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科幻小說家查理德摩根

科幻小說家查理德摩根

發布時間: 2021-10-02 13:03:50

1. 誰知道英國著名偵探小說家理查德是不是沒有這個人啊

「奧斯登」應該是從英文中的Austen或Austin翻譯而來。憑這條線索,可以輕松查到此人即是英國著名偵探小說家理查德·奧斯丁·弗里曼(Richard Austin Freeman,1862—1943)。弗里曼首創「逆向偵探小說」(the inverted detective story)的形式,即採用倒敘的手法,讓讀者事先知曉罪犯的身份,然後抽絲剝繭,層層推演,最後一刻讓真凶現形伏法。他所塑造的「桑狄克」博士(Dr. Thorndyke)是第一個採用法醫學知識破案的西方偵探人物形象。弗里曼的偵探小說近年已有多個中譯本面世。

理查德·奧斯丁·弗里曼

R. 奧斯汀·弗里曼 Richard. Austin Freeman(1862.4.11-1943.9.28),英國著名作家,生於倫敦蘇活區的一個裁縫之家,十八歲時進入米德爾塞克斯醫院學習醫學。1877年,他獲得內科和外科醫師資格。為了完成學業,他前往非洲黃金海岸的英國殖民地工作了七年,成為駐扎在黃金海岸阿克拉的一名助理軍醫。四年在非洲的時光,他患上了黒尿熱病,因此被送回國。在一長段的康復之後,他不再從事專職的醫務工作,轉而開始進行文學創作。在寫了一本頗受好評的游記之後,開始與友人共同以克里福德·阿什當為筆名創作了一系列犯罪小說,而後開始獨立創作,創作了以約翰·埃文林·桑戴克為主角的系列故事。
1907年他發表了第一部桑戴克長篇小說《上帝的指紋》("the Red Thumb Mark"正譯《紅拇指印》)。
1908年桑戴克系列短篇小說刊登在雜志上之後立刻獲得成功。其中大部分於1909年結集為《宋戴克探案集》出版。
1912年的短篇集《歌唱的白骨》》(《The Singing Bone》)開創了「反敘述性偵探小說」的先河,在推理小說史上佔有獨特的偉大地位。他把故事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敘述案件本身發生的經過,讓讀者完全了解案情;第二部分中,偵探(桑戴克醫師及其助手)登場,一步步推演出事實的真相。
在奧斯汀·弗里曼的小說中,讀者似乎已經知曉了真正的兇手。但是,懸疑的趣味卻絲毫不受影響,因為隨著對犯罪過程的逐步揭露、層層還原,更加引人入勝,這種形式本身,就是作者所追求的「實驗精神」。

2. 理查德txt全集下載

理查德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3. 《行屍走肉》里的摩根是什麼樣的

《行屍走肉》里的摩根作為第一季出現與瑞克認識的人物,第一季一直給人的印象很不錯,是一個好父親,愛妻子的好丈夫。後面摩根黑化,誤入歧途,一個人單打獨斗,雖然自私但對朋友有情有義,在朋友瑞克有困難的時候會挺身而出,討厭戰爭與殺虐。

《行屍走肉》里摩根的故事走向:

自從摩根的兒子 Duane 被他媽媽咬了之後他整個人就神經叨叨的,後悔沒殺死自己的妻子,後來又因為自己出去練棍害死了老師,但是老師也教給了他不少東西,然後摩根開始覺醒了,不殺人,任何生命在他眼裡都是寶貴的,他也的確也感化一個額頭上有 W 的 「狼人」。

瑞克他們當然是不認同這種想法的,依然按他們的規則辦事,摩根也拿他們沒轍,於是就一個人行事,但是每當瑞克他們有難他都會出現,甚至是幫忙。

直到救世軍的一隊人亞倫的手下在與神之國交易食物時打死了本傑明,事後摩根知道是理查德因為自己的自私害死的,他才開始明白,有些人是無葯可救的,他也破例殺人,到最後瑞克他們打敗了尼根,贏得了戰爭,摩根主動一個人到垃圾場裡面「深造」 ,說明摩根還是厭惡這些所謂的戰爭,或者說是殺虐。

