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作家布拉德利
㈠ 求一本國外科幻小說的書名,只有梗概,熟悉這方面的人請賜教
Science Fiction Book Club的編輯宣布了他們選擇的「過去五十年間最優秀的科幻奇幻小說,1953-2002」名單。
《魔戒之主》(The Lord of the Rings),J.R.R.·托爾金(J.R.R. Tolkien)
《基地》三部曲(The Foundation Trilogy),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
《沙丘》(Dune),弗蘭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
《異鄉異客》(Stranger in a Strange Land),羅伯特·A.·海因萊茵(Robert A. Heinlein)
《地海法師》(A Wizard of Earthsea),厄休拉·K.·勒吉恩(Ursula K. Le Guin)
《神經漫遊者》(Neuromancer),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
《童年的終結》(Childhood』s End),阿瑟·C.·克拉克(Arthur C. Clarke)
《機器人夢見電子羊?》(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菲利普·K.·迪克(Philip K. Dick)
《阿瓦隆的迷霧》(The Mists of Avalon),馬里恩·齊默·布拉德利(Marion Zimmer Bradley)
《華氏451度》(Fahrenheit 451),雷·布拉德伯里(Ray Bradbury)
《新日之書》(The Book of the New Sun),吉恩·沃爾夫(Gene Wolfe)
《雷伯維茲聖歌》(A Canticle for Leibowitz),沃爾特·M.·米勒(Walter M. Miller,Jr.)
《鋼窟》(The Caves of Steel),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
《原子孩子》(Children of the Atom),威爾莫·施拉斯(Wilmar Shiras)
《飛行都市》(Cities in Flight),詹姆斯·布萊什(James Blish)
《魔法色彩》(The Colour of Magic),特里·普萊切特(Terry Pratchett)
《危險幻像》(Dangerous Visions),哈蘭·埃里森(Harlan Ellison)編輯
《死鳥傳說》(Deathbird Stories),哈蘭·埃里森(Harlan Ellison)
《被毀滅的人》(The Demolished Man),阿爾弗雷德·貝斯特(Alfred Bester)
《代爾格林》(Dhalgren),賽繆爾·R.·德蘭尼(Samuel R. Delany)
《龍飛》(Dragonflight),安妮·麥卡芙瑞(Anne McCaffrey)
《安德的游戲》(Ender』s Game),奧森·斯科特·卡德(Orson Scott Card)
《異教徒湯瑪斯·寇文能歷代記》(The First Chronicles of Thomas Covenant the Unbeliever),史蒂芬·R.·唐納森(Stephen R. Donaldson)
《無盡的戰爭》(The Forever War),喬·哈德曼(Joe Haldeman)
《門》(Gateway),弗雷德里克·波爾(Frederik Pohl)
《哈里·波特與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J.K.·羅琳(J.K. Rowling)
《銀河旅行者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道格拉斯·亞當斯(Douglas Adams)
《我是傳說》(I Am Legend),理查德·馬西森(Richard Matheson)
《拜訪吸血鬼》(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安妮·萊絲(Anne Rice)
