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宇宙科幻小說家
A. 求介紹幾位最著名的外國科幻作家
黃金時代西方科幻的三位大師:阿瑟·克拉克、艾薩克·阿西莫夫和羅伯特·海因萊茵。詹姆斯·布利什(《飛城》、《事關良心》),雷·布拉德伯里(《火星編年史》、《華氏451》等)。
新浪潮里的賽博朋克:威廉·吉布森的《神經浪遊者》、尼爾·斯蒂芬森的《雪崩》。
暈,當代的啊。
英美首推喬治·R·R·馬丁,這是一位科幻和奇幻的著名作家,科幻方面有「一千個世界」的系列故事,奇幻方面有史詩奇幻《冰與火之歌》。個人非常喜歡的,也是國內譯介很多的兩位短篇王:羅伯特·里德和特德·姜,幾乎篇篇精品。加拿大的羅伯特·索耶(《計算中的上帝》、《恐龍文明》三部曲),澳大利亞的加斯·科尼斯(《古國三部曲》)都是很有名的。女作家南希·克雷斯和厄修拉·勒奎恩非常出色。
日本當代科幻的代表人物有小林泰三、梶尾真治、神林長平、飛浩隆等,風格各不相同。
名單可以列很長,關鍵是你的目的。要是只想閱讀的話,建議參考《科幻世界》雜志後附的「世界科幻大師」系列作品,訂閱《科幻世界》譯文版也是很好的辦法;如果能閱讀原著,可以關注一下每年的國際科幻大獎星雲獎、雨果獎的得主;如果是想做研究的話,可以找天空之城科幻論壇或者豆瓣科幻世界小組里專業或業余的研究者幫忙,比如吳岩、三三豐、丁丁蟲。
這個問題可以發到那裡,會得到專業解答的。
祝好運。不求分,只求樓主對科幻的興趣能持續,國內同志太少了。
樓上上的那位,誰告訴你特德·姜是女作家的……
B. 世界三大科幻小說家
世界三大科幻作家是:英國的阿瑟·克拉克、美國的羅伯特·海因萊因和艾薩克·阿西莫夫。
從20世紀40年代到60年代,世界范圍內(以英國為代表)科幻小說的發展經歷了所謂「黃金時代」,形成一個持續創作、出版的高峰。被稱為世界科幻「三巨頭」。
阿西莫夫一生著書近500本,《基地系列》、《銀河帝國三部曲》和《機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譽為「科幻聖經 」,曾獲7次雨果獎、3次星雲獎,為後續眾多的太空系列小說、電影鋪平了道路。
海茵萊因代表作有《星船傘兵》、《星際迷航》、《嚴厲的月亮》、《雙星》、《 銀河系公民》、《銀河行商》等,4次獲得雨果獎,被譽為硬科幻小說大師、美國現代科幻小說之父。
克拉克被譽為「太空時代的先知」,作品包括《童年的終結》、《月塵飄落》、《來自天穹的聲音》,《2001年太空漫遊》是其經典代表作。
克拉克的科幻電影和科幻小說開啟了「太空史詩」的新類型,它啟發了《星球大戰》、《第三類接觸》、甚至《阿凡達》。曾獲3次雨果獎、3次星雲獎,1986年,被美國科幻與奇幻協會(SFWA)授予終生成就獎——大師獎。
(2)國外宇宙科幻小說家擴展閱讀:
西方科幻小說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四個時期:
1、英國有工業革命和達爾文的進化論導致真正科學幻想小說的興起;
2、二十世紀初期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帶來科學幻想小說的中興;
3、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核裂變、宇宙航行、彩色電視機、電子計算機等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進一步促使西方科幻小說的繁榮;
4、經過二三十年的繁榮,科幻小說家從科幻作品的主題、情節,到藝術的方法進行新的探索。
C. 世界科幻史上被稱為「宇宙歌劇」創始人的美國科幻小說家是
E·E·史密斯
在雨果·根斯巴克的《驚奇故事》和約翰·坎貝爾的《驚人科幻小說》以及其它許多科幻雜志的共同耕耘下,大批優秀的科幻作家脫穎而出。科幻小說在美國迅速繁榮起來。
在整個科幻黃金時代初期,有一類作品特別令人矚目,後人將其命名為「宇宙歌劇」。這類作品的共同特點是,故事均發生在地球以外的太空或宇宙深處。它的始創者就是有著哲學博士頭銜的E·E·史密斯(EdwardElmerSmith,1890-1965)
關於史密斯其人,恐怕現在的讀者已知之甚少,即使在他的家鄉美國也是如此——盡管他聲譽卓著,他的許多作品仍在不斷再版。這種狀況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的人生之路幾乎完全被他在科幻領域內取得的巨大成功的光輝所掩蓋了。沒有誰關心他以何為生,人們只知道他是「宇宙歌劇」的始創者。
我們說史密斯開創了」宇宙歌劇」題材,並不是說在他之前,具體地說是在1928年史密斯的《宇宙雲雀》第一次出現在《驚奇故事》雜志上之前,沒有這一類題材的作品。其實早在1917年左右,史密斯開始醞釀這部作品之前就已經有一些關於太空探險的小說出版了。比如。1898年紐約的一家報紙上就登載了一篇G·P·賽爾維斯創作的《愛迪生征服火星》。然而,嚴格遵循科學原理創作的史密斯與那些庸俗的同類題材作家不同,他將那些十分浩大的規模與復雜的情節處理得有條不紊,贏得了大批讀者的喝彩,並使這一題材迅速風靡開來。可以說,是史密斯將這一題材發掘到極致。
