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文學史及選讀2科幻小說
Ⅰ 求吳偉仁編的《英國文學史及選讀》一二冊的期末復習資料。
07吳偉仁
鏈接: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Ⅱ 跪求!!!!!《英國文學史及選讀 學習指南》 第二冊PDF版本
LZ找到啦?是電子版的么?是的話麻煩發份給咱呀,我也找好久了~萬分感激呀[email protected]
Ⅲ 請問外研社吳偉仁編著的英國文學史及選讀和美國文學史及選讀,這兩本
華南師范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2016年考研招生簡章招生目錄
01.胡壯麟主編.《語言學教程》(英文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第三版),2006
02.吳偉仁編.《英國文學史及選讀》(第一、二冊),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03.吳偉仁編,《美國文學史及選讀》(第一、二冊).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04.Edwind Gentzler著.《當代翻譯理論》(英文版).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第二版修訂本).2004
05.Jeremy Munday著.《翻譯研究入門:理論與應用》(英文版).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根據方向選擇。
Ⅳ 張鑫友或吳偉仁的英國文學史及選讀指南第二冊的電子版
的卡薩就多久啊
Ⅳ 英國文學史及選讀2第七短譯文
在建築方面的影響(16-18世紀)
對英國的影響16世紀中葉,文藝復興建築在英國逐漸確立,建築物出現過渡性風格,既繼承哥特式建築的都鐸傳統,又採用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的細部。中世紀的英國熱衷於建造壯麗的教堂,16世紀下半葉開始注意世俗建築。富商、權貴、紳士們的大型豪華府邸多建在鄉村,有塔樓、山牆、檐部、女兒牆、欄桿和煙囪,牆壁上常常開許多凸窗,窗額是方形。文藝復興建築風格的細部也應用到室內裝飾和傢具陳設上。府邸周圍一般布置形狀規則的大花園,其中有前庭、平台、水池、噴泉、花壇和灌木綠籬,與府邸組成完整和諧的環境。典型例子有哈德威克府邸(1590~1597)、阿許貝大廈(1572)等。
17世紀初,英國為了顯示王權的威嚴,王室在倫敦設計建造龐大的白廳宮,但只建成了大宴會廳(1619~1622)。英國建築師I.瓊斯在設計這座建築物時,採用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帕拉第奧嚴格的古典建築手法,擺脫了英國中世紀建築的影響。這時期的建築仍然以居住建築佔主要地位,古典柱式和規則的建築立面漸漸代替了伊麗莎白時期自由的過渡性風格。
1640年開始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削弱了王室的專制統治,但在君主立憲的斯圖亞特王朝時,古典建築手法在英國仍佔主導地位,以倫敦聖保羅大教堂為代表作。
18世紀初,為英國新貴族和一部分富商建造府邸成了建築活動的中心。這些新府邸規模宏大,應用嚴格的古典手法,追求森嚴傲岸的風格。比較有代表性的實例是牛津郡的勃侖罕姆府邸(1704~1720)、約克郡的霍華德府邸(1699~1712)和凱德爾斯頓府邸(1757~1770)。府邸的平面布局多半是正中為主樓,樓內有大廳、沙龍、卧室、餐廳、起居室等。主樓前是一個寬敞的三合院。它的兩側又各有一個很大的院子,一個是馬廄,另一個有廚房和其他服務用房。這種布局方式意在表現新貴族和巨商們的氣派和財富。
哲學方面:
佛羅倫斯學園的柏拉圖主義影響頗為廣泛,不僅影響後來的義大利哲學家,而且還影響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肖像繪畫以及16世紀的法國文學,對英國的影響尤其明顯。文藝復興之後最重要的發展,也許體現在劍橋柏拉圖派的著作中(17世紀晚期)。從那時起,自由的基督教柏拉圖主義在英國一直經久不衰。
文學方面:
文藝復興是一個涉及各個領域的全面的思想文化運動.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時代精神核心,
對當時英國世俗文學產生了重大影響,主要體現在尊重人的價值和尊嚴,追求人的個性自由;肯定現實人生和世俗生活,追求幸福和世俗享樂以及探索自然,進行科學的研究等方面.
英國人文主義文學是歐洲人文主義文學的高峰
如
喬叟(英國詩歌之父):《坎特伯雷故事集》(框形結構)
托馬斯莫爾:《烏托邦》(幻想小說)通過一位回到英國的水之口描繪了一個理想社會。
斯賓塞:《仙後》(長詩)
術語解釋
大學才子派:
1是在莎士比亞之前。「大學才子」對當時活躍於英國戲劇界的一批青年知識分子的統稱,他們大多受過教育,具有人文主義思想。他們的戲劇創作和演出活動為莎士比亞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2馬洛:是莎士比亞前英國戲劇界最重要的人物,也是英國文藝復興戲劇的真正創始人。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劇史》。
語言方面
自文藝復興時期起,英國的文學和藝術創作日益繁榮。以莎氏比亞為代表的英國文學巨匠們不僅對英國的文學事業起到巨大推動作用,而且影響了整個世界。英國人向海外殖民又將英語傳播到世界各地,海外的土住居民開始接觸英語。越來越多的居住在英國以外的外國人開始學習英語。1765年,英國的語言學家JohnWallis在編寫《英語語法》一書時就明確指出,「外國人對學英語有很大渴求,他們希望能夠讀懂用我們的語言編寫的各種重要著作」。又說,「英語版本的各種文學作品很多,可以毫不吹噓地說,任何有價值的知識載體(書)沒有英語版本是極其罕見的」。1767年英國哲學家大衛·休謨寫作的年代法語還被公認為國際間外交用語,但他到北美立即發現英語將來獲得成功的關鍵:「讓法語在目前的情況下高奏凱歌四處擴散吧。我們正在美洲站穩腳根……這可使英語的使用更穩定,更持久」。這個看法也是當時一些美國人的看法。1780年,當時的美國總統約翰·亞當斯在向國會提出的一項政策建議時宣布:「英語註定要在今後幾個世紀成為比過去的拉丁語和現在的法語更加通用的語言。這個理由不言自明。因為美洲的人口正在增加,他們與所有的民族保有廣泛的接觸和通訊聯系,加上英國在世界上的或多或少的影響,將使他們的語言被人們廣為使用…」事實也是如此。1850年代,世界上說英語的人口是6,000萬。1990年代,世界上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口已經超過4億5千萬。
社會方面
文藝復興的源頭在義大利,繼而遍布整個歐洲,使歐洲各國的思潮都發生了顛覆性的變革,最後在英國促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
Ⅵ 求書:英國文學史及選讀學習指南第二冊pdf
您好,以下是下載的地方,希望喜歡,謝謝!
Ⅶ 急求吳偉仁編的《英國文學史及選讀第二冊》學習指南 pdf版
本書根據英國文學歷史的順序結合作品選讀編寫而成,是一本「史」、「選」結合的教材。在歷史部分,對19世紀至20世紀英國文學的每個階段作了簡明扼要的概述,而在作品選讀部分則盡可能遴選了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和重要作品。教材內容豐富,觀點正確,選文具有代表性,可作高校英語專業文學課程的課本或參考書,也是廣大英美文學愛好者的理想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