《黑暗的左手》(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厄休拉·K.·勒吉恩(Ursula K. Le Guin)
《小與大》(Little,Big),約翰·科羅里(John Crowley)
《光明之主》(Lord of Light),羅傑·澤拉茲尼(Roger Zelazny)
《高塔中的男人》(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菲利普·K.·迪克(Philip K. Dick)
《重力使命》(Mission of Gravity),哈爾·克萊門特(Hal Clement)
《超級人》(More Than Human),斯多爾·斯特金(Theodore Sturgeon)
《人的再現》(The Rediscovery of Man),考德維那·史密斯(Cordwainer Smith)
《海灘上》(On the Beach),內爾·舒特(Nevil Shute)
《與拉瑪相會》(Rendezvous with Rama),阿瑟·C.·克拉克(Arthur C. Clarke)
《環型世界》(Ringworld),拉里·尼文(Larry Niven)
《野蠻月球》(Rogue Moon),奧基斯·巴崔斯(Algis Budrys)
《斯爾瑪萊利昂》The Silmarillion,J.R.R.·托爾金(J.R.R. Tolkien)
《五號屠場》(Slaughterhouse-5),庫爾特·馮尼格(Kurt Vonnegut)
《雪崩》(Snow Crash),尼爾·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
《航向桑給巴爾》(Stand on Zanzibar),約翰·布拉諾(John Brunner)
《群星,我的歸宿》(The Stars My Destination),阿爾弗雷德·貝斯特(Alfred Bester)
《星際船傘兵》(Starship Troopers),羅伯特·A.·海因萊茵(Robert A. Heinlen)
《暴風雪使者》(Stormbringer),邁克爾·摩考克(Michael Moorcock)
《莎拉娜之劍》(The Sword of Shannara),特里·布魯克斯(Terry Brooks)
《時間軸》(Timescape),格里高里·本福德(Gregory Benford)
《走向你們散落的身體》(To Your Scattered Bodies Go),弗利普·何塞·法默(Philip Jose Farmer)
㈡ 血族第一季的幕後花絮
首集大部分場景攝制於加拿大多倫多。劇中用的12把劍由刀劍公司Zombie Tools提供。 音樂由曾為美國電視劇《越獄》和電影《環太平洋》配樂的樂師拉民·賈瓦迪負責製作。 原先的標志性海報是一幅易引起反感的畫。畫有一隻細長的寄生蟲從人眼中鑽出,而寄生蟲正是劇中吸血怪物傳染人類的致病媒介。後由於受到不少來自公眾輿論的抱怨,FX電視台宣布會適當地將其貼出的某些宣傳畫替換掉。 劇中人物艾德里奇·帕莫的名字源自美國作家菲利普·狄克發表於1965年的科幻小說《帕莫·艾德里希的三道聖痕》。 烏克蘭裔捕鼠師傅的斯拉夫語名字「瓦西里」(英語:Vasiliy,烏克蘭語:Василій,俄語:Васи́лий)為希臘語名「Basil」(希臘語:Βασίλειος)之變體,含義是「高貴、勇敢並富有騎士精神」(royal, kingly, brave, valiant, chivalrous)。這個名字也曾傳入阿拉伯語,有相似的含義。 劇中原創角色女黑客達齊·維德斯的故事創作由2位編劇負責,在劇中飾演該角色的演員茹塔·格敏塔有幸成為其人物創作者之一。在第10集中,另一位編劇本打算借著達齊·維德斯在劇中被男主角趕走的機會徹底攆走這個人物,但在茹塔·格敏塔的要求下,該角色後在第12集中得以回歸到故事中。 劇中飾演猶太老人的英國演員大衛·布拉德利坦言這還是自己第一次飾演熒幕大英雄,並且感覺很爽。此前他女兒還經常問他:「爸爸,你在各種片子中演的角色怎麼老是死掉?」。 西恩·奧斯汀早在德爾·托羅和查克·霍根所著《血族》原著中就了解了這個角色,知道他最後悲慘的結局,不過為了和「陀螺」導演合作,奧斯汀還是接下了這部劇。
㈢ 男子收集10萬把傷過人的刀建造天使雕像,宣傳反對暴力,後來怎樣
藝術是人類文明中璀璨的明珠,古今中外正是因為有那麼多各領域的藝術家和藝術作品,歷史才會顯得更有厚度和深度。