史密斯的第一個系列就是前面提到的《宇宙雲雀》,他一生的大部分時光都在斷斷續續從事這個超長系列的創作。這個系列的第一部是《雲雀與太空》,講的是發明家西頓與好友發現了一種新能源,並創造了「雲雀」號宇宙飛船。敵手萊格諾發現了秘密,劫持了西頓的未婚妻飛向宇宙深處。西頓和好友藉助了先進的「宇宙羅盤」發現了萊格諾,駕駛「雲雀」號開始了追逐……《雲雀與太空》是科幻小說史上最早出現的人類飛出太陽系的故事,它拉開了「宇宙歌劇」的大幕,以後的作家爭相效仿。
《宇宙雲雀》系列的最後一本《雲雀與杜奎森》是在史密斯逝世後才出版的,講述了西頓被邪惡的杜奎森追逐,他們在宇宙深處進行了一次又一次新發明的大對抗。雙方鬥智斗勇,場面越來越大。這巨大的場面甚至使作品本身空洞起來。因為,當故事中的所有東西都變得越來越巨大時,作者也就越來越難以駕馭它們並賦予它們以生命了。
<p>史密斯的創造才華得以淋漓盡致地展示,是在他的《透鏡人》系列中。在這個系列中,史密斯為我們創造了一個龐大的歷史格局,上溯千億年,下至無窮的時光盡頭。每一卷作品中,主人公都與一個龐大的邪惡組織作戰並戰勝他們,但在下一卷的開頭,你會發覺,那個組織只是另一個更大更可怕的組織的一部分。在該系列的最後一卷,史密斯將最遠的星空定格在我們面前。
宇宙歌劇」成功的奧秘並不在於有勇敢的冒險家或發明家充當主人公——他們富於智慧,能夠隨時發明出一系列新奇武器,消滅任何一種敵人(這些敵人總是一種比一種強大),也不在於其故事發生在令人神往、充滿夢幻色彩的宇宙深處,而在於那令人震撼的宏大場景。
D. 求推薦中外著名的科幻小說作家以及他們的作品!
一、劉慈欣。劉慈欣,男,漢族,1963年6月出生,1985年10月參加工作,山西陽泉人,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科幻作家,中國作協會員,山西省作協會員,陽泉市作協副主席,中國科幻小說代表作家之一。主要作品包括7部長篇小說,9部作品集,16篇中篇小說,18篇短篇小說,以及部分評論文章。作品蟬聯1999年—2006年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2010年趙樹理文學獎,2011年《當代》年度長篇小說五佳第三名,2011年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獎,2010、2011年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科幻作家獎,2012年人民文學柔石獎短篇小說金獎,2013年首屆西湖類型文學獎金獎、第九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三體》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說《流浪地球》、《鄉村教師》、《朝聞道》、《全頻帶阻塞干擾》等。其中《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2014年11月,出任電影《三體》的監制。2015年8月23日,憑借《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為亞洲首次獲獎。2015年10月18日,憑借《三體》獲第六屆全球華語科幻文學最高成就獎,並被授予特級華語科幻星雲勛章,該等級勛章只有獲得國際最高科幻獎項雨果獎和星雲獎的作家有資格獲取。同時劉慈欣擔任了由游族網路開發的三體游戲的雲端架構師。 2015年11月入選「中央電視台2015年度科技創新人物」候選人。
二、儒勒·凡爾納(1828.2.8~1905.3.24),是19世紀法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及詩人。
凡爾納出生於法國港口城市南特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早年依從其父親的意願在巴黎學習法律,之後開始創作劇本以及雜志文章。在與出版商赫澤爾父子合作期間(1862年至凡爾納去世),凡爾納的文學創作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不少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受到了各國讀者的喜愛。凡爾納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異旅行》為總名,代表作為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以及《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等。他的作品對科幻文學流派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他與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一道,被一些人稱作「科幻小說之父」。而隨著上個世紀後葉凡爾納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原始手稿的發現,科幻學界對於凡爾納的認識也在趨於多樣化。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凡爾納是世界上被翻譯的作品第二多的名家,僅次於阿加莎·克里斯蒂,位於莎士比亞之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近的統計顯示,全世界范圍內,凡爾納作品的譯本已累計達4751種 ,他也是2011年世界上作品被翻譯次數最多法語作家。