(3)科幻小說家查理德摩根擴展閱讀

《行屍走肉》是一部由弗蘭克·德拉邦特執導的美國恐怖電視系列劇,安德魯·林肯、諾曼·瑞杜斯、勞倫·科漢、史蒂文·元等主演。改編自同名漫畫,該劇於2010年10月31日在AMC有線電視網開播,是電視史上第一部正宗的喪屍電視劇。

該劇主要講述的是主人公瑞克是亞特蘭大城郊一座小鎮的副警長。在執行公務的過程中,瑞克遭到槍擊,傷勢嚴重,被人緊急送往當地醫院進行搶救。當瑞克醒來之後發現,世界已經喪屍蔓延、危機四伏的。



4. 請問網上哪有完整的理查德K摩根的<<副本>>嗎

網頁鏈接

網頁鏈接

5. 求19世紀美國小說家理查德.斯托克頓的簡歷

Frank R. Stockton (April 5, 1834 - April 20, 1902), was an American writer and humorist, best known today for a series of innovative children's fairy tales that were widely popular ring the last decades of the 19th century. Stockton avoided the didactic moralizing common to children's stories of the time, instead using clever humor to poke at greed, violence, abuse of power and other human foibles, describing his fantastic characters' adventures in a charming, matter-of-fact way in stories like "The Griffin and the Minor Canon" (1885) and "The Bee-Man of Orn" (1887), which was republished in 1964 in an edition illustrated by Maurice Sendak.

His most famous fable is "The Lady or the Tiger?" (1882), about a man sentenced to an unusual punishment for having a romance with a king's beloved daughter. Taken to the public arena, he is faced with two doors, behind one of which is a hungry tiger that will devour him. Behind the other is a beautiful lady-in-waiting, whom he will have to marry, if he finds her. While the crowd waits anxiously for his decision, he sees the princess among the spectators, who points him to the door on the right. The lover starts to open the door and....the story ends abruptly there. Did the princess save her love by pointing to the door leading to the lady-in-waiting, or did she prefer to see her lover die rather than see him marry someone else? That discussion hook has made the story a staple in English classes in American schools, especially since Stockton was careful never to hint at what he thought the ending would be (according to Hiram Collins Haydn in The Thesaurus of Book Digests, ISBN 0-517-00122-5).

Born in Philadelphia, Stockton was the son of a prominent Methodist minister who discouraged him from a writing career. He supported himself as a wood engraver until his father's death in 1860; in 1867, he moved back to Philadelphia to write for a newspaper founded by his brother. His first fairy tale, "Ting-a-ling," was published that year in The Riverside Magazine; his first book collection appeared in 1870.

In 1868, Stockton joined the staff of the new magazine Hearth and Home, working as an assistant editor under Mary Mapes Dodge, author of Hans Brinker, or the Silver Skates. He contributed not only fairy tales, but also stories and articles on a variety of subjects for alts. In 1874, Stockton was made assistant editor of Saint Nicholas Magazine, a new magazine for children, again under Mary Mapes Dodge. He worked there until 1878, when he was forced to resign the position e to failing eyesight. He continued to write, however, dictating to his wife or a professional secretary, and proced a large body of popular work for children and alts through the end of the century. He died of a cerebral hemorrhage in 1902. His collected works, 23 volumes of stories for alts and children, were published between 1899 and 1904. His books include:

* Ting-a-Ling (1870), for children
* What Might Have Been Expected, (1874), for children
* Rudder Grange (1879), a novel for alts
* The Floating Prince and Other Fairy Tales (1881), for children
* The Lady or the Tiger? (1884), a collection containing his most famous story
* The Casting Away of Mrs. Lecks and Mrs. Aleshine (1886)
* The Bee-Man of Orn and Other Fanciful Tales (1887), for children
* The Dusantes (1888)
* The Great War Syndicate (1889)
* The Rudder Grangers Abroad (1891)
* Pomona's Travels (1894)
* The Great Staircase at Landover Hall (1900)
* Kate Bonnet (1903)

6. 推薦幾部硬科幻小說(大劉的已看)

大劉的《三體》真好看,是我看過的最好看的科幻小說,他的《鄉村教師》你看了沒?就是他的選集。前幾天我才看完《球狀閃電》,太宏大了。說實在的,我應該先看《球狀閃電》再看《三體》的,免得裡面的人物我都不清楚是咋回事。

言歸正傳,給你推薦一下我以前看的科幻小說。
《拉瑪》系列,克拉克的代表作,大劉就是受了卡拉克的影響才寫出來的《三體》,確實不錯,裡面的描寫風格和大劉的神似。
《副本》理查德摩根寫的,賽博朋克科幻偵探小說,情節非常精彩,技術過硬。
《與吾同在》王老師的這個名氣夠大吧,這是對《三體》另一種解釋。
《發條女孩》我朋友看完了,他說前面很無聊,後面很精彩,我就給你提一下,不做推薦。

說實在的,大劉的寫的更傾向物理,王老師的傾向生物,我比較喜歡大劉,因為我生物不是特好,呵呵。

7. 求摩根的《副本》

2010年第五期科幻世界譯文版中只有一部分,我在網上搜索了下,貌似找不到電子檔的,我只能老老實實地買第6期和第7期了,等刊登完了,估計那時候再找的話可能就會有了。

8. 理查德死了嗎 行屍走肉第七季摩根為什麼要殺理查德

在本傑明被理查德間接害死之後,摩根和理查德在屋裡對峙秘密,理查德的語氣就很是自私,雖然他的初衷是想要用他自己的死來激起神之國與救世軍的戰爭,但是事後害死了本傑明的他卻並沒有表示出對此事的愧疚,而是反復強調說希望順著本傑明的死領導大家與救世軍斗爭,摩根本就視本傑明如兒子一般,這里他很不滿意理查德的所作所為,但是當時卻沒有讓他爆發的理由。只是說讓理查德按照他自己的說法去向國王承認錯誤。
第二天摩根問理查德有沒有給國王說你之前幹了什麼和你想做什麼,這時候因為理查德說沒有說。更讓摩根覺得理查德自私和不負責,同時摩根突然覺得理查德的計劃也不壞(殺一個人取得信任),所以摩根帶著理查德害死本傑明的憤恨,當著救世軍的面殺死了理查德,完成了理查德要在第二天跟救世軍認慫的任務。只不過這個「認慫」的層次更上一層樓。

9. 自私的基因:一部爭議了40年的「科幻小說」

道金斯

「讀者請將本書當做科幻小說來閱讀。」40年前,英國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開始寫作《自私的基因》,這句話做了開頭。當時英國礦工工會罷工,導致牛津大學的實驗室頻繁停電,他只能暫停對蟋蟀的研究,寫書自娛。時年35歲的他沒有預料到,這本書將給他帶來大名氣以及同樣大的麻煩。

道金斯有些後悔,書名中用上了「自私」這個字眼。在最初完成三四章之後,理查德·道金斯曾經拿書稿給一位倫敦出版商過目。那位出版商建議改一下題目——「自私的」這個詞有些負能量,可以換成「不朽的」。

