迅速發展的現象。文明進步的速度和加速度不見得是一致的,弱小的文明很可能在短時間內超越強大的文明。」
猜疑鏈應該是從囚徒困境中提煉出來的。
猜疑鏈:兩個個體在沒交流前對對方猜疑:你猜疑我是怎麼想的,我猜疑你是怎麼想的,就算你知道我是怎麼想的,我也知道你是怎麼想的,但你還會猜疑我是怎麼想你的,我也會猜疑你是怎麼想我的……這樣的猜疑在沒有進行交流前會一直循環下去,形成一條鏈,即猜疑鏈。從博弈論的角度講,即兩文明無法形成共同知識。
囚徒困境也是一樣,核心就是交流受阻,你只能夠根據自己的過往經歷和經驗,猜想別人是怎麼想的。所以最後,大家往往不是選擇合作共贏,而是選擇損人利己。
技術爆炸和猜疑鏈最後組合成了《三體》中宇宙社會學的核心理論,黑暗森林。
宇宙社會學基本公理:
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2、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基本保持不變。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這就是對費米悖論的解釋。
被發現,總有一方被消滅!
黑暗森林法則,應該是脫胎於達爾文的《進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弱肉強食。
但是從我個人的理解來講,技術爆炸和猜疑鏈都是沒什麼問題的,但是黑暗森林的漏洞比較大。
一、人類是碳基生命,人類也有猜想過非碳基生命的存在,比如硅基生命。如果非碳基生命的真的存在,那麼它們所需的資源很可能和我們是不同的,也就是說很可能不存在生存的競爭關系。
第二點,宇宙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大,而地球所具有的資源並不是唯一的,在現有的人類所探索(觀測)到的區域,並沒有發現其他文明的存在,但是能夠觀測到的宇宙,人類所需的資源卻幾乎可以用無限來形容,宇宙實在是太空曠了,遍地是黃金,誰吃的沒事去搶別人的。
還有,從現在人類的技術角度來看,太空城並不是幻想,也就是說,人類並不需要一個完全類似的地球來生存,完全可以自己建。並且太空城留下了另外一個難題,就是一個文明看到另外一個文明的定居點的時候,怎麼確定是不是這個文明的本體呢?萬一隻是定居點,其本體的文明程度比自己高呢,所以貿然發動攻擊,並不合適。
所以在人類踏入宇宙紀元,生存的需求,基本沒什麼障礙就能實現,就算遇到其他文明,互相交流的可能性更大,因為我家裡都有,並且都快放不下了,誰閑得沒事去搶你的。
但是《三體》依舊是一部非常棒的作品,等電影版出來,一定要去剁手。
C. 求科幻小說的特點
科幻小說,是小說類別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其內容交織著科學事實和預見、想像。通常將「科學」「幻想」和「小說」視為其三要素。是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文學樣式。一般認為英國詩人雪萊之妻瑪麗·雪萊(1797--1851)的《弗蘭肯斯坦》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法國作家凡爾納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我國高士其等也寫過不少優秀科幻小說。
中文最早也有譯作科學小說。雖然從科幻史的角度來看,暫時還沒有一個能被所有研究者所公認的定義標准。在科幻愛好者中盛傳的一則「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是這樣的:「地球上最後一個人坐在房間里。這時響起了敲門聲······」可以說,這比一個精確的定義更能概括科幻小說的特質。美國著名文學評論家布哈伊·哈桑曾說:「科幻小說可能在哲學上是天真的,在道德上是簡單的,在美學上是有些主觀的,或粗糙的,但是就它最好的方面而言,它似乎觸及了人類集體夢想的神經中樞,解放出我們人類這具機器中深藏的某些幻想。」
科幻小說也是通俗小說的一種,與一般的傳統小說不同,其特殊性在於它與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著直接的聯系,但它又是一種文藝創作,並不擔負著傳播科學知識的任務。
從抒寫幻想的方式來看,它應歸屬於浪漫主義文學的范疇。一些優秀的科幻小說也像優秀的浪漫主義作品一樣,紮根於社會現實,反映社會現實中的矛盾和問題。其中某些傑出的科幻小說,往往能在科學技術發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參考價值的預見。有時,某些科學發明尚未出現,科幻小說里則已經進行生動的描繪,如潛水艇、機器人、宇宙航行等。
在網路里有~~~~~~~~~~~~~~~~~~~~~~~~~~~~~~~~~~~~~~~~~~~~~~~~~~~
求採納!~~~~~~~~~~~~~~~~~~~~~~~~~~~~~
D. 最熱門的當代科幻小說
1、首先強烈推薦劉慈欣的《三體》系列,目前只有《三體1》和《三體2,黑暗
森林》。《三體3》仍然在創作中,中國的科幻迷都在翹首期待!