藝術常常被創作者用來表現自己的思想。比如畫家會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思想、作家會在文章中透露。不同的時期,尤其是戰亂黑暗的年間,這些作品往往都帶著批判性的色彩。雖然不像戰士沖在一線,但他們的創作力就是武器,往往能夠帶給渾渾噩噩的民眾一些警醒。
這種真實發生在身邊的悲劇一下子驚醒了阿飛·布拉德利,他想要用這個作品喚醒其他還渾渾噩噩的人們。但就如同之前一樣沉默的他自己般,很多人在事到臨頭了才能夠感同身受。
但這並不是說人類有多冷漠,本身共情和同理心也是有一定限度的。除了阿飛·布拉德利的藝術雕像,還有非常多的文學作品、畫作以及影視作品都在傳達的是反戰反暴力的思想。相信這並不全是無用功,只要新的一代能夠成長為溫柔又有擔當有理智的成熟大人,相比這個世界上的正義就會多一些,悲痛和黑暗就會少一些吧。
㈣ 天梯的研究
太空梯競賽刺激太空探索。
「太空梯」競賽是美國宇航局舉辦的系列競賽中的一部分。美國宇航局從開始舉辦「世紀競賽」,包括太空梯競賽、月球車競賽、太空服競賽、地表挖掘競賽、個人太空交通工具競賽,月球表面造氧競賽。
太空梯競賽包括兩部分:光能競賽和范圍競賽。這兩項競賽在都已經舉辦過一次,但遺憾的是,兩項均未評出優勝者。當年兩項競賽的獎金各為5萬美元,由於沒有人得到,獎金也被順延至的比賽當中,因此原定的各15萬美元都累計成為20萬美元。
太空梯設想來源於科幻小說
最早提出太空梯設想的是111年前的一名俄羅斯科學家,而在1979年,著名的科幻作家亞瑟·C·克拉克將這種設想寫進了他的科幻小說《天堂的噴泉》中:地球不停轉動的過程中,如果你將一個平衡錘用纜繩拴住拋入太空,並且纜繩足夠長———至少10萬公里長,由地球旋轉產生的強大離心力將使纜繩綳緊,這樣就可以建造一架伸向太空的電梯了。小說出版後,科學家發現這並不僅僅是幻想,因為其理論基礎是堅實的,而所需的材料人類已經擁有。 天梯對全球帶來的潛在影響力堪與另一項偉大的運輸成就美國洲際鐵路相媲美。這條洲際鐵路於1869年在美國猶他州的普瑞蒙特瑞(Promontory)竣工,它首次連通了美國的東海岸和西海岸,加快了美國西進運動的進程。這條鐵路建成後,橫貫全美的旅行只需幾天就可以完成,而在此之前則需數月。它還開拓了新的市場,諸多全新的產業皆因它而興起。到1893年,美國已建成五條洲際鐵路。
天梯這一想法與洲際鐵路有許多相通之處。天梯將開創地球與太空之間永恆的連通之門,這道門永遠都不會關閉。雖然它不會加快太空之行的速度,卻能使太空與地球之間的往來更為頻繁,並將開創一個嶄新的發展時代。天梯的建成將大大降低向太空運送貨物的成本,或許這就是促成天梯這一想法的最大動力。盡管天梯的升降機比採用化學推進的宇宙飛船慢,但這種升降機卻將每公斤的發射成本從22000到44000美元降到900美元左右。
據「天梯——NIAC第二階段最終研究報告」(The Space Elevator, NIAC Phase II Final Report)的作者布拉德利·愛德華茲透露,估算的天梯建造成本為60億美元,法律法規方面的費用為40億美元(愛德華茲就是布拉德利·卡爾·愛德華茲博士,他是「碳設計」(Carbon Designs)公司的總裁和創始人。)。相比之下,1971年預測的宇宙飛船計劃的成本為52億美元,但最終卻耗費了195億美元。此外,宇宙飛船每飛行一次都要耗費5億美元,這一數字超過當初估算的50多倍。
天梯可能會取代宇宙飛船成為主要的航天器,並將用於人造衛星部署、國防、旅遊和其他開發。再往後,太空船將順著天梯的纜繩攀升至太空中,然後再朝向其主目標發射。這種發射方式所需的燃料更少,因為它省下了採用傳統方式發射時沖出地球大氣層所需要的部分燃料。有些設計人員還認為,天梯可以建在包括火星在內的其他行星上。
NASA曾資助愛德華茲博士的研究長達三年。但在2005年,它僅給研究天梯的各家公司提供了2800萬美元的獎金。盡管它仍然非常關注這一計劃,但眼下它更願意靜觀其變,等待出現更為實質性的進展。
㈤ NBA中有哪些學霸級的人物
在人們的印象中,NBA的球員們似乎都只是肌肉發達,能跑能跳,如果談到學習,似乎跟他們不搭邊,其實也不盡然,NBA也有不少學霸級的人物,今天我們就來看看。
說到NBA的學霸,非林書豪莫屬,由於哈佛大學並沒設體育特長生,因此,林書豪是靠自己過硬的專業成績考進去的,有多難可想而知。
比爾-布拉德利,他不是奇才的那一位,而是打球比較早的一位球員,獲得碩士學位後才去打NBA,還曾經在2000年競選過美國總統,雖然最終失敗。
巴蒂爾,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學霸,在籃球場上也很聰明,而且早在2017年的時候,巴蒂爾就擔任了熱火隊籃球發展分析部負責人。