批評者正是抓住這個字眼不放,認為道金斯在為人類的自私行為張目。他自辯,這只是用來描述基因,而非人心。

道金斯失算的還有一點,就是《自私的基因》遠超生物學領域的影響。比如對互聯網文化。他寫成此書時,推特、蘋果手機、WiFi、暴走漫畫和電腦病毒尚未出現。在該書最後一章,道金斯發明了一個新詞——「Meme」。中文對這個詞的翻譯五花八門,有米姆、模因、謎因、謎米……這個詞甚至被收入了《牛津英語詞典》,被定義為:「文化的基本單位,通過非遺傳的方式,特別是模仿而得到傳遞。」如今「Meme」一詞與信息的無限復制和病毒式傳播聯系在一起,已經成為研究互聯網文化現象的一門新學科。

在上世紀60年代,牛津大學只有一台計算機,「龐大得裝滿了整個大房間」,道金斯開始學慣用計算機編程來幫助自己的研究。在其著作中,更是把DNA比喻為一種「計算機語言」。互聯網行業亦是對道金斯最接受的族群,比爾·蓋茨就是道金斯的書迷。「很少有書在寫了40年之後還值得人去讀,只有少數的經典,像費曼的物理學或是理查德·道金斯的那些書。」互聯網新貴們總是喜歡使用基因這個字眼來闡釋自己的數字化之道,又往往對生命科學倍加關注。比爾·蓋茨在自己的讀書博客上最新推薦的一本書,是印度裔作家悉達多·穆克吉的《基因:一部隱秘的歷史》。

40年的時間里,道金斯被列作了「新無神論四騎士」之一。10年前寫出的《上帝的錯覺》更是讓自己陷入更大的輿論旋渦,被神學家們稱為「魔鬼代言人」。2013年在《辛普森動畫》中的一集中,理查德·道金斯被刻畫成了地獄里戴著眼鏡梳著中分煲人肉湯的紅皮膚惡魔。


40年的時間里,理查德·道金斯完成了12部著作,大多是話題之作;在BBC的科普紀錄片和脫口秀節目中成為公眾學術明星;大堡礁里有一種魚被命名為道金斯魚;由微軟起家、登上過太空的億萬富翁查爾斯·西蒙尼的資助,其在牛津大學開設「西蒙尼大講堂」,成為牛津的「公眾科普教授」,將斯蒂芬·平克、賈雷德·戴蒙德等一干信奉進化論的中堅學者引為同道。

道金斯出身貴族家庭,自身帶著貴族范兒,但是在學術領域,他確實好鬥。正如當年一位老師鼓勵道金斯所說的,要學會「活得危險一些」他不依不饒地和反對者們展開論戰,言辭犀利,堪稱學術大嘴。他拍攝視頻,定期朗讀那些攻擊他的郵件,然後上傳到Youtube上。「達爾文的鬥犬」的綽號當屬實至名歸。

理查德·道金斯在《盲人鍾表匠》中感慨道:達爾文學說的麻煩在於,人人都自以為懂。40年後,他完成了個人的一部自傳,為自己辯護。道金斯在自傳中說自己很討厭「單純」這個詞,但直至達爾文走下貝格爾號180年後的今天,進化論也從未被單純地僅僅放在生物學領域里去談論。科學之辯仍舊需要科學研究者好鬥下去。


作者:沈灃

來源:北京晚報

熱點內容
現代都市小說360 發布:2025-08-09 01:31:59 瀏覽:479
女主穿越成胖子的小說玄幻 發布:2025-08-09 01:07:15 瀏覽:115
古代短篇內容有肉小說 發布:2025-08-09 00:08:49 瀏覽:372
一妻多夫的鄉村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09 00:07:54 瀏覽:333
推薦軍人小說的 發布:2025-08-08 23:55:52 瀏覽:411
男主穿越玄幻搞笑小說下載 發布:2025-08-08 23:51:31 瀏覽:865
小說主角現代小說姓墨 發布:2025-08-08 23:40:48 瀏覽:866
蔚空的小說燕爾好看嗎 發布:2025-08-08 23:31:40 瀏覽:404
好的網路現代言情小說 發布:2025-08-08 23:07:27 瀏覽:252
先婚厚愛的小說有肉現代 發布:2025-08-08 23:07:23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