《三體》故事是講述光年尺度上,人類文明和外星文明為了各自的生存和發
展,做出了種種努力和斗爭,故事磅礴大氣,又細膩感人,情節曲折,扣人
心弦,可以說是近幾年來中國科幻小說的巔峰之作。
2、再推薦劉慈欣的《球狀閃電》,這部小說有幾年的歷史了,不算是當前最熱
門的小說了,但是其情節的跌宕曲折,其中關於球狀閃電的解釋和猜想以大
量的事實為基礎,做了大膽的推測,使人覺得這個故事不是虛構而是事實,
其中描寫的各種情形十分生動,完全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完全可以拍攝成阿
凡達似的大片。是不輸於《三體》系列的優秀作品。
鑒於中國的電影市場和科幻小說市場的現狀,想要把中國優秀的科幻小說拍成中國的阿凡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中國的科幻人絕對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傳播科幻、發展科幻的機會,希望你會喜歡這幾部小說,並愛上中國的科幻。
E. 你認為有哪些腦洞特別大的科幻小說
三體!又是光速飛船,又是降維的。這肯定是我看過最好的科幻小說!
F. 《海底兩萬里》是凡爾納三部曲中的第二部,這本科幻小說講述的故事真是大膽至
《海底兩萬里》是凡爾納三部曲中的第二部,這本書確實值得去看,豐富的知識,巧妙的情節構思可以說正是凡爾衲寫作的一大特色.海底兩萬里》是海洋通俗小說的科幻門類,書中的尼摩船長是個海上堂·吉訶德式的人物,為了民族的仇恨而漂泊海底,這部作品的情節結構與流浪漢小說一脈相承.海洋通俗小說進一步表現了人類認識和駕馭海洋的信心,展示了人類意志的堅韌和勇敢.
首先是科學性,凡爾納的作品向來就以科學性強而著稱,幾乎他的每本書都涉及到了各類科學,海底兩萬里也不例外.文中所涉及到的海洋知識之廣,是其他海洋小說所不能與之相比的.光的折射、珍珠的分類、採集、潛水艇的構造、以及對海底的描寫,無不體現出他的想像力和豐富的科學知識.
人物方面,我個人並不特別喜歡尼莫船長這個人物形象,雖然他的博學;他的創造力;他的勇敢等等都令人欽佩.但尼莫船長似乎有些極端.(例如他對人類的仇恨)我最喜歡書中的那個僕人-康塞爾,他對主人的忠誠及他的才能是值得肯定的.首先在文中開頭部分,他在得知他的主人要去參加危險的捕鯨,甚至有生命危險是果斷的選擇了與主人同去,盡管教授表示過他可以不要去但他仍然決定追隨,這是值得肯定的.還有在落水的時候,他看到主人落水自己也勇敢地跳了下去,難得的忠誠.
還有他的博學,文中涉及到的科學知識有三分之二是通過教授和尼摩船長講述的,其他的都是通過他口中說出來的,不厭其煩的對各種水生動物進行分類,細節之具體之精確令人嘆為觀止.同時對分類學的愛好使他掌握了不亞於教授的海洋知識.比如在剛見到鸚鵡螺號里的收藏品時就開始進行分類,還有在下水的時候也在繼續著他的分類工作,到了南極的時候他也沒忘了他的分類,可以說他就是一個分類狂.為次他還有一個專門記錄分類的本子.可以想像,鸚鵡螺號里不知道自己未來的命運時他仍可以氣定神閑的進行他的分類工作,可見他的內心是多麼地鎮靜,或者說他是想借分類來忘記在鸚鵡螺號里的恐懼,這是我的一個猜想.
我知道.
G. 最近的科幻小說徵文,誰把未來寫的越惡心,誰就能得獎 三體
你是覺得三體把未來寫的很悲觀所以惡心,因此就得獎嗎?
我看大多數讀者都不會這樣看的,喜歡科幻小說的讀者都知道,我們的宇宙並不是童話世界,而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宇宙之大也是超乎我們知識和理解的,在這個前提下,科幻小說家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在不違反目前所知的基本物理知識前提下,對我們宇宙的未來進行了大膽的推測,我想這才是三體讓廣大讀者喜愛的原因。
說實話,宇宙的未來誰也說不清,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人類不能永遠待在搖籃里,地球不可能成為人類永遠的家,所以我們必須邁出惡心的第一步,而大自然是無情的,離開搖籃的我們,也許前途不妙,畢竟幸運之神不可能永遠眷顧人類,悲劇是遲早的事。
H. 科幻小說中的神秘主義最好是推薦幾部有代表性的
《大角星之旅》是一部帶有強烈神秘宗教意味的奇異星際傳奇。
I. 科幻小說中有哪些驚艷的技術或理論
一般的硬科幻作品裡會大量運用已知科學理論,例如劉慈欣的《三體》系列裡面就用到了一些現代物理學理論知識,具體可參考李淼老師的書《三體中的物理學》。
J. 你認為科幻小說中有哪些常用梗
復線式結構,即以兩條或兩條以上的線索交插表現形成的結構。復線式又分平行復線、主次復線、明暗復線等情況。村上春樹的科幻小說《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是平行復線的典型。「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兩個線索一直平行出現,直到小說結尾處才合為一體。王晉康的《生死平衡》是空間上主次復線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