麥基,一提起麥基我們就能想到五大囧,不過其實這是一位學霸級人物,在他高中畢業時候,他的GPA分數達到4.5分,十分的了不起。
維斯布魯克,雖然有時他在籃球場上的表現讓人詬病,但實際上威少的智商可不低,曾經的的GPA分數也有3.9分(註:4分差不多相當於百分制的90分)。
㈥ 比爾·布拉德利的早年經歷
布拉德利在高中時已經是全國同年齡段中的籃球高手,所以他選擇在1961年秋天加入了杜克大學。但在夏季的一次棒球賽中,布拉德利的腳踝骨折,在重新抉擇後,他選擇進入了普林斯頓大學。雖然布拉德利有杜克大學的獎學金,但他並沒有普林斯頓大學的獎學金。常春藤聯盟的學校並不允許聯盟中的學校給學生提供運動獎學金,但布拉德利家資殷實,足夠他去普林斯頓大學深造。
布拉德利孩童時代的偶像,橄欖球運動員迪克-卡茲麥爾(Dick Kazmaier)曾在普林斯頓讀書時贏得海斯曼杯(Heisman Trophy,最傑出大學橄欖球運動員獎)。而布拉德利則在普林斯頓籃球隊中選擇欄迪克曾穿過的42號球衣。大一的布拉德利場均得到30多分,並曾連續命中57個罰球。大學二年級的布拉德利則成長為一名明星級球員,這也是布奇-范布雷達科爾夫(Butch van Breda Kolff)教練執教普林斯頓大學老虎隊的第一個賽季。
1963年,布拉德利入選體育新聞評選的全美第一陣容。而聖路易斯老鷹隊表示,大二的布拉德利已經有足夠的實力打職業籃球。美聯社和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也將布拉德利評選為第二陣容,這也意味著布拉德利已經是全美最優秀的大二籃球運動員之一。來年,體育新聞再次將布拉德利列為他們評選的最佳陣容中的一員,布拉德利也是全美最佳陣容中唯一的大三學生,並將布拉德利評選為年度最佳球員。
在1964年4月的的奧運會選拔中,布拉德利從他習慣的前鋒位置上改到後衛位置,仍然以出色的表現打動教練,入選參加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美國國家隊,並取得冠軍。這也是美國國家隊在奧運會上的六連冠。
布拉德利在普林斯頓大學共得到2503分,場均30.2分,1965年獲得每年一度頒發給全美頂級業余運動員的詹姆斯-E-沙利文獎(James E. Sullivan Award),布拉德利也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籃球運動員,也是繼1934年徑賽運動員Bill Bonthron之後,又一位獲得此獎的普林斯頓大學學生。
布拉德利至今仍然保持常春藤聯盟的一系列紀錄,包括1253分的總得分,和場均29.83分的場均得分,罰球468罰409中,87.4%的罰球命中率等等。同時保持了常春藤聯盟的多項賽季紀錄,以及普林斯頓大學的校紀錄。盡管布拉德利的得分能力超群,但他更願意把球交給更靠近籃筐的隊友。布奇-范布雷達科爾夫教練經常鼓勵布拉德利不只是要成為優秀的一對一球隊,比爾並不貪,至少在90%以上的情況下,當他持球,他會先考慮傳球給自己的隊友。
布拉德利的大學畢業論文以On That Record I Stand為名,論文以美國第三十四任總統哈利-S-杜魯門為主要內容。畢業時,布拉德利獲得了牛津大學伍斯特學院(Worcester College,University of Oxford)的羅茲獎學金。而他在普林斯頓大學所度過的這些日子,也被日後獲得普利策獎的作家約翰-麥克菲(John McPhee)寫進自己的第一本書中,書名為A Sense of Where You Are。
㈦ 有什麼好的英文 科幻/奇幻 小說
魔戒之主(The
Lord
of
the
Rings),J.R.R.·托爾金(J.R.R.
Tolkien)
《基地》三部曲(The
Foundation
Trilogy),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
《沙丘》(Dune),弗蘭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
《異鄉異客》(Stranger
in
a
Strange
Land),羅伯特·A.·海因萊茵
《地海法師》(A
Wizard
of
Earthsea),厄休拉·K.·勒吉恩
《神經漫遊者》(Neuromancer),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
《童年的終結》(Childhood』s
End),阿瑟·C.·克拉克(Arthur
C.