三、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s,1866-1946),英國著名小說家,尤以科幻小說創作聞名於世。1895年出版《時間機器》一舉成名,隨後又發表了《莫洛博士島》、《隱身人》、《星際戰爭》等多部科幻小說。他還是一位社會改革家和預言家,曾是費邊社的重要成員,會晤過羅斯福和斯大林,撰寫了《基普斯》、《托諾-邦蓋》、《波里先生和他的歷史》、《勃列林先生看穿了他》、《恩惠》、《預測》、《世界史綱》等大量關注現實,思考未來的作品。
E. 英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
瑪麗·雪萊 現在西方科幻界公認的第一部近代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的作者
阿瑟·克拉克 英國科幻大師 代表作有《2001:太空奧德賽》 《童年的終結》、《與拉瑪相會》等
喬治·奧威爾 克拉克同時代作家 《1984》被評為科幻最佳作家
致力於「新浪潮」創作的主要是兩位英國作家:j.g.巴拉德和布萊恩·奧爾迪斯。前者的「毀滅世界三部曲」在科幻界一度引起轟動,並使主流文學對科幻小說刮目相看;後者極為重視科技與人性的關系,他的作品遠離傳統題材,從來不使用激光槍或星球大戰來刺激讀者,而是致力於對整個人類社會的思考,把科幻文學推向了一個嶄新的高度,其《地球的漫長午後》、《隱生代》令人拍案叫絕,掩卷深思。奧爾迪斯對中國十分好,在改革之初便來華訪問,並受到了鄧小平同志的接見;1991年他還參加了在四川成都舉辦的世界科幻協會年會。此外英國科幻編輯兼作家米歇爾·莫考克和美國科幻作家菲利普·法馬爾也為「新浪潮」運動做出了不少貢獻。
「塞伯朋克」時期的主要特點是:呼喚科幻小說從新浪潮向硬科幻回歸;引入資訊理論、控制論、生物工程等高科技內容;在文化價值觀點上具有反傳統性;反對被納入某一流派,尚處於逐步發展之中。 這一運動的代表人物是美國作家威廉·吉布森和布魯斯·斯特靈。前者的首部作品《神經漫遊者》一舉轟動科幻界,後者的主要長篇代表作為《心內海》。這類作品的共同特點是主人公可以將自己的大腦與全世界的電腦網路聯通,在高度信息化的神奇靈境里隨意漫遊。
F. 世界三大科幻小說家的簡介
克拉克是迄今為止最著名的太空題材科幻作家,於1986年榮獲象徵終身成就的星雲科幻大師獎。他的作品主要討論人類在宇宙中位置的主題,其《童年的終結》 (1950)、《城市和星星》(1956)、《2001:太空探險》(1968)、《與拉瑪相會》(1973)、《天堂的噴泉》(1980)等作品無不寓意深刻、膾炙人口。克拉克的作品以其出色的科學預見、東方式的神秘情調以及海明威式的硬漢筆法而著稱,此外克拉克還善於運用哲學的方式,使作品具有一定的哲理性,給讀者以思考。
艾薩克·阿西莫夫,當代美國最著名的科幻大師、世界頂尖級科幻小說作家、,他也是位文學評論家,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高產,著述頗豐,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說,早已遠遠超過了「著作等身」的地步。是本世紀最頂尖的科幻小說家之一。曾獲代表科幻界最高榮譽的雨果獎和星雲終身成就「大師獎」。以他的名字為號召的「阿西莫夫科幻雜志」,是美國當今數一數二的科幻文學重鎮。他是一位生於俄羅斯的美籍猶太人。作品極其豐富,代表作有《銀河帝國衰亡史》9包括機器人、帝國、基地三大系列)
羅伯特·安森·海因萊因(Robert Anson Heinlein)1907年7月7日生於密蘇里州的巴特拉市,曾就讀於密蘇里大學,1925年進入安那波利斯海軍學院學習,畢業後作為航空母艦和驅逐艦的士官在海軍服役五年。1934年因病復員。他一度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攻讀物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費城海軍航空試驗所任工程師。被譽為「美國現代科幻小說之父」、「美國科幻空前絕後的優秀作家」、「美國科幻黃金時代四大才子之一」。作品有《異鄉異客》、《時間足夠你愛》、《雙星》等
G. 推薦幾本國外太空科幻小說!!!!
銀河英雄傳說,深淵上的火,基地,銀河帝國
H. 推薦幾本國外的科幻小說是小說哦!
「我們都覺得時間在」流淌「,從我們身邊經過,可是如果是我們自己在往前行進,從過去到往將來,不斷發現新事物,那會是如何呢?你們看,那就有點像是在讀一本書。那本書一直就在,所有的頁都在。可是如果你想要看到並領會整個故事,你必須從第一頁開始讀起,然後循序往下讀。所以說,宇宙就像是一本巨大無比的書,而我們都是一個個渺小的讀者。」《一無所有》只有部分涉及到共時理論的探討,大部分涉及的是對共產的烏托邦談論
《你們這些還魂屍》海因萊因短篇
《海明威騙局》某年雨果獎中篇獲獎作品,平行宇宙
《你一生的故事》特德蔣,優美的語言學與因果理論的結合,很贊的小說,年底或明年譯林出版社會出,現在只有電子版
另外,電影《關於時間旅行的熱門話題》不錯