Clarke)
《阿瓦隆的迷霧》(The
Mists
of
Avalon),馬里恩·齊默·布拉德利
《新日之書》(The
Book
of
the
New
Sun),吉恩·沃爾夫
《雷伯維茲聖歌》(A
Canticle
for
Leibowitz),沃爾特·M.·米勒
《飛行都市》(Cities
in
Flight),詹姆斯·布萊什(James
Blish)
《原子孩子》(Children
of
the
Atom),威爾莫·施拉斯(Wilmar
Shiras)
《黑暗的左手》(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厄休拉·K.·勒吉恩
《暴風雪使者》(Stormbringer),邁克爾·摩考克(Michael
Moorcock)
《時間軸》(Timescape),格里高里·本福德(Gregory
Benford)
海灘上》(On
the
Beach),內爾·舒特(Nevil
Shute
哈利波特系列
㈧ 提供一些外國小說類似《魔戒》這樣的,謝謝。
J.R.R.托爾金:《精靈之鑽》TheSimarillion、《哈比人》TheHobbitOrThereAndBackAgain
克利夫.斯德布.魯伊斯:《納尼亞編年史》TheChroniclesOfNarnia
馬格利特.維斯、特希.希克曼:《龍槍編年史》DragonLanceChronicles
R.A.薩爾瓦托:《冰風谷》TheIceWindDale、《黑暗精靈》TheDarkElf
克利斯托弗.波利尼:《伊拉貢龍騎士》Eragon
羅伯特.E.赫瓦德:《蠻王柯南》Conan
特瑞.布魯克斯:《薩納拉之劍》TheSwordOfShannara
羅伯特.喬丹:《龍神傳說》TheWheelOfTime
喬治.R.R.馬迪:《冰與火之歌》ASongOfIceAndFire
特瑞.格德卡德:《真理之劍》SwordOfTruth
馬利恩.伊拉諾.索摩.布拉德利:《阿瓦隆的薄霧》TheMistsOfAvalon
㈨ 我以前看過一個外國科幻片 90年代的
原 名: Hellraiser
譯 名: 猛鬼追魂 / 養鬼吃人
類 型: 奇幻 恐怖 驚悚
簡 介:
1987年,驚悚小說家克里夫·巴克將他的第一部小說《猛鬼追魂》(Hellraiser)搬上了銀幕,從此奠定了他在驚悚世界的地位。故事以一個能打開地獄之門的魔方盒子為核心,其賣座程度帶動了其後七部續集的問世,在由小說家轉型到導演的同類之中,他是寥寥無幾的成功者之一。
======================================================
原 名: Hellraiser
譯 名: 猛鬼追魂 / 養鬼吃人
導 演: ( 克里夫·巴克 Clive Barker )
主 演: (安德魯·羅賓遜 Andrew Robinson) ( Clare Higgins) ( Ashley Laurence) ( Sean Chapman) ( Oliver Smith) ( Robert Hines)
上 映: 1987年09月18日
地 區: 英國
顏 色: 彩色
聲 音: Dolby
時 長: 94 min / Finland:86 min (cut) / Sweden:89
劇 情: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可怕的魔方,只要你能正確的拼對它,地獄之門就會向你打開。Kirsty的叔叔弗蘭克因為打開了地獄之門,被地獄的魔鬼所殺。現在,他又因為鮮血的浸潤開始了復活之旅,要依靠她的繼母完成他的計劃,而目標甚至包括自己的兄弟,但地獄的魔鬼也隨之而來,要將他帶返地獄……
======================================================
原 名: Hellbound: Hellraiser II
譯 名: 猛鬼追魂2:魔界追魂 / 養鬼吃人2
導 演: ( 托尼·蘭德爾 Tony Randel )
主 演: ( Clare Higgins) ( Ashley Laurence) (肯尼思·克蘭哈姆 Kenneth Cranham) ( Imogen Boorman) ( Sean Chapman) ( William Hope)
上 映: 1988年12月23日
地 區: 英國
顏 色: 彩色
聲 音: Dolby
時 長: 97 min / Germany:78 min (TV version) (heavily cut) / West Germany:88 min (theatrical version) / USA:99
劇 情:
克麗絲汀在地獄經歷了可怕的經驗之後,她被送往至精神病由精神病醫治,雖然外面的環境都很安靜,但當醫生了解盒子的秘密之後,她卻被魔鬼醫生反鎖在病房內,當他把克麗絲汀邪惡的繼母朱莉亞帶回之後,克麗絲汀就跟隨著病人提芬妮,也就是魔鬼醫生走,而克麗絲汀的繼母也被帶往地獄之路。他們在充滿血與內臟的環境里,與邪惡的吃人修道者博斗,克麗絲汀希望她能把她爸爸從永遠的地獄中救回。
======================================================
原 名: Hellraiser III: Hell on Earth
譯 名: 猛鬼追魂3:地獄之城 / 養鬼吃人3
導 演: ( 安東尼·希考克斯 Anthony Hickox )
主 演: ( Kevin Bernhardt) ( Lawrence Mortorff) (特里·法雷爾 Terry Farrell) ( Ken Carpenter) ( Sharon Hill) ( Paula Marshall)
上 映: 1992年09月11日
地 區: 美國
顏 色: 彩色
聲 音: Ultra Stereo
時 長: 93 min / USA:97
劇 情:
在經歷了前兩集的失敗之後,修道士還不死心.他發現那個邪惡的魔方被一個花花公子買走了,於是他以這個花花公子做誘餌來吸引犧牲品,在人間大開殺戒.修道士打算把魔方毀去,這樣他就永遠不用再回到地獄.但是一個女記者發現了這些可怕的兇殺案,並將修道士又一次送回了地獄……
======================================================
原 名: Hellraiser: Bloodline
譯 名: 猛鬼追魂4:血統 / 養鬼吃人4
導 演: ( 喬·查派爾 Joe Chappelle ) ( 阿倫·史密夫 Alan Smithee ) ( Kevin Yagher )
主 演: ( Bruce Ramsay) ( Valentina Vargas) (道格·布拉德利 Doug Bradley) ( Charlotte Chatton) (亞當·斯科特 Adam Scott) ( Kim Myers)
上 映: 1996年03月08日
地 區: 美國
顏 色: 彩色
聲 音: Dolby Stereo
時 長: 86
劇 情:
時間一晃到了2127年,修道士又從地獄中走了出來,這一次,他發現自己在外太空的一艘飛船上,原來這是Merchant博士的一個計劃,他打算將地獄之門永遠的封閉.Merchant博士的祖先,一個18世紀的玩具製造商,就是魔方的製造者.雖然幾個世紀過去了,但Merchant一家始終為關閉地獄之門而努力.這一次,Merchant博士要在外太空將修道士徹底消滅。
======================================================
原 名: Hellraiser: Inferno
譯 名: 猛鬼追魂5:地獄 / 養鬼吃人5
導 演: ( 斯科特·德里克森 Scott Derrickson )
主 演: (克雷格·謝菲爾 Craig Sheffer) ( Nicholas Turturro) (詹姆斯·瑞馬爾 James Remar) (道格·布拉德利 Doug Bradley) ( Nicholas Sadler) ( Noelle Evans)
上 映: 2000年10月03日
地 區: 美國
顏 色: 彩色
時 長: 99
劇 情:
洛杉磯警探喬瑟夫是個標准敗類,嗑葯嗑得比誰都勤快,調查命案不忘順手牽羊,更枉顧家中妻小,專搞迷人可愛的阻街女郎。 一宗幼童謀殺案現場,喬瑟夫撿回一隻受過詛咒的奇異盒子,打開後怪事不斷一樁接一樁:昨夜搞上的妓女意外身亡,他瞬間成為頭號嫌疑犯;一連串似幻似真的恐怖體驗更不斷尾隨,無臉怪人四處追殺人群,《養鬼吃人》系列當家猛鬼-針頭鬼(Pinhead)也重出江湖,一個頭兩個大的喬瑟夫該如何解決這謎一般的虛實夢魘? 本片改編自克里夫·巴克恐怖小說「受地獄羈絆之心」The Hellbound Heart,這顆壞心腸的主人正是故事男主角喬瑟夫,身為警察的他自身行為不檢點也罷,涉嫌謀殺難以脫罪的他竟然嫁禍好同事,善惡終有報,惡徒喬瑟夫果然陷入萬劫不復的魔鬼夢魘,活著比死更痛苦!
======================================================
原 名: Hellraiser: Hellseeker
譯 名: 猛鬼追魂6:死亡代碼 / 養鬼吃人6
導 演: ( 里克·博塔 Rick Bota )
主 演: ( Dean Winters) ( Ashley Laurence) (道格·布拉德利 Doug Bradley) ( Rachel Hayward) ( Sarah-Jane Redmond) ( Jody Thompson)
上 映: 2002年10月15日
地 區: 美國
顏 色: 彩色
聲 音: DTS Dolby Digital)
時 長: Sweden:86 min (DVD) / USA:89
劇 情:
上集中, 手拿魔方,以製造悲傷著稱、有魔力的Pinhead(道格·布拉德利)已經返回,准備再次用他的大批的Cenobites給地球上的人們帶來地獄般的惡夢、折磨和死亡。 但是Kirsty科頓·(阿什利·勞倫斯), 唯一已經戰勝二次Pinhead的人,回來,准備再一次跟Pinhead 和Cenobites作戰。
比Hellraiser IV和V.更好,這部電影更聰明它首先好像並且沒有一半壞密謀。 Kirsty也出現。 再一次這不是一部妖魔象Hellraiser I-III一樣的電影。
=======================================================
原 名: Hellraiser: Deader
譯 名: 猛鬼追魂7:死亡使者 / 養鬼吃人7
導 演: ( 里克·博塔 Rick Bota )
主 演: (凱莉·沃洛爾 Kari Wuhrer) ( Paul Rhys) ( Simon Kunz) ( Marc Warren) ( Georgina Rylance) (道格·布拉德利 Doug Bradley)
上 映: 2005年06月07日
地 區: 美國
顏 色: 彩色
時 長: 88
劇 情:
《倫敦地下城市》的一位女記者被派遣到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調查一個地下自殺邪教組織「死魂靈」,這個地下組織想把邪惡力量重新招回到這個世界。她很快就陷入他們的黑暗世界,無法回頭,從而被迫加入他們,真正的恐怖襲來了……
=======================================================
原 名: Hellraiser: Hellworld
譯 名: 猛鬼追魂8:地獄世界 / 養鬼吃人8
導 演: ( 里克·博塔 Rick Bota )
主 演: (Stelian Urian) ( Katheryn Winnick) ( Anna Tolputt) ( Khary Payton) (亨利·卡維爾 Henry Cavill) ( Christopher Jacot)
上 映: 2005年09月06日
地 區: 美國
顏 色: 彩色
時 長: 91
劇情:
這部最新續集故事從五個年青的互聯網游戲者,接到一個神秘的邀請開始,去參加一個名叫《地獄互聯網》站點的特殊聚會,不過他們沒有想到,那是一個恐怖的難以用言語表達的夜晚……
全新特技、視覺效果,一個恐怖電影迷不能放過的片子。
這是一部全新而獨特的Hellraiser系列最新篇,大部分原班人員繼續上陣。和其它幾集比較來說,表面看只是一出跟其它B級片沒兩樣,同樣灑狗血的電影,但Rick Bota在血和核突以外,還加上深入一點的人性探討。前幾集的故事主要跟家庭、人的慾望和惡行有關,結果令他們慘受地獄使者的騷擾,充滿冷色調的美術設計,令Clive Barker所營造的世界,更見冷酷。
㈩ 有什麼好的英文 科幻/奇幻 小說
魔戒之主(The Lord of the Rings),J.R.R.·托爾金(J.R.R. Tolkien)
《基地》三部曲(The Foundation Trilogy),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
《沙丘》(Dune),弗蘭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
《異鄉異客》(Stranger in a Strange Land),羅伯特·A.·海因萊茵
《地海法師》(A Wizard of Earthsea),厄休拉·K.·勒吉恩
《神經漫遊者》(Neuromancer),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
《童年的終結》(Childhood』s End),阿瑟·C.·克拉克(Arthur C. Clarke)
《阿瓦隆的迷霧》(The Mists of Avalon),馬里恩·齊默·布拉德利
《新日之書》(The Book of the New Sun),吉恩·沃爾夫
《雷伯維茲聖歌》(A Canticle for Leibowitz),沃爾特·M.·米勒
《飛行都市》(Cities in Flight),詹姆斯·布萊什(James Blish)
《原子孩子》(Children of the Atom),威爾莫·施拉斯(Wilmar Shiras)
《黑暗的左手》(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厄休拉·K.·勒吉恩
《暴風雪使者》(Stormbringer),邁克爾·摩考克(Michael Moorcock)
《時間軸》(Timescape),格里高里·本福德(Gregory Benford)
海灘上》(On the Beach),內爾·舒特(Nevil Shute
哈利波特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